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的悲剧效果

《西厢记》的悲剧效果
《西厢记》的悲剧效果

论《西厢记》的悲剧效果

王季思先生在《戏剧艺术》中说:“一个剧本之为悲剧、喜剧或者悲喜剧,同它的结局关系最大。《西厢记》如果结束于长亭分手,就会是一部以生离结局的悲剧。”但他后来又补充说:“而《西厢记》则是比较典型的喜剧。”那么,

《西厢记》是怎样展现它的喜剧艺术

的呢?

一、选取悲剧的题材

《西厢记》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中的名篇元稹的《会真记》,但《西厢记》的情景与《会真记》有着明显的差异,从结局分析:“张生将之长安,先以情论之。崔氏宛无难辞;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意思是说莺莺知道张生对她的爱情并不忠贞专一,张生去意已决,即将前去长安,莺莺没有挽留张生,因为她内心清楚的知道,即使阻止,也不可能起任何作用,但在她心里却是愁怨的。《会真记》中老夫人并未逼迫张生前去进京赶考,而是张生自己求取功名心切,执意要去赶考,把与莺莺的感情置之不顾,持无所谓的态度。张生再游于蒲时,虽然一再想和莺莺见面,但是莺莺的态度十分冷淡,在张生“又当西去”那天,莺莺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没身之事,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憾于此行!”表面上,莺莺姿态很高,其实“不敢恨”实则是“恨之甚矣”,心中充满了对张生的怨愤和埋怨。在《会真记》的最后,张生和崔莺莺都各自婚嫁了。《会真记》所写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从情节安排、人物性格到最终结局都是比较典型的悲剧。有情人最终未成眷属。

由此可见王实甫的《西厢记》选取的是悲剧题材。

二、多角度的喜剧化效果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框架结构上的重大变化是老夫人在张生出场之前将莺莺许配给了郑恒,但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之际,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又以莺莺的婚事为条件寻求救援。这里就埋下了戏剧冲突的种子,形成了戏剧人物之间的矛盾。在张生得知营救她们母女二人就可以迎娶莺莺,于是立马请白马将军解围。由于老夫人深受门第观念以及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于是她随即反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而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后来她得知莺莺已与张生同居于西厢之事在《堂前巧辩》时被侍女红娘说得无言以对,同时默认了此事是自己的疏忽,她前后态度的改变

让人不禁捧腹大笑,同时展现了封建家长制的外衣里层显露出的可笑之处,喜剧

效果十分突出。

在人物性格上,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忠厚老实,在爱情生活中毫无经验而显得幼稚可笑。初见崔莺莺时,因为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少女而失态。从法本那里出来,遇上红娘,他迫不及待的做了“尚未娶妻”的自我介绍,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感。接到红娘送来的莺莺的诗笺“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他自以为是解谜高手,兴高采烈的跳墙过去,发现一妙龄少女,上前一把抱住,却发现并非莺莺实则红娘,又闹出一段笑话。莺莺的诗笺可以看成是全剧戏剧性的高潮部分,这是用误会法达到的独特的戏剧效果。诗中的“玉人”实则是指莺莺自己,在全剧中,张生也多处称莺莺为“玉人”,例如:“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唱到玉人儿归去,好事也收拾得早。”由此,可见,张生由于缺乏爱情经验以及内心激动而误以为莺莺诗中的“玉人”是他自己,于是跳过墙去,因为张生对莺莺诗笺的误读而引发了一系列戏剧性场面的发生。莺莺受门第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在老夫人的管教下不可能公然的接受张生的爱情,不可能会公然的自由恋爱,虽然她的内心早已渴望这份爱情。获得爱情的愿望一旦成为现实时,她的内心充满的无尽的喜悦却又想极力掩饰。张生通过红娘作自我介绍,她十分感兴趣却装作无所谓的对红娘说:“红娘,休对夫人说。”红娘送来张生的书简,这正是她日思夜想的,但是她却责备红娘不该拿这简帖戏弄她,要向老妇人告发。实际上,她是装腔作势,是深闺女子的羞涩之感。她内心的真实想法是能和张生继续下去并希望红娘能够为之保守秘密。莺莺和张生的一切联系,都不得不通过红娘这个中间人物,但是莺莺却想对红娘隐瞒一些她与张生的私情,明知瞒不住却想瞒一些的举动使得莺莺的一举一动无不笑料丛生。莺莺这种“口不应心”的做法给予观众的是忍俊不禁的莞尔

一笑。

红娘这个人物虽然如此机灵,她本身并不提供多少笑料,但是她又是喜剧所不能缺少的重要人物。她是张生与莺莺之间的桥梁,同时又是老夫人监督莺莺的监控器,是人物关系之间的纽带。对于老夫人,崔莺莺,张生这三个人所有可笑的行动、语言以及心理状态,红娘就是一面放大镜。全剧都是通过红娘的存在来扩大喜剧效果,是红娘使得隐晦的变成明摆着的,是红娘将难以察觉的某些思想感情

一语道破的。由此可见,红娘是《西厢记》的喜剧气氛的导火线。

在主要人物身上充满喜剧色彩之外,王实甫又从和尚们身上制造了一些笑料。一个小小的寺庙形似一个浑浊的小社会,有的和尚势利贪小便宜,有的和尚六根不清净,仍然不能忘情于女色。《斋坛闹会》时,那些做法事的和尚只顾贪看莺莺的美色,敲罄的和尚心不在焉,竟然敲到了另一个和尚的光头。这些清洁虽说可能会存在以些夸张的成分,但也令人发笑,起到了与主要喜剧情节呼应的效果,增强了喜剧意味。

