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监测

边坡监测
边坡监测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高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高填路堤边坡普遍存在,深挖高路堑边坡共29处(大于30米),高填路堤边坡6处。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高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高边坡和路堤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监测资料

1、资料报送程序;

2、资料报送内容:

a、人工巡视记录表;

b、坡面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d、坡面观测点观测记录表;

e、裂缝观测记录表;

f、报警联系函

四、报警方法

1、稳定控制标准;

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

(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

(2)、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

(3)、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

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及时对各项监测内容作综合分析,并通过其他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报警流程

(1)、报警工作及稳定控制按照资料报送程序执行;

(2)、普通监测的边坡稳定性由我标监测组作为主要控制方,第三方予以辅助并在必要时提供稳定性协助判别。重点监测断面由第三方监测单位与我标监测组共同完成。

(3)、普通边坡监测指标超过控制标准并经综合判定边坡具有失稳危险时,及时填写报警联系函并立刻提交驻地监理。

五、监测技术要求

1、人工巡视

巡视检查是边坡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险情,而且能系统地记录、描述边坡施工和周边环境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被揭露的不利地质状况。项目部将坚持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边坡地表有无新裂缝、坍塌发生,原有裂缝有无扩大、延伸;

(2)、地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滑坡体后缘有无裂缝,前缘有无剪口出现,局部楔形体有无滑动现象;

(3)排水沟、截水沟是否畅通、排水孔是否正常;

(4)、挡墙基础是否出现架空现象,原有空隙有无扩大;

(5)、有无新的地下水露头,原有的渗水量和水质是否正常。

2、裂缝监测

(1)、测点设置:裂缝一般产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人工巡视中在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人工巡视发现裂缝后及时埋设(1~2天内完成),测点间沿裂缝的间距以20~30m为宜,其方向平行滑坡的主滑方向或边坡的位移方向(不一定垂直裂缝)。

(2)、埋设要点: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约50cm深,之后用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分别埋设在裂缝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块铁片在裂缝处互相搭接约50cm长,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

(3)、测试要点: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本工程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就会产生一个缝隙,用游标卡尺测出这条缝隙的宽度数据,该数据作为所测边坡裂缝增加的宽度。

3、坡面观测

观测网采用方格形网络,边坡体上的观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每级平台不少于5个,观测点间距为15~30m,对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监测部位加深加密布点。当同一边坡上有深层位移观测点时,坡面上其中一条纵向观测线与深层位移观测点在同一直线上,以便观测数据的相互验证和对比分析。

监测点在挖除表土后开挖一0.5m×0.5m的孔约80cm深,用钢筋砼浇注底盘至地面高度,

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约0.5cm,钢筋顶端设标记作为监测基点。坡体上的监测点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埋设。观测点埋设完毕后,稳定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对石质边坡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监测基点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测点埋设在边坡开挖前完成。

4、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沉降板底槽平整,其下铺设60cm×60cm的砂垫层,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每断面按设计分左中右安置沉降板。水平位移观测采用位移边桩,位移边桩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每侧2个。50~100米设置一监测断面,在潜在沉降和位移较大地段加密设置监测断面。

5、监测频率:

测点埋设后即开始监测,监测过程持续到边坡加固工程完工后6个月或当年雨季结束后3个月无明显位移即可结束,监测频率按下表控制,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度加快时加大监测频率。

挖方高边坡监测频率表

时间坡面变形观测深层水平位移

开挖期间、开挖一个月

1次/15天1次/15天

内及旱季和少雨季节

开挖一个月后1次/30天1次/30天

雨季1次/1周1次/1周

暴雨期和雨后数天内1次/1天1次/1天

高路堤监测频率表

高边坡监测方案

高切坡、深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工程位于***……本合同段的范围为……,主要施工内容为防护堤工程和涵洞工程。本标段防洪堤线长为……,涵洞**座。基坑深度在4.1m-10.27m 之间,高切坡高度在7.62~39.13m基坑深度和高切坡高度详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本合同标段的高切坡和深基坑较多,深挖基坑和高切边坡普遍存在。大部分开挖段坡度较陡,局部地段的覆盖层较厚,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的开挖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高切坡监测主要是指深基坑边坡和挡墙墙后开挖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马道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监测期间主要是土石方大开挖后到土石方回填完毕工期间,基坑施工和挡墙施工期间是观测的重点时间段。暴雨期间加强监测频率。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切坡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观测桩观测边坡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边坡监测方案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综合配套区基础设施项目—东联络线及人行步道、纵 四线、横四线工程 边 坡 监 测 方 案 编制人: 编制单位: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 时间:2015年11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本项目监测目的 (1) 三、监测项目 (2) 四、平面、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2) 五、监测点的布设和测量 (5) 六、裂缝观测 (11) 七、警戒值的确定及应急措施 (12) 八、监测周期及频率 (12) 九、人员及仪器设备 (13) 十、监测设施保护 (14) 十一、安全管理 (14) 十二、监测资料的信息反馈 (15) 十三、监测成果的提交方式 (16) 十四、导线平差报告 (16)

