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作文素材3

孟子作文素材3

第一篇:孟子作文素材3

孟子作文素材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杯水车薪事半功倍自暴自弃一暴十寒与人为善赤子之心当务之急知人论世出类拔萃舍生取义

有关孟子的典故:

孟母三迁孟母断机

作文素材

1.孟子永远是一位壮志满怀、热情激越、才华横溢、肩担天下的热血青年。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出世;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2.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3.孟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心英雄。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孟子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并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实现之。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虽然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那思想的光芒千百年来依然闪亮。

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他的文章总流露出“以天下苍生为已任”“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孟子)

经典历史人物素材(孟子)

孟子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古代被尊为“亚圣”。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孟子童年

孟子家庭贫困,三岁丧父,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是母亲仉氏把他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三迁择邻”的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给孟子选择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不怕麻烦地搬了三次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便十分认真读书。“断机教子”的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把织好的布剪断,并说:读书就跟织布一样,不能间断,不然会前功尽弃。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孟子青少年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孟子晚年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0、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1、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2、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

娄上)

[译文](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13、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译文](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14、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5、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16、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17、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18、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19、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20、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

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译文](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21、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22、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23、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24、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25、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26、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告子下)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孟子说:“然。”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思想

(1)孟子思想的核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掷地有声的言辞是思想家孟子所阐述的人格标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它作为格言传诵至今。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

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

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

爱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

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

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

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人只有在犹患中才

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孟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为人生有比生命

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义”。为了“正义”可以舍去生命,即他说的“舍生取义”。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

(2))圣贤孟子的“教” 与“学”

古代人对于教育、教学方法,并没有严格地区分,有时是同时并举或互相混同、互相包容。孟子就是如此,其主张大致如下:专心有恒。孟子反对那种三心二意和心不在焉的学习态度。他认为,是否专心,对学习的好坏关系极大。不仅要专心,还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曝十寒。他曾举掘井作譬喻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译:做一件事譬如掘井,掘了六七丈深还没掘到地下水,依然是一口废井。)

循序渐进。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就是说不可以冒进。他反对“揠苗助长”。他有一段很形象的话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个生动地譬喻,说明了循序渐进的必要性。

重思存疑。重思是孟轲教学思想的特点,他轻视闻见之知。基于他的读书实践,和对“思”的重视,孟子提出了“读书存疑”的主张,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因材施教。孟子曾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他认为,除了自暴自弃者外,对有心问学的人都可量才施教。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译: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

(3)我们向孟子学什么

一要学孟子美好的社会理想。

同时代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能像孟子一样把黎民百姓看得高于“社稷”、“国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并不多见。作为那个时代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一位不可多得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确代表那一时代的社会正义和民族良知。他周游列国途中所目睹的列国纷争、战火绵延、哀鸿遍野、生灵涂炭的残酷现实(“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一定时时折磨着他那颗善良而悲悯的心灵。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并常常为此而心急如焚、食不甘味,而且不惜代价、不放过任何一次游说每一位国君的机会,竭力推行自

己基于“民本思想”的仁政主张(或曰王道学说)——其言其行,虽难说感天动地,但的确可“与日月同辉”了。诗云“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其孟子之谓乎?

试看今日之众生,能怀“济苍生、安黎民”之鸿鹄大志者,天下还有几人?还有几人能时时处处心忧国家、情牵百姓、忧天下之忧、乐民之所乐?如果一个民族,他的最年轻的、最有活力的组成成分——青年,竟都以“挣大钱、娶美女”为人生最高目标,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可言?连青年都如此现实、媚俗、自私、堕落,金钱至上、利益之上、享乐至上,或者甘于平庸、且以平庸为乐,那么“国将不国”绝非危言耸听!

虽说他所描绘的理想的社会蓝图,距今日之真正的民主社会尚有质的区别,但即便如此,我们的父老乡亲至今也未能完全过上那样一种“君民同乐、温饱无忧”的生活呀!

孟子的理想,就在当时也的确有不合时宜之处——国君听来也许不爱,但百姓听来肯定称快呀。不过,如果他的后代子孙不肖者,竟仅仅以此来嘲笑这位仁者兼智者迂腐、愚蠢、傻冒,那就不仅是古人心寒,更令今人绝望了!

二要学习孟子高尚的人格操守。

在我心中,孟子不仅是战国时代的美男子,更是那个时代的伟丈夫!他的爱憎分明,他的疾恶如仇,他的当仁不让,他的犀利深刻,他的反对战争,他的蔑视强权,全都源于他的高尚的人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多么掷地有声!多么振聋发聩!多么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很多很多人灵魂深处的卑微、渺小甚至丑恶的镜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人的起码的道德底线!假若人人如此,这人间得少却多少悲剧,增添多少感人至深的温情故事啊?可惜就是这条起码的道德地线,也屡屡被相当多人的禽兽之行冲得七零八落、百孔千疮。不说推己及人了,单是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的,还少么?难道都是由于经济的贫困么?更是由于道德的贫困啊。

同学们,我们可要牢牢守住这最后的做人底线啊!