三、始终未能摆脱悲剧的阴影

从《佛殿奇缘》到《堂前巧辩》,可以说一直是风格统一的喜剧模式,而在《堂前巧辩》的后半节,老夫人坚持“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原则,吩咐张生“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这样剧情一改之前的喜剧效果,全剧便开始向悲剧倾斜了,于是便来到了经典的长亭送别。王实甫把送别的时间放宽,从早晨一直送到夕阳西下,写了整整一天的萧条秋景,用以烘托这一对青年男女内心的不舍和酸楚。“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悲情色彩溢于言表,同时全剧也达到一个情感高潮,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场景,而且比之前的喜剧情节更加让人印象深刻。鲁迅曾说:“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由此可见,悲剧较之于喜剧更让人刻骨铭心,更能引发人们心中的共鸣。因为这一剧目的出现总是会将人的视野集中在离别的苦痛上,因此,《西厢记》也未能摆脱悲剧的阴影,不过不是全悲,在悲情中出现了转机,那就是张生考取功名之后与莺莺成婚。

四、喜剧向闹剧的转化

郑恒这个人物一直到第五本才出场,从前面老夫人口中可知他的身份是郑尚书的长子,在第五本却摇身一变处理成为一个既无文化又专耍泼皮无赖的恶少,大造谣言,说着一口粗俗不堪的语言,不愧被称为“人渣”。这个转变未能给读者心里接受的时间差,甚至超过了读者的接受预期,转变的突然性让人措手不及。作者也许是想在剧本最后在增加一些喜剧因素,但读起来未免有狗尾续貂之感,将整个剧本最后推向了闹剧的境地。

总之,《西厢记》不能说是一部典型的喜剧,因为区别喜剧或者悲剧不能单单从

结局来看,而是要综合全剧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因素等等。《西厢记》可以说是一部极具喜剧色彩而又夹杂悲情意识的戏剧作品。长亭送别前的喜剧效果是为长亭送别蓄势,越发变现出这一场面的悲情色彩,同时在这一场面中以悲景写悲情更显其悲。与此同时,这部剧揭露出封建制度对于青年人感情的摧残,封建制度的罪恶性显露无疑。老夫人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张生不得不进京赶考而暂时放弃与莺莺的感情表现了封建制度的暂时性胜利,是无制度支持的青年人的暂时性妥协。而张生与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展现出了新生力量的胜利,给人们看到了腐朽制度下的一丝光芒,因此,从主题上来说,《西厢记》也不失为一部喜剧性的作品。

浅析插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43751478.html, 浅析插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常虹李向辉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1期 摘 ; 要:现代设计中插画的设计已经广泛运用,插画与绘画艺术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在表现方法与形式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插画艺术在表现主题上展现出更加独特的深度。在某种方面绘画已然成为基础学科,插画设计与现代包装紧密相连体现出插画发展成为应用学科。包装好与坏在现代产品促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包装设计个性化发展,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关键词:插画;包装设计;应用;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TB482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184-01 一、插画设计在商品包装中的作用 插画在中国被俗称为插图。现代插画艺术又成为插图艺术,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插附 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文章中间,有的运用插页方式进行表现,并对正文起着说明或是艺术欣赏的作用。插画在我们的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学生的课本、杂志、报纸等文化宣传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为了提高销售额,进而采用较为能够表现商品特征的插画进行包装设计。(1)通过插画的具体形象体现商品的主题;(2)具有亲民的、精美的插画包装能够提高 商品的销售额;(3)好的插图能够成为商品乃至企业的标志,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4)审美性,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具有极其强大的感染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得到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身心与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 二、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插画的必要性和优势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的市场之下,怎样使自身品牌打败竞争对手是企业应该深思的问题, 树立品牌自身的形象有利于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品牌形象的设计更趋向于个性化,体现品牌的独特性。由于消费群体、各个行业个性化的发展,促使插画艺术能够成功的与产品包装和企业形象紧密结合。现阶段,插画的运用已经成为品牌发展的重要阶段。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了解限于产品的实用情况和产品外包装的设计与展现。根据商品的使用价值和特点结合插画设计,提升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插画的表现手法多样、审美特征的各项化、传播的广泛性。插画本身的趣味性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提高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力。插画的运用更能够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三、包装设计中插画的运用 产品包装插画设计在包装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体的,一种是虚拟的。产品包装使插画 的应用更加广泛。包含了标志、图形、文字三个要素。插画有介绍产品和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

动漫设计中的现代插画的应用

动漫设计中的现代插画的应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动漫设计中的现代插画的应用》的内容,具体内容:现代插画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的壮大。现如今插画也运用到动漫设计当中。那么,现代插画在动漫设计中有什么运用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现代插画的介绍现代插画是... 现代插画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的壮大。现如今插画也运用到动漫设计当中。那么,现代插画在动漫设计中有什么运用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现代插画的介绍 现代插画是一种非常重要而且潮流的传播媒介,并且成为了当今图书时代的不能缺少的载体与形式。现代插画承担着采用视觉形式传达主旨的使命,而这种主旨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现代插画需要具有明确的主题,只有主题明确,方向才能够确定,创造范围和目的才能够精准,创作方法和手段才能够具有时代特色。与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现代插画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与读者构建心灵交流的桥梁,让读者获得情感和精神的共鸣。 动漫设计与现代插画的联系关系分析 (一)二者存在着艺术关联 色彩和造型是能够彰显插画魅力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我们认为优秀的插画作品同时也是优秀的绘画作品,而且,许多在油画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大师往往也是现代插画的优秀作者。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例