一、工程概况 本监测项目东联络线为城市次干路,道路全长888.349m,标准路幅宽19.5m,人行步道长368.808m,标准宽度8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纵四线为主要交通集散道路,道路全长1447.614m,标准路幅宽度为26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 横四线为联系纵二线和纵四线的主要东西向干道,道路全长893.442m,标准路幅宽度为26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本项目监测目的 (1)对高边坡进行稳定性监测,实施动态施工,确保安全、快速的施工。 (2)评价边坡施工及其使用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并作出有关预测预报,为业主、施工单位提供预报数据,合理采用和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为防止滑坡及可能的滑动和蠕变提供及时技术数据支持,预测和预报滑坡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及危害程度等,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4)为边坡支护工程的维护提供依据。 (5)根据监测的结果检验和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大坝在线监测解决方案纸质板

大坝在线监测 解决方案 北京中科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系统概述 大坝作为特殊的建筑,其安全性质与房屋等建筑物完全不同,大坝安全出现问题,将会引发大坝下游一定范围的人员和财产、环境损失。在加强水利建设的大环境下,提高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特别是提高大坝安全监测水平,保证水库大坝的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 本系统是一种综合性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可对大坝内部变形、渗流压力、渗流量、土体压力、混凝土应力以及水位等进行连续监测,及时捕捉大坝性状变化的特征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数据及时发送到监控中心。结合地表监测的雨量、位移等信息,由专用的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处理,对大坝的整体稳定性做出判断,快速做出预警预报,更加准确、有效地监测灾情发生,为大坝安全和工程设计提供信息参考。 2系统功能 2.1 实时监测 使用传感器全天候不间断的对大坝、周边环境等进行自动监测,可实时的掌握大坝的安全状态。 2.2 报表推送 监测结果实时显示发布,按照设定的时间定期将监测报表推送给用户。

2.3 多重分级预警 当大坝监测数据异常时,系统核实后触发相应报警机制,第一时间以短信等形式通知用户,实现预警功能。 2.4 应急预案处理 系统中存有预设的应急处理方案,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从专家系统中直接提取相应处理方法,及时采取人员介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或减少损失。 2.5 结构趋势分析 结合监测数据,通过对大坝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安全评价,实现结构稳定性趋势分析。 2.6 提供参考依据 监测数据的存储,为今后数据查询和3D建模提供数据依据。 3监测内容

边坡监测

第六章边坡工程监测边坡工程包括: ●水库库区边坡; ●大坝的坝基边坡; ●公路、铁路边坡; ●隧道边仰坡; ●基坑边坡; ●河道护岸边坡; ●自然边坡。 上图为云南楚大高速公路高边坡处治工程

§ 6-1边坡监测的目的和特点 边坡监测的主要目的: ●实现老边坡整治或新边坡施工的信息化设计与施 工; ●判断边坡的滑动性、滑动范围及发展趋势; ●检验边坡整治的效果; ●为滑坡理论和边坡设计方法的研究结累数据。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 ●监测区域大,涉及的岩土性质复杂; ●边坡逐渐形成,部分监测点的位置要随之变动; ●监测的期限较长,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 § 6-2 边坡工程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表6-1 边坡监测方法一览表

一、简易观测法 人工观测:地表裂缝、地面鼓胀、沉降、坍塌; 建筑物变形特征; 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 简易测量:在边坡关键裂缝处埋设骑缝式简易观测桩; 在建(构)筑物裂缝上设简易裂缝测量标记; 用途:用于已有滑动迹象的病害边坡的监测; 从宏观上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 初步判定崩滑体所处的变形阶段及中短期滑动趋势; 仪表观测的补充。 图6-1 简易观测装置 图6-2 水准站点布置图 二、设站观测法 要点: ●在边坡体上设立变形观测点(成线状、格网状等); ●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 ●用测量仪器定期监测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变化。

