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天气与气候

1、天气指一个地方内大气的变化状态,而气候指一个地区

的平均天气状况。气候的基本要素是和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或棕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

。云团越白,表示云层越,云层越厚的地方一般是区。

3、天气预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主要通过一系列的

来表现各地不同的天气情况。

4、空气质量好坏反映了空气,它是依据空气中的高低来判断的。可用表示。

5. 空气质量主要受的影响,同时也受

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一些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6、中国的气候特征:①,②。世界上多数动物在我国都有适合生长的地区,说明我国的气候。

7、什么是季风?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来自、的西伯利亚和

一带;夏季风是来自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洋的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对我国地区影响很大,西南季风对我国地区有较大影响。受冬、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方显现冬季

夏季的气候特征。

8、季风区主要指常年到达的区域,划分时还考虑了、等多种因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 - - -

以东一线为界。

9、我国季风区受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且主要集中于季;非季风区受、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到达,降水,全年都比较。

10、季风气候的突出特点是与一致,季风常常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气温指大气的程度。气温的变化有和两种。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可分为和。气温在一天的变化叫。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前后。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叫。

2、在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月。

3、人们习惯上用月的平均气温代表冬季气温。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 - - 东南边缘一

七年级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天气与气候9篇 天气与气候 1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和气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的两个词,它们似乎有着相似的含义,但实际上它们有着不同的定义和概念。天气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力等因素。而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尽管它们有着相似的特征,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天气是短期的,而气候是长期的。天气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的 大气状况,它通常是以小时、天或者几天为单位来衡量的。我们经常会听到天气预报,它可以告诉我们明天或者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而气候则是指在一个长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通常是以数十年为单位来衡量的。气候可以告诉我们某个地区的一年四季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等信息。因此,天气可以很快变化,而气候则是相对稳定的。 其次,天气是局部的,而气候是整体的。天气是指某一特定地点的大气状况, 它的变化通常是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同一天,在北方可能下雪,而在南方可能阳光明媚。而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它的变化受到更广泛的因素的影响,包括经度、纬度、海洋环流等。因此,同一地区的气候通常是相对稳定的,而不同地区的气候则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天气和气候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天气的变化可以影响气候的 形成和演变。例如,长时间的干旱或者暴雨会对一个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从而改变该地区的气候特征。而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天气的表现。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温度升高,会增加热带风暴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影响到某些地区的天气情况。 最后,天气和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天气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 们的日常活动和生活方式。例如,下雨天我们可能会选择待在室内,而阳光明媚的天气则会让我们更愿意外出活动。而气候则会对我们的长期决策产生影响。例如,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其预测方法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其预测方法天气和气候是生活中常常被提到的词语。但是,许多人并不清 楚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 概念,分别指的是短期和长期的大气变化。同时,对于天气和气 候的预测,有着不同的方法和方式。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指地球大气系统短时间内的状态和变化,如降雨、阵风、气温等。一般所说的“今天天气怎么样?”就指的是当天的大气状况。由于大气状态变化快速,因此天气也是相对短暂的。预测天 气的常用方法是利用气象观测设备观测气候参数,然后通过分析 和计算得出结果。传统的观测设备包括气象实验室和地面气象站等,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例如气象雷达、卫星、气象 探测器等,天气预测的准确度逐渐提高。 相对于天气,气候是指长时间大气状态的统计特征。这里的长 时间通常是指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范围,因此气候是相对长期的。气候的变化通常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表面 的物理特征、人类活动等。预测气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常 用的方法是建立气候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手段预测气候变化

