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大汉奸名录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大汉奸名录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大汉奸名录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大汉奸名录

姓名(生卒年)籍贯军政职衔充任汉奸事实及简注

丁默邨(1903-1947)湖南常德军统三处处长汪伪中央党部特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特工部主任

王荫泰(1888-1947)山西临汾北洋外交总长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实业督办,伪华北政务委员长

叶蓬(1894-1946)湖北黄陂警察总局局长汪伪中央训练团教育长,汪伪武汉绥靖公署上将主任

刘郁芬(1886-1943)河北清苑原甘肃省省长汪伪国民政府开封绥靖主任,汪伪国民政府参谋总长

杨揆一(1885-1945)湖北鹤峰武汉行营主任汪伪军事参议院院长,伪湖北省省长、保安司令

李士群(1905-1943)浙江遂昌原******特务汪伪警政部政务次长兼特工总部主任、警政部部长

吴化文(1904-1962)山东掖县新编四师师长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和平救国军第3方面军上将总司令

汪精卫(1883-1944)广东番禺日伪南京总统原******副总裁。

张永福(1871-1942)广东饶平中国同盟会员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国务委员、中央监察委员

陈公博(1892-1946)广东南海伪立法院院长汪精卫死后,任伪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

陈璧君(1891-1959)广东新会中央监察委员汪伪政权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招桂章(0000-0000)广东南海伪海军部次长汪伪广东江防筹备处处长,伪广东江防司令部司令

林柏生(1902-1946)广东信宜民国立法委员汪伪行政院宣传部部长,汪伪安徽省省长兼保安司令

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伪上海市市长汪伪政府警政部长,汪伪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

郝鹏举(1903-1947)河南阌乡第30军参谋长汪伪军第1集团军参谋长,汪伪军第7方面军司令

胡毓坤(1895-1946)奉天海城长官功署参议汪伪政府军委会委员,汪伪豫皖苏鲁边区绥靖总司令

萧叔宣(0000-1945)籍贯不详伪参议院院长汪伪南京国民政府陆军部部长,汪伪政府参议院院长

萧淑宇(0000-1941)江西永新伪江西省省长原******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政训处少将处长

梅思平(1896-1946)浙江温州原******法委汪伪政权工商部部

长、伪实业部部长、伪浙江省省长

梁鸿志(1882-1946)福建长乐原法制局参事汪伪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汪伪立法院院长

富双英(0000-1946)辽宁省人奉军64团团长伪第5方面军第11军军长,汪伪政府参军长

鲍文樾(1884-1946)奉天辽城民国参谋次长汪伪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汪伪代理军政部部长

