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题比赛稿

化学说题比赛稿

定南中学“说题比赛”说题案

化学教研组肖文盛

对于同一化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处理往往会导出许多不同的解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解题,既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思路,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又能通过比较选择最合理、最简捷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今天晚上我要说的题是: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 -、解题思路:

1、本题来自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1卷)理综化学12题。

题目涉及知识点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

2、已知点为:磷质量和氯气标准下的体积;求解点为:反应后产物物质的量

之比;题眼为磷消耗掉了氯气。

3、隐含条件和潜在信息为磷与氯气发生两个反应。

4、易错点,易混点,关键点都在涉及到过量问题计算。

二、解题方法:

【解法一】方程式法

314 mL氯气(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0.314/22.4=0.014mol

0.25g磷的物质的量=0.25/31=0.008mol

P先完全转化为PCl3,如果CL2有剩余,再反应,转化为PCl5.

2P+3Cl2=2PCl3

2-- --3---------2

0.008----X--------Y X=0.012mol Y=0.008mol

CL2剩余的物质的量=0.014-0.012=0.002mol

PCl3+Cl2=PCl5

1-----1----- --1

A----0.002----Z A=0.002mol Z=0.002mol

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0.008-0.002):0.002=3:1 【解法二】十字交叉法:

2P+3Cl2=2PCl3;2P+5Cl2=2PCl5,由题可知磷的物质的量为:0.25/31.

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14/224.若全部生成三氯化磷的话:

则需要氯气为:(0.25/31)*3/2=0.75/62若全部生成五氯化磷的话,

则需要氯气为:(0.25/31)*5/2=1.25/62

十字交叉:

PCl30.75/62 x

3.14/224

PCl5 1.25/62 y

这里的x指的是,取(1.25/62)-(3.14/224)的绝对值,y是取(0.75/62)-(3.14/224)的绝对值,然后x:y≈3:1

【解法三】守恒法

设Pcl3有x mol PCl5 有y mol

则Cl守恒,3x +5y==2*0.314/22.4 P守恒 x+y==0.25/31

x==0.00211 y==0.00595

PCl3 :PCl5==x:y==1:2.82 约既是1:3

三、题目变式

[变一] 1mol磷和2mol氯气完全发生反应,它产物是什么,各为多少。

[变二] 将3.1g红磷在14.2g Cl2中燃烧时最终产物中PCl3与PCl5的分子个数的比值是( ) (A)=1 (B)>1 (C)<1 (D)以上都不对

四、总结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应该说,通过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训练,学生的解决问题上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套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高中化学说题稿讲课稿

高中化学说题稿

2014年广州一模 原理题 第31题 说题稿 化学课组 一、题目来源和背景 1、题目来源:2014年广州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第31题 31.(16分)硝酸铈铵[(NH 4)2Ce(NO 3)6]广泛应用于电子、催化工业,其合成路线如下: (1)已知(NH 4)2Ce(NO 3)6受热易分解,某科研小组认为反应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整: (NH 4)2Ce(NO 3)6 △ CeO 2·8OH + 8_____↑;CeO 2·8OH △ CeO 2+ 4H 2O↑+2O 2↑。 在空气中加热(NH 4)2Ce(NO 3)6,除固体颜色有变化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步骤Ⅰ中,将Ce(NO 3)3·6H 2O 配成溶液,保持pH 到4~5,缓慢加入H 2O 2溶液搅拌 混合均匀,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 ,得到Ce(OH)4沉淀。该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298K 时,K sp [Ce(OH)4]=1×10—29。Ce(OH)4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 sp =___________。 为了使溶液中Ce 4+沉淀完全,即残留在溶液中的c (Ce 4+)小于1×10—5mol·L -1,需调节pH 为______以上。 (4)为了研究步骤Ⅲ的工艺条件,科研小组测定了 (NH 4)2Ce(NO 3)6在不同温度、不同 浓度硝酸中的溶解度,结果如右图。从图中可得出三条主要规律: ① (NH 4)2Ce(NO 3)6在硝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背景: 六水合硝酸铈 Ce(NO 3)3·6H 2O 氢氧化铈 Ce(OH)4 硝酸高铈溶液 H 2Ce(NO 3)6 硝酸铈铵晶体 (NH 4)2Ce(NO 3)6 Ⅰ Ⅱ Ⅲ

