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1)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3 ):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接着读第二行:(课件出示6):手可摘星辰

(出示“星辰”卡片)

“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板书:辰)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7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相距咫尺。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课件出示8 )出示:危惊敢

加一加:危:“厃+?”;“惊”是“忄+京”。

2.教师指导书写。(板书:危)

(课件出示9 )危的田字格课件

“危”的半包围结构,“厂”的横长一些。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夜宿山寺》。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

4.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介绍写作背景: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夜宿山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寺”,翘舌音“辰”,后鼻音“恐”。

②识记生字

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住宿宿舍山寺寺庙星辰时辰恐怕惊恐

(3)识字游戏

放气球游戏,看谁放得气球多。(读对一个,气球就被摘下。)

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危敢惊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危”半包围结构,“敢”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惊”左窄右宽。)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危”,学生练写。

“危”的半包围结构,“?”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品读释疑

1.学习第一、二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解释词语

“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天空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

“摘星辰”用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的高耸云霄。“摘星辰”通过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前两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3.学习第三、四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词语解释

“恐惊”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极近,这样,山寺的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后两行,作者想到了什么?

预设: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5.《夜宿山寺》的前两句写了哪些事物?(危楼、星辰)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6.《夜宿山寺》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夸张、想象)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指导朗读

(1)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朗读。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

3.当堂背诵

七、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夜宿山寺》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3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6个字,会写3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3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二、新授知识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

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案(四)

教学目标

1.学习6个生字,会写3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重点

1.学习6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出示课件)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电脑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读准下列字音:寺、宿、摘、恐。

(认读生字时,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识字,如:“寺”和“诗”,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字音字形。)

三、明诗意。

老师:小熊猫提醒大家,请个别同学读一读。

(电脑出示读诗歌的要求:1、身子坐直。2、眼离书一尺远。)

老师:请小朋友按照小熊猫的要求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古诗。

还这样读呢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学生自由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学做小诗人诵读。)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过渡:大家齐读好不好?(教师重提小熊猫的要求后,学生读。)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电脑出示:山、星、诗)

过渡:李白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座高山。在夜色中,他还登上了山顶的寺庙的这座高楼,站在这么高的楼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4、学生回答。

教师:小朋友觉得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教师:从这行诗里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并说出“高百尺”的含义。

教师:哦,我明白了,太好了。小朋友,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学生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真高呀,还有谁读?高不高?还有想读的吗?有点矮了。还请——读得怎样?

分组读、自由读。

个别读,再评。

过渡:这么多的小女孩,你面前有一座这么高的楼,让我们一起来说:“危楼高百尺”真是太高了。这时候,李白还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教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

教师:咱们也来摘摘。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没有。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座楼真是高呀。小朋友,现在,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摘星星,你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个别再读,再评。要求读得高兴。)

教师:启发读得高兴。(想想看,那么高的楼,伸出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呀,心里多高兴呀。这次高兴了。)

学生自由读。

过渡:这位同学读得很可爱,请你读。然后齐读。

过渡:李白又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不敢高声语”,说意思。

教师:李白还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恐惊天上人”,说意思。

过渡: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真是好极了。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学生回答:小声读。

学生读。

教师指导,个别读,齐读。

四、悟诗情。

过渡:小朋友,回忆以下,刚才,我们跟着诗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高山,登上了山顶寺庙的这座高楼,面对此情此景,李白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我们一起读——

我觉得还不够,再一起来。小声——真是美呀!小朋友,天上真的有神仙吗?(没有)可以摘星星吗?这是诗人的大胆想象。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座楼太高了,太高了。(板书:高)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很想——(电脑出示“要求”)

个别读:

想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想表演这首古诗

⑶我想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之间合作完成。

教师巡堂参与。

教师:谁想?你想?——想的都起立,还有谁?还有谁想表演?先背还是先演?先背,加动作演。

个别学生说。

教师:老师也想说一说,那得闭上眼睛,听老师说得美不美。(悠扬的美不美?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图画?画下来,谁愿意上来画?(配〈彩云追月〉,教师指导。)