三要学习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孟子的论辩艺术,真可谓炉火纯青。或居高临下,雄辩滔滔,理直气壮,势不可挡;或巧妙发问,灵活设喻,迂回包抄,请君入瓮。总能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什么?原因首先在于他是一位思想家——其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其人格的高尚和强健,已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普通人,自然高屋建瓴,莫之能御;其次在于他又是一位大师级的语言艺术家,其深厚的语言修养和学识根底,令人很难望其项背。今天读来犹觉脍炙人口、酣畅淋漓。

同学们,在中学生作文普遍缺“钙”的今天,我们能否从孟子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来滋润自己的思想和文章?诚如是,才不算数典忘祖,孟子无憾;诚如是,方能写好那个大写的“人”字,中国无憾。

高考范文示例

2006福建高考优秀作文 : 拒绝空白

空白是生命中的盲点。

我以我对热烈生命的热爱的追求来庄严宣誓:我拒绝空白。

两千多年前孔对人说过:“天生万物,唯人最贵。”

我,生为人,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必须有奋发向上、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宣言。

我崇拜孟子。他有“当今之世,舍我取谁”的豪情:他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坚毅。

人生在世,身为社会一员,就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我有义务做到“达则兼济天下”。

当在热烈的追求之中遇到艰苦的时候,我决不会接受空白,决不会落得个“穷则独善其身”。

我要将自己的脊梁化为沙漠中坚挺着的胡杨,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庄子。拒绝他“终身不仕”,愿化归于自然。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陶潜。拒绝“守拙归园田”,“复得反自然”。

人生于社会,怎能逃避社会?

我决不会给生命留下一点空白。

我有理想,我愿尽我所能为人类社会注入前进的一丝力量。我愿做到“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泛爱众”的博爱。我愿如“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平;我愿如“凭轩涕细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劲安如山”的杜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愿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所以我拒绝空白,拒绝“穷则独善其身”。

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毅,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有沙漠中胡杨的坚韧。

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拒绝空白,去追求我热烈的人生。

名师点评:“空白”,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理解为“生命中的盲点”。

“拒绝空白”,是对话题“留一点空白”作反向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追求奋发有为的人生。这种具有个性化的思考和敢于提出与众不同观点的勇气尤其值得肯定。

作者大量地引用古代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还算比较恰当。

第三篇:关于孟子的几篇作文

千年孟子心

站在历史的浪潮中,以一颗虔诚的心,静听纵横千年的历史无声的翻涌、吞吐,感知迸发历史的源头。在波涛汹涌的巨浪之巅,我望见了孟子儒雅别致的长袍与坚定不移的眼神。驾着信念的扁舟,我冲波而上,舟楫横扫,穿越千年。

我听见了它心底的声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好个不淫、不移、不屈,一种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豪情、气节,充斥着我的灵魂微微颤动。千年之后的我们为了富贵清廉荡然无存,为了摆脱贫贱不惜出卖良心,为了威武情愿丧失原则。堂堂华夏子孙,尊严何在?贞洁何在?孟子用敏锐如利剑般的双眼洞察到千年后的人情世事,刻下了世人心中理应千秋万代相传的警言。

披波斩棘中,我闻到了来自远古的气息,是孟子身上一种沧桑、悲愤的味道,静听孟子,原来孟子也有不被世人理解所发出的愤世感慨。他心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积极、超然的宝贵思想,历游齐、宋、滕、魏诸国,但却被冷落、耻笑甚至驱逐。他的仁爱之心在强势、残暴的乱世成了诗人鄙夷之物、牺牲之品。听着孟子这样的心声,我的心不禁痛楚起来。千年巨变,人事皆非,而战争的硝烟还常常弥漫大地,人心的冷漠更加令人寒彻心田。我们需要的是仁爱相传,人与人之间再多一份关爱,国与国之间在少一份争端。孟子用四处奔走、疲倦却有力的双腿走出了一条千年不移的仁爱之路,踏平了世人心中高矮不齐的丑恶。

历史的飓风呼啸着划过我的双颊,强硬而锋利,是孟子激烈的言辞。作为一个纵横家,一个雄辩家,他的一字一句有如芒刺插人心深处,决不是无关痛痒,而常常使人赞叹连连、大彻大悟。他的辞藻丰实有力,他的策略无一不是治国治民的良世决策。孟子博大深厚的功底,延续着统治的更替,治理的精魂。

历史于不知尽头的根源发起,却能纵贯古今。静听历史无声的翻涌、吞吐,感知孟子那千年不衰的心。历史的浪潮不曾退去,这里不是末端,也不是尽头……

论礼义

何为礼?谦、谨、让、诚、知为礼。何为义?仁、忠、勇、舍、信为义。明礼,则谦逊;知义,则开阔。古之礼义,亦曰今之“文明”者也。虽与此别,然亦与之相通。礼义至简,简约则庄重;然礼义至难,难行则可贵。故有“礼义无价”之云云。礼自外出,故文;礼至,则不争矣。古风悠悠,谏亦难得。博古,才可通今。如此,观古之国,

品古之臣,不可少矣。

昔仲尼学富五车,周游列国。人美其游乎?人美其言。“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忍也!”然八佾止于庭乎?然人皆耻于犯上乎?后,国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日:“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卫灵公不悦,孔子遂行。后,国衰。齐景公问道,孔子对以君臣父子之序,景公弗以为然。后,国衰。孔子过境,民皆愤起而砍其所乘之树,趋之若鹜。可悲!可叹!当是时,天子弱而诸侯强,大国纷争,动荡难安,如不遵行礼义之化,民何以自兴?民乱则国必乱。民何以乱?乃国无礼义之故也。

危乎哉!国无礼义也!国无礼义,所为者何事?唯一“利”耳。孟子云:“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重利轻义,君臣相戳,手兄相残。人人为敌,岂可长久?礼存,国存;礼无,国亡。义在,民在;义失,民弃。如此,礼义可谓立国之基矣。

国不以礼,何以立国?秦始皇废王道而立私权,其暴力为天下始。愚其民,而不教以正道,其败可见。孟轲“君为轻”之语令洪武怫然而起,废孟子之位欲以毁其口。后作八股以束其民。“士”不学礼义之本而教以局限之法。不可谓崩坏,也亦可谓淹没。数年之后,尽显弊端。如此,国无礼,可乎?