如,劳克雷特、席勒以及克里姆特等兼具着油画师和插画师的身份。而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绘图软件的出现为今天的插画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绘图方式和绘图工具。动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获得了更快的发展,纵观整个动漫设计流程,原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进而对整个剧本进行视觉化处理,同样的,角色和形象设计也是动漫设计的核心环节。 (二)二者存在着相同的审美倾向 从审美倾向来审视动漫设计与现代插画便会发现,二者存在着较多的共通之处,最为显著的就是动漫设计与现代插画都追求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并且是愉快的审美享受。对于某些手绘原稿而言,即便是单幅单独拿出来也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优秀作品。动漫设计与现代插画的共性表现在于,两者都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并且在当今这个时代当中,娱乐已经成为了动漫设计与现代插画均非常倚重的重要元素。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已经满足了人们生存需要,因而人们需要更加高级的精神生活需求,而娱乐便是人们在今天迫切需要的一种精神生活类型之一。除此之外,动漫设计与现代插画的共性还表现在于,两者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论是人们在观赏动漫作品时,还是在欣赏现代插画时,角色形象、场景布置、故事讲述等都集中于画面之上,让人们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如果对动漫作品进行静态展示,逐帧进行播放,则每一个定格画面均是优秀的现代插画。 动漫设计中的现代插画应用方法探讨 (一)依照意图,合理设计视觉元素

2017西厢记赏析期末考试答案

?《《西厢记》赏析》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关于崔张故事的各版本中目前保留完整的是()。(1.0分) 1.0 分 ?A、 《刘知远诸宫调》 ? ?B、 《天宝遗事诸宫调》 ? ?C、 《雍熙乐府》 ? ?D、 《西厢记诸宫调》 ? 我的答案:D 2 金本《西厢记》中将莺莺许配给退兵之人的建议是()提出来的。(1.0分) 1.0 分

?A、 张生 ? ?B、 老夫人 ? ?C、 红娘 ? ?D、 莺莺 ? 我的答案:B 3 “罗敷”是古代()作品中的人物。(1.0分)1.0 分 ?A、 杂剧 ? ?B、 传奇 ? ?C、 词赋

? ?D、 乐府 ? 我的答案:D 4 《读莺莺传》是()的作品。(1.0分) 1.0 分 ?A、 王国维 ? ?B、 陈寅恪 ? ?C、 金岳霖 ? ?D、 鲁迅 ? 我的答案:B 5 相较于《莺莺传》,《董西厢》中的“惊人之笔”情节并不包括()。(1.0分) 1.0 分

?A、 乱兵围困普救寺 ? ?B、 赖婚 ? ?C、 崔张私下结合 ? ?D、 崔张一见钟情 ? 我的答案:D 6 王世祯分别从四个方面分析《王西厢》的语言,其中不包括()。(1.0分) 1.0 分 ?A、 骈俪中的景语 ? ?B、 骈俪中的情语 ? ?C、 骈俪中的诨语

? ?D、 骈俪中的诗语 ? 我的答案:D 7 《董西厢》中的武戏在情节设置上是为了()。(1.0分)1.0 分 ?A、 丰富情节 ? ?B、 渲染气氛 ? ?C、 烘托人物 ? ?D、 突出崔张的爱情 ? 我的答案:B 8 《寺警》之后崔莺莺对张生的感情是()。(1.0分)1.0 分 ?A、

西厢记各出大意及赏析

第一本,楔子: 崔相国过世,崔夫人携女儿护送灵柩至博陵安葬。路途有阻,只好暂时将灵柩放在普救寺内,让已经与崔小姐订婚的未来女婿郑恒前来协助。普救寺香火凋零,崔夫人心生伤感,唤女仆红娘陪同崔小姐散步。 第一本,第一折: 张君瑞文才出众,无奈父母早亡,功名未遂。张君瑞进京赶考,顺道前去拜访结拜兄弟杜君实。过了蒲津到了城里,张君瑞在一家旅店里打听到附近的普救寺值得一访,便轻装前往。在普救寺意外碰见崔家小姐崔莺莺,张生对其一见钟情。为了能再见崔小姐,决定不惜放弃考取功名的机会,要搬进寺内居住读书。 第一本,第二折: 张君瑞与寺院长老见面交流后,得到长老应允可以暂居寺中。此时红娘奉崔夫人之命来唤长老前去崔夫人处议事,张君瑞请求前往,长老同意了。红娘看穿张生心思,便用道德伦理的说辞教训了张生一番,要张君瑞循规蹈矩切忌害人害己。 第一本,第三折: 张君瑞得知崔莺莺每夜都去后花园内烧香,便来到后花园,偷看崔小姐烧香。张生为了引起崔小姐的注意,在墙角吟诗,崔莺莺也回作了一首诗而且对张心生好感。漆黑月夜,崔莺莺由于担心被人发现而疑神疑鬼逃回房内,只留下张生一人独自惆怅。 第一本,第四折: 二月十五日,崔家在普救寺做法事。寺院长老请求崔夫人让张君瑞带斋追荐亡亲,谎称张是其亲戚,得到崔夫人应允。张君瑞得以入内追荐亡亲,并暗地观望让他魂牵梦萦的崔家小姐。 第二本,第一折: 叛将孙飞虎听闻崔莺莺的美貌便起了贼心,率领人马包围普救寺,想强抢其作为自己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时崔夫人无奈作出决定:谁能击退强盗便将女儿许配给他。危难之中张君瑞主动请缨要承担此重责。 第二本,楔子: 张君瑞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信请自己的结拜兄弟率兵前来援救,三日后杜元帅带兵打退了孙飞虎。 第二本,第二折: 强敌已退,崔夫人让红娘请张君瑞赴宴,要答谢其救女之恩,张生与红娘交谈后,以为崔母真的要将崔小姐许配给自己,满心欢喜。 第二本,第三折: 崔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经许配给郑恒为由拒绝了张生和盈盈的婚事,而让他们结为兄妹并承诺会厚赠金帛。张崔二人看到这些一时之间痛苦不已。 第二本,第四折: 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达自己对她的心意,崔莺莺也向张生倾吐自己对张的爱慕之情。 第三本,楔子: 崔莺莺央求红娘帮她去探望听说病重的张君瑞,红娘答应了。 第三本,第一折: 原来张君瑞害的是相思之病,趁红娘探病之际,张生托她捎信给崔小姐。 第三本,第二折:

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

大 众 文 艺 大140 摘要: “波普”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和设计流派,因其通俗化、荒诞、幽默等特征受到大众的欢迎,它一直为时尚界、艺术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并极具影响力;而现代插画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它的繁荣与流行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本文对二者进行归纳分析,并对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波普艺术;色彩;现代插画;借鉴;大众;表现手法 一、波普艺术与现代插画概述1.波普艺术 “波普”源于英语的“Popular”,有大众化、通俗、流行之意。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中,在美国和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称为“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的出现与其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由于一战的爆发,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百姓流离失所的现象非常严重,使得设计师在设计上更注重经济、实惠。此时人们需要的是功能良好、价格低廉的和外形简单的设计。然而,随着战后各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们对这种严肃、规范的现代主义形式感到不满。导致在20世纪的下半叶,信息时代迅猛发展、消费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流行艺术广受吹捧,传统美学逐渐衰微而大众文化广泛传播,波普艺术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汉密尔顿1956年的题为“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的绘画,被视为第一件具有波普艺术特征的作品。画面是一个现代公寓:一个肌肉发达、做着健美动作的男人握着有“POP”字样的网球拍,旁边有一个裸女及大量的消费品,如电视、录音机、杂志封面、福特徽章和吸尘器广告等。这幅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它把美国可消费文化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 2.现代插画 在辞典上对现代插画的的解释有三种:插画、图解;例证、实例;举例说明。看似简单的插画实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插画的雏形出现在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洞窟壁画,并延续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间版画浮世绘,这演示着插画的发展历程。插画最初是从十九世纪初开始,随着图书和报刊的变迁而发展起来,而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才是它真正的黄金时代。当时从事插图的作者大多是职业画家,因为刚从美术作品中分离出来,其插图带有明显的绘画色彩,之后因为受抽象主义画派的影响,画风开始从具象变为抽象,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70年代,插画才重新回到写实风格。 现代插画与传统插画有一定的区别。传统插画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依附性,不单独承担表达主题的功能和意义,但其中一些往往由于绘制精美而被认为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现代插画是具有明确目的性、功能性和商业性的绘画,由于媒体、内容、表现手法、诉求对象的多样性,使它的审美标准也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 二、二者的异同 以上分析了波普艺术以及现代插画的起源和特点,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异同。 两者的不同点:首先,波普艺术是一类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可以借助现代插画这一载体来表现,可是现代插画不是波普风格的唯一诠释手段。其次,插画的风格有很多种,波普艺术只是其中的一种风格,并不代表全部。第三.波普艺术的本质是一种艺术,而现代插画具有一定商业性。 两者的相同点:首先,现代插画的创作目的是将某些信息简洁、明确地传递给观众,并企图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波普艺术是来源于美国的大众文化并适合于大众雅俗共赏的艺术。两者的对象相同。其次,在题材上,波普艺术强调“生活就是艺术”,主 张将最常见、最流行、最熟为人知的物品搬进画面;现代插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灵感同样源于生活,两者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表现成分。第三,指向性,波普艺术和现代插画都是为表达某种精神或意境而创作的,两者同样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三、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 波普艺术的本质是对单调、死板的现代主义的反叛,其采用的手法则是为了调侃流行文化的复杂和多重性,但这种观念和手法对现代插画来说也有其可借鉴性。 1.表现手法 显而易见,挪用、复制、拼贴等手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现代插画的表现力。杜尚关于“现成品”的艺术最早提出了“挪用”这一概念,他提倡把现实生活当成艺术品般来看待,即直接把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形象拿来利用,这也使得插画可以拥有除了绘画外的其他表现方式,其创作手法从基本上得到了改变。“复制”,是指以一种机械化的方式对大众非常熟悉的图形、图像进行重复,将其再现。在此,沃霍尔是最为代表性的,他索性直接将艺术创作中的绘画性抹去,通过对现今各种流行文化符号的复制,使其形象在不断的重复中再形象化,他的代表作《25个玛丽莲·梦露》即采用了这种方式。 2.构图 插画的构图好比房子的根基,只有根基打好了,房子才会坚固结实,好的构图意味着好的开始。诸多插画名家中,或许某些技法未必是最好的,但其画面整体把握力极强,构图之重要性可见一斑。现代插画借鉴波普艺术的平面化的构图,因为平面化构图给人一种稳重、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罗伊直接运用红、黄、蓝色,完全平面的构图,平凡而又显得夸张的人物,将美国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的原形完全再现,这种对原色调大胆的运用和对事物的直白表达的风格,为他的连环画系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和感染力。 3.色彩 当我们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它的色彩往往在第一时间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因为我们的视觉系统非常敏感,能快速的引导我们由视觉到知觉心理的变化。据了解,美国有一家色彩研究机构作过一个有关色彩的调研,结果表明,当人们在面对五颜六色的商品时,仅仅需要7秒就可以确定自己是购买还是放弃。可见色彩的影响力是多么大,它给人的触动又是多么的强烈。 高饱和度、明快的颜色、强烈的对比是波普艺术的色彩特征,其中高纯度、或补色色系也经常被使用,这是对我们所处的消费时代的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的回应和体现。现代插画从波普艺术的这种色彩表现力中得到借鉴,以色彩为符号从而展现其独特的内在,这使得它可以更直观的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创作者的想法,并且让画面效果更加绚烂多彩。 四、总结 如今插画艺术已经开始迈入商业化时代,其概念也早已超出了传统限定的范畴。当今插画界画家们常不拘泥于一种风格,并打破以往单一使用一种材料的方式,为达到预期所要表达的效果,他们可能绞尽脑汁、运用多种手段,其意义与“pop”不谋而合,因此,在波普风格中吸取精华,把元素提取出来应用到插画创作与设计中,定能创造出更有活力、更吸引人的插画作品。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马永健.《后现代主义二十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3]李黎阳.《波普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何政广.《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5]徐海鸥.《插画艺术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研究 留 晞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文艺评论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文学赏析 内容摘要: 《西厢记》元代王实甫作。故事描绘的是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 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 厢记》。它的曲词优美华丽,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 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 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 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 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 一百种。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 关键词: 艺术特色戏剧语言杰出戏作人物形象崔莺莺张生红娘 通过选修《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这门课程,我接触到了许久没有接触的古 典文学。有《西厢记》、《汉宫秋》、《牡丹亭》、《三国》、《儒林外史》、《桃花扇》、《三言两拍》等。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出自于此,这也足以证 明了古典文学魅力之大。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三国》、《水浒》、《西游记》以外,当属这部《西厢记》。不仅因为在高中时期曾在语文课本上 学习过留下了印象,在《红楼梦》中提到过这部戏剧,也因为老师的讲述绘声 绘色以及作品本身不论是剧情还是语言上都很吸引我。 《西厢记》的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 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 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 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 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 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 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 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 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人物形象 戏剧中的人物虽不多,但是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丰满,个性十分鲜明: 张生、崔莺莺、红娘等,都是我国古典戏曲中典型、成功的人物形象,有的甚

