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流体力学》结课作业要点.doc

《计算流体力学》结课作业要点.doc
《计算流体力学》结课作业要点.doc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12级研究生《计算流体力学》结课作业

适用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一、结合某一具体学科,阐述纯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及数值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各自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论述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前景。(不少于4千字)。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特征,以及流体和相邻固体界面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遇到流体,流体力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事业密切相关。按其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为理论流体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其中理论流体力学主要采用严密的数学推理方法,力求准确性和严密性,工程流体力学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追求数学上的严密性。当然由于流体力学研究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两种方法都必须借助于实验研究,得出经验或半经验的公式。

在实际工程的诸多领域流体力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的问题既受流体力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流体力学自身的不断发展。1950年后,计算机的发展给予流体力学以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解决流体力学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值方法三种。

实验方法

同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一样,流体力学的研究离不开实验,尤其是对新的流体运动现象的研究。实验能显示运动特点及其主要趋势,有助于形成概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二百年来流体力学发展史中每一项重大进展都离不开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研究方法有实物实验、比拟研究和模型研究三类:实物实验是用仪器实测原型系统的流动参数,适用于较小的原型;比拟实验是利用电场和磁场来模拟流场,实施起来限制条件较多;模型研究是实验流体力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是:在相似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实验模型,用流体测量技术测量流动参数,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建立实验模型要求模型与原型满足相似理论,即满足两个流场

相似。流体力学中两个流场相似要求: 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相似。两个流场动力相似,则两个流场所有的动力相似准则应分别相等。但要做到两个独立的动力相似准则同时分别与原型的同名准则相等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部分相似,即近似模型实验。模拟实验在流体力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模型实验所得的数据可以用像换算单位制那样的简单算法求出原型的数据。

实验方法有诸多优点:实验方法可靠性高,能反映工程中的实际流动规律,发现新现象,检验理论结果等;工程实际中,由于控制方程多为非线性方程,大多问题无法得到理论解析结果,而必须借助于实验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目前尚未有合适数学模型的复杂湍流流动、某些非牛顿流体的流动、多相流等问题,实验测试则是唯一的研究方法。但实验方法受到模型尺寸、流动扰动、人身安全和测量精度的限制,有时可能通过实验无法得到结果;另外实验中还会遇到经费投入不足,人力、物力的巨大耗费及周期长等诸多困难。

理论分析方法

理论分析(理论研究方法)是根据流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如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利用数学分析的手段,研究流体的运动,解释已知的现象,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

理论分析的一般过程是:建立力学模型,用物理学基本定律推导流体力学数学方程,用数学方法求解方程,检验和解释求解结果。理论研究方法的关键在于提出理论模型,并能运用数学方法求出理论结果,达到揭示液体运动规律的目的。流体力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模型有:连续介质、牛顿流体、不可压缩流体、理想流体、平面流动等。对这样的理论模型,根据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用数学语言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定律表达出来,从而得到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此外,还要加上某些联系流动参量的关系式(例如状态方程),或者其他方程,构成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将原来的具体流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相应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求解。求出方程组的解后,可结合具体流动,解释这些解的物理含义和流动机理。

理论分析优点:能揭示流动的内在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性,成本最低,结果最理想,影响因素表达清楚。但理论分析方法局限于非常简单的问题。

数值方法

数值研究的一般过程是:对流体力学数学方程作简化和数值离散化,编制程序作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

在流体力学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描述流体运动的数学方程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只对极少数的简化模型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获得理论分析解,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数值计

算的途径进行求解。这里说的“数值计算”,是指利用高速电子计算机,对描述流体力学具体问题的偏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进行离散化计算,从而获得流动区域中离散点上的流体物理量的求解方法。这种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流动区域中离散点的数值解的方法,通常称为流体力学数值解法,也可称之为计算流体力学。随着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数值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流体力学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重要手段。计算流体力学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以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为理论依据,采用离散化的数值方法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的流体力学分支学科。

常用的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边界元法、谱分析法等。计算的内容包括:飞机、汽车、河道、桥梁、涡轮机等流场计算;湍流、流动稳定性、非线性流动等数值模拟。大型工程计算软件已成为研究工程流动问题的有力武器。数值方法的优点是能计算理论分析方法无法求解的数学方程,比实验方法省时省钱,但毕竟是一种近似解方法,适用范围受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计算机的性能所限制。

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我们应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流体力学的研究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学习流体力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并重。

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前景

任何流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都是由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所确定的,这些基本定律可以由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组来描述。而这些控制方程大多是一些极其复杂的偏微分方程,在考虑粘性作用时更是如此,如果不靠计算机,就只能对比较简单的情形或简化后的欧拉方程或N-S方程进行计算。20世纪30~40年代,对于复杂而又特别重要的流体力学问题,曾组织过人力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做数值计算,比如圆锥做超声速飞行时周围的无粘流场就从1943年一直算到1947年。数学的发展,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以及流体力学各种计算方法的发明,使许多原来无法用理论分析求解的复杂流体力学问题有了求得数值解的可能性,此时,数值方法显现出了极大地优越性。

这又促进了流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并形成了“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是21世纪流体力学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使用数值方法在计算机中对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进行求解,从而可预测流场的流动。流体力学的运动方程是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而且往往还是混合型的。计算流体力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偏微分方程采用和发展相应的数值解方法。