化学说题稿

化学科组说题稿 原题再现 33.(16分)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写出两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限选 ..试剂及仪器:稀硝酸、AgNO3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a g 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则c(Na2S2O3)=_________mol·L-1。(只列出算式,不作运算) 已知:IO3-+5I-+6H+=== 3I2+3H2O 2S2O32-+I2===S4O62-+2I- 说题过程: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晚说题的题目是2014年广州一模理综卷的第33题。 一、考点分析 这是一道无机化学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滴定计算。这种题型以新物质制备为背景,涉及知识面广,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反应原理的理解,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化学语言的准备把握,还要较强的化学计算能力,属于中等偏难题目。 二、试题讲解与评价――讲解:

高中化学方程式比赛试题

班级姓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要写出离子方程式 1.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2.电解饱和食盐水 3.钠在氯气中燃烧 4.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5.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7.氟气与氢气反应 8.氯气溶于水 9.次氯酸见光分解 10.工业制漂白粉的原理 11.漂白粉失效的原因 1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3.新制氯水注入盛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14.新制氯水注入盛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 15.单质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16.溴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17.碘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18.钠在空气中燃烧 19.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20.钠与水反应 21.碱性氧化物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22.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2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2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5.小苏打受热分解

27.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28.电解熔融氯化钠 29.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30.镁与氮气反应 31.镁与二氧化碳反应 32.氧化铝与硫酸反应 33.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34.电解熔融氧化铝 35.高温灼烧氢氧化铝 36.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37.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38.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39.氯化铝与氨水反应 40.明矾的电离方程式 41.铝与盐酸反应 4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3.铝热反应,铝与氧化铁反应 44.氯化铝与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5.氯化铝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6.偏铝酸钠与少量的盐酸溶液反应 47.偏铝酸钠与过量的盐酸溶液反应 48.CO还原三氧化二铁 49.铁与硫的反应 50.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51.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52.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53.新制氯水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高中化学说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 新一轮的教师招聘又要开始了 你准备好了吗 希望这些课件能对你有些许的帮助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

2015说题比赛化学

初中化学(2014龙岩市中考)第15题解析 沙县城南中学 黄小玉 [试题内容] 15. (8分)回收利用废金属是解决废金属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与部分操作如下: (注:步骤Ⅰ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A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 (2)流程图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 (3)写出步骤Ⅲ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通常在步骤Ⅲ必须加入略过量的“铁屑”,原因是 。 [命题意图]新课标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从以下几方面对金属及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这类发生在身边的化学提出不同层面的要求:1.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 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2.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逐步树立 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道试题紧紧围绕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除了考察学生金属的化学 性质,同时还考察了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考点及考纲要求] 1.考点:①金属的化学性质;②过滤操作的使用范围; ③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考纲要求:①福建2014年中考化学大纲中要求中考命题必须具有导向性、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科学性,考试内容上应注意选择学 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和对学生后续学习有用的知识。 ②考纲中要求学生能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的重要性;知道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解题过程]本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不仅考查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还考查了过滤的使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时还体现了初、高中的衔接,体现在第四小题中,对于反应物量的考查不仅是中考的考点,更是高考化学的重点,能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题黑色固体是含铜废料灼烧后的产物,学生很容易想到铜灼烧后会生成氧化铜,而氧化铜正是黑色的固体,答案很容易就出来了,就是CuO。 第(2)题操作①的名称,从流程图中操作后得到溶液和不溶物可得知这个操作应该是过滤。在粗盐的提纯中学生已经有动手做了过滤的实验,因此对这个答案并不陌生,试题难度属于中等。 第(3)题是本题的难点之一。难在于两点:其一,对于该写什么方程式,需要学生去分析,题目中提到蓝色的溶液B,在初中阶段蓝色的溶液只接触过硫酸铜溶液,因此应该是硫酸铜和铁的反应;其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之一,在此方程式中容易错在产物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书写。 第(4)题是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首先学生要清楚加入铁屑的目的是要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金属铜置换出来,从而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为了使溶液中的铜离子被完全置换出来,因此加入的铁粉必须要过量。 本题的分值较大,难度较高,使得学生的差距拉开,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答案为: (1)CuO (2分) [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因