1.大地测量法 测二维水平位移:前方交会法(两方向或三方向); 双边距离交会法。 测某个方向的水平位移:视准线法; 小角度法; 测距法。 测垂直位移:几何水准测量法;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 优点:监控面广,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 量程不受限制; 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 缺点:受到地形通视条件限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十; 连续观测能力较差。 2.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法 GPS的特点: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 优点: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选点方便; 观测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可全天候观测;

边坡稳定性监测方案

隧道工程 边坡施工安全监测设置及实施方案 (现场监测) *******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一年三月

目录 一设计目标及要求 (3) 1.1 监测的内因 (3) 1.2 监测的外因 (3) 二设计原则 (3) 三主要监测项目说明 (3) 3.1 变形监测 (3) 3.2 土体松动监测 (4) 3.3 对加固用的材料进行监测 (4) 3.4 对土体压力进行监测 (4) 3.5 外部条件监测 (4) 四边坡安全管理监测设置及实施方案(现场监测) (4) 4.1 工程概况 (4) 4.2 监测方案 (4) 4.2.1 测点布置 (5) 4.2.2 远程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案 (5) 4.3 其他可补充监测技术 (6) 4.3.1 测斜监测 (6) 4.3.2以“面”为监测对象的表面变形 (6) 4.3.3 钢筋等的辅助测量 (6)

滑坡体监测初设概要及具体项目实施方案 一设计目标及要求 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工程的安全。边坡的安全监测以边坡岩体整体稳定性监测为主,兼顾局部滑动砌体稳定性监测。由于过大变形是岩体破坏的主要形式,因此(地表和深部)变形监测是安全监测的重点。 1.1 监测的内因 边(滑)坡中存在的不利结构面常常是引起边(滑)破破坏的主要内在因素,故监测的重点对象是岩体中的这些结构面,监测测点应放在这些对象上或测孔应穿过这些对象等。 1.2 监测的外因 开挖爆破和水的作用是影响边(滑)坡稳定的主要外因,施工期的质点振动速度、加速度的监测,运行期的渗流、渗压监测也是必要的。 二设计原则 (一)及时埋设、及时观测、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和及时反馈监测信息。 (二)布置仪器力求少而精。 (三)监测仪器力求满足精度和稳定性,同时考虑经济性和社会影响性。 (四)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设施和条件进行监测设备的选型、施工。 三主要监测项目说明 3.1 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按表面和深层分为内部变形监测和外部变形监测,按方向划分为纵向、横向和轴向三个方向。滑坡体在三个方向上均应考虑,这里主要进行内部变形监测和外部变形监测的简要说明。 (一)内部监测 由于滑坡体已经采用衬砌加固,故属于施工后期的监测,应采用钻孔深部位移监测,包括水平位移的钻孔测斜仪法和测钻孔轴向位移的多点位移计法。随时发现滑动面的出现,确定其位置和其变化、发展。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钻孔测斜仪,一般先采用活动倾斜仪,待发现滑动面后改用固定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结构层高,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平板式筏形基础基础。正负零相对高程为,坑底高程为m~,基坑顶部高程约为,坑深~,放坡系数1:~1:,西区已做护坡基坑长约为,面积约为m2,边坡支护位于西区北南侧、西侧及北侧,采用支护结构为临时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 二、监测目的 . 通过临测各种变形数据(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基坑坡顶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测斜》、邻近建筑的位移等)及时反映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确保基坑护坡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2、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边坡支护无坍塌安全事故发生,并做到文明施工。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边坡监测方案

兰花·滨河家园A区二期 4#楼边坡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5月1号 兰花?滨河家园A区二期4#楼边坡应急救援预案一、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 ①兰花?滨河家园A区二期4#楼及地下车库施工图纸 ②兰花?滨河家园A区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标通知书 ④兰花?滨河家园A区二期4#楼及地下车库建设工程招标文件、答疑文件工程简介 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

二、施工交通条件 兰花?滨河家园A区二期4#楼及地下车库工程位于阳城县滨河东路以南,中央大道以东区域,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三.地形地貌 阳城县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温的特点是冬寒夏热。阳城县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秋季阴雨连绵;夏季酷热多暴雨,伏天旱雨交错。场地土冻结深度600mm,地下水埋深5~7m。每年雨季为6-8月份,冬期施工一般为11月底至来年3月中旬。 依据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兰花·滨河家园住宅小区A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场地位于阳城县东南濩泽河的岸边。紧邻滨河东路,据钻探揭露,场区上覆土层主要四系冲洪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卵砾石,下伏基岩主要为中风化、微风化灰岩,地面形态经人工改造。地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岩性以中粗砂、卵砾石为主。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濩泽河的河漫滩,地面高程在~之间变化,最大高差左右。 四、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急救援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原则,做好应对发生坍塌事故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资准备等各项准