画好后播乐,介绍中国语言文字。

教师总结:小朋友,画得怎样?美不美?今天,画美、诗也美,李白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在课后可多去看一看,读一读,下一回,咱们要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到时候,相信大家的表现会更出色。

五、背诵古诗。

(1)填诗背诵

夜宿山寺

()()高百尺,手可()()()。()()高声语,()()天上人。(2)指名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辰寺诗尺

笔顺跟随,看清笔顺、间架结构。

交流书写生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寺”,由两的熟字“土”和“寸”组成。“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寸”的“竖钩”在竖中线的右边。“尺、辰”两个生字,字形相似,学生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有舒展的捺和撇。

描红(注意起笔、收笔、占格位置。)

教师范写。

独立写一个。

展示、评议。

再独立写一个。

教案2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含反思)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这首诗歌很多孩子都能倒背如流,如果一开始就出示诗歌的四句诗,孩子们肯定觉得乏味,这就不得不动脑筋想想怎么引入课文了。上课前,我事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和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大致相似。上课后,我请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样的景色。(确实有点考手艺,幸好是简笔画)接着,

二年级上册古诗文诵读教案

古诗文教学进度表

春晓 时间:2017.9.8 第1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 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 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文诵读必背篇目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文 诵 读必背篇目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 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 时。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行 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杂诗其一 唐王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月下独酌 登鹳雀楼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江行无题 唐钱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芦花 唐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1)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二年级(上册)_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弟子规》 教学时间:8月30日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容是什么? 教学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毓秀所作。 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

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教学反思: 让孩子走近《弟子规》,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涵,并以此为起点,开始对传统经典的追寻,进而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凭借此课,体现校本经典特色。《弟子规》一课,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溶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这课不仅是学生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虽然这些字词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时三字经 上课时间:9月6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夜宿山寺 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3、初步感受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诗歌教学对我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大胆的想象以及诗人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深刻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 诗歌学习结束,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检查,扩大了检查面,同时也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这一做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使

用。因为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篇章需要学生去背诵,如何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前阵子看高老师的教学反思中提到,可以采用多种背诵方式,小组竞赛背,开火车背,快背,慢背等等方法来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这个给我一定的启示,让我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

精品文档 二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 1.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 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凉州词二首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精品文档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3.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马诗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5.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6.秋浦歌 唐代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7.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8.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9.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0.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敕勒歌》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夜宿 山寺敕勒歌》优秀教案 1、认识3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会写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 3、学习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 4、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5、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雾在哪里2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雾的变化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雪孩子2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而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语文园地七4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 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9个生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3、能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编写故事。 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 5、积累民谣《数九歌》,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18古诗二首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12个生字,会写“危、敢、惊、阴、似、野、苍、茫”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难点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1、把握特点,识写生字本文要求会认读的生字有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8个,其中“危、惊、似、苍、茫”既要求会认读也要求会写。针对生字本身的特点,以多种方式进行识记。认读“宿、寺、恐、惊”4个生字,宜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读音上要特别注意“宿、寺”是平舌音,“恐、惊”是后鼻音,要读准。然后,理解字义,用字组词说一说。“危”是会意字,可以结合字源、字形来理解。“敢”与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文诵读

高新区经典诗文诵读二(上) --目录-- 1.《赠刘景文》苏轼 11.《金缕衣》杜秋娘 2. 《回乡偶书》贺知章 12.《赤壁》杜牧 3.《登飞来峰》王安石 13. 《出塞》王昌龄 4.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14. 《从军行》王昌龄 5. 《官仓鼠》曹邺 15.《池州翠微亭》岳飞 6. 《观书有感》朱熹 16.《杂诗》陶渊明 7. 《泛舟》朱熹 17.《明日歌》钱福 8.《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18.《笠翁对韵》一东(节选) 9. 《琴诗》苏轼 19.《笠翁对韵》一东(节选) 10.《城东早春》杨巨源 20.《笠翁对韵》二冬(节选)

