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机械原理及结构》思考题及习题

《流体机械原理及结构》思考题及习题
《流体机械原理及结构》思考题及习题

《流体机械原理及结构》思考题及习题

1、 流体具有的能量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2、 什么是流体机械?根据什么将流体机械分为叶片式流体机械和容积式流体机械?

3、 试说明流体机械的效率用m l h t ηηη=η表示。

4、 总扬程为25m ,流量为3m 3/min ,泄漏量为流量的3%的离心泵以1450rpm 的转速运转时,泵

的轴功率为14.76kw ,机械效率取92.0m =η,试求下列值:(1)泵的有效功率;(2)泵的效率;(3)容积效率;(4)水力效率。

5、 水轮机效率实验时在某一导叶开度下测得下列数据:蜗壳进口处压力表读数P=22.6×104p a ,

压力表中心高程H m =88.5m ,压力表所在钢管直径D=3.35m ,电站下游水位?=85m ,流量q v =33m 3/s ,发电机功率P g =7410Kw ,发电机效率ηg =0.966,试求机组效率及水轮机效率。

6、 水轮机和水泵的基本工作参数有哪些?各是如何定义的?

7、 离心泵自井中取水,输送到压水池中,流量为100 m 3/h ,吸水管与压水管直径均为150mm ,

输水地形高度为32m ,若泵所需轴功率为14kw ,管路系统总阻力系数为10.5,试求离心泵装置的总效率。

8、 什么是流面、轴面?什么是轴面流线?

9、 在分析叶片式流体机械内的流动时引入了哪些基本假设?试推导出叶片式流体机械的基本方

程。

10、 何为反击系数?它有何意义?

11、 什么在离心式叶轮出口附近的流动会产生滑移?滑移系数是怎样定义的,它与哪些因素有

关?

12、 冲击式流体机械在什么情况下,其效率最高?试推导出此时效率的表达式。

13、 什么是往复式流体机械和回转式流体机械?试分别列举几种型式。

14、 流动相似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15、 什么是单位参数和相对参数?

16、 什么是比转速?它有什么重要意义?试分析比转速与叶轮形状和水力性能的关系。

17、 什么是水轮机的模型综合特性曲线和运转综合特性曲线?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18、 水轮机主要综合特性曲线包括哪些内容?5%出力储备线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轴流转浆式

水轮机没有呢?

19、 试分析不同比转速的水轮机模型综合特性曲线的等开度线和等效率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规

律?

20、 何为泵的工作特性曲线和通用特性曲线?

21、 何为水力机械的最有利工作条件?正确绘制出叶轮进、出口处的速度三角形。当其流量或

水头(扬程)发生变化时,水力机械的性能将有何变化?

22、 分析变工况下的水泵的性能分析。

23、 什么是汽蚀?汽蚀的危害有哪些?

24、 什么水是泵汽蚀余量和水泵装置汽蚀余量?它们有什么关系?

25、什么是水轮机汽蚀系数和水轮机装置汽蚀系数?试分别推导出它们的表达式。

26、在流体机械中存在的非稳定现象有哪些?试分别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27、流体机械中产生噪声的原因有哪些?防止噪声的措施是什么?

28、模型水轮机与原型水轮机之间存在哪些不相似之处?这些不相似将会导致什么结论?

29、试说明低比转速的混流式水轮机的汽蚀系数,为什么比高比转速的混流式水轮机的汽蚀系

数要小些?

30、已知离心泵叶轮D1=160mm,D2=320mm,βb2=29°,叶片数Z=6,叶厚δ=5mm,宽度

b1=33mm, b2=19mm,转速n=1450r/min,设最优工况下容积效率ηv=0.95,水力效率ηh=0.90,总效率η=0.82,求该工况下的流量,扬程和轴功率(V ul=0)。

31、已知轴流式水轮机的下列数据:D1=0.7m,d h(轮毂直径)=0.28m , b0=0.28m,q v=2m3/s,

n=500r/min,α0=55°, 试求D=0.53m的圆柱层中(其中β2=25°)的进出口速度三角形。32、已知混流式水轮机的下列数据:D1=2m ,b0=0.2m ,q v=15m3/s ,n=500r/min ,导叶出

口角α0=14°,试求进出口速度三角形。(注:转轮进口边视为与导叶出口边平行,b1=b0)。

若出口边与下环交点处D2=1.4m,该处轴面速度V m2=12m/s,求为了满足H th=250m的条件,β2应为多少?(假定叶片数无穷多)。

33、一台泵的吸入口径为200mm,流量q v=77.8L/s,样本给定[H v]=5.6m。吸入管路损失

?Hs=0.5m。试求1)在标准状态下抽送常温清水时的H sz值。2)如此泵在拉萨(Pa=64922.34pa)使用,从开敞的容器中抽吸80℃温水,其H sz又为多少?(注:80℃清水的Pva=47367.81pa,ρg=9530.44N/m3)

34、已知水轮机的临界空化系数σ为0.28,电站水温为15℃,电站下游水面的海拔高程为

1524m,水轮机的吸出高度为3m。问:根据空化条件,允许的最大水头为多少?