经过40年来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己经成为一种有力的数值实验与设计手段,在许多工业领域如航天航空、汽车、船舶等部门解决了大量的工程设计实际问题,其中在航天航空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尤为显著。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来设计飞机的外形,确定其气动载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少了风洞试验次数,大大地降低了设计成本。此外,计算流体力学也己经大量应用于大气、生态环境、车辆工程、船舶工程、传热以及工业中的化学反应等各个领域,显示了计算流体力学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方法和后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解决流动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高,现在许多复杂的流动问题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手段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果。计算流体力学也己经发展成为以数值手段求解流体力学物理模型、分析其流动机理为主线。目前计算流体力学主要向二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研究流动非定常稳定性以及湍流流动机理,开展高精度、高分辩率的计算方法和并行算法等的流动机理与算法研究;另一方面是将计算流体力学直接应用于模拟各种实际流动,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关于数值模拟方法的商业软件产生了。计算流体力学商业软件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目前已经在工业领域和学术研究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些软件的使用减少了计算流体力学研究和开发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对研究人员计算机知识的要求,从而使研究者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对计算流体力学本质问题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上。

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种手段发展起来的。很早就已有理论流体力学和实验流体力学两大分支。解决流体力学问题时、实验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值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实验需要理论指导,才能从分散的、表面上无联系的现象和实验数据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也要依靠实验方法给出物理图形或数据,以建立流动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式;最后,还须依靠实验来检验这些模型的完善程度。此外,实际流动往往异常复杂,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会遇到巨大的数学和计算方面的困难,得不到具体结果,只能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而数值方法在弥补理论分析的不足之处有着极大的优越性。理论分析是用数学方法求出问题的定量结果,鉴于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组的特点,能用这种方法求出结果的问题毕竟是少数,计算流体力学正是为弥补分析方法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点显而易见,在解决工程问题中已得到了很好的证明,特别是近些年关于数值模拟方法的软件日趋成熟,使得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更为方便准确。数值模拟已经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第三种手段,今后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与长足发展。

二、概述有限差分方法的基本思想、技术要点及应用步骤等(不少于5千字)。

物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许多问题在被分析研究之后, 往往可以归结为常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一般说来,处理一个特定的物理问题,除了需要知道它满足的数学方程外,还应当同时知道这个问题的定解条件,然后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来求解。

有限差分法以变量离散取值后对应的函数值来近似微分方程中独立变量的连续取值。在有限差分方法中,我们放弃了微分方程中独立变量可以取连续值的特征,而关注独立变量离散取值后对应的函数值。但是从原则上说,这种方法仍然可以达到任意满意的计算精度。因为方程的连续数值解可以通过减小独立变量离散取值的间格,或者通过离散点上的函数值插值计算来近似得到。有限差分方法(FDM)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最早采用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该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的近似数值解法,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

有限差分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按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将时间和空间区域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有限差分法以Taylor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原问题在离散点上的近似解。然后再利用插值方法便可以从离散解得到定解问题在整个区域上的近似解。

有限差分法的优点是在规则区域结构上,FDM十分简便而且有效,并且很容易引入对流项的高阶格式;解的唯一性、收敛性、稳定性、误差估计等数学基础比较完善,可以根据不同的离散方法得到不同的精度;在处理高雷诺数问题时比FEM、BEM优越,计算程序简单。主要缺点是离散方程的守恒性难以保证;对于复杂流体区域的适应性差,可采用贴体坐标系进行变换,但计算比较复杂。

有限差分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根据问题的特点将定解区域作网格剖分;如何把原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组以及如何解此代数方程组。此外为了保证计算过程的可行和计算结果的正确,还需从理论上分析差分方程组的性态,包括解的唯一性、存在性和差分格式的相容性、收敛性和稳定性。对于一个微分方程建立的各种差分格式,为了有实用意义,一个基本要求是它们能够任意逼近微分方程,这就是相容性要求。另外,一个差分格式是否有用,最终要看差分方程的精确解能否任意逼近微分方程的解,这就是收敛性的概念。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必须考虑,即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因为差分格式的计算过程是逐层推进的,在计算第n+1层的近似值时要用到第n层的近似值,直到与初始值有关。前面各层若有舍入误差,必然影响到后面各层的值,如果误差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差分格式的精确解的面

貌完全被掩盖,这种格式是不稳定的,相反如果误差的传播是可以控制的,就认为格式是稳定的。只有在这种情形,差分格式在实际计算中的近似解才可能任意逼近差分方程的精确解。关于差分格式的构造一般有以下3种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数值微分法,比如用差商代替微商等。另一方法叫积分插值法,因为在实际问题中得出的微分方程常常反映物理上的某种守恒原理,一般可以通过积分形式来表示。此外还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构造一些精度较高的差分格式。

有限差分法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步骤如下:

1、区域离散化,即把所给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区域细分成由有限个格点组成的网格; 我们通过所谓的网络分割法,将函数定义域分成大量相邻而不重合的子区域。通常采用的是规则的分割方式。这样可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实现和减少计算的复杂性。网络线划分的交点称为节点。若与某个节点P 相邻的节点都是定义在场域内的节点,则P 点称为正则节点;反之,若节点P 有处在定义域外的相邻节点,则P 点称为非正则节点。数值求解的关键就是要应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求得特定问题在所有这些节点上的离散近似值。