趋势。然而,由于气候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人类活 动的干扰等,因此气候预测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二、天气预测的方法 天气预测是指利用观测数据和模型计算技术来预测未来几个小 时到几天的天气。目前,天气预测包括传统的观测指标和新型的 卫星数据等多种方法。这里举几个例子: 1.气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传统的气象观测站会定期记录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气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当地天气状况,并通过预测算法来推测未来几天的气候变化。 2.卫星数据:卫星可以提供在地球上空的气象信息。通过对卫 星数据的捕捉和处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区域的天气变化。例如,卫星可以监视云的形成和移动情况,还可以记录热带气旋 的形成和变化等。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是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是:天气是多变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2、表示天气和气候的句子:天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来风雨 声,花落知多少。气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白色越浓表示云层越 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 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5、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要求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中。 6、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7、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8、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 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9、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10、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1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12、测量降水的仪器是雨量器。 1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1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15、纬度位置影响气候:气温----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 降水----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海陆位置影响气候: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 降水----近海迎风处降水多;远离海洋出降水少,近海无风处降水少。 地形影响气候:气温----山上气温低,山下气温高。 降水----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少雨。 例子:夏季青藏高原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庐山是我国夏季著名的避暑胜地;--地形因素 冬季黑龙江省冰天雪地,海南省繁花似锦;---纬度因素 北京的气候比乌鲁木齐湿润;同纬度的西亚、北非是沙漠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海陆位置 16、大气变暖的原因是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数量不断增加。二氧化碳增加的人为原 因是: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17、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名称、分布、特点: 1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1、天气描述的是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不同的地方,同一时间的天气可能变化很大。 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是稳定的。 3、降水概率是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弱;温度是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 4、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大。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5、影响气候的主要三要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6、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午后二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7、一年当中,北半球气温陆地_七_月最高,_一_月最低;海洋上_八月最高_二月最低,南半球_相反;气温年较差指一年内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8、运用等温线图表示_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_密集_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_稀疏的地方,温差小,等温线呈_闭合_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_低温_中心。 9、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变化的原因是不同纬度接收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10、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11、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_逐渐降低。据观测,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世界最热的地方在_非洲,最冷的地方在_南极洲。 12、通常用_等降水量线图_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_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_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3、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_2000_毫米以上;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降水量逐渐减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差别是东岸多雨,西岸少雨;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在印度的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在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14、影响降水的因素 地区降水影响因素 赤道附近多雨 纬度因素两极地区少雨 南北回归 线附近 大陆东岸降水多 海陆因素 大陆西岸降水少 温带地区 沿海地区多雨 海陆因素 内陆地区少雨 迎风坡降水多 地形因素背风坡降水少 15、气候类型分布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雨林(草原、沙漠、季风)气候温带 温带季风(海洋性、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 寒带苔原气候(北极),冰原气候(南极16、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17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18大陆西岸从赤道向两极气候类型的排列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知识点1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例如:“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 2.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天,如昆明四季如春。 知识点2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阴晴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风 风向 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 西北”8个基本方向。 风力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气温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读作摄氏度。 降水 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 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2.天气图上的风杆:画有风尾的一方指示风向。一道风尾(短线)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级,8级以上的风力有其他一系列符号表示,如下图:

3.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为阴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4.常用的天气符号:看书 5.空气质量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表明空气清新,污染指数大,表明空气污染严重。 (2)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如气压高低、风力大小等。 ②人类活动,如燃烧秸秆、汽车尾气排放等。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知识点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2.气温的观测 气象台站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旋转的高度是离地面1.5米。测定气温一般是采用摄氏温标,记作“℃”,读作“摄氏度”。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 天气与气候教案 高中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五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团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锋面的概念、形成。 2.使学生学会运用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知识,分析锋面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3.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冷锋与天气。 教学难点 锋面与天气。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片(世界气团分布图——复合片)、板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这一节我们讲第五节,天气与气候。它是在综合前四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全章的总结。 【板书】第五节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已经记录了这几天天气预报。 【提出问题】我们天天在听天气预报,今天天气和昨天相同吗?谁来说明最近两天的天气情况?什么是天气?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规律的,比较稳定的,而天气是瞬息万变的。 【转折过渡】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天气与气候呢? 【板书】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1.气团 介绍气团的概念。 学生看书,画在书上。 【出示投影】“世界气团分布图” 【提出问题】气团定义(概念)中的“广大范围”有多大? 【指图讲解】看图,整个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一个热带海洋气团。 【承转】这么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是怎么形成的? 介绍气团的形成。 【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是地面辐射,即对流层大气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主要受地面影响。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看投影片在陆地和洋面的交界处有没有气团形成?为什么? 如果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马上又移走了,是否形成气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在陆地与洋面交界处不可能形成气团,因为下垫面性质不均一;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马上又移

天气与气候教案

天气与气候教案 天气与气候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 2.本节核心内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功能和价值:学习了本节课后能阅读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学情分析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图讨论培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描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图联系实际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记录天气预报(课后观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 1、区别“天气”与“气候”。 2、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天气与气候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是什么自然现象 学生活动:说出图片中几种天气的概况 引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教师活动:举出身边的例子,提问天气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说出天气是多变的,不稳定的。 教师活动:什么是气候,举出实例让学生总结 学生活动:说出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师活动:小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列表总结:区别: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 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学习地理知识天气与气候