褚民谊(1884-1946)浙江吴兴伪外交部部长汪伪南京政府驻日“大使”,

伪中日文化协会理事长

缪斌(1899-1946)江苏无锡原******执委汪伪中央执行委员,汪伪立法院副院长

潘尚武(0000-1950)湖北天门国军38旅旅长原国民革命军第128师副师长。伪鄂中清乡军司令

国民党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国民党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贾士钊杨梦 (城市与环境学院 2014级本科生) 摘要:国民党是我国先进的资产阶级政党,对中国的政治做出过巨大贡献,最终于1949年失利而撤守台湾,国民党和共产党从最初的一强一弱、一大一小,经过几十年的纷争,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历史规律之中。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都是海内外政界和史家争论的焦点,形成了人心向背说、经济崩溃说等多种学说和主张,但大多着眼于40年代中后期,研究其直接失败的原因。事实上,国民党的失败并不是仅由几次偶然的决策失误或战争失利而导致的,而是从一开始执政就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美国学者Lloyd E. Eastman试图阐述“(国民党)为什么一开始就显示出其脆弱和不稳定性,不能实现有效的政治统治,并最终走上了崩溃。”1本文也着重探讨国民党失败的深层原因,总结历史教训,以求对今天能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国民党政权;蒋介石;失败原因;南京国民政府 一.国民党革命精神的骤然而逝 国民党在30年代时,中央机构已经显出臃肿的态势,官位被越来越多保守的官僚抓住不放,而这些官僚在她们的岗位上则过着安顿舒适的生活,却绝少关心自己的公共责任、自己的祖国,更不用说统治下的普通百姓了。 然而,国民党从开始绝不缺乏真心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党员和有志青年,例如有参加革命放弃了清政府许诺的高官厚禄的蔡元培,或共同在革命流亡中战斗和生活的汪精卫和胡汉民。但在初期阶段,领导人关心党的规模甚于党的质量,于是在国民党宽松的入党条件下,党员中出现了大量的对党的信念和哲学不了解的新成员,使得基层组织极其涣散2,其中包括许多把入党视为升官发财的捷径的贪官和奸绅,组织的扩张让领袖们越来越难以控制新党员的成分,党的腐化也由此而产生。而这些就是官员的提拔对于那些有理想的党员来说,是令人失望的。 清党运动是国民党的一件大事,又称之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为了清除国民党内的“不纯洁”的成分,清洗期间到底有多少人遭到屠杀是不得而知的。“具体的估计由数万到十万多不等,然而不管具体数字是什么,国民党的革命已经沾满了鲜血,而共产主义运动依 1Eastman L E. Seeds of destruction: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陈明明:《论南京国民政府腐败的政治根源》。《南京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 3 邹沛; 刘真. 中国工人运动史话.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3 [17 January 2013].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南洋中学丁晓文[教学目标] 1.知道“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币制改革”、“改订新约运动”的时间和大体内容。通过串联、整合有关史实,了解1927-1928年中国各个政权的分合演化。 2.联系22课所学内容,分析讨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通过对“东北易帜”内容的简要介绍理解其对时局所产生的影响。阅读材料,了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的社会背景和影响,进而讨论如何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既镇压革命,又改革内政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举措。 3.国共共同领导的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的大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却由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派的叛变,最终失败。从1928年到1935年,国民党进行的内政外交改革虽然没有能够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但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经济上尤为明显,而真正的国运转折则出现在抗战以后。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促进政治统一、币制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等举措的历史作用。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既镇压革命,又改革内政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举措。 说明: 1.从“宁汉合流”到“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但却 为“九一八事变”埋下伏笔。统一后的国民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推行了一些变革。币制 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改订新约虽然没有使中国成为真正 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但毕竟收回了一些主权,在经济上也有显著的效果。而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迫使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在失去城市后最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 革命道路。这一系列过程对中国今后的发展走向影响深远,故以此作为重点。 2.受传统评价体系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会片面关注国民政府镇压革命的残 酷性而忽视其内政外交上的改革举措对于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作用。币制改革基本实现了中 国货币的现代化,而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基于特定的历 史背景,中国在当时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如何引导学生肯定其功绩又了 解其局限性,同时不忘其对待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反动政策,需要培养学生拥有多元化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高华 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华: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治等因素。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许多证据,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他说的完全对。 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上占很大优势。 高华: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因为从实力对比上讲,双方悬殊太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5年底,国军数量有四百五十万(内有正规军两百万),共军只有一百二十七万(内有野战军六十一万)。在武器装备方面,国军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据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国军有可起飞的飞机三百四十四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两百四十多艘。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共产党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大大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故而蒋介石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1945年9月23日,他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而实际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彭学沛说,共军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得手后,蒋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姓名: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学习目标】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自主学习】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中共三大:①时间、地点:年月,。 ②内容: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党合作,建立战线。 ③方针:共产党可以以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共产党在______上、 上、__________上保持性。 2、国民党“一大”:①时间、地点:年月,。 ②内容:大会接受共产党的________的主张,确定“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③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与中共的政治纲领基本一 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为基础的战线 正式建立。此后,中国进入运动时期。 二、黄埔军校 1、时间:年月。 2、创办人:。 3、主要领导:孙中山任,蒋介石任,廖仲恺任,任政治 部主任。 4、特点:黄埔军校把教育和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 养学生的思想和精神。 5、性质:黄埔军校是一所合作的军事学校, 6、作用:为________培养了大批______________骨干。 三、北伐战争 1、时间:1926-1927。 2、目的:打倒列强(反),铲除军阀(反)。 3、总司令___________。 4、主要对象:、、。 5、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主战场)。 6、事迹:独立团为国民革命军第军赢得“”美誉。 7、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流域打到流域,威震全国,沉 重打击了的统治。(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孙中山逝世: .3.12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公开破坏国共合作。 2、“四一二”政变:1927.4.12蒋介石借口“”,在大 肆屠杀_______和________,制造了“四一二”政变。 3、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4.18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4、“七一五”政变:1927.7.15 _______在____________ 制造了“七一五”政变,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5、“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到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南京国民政府 的建立与“宁汉合流”,标志国民党统治建立。到1949年,统治中国共__ 年。 6、东北易帜: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后,张作霖的儿子就任东北三省 保安总司令,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史称“东北易 帜”。东北易帜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在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12~194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在这个时段,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显著;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民国末年日益萎缩。 1、民国初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近代中国的历史却没有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民族工业的繁荣景象转瞬即逝,成为“短暂的春天”。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拓植协会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这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使国货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c、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较之晚清政府,明显地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些资阶级代表人物参与北京政府内阁和地方的活动,他们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d、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这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有利的内外条件,使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机遇,但“春天”短暂,好景不长,并且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a、发展概况: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轻工业发展显著,一些商品打入国际市场;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b、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社会环境,使其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同时,新