zènɡ liú jǐnɡ wén 1.赠刘景文 sònɡ sū shì 【宋·苏轼】 hé jìn yǐ wú qínɡ yǔɡài 荷尽已无擎雨盖, 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ɡ zhī 菊残犹有傲霜枝。 yì nián hǎo jǐnɡ jūn xū jì 一年好景君须记, zuì shì chénɡ huánɡ jú lǜ shí最是橙黄橘绿时。 【大家来欣赏】 ①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②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人们都说: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儿红草儿绿的春天。可是,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相关链接】 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景,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huí xiānɡǒu shū 2. 回乡偶书 tánɡ hè zhī zhānɡ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之夜宿山寺》精品教案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3个生字,6个认读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说出诗的意思,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山寺的高。 教学重点: 1、学习3个生字,6个认读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山寺的高。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古朗月行》《静夜思》。 我听说咱班的小朋友会背很多古诗,是吗?这首诗你们会背吗?《古朗月行》再来一首,这首《静夜思》呢? 真是太厉害了,为你们点赞!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 2、揭示课题 ⑴诗人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被人们传颂的诗篇。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李白的小故事: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大山前,抬头一看,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他好不容易才爬到山顶,但是天已经黑了,于是他就投宿在山上的寺庙里。晚上,他登上寺庙里藏经书的高楼,乘着月色,沐着晚风,不禁诗性大发,写下了一首诗,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罗老师就来学学李白,来吟诵一下吧:故事讲完了,李白写了一首什么诗呀?——夜宿山寺(板书课题) ⑵读准字音,读准题意(一步:边写边读边讲字义,让学生也读准音。二步,认一认这两个字的字形,让学生来说结构,和怎么记,提醒“寺”和“诗”的比较)齐读课题,“夜宿山寺”就是晚上住宿在山中的寺庙里。 二、读通古诗,认识生字 生自由读古诗,生圈出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读准字音。