现代插画在产品设计的运用

现代插画在产品设计的运用 摘要:现今人们购买产品首先观察的就是所购买产品的外观,拥有一个好的设计在产品的销售销量上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拥有更好的设计,本文着眼于现代插画如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来,提升产品的外观精美程度。我们通过研究插画的概念以及插画的历史发展,介绍插画的基本功能、插画的表现形式,以及现代插画在产品中的应用特点以及在产品中的运用,来提高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关键词:现代插画;产品设计;文创产品 一、插画的概念 插图(画)是主要是应用各种的图画构成与产品相适应的形象,在设计上的的设计原则是要线条要简单、明快,在生产商要简单且要可被复制的设计原则,设计出表现产品的特点的,吸引人们目光。插图是没有国家界限的,在产品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人物、动物、商品形象。为了向人们正确的传达信息,是为了商业活动的准确进行而服务的。 二、插画的历史发展 插画已经不局限于说明与叙述的层面,它发展为人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印刷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插画的发展,多元化的需求使得插画的内容和形式上得到很大的推进,变现方式变得多元。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插画本身的设计,而是更多地追求个性的表达,有可爱清新的插画,也有深沉压抑的插画,有时还会出现多种元素与材料拼合的插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物质生

活中对于可爱轻松风格的插画认同感更强,也促使插画在商品外观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这正是插画设计为什么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本课题研究和分析的主要方面。 三、现代插画的基本功能 现代插画的基本功能是补充文字,丰富内容,让人们获得对产品足够的认识,再就是插画表现了插画师的美学观、人生观等,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更好地对产品进行消费。1.将简单的文字做补充,丰富商品形象,使产品更加生动。使人们可以直观的获得产品信息,了解产品的特性,节省人们的时间。2.激发消费者的兴趣。人们从插画中获得产品信息,吸引了消费者的眼光,引起消费者的购物需求。3.增强广告的说服力。插画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产品的相关信息,可以很好地增加产品的构想,增加说服力。4.增强产品的说服力,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在前面几点的条件下,消费者可以很好的构建出商品的形象,使消费者更好地对产品进行消费。 四、现代插画在产品中应用特点 1.插画一定要符合产品的相关信息,将产品信息进行准确地传递。插画在产品的外观中一般出现在包装、说明书、标签、相关宣传品上。其作用以完善产品设计为基本诉求,以促进销售为主要目标,以传播商品信息为手段,以提高产品美誉度与宣传品牌形象为基本要求,成为产品的一部分,担任着重要的视觉信息传播功能,吸引消费者,参与商业竞争,成为营销策略的关键因素。确保产品设计符合消费者的期望,提升品牌竞争力。 2.插画要具有针对性,插画与产品的结合,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商业插画中的运用