《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岳麓)

《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同步练习 1.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并先后发动(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四一二”政变 ③“七一五”政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统一全国 B.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蒋介石 C.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 D.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3.我们能从右边大事年表获取有关国民革命运动的信息,包 括( ) ①背景 ②军事行动 ③阶段性成果 ④失败原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 1927 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 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5.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国共两党分裂了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D.北伐战争失败了 6. 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势力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7. 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国民党实行“清共” C.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 D.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8.北伐战争期间,赢得“铁军”美誉的是( ) A.黄埔学生军 B.叶挺独立团 C.国民革命军 D.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9.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A.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C.北伐军攻到长江流域 D.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0.1926年,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 B.广东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中华民国政府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

试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

经济管理视野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后改为北平)后,即宣告全国统一基本完成,“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所谓“训政”,就是国民党训练人民行使政权,实质是推行国民党一党专政,“以党治国”。 一、训政制度的确立 训政源于约法之治,早在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正式提出“革命程序论”,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分为“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时期。1在1914年7月的《中华革命党总章》中进一步指出:“本党进行秩序分为三时期:一、军政时期,以期以积极武力,扫除一切障碍,而奠定民国基础。二、训政时期,以期以文明治理,督率国民建设地方自治。三、宪政时期,以期俟地方自治完备之后,乃由国民选举代表,组织宪法委员会,创制宪法;宪法颁布之日,即为革命成功之时。”2至1924年《建国大纲》颁布,这一理论最终得以系统和完善。 训政时期是孙中山“革命程序论”中,始终坚持所不可替代的阶段。如由军政时期蹴至宪政时期,会产生三个流弊,“第一为民治不能实现,第二为假民治之名,行专制之实,第三则并民治之名而去之”。3“不经训政时代,则大多数人民久经束缚,虽骤被解放,初不了知其活动知方式,非墨守其放弃之故习,即为人利用陷于反革命而不自知。”4由此,训政阶段是实现宪政的必经阶段,以“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一切军国庶政,悉归本党负完全责任”。“以党治国”是其核心理念。 第二次北伐的告成,宣告国民党基本实现了政权的统一,但其内部派系众多,政治思想纷杂,所以对国民党来说,当务之急是“至少要先维持一个统一的局面”。1928年8月7日蒋介石发表《今后贯彻革命实行主义之主张》的谈话,主张“以党治国”、“以军治国”,又于8月9日发表《对时局意见书》,指出:“既曰以党治国,则政府与行政人员,断不能离党而独立”。与此同时,远在欧洲游历的胡汉民、孙科等人就致电谭延闿、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向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提出《训政大纲草案》,其原则有三:“一、以党统一,以党训政,培植宪政深厚之基;二、本党重心,必求完国,应有发动训政之全权,政府应负责行政之全责;三、以五权制度,作训政之规模,期五权宪政最后之完成。”随后,胡汉民又完成了《训政大纲说明书》,指出“于建国治国之过程中,本党始终以政权之褓姆自任”,强调“以党治国”。因而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议训政开始,“遵照总理遗教”,“颁布约法”,五院制逐渐实施。10月3日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上,通过了胡汉民、孙科等提出的《训政纲领》。内容主要有六条:“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推行,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托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决行之”。 《训政纲领》的通过与五院制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训政制度的确立。1929年3月13日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以孙中山所著“《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和《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为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之根本法”。 二、五院制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8年10月8日国民党公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了试行五权制度的具体方案,五院制正式实行。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分任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院长,冯玉祥、林森、张继、孙科、陈果夫分任五院副院长。五院各司其能,其中行政院是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立法院是国民政府最高立法机关;司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考试院是最高考试机关,独立行使考试权;监察院是最高监察机关。五院制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国家大权分为政权和治权:政权就是民权,治权就是政府权。首先是人民有权,这些权利通过县自治和国民大会得到制度保障;政府有能就是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共同组成中央政府,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实行五权分立的五权宪法,五院各司其责并对国民大会负责。五权宪法是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分治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不同,是要在直接民权的基础上,建立“万能政府”,其中五权分立强调的不是政府权力之间的制衡,而是集权下的分工。按照孙中山的设计,五院制的建立应当在宪政时期。对于训政时期究竟以何种形式建立政府并无详细论述。训政时期五院制的建立,是在胡汉民的主张下成立的。训政时期的五院与宪政时期正式的五院制是不同的,训政时期的五院统一于国民党的党权之下,即“国民政府是五院的集体,对于政治会议的决议统一要绝对地遵守”。正如有关决议所称“中国国民党独负全责”。 三、《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出台 国民党推行的“以党治国”的“训政制度”,并没有像预想的那 试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 卢艳香 (青海大学社会科学系) 摘要: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底定平津,全国统一基本实现,训政开始。国民党各派系在训政制度确立过程中,展开新的斗争,直至1931年5月由蒋介石力行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从而成为国民党统治全国的法律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的考察,有利于对该时期国民党政党政治状况有所了解。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五院制 83 --

