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2机械制造基础教材试题及答案

打印2机械制造基础教材试题及答案
打印2机械制造基础教材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

I. 圆周铳削有顺铳和逆铳两种方式.

型万能外圆磨床的典型加工方法有纵磨法磨外圆柱面,纵磨法磨小锥度长圆锥面,切入法磨大锥度短圆锥面,内圆磨具磨内孔。

3 .滚削斜齿圆柱齿轮时需要哪几条传动链:主运动传动链,展成运动传动链,附加运动传动链,

垂直进给运动传动链。

4 .剃齿加工过程相当于一对斜齿轮副的啮合过程,能进行剃齿切削的必要条件是齿轮副的齿面间有相对滑移。

5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派生式,生成式及知识基系统三大类型。

6 .用于切削加工的FMS主要有加工系统,运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软件四部分组成。

7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五种。

&球墨铸铁常见的金属基体有铁素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三种。

9 ?砂型铸造用的型砂应具备的主要性能有强度,透气性,耐火性,

退让性_________ 。

10 .塑料的成型方法有注射成形,挤出成形,压制成形,吹塑成形,浇铸成形,

滚塑成形。

II. 量规按用途可分为工作量规________ ,验收量规, 校对量规三种。

12 ?常见的调整法装配的方法有可动调整法,误差抵消调整法,固定调整法。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不正确打“X”并改正,正确打““”,每题1分)

1?普通机床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主运动必定有且通常只有一个,而进给运动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没有。V 2 .砂轮的硬度是指组成砂轮的磨粒硬度。X

改正为:砂轮的硬度是指在磨削力作用下磨粒脱落的难易程度

3 .在插齿机上只能插削直齿圆柱齿轮。X

改正为:在插齿机上即可以插削直齿圆柱齿轮,也可以插削斜齿圆柱齿轮?

4 .精密加工时,机床的精度一定高于被加工零件的精度。X

改正:精密加工时,机床的精度不一定高于被加工零件的精度。

5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实质上也是一种结晶的过程,同样遵循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也可称为二次结晶。

V

6 .金属的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加热温度的高低来区分的。X

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了的加工为冷加工,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为热加工?

7 .材料的硬度越低越好加工。X

不一是材料的硬度越低越好加工。

&扩散磨损是硬质合金刀具在高速切削时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V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判断下列哪个定义正确:C

A. 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

所完成的那部分加工过程。

B. 安装是指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在若干次定位夹紧下所完成的工作。

C. 工位是指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下,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每占据一个正确位置所完成的加工。

D?工步是在一个安装或工位中,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及切削深度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那部分加工。

2?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时,就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其值是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之间尺寸的变化量。

B. 基准不重合一般发生在①直接得到加工尺寸不可能或不方便,②在制定工艺规程时,要求定位基准

单一以便减少夹具类型或进行自动化生产。

c ?为了保证设计尺寸,在选择基准时必须采用基准重合的原则,以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 D ?基准不重合误差不仅指尺寸误差,对位置误差也要考虑。

3 ?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D

A. 加工所要求的限制的自由度没有限制是欠定位、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B. 欠定位和过定位可能同时存在。

C. 如果工件的定位面精度较高,夹具的定位元件的精度也高,过定位是可以允许的。

D.

当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数大于六个时,才会出现过定位。 4?车丝杠时,产生内螺距误差的原因

B

A.

机床主轴径向跳动 B.机床主轴轴向窜动 C.

修配法装配 D.固定调整法装配

7 .有一铜棒外圆精度为IT6,表面粗糙度要求 Ra =,则合理的加工路线为

C

A. 粗车—半精车—精车

B.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C. 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D. 粗车—半精车—精车—磨—研磨 &镗孔时,镗床导轨在

C 对工件的加工精度影响较大

.

A.水平面内的直线度

B.垂直面内的直线度

C. 水平面内和垂直面内直线度

9.在安排工艺路线时,为消除毛坯工件内应力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进行。 A.粗加工之前 B.精加工之前 C.精加工之后 D.都对

10 .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工件材料在切削加工中,

D 在切削区域产生的温度最低。

A .碳素结构钢 B.合金结构钢 C.不锈钢

D.铸铁

四.简答题(每题5分)

1. 简述精密磨削机理。

答:1)微刃的微切削作用。应用较小的修整导程精细修整砂轮,

使磨粒微细破碎而产生微刃。

粒就形成了多颗微磨粒,相当于砂轮的粒度变细。微刃的微切削作用形成了低粗糙度表面。

2) 微刃的等高切削作用。由于微刃是砂轮精细修整形成的,因此分布在砂轮表层的同一深度上的微刃 数量多、等高性好,从而使加工表面的残留高度极小。微刃的等高性除与砂轮修整有关外,还与磨床的精 度、振动因素有关。

3) 微刃的滑挤、摩擦、抛光作用。砂轮修整得到的微刃开始比较锐利,切削作用强,随着磨削时间的 增加而逐渐钝化,同时,等高性得到改善。这时,切削作用减弱,滑挤、摩擦、抛光作用加强。磨削区的 高温使金属软化,钝化微刃的滑擦和挤压将工件表面凸峰辗平,降低了表面粗糙度值。

2 .金属铸造性能主要包括金属的流动性和收缩,简述金属流动性好坏的优缺点及其影响因素

答:流动性好的金属,容易得到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流动性不好的金属,容易产生气孔、缩孔、冷 隔和浇不足等缺陷。金属的流动性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 )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的金属,由于结晶特点不同,流动性就不同。在常用铸造合金中,灰 铸铁的流动性最好,铸钢的流动性最差。

(2 )浇注温度。提高浇注温度,可使金属液的粘度降低,流动性提高。

(3)铸型条件和铸件结构。铸型中凡能增加金属液流动阻力和冷却速度的因素,均会降低金属流动 性。

C. 刀具热伸长

5. B 为变值系统误差。 A. 调整误差 C.刀具的制造误差

6. 在大批量生产中一般不使用

A. 完全互换法装配 D. 传动链误差

B. 刀具线性磨损

D. 工件材料不均匀引起的变形 C

常进行的退火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

颗磨

3 .简述RP技术

答:RP技术是由CAD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完成任意复杂形状三维实体零件的技术的总称。简单地说,是将零件的电子模型(如CAD模型)按一定方式离散成为可加工的离散面、离散线和离散点,而后采用多种手段,将这些离散的面、线段和点堆积形成零件的整体形状。RP技术,迥异于传统的切削成形(如车、铳、刨、磨)、连接成形(如焊接)或受迫成形(如铸、锻,粉末冶金)等加工方法,而是采用材料累加法制造零件原型。

4 ?简述泰勒原则(即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对符合泰勒原则量规的要求是什么

答: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是:孔或轴的作用尺寸(D作用、d作用)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在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D实际、d实际)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

对符合泰勒原则的量规要求如下:通规用来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它的测量面应是与孔或轴形状相对应的完整表面(通常称为全形量规),其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且长度等于配合长度。实际

上通规就是最大实体边界的具体体现。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它的测量面应是点状的,其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

5 ?切削加工中,刀具磨损的原因有哪些

答:(1)硬质点磨损。硬质点磨损是由于工件基体组织中的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等硬质点及积屑瘤碎片在刀具表面的刻划作用而引起的机械磨损。