摘要:在插画设计领域,由于国外各种风格的影响,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偏离了原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同样,对传统不加扬弃的描摹也导致民族工艺发展的停滞。因此,如何认识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商业插画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商业插画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开创多元化的商业插画设计潮流,是新一代插画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商业插画中国传统元素民族应用 作者简介:陈琛,女(1973-),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文学硕士,从事装饰艺术和平面设计教学及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9-0117-02 在信息时代,随着人类对科学技术尖端的不懈探索以及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信息的传达逐渐变得更加迅速、频繁和大众化,而人类文化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充、调整。在这过程当中各类不同的商业机构的文化,越来越具备了社会性和时尚性的含义。一切有关商务活动的信息推广,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商业文化信息的推广不再是单纯的有关功能和作用的解释或诉求,而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体现了人们对审美意义与时尚语言的追求。所有这些必然对应用于商业艺术设计的插画创作提出新问题,也促使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具备独到的、能够吸引视觉的作用,从而符合我们这个“读图时代”的大众需求。商业插画也是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特殊专业,涉猎领域广,社会需求量大,对于以靠视觉形象进行传播的广告及多种信息传达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插画设计传统, 对人类传统文化而言,是人类在过去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所逐渐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也是已有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后人不断继承与发展前人知识及技能的基础。把“传统”艺术元素运用于商业插画设计中,使传统艺术元素很好的融入商业插画设计中,将各个层面去粗取精地应用到具体的现代商业插画设计中,是我国商业插画向世界迈进的必经途径。中国传统元素具体包括中国书法、中国画、篆刻印章,剪纸、风筝、皮影等等很多中国味的元素。 二、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现代商业插画中的表现 要想在中国现代插画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就必须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从民族传统出发,让中国的插画设计附上新的文化意义。 1.以线造型的运用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和对插画设计的个性化需求,工笔画的绘画形式被运用到商业插画设计中,以线作为表现语言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也是工笔画的主要构成之一。线性结构形成了工笔画的基本图式,也形成了工笔画的独特造型体系。以线造型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架,以线造型是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关系最直接的手段。线在表现物象时不仅能够直接找到他们的客观原型,而且在师法造化时,线同样也是最方便的凭借和依据。工笔画以线造型舍弃了光源、明暗和体面,重在表现物象的形状和结构关系,并通过这些表象的本质特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以线立骨”。中国画中的“骨”,乃是支撑艺术形象,使之富有精、气、神的本质表现。它兼有骨架、骨干、骨力、骨气多种含义。单纯以线立骨的骨架而言,即是指线的运用要强调线的表现力,利用线的长短、粗细、转折、顿挫、轻重、刚柔、强弱、浓淡、光毛等变化去表现物象的神态、形体、质感、动势、节奏、空间等造型因素的各个方面。使线融入形象之中,才能完成富有个性的造型形式的营造。线是中国画意象思维特有的方式。中国的插画大师张旺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工笔的表现手法来表现插画艺术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的作品就很好地运用了中国工笔画的表现手法,虽然是在电脑上完成的,但是画面的风格上是一致的,作品中很好的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课件《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莺莺:[赏花时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少女青春苦闷,莫名惆怅) 老夫人: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棺材)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饱含势去人冷之叹,故再兴之) 因而,老夫人严加防犯女儿,将之嫁于其侄,是从其维护其封建门第利益出发,戏剧正是通过这一矛盾表现的反封建的主题。 崔莺莺:是个美丽、聪明、温柔、多情的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女子的典型。出身相门,身受严格的封建礼教的管束。但由于她的身世,教养,从而使她走向反封建的步履显得尤为艰难,剧作家正是细腻地描绘了她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从而使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生动丰满。另外,戏曲展示了性格中尤为可贵的是她淡泊功名,看重夫妻恩爱,此使之更有光彩。 张生性格,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其身上有关、王这类元初书会文人的痕迹。他是位聪慧而痴情的书生,又是一个叛逆者形象。他“银样蜡枪头”的个性,增加了戏剧的喜剧色彩,使之显得轻佻。 红娘是《西厢记》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21折戏,由红娘唱的有7折之多,充分展示这一人物的内心。她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心直口快,活泼爽朗;聪明机智而又勇敢泼辣。在关键时刻如此坚持正义,深得观众的赞赏,红娘真不愧为崔张爱情的“擎天柱”。 老夫人:是封建卫道者形象。“寺警”使之陷入困境,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答应将莺莺许张生。兵退赖婚,表现封建卫道者的狡猾,虚伪的性格,正当她充满自信,以己谋得逞时却弄巧成拙,女儿一气之下投入张生怀抱,事发后,她暴跳如雷,手持根棒拷打红娘,在现实面前又不得不应允此门婚事,但她又不甘失败,又逼张生上京应试,企图趁张生不得官,把婚再赖掉。没想到,当她正要叫郑恒做女婿时张生考中归来,她落得可卑而又可笑的下场。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推荐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濡染,又有着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她和张生在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又经过隔墙联吟,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但碍于老夫人的拘管,没有更多接近的机会。在孙飞虎围兵普救寺,老夫人许婚,张生下书解围之后,莺莺和张生都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如愿以偿,成就婚姻。不料老夫人赖婚,这激起了莺莺对母亲的不满。当她听了张生在琴中向她倾诉的心事以后,她更加倾向、爱慕张生。但她毕竟是相国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层社会的身份,使她难以贸然走出和张生自由结合这一步。于是戏剧出现了这样的冲突:明明是她叫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生,但当红娘带回张生给她的信时,她却责骂红娘带回“这简帖戏弄我”!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这就突出了莺

