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

学号:***

1前言 (2)

2正文 (2)

2.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

2.1.1设计目的 (2)

2.1.2 设计意义 (3)

2.2设计的目标与总体方案 (3)

2.2.1 设计目标 (3)

2.2.2设计的总体方案 (3)

2.3设计方法及内容 (3)

2.3.1 单位冲激响应,阶跃响应 (3)

2.3.2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5)

2.3.3绘制系统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图 (8)

3.3.4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9)

2.4结论 (10)

3致谢 (10)

4参考文献 (10)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是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必要的教学环节。由于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需要通过实践了巩固基础知识,为使学生取得最现代化的设计技能和研究方法,课程设计训练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一个模拟信号的一系列数据处理,达到进一步完善对信号与系统课程学习的效果。

《信号与系统》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将学生从电路分析的知识领域引入信号处理与传输领域的关键性课程,对后续专业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该课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大量应用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通信、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分析等领域,应用更为广泛。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教序手段的运用逐步普及,大量优秀的科学计算和系统仿真软件不断涌现,为我们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生上机实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对这些软件的分析和对比,我们选择MATLAB语言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借助MATLAB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图形表现能力,将《信号与系统》中的概念、方法和相应的结果,以图形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我们,大大的方便我们迅速掌握和理解老师上课教的有关信号与系统的知识。

此次课程设计是在MATLAB软件下进行LTI连续系统分析仿真,有助于我对该连续信号的分析和理解。MATLAB 强大的功能为此次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系统零输入响应等各种信号求解提供很好的视觉效果,对我们有很大的学习帮助。

项目概况

我这次做的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在MATLAB软件下进行LTI连续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技术内容是:根据时域分析原理,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其单位冲激响应,阶跃响应。要求建立仿真模型,同时调用函数建立m文件实现求解。对于设计的系统给定一般激励信号,求解所设计的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绘制系统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图,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零极点与时域特性的关系,零极点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技术指标是:冲激响应函数impulse(b,a),阶跃响应step(b,a),零状态lsim(b,a,x,t)零输入状态step(sys,t)幅频和相频特性freqh(b,a,h)绘制系统零极点图zplane(b,a)。在做课程设计中首先是对MATLAB 软件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一些MATLAB软件的基本常用函数的用法,对MATLAB软件进行程序操作。这次试验使我增加对仿真软件MATLAB的感性认识,熟悉MATLAB软件平台的使用和MATLAB编程方法及常用语句;了解MATLAB的编程方法和特点;掌握利用MATLAB分析系统频率响应的方法。初步掌握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对MATLAB软件进行一定的了解和运用之后,开始做此次课程设计——LTI连续系统分析,用MATLAB软件对此次课程设计的系统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进行绘图求解,并且记录其分析过程。对所做的LTI连续系统分析仿真课程设计完成以后撰写论文,说明自己的实习过程和实习心得等内容。

正文

3.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1.1设计目的

通过本设计后,熟悉信号的变换和运算能力,具有对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分析能力,知道信号的发送、传输和接受的过程,要会根据信号的传输指标要求,设计能完成某种功能的电路系统,并且整个系统物理可实现性和对信号的不失真传输进行检验。

(1)熟悉信号的转换和运算,并能对信号进行分析;

(2)会根据信号的传输和课题的要求,设计完成某功能的子系统;

(3)通过实验,熟悉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方法并掌握分析结果的方法; (4)在计算机上能模拟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流程,进行系统分析。 3.1.2 设计意义

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学会应用Matlab 对实际问题进行仿真,为学习后继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同时,也掌握了Matlab 的应用,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通过Matlab 形象、直观的仿真实现,从而加深对信号与系统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的理解,以培养主动获得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3.2设计的目标与总体方案

3.2.1 设计目标

(1)熟悉MATLAB 软件平台;

(2)掌握MATLAB 编程方法、常用语句和可视化绘图技术; (3)编程实现常用信号及其运算MATLAB 实现方法。 (4)通过MATLAB 软件对LTI 连续系统进行分析仿真。 3.2.2设计的总体方案

(1)阅读题目,明确题目中要考察的知识点,复习相应的知识点,读懂题目中要求设计的目的。 (2)查找相关知识点,如何用MATLAB 实现,并理解相应程序。 (3)初步进行编程,不懂的地方及时解决。

(4)运用MATLAB 数值求解连续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绘制系统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及系统的零极点图。

3.3设计方法及内容

MATLAB (Matrix Laboratory )是美国Math Works 公司产品,Matrix Laboratory 意为“矩阵实验室”,最初的MATLAB 只是一个数学计算工具。但现在的MATLAB 已经远不仅仅是一个“矩阵实验室”,它已经成为一个集概念设计、算法开发、建模仿真,实时实现于一体的集成环境,它拥有许多衍生子集工具。

MATLAB 现已被广泛于数学、通信、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神经网络、图形处理等许多不同学科的研究中。