35、双吸离心泵的转速为1450r/min,最优工况的扬程为43m,流量为1.36m3/s,临界空化余

量为?hσ=3.17m,最大流量工况的?hσ为10.60m,吸水管路的水力损失为0.91m,当地大气压力为10.36m,所输送的冷水的汽化压力为H va=0.31m。要求计算确定:1)最优工况的比转速n q、空化比转速S、临界空化系数σ和允许的吸入高度Hs是多少?2)最大流量工况的允许吸入高度Hs 是多少?(提示:计算n q和S时应取总流量的二分之一)。

36、水轮机的最有利工作条件是什么?试绘出其速度三角形。

37、已知离心泵叶轮直径D=0.4m,在最优工况下流量q v=0.1111m3/s、扬程H=50m、转速

n=1450r/min、效率η=0.83。1)该泵的轴功率应为多少?2)如果另一台几何相似的泵的叶轮直径为0.64m,在效率相等的相似工况下运行,转速为1200r/min,那么它的流量、扬程和轴功率为多少?

38、某抽水蓄能电站装备有可逆水泵一水轮机,假定泵和水轮机两种工况的参数相同,均为水

头H=265m,流量q v=30.2m3/s。同时还假定两种工况下的损失均为:水力损失?H=10m,容积损失?q v=0.6m3/s,机械损失?P=730KW。试求两种工况下的水力效率、容积效率、机

械效率、总效率和轴功率。

39、在同一台水轮机中,改变落差,试求运转情况的相似法则。

40、一台冷凝泵从封闭的容器中抽水,液面的压力等于汽化压力,样本给定[?h]=0.6m,吸入

管路损失?Hs=0.3m,试求泵的几何吸入高度。

41、泵A的尺寸为泵B的尺寸的三分之一,两泵工况相似,效率相等,泵B在扬程为15m时

的转速为300r/min,流量为0.0063m3/s。问:1)当泵A的扬程为15m时,其转速和流量为多

少?2)当泵A 的流量为0.0063m 3/s 时,其转速和扬程是多少?3)当泵A 的转速为300r/min 时,其流量和扬程为多少?

42、 两个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应用水头及转速均相同,第一个转轮的反作用度Ω1=0.5,第

二个转轮Ω2=0.7,求二者直径的比值。

43、 已知卧式水轮机的水头为H=43m ,电站水温为20℃,大气压力为10.25m (绝对压力),

水轮机主轴中心线高于下游水面 3.86m ,水轮机转轮叶片出水边最高点高于主轴中心线253mm 。问:该水轮机的装置空化系数是多少?

44、 欲设计一台在标准状态下抽送常温清水的泵,其流量q v =77.8L/s ,几何吸入高度

H sz =5.0m ,吸入管路损失?H s =0.5m 。若设计时估计泵的空化比转速C=800。试问应如何选择泵的转速?

45、 反击式水轮机的吸出高度是如何计算的?安装在水电站中的卧轴混流式水轮机又是如何

规定的?

46、 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泵的扬程,可采用改变那些参数的方法?

47、 简述在推导水轮机效率换算公式中,作了什么假设?8m 41m

1m 'H

H D D )1(η-=η 48、 什么是离心泵系列型谱图?它有什么用途?

49、 叶片泵的结构型式有哪几大类?各自的结构型式及用途是什么?

50、 往复式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51、 齿轮泵的工作过程是什么?齿轮泵的容积效率怎样计算?

52、 试叙述射流泵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53、 离心式风机主要由哪些零部件组成?

54、 反击型水轮机的主要过流部件名称及作用是什么?试以混流式为例绘出其单线图。

55、 根据水轮机利用水流能量方式的不同将水轮机分为哪两大类?又根据转轮区域水流流动

方向特征的不同将反击式水轮机分为了几种?试分别说出各自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56、 反击式水轮机由哪四大部件组成?试分别说出它们的作用。

57、 水轮机导水部件有哪几种型式?试分别说出它们的结构特点。

58、 斜流式水轮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59、 你对新型的贯流混流式水轮机及其结构有什么看法?

60、 可逆式水轮机的特点是什么?

61、 风车有哪两种结构型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2、 流体传动装置的特点有哪些?

63、 试说明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64、 齿轮马达具有什么结构特点?

65、 什么是气压传动?以剪切机为例,说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66、 试比较气压传动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优缺点。