(1)区域D 的离散化:即通过任意的网络划分方法把区域离散为许许多多的小单元。原则上讲这种网格分割是可以任意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是根据边界的形状,采用最简单,最有规律,和边界的拟合程度最佳的方法来分割。常用的有正方形分割法和矩形分割法,有时也用三角形分割法。对圆形区域,应用极网络格式也许更方便些。这些网络单元通常称为元素,网络点称为节点。

(2)边界条件的离散化的处理:若场域的网络节点都落在边界G 上,则显然无需再做处理。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边界是不规则的。网络节点不可能全部都落在边界G 上。对于第一类边界条件(狄利克莱问题))0,0(),(21≠==g g s g G φ,通常有两种处理办法。

一种是所谓的直接转移法,如果0节点靠近边界,则取最靠近0点的边界节点上的函数作为0点的函数值。这是一种比较粗糙的近似。另一种方法是较为精确的线性插值法。第二、三类边界条件可统一写为g n G =+??)(αφφ,其中,当0=α时为第二类边界条件;当0≠α时

为第三类边界条件。对第二、三类边界条件也可以用插值法求出临近边界节点上的函数值。

2、近似替代,即采用差商代替每一点的导数;

对于有限差分格式,从格式的精度来划分,有一阶格式、二阶格式和高阶格式;从差分的空间形式来考虑,可分为中心格式、向前差分格式和向后差分格式;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差分格式还可以分为显格式、隐格式、显隐交替格式等;目前常见的差分格式,主要是上述

几种形式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差分格式。在构造差分格式时,究竟应该选择向前,向后还是中心差分格式,应当根据由此得到的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来考虑。同时要兼顾到差分格式是否简单和求解的是否方便。

例如,FTCS 格式(时间向前差分、空间中心差分)

?????==??+??)()0,(0x u x u x u a t u ??

???==?-+?-?-++)(020111i i n i n i n i n i x u u x u u t u u α?????=-??-=?-++)()(20111i i n i n i n i n i x u u u u x t a u u FTFS 格式(时间向前差分、空间向前差分)

?????==??+??)()0,(0x u x u x u a t u ??

???==?-+?-?++)(0011i i n i n i n i n i x u u x u u t u u α?????=-??-=?++)()(011i i n i n i n i n i x u u u u x t a u u FTBS 格式(时间向前差分、空间向后差分)

?????==??+??)()0,(0x u x u x u a t u ??

???==?-+?-?-+)(0011i i n i n i n i n i x u u x u u t u u α?????=-??-=?-+)()(011i i n i n i n i n i x u u u u x t a u u 根据冯诺依曼稳定性分析,FTBS 格式,在0>a 和1≤??x t a

的条件下稳定,而FTFS 格式,在0

t a ??≤-1的条件下稳定。这里,当a 的符号改变时,为了使差分格式稳定,空间差分的方向也做了相应的变化。

3、逼近求解,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用一个插值多项式及其微分来代替偏微分方程的解的过程。

求解差分方程组一般采用Gauss 消去法、追赶法、迭代法、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ADI 法)、隐式近似因式分解法(AF 法)等,上述消去法和追赶法对求解离散后的代数方程组没有特别的优势,采用迭代法来求解方程组在收敛速度上有一定的优势。迭代法基本思路为:首先对求解的未知量给一个预测值,代入代数方程组,它一定不满足方程组。利用一些特性对预测值进行修正,并把修正后的预测值再代入方程组,它仍不满足方程组。再修正预测值,再代入方程组,通过不断迭代过程,直到收敛于数值解。

迭代法中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简称为G-S 迭代法,具有形式简单,收敛速度较快的特点。假设求解过程是按x 和y 增长方向进行,于是在求点),(j i 的值时,在),1(j i -和)1,(-j i 点上的值实际上已经求出。G-S 迭代法基本思路是把已经求的的值,立即代入迭代

式中去。它的迭代差分格式为:

)(2)()(,1,11,,11,1,1B A f u u B u u A u j i p j i p j i p j i p j i j

i p +-+++=++-++-+ 松弛迭代法是对G-S 迭代法的一种改进。其差分格式为:

p j i j i p j i p j i p j i p j i p j i u w B A f u u B u u A w u ,,1,11,,11,11,)1()(2)()(-++-+++=++-++-+

式中w 被称为松弛因子。当w =1时,松弛迭代法就是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当w>1时被称为超松弛迭代法,简称SOR 法。它可以加速迭代收敛速度。SOR 法的松弛因子一般需要通过调试得到。最优松弛因子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它会随着计算区域内网格点增多而增大。计算实践发现,当所选择的松弛因子小于最优松弛因子时,在迭代过程中变量迭代值的变化是单调的;当所选的松弛因子大于最优松弛因子时,迭代过程中变量迭代值的变化会随迭代次数发生摆动,由此也可以确定最优松弛因子。松弛因子w 的值的选择标准应当是它能减小矩阵的最大本征值的数值。w 的取值范围在21≤≤w 时,收敛速度较好。当w =1时,这就是高斯—赛德尔迭代法。一般情况下确定w 的最佳值w 0,只能靠经验来选取。对于正方形区域的第一类边值问题,最佳的w 可从理论上选为