3.3.1 单位冲激响应,阶跃响应

一个LTI 系统,当其初始状态为零时,输入为单位冲击函数

()

t δ所引起的响应称为单位冲击响应,

简称冲击响应。一个LTI 系统,当其初始状态为零时,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

t ε所引起的响应称

为单位阶跃响应,简称阶跃响应。

若一个二阶系统:)(3)()('4)("2t f t y t y t y =++

用step(a,b)和impulse(a,b)命令求系统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并将其画出来。 源程序为: clear all; a=[3];

step(a,b);

subplot(2,1,1); impulse(a,b); subplot(2,1,2); step(a,b)

02468101214161820

0.20.40.6

0.8Impulse Response

Time (sec)A m p l i t u d e

02468101214161820

1

2

3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图3-1 系统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图

如下图所示,用simulink 仿真系统的阶跃和冲激响应,并得出图形。

图3-2 阶跃和冲激响应应用simulink 仿真

图3-3 阶跃和冲激响应仿真结果

3.3.2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零输入响应:LTI系统的完全响应可以分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是激励为零时仅

有系统的初始状态

()0

x

所引起的响应,用

()t

zi

y

表示。零状态响应是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时仅由

输入信号()t f

引起的响应,用

()t

zs

y

表示。

源程序为:

clear all;

sys=tf([3],[2,4,1]);

t=0:0.1:10;

y1=step(sys,t);

figure(1);plot(t,y1);

y=[1 2];

sys1=ss(sys);

u=0*t;

z=lsim(sys1,u,t,y);

figure(2);plot(z);

u=y1+z;

figure(3);plot(t,u);

如图所示,下图依次为求解所设计的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所得图形。

012345678910

0.5

1

1.5

2

2.5

3

图3-4 零输入响应图

020406080100120

0.5

1

1.5

2

2.5

3

3.5

图3-5 零状态响应图

012345678910

3

3.13.23.33.43.53.63.7

3.8

图3-6 全响应图

如下图所示,用simulink 仿真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并得出图形。

图3-7 零状态响应应用simulink 仿真

图3-8 零状态响应图仿真结果

3.3.3绘制系统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图

用frepz 函数求频率响应,再用abs(),angle()f 分别求出频响曲线的幅度,相位,并将其画出来。 冲击响应()h t 反映了系统的时域特性,而频率响应()H j ω反映了系统的频域特性二者的关系为:

()()h t H j ω→

通常频率响应函数(系统函数)可定义为系统响应的傅里叶变换()Y j ω与激励的傅里叶变换

()F j ω之比,即:

()()

()

Y j H j F j ωωω=

它是频率的复函数,可写为:()()()

j H j H j e

?ωωω=,其中()H j ω是角频率为ω的输出与输

入信号幅度之比,称为幅频特性;()?ω是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称为相频特性。由于()H j ω是函数()h t 的傅里叶变换,根据奇偶性可知()H j ω是ω的偶函数,()?ω是ω的奇函数。 源程序为: clear all;

a=[2 4 1];b=[3];h=20; [h,w]=freqs(b,a,h) h1=abs(h); h2=angle(h); subplot(2,1,1); plot(w,h1) grid

xlabel('角频率(w)'); ylabel('幅度');

title('H(jw)的幅频特性'); subplot(2,1,2); plot(w,h2*180/pi); grid

1234

5678910

012

3

角频率(w)

幅度

H(jw)的幅频特性

012345678910

-200

-150-100-50

图3-9 系统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图

3.3.4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对于因果系统,h(s)在左半平面的极点所对应的响应都是衰减的,当t 趋于无穷时响应函数趋近于零。极点全在左半平面的系统是稳定的系统。H(s)在虚轴上的二阶及二阶以上的极点或右半开平面上的极点,其所对应的响应函数都随t 的增长而增大,当t 趋于无穷时,他们都趋于无限大。这样的系统是不稳定的。

clear all; a=[2 4 1]; b=[3];

zplane(b,a);

title('系统的零极点图');

-1.5

-1

-0.5

0.5

1

-1

-0.8-0.6-0.4-0.200.20.4

0.60.812

Real Part

I m a g i n a r y P a r t

系统的零极点图

图3-10 零极点图

如图所示,零极点都在左平面,所以系统稳定。

通过对MATLAB 的学习和掌握运用,使我对此软件有一定的了解,对下面我做LTI 连续系统时域分析仿真奠定了基础。

3.4 结论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深受益匪浅,不仅对信号这门课程有更深入的掌握,还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如Matlab 的应用),同时也摆脱枯燥的理论学习,从中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乐趣。在准备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但从不感到灰心,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是在一起相互谈论,遇到困难就找同学,在这种集体的学习氛围下,只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通过此次的设计,体会到只有通过实践,才知道它魅力所在,才能更加深入的掌握,同时也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同时也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时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才发现原来自己有如此多的不足之处,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也不牢固。

对于中间MATLAB 的运用,幸好我以前选修过MATLAB 这门课,不然中途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过期间,还是有些不熟悉,在翻阅了大量关于MATLAB 的相关画图资料,我发现自己对MATLAB 的掌握也更加熟练了。