(2)粘结磨损。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切屑与前刀面、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之间的摩擦面上,产生塑性变形,当接触面达到原子间距离时,会产生粘结现象。硬质合金刀具在中速切削工件时主要发生粘结磨损。

(3)扩散磨损。切削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刀具材料与工件材料中某些化学元素可能互相扩散,使两者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削弱刀具材料的性能,形成扩散磨损。

(4)化学磨损。在一定温度下,刀具材料与某些周围介质(如空气中的氧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硬

度较低的化合物而被切屑带走,或因刀具材料被某种介质腐蚀,造成刀具的磨损。

五、计算分析题(每题7分)

1?图1为CA6140型卧式车床传动系统图,(1 )试写出车削导程S=3mm时的车螺纹传动路线表达式。

(2)

根据车刀的用途可分为哪7种

解:(1)由车床传动系统图,根据S=7U基U 倍=3得:

1236 1 2815

U基一,u倍—----- 则车S=3mm的螺纹传动路线表达式为:

721 4 3548

主轴

58336310025 362536

VI IX X XIII XIV XV XVI 583310

7536 213625

2815XVIII M5

(合)XIX 1(丝

杠)

刀架

3548

(2)车刀的种类有:直头外圆车刀、弯头车刀、偏刀、车槽刀或切断刀、镗孔刀、螺纹车刀及形成车刀。

图1 CA6140车床传动系统图

2 .某机床变速齿轮,用 45钢制造,要求表面有较高的耐磨性,硬度为 52?57HRC 心部有良好的综合力 学性能,硬度为 220?250HBS 工艺路线为:下料宀锻造宀热处理 1宀粗加工宀热处理 2~精加工宀热处 理3T 磨削。试确定工艺路线中的热处理方法及目的。

解:热处理1:退火,目的是消除锻件内的内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2:正火或调质处理,目的是使齿轮心部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并为后序热处理(表面淬火) 作准备。

I?

寿

3

热处理3:表面淬火+低温回火;表面淬火是为了提高轮齿表面硬度,保证齿面的力学性能,低温回火 是为了降低和消除淬火内应力,获得所需的使用性能。 3?图2所示为齿轮孔的局部图,设计尺寸是:孔

4O o 0.05mm 需淬硬,键槽尺寸深度为

46o 0.30

mm 。孔和

键槽的加工顺序是:1)镗孔至39.6o O.1O mm 。2)插键槽,工序尺寸为 A 。3)淬火热处理。4)磨内孔至

4O o O.O5

mm ,同时保证 40°0O5

mm (假设磨孔和镗孔时的同轴度误差很小,可忽略)

。试求插键槽的工序

尺寸及其公差。

解:(1)由题意,列尺寸链如图所示。

图3锥形加工误差

5.在轴上铳一键槽,工件的定位方案如图 4所 示,试求尺寸 A 的定位误差。

解:(1)求A 的基准不重合误差:由定位方案可 知,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零,即 j

0。

(2)求A 基准位移误差:

1)求工件外圆尺寸变化引起的基准位移误 差

A

19.800.05

* * 200

0.025

460

0.3

(2)解尺寸链,可得插键槽工序尺寸及公差为:

尺寸46 00.3为封闭环,解之得: A 45.850

0.23

图2齿轮孔的局部图

4 .在车床上加工一批轴的外圆,加工后经测量有如图 误差的主要原因。

解:(1)车床纵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2) 刀具线性磨损;

(3) 车床纵导轨与工件回转轴线在水平面内不平行;

3所示的锥形形状误差,试分析可能产生上述形状

图4铳平面定位方案

由V 型块定位误差可知:工件外圆尺寸变化引起的基准位移误差为:

2)尺寸10的变化引起的基准位移误差为:

由于V 型块角度为45度,尺寸10的变化所引起的基准位移误差为:

y2

0.3tg45 0.3

(3)尺寸A 的定位误差为:

《机械制造基础》试卷二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

1 ?金属的晶体结构类型有 体心立方晶格 ,

面心立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

2.

在CA6140型车床上车削外圆柱面时,主运动是 主轴回转运动 ,进给运动是 刀具的纵向直线运动 3 ?无心磨床的磨削方式有 贯穿磨削法,

切入磨削法

4 .插齿是按

展成法 ________ 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

5. CAD 系统的类型有 检索型 CAD , 派牛型 CAD , 交互型 CAD , 智能型 CAD 。

6 .按规模级别大小, FMS 可分为 柔性制造单元 ,柔性制造系统 , 柔性制造线及 柔性制造工厂四类。

7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 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

去应力退火

&纳米材料按其结构可分为 零维纳米材料

,一维纳米材料,二维纳米材料及三维纳米材料四类。

9 ?金属铸造性能主要包括金属的流动性和收缩。影响收缩的因素有 化学成份, 浇注温度 ,

铸件条件和铸件结构

10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有

挤压面形、旋压成形、模锻成形、粉末冶金、爆炸成形 ____________

11 .在检测工件上某表面的位置误差时, 其基准是由基准实际要素 根据最小条件或最小区域法

建立的。

12 ?根据用途的不同把工艺基准可分为 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不正确打“X”并改正,正确打““” ,每题1分)

1 ?砂轮的硬度是指磨削力作用下磨粒脱落的难易程度,磨粒难易脱落,表明砂轮硬度高。V

2 ?滚齿机的传动系统是按滚削斜齿圆柱齿轮的传动原理设计的。“

3 ?磨削齿轮的齿面时,不能采用展成法磨削,只能采用成形法磨削。X

磨削齿轮的齿面时,可以采用展成法磨削,也可采用成形法磨削

4 ?在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时,有时可以利用低于工件精度的设备、刀具,通过工艺手段和特殊的工艺装备, 加工出精度高于工作母机的工件或设备。V

5 ?热处理时,对钢加热的目的通常是使组织全部或大部分转变成细小的奥氏体晶粒。V

6 ?金属的化学成份对其锻造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X

金属的化学成份对其锻造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7 ?硬质合金刀具在高速切削时主要发生硬质点磨损。X

硬质合金刀具在高速切削时主要发生扩散磨损。

或改为硬质合金刀具在低速切削时主要发生硬质点磨损。 &工件相对于机床与刀具的正确位置并不一定是工件完全确定的位置。V 三?单项选择题:从答案中选择最准确的一个(每题 2分)

1.在划分工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A_

A. 只要工人、工作地点、工件这三者改变了任意一个则将成为另一工序

B. 若工人、工作地点、工件这三者不变,则认为是同一工序

C. 一个轴类零件,外圆在进行粗磨后,把工件卸下后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取回在同一台磨床,由同一 个工人进行精磨,则粗磨和精磨可认为是同一工序

yi

0.5

2sin 45

0.354

yi

y2

0.654

D. A 、B 、C 都正确

2 .在加工精密齿轮时,用高频淬火把齿面淬硬后需进行磨齿,则较合理的加工方案是 B

A. 以齿轮内孔为基准定位磨齿面

B. 以齿面为基准定位磨内孔,再以内孔为基准定位磨齿面

C. 以齿面定位磨齿面

D. 以齿轮外圆为基准定位磨齿面

3.