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1、识记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 2、能力培养 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情感价值观 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布置学生阅读55——60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指导学生在57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57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第三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教案

第三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宁汉合流”;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李大钊遇害;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3)通过学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使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有关材料、图片,获取有

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学方法 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 5.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预知历史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宁汉合流;怎样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教学设备 投影仪和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学生齐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指导性补充。)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类经济政策。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这些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对当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 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就必须要理解和弄清楚这一时期颁布了哪些经济政策,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间大约在1928-1937年间,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可归纳为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三大类。 一、财政政策。 (1)整顿税务。主要表现在关税、盐税、统税三个方面。关税方面,实行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采取各个击破方法,分别同各国谈判从新修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以后,国民党政府对关税税进行了对此改革,特别在1930年将原来以银价计征的进口税改为以金价计税,关税收入大为增加。全国海关税征收进口税总数1931年比1927年增加了约4.8倍。1 盐税方面,颁布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100公斤征税五元。2 这是中央政府能够得到盐税收入,使得这一时期,盐税在税收收入中列举第二,并且同关税一样逐年增长。统税方面,“裁厘改统”即废除延续了70多年的厘金制度,对日用工业品开征统税,即一物一税。“裁厘改统”后,税目简化,税收渐趋合理,有利于商

品流通和工商业发展。同时,税收收入逐年增加,1927年统税收入仅为600万元,到了1928年为2970万元,1931年为8870万元,到1935年,统税收入为15240万元,成为第三大税源。3 三大税在具体征收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征税、税率仍旧很高等问题。但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对三税的整顿,对三税的征收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1927年的三税收入有4650万元,合计占税项的84.6%,1928年就增长到25930万元,占税项的91.9%,到了1936年,达10146万元,占税项的95.5%。4 三税合计数在十年间整整增长了25倍,这极大地解决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问题。 (2)整顿债务。其一,内债。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内战不断,军费开支巨大,只得大量举借内债度日。1927-1936年间,国民党政府发行有担保的内债总额43.42亿元。由于内债发行过多,财政不堪负担,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先后与1932年2月和1936年2月,两次宣布债务破产。并于1936年进行内债整理,由国家发行统一公债以掉换旧债,还规定了各种债务还本年限,同时还发行了62200万元的新债。这一年是该时期举债最多的一年。总之,国民党统治初期的内债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二,外债。与国民党对待内债的态度不同,政府在外债上则提高了信用。1929年成立“整顿内外债委员会”,专门处理还债问题,决定从关税中每年拨款偿还债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37年已基本还清了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债务。5 使政府的债信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筹措了内战资金,也不断扩大和巩固了四大家族新建立起来的金融独占

专题十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教师

专题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阶段特征】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经历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22年。 1.政治上: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再到对峙,最终国民党被赶到台湾,遗留下现代的“台湾问题”。 2.经济上: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一度得到较快发展。但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其他涉及章节:选修四《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多角度整合】 1.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间。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2年间,哪些原因造成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多次发生变化?它对中国政局带来怎样影响? (2)描绘一幅1927—194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示意图。并指出你的理由。 2. 192 7— 193 7年 间, 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策略调整:第一次是从城市到农村,第二次是从南方到西北,第三次是从反蒋到抗日。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事件表明中国革命在效仿俄国革命模式?举例说明中国革命是怎样“走向农村”的?这一实践形成了什么革命理论? (2)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这一转移是如何完成的?对后来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影响? (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成由反蒋到抗日的策略调整的?中国共产党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 (4)上述三次策略调整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思想路线?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 宁汉合流; 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 李大钊遇害; 国民政府的北伐; 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2.思想教育目标 1 通过学习,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2 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 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3 通过学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使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国的野心。 3.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 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 结论的能力。 2 通过对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养 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有关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学方法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 5.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