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于一些似懂非懂的部分,通过再一次看书,编写程序,调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也理解了。但是,感觉自己对与理论的实际运用还是比较欠缺。同时知道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习理论不是一味的看书,理论应该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编写程序去实现某个功能, 对相应知识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理

论的学习。

通过做这次课程设计,对MATLAB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MATLAB的一些用途,虽然选修了数学建模实验课,老师在课堂上也讲了一些简单的MATLAB的用法,但是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才知道那些远远不够,所以又花了很多时间去找那些函数怎么用,怎么画图啊等等,在理论中求频率响应计算很麻烦,但是用MATLAB只需一个简单的函数就可以实现,但有许多细节如一些语句等,由于时间关系还是不太明白,需要今后加以学习。在做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什么事不能等别人,自己需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做,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去问,还有要学会利用身边各种资源比如图书馆,网络等,什么事情没有亲自去做,不要妄下结论,不要认为自己不行,只有做了才知道其实一些事只要自己认真做了是可以办的的。同时课程设计培养了我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做事的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有端正的态度,才能尽心的去做。才有可能成功。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在设计中遇到的运行和调试问题,最后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要不段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次课程设计的顺利完成,让我明白我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的的努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致谢

通过这七天的实验,信号与系统的课程设计也接近了尾声。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结合的理论基础,在这做课程设计的两个星期中,在这里我对为我们进行课程设计辅导的苏博妮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她的耐心讲解,一直在教室里等着我们提问,还有她的不辞辛苦,更是有她的那种精神,使我能够完成此次信号与系统的课程设计——LTI连续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仿真,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例如:MATLAB软件的掌握和应用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深受益匪浅,不仅对信号这门课程有更深入的掌握,还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如Matlab的应用),同时也摆脱枯燥的理论学习,从中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乐趣。在准备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但从不感到灰心,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是在一起相互谈论,遇到困难就找同学,有争议时问老师,在这种集体的学习氛围下,只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通过此次的设计,体会到只有通过实践,才知道它魅力所在,才能更加深入的掌握,同时也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再次感谢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老师和同学们,有了他们的帮助,才使我的课程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

参考文献

[1]楼顺天、李博菡.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信号处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66-68

[2]张志涌,徐彦琴.MATLAB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1-6

[3]吴大正,杨林耀,张永瑞.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2-34

[4]张昱,周绮敏.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88-99

[5]蒙以正.MATLAB5.X应用与技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1-42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月日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三、序言-------------------------------------------------------------------------------------------3 四、零件的分析-----------------------------------------------------------------------------------3 五、工艺规程的设计------------------------------------------------------------------------------4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2). 基面的选择---------------------------------------------------------------------------4 (3). 制订工艺路线------------------------------------------------------------------------4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6 六、设计心得与小结-----------------------------------------------------------------------------11 七参考文献-------------------------------------------------------------------------------------1 1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辽宁工业大学 工艺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 Al-12.5 Si-3 Cu-2-2Ni-0.5Mg铸造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 院(系): 光伏学院 专业班级: 材料工程技术102 学号: 学生姓名: 杨向天 指导教师: 李青春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 -7-5~ -7-16

前言 合金工具钢的淬硬性、淬透性、耐磨性和韧性均比碳素工具钢高, 按用途大致可分为刃具、模具和检验尺寸使用的量具用钢三类。合金工具钢广泛用作刃具、冷、热变形模具和量具, 也可用于制作柴油机燃料泵的活塞、阀门、阀座以及燃料阀喷嘴等。 此设计是经过在课堂学习热处理理论知识后的探索和尝试, 其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 重点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规程, 并按此完成Al-12.5Si-3Cu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小二号黑体, 段前段后1行, 1.25倍行距, 居中排列) 1 低合金刃具钢热处理工艺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圆板牙钢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圆板牙技术要求及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圆板牙钢的材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圆板牙9SiCr钢的C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圆板牙9SiCr钢加工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9SiCr圆板牙(M12)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9SiCr圆板牙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理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8 选择设备、仪表和工夹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 圆板牙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 圆板牙热处理常见缺陷的预防及补救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https://www.360docs.net/doc/442098693.html,\

设计人: 二 0 10 年一月 目录 一. 设计任务 二. 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三. 电动机的选择

四. 传动比的分配及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五.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六. 轴的设计计算 七. 键的选择和计算 八 .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九. 连轴器的选择 十. 润滑和密封方式的选择,润滑油的牌 号的确定 十一.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 十二. 设计小结 十三. 参考资料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中的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序号F (N) V (m/s) D (mm) 生产规模工作环境载荷特性工作年限3 13000 0.45 420 单件室内平稳 5年(单班) 二.传动方案得分析拟定: 方案1. 方案2. 外传动为带传动,高速级和低速级均高速级,低速级,外传动均为圆柱轮. 为圆柱齿轮传动.