下列加工工序中 C 不是自为基准加工的

A.浮动镗刀镗孔

B.无心磨床磨外圆 C ?齿轮淬火后磨齿面

D.浮动铰刀铰孔

4.

有三点和工件相接触的一个自位支承,限制工件的 A

个自由度

7.

轴类零件加工中,为了实现基准统一原则,常采用 C

作为定位基准。

A .选精度高的外圆 B.选一个不加工的外圆

C.两端中心孔

D.选一个中心孔和一个不加工的外加工的外圆

&在选择粗基准时,首先保证工件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时,则应以

A.不加工表面

B.加工表面本身

C.精基准

D.三者都对

9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可将切削层划分为三个区,那么,加工硬化现象发生在

A .第一变形区 B.第二变形区

C.第三变形区

D.第一变形区和第三变形区

10 .在材料为45#的工件上加工一个①40H7的孔(没有底孔)要求R a =,表面要求淬火处理,则合理的 加工路线为 C

A. 钻—扩—粗铰—精铰

B. 钻—扩—精镗—金刚镗 C 钻—扩—粗磨—精磨 D 钻-粗拉-精拉 四.简答题(每题5分)

1 .说出几种采用新工作原理的超精密研磨与抛光技术的名称。

答:流体动力抛光加工、超声振动磨削、电化学抛光、超声电化学抛光、放电磨削、电化学放电修整磨削、 动力悬浮研磨、磁流体研磨、磁性磨料抛光、机械化学抛光、化学机械抛光、电化学机械抛光、摆动磨料 流抛光和电泳磨削技术、

2 .简述金属的冷热加工的区别是什么热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答:金属冷热加工的区分:生产上,金属的塑性变形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或以上进行,前者称为金属的冷 加工,后者称为金属的热加工。很显然,金属的冷热加工不是以加热温度的高低来区分的。例如,锡的再 结晶温度约为—7oC,在室温对锡进行加工则属于热加工。

热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改善钢锭和钢坯的组织和性能,

2)形成热加工流线。

3 .说出几种常用的 RP 技术

A.

C.三

5. A

为常值系统误差

A.机床、夹具的制造误差 C.内应力重新分布

6. 车丝杆时,产生螺距累积误差的原因

A.机床主轴径向距动 C.机床传动链误差

B.二 D.四

B.刀具热伸长 D.刀具线性磨损

C

B.车床主轴轴向窜动 D.刀具磨损

A ___ 为基准。

D ___ 区内。

答:立体光固化SLA分层实体制造LOM、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熔融沉积成形FDM、三维打印3D-P等。

4 .在进行形状和位置误差评定时,要用到最小条件和最小区域,简述什么是最小条件和最小区域

答: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

在具体评定形状误差时,往往用一组平行要素(平行线、同心圆或平行平面等)或圆(圆柱、圆球) 将被测实际要素紧紧包容起来,使所形成包容区的宽度或直径达到最小, 此包容区域称为最小包容区域(简

称最小区域)。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即为其形状误差值的大小。按最小区域评定形状误差值的方法称为 最小区域

法。

5 ?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措施有哪些

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来改变材料的金相组织和物理机械性能,从而改善金 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例如,高碳钢和工具钢经球化退火,可降低硬度;中碳钢通过退火处理的切削加工 性最好;低碳钢经正火处理或冷拔加工,

可降低塑性,提高硬度;马氏体不锈钢经调质处理, 可降低塑性;

铸铁件切削前进行退火,可降低表面层的硬度。

另外,选择合适的毛坯成形方式,合适的刀具材料,确定合理的刀具角度和切削用量,安排适当的加 工工艺过程等,也可以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 五?分析计算题(每题 7分)

1?图1为X6132型万能外圆卧式升降台铳床的传动系统图, (1)写出工作进给传动路线表达式, (2)分

析纵向、横向及垂直方向各获得几级进给运动。

(3)按用途,把铳刀分为几种

解:(1)由传动系统图可写出工作进给传动路线表达式为:

(2) 根据上述的工作进给传动路线表达式可知,给向、横向及垂向进给均可获得 21级进给运动。

(3) 按用途把铳刀分为:圆柱铳刀、面铳刀、盘形铳刀、锯片铳刀、键槽铳刀、模具铳刀、角度铳刀和 成形铳刀

等。

29 29

40

29 29

49

电机

17

20 36 3618 18 18 18 40 一

VI

VII

VIII

IX

M

1 5kw 32

44

22 22 40 40 40 40 49

26 32 18 18 40

32

26 40 40 49

18

XVIII

16 M 5

XIX

纵向进给

47 XIII 18 20

X 38 XI 29

38 38 M XIV 横向进给

52

47

47

22 M XII XV 27 XVI 22

XVII 垂向进给

27 33 44

2 ?根据图2所示,分析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产物。

答:vi 相当于缓慢冷却,与C 曲线的交点位置靠近 A i ,可 以确定所得组织为珠光体。

V 2相当于空气中冷却,交点位于索氏体转变范围,所得组 织为索氏体。

V 3相当于在油中冷却,它与 C 曲线只相交于550 C 温度范 围的转变开始线,这时,一部分过冷奥氏体要转变为托氏体, 其余的过冷奥氏体在随后的继续冷却中又与

M s 线相交,转变

成马氏体。所以,冷至室温后得到的是托氏体与马氏体的混合 组织。

V 4、V 5相当于在水中冷却,它与 C 曲线不相交,而直接冷 到M s 线才发生转变,所得组织为马氏体。

V k 与C 曲线相切,它是所有的奥氏体被冷却到 M s 以下全部转变成

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为临界冷却 速度。

3.加工图3所示零件,要求保证尺寸(6±) mm 。由于该尺寸不便测量,只好通过测量尺寸 证。试求测量尺寸 L 及其上、下偏差

E

FHmat

J*

Tl^L

T1 JI

D (

>1

4CJ

JgXV 1^

图1 X6132型万能卧式升降台铳床的传动系统

!

U

TSkW

—1

w 1 5*W I 切

S TEM

帀!厂

图2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定性分析图

L 来间接保

4 ?在车床上加工一批轴的外圆,加工后经测量分别有如图 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解:(1)车床纵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2) 车床纵导轨与工件回转轴线在垂直面内不平行 (3) 工件刚度远远大于车床刚度。 (4) 误差复映现象。

时相对于外圆中心的同轴度误差),试求加工后孔与外圆的最大同轴度误差是多少 解:(1)建立坐标系如图示

a

Y

X

1 ?

O

(2)求定位误差△

1) 基准不重合误差:如图5为所求,△ j=0。 2) 基准位移误差△ w 如图所示基准位移误差示意图

△ y1为外圆尺寸变化引起的 Y 向基准位移误差:

解:(1)由题意,列尺寸链为: L L

6 0.1 26 0.05 3600.06 6 0.1为封闭环。 (2)解尺寸链可得测量尺寸 L 及其上下偏差: 16 0.01

0.05 mm

图3零件图

4所示的鞍形形状误差,试分析可能产生上述

一一沖

图4鞍形加工误差

5 ?在钻模上加工 2 0 00'045mm 的孔,其定位方案如图 5所示,设与工件定位无关的加工误差为(指加工

图5外圆加工定位方案

0.14

y1

0.099

2sin 45

△ X2为外圆尺寸变化引起的 X 向基准位移误差:

△ X2=,

△ Y2为外圆尺寸变化引起的 Y 向基准位移误差:

则 w .

