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选读

唐宋散文选读
唐宋散文选读

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

【学习指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精通书画音乐。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山居秋暝》,《辋川集》20首,《过香积寺》等。王维的诗和散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历代传诵不衰。王维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苏东坡曾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也很有特色。

2、基本解读

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辋谷水出峣山口北流入灞水。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这封信可分为三段。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第1段概述自己出游的经历。虽然时值腊月末尾,但风景仍可观,气候尚适宜。只是因为裴迪正在温经,准备应试,不便相扰,所以只好独自入山游玩。在感配寺稍事休息,与山僧在一起吃过斋饭后,便踏上旅途了。这一段写得干净利落,只交代了裴迪不能同游的原因和自己独自出游的寂寥心情。正因在山上索然无味,才无事可叙,几笔带过。

第2段写旅途的经历。作者在旅途上有了新的发现,这使他很兴奋!所以他才用重彩浓墨比较详细地记叙、描绘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当北行涉过水色深沉的灞河时,已经是明朗的月亮照耀城郭的时分了。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细波密纹随月光上下浮动。山上的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从深巷传来如豹吼一样的犬吠声,村中夜间舂米声和稀疏的钟声此起彼伏,一并作响。这时作者见到了月光下的水波、灯火,听到了犬吠、夜舂和疏钟。切实的所见所闻,使得他的叙述极其真实、细腻,使读者感到景如己见,声如己闻。下面写到中途休息时,在他自己独坐,童仆无声的情况下,不由得又从眼前的孤寂想起了好友裴迪。他回想起往日与裴迪携手赋诗,在小径散步和面对清流的惬意,更产生了无限的相思之情。

第3段,正因思念之切,才引出这段热情相邀的文字。作者惟恐裴迪不来,才极力铺叙辋川春日景色之美。下面展开的是一幅辋川春日美景图。初春草木萌芽吐绿,远山清晰可见,水中小鱼轻轻地跃出水面,白鸥展开双翅往来飞翔,绿草地被露水润湿,山鸡在麦田里啼叫。山青、树绿、草润、鱼跃、鸥翔、雉鸣,众多物品都在预报着春天的即将来临。作者说:这样美丽、迷人季节的到来,已为时不远了!你能前来与我同游吗?他相信这一切对裴迪是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的。他又补充说:只有你这样对春天有悟性的、不俗之人我才愿相约。这里

的春天太有趣了,你可不要错过时机呀!在这一段里,作者从风景的优美到二人的志趣相投全都说到了,在如此热情的邀请下,裴迪岂有不来之理!

3、思考探究

(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

明确:

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像第1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第2段对往昔的回忆,第3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

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王维的书信可以说是书中有画,书亦如诗。作者的思想、性格、审美趣味已尽在其中了。

(3)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明确:

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对朋友的邀请。要注意的是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不愿独享“终南美景”,而热情邀请裴迪同游,这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第一段:写独游的索然无味。

第二段: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

第三段:热情邀请——“倘能与我同游乎?”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

(7)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

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抒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或直抒胸臆,或点明主旨,轻灵自由。全文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读来活泼明快,于清词俪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情。

《与尹师鲁第一书》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好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败后,外任。至和元年(1054),召还与宋祁同修《唐书》。累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忠。《宋史》有传。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为北宋文坛领袖。著作颇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

2、基本解读

本文是一封朋友之间的书信。写于宋仁宗景禧三年(1036)秋。这一年因上书论救革新派人士范仲淹,先被贬至郢州。其后欧阳修因《与高司谏书》获罪,被贬夷陵县。这封信是到夷陵县后写的。

前半部分(1~4段),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后半部分(5~8段),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在贬所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全文行文朴实,如同叙家常一般,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

文章还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

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他认为“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而好友说的“非忘亲”也是不了解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是“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官,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且告诫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贬者”,“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他自己已严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饮酒”,抱着既不悲观也不放纵自己的态度,不要像“前世有名人”那样,“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他勉励朋友“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文中的这一系列表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概,凝成一股气韵萦绕于字里行间,这正是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所至。

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作者于信的开头几段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关切、思念师鲁的心情,他对未能如约相送而遗憾;行程中没有寄信之处不能与师鲁通信而牵挂;本人到荆南后又急于打听师鲁任所郢州的情况;他迫不及待地要“问候”师鲁,打听对方“别后安否?及家人处

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的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人情味。

文中不见欧阳修一贯的豪壮磅礴的气势,不见了大开大合的曲折,而代之以反复亲切的慰藉、叮咛,细腻入微的表白、鼓励。作者在文中共用了12个“也”字,使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作者的措辞也非常注意亲切平易,选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用词,如白头奴、家兄、家人、老母、米、面、鱼、梨栗、桔柚、大笋、灶门老婢等,这些词语浅白、通俗,可想见作者在写此信时其神态是那么的松弛、自然。另外,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与微之书》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讽喻社会现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作品。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著名的《琵琶行》,第三年,给好友元稹写下了这封信,叙述了他在九江的生活,抒发了离别思念之情。

2、基本解读

《与微之书》出自于唐代名诗人白居易之手,是典型的书信体,信中感谢友人元微之对自己的关心,抒发了作者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

本文第一段属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表达别来三年想念的殷切。修辞手法有:反复和反问,渲染一种思念的感情色彩。

本文最后一段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如“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说明了作者虽然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但仍然怀念天各一方的朋友,字里行间抱有深深的哀伤之情。用“哀鸣啾啾、晓灯”来抒发哀愁万重,思念绵绵的情感。

可见本文主要运用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次要运用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寄欧阳舍人书》