1、指名读字、词语,以及诗句。 随文识记生字: (1)危:(这个字挺难的,谁有办法记这个字?)老师相机说。我们老祖宗再创造这个“危”字时,是这样的——一个人走在高高的悬崖上,觉得非常危险,怕自己掉到这个深渊里面去了。后来,上面的人演变为斜刀头,悬崖演变为厂字,里面的部分演变为现在的这个样子,这就是——危。在诗句中的词是“危楼”,危楼可不是危险的楼,而是指高楼。放到诗句中还认识它吗?“危楼高百尺” (2)辰。怎么记住这个辰呢?减一减。(熟字减偏旁是个识字的好方法)早晨的晨减去日字头就是这个辰,这个辰是星辰的意思。太阳出来是早晨,太阳回家有星辰。读词,星辰。读诗,手可摘星辰。 (3)恐、惊。为什么“恐”是心字底,(生答)惊是竖心旁呢? 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也是个很好的识字方法。读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刚刚我们用画一画、减一减、形声字的偏旁法记住了这些生字,现在罗老师来考考大家,真的记住了吗?抽读卡片。 2、生字宝宝藏到古诗当中去了,还能认识它们吗?齐读古诗。 3、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关注停顿和节奏,这样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来。读五言诗的时候,前两个字后面要停一停,这样读才好听。带着节奏来读读看。 三、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那座建在高山之上的寺庙。仔细看图,再想一想刚刚我们读的古诗,我们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这幢楼真——高呀! 到底有多高呀——“危楼高百尺”(大概十几层楼房这么高)(板书“危楼”,老师板书的时候,让学生书空跟写“危”发挥板书的书写练写作用) 指名一生来读。真的是百尺吗? 并不是真的百尺,而是很高,我们的诗人李白最喜欢用这样的数字来描绘世间万物了,例如:《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生读这些诗句,就用这一个个夸张的数字,我们感受到了桃花潭水的深,庐山瀑布的高。谁再来读读这危楼的高?指名读。 指导朗读。(点评:高耸入云的山寺;真是雄伟壮丽,气势磅礴;还不够高,再加把劲;还差那么一点点就触到云朵了……) 透过这一个个夸张的数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是一个大杯大杯饮酒的李白还是一个小口小口喝酒的李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汉字,宿,寺,危,辰,恐,惊,敢,会写三个汉字,敢,危,惊。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能读出节奏和感情。 3、初步形成对“夸张”“想象”的认识,知道诗中运用的夸张想象的手法。 4、初步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在高山之上的激动开心之情,激发对高山壮阔之景的初步想象和喜爱。 教学重点 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意。 2、认识夸张、想象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述: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人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做诗仙,你们知道是谁吗? 2、引导学生背诵《赠汪伦》、《古朗月行》、《静夜思》等已学过的李白的诗。 3、师述:你们知道吗?李白有两大爱好,你们猜猜是什么?由此引出,李白除了爱喝酒,还爱旅游,这首《夜宿山寺》就是他云游四方时写下的一首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读出节奏。 二、学习生字 1、找生字。在古诗中当中圈一圈六个要学的生字。 2、正字音。(课件出示已标拼音的古诗)指名读,其它同学注意听,读对了就跟读两遍,读错了就不出声。多点几个学生站起来,反复纠正发音。全班反复形式巩固生字读音,正着读、倒着读、跳着读等。 3、解字义。理解每一个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宿”,课件出示甲骨文结合,甲骨文会意字的特点,理解宿字的意思。以“宿”字为突破口,理解诗题“夜宿山寺”的意思。 “恐”,扩词,学生组出“恐怖”,“恐怕”之后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恐与恐怖、恐怕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害怕。 “惊”,扩词。 “危”字,扩词。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学生通过读这句诗中的后三个字“高百尺”,理解到诗中的“危”就是高,“危楼”就是高楼的意思。再把“危楼高百尺”换成“高楼高百尺”,引导学生反复对比,在读中品悟诗中“危”字的妙处所在。 “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星辰的“辰”和早晨的“晨”进行对比。教师适时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日字头的晨是早晨,因为太阳在早晨出来;没有日字头的辰,是星辰的辰,因为只有在没有太阳的晚上才能看到星星。 4、去拼音读古诗。 5、去拼音,去诗文认生字 三、理解诗意。 师述:小朋友们字认的好诗也读的棒,老师想考考你们李白的这首诗里说了些什么呢?你读懂了哪一句呢?引导学生逐句的说古诗的意思。 1、一二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引导学生说前两句古诗的意思。板书:高。 b、认识古诗当中夸张的写作手法。 课件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四句李白的诗 引导学生把诗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与以上四句古诗进行对比发现,这些诗当中都有表示数字的词,如:“三千”、“三千丈”、“三千尺”、“千里”等词,从而认识夸张的写作手法,了解李白是一个很擅长于用夸张的手法来写诗的诗人,他的诗浪漫而壮美。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四单元 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黄山奇石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获取更多新改版教学资料请加微信:hls htx01以清晨和中日月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 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古诗二首》…………………………………………………………2~3课时 9.《黄山奇石》…………………………………………………………2~3课时 10.《日月潭》……………………………………………………2~3课时 11.《葡萄沟》……………………………………………………2~3课时 语文园地四…………………………………………………………2~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后,也能对某个地方的景色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 8.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学前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之情。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篇目

濉溪县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一年级上册1 江南·汉乐府·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年级上册2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年级上册3 梅花·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上册4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一年级上册5 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一年级下册1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年级下册2 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一年级下册3 相思·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年级下册4