前汉之黄石,怀经天纬地之才,辅世安邦之计,作《三略》之书,名传后世。然独传其作于子房,非偶然也。黄石三试子房于桥下,察其言,观其色,验其行,终传韬略于良。可见子房之德深矣。其后,张良才可助高祖立汉室之基业,成留侯之名。故曰,才自德生,有德之士,必不为才穷之人。如人皆有德,岂不美哉!

危乎哉!人无礼义也!人无礼义,亦只为一“利”字耳。孔明日:“澹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重利,则鼠目寸光、胸无实略,不可教也。朋友相欺、夫妻相侮,岂可安宁?礼存,人便知类;义在,人便可知勇。如此,礼义可谓为人之本矣。

人不以为礼,何以为人?所谓“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人不可为生矣。如此云云。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哉?”

礼义立,则贤不肖别矣。又曰,礼者,天地之序也;仁以爱之,义以正义。古之贤者言之于此,乃为理也。凭吾之智,岂能悟之?圣人悟道且行之,愚人不知且不悟。此,“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寡,可叹;今人之不悟,可叹。礼义其难乎?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本也。”由此之看,礼也亦简乎?然人为何不力行之?

余读《论语》《孟子》《太史公书》,常叹圣人之德,竟不能止。圣人教化其深乎!然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如道遍地皆存,人何惜道?如此,道难求乎?非也。周有子牙、仲尼、子舆之徒,汉有黄石、子长之辈。其言不亦道乎?人皆知之。所谓难者,乃为“悟”。人皆言道,然人皆行乎?道之艰涩,可谓至矣。知之者众,明之者寡,然如不行此礼义之道,何来“仁和”之士,何来“六守”之质?如此,不可不忧矣。

余言仅至于此。其后,亦非余智所能及,实属可惜之处。

余读古之佳作,畅览典籍而力学于礼义,所为者何?惟愿礼义之种撒天下,文明之花遍地开

必先苦其心志

外面在下雨,落叶纷纷,不如秋,却总有些萧瑟。

不知不觉,我已经遗失了许多,后知后觉。前阵,班里失窃,老师让我们怀疑谁有嫌疑,我认为没有证据怀疑不了别人,于是就写了不在场证明交了上去。翌日下午,被老师在班上痛斥,我成了明哲保身之人。还好,有班长在旁陪我,但是我确实开始和老师疏远了,有些意见不和。我消沉不了,因为我要努力,政治书里有说,尊重是靠自己赢得的。而且我理应有自己的想法,若随“大众”,那就淡漠我的个性和想法,所以与人不同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对。就这样,我遗失了一段师生情。只是,老师在不断疏远我。打分数不找我,做事不找我,举手不点我。我漠然,这是一次挫折吧。但这次的代价我情愿。

心凉了,人还在。没关系,心痛,还是要坚强。天降大任于人,必得有坚强的意志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心志这关,先得过。

NO.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前天一大早7点就起床出发,到了下午5点才回来。天气一开始还是晴空万里,轻风拂拂,不想11点时太阳解开了层层薄纱,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将它的光芒尽数散发出来。我们班军训时有句话,不晒死不是男子汉。那时已经遭受毒辣的太阳折磨的我已经丝毫不畏惧,于是我没有在太阳伞底下,而是毅然决然地在太阳底下钓鱼。4点时,我已经大汗淋漓,我感觉全身发烫,皮肤火辣辣地疼,鱼也好久没有上钩了,可能也是惧怕紫外线的威力了吧。5点时,我已经不敢再与太阳做斗争,躲在太阳伞下面,任由那鱼在海面上跳跃。晚上回到家洗碗时,再一次感到了皮肤火辣辣的疼痛。

当晚,我检查了一下皮肤,我小时候摔伤的那块疤刚好被袖子遮住了一半,我看的时候,发现一半白,一半通红,截然不同。晚上,我躺在床上,全身筋骨咯咯作响,脚几近瘫痪,全身乏力,也没有什么精神想问题了,只是想好好地躺一会。

家里没有任何现成食物,我也不想动。等待,是一个人最大的极限。等待的最大限度,是超过极限。到2点,我已经饿得没有力气,肚子空空的,让我感觉到了“行尸走肉”的滋味。到了3点,我已经超出限度决定去煎个鸡蛋填饱肚子。但超出限度的最后结果是激发潜能。我亲自下厨,煮了一碗鸡蛋面,当我发现自己煮得是那么好吃时,我才知道原来煮一碗美味的鸡蛋面会是那么容易。

劳筋骨是锻炼意志,饿体肤是激发潜能。

NO.3: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今天上创网一看,创网女人气写手精华写手强力写手月儿宝贝发来PK挑战书。放弃,还是接受,需要抉择。我想起有一个我很崇拜的人所说的话,有挑战才会有希望。就这样出战。即使如项羽乌江自刎,血流乌江,他最终谢幕得是轰轰烈烈,至少他死得是值得。2000多年后的我,照样可以像他拥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气,照样可以像他勇敢地做最后的斗争。就算他知道前方是无穷的危机,他还是能勇

往直前。他原本不能,只是在磨练中锻炼出来,而这次PK也是一次很好的磨练。

我知道我会输,但是那句话让我鼓足勇气。后方是绝路,此时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其实我原来是一个很好胜的人,我很喜欢《亮剑》中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没错,就是要这样。这是我一贯崇尚的亮剑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同样,今天,我依旧知道我敌不过多过我几倍精华的对手,但是我依旧要PK!如果你问我我会退缩么?我会说,不会!如果你会问我我会刷票么?我会说,不会!刷票是种虚假的东西,即使别人会觉得你的人气很高,但是当你战胜对方那一刻时,你大概会感受到心虚的可怕吧。如果你问我我是不自量力么?我会说,不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有一天,就算不是我,也会有人超越她的。惧怕不是我的本性,勇敢才是我所需要的。