1、作者简介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任太平州司法参军、越州通判,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地知州,后任史馆修撰、中书舍人。在任地方官时,他了解人民疾苦,颇有政绩。他自称“迂阔”,儒学正统气味较重,所以其文被认为“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宋史·曾巩传》)。实际上他既缺乏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批判态度,又很少有韩愈那种正视现实、敢鸣不平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一般以“古雅”或“平正”见称,而缺少新鲜感或现实感。其艺术风格介于欧阳修与王安石之间,尤其同欧阳修比较相近。《宋史·曾巩传》说他的文章“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评价大致允当。

2、基本解读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2)夏,曾巩奉父亲之命,写信请他的恩师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撰写墓碑铭。庆历六年秋,曾巩收到了欧阳修写好的《尚书户部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次年,为了向欧阳修致谢曾巩写了此文,时年29岁。

曾巩的书信,委曲周详,思致明晰。《寄欧阳舍人书》是他收到欧阳修的信及为他祖父写的墓道碑铭后写的致谢信,行文纡徐百折,感慨呜咽,而又不失从容雅致。

本文历来被视为曾巩的最佳作品,充份表现出曾巩文章纡徐、简奥的特色。沈德潜评此文:“纡层牵引,如春蚕吐丝,春山出云,不使人览而易尽。” 古文观止编者吴楚材亦评本文为“在南丰集中,应推为千古绝调。”

【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休憩(qì)多思曩昔(nǎnɡ) B.辋水沦涟(wǎnɡ)携手xié)

C.犬吠(fèi)黄檗(niè)D.猥琐(wèi)村墟夜舂(cò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惊骇事必躬亲义愤填膺有志者事竟成

B、缉捕声名雀起沁人心脾事实胜于雄辩

C、枕籍意气风发鞭辟入理多行不义必自毙

D、清澈坐收渔利火中取粟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殊:特殊

B.足下方温经。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疏远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矫:矫健

4、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是()

A、非以朋友待之也以:介词,把

B、以罪出不测见吊者以:认为

C、但问所言当否而已但:但是

D、使有而一人就之使:假使

5、下列加粗字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A、始觉身是县令矣是:判断动词,是

B、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暗:黑暗

C、以罪出不测见吊者吊:慰问

D、俟到夷陵写去俟:等到

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山殊可过

A.孤之过也B.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C.一日,大母过余曰D.是谁之过与?

7、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8、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山僧饭讫而去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9、下列“使”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约使人如河上②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③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④使有而一人就之

⑤以祈请使诣北⑥使北营,留北关外

⑦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⑧人皆得以隶使之

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⑩使六国各爱其人

A、①②③⑦⑨⑩/④⑥/⑤⑧

B、①⑦/②③⑨/④⑩/⑤/⑥/⑧

C、①②③⑦/④⑩⑨/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0、下列各句中“因”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B.昨日因参转运

C.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

D.因无景观,不曾至

二、课内阅读

(一)

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部分,回答11-13题。

北涉玄灞,清月映廓。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山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1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A.北涉玄灞

B.与月上下

C.与山僧饭讫而去

D.步仄径,临清流也

12、解释加粗词语的含义。

①多思曩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鸥矫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故山殊可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①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与尹师鲁第一书》节选部分,回答14-16题。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

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

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14、下列“相”字与例句中“相”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例句:莫苦相尤否?

A、杂然相许

B、前在京师相别时

C、相师成风

D、益相喜贺

15、下列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约使人如河上如:如果

B.便遣白头奴出城遣:派遣

C.及得鲁手简简:信

D.怪不如约怪:责怪

16、下列“见”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②见其二子焉

③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未得与项羽相见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⑨吾未见其明也⑩图穷而匕首见

A、①④/②③⑧/⑤⑨/⑥⑦/⑩

B、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⑩

C、①④/②/③⑧/⑤/⑥⑦/⑨/⑩

D、①④/②③/⑤⑨/⑥⑦/⑧⑩

17、对本段文字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

B、本文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C、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朝廷重用奸臣的不满。

D、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三、拓展阅读

(一)与朱元思书

吴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8、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

20、写山奇,分别从_________觉和_____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

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时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版)

23、“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得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4节划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猥wěi,舂chōng)

2、A(B、雀——鹊,C、籍——藉,D、粟——栗,驰——弛)

3、B(A、很,十分;C、稀疏的;D、举,张开)

4、C(只是,仅仅)

5、B(不了解)

6、B(拜访。A、D、过错;C、经过)

7、C(敬词,相当于“您”。A、气侯/经济繁荣、兴旺,景象、景致;B、入睡/不出声,保持安静,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D、天机/上天的机密,泛指秘密)

8、C(转折连词,然而,但是。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介词,用/介词,表原因;D、主谓之间,助词,不译/助词,的)

9、B(①⑦派遣。②③⑨让,使得。④⑩假使,假如。连词。⑤使者。⑥出使。⑧使唤,使用。)

10、A(趁。其余译为“因为”)

二、课内阅读

(一)

11、A

12、①昔:过去,从前;②忽:忽略,忘记;③矫:举;④过:过访,游览

13、①村中舂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②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邀请你呢?

(二)

14、C(互相。A、B、D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15、A(到……去)

16、C(看见①④/会见⑤/显露,出现⑩/ 推荐,介绍②/ 表被动③⑧/ 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⑥⑦/发现⑨)

17、C(怀才不遇的说法显得牵强,依据不够)

三、拓展阅读

(一)

18、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9、清急

20、视听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2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2、先总后分

(二)

23、①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②我将会经常给父亲写信,③告诉他我在部队的一切都好(或答“我也像父亲那样……)

24、不矛盾。写父亲“认真得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写父亲“随意马虎”,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

25、“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或“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