( Y1 Y2)2

0.277

则定位误差为:△ =△ j+A w=

(3)加工后孔与外圆的最大同轴度误差为:

△同轴=+=

y2

X2

tg45 0.14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90分。 1.钻孔有两种基本方式,其一是钻头不转,工件转,这种加工方式容易产生(B )误差。 A.轴线歪斜 B.锥度 C.轴线歪斜和锥度 D.轴线歪斜和腰鼓形 2.(C )时,前角应选大些。 A.加工脆性材料 B.工件材料硬度高; C.加工塑性材料 D.脆性或塑性材料 3.主要影响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为(C ) A.前角 B.后角 C.刃倾角 D.主偏角 4.减小主偏角,(A )。 A.使刀具寿命得到提高 B.使刀具寿命降低 C.利于避免工件产生变形和振动 D.对切削加工没影响 5.下列刀具材料中,适宜制作形状复杂机动刀具的材料是

(B) A.合金工具钢 B.高速钢 C.硬质合金钢 D.人造聚晶金刚石 6.成批加工车床导轨面时,宜采用的半精加工方法是(A) A.精刨 B.精铣 C.精磨 D.精拉 7.(B )时,选用软的砂轮。 A.磨削软材料 B.磨削硬材料 C.磨削断续表面 D.精磨 8.机床主轴齿轮(B )要求高些。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传动的平稳性 C.载荷分布的 均匀性D.侧隙 9.精加工时,应选用( C )进行冷却。 A.水溶液 B.乳化液 C.切削油 D.温度较高的水溶液 10.加工? 100勺孔,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C ) A.钻孔 B.扩孔 C.镗孔 D.铰孔 11.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D )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12.车床刀架的横向运动方向与车床回转轴线不垂直,车出的工件将呈现出(D )。 A.腰鼓形和锥度。 B.腰鼓形 C.锥度 D.端面中凸形 13.数控机床主要适用的场合是(B ) A.定型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B.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C.中等精度的定型产品 D.修配加工 14.主运动是由工件执行的机床有( A )

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_第二版__册_部分题库与答案

1.分析图示轨道铸件热应力的分布,并用虚线表示出铸件的变形方向。工艺上如何解决? 轨道上部较下部厚,上部冷却速度慢,而下部冷却速度快。因此,上部产生拉应力,下部产生压应力。变形方向如图。 反变形法 5.如图一底座铸铁零件,有两种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方案,请你选择一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Ⅱ)最佳.。 理由:方案(Ⅰ)是分模造型,上下铸件易错边,铸件尺寸精度差。 方案(Ⅱ)是整模造型, 铸件尺寸精度高。内腔无需砂芯成型,它是靠 上、下型自带砂芯来成形。 6.下图为支架零件简图。材料HT200,单件小批量生产。 (1)选择铸型种类 (2)按模型分类应采用何种造型方法? (3)在图中标出分型面、浇注位置、加工余量

(1) 砂型铸造,(2)整模造型 (3)分型面、浇注位置、加工余量:见图 9.如图,支架两种结构设计。 (1)从铸件结构工艺性方面分析,何种结构较为合理?简要说明理由。(2)在你认为合理的结构图中标出铸造分型面和浇注位置。 (1)(b)结构较为合理。因为它可省去悬臂砂芯。 (2)见图。分型面。浇注位置(说明:浇注位置上、下可对调) `12.如图所示铸件结构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改正并说明理由。

铸件上部太厚,易形成缩孔,壁厚不均匀易造成热应力。可减小上部壁厚,同时设加强筋。 无结构圆角,拐弯处易应力、开裂。设圆角。 3.某厂铸造一个Φ1500mm的铸铁顶盖,有图示两个设计方案,分析哪个方案的结构工艺性 好,简述理由。 (a)图合理 (b)图结构为大的水平面,不利于金属液体的充填,易造成浇不足、冷隔等缺陷;不利于金属夹杂物和 气体的排除,易造成气孔、夹渣缺陷;大平面型腔的上表面,因受高温金属液的长时间烘烤,易开裂使铸件产生夹砂结疤缺陷。 7.图示铸件的两种结构设计,应选择哪一种较为合理?为什么? 零件一:(b)合理。它的分型面是一平面,可减少造型工作量,降低模板制造费用。 零件二:(a)合理。凸台便于起模,而a图所示的凸台需用活块或增加外部芯子才能起模。 8.改正下列砂型铸造件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机械制造基础第七章答案_New

机械制造基础第七章答案

第7章练习题答案 1. 单项选择 1-1 答案:②多品种、中小批量 1-2 答案:③ 80年代末 1-3 答案:②现代高技术 1-4 答案:③ 0.1~0.01μm 1-5 答案:④金刚石 1-6 答案:④突出 1-7 答案:③制作集成电路 1-8 答案:④脉冲电源 1-9 答案:④复合加工 1-10 答案:②与焦点位置一致 1-11 答案:③在真空条件下进行 1-12 答案:①增大振动幅值 2. 多项选择 2-1 答案:①时间(T)②质量(Q)③成本(C) 2-2 答案:①质量优②效率高④消耗低2-3 答案: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③自动物流系统④算机控制系统 2-4 答案:①主体技术群③支撑技术群④制造技术基础设施 2-5 答案:①产品、工艺过程和工厂设计②快速原形制造③并行工程 2-6 答案:③金刚石④ CBN

2-7 答案:①高精度③高灵敏度④高稳定性 2-8 答案:①电火花加工③激光加工 2-9 答案:①电火花成形加工②电火花穿孔加工④电火花线切割 2-10 答案:①能加工任何高硬度、高韧性的导电材料②加工效率高③加工表面质 量好 2-11 答案:①激光打孔②激光切割③激光焊接④激光热处理 2-12 答案:②脆性金属材料④脆性非金属材料 3. 判断题 3-1 答案:∨ 3-2 答案:× 3-3 答案:× 3-4 答案:× 3-5 答案:∨ 3-6 答案:∨ 3-7 答案:× 3-8 答案:∨ 3-9 答案:∨ 3-10 答案:× 3-11 答案:∨ 3-12 答案:×

硬度和刚度均没有严格要求。 3)由于没有明显的切削力作用,一般不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又由于工件加工部 位变形小,发热少,或发热仅局限于工 件表层加工部位很小的区域内,工件热 变形小,由加工产生的应力也小,易于 获得好的加工质量。 4)加工中能量易于转换和控制,有利于保证加工精度和提高加工效率。 5)非传统加工方法的材料去除速度,一般低于常规加工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第2次-)

