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内容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且对一个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本文阐明了教师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多种方法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而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初中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语文实践呢?我认为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空间,不断开发利用身边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着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不断提高整体把握能力。首先,在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班上每位同学向班级贡献一至二本好书,由专人管理、借阅,做到资源共享。一个班有五十多个学生,每学期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书和同学交换一次,每个人半年至少要阅读五十多本书籍,这样,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视野开阔了,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其次,每一周,用一节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课,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没有时间读书的问题,也好让老师为学生在读课外书籍时,作有效的指导。再则,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在家阅读中外名著,例如初一读《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初二读《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三读《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等。要求学生每读一部名著,都要写出3-5篇读后感,使学生在名著的阅读中受到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加强方法训练,培养学生读中勤动笔的习惯。

阅读是有方法的,把这些方法变成习惯,阅读效率就提高了。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读书必提笔的习惯。阅读时随时在文字上面作“圈点勾画”和作“批注”。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思维的潜能,而且能极大激发学生揣

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时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1)关键性的字、词;(2)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3)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哪些文字需要作批注呢?如在句下用“”标出重点句,用“”标出关键句,用“”标出精彩句,用“?”标明不明白处或异议处。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出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还可以归纳出段落章节的要点及夹上纸条作上记号。通过批注,我们可以培养边阅读、边思考、边勾画的好习惯,将阅读引向伸入。

三、提供阅读思路,培养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习惯。

不同的体裁的文章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平时指导时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习惯。阅读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和阅读的需要来选择。有默读、朗读、有序读、跳读,有精读、略读和反复研读,有学习性的阅读和欣赏性的阅读等。对一般讲读课,教师可提供阅读的思路,给学生以方法,让学生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养成“粗→细→精”的读书习惯。“粗”是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粗读全文,了解大意,如故事的主要情节、事物的主要特点、议论的中心论点等。“细”是第二个步骤,指细读分段,搞懂词句。通过细读,要能够抓住一个段落的中心,找出中心句和关键句,把握段内的层次,能够找出一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精”是第三个步骤,指精读图点,领会含义。精读要在对一些精美、精辟、深沉的语句分析和欣赏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逐句逐段地作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它是反复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使文章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内容到形式,再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多方面的揣摩、比较、评价、运用的阅读活动。

四、读后及时摘抄,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语文教育重整合、重实践、重熏陶。要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教材及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将学过的诗文、格言、警句、成语、典故及课内外读到的优美生动的词句、精彩的片断,随时摘抄下来,并加以归类,从初一入学开始一直坚持到初三,三年中学生已养成了每日必读、每日必摘抄的习惯。通过摘抄,使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与优美,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受到丰富文化底蕴的熏陶。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材料的贮存,更能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用“心”领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习惯。

语文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情”,文章表达的感情非常丰富,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心”去感悟,通过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采用范读、领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赛读及创设情景配乐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动情,心灵受到震撼,产生共鸣。并让学生在读中不断有所发现、想象、感悟、读出新境界,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正是通过感情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感悟能力,感受了汉语言文字感情色彩的强烈和优美,并在其中找到了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的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他还说:“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阅读的方法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上,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