学习地理知识天气与气候 学习地理知识:天气与气候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领域,它包含 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天气与气候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还可以深入研究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全球气候系统的运行机制。本文将 重点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天气的概念及特点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小时到几天)内地球大气状态的变化。它通常 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云量和降水等要素。天气的变 化常常是突然而剧烈的,比如晴天转阴天、大风、暴雨等。天气现象 的观测和预报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影响。 二、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气候是指长时间(几十年到几百万年)内地球大气的统计状态或平 均状态。它是对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范围内天气的长期表现。气候通 常包括温度、湿度、降水、气压和风向等要素,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和 地域性特征。气候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形、洋流和人类 活动等因素有关。 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和气候有着明显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地球大气状态的变化,而气候是长时间内的统计平均。天气变化迅速,而气候变化缓慢;天气的观测和预报时效性强,而气候的研究更注重历史数据和长期趋势;天气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气候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 然生态环境产生长期影响。 四、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首先,天气变 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和生产。例如,台风和暴雨可能导致洪灾和 破坏性风灾,而极端高温和干旱会给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供应带来负 面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对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加剧,从而对地球的生态平衡构成威胁。 最后,天气与气候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气候 条件会影响农业、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同时还会引起 人口迁移、资源争夺和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 总结起来,学习地理知识中的天气与气候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通过深入研究天气与气 候的特点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地 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这一部分的地理知识掌 握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让我们一起努力,学好地理知识,为保护 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理天气与气候笔记

地理天气与气候笔记 一、天气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风雨、冷暖、干湿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天气反映一个地区较长时间的大气状况,通常以日、周为单位。天气预报是预测未来一定时段内天气状况的变化。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态,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相对稳定的。 二、气候 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2、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影响、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北半球冬季受亚洲高压(蒙古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受印度洋低压(印度低压)的影响,盛行西南风,高温多雨。 3、气候类型:根据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差异,可划分出不同的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大类,共十二种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4、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或动力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例如,热带雨林气候下的森林资源、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渔业资源等。

5、气候变化:指长时间内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包括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自然变化如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季节更替,人为变化如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等。 6、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非常深远。例如,干旱地区需要发展灌溉农业,湿润地区需要防止洪涝灾害。同时,气候也对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寒冷地区的人们需要防止冻伤等。 7、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包括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应对。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此外,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意识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备战中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专题训练讲义

备战中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专题训练讲义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考点 二、天气与气候的区别题型分析 (2022·广西河池)“气候”和“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属于气候的是() 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B.今晨寒风凛冽,气温聚降 C.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答案】C 【解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据各诗句的意思可得:ABD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冷热变化,属于天气;C描述的云南的多年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选C。 1.(2022·广西北海)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我的家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B.昨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C.真是寒风凛冽的一天啊D.天空突然大雨倾盆 【答案】1.A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我的家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描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A正确。选项昨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真是寒风凛冽的一天啊,天空突然大雨倾盆表示的是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B、C、D错误。故选A。

人们通常用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例如,人们说北京的气候是: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2022·吉林白山)“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春暖花开,草长莺飞B.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C.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2.D 【解析】2.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由此判断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描述的是气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故根据题意选D。 (2022·山东·曹县)2021年11月7日菏泽气温骤降,狂风大作并伴随着雨夹雪天气,恰巧这天是立冬,预示着冬季到来了。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当菏泽进入冬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好望角炎热干燥B.悉尼寒冷干燥C.巴西高原草木枯萎D.德干高原西南季风正强 4.“气候”和“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气候的是() A.大雨倾盆B.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C.今晨气温骤降D.昨日晴空万里 【答案】3.A 4.B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好望角位于南半球,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温和多雨),菏泽位于北半球,进入冬季时,南半球的好望角处于夏季气候特点炎热干燥,A正确。悉尼位于南半球正处于高温多雨期,B错误。巴西(南半球)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属于湿季,草木茂盛,C错误。德干高原位于北半球,当菏泽进入冬季时,德干高原正直旱季,雨季西南季风强,D错误。故选A。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雨倾盆,今晨气温骤降,昨日晴空万里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冷热变化,属于天气,A、C、D错误。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描述菏泽的多年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B正确,故选B。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022·山东·枣庄市台儿庄)读下列四则材料,完成下面5-6小题。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一天或几天)大气情况的表现,气象学家通常用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指标表示。而气候是指长时间(30年或更长时间)内大气的平均状况和特点。 二、天气的要素 天气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降水量及云量七个方面。这七个要素是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它们构成了大气的综合状况。一般来说,温度、湿度和降水摸底能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三、温度 温度是在气象站离地1.25米处、不受日晒毒害的阴影下所测得的空气温度。气温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穿着、出行、作息等方面。气温在不同季节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四、湿度 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也可以通过相对湿度来进行测量。在夏季,语言是州地区空气湿度较大,人们容易感到闷热不透气;在冬季,空气湿度较小,人们的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等问题。 五、降水 降水指的是大气中水分向地面沉降的现象。降水能够滋润大地,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水资源,但是,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台风、暴雨等极端气象情况下,降水量会非常大。 六、风向与风速 风是由气压差引起的,通常有风向和风速两个要素。风的风向对气候形成、天气预报以及海上作业等方方面面都有极大的影响。 七、气压 气压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所占有的气体的质量和压力的大小。气压通常表现为高压和低压两个概念。天气预报员会根据气压高低预报天气,一般而言,气压低的地方容易出现降水等现象,气压高的地方则天气晴好。