方案的简要对比和选定: 两种方案的传动效率,第一方方案稍高.第一方案,带轮会发生弹性滑动,传动比不够精确.第二方案用齿轮传动比精确程度稍高.第二方案中外传动使用开式齿轮,润滑条件不好,容易产生磨损胶合等失效形式,齿轮的使用寿命较短.另外方案一中使用带轮,可用方便远距离的传动.可以方便的布置电机的位置.而方案二中各个部件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并且方案一还可以进行自动过载保护. 综合评定最终选用方案一进行设计. 三.电动机的选择: 计算公式: 工作机所需要的有效功率为:P=F·v/1000 从电动机到工作级之间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连轴器η1=0.99.滚动轴承η=0.98 闭式圆柱齿轮η=0.97. V带η=0.95 运输机η=0.96 计算得要求: 运输带有效拉力为: 13000 N 工作机滚筒转速为: 0.45r/min 工作机滚筒直径为: 420 mm 工作机所需有效功率为: 5.85 kw 传动装置总效率为: 0.7835701 电动机所需功率为: 7.4 KW 由滚筒所需的有效拉力和转速进行综合考虑: 电动机的型号为: Y160M-6 电动机的满载转速为: 960 r/min 四.传动比的分配及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综合测评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一、需求调查 (2) 二、建立用例图 (2) 三、描述用例 (3) 第二章系统分析 (5) 一、寻找系统中的实体类 (5) 二、建立实体类的类图 (7) 三、建立用户界面类的类图 (7) 三、建立交互图 (8) 第三章系统设计 (10) 一、类图的调整与修改 (10) 二、人机界面设计 (10) 三、数据库设计 (14) 第四章系统实现 (15) 一、开发环境 (15) 二、建立数据库 (15)

第一章需求分析 一、需求调查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河南科技大学制定了《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试行办法》、《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有关精神,我校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并根据综合测评的结果,评选综合奖学金。由于在校学生较多,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难以满足学校日常工作的要求,因此,我校急需开发一个综合测评系统,以提高该项工作的效果和效果。 通过调查,我校综合测评工作的运行过程如下:由学习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各门课程的成绩,计算各个学生的课程成绩的平均分。由团支书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德育成绩。由体育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体育成绩。德智体三个方面的成绩录入完成后,由班长计算各个学生的综合分,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智育分×70%+德育分×20%+体育分×10%。最后,由辅导员根据综合分评选综合奖学金。 二、建立用例图 从以上需求描述中,我们发现系统中的参与者有:学习委员、团支书、体育委员、班长、辅导员。识别出参与者后,从参与者的角度就可以发现系统的用例,并绘制出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1所示。

一级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级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 录 一、 运动参数的计算.............................................4 二、 带传动的设计 .............................................6 三、 齿轮的设计 ................................................8 四、 轴的设计 ...................................................12 五、 齿轮结构设计................................................18 六、 轴承的选择及计算..........................................19 七、 键连接的选择和校核.......................................23 八、 联轴器的选择 .............................................24 九、 箱体结构的设计 (24) 十、 润滑密封设计 (26) *-一.运动参数的计算 1.电动机的选型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按工作要求选择Y 系列三相异步电机,电压为380V 。 2)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滚筒转速:6060 1.1 84.0min 0.25 v r n D ωππ?= ==? 负载功率: /10002300 1.1/1000 2.52w P FV ==?= KW 电动机所需的功率为:kw a w d p p η= (其中:d p 为电动机功率,w p 为负载功率,a η 为总效率。) 为了计算电动机所需功率d p ,先确定从电动机到工作机只见得总效率a η,设1η、 2η、3η、4η分别为V 带传动、闭式齿轮传动(齿轮精度为8级)、滚动轴承和联轴器的效率 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2-2得 1η=0.95 2η=0.97 3η=0.99 4η=0.99 3a 1234 30.950.970.990.990.8852 ηηηηη==???=

课程设计说明书zxl

: 中北大学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说明书 # 学生姓 名:张旭亮学号:02 学 院: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 # 软件工程 题 目:宿舍管理查询系统成绩 指导教师周海英靳雁霞

/ 2009 年 6 月 24 日 1.设计目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掌握数据结构课程中学到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并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设计要求学会如何对实际问题定义相关数据结构,并采用恰当的设计方法和算法解决问题,同时训练学生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 ………………………….. / 2.设计内容和要求 设计内容: 为宿舍管理人员编写一个宿舍管理查询软件。 要求: 1)建立数据文件,数据文件按关键字(姓名,学号,房号)进行排序(冒泡,选择,插入排序等任意一种) 2)查询菜单(用二分法实现以下操作) A.按姓名查询 B.按学号查询 ] C.按房号查询 基本要求: 1)系统功能的完善; 2)代码中有必要的注释。、 …………………………