高边坡监控方案

高边坡监测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 二、监测内容: 本隧道高边坡监测主要是路堑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为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化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控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图表 a、人工巡视记录表; b、边坡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d、边坡观测点观测记录表; e、裂缝观测记录表; 图表 f、报警联系函 四、报警方法 1、稳定控制标准; 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一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 (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 (2)、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 (3)、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 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及时对各项监测内容作综合分析,并通过其他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报警流程 (1)、报警工作及稳定控制按照资料报送程序执行; (2)、普通监测的边坡稳定性由我标监测组作为主要控制方,第三方予以辅助并在必要时提供稳定性协助判别。重点监测断面由第三方监测单位与我标监测组共同完成。 (3)普通边坡监测指标控制标准并经综合判定边坡具有失稳危险时,及时填写报警联系函并立刻提交驻地监理。 六、监测技术要求 1、人工巡视 巡视检查是边坡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险情,而且能系统地记录、描述边坡施工和周边环境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被揭露的不利地质情况。项目部将坚持每天安

完整word版,高边坡监测方案

第十四节:边坡监测方案 一、人员及仪器设备 成立以项目总工为组长,测量工程师为成员的监测小组,共5人(其中工程师3人,测工2人),采用索佳SET210全站仪(2″级)和宾得AP-128水准仪进行监测。 二、人工巡视 巡视检查是边坡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险情,而且能系统地记录、描述边坡施工和周边环境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被揭露的不利地质状况。项目部将坚持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边坡地表有无新裂缝、坍塌发生,原有裂缝有无扩大、延伸; (二)地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滑坡体后缘有无裂缝,前缘有无剪口出现,局部楔形体有无滑动现象; (三)排水沟、截水沟是否畅通、排水孔是否正常; (四)挡墙基础是否出现架空现象,原有空隙有无扩大; (五)有无新的地下水露头,原有的渗水量和水质是否正常。 三、裂缝监测 (一)测点设置:裂缝一般产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人工巡视中在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人工巡视发现裂缝后及时埋设(1~2天内完成),测点间沿裂缝的间距以20~30m为宜,其方向平行滑坡的主滑方向或边坡的位移方向(不一定垂直裂缝)。 (二)埋设要点: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约50cm深,之后用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分别埋设在裂缝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块铁片在裂缝处互相搭接约50cm长,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 (三)测试要点: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本工程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就会产生一个缝隙,用游标卡尺测

边坡无线监测系统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5-7854(2003)03-0005-04 边坡无线监测系统的应用 张会林1,李军才1,刘贤信2 (11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21山东黄金公司计划部,济南250000) 摘 要:介绍边坡无线监测系统在国外的应用及国内边坡监测的现状。结合鞍钢眼前山铁矿加陡最 终边坡角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该矿北帮的不稳定部位,并首次建立了边坡无线监测系统。概述了该系统的原理、功能和安装,同时讨论了测点的布置和探头的选取。根据监测结果,对该系统进行了评价。现场工业试验表明,该系统在眼前山铁矿的应用是成功的。 关键词:露天矿;边坡稳定;无线监测系统;矿山安全中图分类号:TD85416;TD82417+3 文献标识码:A APPL ICA TION OF SLOPE WIREL ESS MON ITORIN G SYSTEM ZHA N G Hui 2li n 1 ,L I J un 2cai 1 ,L IU Xian 2xi n 2 (11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 ng ,Beiji ng 100083,Chi na ; 21Project Division ,S handong Gol d Com pany ,Ji nan 250000,Chi na )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slope wireless monitoring system abroa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lope moni 2toring research at hom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1In light of actual condition of steepening ultimate slope in Yanqianshan Iron Openpit ,Anshan Iron &Steel Co 1,the unstable zones in northern slope wall are determined and a slope wireless monitoring system is set up for the first time 1The principle ,fun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system are outlined 1At the same time ,the arrangement of measuring points and the selection of sensors are dis 2cussed 1On the basis of monitoring results ,the system is evaluated 1The commercial scale tests show that applica 2tion of the slope wireless monitoring system is successful in Yanqianshan Iron Openpit 1KE Y WOR DS :Openpit ;Slope stability ;Wireless monitoring system ;Mine safety 收稿日期:2003-03-21 作者简介:张会林,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 1 引 言 我国露天矿边坡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来,某些大型深凹露天矿山采用三并段或多并段靠帮工艺来提高矿山的最终边坡角,如大冶铁矿、大孤山铁矿和眼前山铁矿等,导致矿山边坡稳定性的控制和维护难度加大。若不及时采取监测和加固措施,将严重地威胁矿山的生存和发展。眼前山铁矿自1964年从山坡露天转入深凹露天开采,现已形成高达228m 的高陡边坡,是我国典型的深凹露天开采矿山之一。虽然对该矿做过稳定性评价,边坡地质 灾害基本清楚,但是矿山边坡不稳定区依然存在。特别是该矿正在实施固定帮三并段靠帮工艺,实现115亿元的经济效益,要做到矿山安全生产,必须通过监测来控制局部不稳定边坡。 2 边坡无线监测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 211 边坡无线监测系统在国外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球各矿业大国都以很 大的精力研究边坡变形的监测方法和手段,例如原苏联有色科学研究所对大爆破作用下岩体状态和边坡变形的监测方法、手段等进行系统研究;与莫斯科矿业学院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矿业学院合作,研究边坡变形的全自动监测系统;与中亚有色金属科 第12卷 第3期2003年9月 矿 冶MININ G &METALLURGY Vol.12,No.3 September 2003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精编WORD版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昆磨高速小勐养至磨憨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第二分册)。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二、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4+620,终点桩号K12+070,路线长6.64km,位于景洪市勐养镇东侧。本标段内,深路堑边坡共计8处,最大边坡高度为46m。具体段落见下表: 深路堑段落一览表