)

sin(120l w π+= 1+l 为每边的节点数。

若是矩形区域,用正方形网格分割,每边的节点数分别为1+l 和1+m ,则可选取 )11

(22220m l w +-=π

一般地讲,只要超松弛因子w 选得合适,就可以大大地加快收敛速度,可以做到有效的改善。

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也称为ADI 法。它是为求解隐式差分格式所设计的一种简化算法。众所周知,在求解全隐的差分格式时,迭代法既复杂又费时,而且不易收敛。ADI 法是对迭代法的一种改进,它既方便又能较快收敛。它的基本思路为:把一个全隐式差分格式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部分隐式或部分显式的差分格式,每部分的差分计算比较简单,收敛速度也较快。

隐式近似因式分解法(AF 法)是对全隐式差分格式采用近似因式分解后,再在不同方向上采用ADI 法,再在不同方向上采用ADI 法交替进行求解,因此(AF 法)也是ADI 法中的一种。

原则上,只要我们取网格间距足够小,方程就可以得到精确解。但是我们注意到差分方程的解不大可能与原来的偏微分方程的解完全相同。两者间的偏差正是由于用差分公式代替偏微分所带来的。在实践中,有必要在求解方程时采用不同的网格间距值来计算以检验结果的收敛性。

对微分方程数值求解的误差的来源:

(1)方法误差(截断误差)。这是由于采用的计算方法所引起的误差。当我们采用泰勒

展开式展开到第1+n 项时,截断误差阶数为

)(1h o n +。具体方法的误差阶数取决于离散化时的近似阶数,因此若改进算法就可以减小截断误差。

(2)舍入误差(计算误差)。这是由于计算机的有限字长而造成数据在计算机中表示所出现的误差。在计算机运算的过程中,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加舍入误差会积累得很大。如果在多次运算后,舍入误差的精度影响是有限的,那么这个算法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算法是不能用的。

差分方程的相容性、收敛性、稳定性:

1、相容性(Consistency)

导数与其差分近似式之间存在截断误差。因此,差分方程的解并不是严格的,而是近似地满足原来的偏微分方程。但是,当时间步长t ?和空间步长x ?都趋近于零时,差分方程的截差(截断误差)也趋近于零,差分方程的极限形式就是原偏微分方程。这时,认为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是相容的,这种相容性表示差分方程“收敛”于原偏微分方程。

差分方程相容性是讨论当t ?,x ?0→时,差分方程逼近于偏微分方程的程度。

2、收敛性(Convergence )

指差分方程的解,即当步长t ?,x ?0→时收敛于原偏微分方程的解。

差分方程收敛性是讨论当t ?,x ?0→时,差分方程数值解逼近于偏微分方程精确解的程度。

3、稳定性(Stability)

由于差分方程的求解是以步进方式进行的,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误差也逐步积累。若这种误差积累保持有界,则差分方程是稳定的,若这种误差积累无界,则差分方程是不稳定的。

稳定性是讨论在计算过程中,某一时刻某一点产生计算误差,随着计算时间增加,误差

是否能被抑制的问题。

当数值求解差分方程时,计算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计算误差包括舍入误差、离散误差和初值误差。设偏微分方程精确解为u ,数值解为u n j ,则计算误差定义为:

n r

n j n j n j n j n j n

j e u u u u u u εε+=-+-=-=)()( 式中u u e n j n j -=是离散误差,u u n j n j n r -=ε是舍入误差。

定义:在某一时刻t n ,差分方程的计算误差为εn j ,若在t n 1+时刻满足: εεn j n j k ≤+1 或εε0j n n j k ≤条件,则该差分方程是稳定的。

有限差分方法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其计算格式和程序的设计都比较直观和简单,它的实际应用已经构成了计算数学和计算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得到长足发展。

三、Determine the stability requirement necessary to solve the one-dimensional heat equation with a source term.

ku x

u t u +??=??22α Use the central-space, forward-time difference method.

解:将微分方程转化为有限差分方程

即 u k x u u u t u u n j n j n j n j n j n j +?+-=?--++)

(22111α u t k u u u x t

u u n j n j n j n j n j n j ?++-??=--++)2()(112

1α 设 r )

(2=??x t

α x k m ?=β u u r t k r u u u u n j

n j n j n j n j n j 1-11)21(r +?+-+=++ 设 误差可写为e e t x x k i at m =),(m ε代入上式,得

εεεεεεn j

n j n j n j n j n j r t k r 111)21(r -+++?+-+= 即 e e e e r t k r e e e e r e x k i at x x k i at x k i at x x k i at a m m m m )()(t )21(?-?+?+?+-+=

e r t k r e r x k i x k i m m ?-?+?+-+=)21(

e r t k r e r i i ββ-+?+-+=)21(

)21(cos 2t k r r ?+-+=β

t k ?+-=2sin 4r 12β

∴稳定性条件是:1|2sin 41|2

≤?+-t k r β

四、Apply the windward differencing scheme to the two-dimensional wave equation

0)(=??+??+??y

u x u c t u

and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of the resulting scheme.