高中化学必修说课稿全套(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说课稿全套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 稿全套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错误!未 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 供参考...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错误!未定义书 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错误!未定义书 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说课稿................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 供参考...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 参考...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一课时)错误!未定 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二课时)错误!未定 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错误!未 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高中化学甲烷说课稿(共5篇)

篇一:甲烷说课稿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黄梅三中的吕小霞,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④通过对甲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讲授、讨论、自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通过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分子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及时对比、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二: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具体的教学流程: 【引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上了天然气,请问天

2015说题比赛化学

初中化学(2014龙岩市中考)第15题解析 沙县城南中学黄小玉[试题内容] 15、(8分)回收利用废金属就是解决废金属造成资源浪费与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与部分操作如下: (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A的成分就是(用化学式表示)。 (2)流程图中操作①的名称就是。 (3)写出步骤Ⅲ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通常在步骤Ⅲ必须加入略过量的“铁屑”,原因就是。[命题意图]新课标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从以下几方面对金属及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这类发生在身边的化学提出不同层面的要求: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2、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道试题紧紧围绕考纲与新课标的要求,除了考察学生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时还考察了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考点及考纲要求] 1、考点:①金属的化学性质;②过滤操作的使用范围; ③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考纲要求:①福建2014年中考化学大纲中要求中考命题必须具有导向性、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科学性,考试内容上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与对学生后续学习有用的知识。 ②考纲中要求学生能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与回收的重要性;知道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解题过程]本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不仅考查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还考查了过滤的使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时还体现了初、高中的衔接,体现在第四小题中,对于反应物量的考查不仅就是中考的考点,更就是高考化学的重点,能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高一化学优质说课稿

高中高一化学优质说课稿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基”,交联 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高一化学优质说课稿,希 望能帮助到大家!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 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 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 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 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 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化学说题稿

2014年广州一模 原理题 第31题 说题稿 化学课组 一、题目来源和背景 1、题目来源:2014年广州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第31题 31.(16分)硝酸铈铵[(NH 4)2Ce(NO 3)6]广泛应用于电子、催化工业,其合成路线如下: (1)已知(N H4)2Ce(NO 3)6受热易分解,某科研小组认为反应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整:(NH 4)2C e(NO 3)6 △ Ce O2·8OH + 8_____↑;Ce O2·8OH △ CeO 2+ 4H 2O↑+2O 2↑。 在空气中加热(NH4)2Ce(NO 3)6,除固体颜色有变化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步骤Ⅰ中,将C e(NO 3)3·6H2O 配成溶液,保持pH到4~5,缓慢加入H 2O 2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再 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得到Ce(OH)4沉淀。该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298K时,K sp [C e(O H)4]=1×10—2 9。Ce (OH)4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sp =___________。 为了使溶液中Ce4+ 沉淀完全,即残留在溶液中的c (Ce 4+)小于1×10—5mol·L-1,需调节p H为 ______以上。 (4)为了研究步骤Ⅲ的工艺条件,科研小组测定了 (NH 4)2Ce(N O3)6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硝酸 中的溶解度,结果如右图。从图中可得出三条主要规律: ① (N H4)2Ce(NO3)6在硝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背景: ①涉及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溶解平衡和图像。 ②考查指标:理解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简单计算能力。 ③成绩反馈:试题难度为0.54,其中(2)、(3)、(4)三小问的得分都在一半以下。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31(1) 4 3.11 六水合硝酸铈 Ce(NO 3)3·6H 2O 氢氧化铈 Ce(OH)4 硝酸高铈溶液 H 2Ce(NO 3)6 硝酸铈铵晶体 (NH 4)2Ce(NO 3)6 ⅠⅡⅢ