项目测区地形以起伏的中低山地形为主,局部零星分布盆地和长条形的宽缓河谷。地形相对高差200~600m,全线海拔500~1600m,根据地貌特征分类,将测区划分为侵蚀堆积、构造侵蚀、构造溶蚀三大地貌类型。路线北侧山丘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高程1000m以下,主要以粉质粘土、卵石、泥石为主,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 本合同段由于拟建路线较长、地形起伏较大,且跨越不同的微地貌单元,加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便于设计使用,现将路线按里程评述: 1、K4+620~K7+100段位于浅割低山丘陵地貌区,微地貌属山间河谷、缓坡及部分陡坡地貌,为新建双幅路线,沿线以粉质粘土、卵石,泥岩为主。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沿线山间沟谷均有地表水分布,向西侧排泄至南养河。

沟谷地段地下水位埋深浅,坡面一般埋深较深,主要不良地质作用为K6+200~ K6+620段分布的滑塌体,对线路影响不大。 K6+815~K6+990段潜在不稳定土质边坡,岩石以卵石粉质粘土含大量卵石、漂石组成,均匀性、分选性极差。 2、边坡选取控制性K6+100断面进行检算,力学参数取值参考有关试验值,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下表为设计指标采用值: 岩土层的设计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一级进行锚杆框格梁加固、二级、三级、四级边坡进行锚索框格梁加固、五级进行现浇拱

边坡监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2) 三、位移基准点及观测点的布设 (2) 四、观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3) 五、资源配备(人员、仪器设备) (5) 六、沉降监测 (5) 七、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6) 八、安全生产及洽谈机制 (8) 九、成果汇报及资料提交 (9) 十、项目组织机构 (9)

一、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XXXX,东临XXX,南临XXX。设计单位为XXXX研究院;勘察单位为XXXX研究院。 拟建工程地上20层,地下3层,局部为纯地下车库。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坑开挖深度为自然地坪下-14.20m~-15.90m(考虑的是对基坑支护有影响的基坑开挖深度)。±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2.55m。基坑周边-2.7m(49.85m)以上采用土钉墙支护,-2.7m以下至基坑槽底采用护坡桩支护。考虑到基坑周边管线及建筑物较多,基坑开挖会对周边建筑物及道路带来危险。为使建设、监理单位及时准确地掌握位移情况,为安全施工提供信息资料.故对基坑进行位移观测,对周边建筑物和主体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指导结构施工,并为相关部门提供技术资料。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l2897—91) 5、《北京市测量技术规程》(DBll/T 339-2006)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三、位移基准点及观测点的布设 (一)、基点埋设 在所选基点处用冲击钻打孔,深度0.5米左右。然后钎入1.5米长φ22mm的测量标志,用砼回填至地面,周边做成0.6×0.6高0.7米的方墩,以防碰动。并做好明显标志。 (二)、监测点埋设 在冠梁上所选监测点处用冲击钻打孔,深度0.1米左右。然后钎入0.2米长