3.概要设计 , 1> 1)需要定义一个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pnode 主函数main() 2. 新建数据文件create() 3. 查询函数serch1() 4. 查询函数serch2() 5. 查询函数serch3() 6. 加数据纪录函数insert() 》 7. 删除数据纪录函数delete() 8. 修改数据纪录函数updata() 9. 数据文件读取函数readfile () 10. 查询当前所有纪录冰按学号升序输出的函数output() <2>各函数间关系: 利用主函数调用其他的各个函数,新建数据文件函数create()是其它各个函数的基础,有了它其它函数才能够使用。查询函数insert1.2.3()添加数据纪录函数insert()删除数据纪录函数delete ()修改数据纪录函数updata ()这些函数都是在同一等级上的函数,是平行关系。查询当前所有纪录的函数output()以学号为关键字查询函数serch1()以姓名为关键字查询函数serch2()以床号为关键字查询函数serch3()以宿舍号)这些函数都是查询函数中的子函数,他们之间是平行的关系。 4.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1. 主函数main() 通过swich分支构建图形用户界面一次调用其他模块完成总体功能; 2新建数据文件create() 为节点分配内存

课程设计说明书-2

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制剂工程 专业班级化工与制药 学生学号201110901164 学生姓名孔凤媚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邱建华 课题工作时间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制药工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化工与制药学号: 201110901164 姓名:孔凤媚一、设计题目:年产2.5亿粒胶囊(硬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设计时间:2013.11.22-2013.12.18 指导老师:邱建华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设计说明书中叙述所选用胶囊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 3、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按年生产工作日300天;2班/天、每 班8小时;片重按0.5 g/粒计;要求用湿法制粒;铝塑包装要求:10粒/板×2板/小盒,20小盒/中盒,200小盒/箱)。 4、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 明、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车间技术要求。 2、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图纸); 3、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100)。

第1章硬胶囊剂生产工艺概述 1.1 项目概述 硬胶囊剂是指食用明胶为主要原料的胶液,制成空心的干硬胶囊(分为囊体和囊帽),然后将一定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或颗粒,充填于空心胶囊中制成的制剂。 硬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可归纳(1)湿法制粒工艺、(2)干法制粒工艺 本次课程使用湿法制粒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图见附件1。 生产设备主要有抛光机、填充机、粉碎设备、筛分设备、制粒设备、干燥设备、包装设备、混合设备。 1.2 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设计规范和标准,如《工矿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化工企业供电设计技术规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定》、《化工管道设计规范》、《洁净厂房设计规范》、《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标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等。 (3)、有关的设计基础资料,如设计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流程、车间组成、运输要求、劳动定员等生产工艺资料,以及厂址的地形、地势、地质、水文、气象、面积等自然条件资料。 1.3 设计内容 1.设计工艺路线的选择 通过文献的调研对设计产品或单元反应的路线进行评价,提出拟采用路线的依据及合理性,巩固文献检索知识,培养科学决策能力。 2.工艺设计计算 通过单元反应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对所需设备进行初步选型,进而根据特定工

推动架课程设计说明书1

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推动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第80道工序的专用夹具 姓名:郭晓华 学号: 080214205 班级:数控082 指导教师:程雪利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2010年12月30日

任务书 题目:设计推动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第八十道工序的专用夹具 内容:(1)零件——毛坯合图1张(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套 (3)夹具装配图1张 (4)夹具体零件图1张 (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一张;生产纲领为8000件/年;每日一班。

目录 第1章零件分析 (4) 1.1 零件作用分析 (4) 1.2 零件工艺分析 (4) 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零件合图 (6) 2.1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6) 2.2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 (6) 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8)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8) 3.2 制定工艺路线 (9) 3.3 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9) 3.4 加工工序设计 (10) 3.5 时间定额计算 (12) 第4章第80道工序专用夹具设计 (13) 4.1 工件自由度分析及定位方案的确定 (13) 4.2 夹紧力的计算 (15) 4.3 定位误差的计算及定位精度分析 (15) 4.4 操作说明 (16)

第一章 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功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B6065牛头刨床推动架,是牛头刨床进给机构的中小零件,φ32mm 孔用来安装工作台进给丝杠轴,靠近φ32mm 孔左端处一棘轮,在棘轮上方即φ16mm 孔装一棘爪,φ16mm 孔通过销与杠连接杆,把从电动机传来的旋转运动通过偏心轮杠杆使推动架绕φ32mm 轴心线摆动,同时拨动棘轮,带动丝杠转动,实现工作台的自动进给。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HT200,该材料为灰铸铁,具有较高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和要求耐磨零件。(零件图见附图1) 由零件图可知,φ320.027 0+mm 、φ160.033 +mm 的中心线是主要的设计基准和加 工基准。该零件的主要加工面可分为两组: 1、φ320.027 +mm 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320.027 +mm 的两个端面及孔和倒角,φ160.019 +mm 的 两个端面及孔和倒角,φ160.033 +mm 上宽6mm 深9.5mm 的槽。 2、以φ160.033 +mm 孔为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160.033 +mm 的端面和倒角及内孔φ100.1 0+mm 、M8-6H 的内螺纹,φ6mm 的孔及120°倒角2mm 的沟槽。 这两组的加工表面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程技术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 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机械08-3 姓名:唐殿龙 指导教师:红梅 完成日期:2011年6月