我不甘于败于你的手下,只因我想胜利。没有更多的鼓励和加油,只有一片冷笑和指责。我不甘于永远淡暗无光,所以我在努力。我知道只有努力才能曾益吾所不能,让别人感觉到奇迹原来有时离人会是那么近。

做原本所不能的事情,对对手不惧怕,敢于亮剑!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说,坚持到底。

我想生活就是如此,一直在步步为营,披荆斩棘…

孟子没想到

孟子,被人们尊称为“亚圣”。他的思想一直被人们学习。他的《鱼我所欲也》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

我赞同《鱼我所欲也》中的“舍生取义”,赞同孟子所说的“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但是,孟子并没有想到,“取义者”与“舍义求生者”之间还存在着一者,我可以由一个成语

来说明:忍辱负重。

孟子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我也不否认,一般人是会这样做的。但孟子提到的“贤者能勿丧耳”就让我有些想不过去了。像文天祥这等的民族英雄自然是很符合孟子所讲,不过,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为保留骨气而死的。

大家对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定不陌生吧?他为什么能有后来的灭吴的决心呢?正是因为他受过吴王的侮辱。他被吴王呼来喝去,被迫服侍吴王。而他怎么想的呢?死吗?不,他没有生出那等想法,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活下去,有朝一日定要洗清所受之辱。于是,他忍辱负重,屈尊服侍吴王。后来,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卧薪尝胆,不忘耻辱,终于灭吴洗去了耻辱。这样看来,勾践并不是个没骨气的人。但他若是不甘被吴虏而拔剑自刎,会有机会灭掉吴国吗?那样做,反而会贻笑大方。

如果这个史实还不足以证明忍辱负重是明智的,我还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韩信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而受过跨下之辱的韩信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名将,难道我们能说他没有骨气吗?

可见,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能屈能伸,听说当初明太祖朱元璋贫困时也当过乞丐,那他有没有受过嗟来之食呢?换个角度说吧,我们假设孟子还未写下《鱼我所欲也》,有一天他也是穷困潦倒,饥饿难耐。此时,有人“呼尔”而与之饭菜,他会接受吗?若不接受,饿死,那哪里来《鱼我所欲也》这传诵至今的文章?若接受,即生,那又哪里能合《鱼我所欲也》之说?

有时候,现实与思想还是存在着矛盾的,也可以说,矛盾无所不

在。任何事都是有角度的,所在角度不同,想到的也就不同。如果思想确实很好,但角度不够的话,还是说得保守点好,但是也不要否定自己的思想。大胆地提出来,即使错了,也会有人帮你改正,你只用虚心纳谏就行了,何乐而不为呢?

我不是反对孟子的思想,只是提出我的一些看法罢了。若得罪了他老人家,那么就只有愿他在九泉之下能体谅了!

孟子是空想家

如果我们暂时抛开带在孟子头上那些名誉的光环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孟子将会是个十足的空想家。他的政治理论,“民贵君轻”毕竟不是什么真正的民主思想。他的政治体系的出发点是“君”而不是“民”,得到的利益最终获益者是统治者所代表的“君”而不是普天之下的“民”。孟子顶多只是从道德礼义方面对制度进行了某种形式的修补与改善,而不是彻底地废除那种畸形的君主制,没有勇力也没有先见之明,将这种制度完全否定。所以即使他认为作为君王,那必须是“天与人”,并且提出了“天视自我而视,天听自我而民听”,这种似乎将君主的地位就托负给“民”一样,其实不然。因为我们而尔后就看到,当有人问起孟子自己为什么不能成君时,他自己说是没有经过君王的推荐,即便是民心所向,也是不可能成为君王。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极大的漏洞,孟子虽然有意愿让君“民与之”,但这种形式下的君王并不是“民众”选举的结果,而是君主“禅让”移交的结果,仍然是统治阶级之间的政治游戏。因此即便是孟子高呼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人民仍然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限制,他的民贵君轻思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而仅仅是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而已。

正如拍拉图眼中由金,银,铜铁组成的理想国,莫尔假想中那个人人平等的事有最初社会主义思想的乌托邦一样,孟子的那个淳正风俗,天下皆尧舜的国家不免带有了人类特有的梦幻气息,而作为这个梦想的主宰者,便当之无愧称之为“空想家”。空想家的志向是伟大的,超越其所在地在的时代;他们的言行是怪异的,甚至被当时世人所误解,迫害的。他们的奇异的思想却在几百年,甚至于几千年后,

人类思想进一步扩充与发展后,他们的思想却成功之路了那个时代的一个伟大预言,无可厚非,这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空想家不是一无是处的,对于本身所处的时代而言,空想家这一词看似荒谬,因为他的远见性是同一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在一个特定的时代里,有太多的因素限制着人类的视野,或许是物质上的,或许是精神上的,这种限制使人类的思想前进变得缓慢。在没有更好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前,人类便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一样。然而这其中不缺有少数的先行者,他们在茫茫的黑暗中发现了明日的曙光,但对于多数黑暗中的大众而言,那些少数的先行者是另类的,是不符合大众那个群体的,这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甚至于被认为是错误的。于是那些空想家不得不抛下世俗的羁绊,远离了大众,选择了孤独,在新生的大道上留下空想家们履步的足迹。对未来,对于未知,谁也不能测定,那些空想家有一部分成功了,成了人类某一领域的鼻祖;也有一部分失败了,被大众永远地遗忘在了漫漫历史长河中。

