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电梯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电梯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电梯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电梯综合解决方案

2012-5-31 18:31:59 来源:浏览 154 次

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住宅、宾馆、酒店、写字楼等不断增加,因此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数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全国电梯总数量已经超过 150万台。电梯的使用给人们出入高层建筑带来便利的同时,但电梯故障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对电梯的安全运行实施有效的监控,及时排除各种电梯故障隐患,已成为物业、电梯维保公司和监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梯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不断深入,为电梯智能管理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必备条件。

海创高科的智慧电梯综合解决了以上问题,为电梯维保单位、物业、电梯质量监督部门提供了有效的电梯监管解决方案。

功能描述

?故障报警:为电梯维修人员提供电梯故障范围,从而缩短维修时间,同时为电梯故障发生提供统计数据和预报警参数设置提供依据。

?定位功能:电梯的定位能迅速的在系统中的地图上进行定位,能第一时间知道故障电梯所在位置,为救援、排障争取最大的时间。

?运行状态监测功能:电梯运行状态;电梯运行方向;电梯到达楼层;电梯故障状态;电梯平层情况,门机工作状态。系统根据电梯运行状态显示,准确掌握电梯实际运行时间和易损件的使用次数,为数据统计提供有效数值;当电梯出现故障时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信息。

?联网查看信息功能:分级别远程查看电梯各项数据。

?数据统计及分析功能:故障类型及数量、维修响应时间、电梯实际运营时间、易损件使用次数、维保资数进行统计。根据各数据,进行分析、存储,以达到电梯故障提前预警的目的。

?考勤功能:对电梯维修人员进行考勤,提高维修人员服务质量,系统可显示电梯维修人、维修时间、花费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短信功能:电梯故障时自动发送短信至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以缩短维修响应时间

《绍兴市“智慧电梯”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1、起草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市电梯数量增加迅速,电梯安全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和焦点。历年市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涉及电梯的提案。2017年4月,市政府将“智慧电梯”建设项目列为今年民生实事工程,计划至年底完成市区(包括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和市直开发区)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商场、体育场馆和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500台以上垂直乘客电梯的接入“智慧电梯”平台。 至2017年6月底,全市在用电梯32941台,乘客电梯18809台,其中公众聚集场所在用的电梯4756台(垂直电梯2652台、自动扶梯1973台、自行人行道131台)。近五年我市电梯每年平均新增约20%。2016年全市电梯共发生故障16735起,困人1595起,其中三区(包括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和市直开发区,下同)共接报电梯困人报警1036起,解救被困人员约1300人;2017年1-6月,全市电梯共发生故障9564起,困人812起,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9.3%和43.5%;其中三区共接报电梯困人报警562起,解救被困人员约600人,应急平台救援成效初显。借鉴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经验,建设“智慧电梯”是提高电梯安全运行水平的有效载体。 为切实增强全市电梯风险预警能力,实现电梯故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有效保障乘客乘梯安全,市质监局起草了《绍兴市“智慧电梯”建设实施方案》。

2、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六十九条; 2.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推进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质检特〔2014〕433号); 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3〕82号); 4.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绍政办发〔2013〕177号)。 3、主要内容 《绍兴市“智慧电梯”建设实施方案》共有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目的意义: 实施“智慧电梯”项目,主要可实现三大目的: 一是电梯发生困人时,快速接警、快速救援; 二是对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自动报送故障及困人信息,自动启动应急救援; 三是对电梯维保行为的动态监管、实时记录,促使电梯生产企业、使用、维保单位进一步提高电梯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维保能力。建设“智慧电梯”项目的意义是通过推进电梯安全数字化监管,提升全市电梯安全运行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乘梯安全。

园区智慧安防解决方案2020

园区智慧安防解决方案 目录 一、政策背景-------------------------------------------------------- 1 二、需求分析-------------------------------------------------------- 1 三、系统架构-------------------------------------------------------- 2 四、建设内容-------------------------------------------------------- 3 4.1智慧安防系统------------------------------------------------- 3 4.1.1车辆出入口系统 ----------------------------------------- 3 4.1.2人脸人员通道管理 --------------------------------------- 4 4.1.3陌生访客系统 ------------------------------------------- 5 4.1.4视频智慧化汇聚融合系统 --------------------------------- 6 4.1.5基于 RFID、NB-IOT 的物联网应用 ------------------------- 9 4.2智慧消防物联网----------------------------------------------- 12 4.2.1信息中心与大屏 ----------------------------------------- 12 4.2.2综合管理控制台 ----------------------------------------- 13 4.2.3消防给水监测系统 --------------------------------------- 14 4.2.4火灾联网报警系统 --------------------------------------- 16 4.2.5查询统计与报表 ----------------------------------------- 16

电梯维保智慧监管解决方案!政府电梯应急系统解决方案!