一、设计题目 (宋体,四号字,加粗) 二、上交材料 (1) 设计图纸 (2) 设计说明书(3000字左右) 四、进度安排(参考) (1) 熟悉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2) 拟定设计方案 (3) 绘制图纸 (4) 编写说明书 (5) 整理及答辩 五、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设计题目 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年产量8000件)

摘要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大学中进行的第二次的课程设计,每次课程设计对毕业设计有着很大的帮助。 这次设计的是拨叉,有零件图、毛坯图、装配图各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卡片各一。首先我们要熟悉零件,题目所给零件是拨叉。了解了拨叉的作用,根据零件的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机械加工余量。然后我们再根据定位基准先确定精基准,后确定粗基准,最后拟定端盖的工艺路线图,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画出夹具装配图。 对于这次机械制造的拨叉课程设计,是自己对机械加工方面的技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更好的理论结合实际,受益颇深。

Abstract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foundation course design is we learned universit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course, course and the most specialized technical after. This is our university in the second course design, each course design of graduation design has a lot of help This design is fork, have part drawing, casting chart, each one, mechanical drawings machining process card and with the design fixtures corresponding that procedure process card every one. First we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e parts, the title of the parts are fork.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fork, next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ies and parts drawing parts on each end of the roughness of blank size and determined mechanical machining allowance. Then we can decide according to the locating datum, pure benchmark crude benchmark, and finally determined after worked out the process, formulate the roadmap cover the workpiece clamping fixture, draw assembly drawings. For the machinery production fork course design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is the technology ha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not only increased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better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benefited.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Y4232C剃齿机右顶针架体的机械加 工工艺规程及重要工序专用夹具设计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程学 专业机械汽车工程 班级 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X 学号 XXXXXXXXX 设计地点 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设计起止时间:2012年5月21日至2012年6月8日

目录 序言……………………………………………………… 一. 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2.零件的工艺分析…………………………………………二.工艺规程的设计……………………………………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 基准的选择……………………………………………… 3. 制定工艺路线……………………………………………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 确定切削用量…………………………………………… 三.专用夹具设计………………………………………… 1.设计宗旨…………………………………………………… 2. 零部件的选用…………………………………………… 3.对机床专用夹具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五.参考文献……………………………………………… 序言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让我们在毕业之前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增强我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想我能在下面几方面得到锻炼: (1)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和其他有关先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所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出处,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 一、零件的分析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1) 1前言 (2) 2塑件的工艺分析 (3) 2.1塑件原材料分析 (3) 2.2塑件结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4) 2.3塑件的体积与重量 (5) 2.4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4) 3拟定成型方案 (6) 3.1分型面的选择 (6) 3.2确定型腔布置 (7) 3.3浇注系统的设计 (8) 3.3.1主流道的设计 (8) 3.3.2浇口设计 (8) 4.模具成型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9) 4.1凸模、凹模、型芯设计与计算 (9) 4.2型腔侧壁厚度和底板的计算 (10) 5.脱模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12) 5.1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 (12) 5.2脱模力的计算 (12) 6.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13) 7.注塑机的选定与相关参数的校核 (14) 7.1注塑机初步的选定 (14) 7.2注塑机相关参数的校核 (14) 8.设计小结 (15) 参考文献 (15)

塑料饭盒注塑模设计 学生: 指导老师: 摘要: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塑料饭盒的注塑模具设计,该塑料饭盒材料为无毒PP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塑件产品。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该课题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都有详细的设计,同时并简单的编制了模具的加工工艺。通过整个设计过程表明该模具能够达到此塑件所要求的加工工艺。根据题目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饭盒注塑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塑件的具体结构,该模具是点浇口的双分型面注射模具。 关键词:注塑模,塑料饭盒 Potted molded plastic lunch box's mold design Student: Tutor: Abstract: This topic mainly aims at potted molded plastic lunch box's mold design, this plastic lunch box material for the non-toxic PP material, is in the daily life the common one kind models a product. Through to models to carry on the craft the analysis and the comparison, designs a note mold finally. This topic from the product mix technology capability, the concrete mold structure embarks, to mold's gating system, the mold formation part's structure, goes against the system, the cooling system,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 choice and the related parameter examination, has the detailed design, simultaneously and simple establishment mold's processing craft. Through the entire design process indicated that this mold can achieve this to model the processing craft which an institute requests. According to the topic design's primary mission is the lunch box injection mold's design, is also designs an injection mold to produce models a product, realizes the automation to raise the output. In view of models a concrete structure, this mold is the runner duplex profile injection mold.. Key word: note mold , plastic lunch box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说明书(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牛头刨床机构设计 设计者: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2007 年 1 月 6 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二.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

三.设计方案确定 四.拟订传动系统方案 五.确定机构尺寸参数 六.运动分析及参数计算 七.对整机设计的结果分析,本机的优缺 点和改进意见 八.收获体会和建议 九.参考文献 牛头刨床机构的分析与综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