即便存在着这样二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空想家也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不可以消失的。笛卡尔曾经说过,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真理追求者,他的一生至少应该有一个时期,要对一切的事物都进行尽量持怀疑的态度。那么,我们可以这么想,否定了一世现行的条条框框、思想、事物,不就是否定一个原来的世界,原来的自我,而在否定后的空白中成就一个新世界,新我的过程吗?因为这种新我不是现成可以模仿的,所以必然要一些人去构思,去探索,这其中就少不了空想家的功劳。大家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发现这种迹象。正因为有了拍拉图的“理想国”,莫尔才绘制出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乌托邦,尔后傅立叶、圣西门的进一步发展,到了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感开始展现,列宁进一步完善,再到毛泽东的实践。这一系列,拍拉图的空想,莫尔的空想,起了引导者,先行者的作用。我们还可以从洛克到孟德斯鸠,再到托尔维尔,密尔的思想路线;也可以从路德,加尔文,韦伯,贝尔的思想路线中得出相同的结论。

对于空想家而言,时代中所随流的思想权威是一个危险的东西,作为统治者行政的一种手段,他人在他们所统辖的公民头脑中建立起

一种观念的链条,使统治者能够自豪地指挥他们,成为他们的主人。中国古代的老子也曾经指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无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而无不治。”这种形式下所培育出来的民众将是些“四肢发达,手脑简单”的愚者,也是中国愚民之政的受害者。然而空想家则不然,他们的思想是超越想像者本人的境界,超越于常人的生存空间,超越他们所处时代,并服务于那个现实社会或被后人奉为救世圣经,这就意味着空想家都是一个特定独行的,不被常人和当时世界所理解的“另类”,这也导致了空想家的终生孤苦与寂寞的自下而上方式。

孟子的政治在当时社会中失败了,但他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却是长久不竭孟子本身做为一个空想家却为后世的实践者开辟了源头水,这一点是功不可没的。也许现在起,我们自当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那些空想者们,因为他们的所做正可以用顾城的一句话来印证:“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则用它来寻找光明。

第四篇:孟子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原文翻译解析

(2016-06-30 13:41:35)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一安于辨别,天下的争斗就熄灭。”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吗?男子行成年礼,父亲对他有所嘱托;女子要出嫁,母亲有所嘱托并送到大门口,告诫

高考作文素材:国学《孟子》

高中作文资料收集-国学-《孟子》 一、《孟子》简介与评价。 简介: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各项活动,涉及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学说和思想。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评价: 1.孟子永远是一位壮志满怀、热情激越、才华横溢、肩担天下的热血青年。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出世;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2.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3.孟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心英雄。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孟子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并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实现之。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虽然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那思想的光芒千百年来依然闪亮。 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他的文章总流露出“以天下苍生为已任”“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二、《孟子》书中成语和名句 1、成语 《梁惠王上》:不远千里,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缘木求鱼,引领而望,挟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敌众 《梁惠王下》:妻离子散,匹夫之勇,出尔反尔,与民同乐,救民水火,箪食壶浆,流连忘返 《公孙丑上》:揠苗助长,事半功倍,出类拔萃,与人为善,解民倒悬,具体而微,心悦诚服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谁,绰绰有余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守望相助 《滕文公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乱臣贼子,吊民伐罪 《离娄上》:为渊驱鱼,自暴自弃,不虞之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手舞足蹈 《离娄下》:赤子之心,好为人师,不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继日 《万章上》:自怨自艾,先知先觉 《万章下》:却之不恭,知人论世

孟子作文素材3

孟子作文素材3 第一篇:孟子作文素材3 孟子作文素材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杯水车薪事半功倍自暴自弃一暴十寒与人为善赤子之心当务之急知人论世出类拔萃舍生取义 有关孟子的典故: 孟母三迁孟母断机 作文素材 1.孟子永远是一位壮志满怀、热情激越、才华横溢、肩担天下的热血青年。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出世;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2.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3.孟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心英雄。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孟子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并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实现之。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虽然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那思想的光芒千百年来依然闪亮。 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他的文章总流露出“以天下苍生为已任”“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孟子) 经典历史人物素材(孟子) 孟子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古代被尊为“亚圣”。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孟子童年 孟子家庭贫困,三岁丧父,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是母亲仉氏把他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三迁择邻”的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给孟子选择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不怕麻烦地搬了三次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便十分认真读书。“断机教子”的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把织好的布剪断,并说:读书就跟织布一样,不能间断,不然会前功尽弃。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孟子青少年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孟子晚年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孟子名言

孟子作文素材

孟子作文素材 孟子作文素材(精选16篇) 孟子作文素材篇1 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硝烟还未散尽,土尘又重重扬起。刀与戟相撞的声响,王与侯争霸的号角,合成战国流动的历史图画。我站在历史画面前,看着你昂着头挺着胸自信地走来。用你洪钟般的嗓音,诵读你传世的儒经。彻耳清心之音,拨开茫茫历史雾霭,穿越重重山水阻隔,震撼山川,响彻华史。多年的战乱,河山早已满目疮痍;俯视中原大地,“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你心中是怎样的酸楚。 于是你慈悲的心肠,你为民请命的豪举,便显现在一次次的苦心游说中。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则勃然大怒:哼,君为轻?君为轻我当什么王?你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梁襄王心里嘀咕:不杀人?不杀人打什么战?又怎夺得了天下?你又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者们于是以“善其身”来自我安慰,而“达”者们谁又能“兼济天下”?多数是明哲保身,躲得远远的罢。 自古才子多孤独!任你跑破了鞋底,凭你走短了春秋;哪怕你说破了唇舌,还是话断了历史,仍然没有一个君王愿意实施你心中的王道。于是你由孤独变得孤傲了。齐宣王称病,你也称病。君王有什么了不起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可历史决定了你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君王。 你开始蔑视统治者,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可你不怕。难怪后来的李大诗人也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越之语,是受到了你的影响的吧?“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周围烟尘这么重,你显然已经“昭”不过来了。你渐渐疲惫了,但仍心存希望,于是向当权者发出最后的“通牒”:“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国田氏却废姜氏而成为诸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然是齐国因“附于秦”得一夕安寝,