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 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预知历史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宁汉合流;怎样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教学设备投影仪和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 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 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教师 给予指导性补充。 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呢?这就是《中国历史》第四 册第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页,阅读画框内的文字。 【讲授新课】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板书 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 政府板书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了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4 月 18 日 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放录像或放投影片。 请同学们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图, 胡汉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掌握实权。 政府门楼上飘扬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

试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 中华民国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广州、武汉及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在政治变幻无定,战乱频繁的环境中仍然初步构建起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行政法与经济法等各项部门法律。这一法律体系主要仿自欧洲大陆法系,部分吸收了英美、苏联的法律,同时保留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些传统规范。 这一法律体系作为一种具有前导性的示范规则体系,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无疑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这一作用是有限的,它并没有使中国迅速变成法治社会;社会生活更多地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而不是按照近代法律体系确立的规则进行,法律没有能够形成其应有的权威。对近代法律的如此命运,中华民国的历届政府固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近代法治秩序的形成并不完全取决于政府。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种社会要素之间经过数千年的相互选择、渗透与兼容,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有着强烈自我特质的复杂有机体;近代法律体系作为主要来自于西方的规则,其实施的主要障碍在于它与这一有机体难于兼容。 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体系当中,南京国民政府在清末与北洋政府既有立法与各种法律草案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较完备的近代法律体系。从法律的部门分类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学家通常将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归为“六法”。 “六法全书”一词源白日文汉字,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从法国引入法律,先后翻译了《法国民法典》及法国的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商法典、宪法,以此六法作为法律体系的代表性法典,号为“六法”。清末变法后这个词传人中国,形成“六法全书”的说法,泛指整个成文法体系。在进行法规汇编时即按照六法体系进行,在六法法典之后汇编有关的法律。民国初年的“六法全书”指宪法、民法、商法、民事诉比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即决定“民商合一”,不再制订单独的商法典,这样一来所谓“六法全书”改指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本文将概括论述六法全书中的宪法、刑法、民法三部分。

南京国民政府失败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失败原因:经济崩溃之说 一个世纪的交集,中共与国民党为了中国的前途发展各自规划蓝图,并付出了血的代价。而最终中共建立了新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的现代社会生机勃勃。而国民党,这个曾经统治着中国的政权经历过一场抗日战争的摧残,在挣扎中一步步走向灭亡。这一切有其因果,而对其因果的研究学术界也众说纷纭。这里我只想探讨经济崩溃对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政权能否站得稳就要看其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的发展前途,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而经济政策正是所有发展的基奠。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初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并且也有一定的效果。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统一全国财政、建立国家银行、裁撤厘金、实行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整理公债、实行国地税等,从而奠定了国民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格局。10月,国民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章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具有发行兑换券、铸造及发行国币、经理国库及内外公债的特权。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速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1937年之前的中国经济是从金融和货币政策的统一,进而推动重工业发展。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战时需要,除将所属一些厂矿内迁外,对自愿内迁的民族工业,也给予贷款和运输的便利,还强制一批所需工厂内迁,对发展大后方的经济及抗战,都有重要作用。