解:)i 当0>c 时

t u u t u n j i n j i ?-=??+,1, x u u x u n j i n j i ?-=??-,1, y u u y u n j i n j i ?-=??-1,, 则微分方程可化为:

0)(1,,,1,,1,=?-+?-+?---+y

u u x u u c t u u n j i n j i n j i n j i n j i n j i 设 x t c r x ??= y t c r y ??=

)()(1,,,1,,1,u u r u u r u u n j i n j i y n j i n j i x n j i n j i --+----=

设 e e e u y k i x k i at n j i y x =, x k x ?=β1 y k y ?=β2 则 e r e r r r e i y i x y x at ββ211--++--=

∴ 当0>c ,112

1≤++----e r e r r r i y i x y x ββ时稳定

)ii 当0

0)(,1,,,1,1,=?-+?-+?-+++y

u u x u u c t u u n j i n j i n j i n j i n j i n j i 设 x t c r x ??= y t c r y ??=

)()(,1,,,1,1,u u r u u r u u n j i n j i y n j i n j i x n j i n j i ----=+++

设 e e e u y k i x k i at n j i y x =, x k x ?=β1 y k y ?=β2 则 e r e r r r e i y i x y x at ββ211--++=

∴ 当0

五、Determine the solution of the heat equation

2

2x u t u ??=?? 10≤≤x With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1,(0)0,(==t u t u With an initial distribution

)2sin(),0(x x u π= 解:令)()(),(x X t T x t u =

T X X T x u t u '''2

2=???=?? 令α2'''-==T

T X X 则0''2=+X X α

0'2=+T T α

0)0(=X

0)1(=X

)2sin()()0(x x X T π=

解得,)sin()cos()(21x C x C x X αα+=

0)0(11=?=C C X

,...2,1,n 0sin )1(2==?==n C X παα )sin()(2x C x X α=?

e C e C t T t n t )(332

2)(πα--== e x n A x X t T x t u t n n n )(12)sin()()(),(ππ-∞=∑=

=∴ 其中,C C A n 32=

由三角函数正交性,得

dx x m x dx x m x n A dx x m x u n )sin()2sin()sin()sin()sin(),0(101010πππππ???== 可得, dx x n x A n )sin()2sin(21

0ππ?=

dx x n x e x n x t u t

n n )sin()2sin()sin(2),(10)(12ππππ?∑-∞==∴ dx x e x t )2(sin )2sin(221042πππ?-= e x t ππ42)2sin(-=

吃穿住话古今(一)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 备课时间:2016.3.9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了解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知道火的使用、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卡资料卡 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俗话说:“饮水思源”,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此之多,我们就该了解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感受其来之不易,这节课从吃穿住三方面来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二、走进远古时代 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 各组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三、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四、当堂检测 1、假如我生活在远古,我会 ------------------------ ----------------------------- ------------------------ ----------------------------- 2、根据祖先的生活情景,各小组表演一下,再现他们当时的生活。 3、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用什么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四、教师总结 我们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我们祖先很早就在祖国的大地生息、创造自己的文明。 板书与作业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 走进远古时代北京人 制造工具 使用火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种植 历史悠久 聪明智慧 搜集:调查搜集中华食文化方面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到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的生活状况,通过孩子们的观察图片,知道了在远古时期他们的生活情况是充满危险和困苦的,但他们却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从中感受到我国历史源源流长。 1、吃穿住话古今(一) 主备人:金玉仁讲课人:

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提问】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回答】学员dbss9ffe42,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外Ca2+浓度的影响,可被Ca2+通道抑制剂(如维拉帕米、Mn2+)阻断。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化到阈电位时,膜上L型Ca2+抖通道被激活,引起Ca2+。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那么请问窦房结P细胞的复极化是受什么影响【回答】学员nflalihh,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具有以下特点: 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绝对值小; ②0期去极化的幅度小、时程长、去极化速率较慢; ③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 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1.去极化过程:0期去极L型Ca2+通道激活,Ca2+内流。 2.复极化过程:3期复极L型Ca2+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相应减少,及Ik通道的开放,K+外流增加。 3.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①IK:复极至-60mV时,因失活逐渐关闭,导致K+外流衰减,是最重要的离子基础;②Ica-T:

在4期自动去极化到-50mV时,T型Ca2+通道激活,引起少量Ca2+内流参与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的形成;③If: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只有-70mY,If不能充分激活,在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中作用不大。 【追问】老师这道题还是不明白 【回答】学员zhulipeng,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特点是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复极至3期末进入第4期,便自动缓慢去极。 窦房结的最大舒张电位约-60mV,阈电位约-40mV。 0期去极化速度缓慢,主要是Ca2+缓慢内流引起。复极化无明显的l期和2期平台,随即转入复极化3期,后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4期的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于K+通道逐渐关闭,Na+、Ca2+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吃穿住话古今(一)

4、吃穿住话古今(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1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于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教学准备: 远古时代的生活与学生相距较远,课前布置学生充分收集资料,把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爱学、乐学,能运用查找资料,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探究,了解有关古代人的生活智慧与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是:收集资料---激趣引入---课件辅助---点拨探讨---练习延伸。 “一个好的老师会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2)讨论(3)练习(4)汇报教学重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本课共有四个子话题,分别为走进远古时代、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古人的歌谣、中华食文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采取课件《女娲造人》和《人类进化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因为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太远,以神话故事引入更易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 第一部分:走进远古时代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展示资料(出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

电生理练习题(1)

细胞电生理(个别题目非单项选择) 1、细胞膜外液钾离子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D ) A.钠钾泵向胞外转运钠离子增多 B.膜电位负值减小 C.膜的钾离子电导增大 D.钠离子的内流驱动力增加 E.钾离子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 2、静息电位是电化学驱动力最大、最小的离子是(CD ) A. K+ B. Na+ C.Ca2+ D.Cl- 3、下列哪种离子的平衡电位最接近静息电位(D) A. K+ B. Na+ C.Ca2+ D.Cl- 4、细胞膜在静息情况时,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 A ) A.K+ B.Na+ C.Ca2+ D.Cl- 5、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 B )