67、 试推导往复泵吸水、压水过程中活塞上压强的表达式。

68、 试证明:单作用往复泵安装空气室活塞克服管路摩擦所作的功,与不装空气室活塞 克服管路摩擦所作的功之比为223π

。假定摩擦系数不随速度变化。

盐类的水解习题及答案

盐类的水解练习题 1、在pH为3的FeCl3溶液,pH为11的Na2CO3溶液和pH为3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分别为:C1、C 2、C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C1<C2<C3B.C1=C2>C3 C.C1>C2>C3D.无法判断 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A.NH4++2H2O NH3·H2O+H3O+ B.HCO3-+ H2O H3O+ + CO32- C.HS-+H+=== H2S D.Cl 2+H2O H++Cl-+HClO 3.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A. NH4Cl B. NH4HSO4 C. CH3COONH4 D. NH4HCO3 4. 蒸干FeCl3水溶液后再强热,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是 ·6H2O (OH)3 D. Fe2O3 5. 一元酸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强碱MOH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A-) ≥ c(NH4+) B. c(A-) ≤ c(M+) C. 若MA不水解,则c( OH―)<c(A-) D.若MA水解,则c( OH―)>c(A-) 6. 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 Ca(OH)2(s) Ca2++2OH- 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A. Na2S溶液 B. AlCl3溶液 C. NaOH溶液 D. CaCl2溶液 7. 当Mg(OH)2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时:Mg(OH)2Mg2++2OH-要使Mg(OH)2进一步溶解, 应向溶液中加少量的固体是 A. NH4Cl B. NaOH C. Na2CO3 D.干冰 8. 某氨水中c(NH4+)= mol / L时达到电离平衡,若向其中加入c(NH4+)= mol / L的NH4Cl 溶液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将 A.增大 B. 减少 C.不 变 D.无法判断 9.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加热时pH值变小的是 A. 氯化铁 B.氯化钠 C.盐 酸 D. 碳酸钠 10. 盛有 / L的NaHCO3溶液和酚酞试液的试管,在室温时,溶液为无色,加热时为粉红色, 这是因为 A. NaHCO3在加热时变成碱性更强的Na2CO3 B.水分蒸发使NaHCO3的浓度增大 C. 加热促进NaHCO3的水解,碱性增强 D. NaHCO3在加热时变成红色 11.已知K2HPO4溶液中,HPO42―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对于平衡: HPO42― + H2O H3O++ PO43-,欲使溶液中c(HPO42-)、c(H3O+)、c(PO43-)三种离子溶度均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水 B.加热 C.加消石灰 D.加硝酸银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2H++Cl-+ClO-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题库题库+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一、填空题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2、力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分别为:大小、方向、作用点 3、刚体是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4、所谓平衡,就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般分为内(变形)效应和外(运动)效应. 6、二力平衡条件是刚体上仅受两力作用而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此两力必须等值、反向、共线。 7、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是指对于作用在刚体上的任何一个力系,可以增加或去掉任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于刚体的作用效应。 8、力的可传性是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该刚体上的任一点而不改变此力对刚体的影响。 9、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该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 10、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矢量等于力系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在某轴 上的投影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在同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11、力矩的大小等于__力_____和__力臂_______的乘积。通常规定力 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时力矩为正,反之为负。 12、当平面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时,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13、力偶是指一对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力 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只有转动。 14、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__力偶的转向__、 ___力偶作用面的方位_三要素。 15、只要保持力偶的三要素不变,可将力偶移至刚体上的任意位置而 不改变其作用效应. 16、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_一合力偶_,合力偶矩的值等于各分力 偶矩的代数和。 17、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从原作用点等效地平行移动_到刚体上 任一点,但必须同时在该力与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个力偶。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两力等值、反向共 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3、力偶无合力,且力偶只能用力偶来等效。(√) 4、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不同点之矩不同。(×) 5、分力一定小于合力(×)。 6、任意两个力都可以简化为一个合力。(×) 7、平面一般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系各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8、力是滑移矢量,沿其作用线滑移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三、计算题

高一物理相遇和追及问题(含详解)

相遇和追及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和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和相遇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机动车的行驶安全问题: 要点诠释: 1、反应时间: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措施经过的时间为反应时间。 2、反应距离:在反应时间内机动车仍然以原来的速度v匀速行驶的距离。 3、刹车距离:从刹车开始,到机动车完全停下来,做匀减速运动所通过的距离。 4、停车距离与安全距离: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之和为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的长短由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 共同决定。安全距离大于一定情况下的停车距离。 要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概述 要点诠释: 1、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成因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2、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说明:①表中的Δx 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②x 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③t 2-t 0=t 0-t 1;④v 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 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特点归类: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3、 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1)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 (2)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移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相遇. 解此类问题首先应注意先画示意图,标明数值及物理量;然后注意当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还要注意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了. 要点三、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要点诠释: 追及?相遇问题最基本的特征相同,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 ①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运动情况的示意草图. ②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个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③根据运动草图,结合实际运动情况,找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 ④将以上方程联立为方程组求解,必要时,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要点四、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要点诠释: 分析这类问题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一个条件:即两个物体的速度所满足的临界条件,例如两个物体距离最大或距离最小?后面的物体恰好追上前面的物体或恰好追不上前面的物体等情况下,速度所满足的条件. 常见的情形有三种:一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乙,这种情况一定能追上,在追上之前,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即v v =甲乙)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乙,这种情况不一定能追上,若能追上,则在相遇位置满足v v ≥甲乙;若追不上,则两者之间有个最小距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三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相似. (2)两个关系:即两个运动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草图找到两个物体位移之间的数值关系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要点五、追及、相遇问题的处理方法 方法一:临界条件法(物理法):当追者与被追者到达同一位置,两者速度相同,则恰能追上或恰追不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方法二:判断法(数学方法):若追者甲和被追者乙最初相距d 0令两者在t 时相遇,则有0x x d -=甲乙,得到关于时间t 的一元二次方程:当2 b 4a c 0?=->时,两者相撞或相遇两次;当2 b 4a c 0?=-=时,两者恰好相遇或相撞;2 b 4a c 0?=-<时,两者不会相撞或相遇. 方法三:图象法.利用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直观形象的描述两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图像,可以较方便的解决这类问题。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动车的行驶安全问题

盐类的水解(选修4)(含答案)