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西厢记.长亭送别》借景抒情艺术赏析 借景抒情或曰借景写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然而在中国古典戏曲中借景抒情也十分常见。以《西厢记》为例,曲词中就有景物描写的唱词。虽然不多,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具体探讨《长亭送别》中几处写景的作用。 《西厢记》是古典戏曲中情境交辉的最好的典范,尤以《长亭送别》为最。写情而能“沁人心脾”方为最佳。情因景生、境因情现,二者不能割裂。其写景虽少,却对表“情”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体看来,这出戏中的景物主要是造境,它把莺莺的离愁别情放在四种不同的环境(即下文谈到的景一、景二、景三、景四)中作了境异情殊的描写,为角色的喜怒哀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这种环境的确立主要作用是使情与境融合,避免了刻意写情产生的浮泛。从而使人物具有生活的具体性和真实感。《长亭送别》总是在情节转折之处,用秋景显现环境。 景一:这是赴长亭前之景。这样就把莺莺在途中的离情别绪,包笼在一径秋光之境中了,形成了情与境的交融。 景二:这里写得是秋郊长亭的离筵。不是小庭深院的团聚,所以首先渲染出暮秋凄苦之情,把整个离筵用秋的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和离情统一,愈显悲苦。 景三:这一景语,把上面全部形象都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境之中了。金圣叹评之为“笔力雄大”。 景四:此又一境,又一情。景随人远,情随恨长,情境关合,丝丝入扣。 《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的离歌,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凄艳动人。 景一:十里长亭路,相思慢慢行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支曲词是历来公认的写景名句。相传王实甫写完此句后,思虑殚尽,扑地而死(晕厥)。曲子写的是秋景,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是通过萧瑟的景物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这值得商榷。我认为这幅秋景的基调不是悲凉萧瑟的,此曲所本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词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的美丽画面。最能代表秋之萧瑟的“黄叶”在范仲淹的笔下尚且不悲,何况是色彩更加绚丽的“黄花”呢?因此,“碧云天,黄花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再加上漫山的红叶,真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幅由蓝、黄、红构成的立体感极强的绚烂秋光图。 那么,怎样理解此处景物在表现人物心情方面的作用呢?其实,范仲淹的词上阕的景物虽然色彩斑斓,但还是为了表现的悲凉的思绪,这是以乐景写哀情。此手法在古典诗歌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抒发了伤感的思乡之情,而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端正好”曲词用的也是这种手法。曲词中的一个“晓”字告诉我们,长亭送别是从早晨开始的。“碧云天,黄花地,雁南飞,霜林醉”正是刚走出家门的崔莺莺去长亭的路上看到的景色。坐在车里,看到这大好的秋光,莺莺无限惆怅。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美景从此都不会属于她。“北雁南飞”,那南飞的大雁,是要回到自己温暖的家的,而她崔莺莺的家呢,那是一个没有自由、讲求门第、热衷功名的深宅府第。况且此时她是客居途中,丧父的悲伤尚在。和张生“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的温存稍稍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些许宽

《西厢记》赏析

景、情、戏、思四位一体:《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析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惊梦》在《牡丹亭》的结构中居于重要位置,女主人公春情始发,是整部戏的情感基础,其中的唱词《皂罗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脓艳而不失蕴籍,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一景现情发,情入景存 《皂罗袍》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我们不难从中窥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尤存。 二情之萌,戏之始 戏的本质就是矛盾冲突,成功的唱词应该到位地呈现戏剧的对抗性运动,《皂罗袍》内蕴着激烈的斗争,本身就是一出“戏”,这一曲情词到位地呈现两种景致的对立和反差,主人公自然而生的春情和管制人情的礼教的冲突则是潜在的、且更为深刻的。结合全剧来看,这段唱词更是整出戏的心理、情感基础,主人公的寻爱行动将以此为起点伸发开去。

尔雅 西厢记赏析 期末考试答案

尔雅西厢记赏析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1莺莺唱到“吓得我荆棘剌怎动那”是中明确提到的。分? ? ? ? A、王季思本B、刘龙田本C、张深之本D、金圣叹本我的答案:B 2“调笑转踏”是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分? ? ?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我的答案:B 3下列不属于“五便三计”的“三计”是。分? ? ? ? A、献与贼人B、削发为尼C、自杀D、许配给退兵之人我的答案:B 4下列关于元杂剧兴盛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分? A、社会生活安定? ? ? B、大批的文人参与杂剧的创作C、元朝统治者的重视D、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我的答案:A 5莺莺通过红娘给张生回简,目的是。分? ? ? ? A、试探红娘B、警告张生C、约会张生D、与红娘赌气我

