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7年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下图是部分甲骨文字体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精神产品不会单独存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甲骨文的产生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实践

③甲骨文的特色鲜明,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甲骨文的内涵丰富,根源于中国优秀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某市通过歌舞、相声、小品、快板、民歌、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传递十九大精神,市民感受到五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坚定了实现宏伟蓝图的信心,使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说明:

A.市民只要参与文化活动就能提高文化素养

B.文艺宣传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最佳途径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认识、实践活动

3.中国人的名字大都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和祝福,比如“弘毅”“冰心”“博雅”等等;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前些时候学生宿舍门上贴有中文发音的名牌被人撕掉,发生了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撕名牌”事件。对此事件的评论可以是: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对他族文化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族文化的自负或自卑

③只有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才能认同他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文化应一律平等,需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它的发现和传播对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2016年11月,它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

①节气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节气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根基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7年9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上述做法是基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④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6年3月2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公布。该墓迄今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众多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出土文物是:

①特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②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6年11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会议认为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之一是网络空间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翻译软件等应用的显著发展将进一步便利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交流。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科技发展推动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传播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长期借鉴而日趋同一④“互联网+”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台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高度。新媒体的发展:

①新媒体是大众传媒产生的主要标志②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③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④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办的“2019年时光博物馆”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重大事件,也见证了新中国从赢弱到强大的步步蜕变。走进“时光屋”,在缝纫机、“大方砖”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等老物件中触摸旧时光;“记忆供销社”将习惯了超市、大卖场

的游客们,再次拉回到了六七十年代,体验着米面粮油“凭票供应”的场景。这些“时光物件”:

①承载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②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

③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此完成10~11题。

10.《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加强粤港澳数字创意产业合作。鼓励深圳与香港、澳门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不断增强港澳同胞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内涵丰富的各种文化因素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意见》的印发,鼓舞了深圳人民建设城市的热情,纷纷表示要早日将城市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发展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和持续发展先锋。这体现了:

①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②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阅读下面一组漫画。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有:

①家庭教育会潜行默化地影响孩子成长

②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生活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过程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9年6月,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正式出版,随即在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学习浪潮。深入学习《纲要》,重在学,应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信念不断常态化,做到常学常新,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种责任和信念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②学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

③学习是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④学习《纲要》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长安十二时辰》呈现千年长安的文化风貌,用影像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宸汐缘》服、化、道等细节考究精致,彰显中国美学精神。电影编剧王大魔认为,从2019年暑期档交出的答卷中,可以看到中国影视产业“从皮相到骨相的进步”,观众不仅能看到中国元素,还能看到不同于美国、日本,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印记和思想内涵。这表明:

A.博采众长是当下文艺创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影视剧创作的资源宝库

C.影视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D.影像的使命是唤起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15.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嘉峪关发掘出一批魏晋时代的壁画墓,古墓中的彩绘砖画描绘的有魏晋时代的酿造、宰牲、烹饪、献食、宴饮等内容,还生动展现了当时烹饪操作的细节,让我们获得了从古代文献中不可能得到的公元3~4世纪社会生活的形象资料,也为研究这个时期的饮食烹饪文化打开了一扇窗。这些彩绘砖画:

A.对当今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B.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D.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16.从关汉卿开始就被反复讴歌的清官包拯,其实传达的是平民百姓对司法公正的热切期盼。梁辰鱼、汤显祖、洪异、孔尚任等著名文人的剧作,或描写才子佳人超越生死的爱情,或反思历史上的军国大事,但其评价尺度和思想情感是属于平民的,故大多“与时不合”,有的作者甚至因此遭受沉重打击。可见:

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人民群众的评价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C.优秀文化在于“与时不合”

D.文艺创作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17.据介绍,江西省龙虎山景区在多个景点和特制竹筏上布设了5G全景摄像头,画面能够通过5G网络清晰传送,足不出户,用户就可以借助VR眼镜尽览美景。2019年2月,江西龙虎山实现全国首个5A级景区5G全覆盖,并率先推进龙虎山“5GJ-智慧旅游”项目。该景区的

经验是: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取代旧的传媒②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③使VR眼镜成为最直观、最丰富的传媒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大众传媒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九天未来是一家航天科技教育公司,它的“卫星星座技术下的航天教育”文创项目获得2019北京文创大赛创新组一等奖。白2018年“少年星一号”及“瓢虫系列”卫星发射成功,该公司开始依托8颗教育共享卫星,在海南文吕中学、海淀区永泰小学等全国数十所学校建立卫星测控站,通过少年星课堂等系统化航天主题课程,让学生在教室里通联宇宙,接触前沿的航天科技教育理念。该公司的研发:

①为未来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②充分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③全面提升了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④融合了当代前沿科技,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灵性来源于用心用情去感受生活,并激发出创作的欲望和对音乐的热爱。《心远天高》这首反映“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歌曲,就是从生活深井中挖出来的一捧清泉。这对艺术创作的启示有:

①艺术创作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艺术创作来源于灵感,需要灵性、灵气、灵魂三者有机结合

③艺术创作者的才情迸发需要从深厚的生活中汲取文化养分

④传承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广播剧《“事儿妈”宋小娥》塑造了一个爱管“闲事”的小女孩儿宋小娥的形象。该剧创作灵感源于一个真实的视频:在重庆万州一家商场门口,一个背书包的小男孩拿着瓶子,数次往返商场接水,为一个街头流浪汉仔细清理擦洗手脚,最后两人还互相挥手道别。这在我们成人世界里会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不该管流浪汉的闲事。可见,该剧创作:

①强化了作品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②用成人眼光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处事方式

③可贵之处是以童真童心为创新动力④揭示了孩子童真背后善心和关爱的可贵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1.“新时代诗歌座谈会”于2019年8月2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所有的诗人都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李白和杜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诗歌,保留并浓缩了唐代的精神气象,那些不为自己时代发声和代言的诗人是可疑的。可见,作为当代诗人:

①重建诗歌与传统的关系,避免空心化②重建诗歌与技术的关系,避免虚拟化

③要用诗歌去拥抱、见证、书写新时代④要对时代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概括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电视剧《特赦1959》于2019年7月29日在央视首播以来,引发广泛的关注与好评。该剧的主创者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审视历史人物和故事,将其放置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广阔视野之中予以观照,使该剧获得更开阔的历史、社会广度,既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信念、情怀与智慧,也折射出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的人性光辉。该剧的成功在于:

A.坚持了取长补短,融汇了中西多种文化特质

B.着眼于历史,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继承

C.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D.正确把握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23.花鼓戏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投“俗人”之所好,所以“草鞋帮”——武汉汉口的“苦力”们成了它的铁杆粉丝。这种情况并非个案,许多地方戏都是农民创造的。评剧是在流浪农民乞讨时所唱的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创造者成兆才就是一个流浪乞讨的农民。由此可见: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方向进行④地方戏的创作与文艺T作者无关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故宫的雪、故宫的猫、故宫文创、故宫展览,如今,故宫已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据介绍,截止到2018年12月,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1.1万件。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表明:

①文创产品推动故宫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文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商业贸易正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继承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发生灾变,将烧毁地球,为逃离灾难,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人类成立联合政府,共谋解决方案;然而,人类并没有像好莱坞科幻电影那样逃离地球,而是将地球装上发动机变成宇宙飞船,离开太阳系,带着地球去流浪。影片上映后,最终创下了近5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绩。影片的成功反映了: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繁荣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题(共4题,分值5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邯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11分)

2、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是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园,“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分)

(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 8分

(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6分)

3、材料: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逐渐成熱,“互联网+知识”推动知识付费业态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让知识变现更加快捷,创新知识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为学习者认知世界提供了多元视角。一些深奥的理论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有利于拉近学习者与传授者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而付费的形式不仅有助于鼓励知识生产者不断生产和分享自已的知识和经验,也给学习者带来付出感和代价感,督促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付资在传统的教育培训与普通免费信息的中间地带,催生出-片新生知识的园地。

《知识付资经济报告》的数据显示,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但也有人认为,

知识付费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求知者获得了知识,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知识付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8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

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请你为振兴中医药提出合理化建议。(15分)

高二年级2020年9月份月考政治参考答案

一、1~5 ADCBA 6~10 BDCCC 11~15DABBB

16~20ACCBA 21~25 DDAAA

一、(11分)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或先进文化促进作用)。2分②“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其实质就是肯定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分)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或)教育和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扶贫工作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或文化产业发展3分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万村书库”工程,能够丰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或农民的文化素质)。

(3分)

2、(16分)(1)它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2分

(2)①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4分②在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习俗的相应內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习俗也会起阻碍社会进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4分

(3)①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2分

②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2分

③对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成果,科学分析的态度,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在学习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2分

3、(8分)①经济活动(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知识付费能调动知识生产者创造、传播优质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2分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付费推动的教育方式变革,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分

③依托大众传媒为主要手段的知识付费。创新了知识传递、沟通、共享的方式,有效扩大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2分

④知识付费的学习方式,可能削弱学习者的思考能力,给文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分

4、(15分)①立足社会实践,要在实践中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振兴中医药。4分

②振兴传统中医药要继承优秀中医文化的传统,同时也应推陈出新,创新中医药技术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使中医药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4分

③振兴中医药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增强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分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振兴中医药需要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培养更多中医药优秀人才。3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