盐类的水解(选修4)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盐类的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C.盐类的水解的结果使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Na2CO3溶液中,c(Na+)是c(CO32-)的2倍 答案:D 解题思路:A.盐类的水解是盐电离产生的弱碱阳离子或弱酸酸根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A正确; B.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它们在水溶液中建立起水解平衡,B正确;C.盐类的水解可能导致溶液中c(H+)≠c(OH-),使溶液呈碱性或酸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盐的水解也可能使溶液显中性,如CH3COONH4溶液,C正确;D.在Na2CO3溶液中,一部分CO32-会水解生成HCO3-,导致c(CO32-)减小,所以c(Na+)是c(CO32-)的2倍多,D错误。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 2.浓度均相同的①Ba(OH)2②Na2SO3③FeCl3④KCl⑤H2SO4五种溶液,按pH值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 A.①②④③⑤ B.⑤③④②① C.⑤④③②① D.③⑤④②① 答案:B 解题思路:这五种溶液中, 酸性溶液:③FeCl3溶液中,Fe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⑤H2SO4为强酸,其水溶液显酸性;中性溶液:④KCl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溶液显中性; 碱性溶液:①Ba(OH)2为强碱,其水溶液显碱性,②Na2SO3溶液中,SO32-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又因为这五种溶液的浓度相同,而强酸强碱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一般的水解反应进行得不够彻底,所以pH值由小到大为:⑤③④②①。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盐类的水解规律 3.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AC、BD、AD、BC)溶液的浓度均为1mol?L-1,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7,第三种溶液pH7,则( )

循环练习

1.下面程序的循环次数是: int k=0; while(k<10) {if(k<1) continue; if(k==5) break; k++; } A. 5 B 6 C 4 D 死循环,不能确定循环次数 2.运行下面程序: main() { int i=10,j=0; do { j=j+i; i--; }while(i>5); printf(“%d\n”,j); } 输出结果是: A 45 B 40 C 34 D 55 3.运行下面程序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k=0,a=1; while(k<10) { for( ; ;) { if((k%10)==0) break; else k--; } k+=11; a+=k; } printf(“%d %d\n”,k,a); } 则输出的结果是() A 21 32 B 21 33 C 11 12 D 10 11

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do---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不能用其他语句构成的循环来代替。 B.do---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只能用break语句退出。 C.用do---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在while 后的表达式为非零时结束循环。 D.用do---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在while后的表达式为零时结束循环。 5.有如下程序: main() { int x=3; do{ printf(“%d”,x--); }while(!x); } 该程序的执行结果是: A 3 2 1 B 2 1 0 C 3 D 2 6.若k为整型变量,则下面while循环执行的次数为: k=10; while(k==0) k=k-1; A 0 B 1 C 10 D无限次 7.执行以下程序后,输出结果是: main() { int y=10; do { y--;}while(--y); printf(“%d”,y--); } A -1 B 1 C 8 D 0 8.求1-2+3-4+…+99-100。 9.计算1---100以内的所有含6的数的和。 10.输出所有的3位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所有位的数字的立方之和等于该数,例如:153=13+33+53

建筑结构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总计100分]来源:.gzu521. 1、计算荷载效应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应是< )。 a.任情况下均取1.2 b.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取1.2 c.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1.2 d.验算抗倾覆和滑移时取1.2 2、基本风压是指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多少年一遇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标准,按w0-v02/1600确定的风压值< )。 a.30年 b.50年 c.20年 d.100年 3、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 (1>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四种: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2>当杆件产牛拉(压>变形时,横截面沿杆轴线发牛平移 (3>当圆截面杆产生扭转变形时,横截面绕杆轴线转动 (4>当杆件产生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各点均有铅垂向的位移,同时横截面绕截面的中性轴转动 a.(1> b.(2>、(3> c.(1>、(2>、(3> d.全对 4、普通钢筋混凝土的自重为< )。 a.22--23kn/m3 b.23--24kn/m3 c.24--25kn/m3 d.25--26kn/m3 5、有明显屈服点钢筋的强度标准值是根据下面哪一项指标确定的< )。 a.比例极限 b.下屈服点 c.极限抗拉强度 d.上屈服点 6、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下面哪种因素有关< )。 a.混凝土强度等级 b.构件类别 c.构件工作环境 d.以上都有关 7、对于混凝土各种强度标准值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 a.ftk>fck>fcuk b.fcuk>ftk>fck c.fcuk>fck>ftk d.fck>fcuk>ftk 8、梁下部钢筋净距应满足下列哪条要求< )。(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a.≥d且≥25mm

盐类的水解(讲义及答案)

4 3 3 3 3 4 4 3 盐类的水解(讲义) 一、知识点睛 1.盐类的水解 (1)定义 在溶液中由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 OH-结合生成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反应,简称盐类的水解。 (2)实质 盐电离出的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 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 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溶液中与 不再相等,溶液呈现一定的酸性或碱性。 (3)水解条件 ①盐能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②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注:常见的弱碱阳离子: Fe3+、Al3+、Fe2+、Cu2+、Zn2+、NH +等。 常见的弱酸酸根离子: CO 2-、SO 2-、CH3COO-、S2-、HS-、ClO-、F-、HCO -、 HSO -、PO 3-、HPO 2-、SiO 2-等。 2.盐类的水解规律 简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3 3 3. 水解反应表达式 (1) 一元弱酸酸根离子水解或一元弱碱阳离子水解 CH 3COO -的水解: NH 4+的水解: (2) 多元弱酸酸根离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 CO 2- 的水解: (3) 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分步进行,以总反应表示) Fe 3+的水解: 注:①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②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无明显沉淀或气体生成。 4.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 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 。 (2) 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 。 (3) 外加试剂 ①加酸可以 弱碱阳离子水解,可以 弱酸酸根离子水解; ②加碱可以 弱碱阳离子水解,可以 弱酸酸根离子水解; ③加入与水解产物相同的离子,水解程度 ,加入能与水解产物反应的物质,水解程度 ; ④弱酸酸根离子与弱碱阳离子混合,水解反应相互促 进,水解程度增大。 5. 水解原理的应用 (1) 热碱水去油污 加热促进 CO 2- 水解。 (2) 硫酸铝钾或硫酸铝做净水剂 Al 3+水解生成的 Al(OH)3 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3) 配制溶液 配制 FeCl 3、SnCl 2 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为抑制 Fe 3+、Sn 2+水解,加入适量盐酸。 (4) 泡沫灭火器 浓 NaHCO 3 溶液和浓 Al 2(SO 4)3 溶液混合,水解反应相互促进,迅速产生大量泡沫。