第2次作业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粗加工时应在功率大、精度低、刚性好的机床上进行。 2. 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是衡量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指标。 3. 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铸铁,宜选用含有极压添加剂的切削液。 4. 镗床只能加工通孔,而不能加工盲孔。 5. 无心外圆磨削时,导轮的轴线与砂轮的轴线应平行。 6. 精车钢件时,可使用高浓度的乳化液或切削油,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润滑作用好。 7. 径向全跳动公差可以综合控制圆柱度和同轴度误差。 8. 阶梯轴零件的主要精基准一般是两端的中心孔或60°坡口。 9. 支架箱体类零件的主要精基准面是主要平面(即安装在机座上的那个面)或重要孔。 10. 在生产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适当降低切削速度,而加大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可以提高刀具耐用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切削热的主要来源,由大到小依次为() A. 电动机发热 B. 切屑塑性变形 C. 主轴箱发热 D.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 E. 后刀面与工件的摩擦 F. 刀尖的磨损 2. 关于精基准选择的下述说确的是() A. 尽可能选装配基准为精基准; B. 选择能作为更多加工表面的定位基准的表面作精基准 C. 选加工余量最大的表面作精基准; D. 选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精基准; E. 选面积较大和较精确的表面作精基准 3. 工艺基准(制造基准)分为几类() A. 设汁基准; B. 定位基准; C. 测量基准; D. 装配基准; E. 辅助基准 4. 可在普通车床上车削的孔有() A. 通孔 B. 盲孔 C. 带回转槽的孔 D. 锥孔 E. 台阶孔 F. 细长孔 5. 适宜铰削的孔有() A. 通孔

《机械制造基础》第05章在线测试

《机械制造基础》第05章在线测试 A B C D 、机械制造中复杂形状零件的毛坯一般是通过()方法生产。( A B C D 、铸件缩孔易出现在铸件的(下部C. A B C D 、铸件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浇注温度太高 A B C D 、铸件质量较差的部分多在浇注位置的()A.上部 A B C D

D、铸件最后冷却的厚大处 E、铸件的下部 2、合金的铸造性能指标是指()。A.合金的熔点 B.合金的流动性 C.合金的收缩 D.合金的含碳量 E.合金的组织 A、合金的熔点 B、合金的流动性 C、合金的收缩 D、合金的含碳量 E、合金的组织 3、防止铸件缩孔缺陷的产生可用的措施有()。()A..采用同时凝固原则 B.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C.正确设计冒口 D.正确采用冷铁 E.采用定向凝固原则 A、采用同时凝固原则 B、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C、正确设计冒口 D、正确采用冷铁 E、采用定向凝固原则 4、铸件热裂纹的特征有()。 A.裂纹细小 B.裂纹缝隙宽 C.有明显的氧化色 D.呈连续直线状 E.裂纹形状曲折 A、裂纹细小 B、裂纹缝隙宽 C、有明显的氧化色 D、呈连续直线状 E、裂纹形状曲折 5、铸件热裂纹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合金的性质 B.铸型阻力 C.钢铁中含硫量高 D.机械应力过大 E.铸型的退让性差 A、合金的性质

正确错误、从减少铸件铸造缩孔的方法是采取顺序凝固。 正确错误、常用金属的型材如角钢、钢筋等是通过铸造的方法生产的。 正确错误、同时凝固可以防止铸件缩孔缺陷的产生。 正确错误、铸件的缩孔一般多出现在零件的厚大部分。 正确错误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1. 车削时,主轴转速升高后,也随之增加。(AB)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速度 C 进给量 D 切削深度 2. 切削过程中,主运动是切下切屑的运动及其特点是(切下切屑的运动、速度快,只有一个) 3. 镗床镗孔时,其主运动是。(镗刀连续转动) 6. 切削加工时,须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有。(A)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斜齿 D 滚齿 8. 调整好切削用量后,过程中切削宽度、切削深度是变化的。 A 车削 B 刨削 C 铣削 D 镗削(C) 9. 所有机床都有主运动和进给运动。(╳)13. 切削用量包括、和。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14. 刀具的主偏角是在平面中测得的。(A) A 基面 B 切削平面 C 正交平面 D 进给平面 15. 刀具的主偏角是和之间的夹角。 (刀具进给正方向、主切削刃) 16. 刀具一般都由部分和部分组成。 (切削、夹持) 18. 在车刀设计、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必须的主要角度有:。 (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 19. 后角主要作用是减少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间的,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与。(摩擦;强度、锋利程度) 20. 刀具的刃倾角在切削中的主要作用是。(D) A 使主切削刃锋利 B 减小摩擦 C 控制切削力大小 D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 22. 车床切断工件时,工作后角变小。(√) 23. 一般来说,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强度和韧性就越低。(√) 24. 高速钢是当前最典型的高速切削刀具材料。(╳) 25. 硬质合金是最适合用来制造成型刀具和各种形状复杂刀具的常用材料。(╳)28. 刀具前角是在面中测量,是与之间的夹角。

(正交平面、前刀面、基面) 29. 刀具前角为,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最大。(A) A 负值 B 零度 C 正值 30. 车刀的后角是在平面中,与之间的夹角。(正交、后刀面、基面) 31. 车削细长轴时,应使用90゜偏刀切削。(√) 32. 刀具主偏角的减小有利于改善刀具的散热条件。(√) 36. 影响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角度和结构。 一、金属切削过程 37.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为刀具与工件的互相挤压的过程(√) 39.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变形系数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越高,表面越粗糙。(√) 40. 常见的切屑种类有哪些? 答:带状切屑、挤裂(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41. 什么是积屑瘤? 答:在一定范围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发现在刀具前刀面靠近切削刃的部位粘附着一小块很硬的金属,这就是积屑瘤。 43. 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的来源主要是和。 (变形抗力和摩擦力) 44.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6.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7. 当切削热增加时,切削区的温度必然增加。(╳)

《机械制造基础》第03章在线测试

《机械制造基础》第03章在线测试 A B C D 、机床主轴要求材料综合机械性能好,这时热处理应选择( A B C D 、淬火处理的冷却方法是(.随炉子缓冷 B.空气冷却 A B C D 、可采用热处理方法稍微提高零件硬度,如用()。() A B C D 一些重要零件,而且有一定的韧性, A B C D

C、淬火 D、回火 E、渗碳淬火 2、化学热处理包括()A.退火 B碳氮共渗 C.淬火 D.回火 E.渗碳 A、退火 B、碳氮共渗 C、淬火 D、回火 E、渗碳 3、对零件进行()时,其加热的温度是相同的。()A.回火处理 B. 正火处理 C. 淬火处理 D. 退火处理 E.碳氮共渗 A、回火处理 B、正火处理 C、淬火处理 D、退火处理 E、碳氮共渗 4、等温转变中的珠光体转变区主要组织有()。() A.粗片层珠光体 B.索氏体 C. 托氏体 D.贝氏体 E.马氏体 A、粗片层珠光体 B、索氏体 C、托氏体 D、贝氏体 E、马氏体 5、进行“淬火——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应场合有()。() A.刀具 B.工具 C.模具 D.轴承 E.弹簧 A、刀具

正确错误、零件经过淬火后硬度提高且塑性降低。 正确错误、弹簧零件经过淬火后通常应进行低温回火。 正确错误、过共析钢应该采用完全退火。 正确错误、亚共析钢应该采用完全退火。 正确错误《机械制造基础》第03章在线测试 A B C D 、为了提高零件的硬度和耐磨性应对零件进行(。() A B