A.Na B.K C.Na+平衡电位与K 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B ) A.K+ B.Na+ C.Ca2+ D.Cl- 7、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 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8、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 ( B )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射 9、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C ) A.阈电位 B.时值 C.阈强度

D.强度-时间变化率 10、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 A )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11、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 ( D ) A.神经冲动 B.收缩 C.分泌 D.动作电位 12、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以相邻朗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C.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D.不衰减扩布 13、电紧张性扩布的特点是 ( C ) A.跳跃传导 B.通过局部电流传递 C.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 D.不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14、骨骼肌中横管的作用是 ( B ) A.Ca2+的贮存库

《生理复习重点及习题-中南大学》4-2-1浦肯野、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x.doc

第二节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Part 2浦肯野.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掌握内容浦肯野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差异和 4期产生的离子机制。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的特点、动作电位的分期和各期产生的离子机制 (Ica-L 、I K >I K 1> If 、l Ca -T )o 浦肯野细 胞和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的离子机制差异。 熟悉内容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各期形成的各离子通道开闭 的条件及主要通道的阻断剂。了解内容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生理特点差异及主要代表细胞。心房肌细胞无明 显2期的原 理。(-)选择题 【A 】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有 A 、 B 、 C 、 D 、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最佳 答案。I.心室肌细胞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別在于 E.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 2.区分心肌快、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 B.0期去极化的速率 D. 3期复极化的快慢 E.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3.可阻断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的药物是 A. 普荼洛尔 B.河豚毒素 C.阿托品 D.维拉帕米 E.四乙(基)胺4.窦房结细胞的起搏活动是由于 C.递减性K*外流与递增性Na*内流 D.经L 型C 产通道的递增性内流 E.递减性IC 外流与L 型C 产通道的递增性内流 5.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 -钾泵活动时,将导致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A.0期去极化速度与幅度不同 B. 1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 C.平台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 D.3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A.收缩力的大小 C.平台期的长短A.递减性K+电流 B.递增性净内向电流

细胞病理学检查常规

细胞病理学检查常规 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编号和登记 (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细胞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用于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取材后应尽快送至病理科(或细胞病理学室,下同);病理科核验检材无误后,应尽快进行涂片和染色。 (四)病理科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二、细胞涂片、组织印片和压片的基本要求 (一)细胞涂片、组织印片和压片。 (二)肿物细针穿刺物涂片 1. 应由掌握细针穿刺技术的注册医师或注册助理医师,按照细针穿刺技术操作常规,亲自对确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患者采取穿刺物。 2. 适应症:通常为: (1)浅表肿物:乳腺、甲状腺、涎腺、淋巴结、前列腺、皮下软组织和骨等。 (2)胸腔肿物:肺、胸膜和纵隔等。

浦肯野、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X

第二节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5学时) Part 2 浦肯野、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学时)掌握内容浦肯野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差异和4期产生的离 、子机制。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的特点、动作电位的分期和各期产生的离子机制(I Ca-L I 、I K1、I f、 I Ca-T)。试比较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的离子机制差异。 K 熟悉内容参与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各期形成的各离子通道开闭的条件及主要通道的阻断剂。 了解内容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生理特点差异及主要代表细胞。试解释心房肌细胞无明显2期的原理。 [练习] (一)选择题 【A1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 心室肌细胞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在于 A. 0期去极化速度与幅度不同 B. 1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 C. 平台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 D. 3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 E. 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 2. 区分心肌快、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 A. 收缩力的大小 B. 0期去极化的速率 C. 平台期的长短 D. 3期复极化的快慢 E.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3. 可阻断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的药物是 A. 普萘洛尔 B. 河豚毒素 C. 阿托品 D. 维拉帕米 E. 四乙(基)胺 4. 窦房结细胞的起搏活动是由于 A. 递减性K+电流 B. 递增性净内向电流 C. 递减性K+外流与递增性Na+内流 D. 经L型Ca2+通道的递增性内流 E. 递减性K+外流与L型Ca2+通道的递增性内流 5.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第八章 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

第八章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 通过本章学习,你将能回答关于“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的下列问题: 1.细胞病理学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 2.细胞病理学涂片固定和染色方法? 3.细胞病理学诊断原则和基本步骤? 4.损伤细胞的细胞形态学改变? 5.良恶性细胞的形态学区别? 6.恶性细胞的细胞病理学诊断要点? 7.女性生殖道正常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8.女性生殖道非炎症和反应变化的细胞形态学特点? 9.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细胞病理学特点? 10.正常呼吸道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11.呼吸道良性病变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12.各类型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13.良性病变积液中常见细胞的形态学? 14.恶性病变积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15.良性病变淋巴结肿大的细胞学涂片特点? 16.恶性淋巴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17.常见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形态学特点? 细胞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