三单元 循环结构练习题

第三单元循环结构练习题 选择题: 1、有以下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main( ) { int i,s=0; for(i=1;i<10;i+=2) s+=i+1; printf("%d\n",s);} A.自然数1~9的累加和 B.自然数1~10的累加和 C.自然数1~9中的奇数之和 D.自然数1~10中的偶数之和 2、以下关于for语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or循环只能用于循环次数已经确定的情况 B. for循环是先判断表达式,后执行循环体语句 C. for循环中,可以用break跳出循环体 D. for循环体语句中,可以保含多条语句,但要用花括号括起来 3、若i和k都是int类型变量,有以下for语句 for(i=0,k=-1;k=1;k++) printf("*****\n"); 下面关于语句执行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循环体执行两次 B.循环体执行一次 C.循环体一次也不执行 D.构成无限循环 4、已知 int t=0; while(t=1){...} 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循环控制表达式的值为0 B)循环控制表达式的值为1 C)循环控制表达式不合法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设有以下程序段 int x=0,s=0; while(!x!=0)s+=++x; printf("%d",s); 则 A)运行程序段后输出0 B)运行程序段后输出1 C)程序段中的控制表达式是非法的 D)程序段执行无限次 6、设i,j,k均为int型变量,则执行完下面的for语句后,k的值为()。for(i=0, j=10; i<=j; i++, j- -)k=i+j; A.6 B.9 C.10 D.11 7、C语言中,break; 语句可以用于循环语句和( )语句中。 A.if B.switch C.for D.while 8、for(i=0; i<=15; i++) printf("%d", i ); 循环结束后,i 的值为()。 A.14 B.15 C.16 D.17 9、与语句“while(!x)”等价的语句是()。 A. while(x==0) B. while(x!=0) C. while(x==1) D. while(x!=1) 10、下述程序段中,while循环执行次数是()。 int k=0;

建筑结构判断题题库

建筑结构判断题题库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在梁内受拉区配筋量越多,梁的承裁力就越大。(×) 2、受压构件的砼,宜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砼,但不宜采用高强度的钢筋。(√) 3、在受压构件中,选用钢筋时,在钢筋裁面积相同情况下选用钢筋直径大、根数少的比选用直径小、根数多的好。( √ ) 4、对于弯矩较大且加大裁面尺寸受到限制,可采用受压钢筋协助砼承受压力,可设计成双筋裁面梁。(√) 5、双向板长跨方向的跨中受力钢筋应置于板的外侧,而短跨方向的受力钢筋与长跨受力钢筋垂直,置于板的内侧。(×) 6、钢筋砼矩形裁面对称配筋柱,对大偏心受压,当轴向压力N值不变时,弯矩M值越大,所需纵向钢筋越多。(√) 7、当楼梯的跨度大,活荷裁也较大时,一般可采用板式楼梯。(×) 8、为了减少钢筋应力松驰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措施是采用超张拉。(√) 9、梁的斜裁面剪承裁力公式适用条件中的上限值--------最小裁面尺寸是防止斜拉破坏。(×) 10、结构构件的挠度值超过规范限值问题,属于承裁能力极限状态。(×) 11、在整体现浇式单向板助梁楼盖计算时,对主梁和次梁按正裁面确定纵向受拉钢筋时,通常跨中按T形裁面计算,支座按矩形裁面计算。(×) 12、《砼设计规范》中砼强度等级的划分是根据砼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23、一根钢筋的不需要点也叫理论断点,所以钢筋可以在理论断点处切断。(×) 14、砼结构设计,通常是按承裁力极限状态设计构件,必要时再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5、钢筋通过冷拉可提高其抗拉和抗压强度,且塑性亦之提高。(×)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在梁内受拉区配筋量越多,梁的承载力就越大。(× ) 2、受压构件的砼,宜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砼,但不宜采用高强度的钢筋。(√ ) 3、在受压构件中,选用钢筋时,在钢筋截面积相同情况下选用钢筋直径大、根数少的比选用直径小、根数多的好。( √ ) 4、对于弯矩较大且加大截面尺寸受到限制,可采用受压钢筋协助砼承受压力,可设计成双筋截面梁。(√ ) 5、双向板长跨方向的跨中受力钢筋应置于板的外侧,而短跨方向的受力钢筋与长跨受力钢筋垂直,置于板的内侧。(× ) 6、钢筋砼矩形截面对称配筋柱,对大偏心受压,当轴向压力N值不变时,弯矩M值越大,所需纵向钢筋越多。(√ ) 7、当楼梯的跨度大,活荷载也较大时,一般可采用板式楼梯。(× ) 8、为了减少钢筋应力松驰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措施是采用超张拉。(√ ) 9、梁的斜截面剪承载力公式适用条件中的上限值--------最小截面尺寸是防止斜拉破坏。(× ) 10、结构构件的挠度值超过规范限值问题,属于承截能力极限状态。(× )