化学说题比赛稿

定南中学“说题比赛”说题案 化学教研组肖文盛 对于同一化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处理往往会导出许多不同的解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解题,既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思路,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又能通过比较选择最合理、最简捷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今天晚上我要说的题是: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 -、解题思路: 1、本题来自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1卷)理综化学12题。 题目涉及知识点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 2、已知点为:磷质量和氯气标准下的体积;求解点为:反应后产物物质的量 之比;题眼为磷消耗掉了氯气。 3、隐含条件和潜在信息为磷与氯气发生两个反应。 4、易错点,易混点,关键点都在涉及到过量问题计算。 二、解题方法: 【解法一】方程式法 314 mL氯气(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0.314/22.4=0.014mol 0.25g磷的物质的量=0.25/31=0.008mol P先完全转化为PCl3,如果CL2有剩余,再反应,转化为PCl5. 2P+3Cl2=2PCl3 2-- --3---------2 0.008----X--------Y X=0.012mol Y=0.008mol CL2剩余的物质的量=0.014-0.012=0.002mol PCl3+Cl2=PCl5 1-----1----- --1 A----0.002----Z A=0.002mol Z=0.002mol 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0.008-0.002):0.002=3:1 【解法二】十字交叉法: 2P+3Cl2=2PCl3;2P+5Cl2=2PCl5,由题可知磷的物质的量为:0.25/31. 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14/224.若全部生成三氯化磷的话: 则需要氯气为:(0.25/31)*3/2=0.75/62若全部生成五氯化磷的话, 则需要氯气为:(0.25/31)*5/2=1.25/62 十字交叉: PCl30.75/62 x 3.14/224 PCl5 1.25/62 y 这里的x指的是,取(1.25/62)-(3.14/224)的绝对值,y是取(0.75/62)-(3.14/224)的绝对值,然后x:y≈3:1 【解法三】守恒法 设Pcl3有x mol PCl5 有y mol 则Cl守恒,3x +5y==2*0.314/22.4 P守恒 x+y==0.25/31 x==0.00211 y==0.00595 PCl3 :PCl5==x:y==1:2.82 约既是1:3 三、题目变式 [变一] 1mol磷和2mol氯气完全发生反应,它产物是什么,各为多少。 [变二] 将3.1g红磷在14.2g Cl2中燃烧时最终产物中PCl3与PCl5的分子个数的比值是( ) (A)=1 (B)>1 (C)<1 (D)以上都不对 四、总结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应该说,通过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训练,学生的解决问题上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

高一化学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高一化学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对于教师而言,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化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

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不同种类的化学反应,学习过大量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反应类型。但是没有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无法分析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类。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比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剂。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不够全面、不够本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五对概念:

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 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全套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1)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4)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8)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10)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1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15)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17)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8)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1)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3)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5)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一课时)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二课时) (28)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 (30)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