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分为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和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第一节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技术 细胞病理学诊断多基于光学显微镜观察,在作出诊断前,不仅应仔细考虑相关的组织学变化,而且应考虑标本的质量。所获细胞能否代表病变靶组织或器官的细胞群体,是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前提。 一、标本采集 (一)脱落细胞标本 细胞标本脱落自上皮表面,包括:①咳出:如痰液。②排泄、导尿或膀胱镜:如尿液。③挤压:如乳头分泌物等。自行脱落的细胞与采用机械方法取得的细胞不同,前者常单个散在,后者常聚集成群。脱落细胞常呈球形,与细胞膜僵硬、细胞骨架力、表面张力、局部微环境和脱落时间长短有关,细胞质和细胞核会出现一系列退化性改变。其适用范围见表8-1。 表8-1 脱落细胞适用范围 靶器官操作方法主要用途次要用途 女性生殖道吸取法获得阴道涂片,用乙 醇固定阴道、子宫颈、子宫内膜癌 前病变和癌的诊断,罕用于 卵巢和输卵管 识别感染性因子,如细 菌、病毒、霉菌或寄生 虫 呼吸道新鲜或采集于固定液中痰 液,制成涂片或细胞块原位癌和肺癌的诊断识别感染性因子,如细 菌、病毒、霉菌或寄生 虫 泌尿道新鲜尿或采集于固定液中 尿液,制成涂片或细胞离心 涂片原位癌和高度癌肿的诊断识别病毒性感染和药物 影响 积液(胸腔、腹腔、心包腔)新鲜或采集于固定液中积 液,制成涂片或细胞块 转移性肿瘤和原发性间皮 瘤诊断 - 其他(脑脊液、滑膜液等)采集于固定液中标本,细胞 离心法制片 炎症和转移性肿瘤鉴别诊 断 识别感染性因子,如病 毒和霉菌 主要特点有:①宜从临床病变器官获取标本。②标本内常含大量各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细胞。③细胞成分保存较差。④标本内可含有炎症细胞、巨噬细胞、微生物和外源性污染物。⑤能进行多次采样。 (二)刮擦细胞标本 指通过物理作用刮擦取得的细胞标本,包括:①刷取(brushings):如气管、子宫颈。②刮取(scrapings):如乳头、皮肤、子宫颈。③灌洗(lavage):用等渗生理盐水溶液冲洗所得液体,如支气管。其适用范围见表8-2。 表8-2 刮擦细胞适用范围 靶器官操作方法主要用途次要用途 子宫颈、阴道、外阴、子宫内膜刷取或刮取法获得 标本。涂片立即用 乙醇固定 癌前病变、早期癌肿和癌肿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其他器官或女性生殖道其 他部位(卵巢、输卵管) 肿瘤的诊断,识别感染性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

教材分析: 《吃穿住话古今(一)》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1课。主要由生活中的“吃”切入、火联和拓展到农业生产以及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饮食文化这三个方面。 学情分析: 重在了解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看今天话明天想明天,看中国想世界,不要就史实谈史实,让学生陷在对历史史实的求索中。而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看到发展,看到人在其中的作用,学会比较与联系地看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 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理念: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于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 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 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 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提供: https://www.360docs.net/doc/442313656.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42313656.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42313656.html, 有条件的同学大家回去点击浏览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第二单元 第一课《吃穿住话古今(一)》

第二单元第一课《吃穿住话古今(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首先,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五个时期组成:0 期(快速去极化期)、1 期(快速复极化初期)、2 期(平台期)、3 期(快速复极化末期)以及4 期(完全复极化期,或静息期)。0 期去极化主要由钠内向电流(INa) 引起。瞬时外向电流(Ito ) 是引起心室肌细胞1 期快速复极的主要跨膜电流,其主要离子成分是K+。在2 期早期,L型钙通道介导的Ca2+的内流和IK(延迟整流钾通道)介导的K+的外流处于平衡状态,膜电位保持于零电位上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钙通道逐渐失活,K+外流逐渐增加,缓慢地复极,形成2 期晚期。 3 期的离子流主要是外向电流。IK的逐渐加强是促进复极的重要因素, IK1对3 期复极也起明显作用,它在复极化至-60mV 左右时开始加强,加速了3 期的终末复极化。 4 期膜电位虽已恢复到静息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各种离子流的停息。由于在动作电位期间发生了各种离子流,只有将动作电位期间进入细胞内的Na+和Ca2+排出细胞,而使流出细胞的K+回到胞内后才能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水平,保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其次,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属慢反应电位,其动作电位形状与心室肌等快反应电位很不相同。其特征为: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和幅度较小,很少有超射,没有明显的1 期和平台期,只有0 、3 、4 期,而4期电位不稳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小。在3 期复极完毕后就自动地产生去极化,使膜电位逐渐减小,即发生4 期自动去极化。当去极达阈电位水平时即可爆发动作电位。由于窦房结P 细胞膜缺乏钠内向电流(INa)通道,其动作电位0 期的产生则主要依赖ICa-L。窦房结P 细胞缺乏Ito通道,因此其动作电位无明显的1 期和2 期,0 期去极化后直接进入3 期复极化过程,其复极化主要依赖IK来完成,IK 的激活不仅使动作

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

吃穿住話古今教学设计 吃穿住話古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 流长;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知识: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 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是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今天学生们的吃、穿、住和远古时代是完全 不同的,他们只是从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农村,有着各式各样鲜活的民间传说,也保留着一些比较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这些都是 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启发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主动借助这些载体和资源,了解过去的 历史,体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进 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实施有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 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 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从远古人类在获取食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及其祖先们对火的使用和吃熟食的故事中,感知 人类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 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从美食故事及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中,感受祖先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农谚,了解中华食文化的有关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走进远古时代”“告别饮血茹毛的生 活”“古人的歌谣”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中华食文化”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 1.[播放动画:远古人类的生活]