电梯维保智慧监管解决方案!政府电梯应急系统解决方案! ——政府电梯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平台项目 一、概述 随着政府对民生及公共安全的重视,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信息化,以及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经启动了电梯应急服务项目,建设了电梯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平台,其它一些城市也有在规划或研究过程中。 已经建设的各地电梯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平台,有些是直接接警调度救援管理的业务平台,有些是监督责任企业救援工作的监管平台,还有是以监管为主,接警调度为辅的综合管理平台。 电梯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形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情况,有的是政府投资自建;有的是委托企业建设,政府购买服务;还有的是政府与企业合作,企业出资建设并运营,政府无偿获取平台应用等多种形式。 二、系统平台建设 政府的电梯应急救援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包括资料信息和动态信息。 资料信息有电梯基本信息、电梯位置信息、电梯相关企业和人员信息、救援单位和人员信息、救援单位位置信息等。 动态信息有电梯困人及故障信息、救援人员位置信息、救援工作进程信息、电梯维保工作信息、电梯运行数据信息、电梯故障信息、电梯年检信息等。 信息的获取方式,一是原有的监管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的数据库信息;二是通过物联网

及互联网手段感知和获知的信息。 2、工作系统 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包括:接警判断、调取信息、调度处置、救援监督、客户回访、维保监管等,工作系统有完整的功能对应。 工作系统的接警形式包括电话接入和系统接收设备自动报警提示信息。工作人员接到报警电话后,首先判断信息内容,对于电梯困人等报警信息,即刻进行救援调度工作。 如果出现电梯困人或电梯事故,工作人员通过系统界面的工作提示进行救援调度处置工作;对其它接警事宜,工作人员可查询系统的数据信息库,应用其它系统功能,做相应的服务性工作。 系统可根据梯编号、楼宇名称等信息,呈现完整的电梯救援所需资料,包括电梯位置、电梯品牌和型号、楼宇楼层信息、相关单位及人员联系方式、合适的第三方救援单位信息等。 在电梯救援工作进行时,系统会持续显示救援人员的(移动)位置信息,以及时间信息,对于救援人员出现困难(如堵车),及时进行协助或另行调度工作。如果电梯安装了物联视频设备,工作人员还可以不断与轿厢被困人员交流,缓解被困人员的不安情绪。 3、工具系统 对于电梯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还需要有相关的设备和系统作为工具。 标准的呼叫中心设备和系统,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呼叫中心系统由接入系统、计算机电话集成系统、IVR智能语音导航系统、录音服务器等组成,能实现主叫号码显示、用户资料和报警地点信息实时显示,接警、处警、调度,同时可以录音、多方通话、有线/无线智能调度等功能。呼叫中心的坐席设备数量根据监管电梯数量和项目规模确定。 地理位置信息系统也是电梯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的必要部分。该部分包括电梯位置信息、电梯责任单位位置信息、救援单位位置信息、救援人员位置信息等。

智慧电梯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电梯综合解决方案 2012-5-31 18:31:59 来源:浏览 154 次 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住宅、宾馆、酒店、写字楼等不断增加,因此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数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全国电梯总数量已经超过 150万台。电梯的使用给人们出入高层建筑带来便利的同时,但电梯故障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对电梯的安全运行实施有效的监控,及时排除各种电梯故障隐患,已成为物业、电梯维保公司和监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梯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不断深入,为电梯智能管理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必备条件。 海创高科的智慧电梯综合解决了以上问题,为电梯维保单位、物业、电梯质量监督部门提供了有效的电梯监管解决方案。 功能描述 ?故障报警:为电梯维修人员提供电梯故障范围,从而缩短维修时间,同时为电梯故障发生提供统计数据和预报警参数设置提供依据。 ?定位功能:电梯的定位能迅速的在系统中的地图上进行定位,能第一时间知道故障电梯所在位置,为救援、排障争取最大的时间。 ?运行状态监测功能:电梯运行状态;电梯运行方向;电梯到达楼层;电梯故障状态;电梯平层情况,门机工作状态。系统根据电梯运行状态显示,准确掌握电梯实际运行时间和易损件的使用次数,为数据统计提供有效数值;当电梯出现故障时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信息。 ?联网查看信息功能:分级别远程查看电梯各项数据。

?数据统计及分析功能:故障类型及数量、维修响应时间、电梯实际运营时间、易损件使用次数、维保资数进行统计。根据各数据,进行分析、存储,以达到电梯故障提前预警的目的。 ?考勤功能:对电梯维修人员进行考勤,提高维修人员服务质量,系统可显示电梯维修人、维修时间、花费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短信功能:电梯故障时自动发送短信至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以缩短维修响应时间

智慧电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智慧电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目标市场 (4) 1.1.概述 (4) 1.2.政府单位 (5) 1.3.维保单位 (5) 1.4.物业单位 (6) 1.5.媒体公司 (6) 1.6.电信运营商 (6) 2.产品定义 (6) 2.1.系统结构图 (6) 2.2.产品部件 (7) 2.3.产品功能 (9) 3.销售模式 (10) 3.1.代理模式 (10) 3.2.合作模式 (10) 3.3.主导模式 (11) 4.技术方案 (11) 4.1系统架构 (11) 4.1.1数据采集 (12) 4.1.2分析控制 (12) 4.1.3数据传输 (13) 4.1.4管理应用 (13) 4.2系统功能 (13) 4.2.1安全监控 (13) 4.2.1.1实时监控 (14)