但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并没有实现其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民族工业也没有得到扶植。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和国民党的掠夺,国统区的经济空前严重:财政金融极端紊乱,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人失业;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地区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国民经济迅速崩溃,激化与人民的矛盾,引起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经营、控制的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成为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遏制、破坏作用,并最终促使国民政府的覆灭。南京国民政府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官僚资本垄断国民经济,严重剥削中国的劳动人民,这条发展道路在经济严重落后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得不到农民的支持,不得民心,这必然导致国民党与中国底层人民的矛盾,这些矛盾积累到一个点必然爆发,这就促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败亡。 而中共在战争中反而站立起来,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就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民众抗战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这些政策的实施让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第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时间、性质。宁汉合流。蒋介石镇压革命。李大到在北京遇害。国民政府北伐的时间和对象。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 2.要求学生认识: ①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②东北易帜体现了张学良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 ⑧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表明了日本要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野心。 ④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通过讲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和日本的侵华活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讲东北易帜和新军阀混战,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同学们好!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学期。在上个学期,我们学完了《中国历史》第三册,讲到了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我提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以后,简要回答: ①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结局怎样? (学生回答) 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怎样失败的? (学生回答) 2.导入新课 北伐战争打垮了孙传芳和吴佩孚的军队,把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成立了武汉国民政府。不久之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中国革命的形势急转直下。这些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内容。那么,接下来事态如何发展,中国又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这就是本学期我们将要讲述的内容。请同学们拿出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今天我们讲第 l 课。 (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 l页,把方框内的文字看一遍。 板书: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板书: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四·一二”政变以后,蒋介石加紧了夺权活动。4月16日,他在南京召集国民党中央的部分执、监委员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否认武汉国民政府。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 请同学们看《南京国民政府旧址》图。南京国民政府旧址,座落在今南京长江路292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识记知识点: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东北易帜 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江浙财团的支持下,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镇压工农运动。 2)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同共产党决裂,制造了“七一五”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3)“七一五”政变后,宁汉合流。 4)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币制改革:“废两改元”;法币改革: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国内币制紊乱,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1933年4月,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规定所有款项收付及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使用银两。废两改元的实施,确立了银本位制,银元成为单一的主币,为后来的法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2)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银价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通货紧缩,导致金融恐慌。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1936年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所有粮税完纳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金属货币。法币改革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3.改订新约运动:改订新约的内容及作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考虑通过外交途径,修改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新约规定,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并取消领事裁判权,但后者并未实际执行。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

南京国民政府与初期抗战

南京国民政府与初期抗战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依据中日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制定了对日抗战的最高战略方针———持久消耗战。中日开战初期,正面战场遵照“持久消耗战略”与日军进行数次重大战役,有些战役虽然未能明显地显现出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思想,在具体指挥中也犯有种种错误,最终丢失了半壁河山,但在尽可能给敌人造成一定杀伤的同时,暂时地、部分地放弃某些乡村和城市,换取时间,积聚力量,转变敌我优劣态势,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个战略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是抗日战争的上策。因此,从总体战略来考察,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是比较成功的,其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抗战正面战场持久消耗战略 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即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武汉失守),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此,史学界已有不少人专文进行论述。但大多数论者只着眼于具体战役战斗,认为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尽是一派“大溃退”的局面,这似乎有欠公允。笔者拟从战略角度,并结合具体战役进行分析考察,力图客观地评价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 一、抗战战略方针的制定 战争是交战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的较量,交战双方的实力、地理因素等是制定战略方针的基本依据。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千差万别。抗战爆发之前,国民经济的主要成份仍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岛国军备及一切物质“均较我优势,并掌握绝对的制海权”,且在东北已造成侵吞中国的强大后方基地。面对敌强我弱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攻势,1932年3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讨论对日方针问题,认为对日本要采取“长期抵抗”的方针。4月,蒋介石在南昌军事整理会议上表示:“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长期不断的抵抗。”①各界有识之士也纷纷发表政见,提出抗敌的战略。著名学者傅斯年提出中国抗战的希望在于“长久支持”,“支持愈久与我们越有利”②。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多次撰文,力主中日开战初期,中国军队要放弃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③。桂系首领李宗仁指出“中日战争一经爆发,日本利在速战,中国则以持久战困之”④。可见,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些国民党重要官员与其他有远见的人士已取得共识,有了持久抗战的打算。这对南京国民政府以后制定对日作战方针有积极意义。 日军占领平津之后,中日双方遂进入正式作战阶段。8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召开最高国防会议,研讨和确定抗战大计。会议经过讨论,通过了以“持久消耗战”为中国抗战的最高战略,同时明确提出:在军事上“采取持久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逐次消耗敌人,以转变优劣形势,争取最后胜利”⑤。8月18日,蒋介石发表了《敌人战略政略的实况和我军抗战获胜的要道》,指出对付日军速决的办法之一就是要“持久战、消耗战”。“因为倭寇所恃的,是他们强横的兵力,我们要以逸待劳,以拙制巧,以坚毅持久的抗战,来消灭他的力量”⑥。蒋介石首次阐发了“持久”和“消耗”是中国抗战的基本战略方针,是中国战胜日本的方法之一。 8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大本营的训令颁发了战争指导方案和作战指导计划。战争指导方案指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敌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作战指导计划要求:“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