上海司南GNSS自动化边坡在线监测方案

上海司南G N S S自动化边坡在线监测方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某滑坡GNSS自动化监测 技 术 方 案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目录

1 前言 2 某滑坡概况 3 某滑坡GNSS监测的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依据 司南GNSS变形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本监测系统的作用是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并能真正长期用于结构损伤和状态评估,满足固体建筑物管理和运营的需要,同时又具经济效益的结构健康安全监控系统,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遵循简洁、实用、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指导思想; 2)系统设置立足实用性原则第一,兼顾考虑科学试验和设计验证等方面因 素; 3)各传感器的布置、安装要合理,力求用最少的传感器和最小的数据量完 成工作; 4)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 GNSS 监测系统的技术设计及工程建造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本设计书中所引用的部分技术规范参见表1。 表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建设部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系统硬件由四大部分组成: 1)传感器子系统:由布置监测点上的各类GNSS组成,主要传感器采用后 安装方式; 2)数据传输子系统:GNSS天线到GNSS主机由同轴电缆通讯;GNSS主机及 其它传感器与控制中心通讯采用有线或无线的通讯方式; 3)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由布置在监控中心的小型机系统、服务器系 统、数据实时自动处理与Web发布; 4)辅助支持系统:包括外场机柜、外场机箱、配电及UPS、防雷和远程电 源监控等。 4 某滑坡GNSS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概况 GNSS自动化监测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GNSS用于边坡监测时,往往是对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建立变形观测点,在远方距离监测点合适的位置(如稳固的基岩上)建立基准点。在基准点架设GNSS接收机,根据其高精度的已知的三维坐标,经过定期连续观测从而得到变形点坐标(或者基线)的变化量。根据观测点的形变量,建立安全监测模型,从而分析边坡的变形规律并实现及时的反馈。事实上,为了建立一个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安全监测模型,合理的密集分布监测点是需要的。 通过观测整体的微小变形量,构造统计分析模型,预测变形体长期的变化趋势,为以后的分析决策提供依据。为了进行形变分析,需要获得监测点高精度位置坐标数据,通常要求监测点的观测数据达到毫米级的精度,这也是GNSS 定位技术能否应用于变形观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X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公司 2016年12月01日 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建的XXX标段,桩号范围3+400~6+95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XXXXX.。本工程等级为II等;河道堤防级别为3级,施工临时工程为5级。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供水标准:农业灌溉供水设计保证率为95%。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职安全员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对图纸较差处、渗水严重处、边坡较陡处进行重点巡视、检查。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安全员立即采取措施和报告监测组。

2、坡面观测: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GPS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二、监测方案的实施 1、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工作基点,其中工作基点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本标段工作基点选择桩号点。 变形点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每100m布置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左1-32,右1-32。以及对南岸6+581,南岸4+390、北岸5+160、4+000-4+100段附件的建筑物等进行加密监测。 1、顶部用沉降钉垂直植入混凝土中,孔深不小于50mm,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DT边坡监测系统

DT边坡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根据中国相关地质灾害调查数据,2006年发生地质灾害102804起,其中滑坡占87%;2007发生25364,其中滑坡占61%;2008年以后的几年,由于气候异常等原因,滑坡灾害更是每年都有增无减。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造成的人员伤亡高达数百人。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特别是滑坡体的监测和预警,对于有效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显得尤为重要。 为实现无人值守的边坡监测自动化,我公司推出了应用于边(滑)坡或大坝等的基于系统集成技术的DT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可对边坡岩土体内部沉降、倾斜、错动、土壤湿度、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进行连续监测,及时捕捉边坡性状变化的特征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监测数据及时发送到监测中心。结合地表监测的雨量、位移等信息,由专用的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处理,对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做出判断,快速做出诸如山体边坡崩塌、滑坡等灾害发生的预警预报,更加准确、有效地监测灾情发生,且可为保证地质安全和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信息参考。 主要的监测项目:

配置方案 前端仪器设备: 1) 地表位移监测— GPS变形监测系统,水平面误差小于3mm,高程误差小于5 mm; 2) 深部位移监测—高精度固定式测斜仪,测量精度:2mm; 3) 坡体土体渗流—振弦式渗压计,测量精度:± 0.1%F.S.; 4) 土体含水量—土壤含水量计,测量精度:± 2%F.S.; 5) 坡体裂缝—振弦式裂缝计,测量精度:± 0.1%F.S.; 6) 降雨量—翻斗式雨量计,测量精度:0.1mm。 监测采集单元:DTRTU80G-20远程监测单元DTCEM-20自动测量集线箱 远程通讯方式:

论述边坡稳定性的监测技术

论述边坡稳定性的监测技术 摘要:在岩土程中,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 对其进行数值分析可以做出初步判断, 但尚不能明确判断是否会出现失稳。然而对边坡进行现场监测可以为灾害前征兆的识别提供宏观观察结果。文中作者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监测方法;物探;反射系统 前言:我国地理情况复杂,滑坡等边坡失稳灾害发生频次高,受灾面广,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边坡稳定监测与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 由于岩土体特性的不均匀性、地质条件和力学作用机理的复杂性, 以及这些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使得边坡的变形失稳机理非常复杂。长期以来,工程地质界和岩土力学界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至今仍难找到一种理论对其做出准确的评价. 边坡稳定监测主要是采集边坡的变形和位移信息,通过采集得到的边坡岩土体变形速度、位移大小及位移方向等直观资料,深入认识边坡变形机制、变形破坏特征,寻找防治措施的依据。从20 世纪40 年代开始,边坡稳定监测技术逐渐发展。在此对几种监测方法进行综述分析。 一、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研究 1、边坡监测目的 边坡稳定性监测主要是采集边坡的位移和变形信息, 通过观测得到的岩土体滑动位移大小、位移方向及变形速度等直观资料, 深入认识边坡变形机制和破坏特征, 寻找防治措施的依据。因此边坡工程监测有如下主要目的:a.保证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安全; b.评价边坡理论分析结果和经验判断成果的依据, 是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的客观标准;c. 为掌握边坡变形特征和规律提供资料, 以便指导在边坡发生严重变形时进行应急处理; d.分析岩土体结构与边坡变形破坏的关系, 预测边坡变形破坏趋势, 为评价边坡的长期稳定性提供条件; e.提供工程岩土体力学参数的反演分析数据。 2、边坡监测原则 尽管边坡的类型和工况不同, 但其稳定性监测需要应用到多种学科, 并由各方面的人员参与协助。同时, 监测数据始终需要结合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和工况情况等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够正确地提供现场资料并做出判断。因此监测项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a. 可靠性原则, 包括监测方法的可靠性和监测仪器的可

边坡监测方案

重庆市内环快速路西北半环 (凤中立交~渝遂立交段)拓宽改造工程凤中立交K0+000~K1+250段 监 测 方 案 重庆致诚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6年7月29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总体概况 (1) 1.2地形地质概况 (2) 1.3边坡概况 (3) 2监测目的意义 (4) 3监测及编制依据 (4) 4监测内容、方法及测点布置 (5) 4.1边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5) 4.2边坡顶部后方建构筑物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10) 4.3边坡体顶部后方巡视及裂缝观测 (16) 4.4锚索拉力监测 (16) 5监测工期及资料提交 (18) 6劳动组织及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9) 6.1劳动组织 (19) 6.2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9) 6.3质量管理体系 (20) 6.4安全保障措施 (21) 7监测应急预案 (21)

1工程概况 1.1总体概况 重庆市内环快速路西北半环拓宽改造工程(凤中立交~红槽房立交段) ——凤中立交段(K0+000~K1+250)工程位于九龙坡区,立交北侧相邻规 划张家湾还建房和95645部队,西北侧为火车站和建材市场,西南侧为巨龙 储运有限公司,房屋建设较密集,东南侧有大顺电气有限公司,和其规划的 厂房,南侧为华岩寺风景区,交通方便。 原凤中立交中心位于新里程桩号K1+180附近,为蝶形立交,拥有4个匝道。新凤中立交中心位于K0+780附近,较原立交向南移动了大约400米。 新建立交不利用原立交匝道,新建9条匝道及一条横贯东西的新区大道。其 中E、G匝道临近高边坡及部分居民房。 本工程线路区位如图1-1所示,线路主线纵断面如图1-2所示。 图1-1凤中立交交通位置图