高中物理:《追及、相遇问题》精讲精练(1)

高中物理:《追及、相遇问题》精讲精练 【知识要点】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两种: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 。 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 ,即v v 乙 甲 (2)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或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典型例题】 (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 (开始时v1v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1= x2+Δx,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二).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

(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小;v1= v2时,①若满足x1< x2+Δx,则永远追不上, 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1=x2+Δx,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1> x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例2】一个步行者以6m/s的最大速率跑步去追赶被红绿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当它距离公共汽 车25m时,绿灯亮了,车子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起动前进,则() A.人能追上汽车,追车过程中共跑了36m B.人不能追上汽车,人和车最近距离为7m C.人不能追上汽车,自追车开始后人和车间距越来越大 D.人能追上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m (三).匀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同上) 【例3】A、B两列火车,在同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 =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B 车,但B车要经过1 800 m才能停止.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 由. (四).匀速运动追匀减速运动的情况: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仔细审题, 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 t 图象的应用。 【例4】(匀速追匀减速)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7 m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 正以v 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正以v B=10 m/s的初速度向右匀减 速运动,加速度a=-2 m/s2,求A追上B所经历的时 间.

盐类的水解练习及答案

盐类水解习题及答案 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 +)=1.0×10-13mol·L -1,该溶液可能是( ) ①二氧化硫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 +、CH 3COO -、H +、OH -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由pH =3的CH 3COOH 与pH =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 .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混合而成 C .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 3COO -)>c(Na +)>c(OH -)>c(H +) D .加入适量氨水,c(CH 3COO -)一定大于c(Na +)、c(NH 4+)之和 3.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NaHCO 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 ,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23和OH - B .NaHCO 3溶液中:e(H +)+e(H 2CO 3)=c(OH - ) C .10 mL0.10 mol ·L -1CH 3COOH 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 后,离子浓度由大到 小的顺序是:c(Na +)>c(CH 3COO -)>c (OH -)>c(H +) D .中和体积与pH 都相同的HCl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所消耗的NaOH 物质的量相同 4.浓度相同的NaOH 和HCl 溶液,以3∶2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该原溶液的浓度为( ) A .0.01mol·L -1 B .0.017mol·L -1 C .0.05mol·L -1 D .0.50mol·L -1 5.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mol/L 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 3COONa 和HCl ;②CH 3COONa 和NaOH ;③CH 3COONa 和NaCl;④CH 3COONa 和NaHCO 3 ;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 ) A .pH :②>③>④>① B .c(CH 3COO -):②>④>③>① C .溶液中c(H +):

循环结构(While_Do循环)

四. While循环 1.While循环的格式: While <条件表达式> 循环体 Wend 说明:<条件表达式>为关系或逻辑表达式。 2.执行过程:判断条件;条件满足,执行循环体语句;再继续判断条件,继续执行循环; 直到条件不满足,结束循环。 结合下面我们熟悉的For程序,来说明: For I = 1 To 10 S = S + I Next I Print I 改用While循环表示: I = 1 ‘初值 While I<=10 ‘循环条件 S=S+I I=I+1 ‘变量自增,加步长 Wend Print S 3.While循环的说明 For循环语句必须给出初值、终值、步长值;循环条件也就给出了。 While循环语句中只给出循环条件和终值,所以一定要注意给出初值和增量。如上面程序段中的3处颜色部分语句。 例如:以下程序段循环几次,y值结果如何。 y = 2 While y < = 8 y = y + y Wend Print y 分析: 循环条件:y<=8 执行过程如下: Y=2,y<=8 满足,执行语句:y = y + y,y=4;遇到Wend返回继续判断条件。 Y=4,y<=8 满足,执行语句:y = y + y,y=8;遇到Wend返回继续判断条件。 Y=8,y<=8 满足,执行语句:y = y + y ,y=16;遇到Wend返回继续判断条件。 Y=16,y<=8 不满足,结束循环。 循环执行了3次。

五.Do循环 Do循环是在While循环基础上做了一点修改。整个格式结构和执行过程基本一样。 但增加了一种格式:条件不满足就循环,满足就结束循环。 格式1:Do While (条件) 循环体 Loop I=1 Do While I<4 S=S+1 I=I+1 Loop Print S I=1 Do Until I>=40 S=S+1 I=I+1 Loop 格式2:Do 循环体 Loop While (条件) 说明:格式1、格式2和While基本一样,格式2不同在于先执行一次循环,再判断条件是否满足。 格式3:Do Until(条件) 循环体 Loop 格式4:Do 循环体 Loop Until(条件) 说明:Until和While的不同在于条件不满足才循环。 注意:为了避免循环条件的混淆,我们一般是将Until 循环转换为While 循环做题。即将Until改为While,后面的条件改取相反值条件。