八、云量 云量指的是空中云朵的厚度标准,云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到天气的状况。在晴天时,云量比较少;而在多云、阴天和雨天时,云量比较多。天气预报中,观察云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九、气候的类型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一般指30年以上的平均大气状况。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种类型。 1. 热带气候 热带地区的气候一年四季温暖,气温变化不大,但是降水量比较多。热带气候又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两种类型。 2. 温带气候 温带气候一般分为东亚型、欧洲型和北美洲型三种类型。这个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且降水充沛,气温温和、较为宜人,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 3. 寒带气候 寒带气候一般分为极地型和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是寒带气候的特点、植被少且生命力不强。适应这种气候环境的动物大多具有保暖能力,较为少见的是原始的海象等。 十、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温室效应等因素导致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北极冰盖减少等影响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显现。全球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水资源、自然灾害等方方面面,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总而言之,天气与气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感受也不同,理解和应对好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地理中的天气与气候

地理中的天气与气候 在地理学的领域中,天气与气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它们 听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将探讨天气与气候之 间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天气的定义与特征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大气状况。它通常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云量等多种要素。天气变化非常快速,每天都可能有不 同的天气情况。例如,今天是晴天,明天可能会下雨。这种瞬息万变 的状态使得天气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之一。 天气的变化是由大气层内的各种气候要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例如,气压的升降会导致风的产生,不同湿度的空气会形成云和降水等。天 气系统通常会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不同地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二、气候的定义与特征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是对一定区域内长时间内的 天气平均情况的总结和描述。与天气相比,气候变化的时间跨度更大,通常以年为单位进行观测和研究。 气候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包括纬度、海洋、大陆分布、地形、风 向等。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例如,赤道附近地区气候炎热多雨,而北极地区则寒冷干燥。由于气候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人们可以通过 研究气候来了解一个地区的天气规律和季节变化。

三、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天气和气候是相互关联的。天气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到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特点会影响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例如,赤道附近气候炎热,因此该地区的天气往往也炎热。而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天气也会相应地寒冷。 当人们研究气候时,他们通常会考虑天气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分析长时间的天气数据,人们可以揭示出气候的规律和趋势。这为我们了解气候变化、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天气与气候的重要性 天气和气候在地理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了解天气和气候有助于人们选择旅行和居住的地区。人们可以根据气候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居住或度假。 其次,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农业、林业、水资源等行业的发展。了解气候变化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环境。 另外,气候也对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物种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例如,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动植物多样性可能较低,而温暖湿润的气候则有利于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天气描述了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大气状况,而气候

天气和气候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15.《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气与气候》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天气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天气和气候,了解两者的区别。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通过导语创设了“2月,我国海南省已经鲜花盛开,而黑龙江省却还冰天雪地”的情境,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引导学生的思考指向,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部分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说一说今天的天气。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取图中的数据,了解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雨量、云量等描述一天的天气,尝试描述一天的天气状况。活动二:了解本地区多年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通过长期天气状况的观察,了解本地的气候特点,同时对比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活动三:不同地区的气候一样吗?让学生通过读图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并对不同的气候进行比较,生明白气候有一定的地域性。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活动指向:继续调查,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课外调查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天气的各种因素,并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了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但如何描述一天的天气、区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尚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四年级学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一天的天气。 2.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 3.对气候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和气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两个词语,它们都与大气 的状态有关。然而,天气和气候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将详细解 析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一、天气的定义和特点 天气是指特定时间和地点下,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降水、气压等 因素的瞬时状态。天气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几分钟、几小时内就可 能出现很大的变化。例如,早上,天空晴朗;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雨;下午,又放晴了。这些都是天气的表现。 二、气候的定义和特点 气候是特定地区在较长时间内,如数年、数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所表 现出来的天气状况的总体统计。气候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它是对长 期平均天气状况的总结。例如,亚马逊雨林地区的气候通常湿润多雨,而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气候则干燥高温。 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 时间尺度:天气主要关注较短时间内的现象变化,通常以小时、 天为单位;而气候则关注较长时间内的平均状况,通常以年、数十年 为单位。