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亚圣—孟子

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亚圣—孟子 亚圣—孟子 (上)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即今天的山东省邹县)。大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加以激烈的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本人出生于士阶层,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以学习孔子为志愿,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曾受业于孔子之嫡孙子思的弟子,子思和孟子之学,被后世称思孟学派,是儒家中的一个保守的唯心主义学派。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中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孟子的经历与孔子相似,曾是著名的游士,学成以后二十余年间,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孟子目睹着战国七雄的霸权战争,心中升起人道主义的精神,企图在各诸侯国,推行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他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都想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遇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于是孟子退而聚众讲学,专心著书,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了很大的慰藉,他认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大乐趣。 晚年,他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孟子》的各篇之中。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的人生精神是十分丰富的,它是先秦中国古典文明孕育的绚丽结果,也是秦汉以后中国人生精神和民族性格发展的重要源泉。孟子的人生精神同先秦、秦汉,及秦汉以后其他思想思想学派的人文精神一道,共同构成中国民族精神,赖以建构和发展的宝贵资源。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认识,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成长乃至民族、国家发展的一种特定规律。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就是说,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经历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孟子这种忧患为生,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作文素材积累:孟子(整理精校版)

作文素材积累:孟子 作文辅导 0421 1718 永远的孟子 【导语】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的治国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提出的处世原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孟子提出的忧患意识。孟子目光如炬,他看到了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他以向社会、向时代、向历史赠言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孟子的伟大,或许就在于此。 【作家·剪影】 一个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是让人民供在神坛上的圣人;一个反对战争的人,是具有博大胸怀的善人;一个热诚的,优游自在的,无所恐惧的人,是最能够享受人生具有理想性格的伟人。 精心雕琢儒家文化之花 2379年前,在古老美丽的东方,在峄山泗水之间,诞生了一位仅次于至圣孔子的儒学大师、大思想家——亚圣孟子。他,这位齐鲁英豪在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齐鲁大地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中闪烁着格外耀眼的光芒! 贪玩的童年。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这就是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孟母断绩”的故事。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沉醉于儒学的青少年时期。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醉心研究的晚年。孟子在儒学方面的刻苦钻研,终于让他名声大噪,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他先后游历了宋、滕、魏、齐、梁诸国,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因为他的学说当时被人认为“迂阔而远于事情”,不切合战国时代急功近利、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可是孟子还是那么认真、那么执著、那么热情地到处宣传儒家的“仁义礼智”,讲解儒家的王道理想,推行儒家的仁政措施。他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也像孔子一样四处碰壁。 最后,孟子终于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周赧王25年辛卯(公元前290年),《孟子》编撰完成;周赧王26年壬申(公元前289年),孟子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这个人间。 【名著·评价】

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精选」

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精选」 导语: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思想的大家。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3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作文素材孟子

作文素材孟子 孟子刻苦学习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叫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 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 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 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 忙给妈妈跪下。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 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 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 孟子斥梁惠王不仁政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 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 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 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 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 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孟母三迁,择邻处教儿苦学成“亚圣”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 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 家了。

高考作文素材:孟子

高考作文素材:孟子 一、关于孟子经典范文 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硝烟还未散尽,土尘又重重扬起。刀与戟相撞的声响,王与侯争霸的号角,合成战国流动的历史图画。 我站在历史画面前,看着你昂着头挺着胸自信地走来。用你洪钟般的嗓音,诵读你传世的儒经。彻耳清心之音,拨开茫茫历史雾霭,穿越重重山水阻隔,震撼山川,响彻华史。 多年的战乱,河山早已满目疮痍;俯视中原大地,“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你心中是怎样的酸楚。于是你慈悲的心肠,你为民请命的豪举,便显现在一次次的苦心游说中。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则勃然大怒:哼,君为轻?君为轻我当什么王?!你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梁襄王心里嘀咕:不杀人?不杀人打什么战?又怎夺得了天下?你又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者们于是以“善其身”来自我安慰,而“达”者们谁又能“兼济天下”?多数是明哲保身,躲得远远的罢。 自古才子多孤独!任你跑破了鞋底,凭你走短了春秋;哪怕你说破了唇舌,还是话断了历史,仍然没有一个君王愿意实施你心中的王道。于是你由孤独变得孤傲了。齐宣王称病,你也称病。君王有什么了不起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可历史决定了你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君王。你开始蔑视统治者,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可你不怕。难怪后来的李大诗人也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越之语,是受到了你的影响的吧?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周围烟尘这么重,你显然已经“昭”不过来了。你渐渐疲惫了,但仍心存希望,于是向当权者发出最后的“通牒”:“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国田氏却废姜氏而成为诸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然是齐国因“附于秦”得一夕安寝,失去民心失去警惕之心,“终继五国迁灭”。唉,他们不听,也只能随他们去吧! 硝烟仍在不断地涌起,纷争还在无奈地继续。你也只能泪眼朦胧地心痛万分地看着哀鸿遍野尸骨满地。硝烟埋没你的救民之心,亦使你的爱民之情显得更为真切,使你想“兼善天下”的博大情怀显得更为高贵!关上《孟子》,我已被孟子感动得泪流满面。 二、孟子经典名言 (1)虽千万人吾往矣。 大意:(道所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也要到那里。 感悟:曾经有许许多多的先贤为了追求真理,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之所以这样,就是真理(道)在引导他们,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仍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 (2)仁者无敌于天下。 大意:仁者是在全天下都是无敌的。 感悟:虽然仁者未必无敌,但我始终相信好人的运气和人缘不会太差!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意:对待其它老人像对待自家的老人一样,对待别人家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感悟:诚然,对自己的亲人不可与对待别人一样,但是如果我们能体会别人对亲人的感情,