建筑结构试验题库完整

2001级 建筑结构试验 课程试题(A 卷) 合分人: 复查人: 一、名词解释:(10 分) 1. 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 分) 传感器是感受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或信号),按一定规律把它们转换成可以直接测读的形式,然后直接显示、输出。 2.建筑结构疲劳试验(3 分) 结构物或试件直接或主要承受重复荷载的受力性能试验称为疲劳试验。 3、等效荷载(4 分) 建筑结构试验中由于受试验条件的限制或为了加载的方便和减少荷载量的需要,在不影响结构的工作和试验结果分析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等效荷载的方式来改变原来的加载图式(等效荷载的数值大小和分布形式要根据相应的等效条件换算得来)。 4、仪器设备的灵敏度(3 分) 被测量的单位物理量所引起仪器设备输出或显示装置示值的大小,及仪器对被测物理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 分) 1.结构试验试件的尺寸和大小与实体结构构件相比,总体上分为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两类。若试件尺寸太小,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要。因此,对于局部性的试件,其尺寸比例可为原型的 1/4~1 ,而整体性的结构试验试件可取为原型的 1/10~1/2 。

2.科研性试验中试件是按研究要求专门设计制造的。试件的数量直接由参与研究问题参数(分析因子)多少和相应各种状态(水平数)的影响来决定。一般来说,单因数试验适用于实验结果离散性较大的实验(如粘接锚固试验)试验,正交试验则适用于实验结果离散性相对较小或影响因素较多试验。 3、按照结构试验时结构构件在空间就位型式的不同,可以有正位、异位、和原位试验等3种方案。 4、混凝土结构静力试验的加载程序可按《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的规定。对于结构抗震试验,则可按《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JCJl01-96)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5、对于多跨连续结构,一般只需考虑 5跨内(填数字1~10)荷载的相互影响,有时为减少荷载数量和加载工作量,往往采用等效荷载的方法。 6、结构构件设计时,是按不同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来验算结构的承载力、变形、抗裂性以及裂缝宽度等性能。因此在进行结构试验时,就必须按试验的性质和要求分别确定相应于各个受力阶段的试验荷载值。具体而言,对结构构件的刚度、裂缝宽度进行试验时,应确定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试验荷载值,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能力试验时,应确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试验荷载值。 7、为能准确地测得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荷载,对于生产检验性试验,当加载接近承载力检验荷载时,每级荷载不宜大于承载力检验荷载设计值的5%;对于科学研究性试验,在加载达到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的 5% 。 8、分级加载等级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结构变形发展情况,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试验时从加载结束到下一级开始加载,每级荷载的间歇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为检验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抗裂性能,要求在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作用下进行恒载试验,恒载持续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9、液压加载系统主要是由储油箱、高压油泵、液压加载器、

高中物理相遇和追及问题(完整版)

相遇追及问题 一、考点、热点回顾 一、追及问题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类型图象说明 匀加速追匀速①t=t0以前,后面物体与 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0时,两物体相距最 远为x0+Δx ③t=t0以后,后面物体与 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匀速追匀减速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 次 匀加速追匀减速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匀减速追匀速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 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 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 时刻: ①若Δx=x0,则恰能追 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

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匀速追匀加速 ②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 t1时刻Δx1=x0,两物体第一 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 二次相遇 匀减速追匀加速 ①表中的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②x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③t2-t0=t0-t1; ④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二、相遇问题 这一类: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 第二类: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移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相遇. 解此类问题首先应注意先画示意图,标明数值及物理量;然后注意当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还要注意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了. 求解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 (1)根据追赶和被追赶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并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简单的图示,找出两物体的运动位移间的关系式.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 (3)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等等.利用这些临界条件常能简化解题 过程. (4)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除了以上所述根据追及的主要条件和临界条件解联立方程外,还有利用二次 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 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分析思路:

2020高考化学练习:盐类的水解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练习:盐类的水解含答案 专题:盐类的水解 一、选择题 1、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四种盐溶液,其pH测定如下表所示: A.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②>④>③ B.Na2CO3和NaHCO3溶液中,粒子种类相同 C.将等浓度的CH3COOH和HClO溶液比较,pH小的是HClO D.Na2CO3溶液中,c(Na+)=c(CO2-3)+c(HCO-3)+c(H2CO3) 答案:B解析:A.该溶液为四种盐溶液,均促进了水的电离,根据越弱越水解,水解显碱性,水解程度越大,pH越大,则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③>④>②>①,A错误;B.Na2CO3和NaHCO3溶液中都存在着H+、OH-、CO2-3、HCO-3、H2CO3、Na+、H2O,B正确;C.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在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条件下,pH小的是醋酸,C错误;D.根据物料守恒,Na2CO3溶液中,c(Na+)=2c(CO2-3)+2c(HCO-3)+2c(H2CO3),D错误。 2、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类的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C.盐类水解的结果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Na2CO3水解的实质是Na+与H2O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NaOH

答案 D 3、(双选)常温 下,K a(HCOOH)=1.77×10-4,K a(CH3COOH)=1.75×10-5,K b(NH3·H2O)=1.76×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度均为0.1 mol·L-1的HCOONa和NH4Cl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 B.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CH3COOH 溶液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 C.0.2 mol·L-1 HCOOH与0.1 mol·L-1 NaOH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中:c(HCOO-)+c(OH-)=c(HCOOH)+c(H+) D.0.2 mol·L-1 CH3COONa与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pH<7):c(CH3COO-)>c(Cl-)>c(CH3COOH)>c(H+) 【解析】相同浓度的HCOONa和NH4Cl溶液,N的水解程度大于HCOO-,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COO-)+c(OH-),c(N)+c(H+)=c(Cl-)+c(OH-),可比较 c(Na+)+c(H+)和c(Cl-)+c(OH-)的大小,根据N和HCOO-的水解程度得HCOONa 中的c(H+)大于NH4Cl溶液中的c(OH-),又因为c(Na+)=c(Cl-),所以阳离子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A项正确;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CH3COOH溶液,因为CH3COOH的酸性弱于HCOOH,故 CH3COOH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比HCOOH的大,B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 c(HCOO-)+c(OH-)=c(Na+)+c(H+),又因为c(Na+)>c(HCOOH),C项错误;反应后溶液相当于相同浓度的CH3COOH、CH3COONa、NaCl溶液的混合物,溶液显酸性,c(CH3COO-)>0.05 mol·L-1,c(CH3COOH)<0.05 mol·L-1,c(Cl-)=0.05 mol·L-1,故 c(CH3COO-)>c(Cl-)>c(CH3COOH)>c(H+),D项正确。 【答案】AD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若它们的pH依次为 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A.HX、HZ、HY B.HZ、HY、HX C.HX、HY、HZ D.HY、HZ、HX 【解析】组成盐的酸根离子对应的酸越弱,该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相同物质