C、淬火处理 D、退火处理 3、测量工具要求材料硬度高、耐磨性好,热处理应选择()。()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4、工业用的弹簧要求有一定的弹性,热处理工艺中常选择()。()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中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中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5、一些重要零件,要求硬度高、耐磨性好,而且有一定的韧性,及要求综合性能较好,热处理应选择()。()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普通热处理包括()A.退火 B正火 C.淬火 D.回火 E.渗碳淬火 A、退火 B、正火 C、淬火 D、回火 E、渗碳淬火 2、化学热处理包括()A.退火 B碳氮共渗 C.淬火 D.回火 E.渗碳 A、退火 B、碳氮共渗 C、淬火 D、回火 E、渗碳 3、对零件进行()时,其加热的温度是相同的。()A.回火处理 B. 正火处理 C. 淬火处理 D. 退火处理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 (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500HBW5/750/10表示用直径为5mm,材料为__硬质合金 __球形压头,在_ _250__N压力下,保持 10s ,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500。 2、铁碳合金中的珠光体组织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3、纯铁室温时为体心立方晶格,而加热至912℃以上则转变为 面心立方晶格。 4、中碳钢调质处理后得到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其性能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机 械综合性能。 5、常用的塑性指标有断面收缩率和断后延伸率。 6、钢中的有害杂质元素硫,使钢产生热脆性现象。 7、金属的塑性变形会导致其强度、硬度变强,塑性和韧性__ 变弱 _,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8、铸造方法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_砂型铸造 ___和__特种铸造_ ___。 9、锻造包括__自由锻造_ ___和__ 模样锻造 ___。 10、焊条是由_ __焊芯__ __和__ 药皮 ______两部分组成。 1、常用的塑性指标有延伸率和断面伸缩率。 2、实际金属中存在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三 种缺陷。 3、Al、Cu、γ-Fe等金属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Cr、α-Fe等金属具有 体心立方晶体结构。 4、钢中的有害杂质元素为磷和硫,他们分别使钢产生冷脆性 和热脆性。 5、钢的调质处理是指淬火和高温回火,中碳钢调质处理后得到的组织 是回火索氏体,其性能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硬度,局部的耐磨性和局部的韧性。 6、锻造包括___自由锻 ___和__ 模样锻 __。 7、焊接可分为熔焊、压力焊、。 8.根据基准功能的不同,基准可分为__工艺基准_______ 和_设计基准 ________ 两大类。 1.碳溶入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_铁素体________ 。 2.当钢中含碳量大于___》0.9_______ 时,二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严重,使钢的脆性_增加__________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 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 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 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 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

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 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 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 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 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 5-10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

第章机械制造基础

1.零件的加工精度主要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2.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等四个要素组 成。 3.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各环节的误差即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原始 误差包括: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机床导轨误差、系统受力变形误差、工件内应力误差、系统热变形误差和误差等。 4.表面粗糙度产生的原因包括:残留面积、切削过程中的塑性变形 和工艺系统的震动。 5.机床精度中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包括机床主轴误差和机床导轨误差。其中机床主轴 误差包括和主轴回转误差,而主轴回转误差又包括轴向、径向和角度三种基本形式。 6.车削加工工件外圆时,机床主轴的几何偏心会引起加工表面尺寸 误差,机床主轴回转纯径向跳动会引起加工表面圆柱度误差,主轴回转纯角度摆动会引起加工表面误差。 7.根据加工误差的性质不同,我们把在相同加工条件下加工一批零件时产生的大小和方 向不变的误差称为常值系统误差误差;把大小和方向按加工顺序有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变值系统误差误差;而把大小和方向无变化规律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误差。 8.在车削或磨削外圆加工中,可以采用合理的工艺方法来消除主轴回转精度对加工精度 的影响,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b ) (A)刚性芯轴定位安装(B)弹性芯轴定位安装(C)固定顶尖定位安装 9.用双顶尖装夹车削加工细长轴时易出现的形状误差是…………………(a ) (A)腰鼓形误差(B)马鞍形误差(C)锥形误差 10.在车削加工短而粗的刚性轴时会出现马鞍形形状误差,其最小直径出现的位置 在………………………………………………………………………(b) (A)偏向床头一侧(B)偏向床头或尾座中刚性较低的一侧 (C)偏向床头或尾座中刚性较高的一侧 11.在大量生产零件时,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效率,通常加工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为…………………………………………………………………………(b ) (A)试切法(B)调整法(C)自动控制法 12.加工铸铁材料时产生表面粗糙度的原因除了加工残留面积外还有……(c ) (A)积屑瘤(B)鳞刺(C)切屑崩碎 13.为了降低机械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可采取的措施为………………(a ) (A)小进给量、小背吃刀量、高速或低速切削(B)大进给量、中速切削 (C)高速钢刀具微量超高速切削 1.当零件表面层有残余压应力时,使表面层对腐蚀作用的敏感性………() (A)降低了(B)增加了(C)不影响(D)有时会影响 2.在±3σ范围内,正态分布曲线与横坐标轴之间所围面积等于………(c)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二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根据切屑形成过程中变形程度的不同,可把切屑的基本形态分为四种类型,分 别是、、和崩碎切屑。 2.切削用量是切削过程中、和的总称。 3.按照加工原理,齿轮的齿面加工可分为和两种加工方法。 4.机床夹具对工件进行装夹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二是。 5. 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生产组织和计划的基本单元。 6.工艺基准分为四类,即、、 和。 7.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 8.机械加工精度包括、、三个方面。 9.工艺系统是指在机械加工中,由、、、组成的 完整组合体。 10.装配精度指装配后实际达到的精度,包括、、和。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A.v c →a p →f B.v c →f→a p C.f→a p →v c D.a p →f→v c 2. 车削粗短轴时若不采取工艺措施,刀架易变形,加工完轴会出现形状。A.腰鼓 B.马鞍 C.正锥 D.倒锥 3. 在夹具中用长V形块来作工件圆柱表面的定位元件时,它可以限制工件的个自由度。 A.2 B.3 C.4 D.5 4. 为了使工件在定位过程中能自动调整位置,常用定位。 A.调节支承 B.固定支承 C.浮动支承 D.辅助支承5. 万能外圆磨床的前后顶尖都采用固定顶尖,其目的是。 A.保证顶尖刚度 B.降低制造成本 C.结构简单 D.提高磨削质

量 6. 车床主轴的轴向窜动对的形状精度有影响。 A. 车削内外圆 B.车内外螺纹 C.切槽 D.车削端平面 7. 工件用两端顶针孔做定位基准进行多道工序加工,属于原则。 A. 基准重合 B.基准统一 C.自为基准 D.互为基准 8. 在加工中,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正确位置的基准称为。 A. 工序基准 B.定位基准 C.测量基准 D.装配基准 9. 为保证工件在夹具中加工时不会振动,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选择在。A.远离加工处 B.靠近加工处 C.加工处 D.刚度足够处10. 在镗床上加工孔,主轴的径向圆跳动误差会使加工后工件径向有误差。A.椭圆形 B.多棱形 C.无误差 D.不确定 11. 在车床CA6140上加工某零件,先加工其一端,再调头加工另一端,这应该是_______。 A.两道工序 B.两次走刀 C.两次安装 D.两个工位12. 制定工艺规程的最基本的原始资料是()。 A.装配图 B.零件图 C.工序图 D.都不是 13. 薄壁套筒类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14. 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 A.精度要求最高的环 B.要保证的装配精度 C.尺寸最小的环 D.基本尺寸为零的环 15. 互换装配法一般多用于高精度环或低精度环的场合。()A.多、多 B.多、少 C.少、少 D.少、多 三、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 工件常用的定位表面有哪些?相应的定位元件有哪些类型? 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什么?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章作业(答案)