《孟子》议论文作文范文

《孟子》议论文作文范文 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董仲舒的“罢绌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据了重要位置,从孔子,到子思,再到孟子,儒家学派人才辈出,思想也日益成熟,成为统治中国文化界时间最长的思想流派,那么作为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想财富,他又有哪些局限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孟子》议论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孟子》议论文作文1 孟子思想精华之一——王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穀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一段《孟子》中很经典的话,在孟子中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孟子向梁惠王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仁政”主张。 从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抓住孟子所认为的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今天所讲的保护环境,其实是无奈之举,是我们已经为我们以前的愚蠢付出代价后的弥补性措施。而孟子早已为我们提出了忠告。要修养生息,不要杀鸡取卵。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至今足以令我们中的很多人汗颜。也许,我们应该翻开古人的经典,去寻找,去追寻那份久违的和谐……加强教育这点是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在古代中,清朝做得最好,正因为清朝重视教育,所以在清朝的12位帝王中,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昏君。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很多法律加强义务教育,这就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的要求。 尊敬老人,轻刑薄赋这点从我们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孟子作文素材

孟子作文素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认为孝顺父母不仅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而且是社会的责任。孟子的孝观点集中体现在《孝经》一书中,这部著作分《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关于孝的理论,《传》是关于孝的事迹,《孝经》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正如明代理学家薛瑄所说:“自孔子没,有《孝经》以来,此经独传,学者至今受之,以孔氏之圣而不传,又非孔子自著,故曰《孝经》。” 孟子名言警句】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人性本善。 7、仁者无敌。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9、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10、可欲之谓善。 1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1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6、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7、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1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9、君子有三

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4、孟子名言警句】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人性本善。 7、仁者无敌。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9、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10、可欲之谓善。 1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作文素材孟子

作文素材孟子 如果我们说观点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它的骨骼,那么素材就是它的血肉。有哪些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作文素材孟子一 孟子刻苦学习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叫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 作文素材孟子二 孟子斥梁惠王不仁政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

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作文素材孟子三 孟母三迁,择邻处教儿苦学成“亚圣”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

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

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 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以下为大家精心的孟子集锦,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 (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到达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当的却很少。) (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 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 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修养心性的方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 己兄弟们富贵。) (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 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 仍然是一个废井。) (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 人的老师。) (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

高三孟子语文作文5篇

高三孟子语文作文5篇 高三孟子语文作文1 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着述。 ——题记 他,一个平凡至极的人。他没有秦皇汉武的创举,他没有商鞅范彝的谋略,他更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没有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能力,更没有指点__山的霸气。与他们相比他只是繁星中的点点火星,如此的微不足道。但他演绎出了他的史诗,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便是孟子。 他,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__的精神体,他认为哲学的思想中最高的范畴是天。 他,在那个战火的年代了,在那民贱君贵的不平?o的时代中。他傲然站出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藐视王权的思想。他将所有人无论贫贱,无论高低平等看待,在他的眼中人人平等,“圣人与我同类者”他的傲然如此。他,一个身如草芥之人却心系天下。走访四海,关心民生,面对王权,他无所畏惧,直谏而言道:“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王权至上的年代中依旧无法动摇他的思想。面对高位的诱惑,生死的威迫他依旧保持着本心。与人乐乐而非独乐乐,这便是他的乐。 他,如大海包纳以为。他始终相信“人之初,__本善”人__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有不下。面对不善,他用善去感化,面对不仁,他直言请柬“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他提倡仁政,而仁者无敌正是他的民本思想。他,一介平凡书生,却成为了使人眼中的胜任圣人:他,一位平凡的老百姓,却无视金钱名利的威诱:他,一个平凡的子民,却舍生于直言进谏的艰苦道路上。他,一个平凡的人,却在我们每个人之上,他拥有着天一般的胸怀,一样的淡然。他,瞰破了天道,看透了红尘,他所为的,只是保持本心。 高三孟子语文作文2

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精选」

关于孟子的作文素材「精选」 【关于孟子的】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3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

《孟子》议论文作文高中范文5篇最新

《孟子》议论文作文高中范文5篇最新 如果我们暂时抛开带在孟子头上那些名誉的光环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孟子将会是个十足的空想家。他的政治理论,“民贵君轻”毕竟不是什么真正的民主思想。他的政治体系的出发点是“君”而不是“民”,得到的利益最终获益者是统治者所代表的“君”而不是普天之下的“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孟子》议论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孟子》议论文作文1 孟子顶多只是从道德礼义方面对制度进行了某种形式的修补与改善,而不是彻底地废除那种畸形的君主制,没有勇力也没有先见之明,将这种制度完全否定。所以即使他认为作为君王,那必须是“天与人”,并且提出了“天视自我而视,天听自我而民听”,这种似乎将君主的地位就托负给“民”一样,其实不然。因为我们而尔后就看到,当有人问起孟子自己为什么不能成君时,他自己说是没有经过君王的推荐,即便是民心所向,也是不可能成为君王。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极大的漏洞,孟子虽然有意愿让君“民与之”,但这种形式下的君王并不是“民众”选举的结果,而是君主“禅让”移交的结果,仍然是统治阶级之间的政治游戏。因此即便是孟子高呼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人民仍然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限制,他的民贵君轻思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而仅仅是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而已。 正如拍拉图眼中由金,银,铜铁组成的理想国,莫尔假想中那个人人平等的事有最初社会主义思想的乌托邦一样,孟子的那个淳正风俗,天下皆尧舜的国家不免带有了人类特有的梦幻气息,而作为这个梦想的主宰者,便当之无愧称之为“空想家”。空想家的志向是伟大的,超越其所在地在的时代;他们的言行是怪异的,甚至被当时世人所误解,迫害的。他们的奇异的思想却在几百年,甚至于几千年后,人类思想进一步扩充与发展后,他们的思想却成功之路了那个时代的一个伟大预言,无可厚非,这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关于孟子的600字作文