建筑构造试题库

一、选择题 1.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 C)属于建筑物。 A. 住宅、堤坝等 B.学校、电塔等 C.工厂、展览馆等 D、教学楼、栈桥等 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规定的基本模数是(C)。 A.300 mm B.100 mm C.10 mm D.5 mm 3、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 C )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寓 D. 疗养院 4、建筑模数有( B )。 ①统一模数②实际尺寸③基本模数④构造尺寸⑤扩大模数⑥分模数 A.①③④⑤⑥ B.③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常用的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不包括以下( D )。 A.压实法 B.换土法 C.桩基 D.片筏基础 6、有关基础埋深的叙述,( A )是正确的。 A.由室外的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埋深 B.由室外的设计地面到基础垫层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埋深 C.由室内的设计地面到基础垫层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埋深 D.由室内的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埋深 7、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各种层数的砖混结构房屋必须设置构造柱的部位是( C )。A.外墙四角 B.外墙四角及较大洞口两侧 C.外墙四角、较大洞口两侧及大房间内外交接处 D.外墙四角、较大洞口两侧及隔断墙和外纵墙交接处 8、圈梁的作用有下述( D )。 Ⅰ.加强房屋整体性Ⅱ.提高墙体承载力Ⅲ.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开裂Ⅳ.增加墙体稳定性 A.Ⅰ、Ⅱ、Ⅲ、Ⅳ B.Ⅰ、Ⅱ、Ⅳ C.Ⅱ、Ⅲ、Ⅳ D.Ⅰ、Ⅲ、Ⅳ 9、下列有关砖墙的基本尺寸的说法,( B)是正确的。 A.12墙厚120mm B.24墙厚240mm C.37墙厚360mm D.两砖墙厚495 mm 10、砖砌窗台的出挑尺寸一般为( C )。 A.40mm B.50mm C.60mm D.120mm 11、关于建筑物散水的设置要求,下列( B )是正确的。 A.有组织排水,散水宽度宜为1500mm左右 B.散水的坡度可为3%~5% C.当采用混凝土散水时,可不设置伸缩缝 D.散水与外墙之间的缝宽可为3~5mm,应用沥青类物质填缝 12、在墙体设计中,其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的墙称为( C )。 A.窗间墙 B.承重墙 C.横墙 D.隔墙 13、砖墙砌筑中应在( C)设置圈梁。 A.全部内墙 B.外墙与内墙 C.外墙和部分内墙 D.外墙四周 14、为了防止土中水分从基础墙上升,使墙身受潮而腐蚀,因此需设墙身防潮层。防潮层一般设在室内地坪以下( C)mm处。 A.10 B.50 C.60 D.150 15、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各伸入砖砌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 D )mm。 A.60 B.120 C.180 D.240 16、阳台两侧扶手的端部必须与外墙受力构件用铁件牢固连接,其作用是下列哪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思维导图:3-3盐类的水解(含答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北京理综)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3COONa与HCl;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与NaHCO3,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A.pH:②>③>④>①B.c(CH3COO-):②>④>③>① C.溶液中c(H+):①>③>②>④D.c(CH3COOH):①>④>③>② 【答案】B

2.(全国卷理综)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 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c(OH-)>c(HA)>c(HB)>c(H+) B.c(OH-)>c(A-)>c(B-)>c(H+) C.c(OH-)>c(B-)>c(A-)>c(H+) D.c(OH-)>c(HB)>c(HA)>c(H+) 【答案】A

3.(2015山东卷)室温下向10mL 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pH=7时,c(Na+)= c(A—)+ c(HA) D、b点所示溶液中c(A—)> c(HA) 【答案】D

4.(2014山东卷节选29.(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 OH=NaNO3+NaNO2+H2O。含0.2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溶液B为0.1mol?L ̄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3 ̄)、c(NO2-)和c(CH3COO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 ̄1,CH3COOH的电离常数K a=1.7×10-5mol?L ̄1,可使溶液A和溶液B的pH相等的方法是。 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 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 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答案】c(NO3 ̄) > c(NO2-) > c(CH3COO ̄);b、c 【解析】根据盐类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所以CH3COO ̄的水解程度大于NO2-,故离子浓度大小是c(NO3 ̄)>c(NO2-)>c(CH3COO ̄);因为CH3COO ̄的水解程度大于NO2-,所以溶液A的PH小于溶液B的PH。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使A的PH减小),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使A的PH增大),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使B的PH减小),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使B的PH增大),只有bc满足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