课程,它是机械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以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为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具体机械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系统设计的步骤及方法,其中包括选型、运动方案的确定、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整体设计等,并进一步提高计算、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以及查阅和使用文献的综合能力。 2、任务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牛头刨床的机构选型、运动方案的确定;对导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飞轮转惯量,设计牛头刨床上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 二、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 牛头刨床的简介 牛头刨床是用于加工中小尺寸的平面或直槽的金属切削机床,多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为了适用不同材料和不同尺寸工件的粗、精加工,要求主执行构件—刨刀能以数种不同速度、不同行程和不同起始位置作水平往复直线移动,且切削时刨刀的移动速度低于空行程速度,即刨刀具有急回现象。刨刀可随小刀架作不同进给量的垂直进给;安装工件的工作台应具有不同进给量的横向进给,以完成平面的加工,工作台还应具有升降功能,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件加工。

2PSK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基于Matlab的2PSK系统设计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302班 学号: 完成时间:2016年5月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

现代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系统,通信系统设计研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越来越重视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从仿真研究和设计辅助工具,发展成为今天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这就使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具有更重要和更实用的意义。 课程设计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和课题的研究内容,其次描写了2PSK 系统的相关知识理论,着重讲解了2PSK系统的两种调制方式: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和它的解调方式,相干解调。然后在掌握了2PSK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字调制方式2PSK进行了编程仿真实现,MATLAB是一个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设计、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可用于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及复杂的通信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等。在MATLAB平台上建立2PSK调制和解调技术的仿真模型,并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加入一个加噪滤噪的过程。构思好2PSK系统设计的流程后即可在MATLAB 仿真平台上进行2PSK系统的调制与解调,加噪和滤噪,并对仿真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仿真系统的波形图,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其系统的工作流程,得出更好的结论。通过2PSK 系统的仿真过程进一步学习了MATLAB编程软件,将MATLAB与通信系统中数字调制解调知识联系起来,从理论学习的轨道逐步引向实际应用,为以后在通信领域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字调制和解调;MATLAB;2PSK

课程设计说明书--1-100以内猜数游戏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1-100以内猜数游戏 作者: 学号: 专业:软件技术 班级:软件2班 指导教师: 答辩时间:

1-100以内猜数游戏 刘正翔 11700215

摘要 本设计将一个1-100以内的猜数字游戏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个有系统随机选出一个1-100的数字不显示出来,由玩家猜这个数字,直到猜中为止,并显示出玩家猜中数字所用时间和次数对玩家做出评判,并对所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 程序运行就进入游戏玩家就可以进行数字猜猜看了。 关键字:数字游戏 java代码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 1.1课程设计的任务 (1)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1) 二、需求分析 (1) 2.1 用户需求分析 (1) 三、设计思路 (2) 3.1 系统总体设计 (2) 3.2 功能模块设计 (3) 四、详细设计 (6) 4.1 程序流程图 (6) 4.2 关键算法与技术实现 (7) 4.3 类与数据结构实现 (16) 五、运行调试与分析讨论 (17) 5.1 系统测试方案 (17) 5.2 运行结果分析 (17) 六、设计体会与小结 (21) 致谢 (23) 七、参考文献 (24)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1课程设计的任务 根据所选题目,完成课程设计的分析、设计和编码,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1)掌握Java的语言规范,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和特性; (2)掌握Java的编程技术,包括异常处理,图形界面设计,多线程,网络通信程序等; (3)掌握Java应用软件的开发环境和开发过程; (4)掌握面向对象的思想和程序设计方法。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设计一个猜数字游戏程序,该游戏可以由程序随机产生整数,玩游戏者通过由用户输入数字来匹配上面所产生的数字。用户随机输入数字,当与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相符合时,计算机将提醒用户,游戏成功的信息,当有偏差时,将会提醒偏差,如偏大或者是偏小。 二、需求分析 2.1 用户需求分析 设计一个猜数字游戏程序,要求具体如下特性: (1)趣味性:要求游戏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风趣幽默。 (2)大众性:要求游戏界面操作简单,游戏规则简单易懂。 (3)合理性:游戏设计严谨,有条理,具体需求如下 ①输入任意一个数字。数字的要求是1—100的自然数即可。 ②系统对您输入的数字进行判断。 如果玩家输入的数字与计算机随机生成数相比较,输入的数字比随机生成数小. 系统将提示您,数字太小请您重新输入。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

题目:-------------------------------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目录 前言(内容包括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本专题的应用范围。PLC控制的特点)第一章概述 1-1转用设备基本情况与拖动情况介绍 1-2转机对液压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 第二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设计 1-1设计方案的选择 1.拟定设计任务书 2.总体方案的选择 3.控制方式的选择 1-2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1.主电路的设计 2.液压系统与工作状态显示电路的设计 3.保护电路的设计 4.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工作原理的说明 1-3电气元器件的计算与选择 1.接触器的选择 2.各种继电器的选择 3.熔断器的选择 4.各种按钮行程开关的选择 5.各种控制及电源开关的选择 6.控制变压器的选择 7.其他元件的选择 第三章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3-2 PLC I/O点的分配与PLC选型 3-3 PLC的硬件配置 3-4 PLC功能表图与梯形图的绘制 3-5 PLC程序的设计 3-6 PLC的模拟调试 3-7 PLC控制系统的元件设计 1.PLC I/O外接线图的绘制 2.控制柜电气元件布置图的绘制 3. 控制柜电气元件安装接线图的绘制 参考资料目录 设计总结