2-1、什么叫主运动?什么叫进给运动?试以车削、钻削、端面铳削、龙门刨削、外圆磨削为例进行说明。 答:主运动是山机床提供的刀具和丄件之间最主要的相对运动,主运动是切削加工过程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切削加工通常只有一个主运动。 进给运动是使主运动能够依次地或连续地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以便形成全部已加工表面的运动。进给运动可以只有一个(如车削、钻削人也可以有儿个(如滚齿、磨削进给运动速度一般很低,消耗的功率也较少。 表2-1加工类型与运动类型 2-2、根据表2-2和表2-3,分析下列机床型号所代表的意义:MM7132、CG6125B、X62W. M2110、Z5125、T68。 答:MM7132: M—类别代号:磨床类; M—通用特性:精密; 7—组别代号:平面磨床组: 1 一系别代号: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系; 32―主参数:最大磨削直径320mm。 CG6125B: C--类别代号:车床类; G-通用特性:高精度: 6-组别代号:落地及卧式车床组; 1-系别代号:卧式车床系; 25—主参数: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250mm; B—重大改进顺序号。 X62W(X6132A): X—类别代号:铳床类; 6-组别代号:升降台铳床组: 1-系别代号:万能升降台铳床系: 32—主参数:工作台面宽度320mm; A-?大改进顺序号。 M2110: M—类别代号:磨床类; 2—组别代号:内圆磨床组; 1—系别代号:内圆磨床系; 10—主参数:最大磨削孔径lOOmmo Z5125: Z—类别代号:钻床类; 5-组别代号:立式钻床组; 1-系别代号:方柱立式钻床系; 25—主参数:最大钻孔直径25mm。 T68: T-类别代号:镇床类; 6-组别代号:卧式铳铠床组: 8-主参数,镇轴直径80mm。

机械制造基础测试题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 一、判断正误(正确填;错误填;并将正确答案写出(每 题2分,共30分) 1、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叫做强度() 2、洛硬度通常用于测定铸铁、有色金属、低合金结构钢等材料的硬度() 3、当金属材料在无数次重复或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4、通常含碳量在0.25%的钢叫做低碳钢.() 5、回火是将钢件加热到高于或地于钢的临界点,保温一定时间,随后在炉中或埋入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6、铸钢的减振性比较好。() 7、青铜是铜与除锌以外的元素所形成的合金。() 8、钎料熔点在450度以下的的钎焊称为软钎焊接。() 9、硬质合金是一种以钢为基体的合金钢。() 10、扩孔刀有顶刃。() 11、箱体上的孔主要用镗床加工。() 12、铣削分为顺铣和逆铣,顺铣减小振动。() 13、插齿和滚齿都是成形法加工。() 14、工序是指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一组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15、插齿和滚齿都是展成法加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1分) 1、C6132的基本参数表明工件的最大回转直径为() A) 320mm B) 160mm C) 320mm D) 640mm 2、切削过程中影响排削方向的角度是() A) 前角B) 后角C) 主偏角D) 刃倾角 3、工业中最常用的焊接方法是() A) 电渣焊B) 手工电弧焊C) 钎焊D) 电阻焊 4、当切削厚度越小时,刀具的后角应() A) 越小B) 零度C) 任意D) 越大 5、常温下,铁的晶格类型为 A) 体心立方晶格B) 面心立方晶格C) 密排六方晶格D) 其它 6、碳在灰口铸铁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A) 片状石墨B) 团絮状石墨C) Fe3C D) 其它 7、弹簧的热处理方式是 A) 淬火+高温回火B) 淬火+低温回火C) 淬火+中温回火D) 调质 8、灰口铸铁的缺口敏感性 A) 弱B) 强C) 中D) 严重

机械制造基础思考题与练习题

机械制造技术》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与练习题外圆车削加工时,工件上出现了哪些表面?试绘图说明,并对这些表面下定义。 何谓切削用量三要素?怎样定义?如何计算?刀具切削部分有哪些结构要素?试给这引起要素下定义。 为什么要建立刀具角度参考系?有哪两类刀具角度参考系?它们有什么差别?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 有哪几种?它们是由哪些参考平面构成?试给这些参考平面下定义。 绘图表示切断车刀和端车面刀的Kr, Kr' , 丫o,a 0,入s, a o’和h D,b D和A。 确定一把单刃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最少需要哪几个基本角度?切断车削时,进给运动怎样影响工作角度?纵车时进给运动怎样影响工作角度?为什么要对主剖面,切深,进给剖面之间的角度进行换算,有何实用意义? 试判定车刀前角丫0,后角a 0和刃倾角入s正负号的规则。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为什么?普通高速钢有哪些牌号,它们主要的物理,机械性能如何,适合于作什么刀具? 常用的硬质合金有哪些牌号,它们的用途如何,如何选用?刀具材料与被加工材料应如何匹配?怎 样根据工件材料的性质和切削条件正确选择刀具材料?涂层刀具,陶瓷刀具,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 化硼各有什么特点?适用场合如何? 第二章思考题与练习题阐明金属切削形成过程的实质?哪些指标用来衡量切削层金属的变形程度?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它们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切削形成过程的物理本质?为什么? 切屑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有什么特征?各种类型切屑在什么情况下形成?试论述影响切削变形的各种因素。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的变形特点是什么?试描述积屑瘤现象及成因。积屑瘤对切削过程有哪些影响?为什么说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比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切削合力为什么要分解成三个分力? 试分析各分力的作用。分别说明切削速度,进给量及背吃刀量的改变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刀具磨损的原因有多少种?刀具的磨损过程分多少阶段?何谓刀具磨钝标准?试述制订刀具磨钝标准的原则。 刀具磨钝标准与刀具耐用度之间有何关系?确定刀具耐用度有哪几种方法?说明高速钢刀具在低速,中速产生磨损的原因,硬质合金刀具在中速, 高速时产生磨损的原因?什么叫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评定材料切削加工性有些指标?如何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切削液有什么作用? 有哪些种类?如何选用?试述切削液的作用机理。 什么叫刀具的合理几何参数?它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前角有什么功用?如何进行合理选择?后角有什么功用?如何进行合理选择?主偏角与副偏角有什么功用?如何进行合理选择? 刃倾角有什么功用?如何进行合理选择?