关于孟子的600字作文 他,一介平凡书生,却成为了使人眼中的胜任圣人:他,一位平凡的老百姓,却无视金钱名利的威诱:他,一个平凡的子民。他就是孟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孟子 他,一个平凡至极的人。他没有秦皇汉武的创举,他没有商鞅范彝的谋略,他更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没有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能力,更没有指点江山的霸气。与他们相比他只是繁星中的点点火星,如此的微不足道。但他演绎出了他的史诗,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便是孟子。 他,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体,他认为哲学的思想中最高的范畴是天。 他,在那个战火的年代了,在那民贱君贵的不平扥的时代中。他傲然站出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藐视王权的思想。他将所有人无论贫贱,无论高低平等看待,在他的眼中人人平等,“圣人与我同类者”他的傲然如此。 他,一个身如草芥之人却心系天下。走访四海,关心民生,面对王权,他无所畏惧,直谏而言道:“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王权至上的年代中依旧无法动摇他的思想。面对高位的诱惑,生死的威迫他依旧保持着本心。与人乐乐而非独乐乐,这便是他的乐。 他,如大海包纳以为。他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有不下。面对不善,他用善去感化,面对不仁,他直言请柬“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他提倡仁政,而仁者无敌正是他的民本思想。 他,一介平凡书生,却成为了使人眼中的胜任圣人:他,一位平凡的老百姓,却无视金钱名利的威诱:他,一个平凡的子民,却舍生于直言进谏的艰苦道路上。 他,一个平凡的人,却在我们每个人之上,他拥有着天一般的胸

孟子三乐作文范文三篇

孟子三乐作文 孟子三乐作文范文三篇 篇一:孟子三乐作文 孟子在我心中向来是个有几分仙风道骨、精神健硕、白胡子飘飘的老头,会让人油然生出敬意的形象。这段话他说出来,立刻有隐隐浩然之气在其间流荡。 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永远不过时,不随时间而褪色。两千多年前说的话仍掷地有声,响如金石。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看来简单,意却深远。父母兄弟,常伴左右时不觉有什么特别。争吵、笑闹、赌气、远离,多少年匆匆一聚。不曾想生命无常,父母有一天会老去,会离开这个世界。“树欲静 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兄弟姐妹也是,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未来会发生些什么。到那时,一人颠沛流离,没有家可供这风挡雨之时,悔之晚矣。所以,不如,拥有时就开始珍惜。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大气磅礴,坦坦荡荡。另有一人,司马光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 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古往今来,能在年老时坦然说出这句话的人,没几个。再数,要算上 保尔。柯察金。做人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谁都希望做这样的人。然而慢慢长大后,步入社会,再怎么要洁身自好,却难免从俗。光明磊落四字,说出来也气若游丝,不敢高声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于人”,这境界,非凡夫俗子可以到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所能的就是 如此,足矣。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乐”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的,我有幸,得天下英才不敢说,但育 人倒是真的。虽然暂时苦比乐多,但相信光明的极乐世界终会到来。 篇二:孟子三乐作文 所谓孟子三乐,概括讲就是亲情之乐,一家人身体健康和睦相处;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教育之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 第一乐,是家乐。家人都健在,可以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生活,这也体现了他崇尚孔子的“孝悌之道”。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人再幸福,而自己的亲人却不在身边,那也只会是有残缺的幸福。就像现在的孩子们,在遭遇到父母去世或是离异的情况下,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对家有无限的依赖,因为那里永远是他们的避风港。可是一旦破碎后,大部分的孩子心里便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他们没有了依靠,所有事情都憋在心里,自己去烦恼,他们更加羡慕那些拥有美好家庭的孩子们。无论孩子会这样,家长也是一样,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因此,只有一家人幸福地在一起,才会感到快乐。 第二乐,是自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或是所做的事都不后悔,这也是孟子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就现在的人们来说,总会有表里不一的人,而真正能做到不后悔的人又有多少呢?好比那些小偷,他们为了一时的贪念而做出违法的事情,可能当时成功后,不禁会有些许喜悦,可是仔细一想,他们真的很开心吗?他们所拥有的东西,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吗?当然不是,那么他们用的时候就不可能问心无愧。因此,即使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好过些了,可是却还是快乐不起来,因为他们不可以心安理得。再如现在刚开始就业的人们,待他们事业稳定后,不免会有一颗进取之心在燃烧,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为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阻碍,可是他们从未放弃过,仍然拥有最原本的希望。最终,有的人成功了,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这时候他们肯定会很快乐,为自己当初没有轻易放弃而开心;而有的`人却并没有成功,但是他们也从来没有后悔,因为自己当初已经竭尽所能,努力尝试过了,只不过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已,所以他们也是快乐的。我想人们做到对自己所做的事问心无愧时才会真正快乐。 第三乐,是可以得到优秀的人去教育他们。这也体现了孟子招纳天下有志之才。我想这个应该主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