边坡在线监测方案

边坡在线监测方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边坡在线健康监测解决方案监测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路基边坡的安全监测技术一直是公路修筑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进由于缺乏对安全监测技术的系统研究,没有成熟的经验供设计部门应用,因此只能用低等级公路的防护技术或借鉴其他部门的经验来实施局部防护,缺乏综合考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有的甚至中断交通。国家及地方对边坡的健康监测做了具体的规范,如《露天煤矿边坡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第一、二款规定:边坡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监察的议事工程,并负有业务保安责任。根据年度计划与设计以及边坡稳定的决定与措施,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做出安排,进行监督检查。 系统概述: 飞尚科技作为中国结构安全监测领导者,率先将结构健康监测与物联网结构体系、云计算、局域网/通讯网等多网无缝连接等技术结合,建立一套智能边坡健康监测系统,为边坡日常养护、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发挥重大作用。基于云计算服务中心的监测系统可容纳上万个桥梁、隧道、边坡等结构物的监测数据,形成区域性结构健康监测平台,实现区域内的所有结构统一监控管理。 主要监测内容: (1)环境监测,主要为温湿度和雨量的监测; (2)边坡的变形观测,包括边坡关键点的沉降、不均匀沉降,土体深部变形等;(3)挡土墙受力监测,包括挡土墙的应变、挡土墙锚杆的受力等; (4)挡土墙的变形,主要为挡土墙的倾斜监测; (5)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 (6)水位监测。

监测示意图: 监测项目一览表: (施工期监测) (运营期监测) 实现功能: (1)24小时实时监测:对边坡变形受力、坡体倾斜下滑、环境等全自动化在线监测,实时掌握边坡整体施工/运行的安全状态。 (2)多重分级预警:数据异常时,系统会触发相应三级报警机制,第一时间以短信、传真、广播等形式通知用户。 (3)应急预案处理:从专家库直接提取相应处理办法,及时采取人员介入、封锁道路等办法,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结构损伤机理研究:对结构损伤机理的宏观分析、结构变形及破坏趋势研究、归纳演绎。 (5)提供参考依据:监测数据的存储,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类比依据。 (6)行业规范标准形成:制定出适合结构健康监测的安全评价标准体系,形成 行业标准规范

边坡在线监测方案

边坡在线健康监测解决方案 监测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路基边坡的安全监测技术一直是公路修筑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进由于缺乏对安全监测技术的系统研究,没有成熟的经验供设计部门应用,因此只能用低等级公路的防护技术或借鉴其他部门的经验来实施局部防护,缺乏综合考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有的甚至中断交通。国家及地方对边坡的健康监测做了具体的规范,如《露天煤矿边坡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第一、二款规定:边坡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监察的议事工程,并负有业务保安责任。根据年度计划与设计以及边坡稳定的决定与措施,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做出安排,进行监督检查。 系统概述: 飞尚科技作为中国结构安全监测领导者,率先将结构健康监测与物联网结构体系、云计算、局域网/通讯网等多网无缝连接等技术结合,建立一套智能边坡健康监测系统,为边坡日常养护、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发挥重大作用。基于云计算服务中心的监测系统可容纳上万个桥梁、隧道、边坡等结构物的监测数据,形成区域性结构健康监测平台,实现区域内的所有结构统一监控管理。 主要监测内容: (1)环境监测,主要为温湿度和雨量的监测; (2)边坡的变形观测,包括边坡关键点的沉降、不均匀沉降,土体深部变形等; (3)挡土墙受力监测,包括挡土墙的应变、挡土墙锚杆的受力等; (4)挡土墙的变形,主要为挡土墙的倾斜监测; (5)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 (6)水位监测。

监测示意图: 监测项目一览表:(施工期监测)

(运营期监测) 实现功能: (1)24小时实时监测:对边坡变形受力、坡体倾斜下滑、环境等全自动化在线监测,实时掌握边坡整体施工/运行的安全状态。 (2)多重分级预警:数据异常时,系统会触发相应三级报警机制,第一时间以短信、传真、广播等形式通知用户。 (3)应急预案处理:从专家库直接提取相应处理办法,及时采取人员介入、封锁道路等办法,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结构损伤机理研究:对结构损伤机理的宏观分析、结构变形及破坏趋势研究、归纳演绎。 (5)提供参考依据:监测数据的存储,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类比依 据。 (6)行业规范标准形成:制定出适合结构健康监测的安全评价标准体系,形成 行业标准规范

高边坡监测办法

附件:高边坡监测实施方案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高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高填路堤边坡普遍存在,深挖高路堑边坡共29处(大于30米),高填路堤边坡6处。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高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高边坡和路堤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 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

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2、 a 、 人工巡视记录表; b 、 坡面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c 、 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d 、 坡面观测点观测记录表; e 、 裂缝观测记录表; f 、 报警联系函 四、 报警方法 1、稳定控制标准; 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