的答案:C 6元杂剧每本戏的主唱是角。分? ? ? ? A、旦和末B、旦和生C、旦、生和末D、旦或末我的答案:D 7《西厢记》中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悬念情节是。分? ? ? ? A、《寺警》 B、《许婚》 C、《赖婚》 D、《闹简》我的答案:C 8元杂剧流行的宫调是。分? ? ? ? A、六宫十一调 B、十七宫调 C、五宫四调 D、四宫五调我的答案:C 9现存最早的《西厢记》刊本是。分? ? ? ? A、大德本B、闵齐伋本C、弘治本D、万历本我的答案:C 10《董西厢》中孙飞虎抢夺崔莺莺是为了。分? ? ? ? A、占为己有 B、报复张生 C、送与郑恒 D、献给上司我的答案:D 11被看作中国戏曲史上的雏形是组合而成的宋杂剧。分? A、滑稽表演和歌舞? ? ? B、歌舞和杂戏C、滑稽表演和杂戏D、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我的答案:C 12《董西厢》

《西厢记》鉴赏与评析

《西厢记》鉴赏与评析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家,《西厢记》是他的杰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美宏伟的大型喜剧。这个剧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高峰之一。 《西厢记》通过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反封建礼教的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进步社会思想。这在古代艺术作品中是不多见的,因此它被封建统治阶级斥为“淫书”,列为禁书。今天我们阅读这部著作就要联系它的时代背景,体会它的进步意义。 《西厢记》在当时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和后世无数青年的喜爱。流传几百年来,使王实甫名垂不朽,然而“金无足赤”,任何一部艺术作品很难说十全十美,阅读时需考虑剧本有无不足之处?诸如是不是杂有一些色情描写?在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有没有尚可推敲的地方……。我们今天阅读它不能生吞活剥,不能为爱情而终日愁眉苦脸或者相互猜疑甚至勾心斗角。 围绕着《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而展开的有三对戏剧矛盾。首先是老夫人和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老夫人要把莺莺许配给当朝尚书之子郑恒为妻,不许外人窥视;而莺莺、张生不仅一见钟情,还在此后一连串或明或暗的交往中加深了解,互相爱慕,不顾封建家长的反对,坚持自愿结合的婚姻。红娘则是积极帮助他们结合的人物。这就在封建家长所积极维护的礼教与青年一代所全力追求的爱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构成一条贯穿全剧的主线。 老夫人作为相国遗孀、封建家长,在家庭内部有支配一切的权利。她在跟莺莺、张生、红娘的矛盾冲突中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但她虽则道貌岸然,却背信弃义、口不应心,为了维护封建礼教,不惜牺牲爱女纯洁的爱情和终身的幸福,严酷地设置了几乎难以跨越的障碍,从而激起了莺莺强烈的反感,和张生、红娘连成一气,一步步走向背叛她的道路。在当时,剧作家如此大胆地处理这一对尖锐矛盾,无疑是对封建思想的极大震撼,也无怪会引起后世

西厢记鉴赏期末论文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它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色彩。《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莺莺传》,讲述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元代王实甫在此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崔莺莺的形象特征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对张生一见倾心,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张生:张个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的张生。前人评论张生的形象常用“志诚种”三个字来概括。剧中主要表现为其执着追求崔莺莺,对崔莺莺热烈诚挚而又矢志不渝。张生在普救寺初见崔莺莺便一见钟情,之后为了接近崔莺莺,将“云路鹏程”抛在脑后,毅然在普救寺住下。在他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有时表现得很机灵,如请求附斋追荐,写信退贼等;但有时他又是憨厚的,甚至有些傻气和懦弱,如初见红娘他就详细地自报家门,对老夫人的赖婚和莺莺的“赖简”却“志竭思穷”,束手无策。正是张生的这种憨气、傻气和他的风流才俊相得益彰,才使得人物形象才更显饱满。红娘:剧中最光彩的人物,也是反封建礼教最为坚决、最无顾忌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她的思

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 二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元代 作者:王实甫 原文: 第一折 (孙飞虎上,开)自家姓孙,名彪,字飞虎。方今天下扰攘。因主将丁文雅失政,俺分统五千人马,镇守河桥,劫掳良民财物。近知先相国崔钰之女莺莺,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现在河中府普救寺借居。我心中想来:当今用武之际,主将尚然不正,我独廉何为!大小三军,听吾号令:人尽衔枚,马皆勒口,连夜进兵河中府!掳莺为妻,是我平生愿足。(下)(法本慌上)谁想孙飞虎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鸣锣击鼓,摇旗,欲掳莺莺小姐为妻,我今不敢违误,即索报知夫人走一遭。(下)(夫人慌上,云)如此却怎了!俺同到小姐卧房里商量去。(下)(旦引红上,云)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早是离人,况值暮道,好烦恼人也呵!好句有情怜夜月,落无语怨东。 【仙吕】【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栏干,目断行云。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红云)姐姐情思不快,我将被儿薰得香香的,睡些儿。(旦唱) 【油葫芦】翠被生寒压绣裀,休将兰膺薰;便将兰曙薰尽,则索自温存。昨宵个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个玉堂人物难亲近,这些时坐又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又不快,闲行又闷。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天下乐】红娘呵!我则索搭伏定鲛绡枕头儿盹。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红云)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旦云)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人;小梅香伏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红云)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见了那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旦唱) 【那吒令】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想着他昨夜,依前韵,酬和得清新。 【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涛,煞强似织锦回文。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寄生草】想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