化学说题讲课讲稿

化学说题

化学说题——2017年福建省宁德市一模流程题 一、题目来源和背景 1、题目来源:2017年福建省宁德市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第28题 28.(14分)碳酸锶可用作磁性材料,电子元件和焰火材料等。以天青石(主要成分为SrSO4,含有少量BaCO3、FeO、Fe2O3、Al2O3、SiO2等)为原料制备Sr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SrSO4BaSO4SrCO3 K sp 3.2×10-7 1.1×10-10 1.6×10-10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条能加快“浸取转化”反应速率的措施:; 滤液1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加入HCl、HNO3混酸溶解后;所得溶液中阳离子共有种;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3)“除钡”过程中硫酸过多会导致锶元素的损失,若“除钡”后所得溶液(M)中 c(Ba2+)=1.0×10-5mol?L-1,要使锶元素不损失,则(M)中c(Sr2+)应不超过mol?L-1。(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沉锶”生成SrCO 3的离子方程式为 . “沉锶”过程中,Sr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60℃之前,锶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5)以SrCO 3粉作原料经高温焙烧分解成SrO ,再将SrO 与铝粉充分混合并压制,真空环境下通过热还原反应可制得金属Sr ,同时获得3SrO?Al 2O 3渣团。请写出热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参考答案]: (1)升高温度,增大纯碱浓度等合理答案;Na 2SO 4(各1分) (2)5(2分);SiO 2(1分) (3)0.029(2分) (4)Sr 2++2HCO 3- =SrCO 3↓+H 2O+CO 2↑; 升温有利于CO 2的逸出,有利于SrCO 3↓的生成(各2分) (5)6SrO+2Al=====高温 3Sr+3SrO?Al 2O 3(3分) 2、题目背景: ①考查的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沉淀溶解平衡计算。 ②考查指标:理解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简单计算能力。 题号 满分 任教两班平均 分 校平均分 市平均分 28(1) 3 1.33145 1.44 1.3276 28(2) 3 0.7522 0.788 0.5596 28(3) 3 0.2417 0.3 0.2382 28(4) 4 0.25305 0.278 0.2728 28(5) 2 0.6002 0.606 0.3397 28 14 2.9286 3.412 2.7379

高中化学说课稿《硫酸》

高中化学说课稿《硫酸》 《硫酸》说课稿 内蒙古包头市田家炳中学 顾萍 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 新课程理念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提倡让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硫酸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都有广泛的应用,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能在工农业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 ㈠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的编排中体现的五条知识脉络 ⒈知识线: 知识发展线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特殊性——氧化还原反应。 内容深广度(要点):认识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⒉学生认识发展线: 学生的认识发展脉络:首先从初中化学的有关内容入手,先复习稀硫酸的性质,然后通过活动质疑,为物质的性质的预测提供思路。 ⒊问题线: 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再通过设计阅读导向性问题提纲引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最后用科学实验解决问题。 ⒋活动线: 学生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学生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教师演示实验。 ⒌情景线: 生活素材--课本素材--科学素材---生活素材。 五条线索间的关系: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知识线和学生认识发展线确定了教学的目标,问题线、活动线和情景素材线展现了实现目标的途径。

初中化学说课稿集锦

初中化学说课稿集锦 《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第四单元课题四的有关内容,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他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的掌握它们,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材首先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指出了由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此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同时还指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得的,所以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但是化学式的书写,主要是通过化合价来推求。 从教材方面看,化合价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只知道了书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则,还不会确定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而且还没有核外电子排布和最外层电子得失的知识基础。因此对九年级学生说,学习这样一个抽象概念并掌握其应用,是有一定难度的。 (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背景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在此以前涉及到的有化学式,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另外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酸、碱、盐的学习。也就是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 (2)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制定教学目标,据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使学生认识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识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②、培养学生对化合价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的能力 ③、使学生懂得只有确实存在的物质,才能写出它的化学式。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教育。 (3)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化合价》第一课时的学习,不但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化合价的实质,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在后续课中应用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快速而准确的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记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定义都抽象难懂,因此,我把它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助学生形成化合价的概念和理解化合价的实质。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已进入九年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让他们自己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让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性才能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设置了许多活动,比如,<比一比,看谁最棒>、<动脑动手活动>、< 快速抢答>、<讨论与交流>等,特别是在课的最后我还设置了记忆化合价的过关游戏,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而且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三、说教法: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本着体现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原则,我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版)

————————————————————————————————作者:————————————————————————————————日期: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 目录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4)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9) 《化学键》说课稿 (12)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14)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19)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22) 《甲烷》说课 (26)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37)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43)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 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④通过交流讨论,培 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②.设 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