秋浦歌·唐代·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一年级下册5 鸟·唐代·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二年级上册1 长歌行·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年级上册2 夜宿山寺·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年级上册3 云·唐代·郑准 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 二年级上册4 风·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二年级上册5 乐游原·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时 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 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楼共三层,是当时文人游览的胜地。此楼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河水冲毁。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 【作者简介】王之涣,晋阳人,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 教师一边读,一边欣赏插图

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四、指导学习生字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组词。 .学生书空练习。说说记生字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 楼:lóu,读边音。“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入:rù,独体字,两笔。 注意和“人”区别开。穷:qióng,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目:ù,全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更:gèng,读后鼻音。 独体结构。有7笔。层:céng,读平舌音,后鼻音。 五、课堂练习 .组词: 人日 入目 .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课文。 二、初读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范读

三、理解诗句 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理解意思。 ①出示课文插图。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②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 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相机板书:景] 学习三、四两行。 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三、四两行。 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 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二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

二年级古诗文诵读必背篇目(40) 1、*登鹳雀楼 2、*早发白帝城 3、杂诗其一 4、送友人 5、月下独酌 6、杂诗其二 7、江行无题 8、八阵图 9、芦花10、题诗后11、雪12、送朱大入秦13、春雪14、遗爱寺15、赠别16、题西施17、题秋江独钓图18真州绝句19、病牛20、菩萨蛮.杏花21、赋得古原草送别22、*绝句23、山中24、送灵澈上人25、题都城南庄26、春庄27、登幽州台歌28、秋风引29、听弹琴30、苔31、泊秦淮32、山亭夏日33、城东早34、题乌江亭35、寄扬州韩绰判官36、山行37、塞鸿秋.浔阳即景38、酒泉子39、今日诗40、*清明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杂诗其一 唐王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江行无题 唐钱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芦花 唐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遗爱寺 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赠别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题西施石 唐王轩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4、有感情的朗读《敕勒川》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夜宿山寺》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3、有感情的朗读《敕勒川》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电脑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读准下列字音:寺、宿、摘、恐。 (认读生字时,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识字,如:“寺”和“诗”,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字音字形。) 三、明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电脑出示:山、星、诗) 4、站在楼上,李白感受到什么了? 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高百尺”是什么意思?

教案2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夜宿山寺》优秀教案1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8《古诗两首》《夜宿山寺》人教 (部编版) 《夜宿山寺》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文本解读、教学价值三方面来说。 教材地位:《夜宿山寺》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 文本解读:《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本诗借用“百尺”极言山寺之高。其实,借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这样的用法,在李白的诗中很常见。这一用法要让学生了解。二是想象的运用。如摘星辰、惊天人……这些奇特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价值:《夜宿山寺》的教学价值在于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也需要考虑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本课属于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是“想象”,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在这一环节说清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带着学生怎么学这首古诗;二是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学。 第一板块:简介作者,破解课题 先出示李白图像,顺带简介李白,再回忆以前学过他的诗作,后引出课题《夜宿山寺》。然后,引领学生读准课题,理解题意。 这一板块里,课题中的“宿”字,学生可能会不理解。我将通过出示甲骨文“宿”字作,对其进行形象化的讲解来破解此问题。 【设计意图】李白是学生熟悉的诗人,一年级曾经学过他的诗。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出发,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第二板块: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先让学生听读,后自由读诗,目的是为了读准字音。后出示本课的生字读音:宿、寺、危、辰、敢、恐、惊,再把这些字送入诗中读。最后,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以外,还应该关注古诗的节奏。用多种形式诵读出古诗的节奏,如男生读、女生读、个读、齐读等。 第三板块:体会楼高,感受情感 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出自己感受到山之高,然后在诗中找相应的句子“危楼高百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问题:本首诗是如何写楼高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我将从以下几点做突破: 1.分析“危”字体会楼之高。危楼即高楼; 2.借数字“百尺”体会楼之高。顺带补充李白善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的创作习惯; 3.让学生做摘星辰的动作,进一步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轻松、愉悦的情感; 4.闭眼想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画面,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豪放的情感。 5.分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心理,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可爱、率真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