1. 4层电梯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题目:-------------------------------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目录 前言(内容包括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本专题的应用范围。PLC控制的特点)第一章概述 1-1 电梯的发展与分类 1-2对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 第二章电梯的机械系统 1-1设计方案的选择 1.拟定设计任务书 2.总体方案的选择 3.控制方式的选择 1-2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1.主电路的设计 2.液压系统与工作状态显示电路的设计 3.保护电路的设计 4.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工作原理的说明 1-3电气元器件的计算与选择 1.接触器的选择 2.各种继电器的选择 3.熔断器的选择 4.各种按钮行程开关的选择 5.各种控制及电源开关的选择 6.控制变压器的选择 7.其他元件的选择 第三章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3-2 PLC I/O点的分配与PLC选型 3-3 PLC的硬件配置 3-4 PLC功能表图与梯形图的绘制 3-5 PLC程序的设计 3-6 PLC的模拟调试 3-7 PLC控制系统的元件设计 1. PLC I/O外接线图的绘制 2. 控制柜电气元件布置图的绘制 3. 控制柜电气元件安装接线图的绘制 参考资料目录 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综合性实验》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件的综合性实验 二、设计目的 综合性实验是开设《三维CAD造型》、《机械CAD/CAM》、《机械制造学》、《数控机床》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性、设计性教学环节.在系统学习CAD/CAM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机床数控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综合应用能力.其目的是: 1.掌握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利用计算机进行 结构设计的能力; 2.掌握零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和方法,培养数控编程及加工 仿真的能力; 3.经过应用PRO/ENGINEER(Wildfire3.0),训练和提高CAD/CAM 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设计任务 本设计的零件是拖脚盖,主要设计任务是: 1. 三维CAD造型:熟悉和掌握机械CAD/CAM软件和PRO/ENGINEER(Wildfire3.0)的草绘模块、零件模块进行三维CAD 造型;

2.拟定工艺路线:根据三维几何模型,拟定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路线(需要选择毛坯、机床、刀具、切削用量、夹具辅助量具等); 3.数控加工程序设计:在PRO/ENGINEER(Wildfire3.0)软件的平台下,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包括描述选择确定数控加工的部位、加工方法、刀具、切削用量等,根据数控机床的具体情况选定数控系统的种类和型号,生成数控加工程序; 4.数控加工仿真:在PRO/ENGINEER(Wildfire3.0)软件平台下,根据前面得到的数控加工程序进行数控加工仿真,考虑工件有毛坯成为零件过程中形状、尺寸的变化,检查刀具与被切工件轮廓的干涉情况和检查刀具、夹具、机床、工件之间的运动碰撞等,完成几何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加工; 5.数控程序与程序传输:根据数控机床的具体情况选定数控系统的种类与型号,生成经过了计算机仿真的合格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将数控加工程序传输给加工中心机床; 6.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要求 1.要求设计过程在计算机上完成; 2.设计说明书用计算机打印(A4纸,1万字左右). 正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页眉:宋体小五号,内容包含班级,姓名, “综合性实验”字样; 页脚:右下脚页码.

(完整版)C#毕业课程设计说明书2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记事本仿真程序设计 指导教师:魏明军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赵芮 学号: 专业班级:12计算机三班

2013年06月16日

成绩评定

目录 一、系统概述及设计思想 (1) 1 系统开发基本目标 (1) 2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1) 二、关键技术 (1) 1 C#基本技术 (1) 2 Windows窗体设计 (1) 三、系统功能设计 (2) 1 主程序界面 (2) 2 查找界面 (3) 3 替换界面 (4) 4 其它界面 (4) 四、各功能代码设计 (6) 1 主窗体代码实现 (6) 2 查找窗体代码实现 (11) 3 替换窗体代码实现 (13) 五、使用说明 (15) 1 “文件”菜单的使用 (15) 2 “编辑”菜单的使用 (16) 3 “格式”菜单的使用 (16) 六、设计体会 (16)

七、参考文献 (17)

一、系统开发目标及设计思想 1.系统开发基本目标 该系统包括以下功能: (1)文本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另存、关闭、退出。 (2)编辑操作:复制、剪切、粘贴、撤销。 (3)环境的设置:改变字体、改变前景及背景颜色。 (4)软件的开发信息。如学生基本情况的输入。 2.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1)采用学校现有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以及设计要求开发系统。 (2)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3)程序设计符合面向对象的思想和原则。 (4)要有良好的程序风格(类、方法及变量等的命名要符合规范;类、方法及字段要有注释;程序有适当缩进) (5)采用文件对数据进行存储。 (6)人机界面美观,操作方便、实用。 二、关键技术 1 C#基本技术 (1) )if....else...语句等的使用。 (2)try、catch异常处理,如:在打开窗体代码用的异常处理。 try { fileName = openFileDilog.FileNa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