吃穿住话古今教学实录

吃穿住话古今教学实录 吃穿住话古今教学实录 一、猜猜我能行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开始一个新单元的学习,而且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大家和他打个招呼吧。 奇奇:大家好,我叫奇奇,很高兴和大家一块学习,今天的学习我们采取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花篮里的鲜花最多。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一关——猜猜我能行。 师:请同学们打开第一个信封,猜一猜这四个谜语,看哪一组的同学速度最快,速度最快的小组组长起来回答。注意小声地讨论,不要让别人听到了你们的答案。 学生猜谜语,并汇报(玉米、花生、地瓜、水稻) 课件出示答案 师:玉米、花生、地瓜、水稻它们都是—— 生:农作物。 师:它们对人有什么作用呢? 生:让我们填饱肚子,不用挨饿。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食物的重要性,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二、看看心明了 奇奇:是啊,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既然粮食这么重要,那我们就一起坐上时光机回到远古时代,看看我们的祖先吃什么,并且怎么吃,第二关——看看心明了。 课件出示视频 生:他们采集书上的野果。 生:打猎,生吃动物的肉。 生:他们还穿动物的皮毛做成的衣服。 师:像这种把动物连皮带肉一起吃,喝它的血,身披动物的皮毛,就叫“饮血茹毛”,据《礼记》中的记载:“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生动形象地给我们描绘出古人类的生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们非常野蛮。 师:生吃动物的肉,喝动物的血对他们的身体有什么危害呢? 生:动物的身上有很多细菌,他们吃了会生病。 师:那他们为什么要过着饮血茹毛的生活呢? 生:没有火。 师:他们不知道怎样使用火,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 生:他们当时的生活非常落后。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看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视频:熟食的故事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反思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反思 《吃穿住话古今(一)》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个主题《吃穿住话古今》中的一个话题。本课通过讲述“食”,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一、创设情境,拉近现实和历史的距离。 《中华食文化》是个比较大的话题。吃不仅仅是为了充饥、品尝美味,吃中还有人的智慧,吃中还有故事,如何上升到“食文化”的高度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我采用小切口,大深入的方式,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历史教学的基础。学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生活中进行历史教育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从对身边事、身边物的历史追溯与关心了解中,学生才能尊重历史,尊重地方的文化与传统,萌发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丰富对民族及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教学时,我就从现实生活出发,了解了现代社会的“食”之后,再追根寻源,引发学生对于人类在几千年前的生活的思考。这样一来,就拉近了现实和历史的距离,不会显得很脱节。 二、活动多样,发现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这一新课程的特点,在品社教学中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强化情感体验,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确保学生通过活动这个中介和载体,体验和分享,帮助学生领悟、行为迁移和品质内化。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到中华食文化的博

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食文化的兴趣。本课教学时设计了四个活动:食背后的故事、追溯古代饮食文化,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宣传、介绍中华食文化;同时我也有目的地插入一些相关的图片,穿针引线,使得课堂始终处于师生平等、共同探究学习的和谐氛围中。 三、探究历史,体验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总是以一种过去时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它讲述的是离学生生活久远的时代发生的事件。那么人类是怎样了解历史的呢?在这里,我也渗透探究历史的方法。例如:在《吃穿住话古今(一)》这课中,教材就设置了一个问题“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思考、猜测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从而得出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成语、图片、出土文物、历史遗址等方面了解当时的

衣食住行话古今

衣食住行话古今 衣食住行是人们常谈的话题,它们可以反映出人的生活水平,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所以,我们就好好地谈谈这个话题。 衣: 听奶奶说,以前的衣服不仅难看,而且透气性不好。夏天穿着这种衣服,待在屋子里都热的慌,更别说出门了。冬天根本就耐不住寒,北风“呼呼”直往身体里钻。而现在,衣服的款式新颖,穿在身上也很舒服。夏天透气性好,冬天可以保暖,和以前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食: 据爷爷说,以前买东西,无论是米,油还是其它东西都要凭票。要想买菜的话,天不亮就要去排队,不然去迟了,东西又被抢光了。哪像现在,出门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既方便又省力。营养?以前根本谈不上什么营养,有什么就吃什么。而现在,吃什么都要讲究营养,要绿色,要健康呢! 住: 爸爸说,以前的房子破陋不堪。每次下大雨时,家里的人就得全部出动了,有的拿盆,有的拿锅,有的拿碗,反正一切可以装水的东西都用上了。干什么?接雨呀!可是现在的房子就大不一样喽。不但宽敞明亮,还十分坚固,根本不存在什么漏雨之说,住在里面既安全又舒适。 行: 妈妈说,以前的路坎坷不平,每次下雨时就变得坑坑洼洼,泥泞

极了,积水直往鞋里灌,穿胶靴都不行。天晴时,一阵微风吹过,地上的尘土就满天飞。现在呢?宽广的水泥路,路的旁边设有路灯和草坪。即使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有太多的积水,天晴时,更不会尘土飞扬。 现在的衣食住行与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的。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报答祖国和人民,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衣食住行话古今 作者:巢湖市中垾镇庙集小学 五(2)班 吴慧丽 联系电话:8612271 推荐意见: 此习作直奔主题。“衣食住行使人们常说的话题”,以此来展开话题。习作中小作者具体地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今昔对比,得出今天人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全靠党的政策好,升华主题思想。小作者语言简洁、明白,却能小中见大。 【指导老师:杨成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