机械制造基础题目 (2)2

1.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 合金的流动性。(错)充型性。 2.“高温出炉,低温浇注”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产生浇不足等缺陷。 (错)防止内应力。 3.在过热度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共晶成分的铁碳合金流动性最 好收缩最小。(对) 4.铸型中含水分越多越有利于改善合金的流动性。(错) 5.减小和消除铸造内应力的主要方法是对铸件进行时效处理。(对) 6.铸件在凝固收缩阶段受阻碍时,会在铸件内产生的应力。(错)固 态收缩阶段 8. 收缩率较大的合金、壁厚差异悬殊或有热节的铸件对气密性要求较高的铸件而采用顺序凝固。(对) 9. 控制硫、磷含量,可防止铸件产生裂纹缺陷。(对) 10. 热裂的特征是裂纹细小,呈直线或曲线连续状,缝口具有金属光泽或有轻微氧化色。(错)这是冷裂的特征。 11. 浇不足是指液态金属汇合时溶合不良而在接头处产生缝隙或凹坑的现象。(错)这是冷隔。 12. 型芯都是用来形成铸件内部型腔的。(错) 13. 为便于取出铸件,在模样和芯盒的起模方向上需留有一定的斜度。(错) 14. 为保证铸件的有效尺寸模样和芯盒上的相关尺寸应比铸件放大一个线收缩量。(对)

16. 铸造时型芯撑可以重复使用,而芯骨不能重复使用。(错) 17. 除金属型以外的其他铸型都只能单独使用。(对) 34. 铸件的壁厚应大于铸件允许的最小壁厚。(对) 35. 铸造生产的一个显著优点是能生产形状复杂的铸件,故结构越复杂越好。(错) 单项选择题 1.最合适制造内腔形状复杂零件的方法是(A)。 A.铸造 B.压力加工 C.焊接 D.切削加工 3. 在灰铸铁中,硫的含量越多,螺旋线的长度越(B)越()。流动性差了,线短了自然就粗了。 A.长,大 B.短,大 C.长,小 D.短,小 4. 在灰铸铁中,浇注温度越高,则(A) A.流动性越好,收缩越大 B.流动性越好,收缩越小 C.流动性越差,收缩越大 D.流动性越差,收缩越小 5. 铸件形成缩孔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合金的(D) A.液态收缩 B.固态收缩 C.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 D.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 7. 在铸件的上表面或近表面处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光滑的孔洞是(B) A.缩孔 B.气孔 C.砂眼 D.渣眼 8. 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铸件变形的是(A) A.采用顺序凝固 B.使铸件结构对称

18春北理工《机械制造基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单选题) 1: 铸件在凝固的过程中,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减少的体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则逐渐在最后凝固时的部位形成一些孔洞。形成铸件()缺陷。 A: 缩孔 B: 热裂 C: 偏析 D: 非金属夹杂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 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宜用于成品与表面薄层硬度测试方法?() A: 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 C: 维氏硬度 D: 以上方法都不宜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3: 合金调质钢最终热处理一般为淬火后高温回火,其组织为() A: 珠光体 B: 回火马氏体 C: 回火索氏体 D: 回火托氏体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4: 在下列三种钢中,()钢的弹性最好。 A: T10钢 B: 20钢 C: 65钢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5: 调质处理就是()的热处理。 A: 淬火+低温回火 B: 淬火+中温回火 C: 淬火+高温回火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6: 刃型位错属于() A: 点缺陷 B: 线缺陷 C: 面缺陷 D: 体缺陷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7: γ-Fe属于()金属晶格。 A: 体心立方晶格 B: 面心立方晶格 C: 密排六方晶格 D: 密排八方晶格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8: 化学热处理和其他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 A: 加热温度 B: 组织变化 C: 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9: 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 A: 强化基体 B: 提高其塑性、韧性 C: 消除应力 D: 消除碳化物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0: 要使合金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则对合金的比热容和热导率要求分别是()A: 大,小 B: 小,小 C: 小,大 D: 大,大 正确答案: A

最新机械制造基础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钢的正火的硬度、强度比退火低。(×) 4、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5、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6、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 7、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8、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9、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10、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11、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12、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13、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14、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15、冲击韧性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6、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慢一些。(×) 17、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3%。(√) 18、一般情况下,焊件厚度小于4mm时,焊条直径等于焊件厚度。(√) 19、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20、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规定越小越好。(×)

21、Ra值越大,零件表面越粗糙。(√) 22、切削用量主要是指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23、提高表面质量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刀具的前角与后角。(×) 24、就四种切屑基本形态相比较,形成带状切屑时切削过程最平稳。(√) 25、用分布于铣刀圆柱面上的刀齿进行的铣削称为周铣。(√) 26、过定位在机械加工中是不允许的。(×) 27、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28、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增加接头强度。(√) 29、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 30、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31、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32、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33、刀具耐用度为刀具两次刃磨之间的切削时间。(√) 34、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种作用。(√) 35、在车削加工中,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属于进给运动。(√) 36、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这种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37、固定支承在装配后,需要将其工作表面一次磨平。(√) 38、在一个工序内,工件只能安装一次。(×) 39、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大,硬度值越高。(√) 40、冲击韧性值愈大,材料的韧性愈好。(√)

机械制造基础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机械加工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为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P3)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方法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P3) 3.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P4) 4.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P4) 5.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P4) 6.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P5) 7.复合工步:用几件刀具或者用复合刀具同时加工同一工件上的几个表面,称为复合工步。(P5) 8.进给:在加工过程中,有些工步需要对同一表面进行多次切削,从被加工表面上每切下一层金属即称为一次进给。(P5) 9.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P6) 10.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P8) 11.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P11) 12.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P14) 13.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P14) 14.工艺基准: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和工序基准。 15.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P15) 16.定位基准:在加工时,为了保证工件被加工表面相对于机床和刀具之间的正确位置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P15) 17.测量基准: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P15) 18.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P16) 19.定位: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于工具占据某一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P16) 20.夹紧:工件在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P16)

机械制造基础第七章习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7-1试述生产过程、工序、工步、走刀、安装、工位的概念。 答:制造机械产品时,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是指在一个工序中,当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在一个工步内,如果被加工表面需切去的金属层很厚,一次切削无法完成,则应分几次切削,每进行一次切削就是一次走刀。 安装是指工件在加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正确的位置(即为定位),然后加以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经过一次装夹完成的工序称为安装。 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待加工位置称为工位。 7-2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是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写成文件,用来指导生产、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技术文件。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部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材料性能,使其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 7-3试指明下列工艺过程中的工序、安装、工位及工步。坯料为棒料,零件图如图题7-3所示。 1)卧式车床上车左端面,钻中心孔。 答:车左端面、钻中心孔分别为工步。 2)在卧式车床上夹右端,顶左端中心孔,粗车左端台阶。 答:夹右端,顶左端中心孔为装夹,粗车左端台阶为工步。 3)调头,在卧式车床上车右端面,钻中心孔。 答:车右端面、钻中心孔分别为工序。 4)在卧式车床上夹左端,顶右端中心孔,粗车右端台阶。 答:夹左端,顶右端中心孔为装夹。车右端台阶为工步。 5)在卧式车床上用两顶尖,精车各台阶。 答:两顶尖定位为装夹,精车左、右端台阶为工步。 图题7-3 7-4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有哪些?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制定原则各有哪些? 答: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1)分析研究部件或总成装配图样和零件图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