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课内阅读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课内阅读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课内阅读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阅读

一、课内阅读。

(一)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作者是从、、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的

长在,颜色是的,形状

是。

3.第一段主要围绕“”这句话写的。

4.爬山虎的脚是指。

5.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用“~~~~”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6.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二)

在朝着阳光的堤(dī 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如果)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nèn nèng)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宁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zìzhì),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cào zào),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用“\”会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读音和词语。

2我会写出下面的反义词。

粗糙()简朴()干燥()

3.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把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

(2)

4.用“”画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并能造出一句比喻句来

5.用“~~~~~”画出这段话中的拟人句,并能造出一句拟人句来。

6.理解文章。

(1)蟋蟀出来吃草,它不吃洞口地方的那丛草的原因是()A、那丛草好看 B、那丛草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2)以上文字的观察顺序是()

A、从远到近

B、从左到右

C、从外到内

7.读了这部分,短文介绍了蟋蟀住宅哪些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

8.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9、文中粗体部分的句子是,在文中的作用是

10、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答案:

(一)

1.触变巴拉贴爬

2.位置、颜色、形状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嫩红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4.六七根细丝头上长着小圆片

5.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

6.不行,因为一步一步感觉是人类和动物大步大步的向前走,而一脚一脚显得

很艰难,也显得爬山虎往上爬是长时间的。

(二)

1.略

2. 光滑豪华潮湿

3. 周围的嫩草被蟋蟀吃了。蟋蟀出来把周围的嫩草吃了。

4.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5.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6. C C

7.从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介绍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是在写坡上,门口有草虚掩着,门口有平台很平整。内部特点是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卫生。

8. 蟋蟀的住宅真的很伟大,蟋蟀建造住宅时坚持不懈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9.中心句概括全文

10.因为蟋蟀身体微小,工具简陋,建造时间长,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一个伟大工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