2. 变化特点:天气变化迅速,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而气候变化较为缓慢,长期平均下来才有所改变。 3. 空间尺度:天气的变化通常在小范围内出现,如局部地区;而气 候反映的是大范围的地理分布。 4. 描述方式:天气主要通过具体的气象要素来描述,如温度、湿度、降水等;而气候则通过长期平均值、季节分布来进行描述。 四、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天气与气候密切相关,它们是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层次。天气是气候 系统中较小的、瞬时的、局部的变化,而气候则是气象现象经统计分 析后的结果。天气是气候的组成部分,气候是长期天气的总和。 五、应用实例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决策都受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 根据天气预报决定是否携带雨具或穿衣搭配的选择;而气候则影响着 国家的农业生产、能源规划等方面。 六、小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可忽视的概念。天气关 注的是短期内的变化,而气候则描述的是长期的趋势和统计结果。了 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变化,并做出相应 的决策。

地球上的天气与气候

地球上的天气与气候 教案主题:地球上的天气与气候 【引言】 自古以来,人类对天气和气候的变化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天气和气候是地球上最为显著且常变的自然现象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均有深远影响。本教案将以地球上的天气与气候为主题,为学生带来一场关于天气与气候的探索之旅。 【第一小节】 1. 开篇问答式互动: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天气和气候? 2.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与区别;举例解释天气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小节】 1. 天气的形成与变化: - 气候要素的概念与分类: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 - 大气环流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 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与原因分析。 【第三小节】 1. 气候的影响因素:

-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地形等对气候分布的影响。 - 大陆和海洋的影响。 - 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第四小节】 1. 气候类型与区域气候差异: - 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带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 - 不同地区的气候植被适应性与类型。 【第五小节】 1.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 全球变暖的原因与后果。 -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 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与个人责任。 【第六小节】 1. 实践活动:观察与记录天气变化。 - 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并对比分析。 - 分析气温、风向、降水情况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 联系所学知识,解释气象现象的变化原因。

【第七小节】 1. 探究项目:设计气象仪器。 - 提供各种制作气象仪器的材料和方法。 - 学生自行设计并制作气象仪器,用于观测和分析天气现象。 【总结】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天气与气候的定义与区别开始,深入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变化以及其对我们生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学习了不同气候带的特征,探究了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并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项目,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天气现象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天气与气候的探索兴趣,并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 - 《环境地理学导论》:陈振传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 《气象学》:自然科学协会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 《地球与环境科学导论》:徐笃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小结】 本教案主题为地球上的天气与气候,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形成与变化的原因、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等,提高学生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 【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 【考点 3】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分力是风的强弱。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0-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考点 1】气温及变化 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 特色也不同。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测量单位一般采用 摄氏度,记做“℃”。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 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2.等温线判读: (1)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温度相同。 (2)根据等温线的闭合状况判断高低温中心。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雨,西岸少雨;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在印度的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在南美洲的阿 1、天气描述的是虫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不同 同一时间的天气可能变化很大。 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是稳定的。 3、降水概率是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风向是他吹来的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弱;温度是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 4、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白,表示云层 越厚,降水概率越大。蓝色表示海洋, 绿色表示陆地。 5、影响气候的主要三要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6、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二点(14 m_,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7、一年当中,北半球气温陆地 _±_月最高, 一一月最低;海洋上八月最高—二月最低, 南半球相反;气温年较差指一年内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8、运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等温线呈闭合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 _低温_中心。 9、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变化的原因是不同纬度接收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10、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亳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11、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_逐渐降低。据观测,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C。、世界最热的地方在土洲,最冷的地方在南极洲。 12、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 布情况;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3、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 毫米以上;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降水量逐渐减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差别是东岸多 塔卡马沙漠。 16、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17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18大陆西岸从赤道向两极气候类型的排列规 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沙漠气候一一地中海气候一一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