4.2.1.2问题响应 (14) 4.2.2维保工作管理 (14) 4.2.2.1工作提醒 (14) 4.2.2.2.现场工作管理 (15) 4.2.3应用管理 (15) 4.2.3.1电梯设备方面 (15) 4.2.3.2问题故障方面 (15) 4.2.3.3维保工作方面 (15) 4.2.3.4维保资质方面 (16) 4.2.4信息平台 (16) 4.2.4.1系统的信息平台 (16) 4.2.4.2终端设备的媒介平台 (16) 5.实施方案 (16) 6.服务方案 (17) 7.产品资质 (18)

1.目标市场 1.1.概述 在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设备而不可或缺。智慧电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电梯信息进行科学信息化管理,实现动态管理、汇总分析。对事故隐患,及时地、科学地提出紧急预案和整改措施,有效的保障了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智慧电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最新的安全服务理念,符合国家安全ISO9001认证体系,已应用于多个产品项目,获得专家和用户的认可,是电梯行业的安全卫士,是值得信赖的电梯安保专家! 国内: 中国电梯行业飞速发展。目前,中国电梯产量、电梯保有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1999-2009年我国电梯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3%,2009年我国电梯市场总量已经超过了22万台。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用电梯总数达到162.8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2011年上半年,全国电梯同比增长30%左右,远超市场预期。 (我国电梯产量与增长率) (我国电梯年需求量与增长率)

智慧电梯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1方案建设 1.1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的数量增长迅速,作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安全需求与市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成为距离百姓最近的“隐形杀手”。一旦发生困人故障,社会影响较大,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引起群体性事件。因此,如何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降低困人故障带来的危害,提高电梯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1.2建设目标 ●产品运行集中监测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维保(救援)工作管理 ●数据分析和应用 1.3建设内容 通过在电梯内安装采集设备,实现电梯物联网,将电梯安全数据、运行数据、实时信息等传至平台,利用专利模型算法,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解读,向甲方提供所需信息。 建设内容包括电梯实时监控、电梯安全数据管理、电梯生命周期管理、维保工作监管、维保时间预期、数据统计分析等。

2技术架构 3功能介绍 3.1电梯实时监控 3.1.1电梯运行实时数据 远程监管电梯实时运行数据,运行数据:上行/下行次数、开门/关门次数、运行距离等;问题信息:冲顶、蹲底、超速、开门行梯、层间停梯、关门异常、重复开门、异常震动、异常制动等

3.1.2电梯实时监控数据 实时监控电梯视频 3.2安全数据管理 3.2.1电梯安全指数 给出电梯安全指数:监测电梯运行情况,诊断电梯的安全性,并分析电梯的安全指数。 3.2.2电梯安全等级 可直接获取电梯安全性测评数据,以及安全趋势曲线,便于用户对电梯的安全性有直观的感知给出电梯安全等级,以及问题原因。 3.3电梯生命周期管理 3.3.1电梯资料信息 电梯数据信息包括电梯基础信息、电梯运行各项数据信息、电梯轿厢视频信息、电梯年检信息等。 3.3.2电梯运行统计 统计电梯运行数据 3.3.3电梯故障统计 统计电梯的故障数据

智慧停车解决方案3.0

目录 公司介绍 01 ABOUT US 解决方案 02 SOLUTIONS 产品介绍 04 PRODUCT INTRODUCTION 案例介绍 03 SUCESS STORIES

01 公司介绍ABOUT US

唯传科技概况 唯传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低功耗广域物联网行业领导者,拥有“云-管-端”全栈式物联网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Smartkit核心网络云平台、KitLink应用管理云平台、oss设备运维云平台,物联网多层覆盖网关(基站)系列,LoRaWAN通讯模组以及标准化终端产品。具有高安全、智连接、可管理、可预见性等特性! 唯传科技业务范围涵盖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园区)、智慧消防、智慧电梯、智慧路灯、智慧停车等应用领域。并拥有专利和知识产权100余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颁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核准证,并通过国际CE、FCC等认证,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唯传科技参与了国内多个重大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与阿里云、腾讯云、中国铁塔、广东广电、上海东方有线等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唯传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服务海外40多个国家近200多家客户,已参与了欧洲、北美、南美、东南亚等地区数十个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公司共有65人其中研发人员占50%。工程师经验丰富,大多具有物联网行业5年以上工作经验。产品研发流程从产品前期需求、产品、立项、研发及过程管控到生产过程控制以及售后技术支持流程完善。

核心竞争力 网关(基站) 独立自主研发,工业级三防:防尘 防水 (IP67) ,防雷 (6KV)。全系多 场景网关,高性能、标准型、补 盲型、桌面型。 标准型桌面型 补盲型 智能终端 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推出各场 景应用终端,国内首家推出标准 化“Sensor BOX”,解决物联 网“碎片化”接入难题。 水压变送器 水位变送器 场景应用 推出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 家庭、智慧水务、智慧工业等应 用方案。 交付能力 唯传公司具备项目方案设计、产 品供应、现场施工、监理验收、 售后服务、技术培训等实施能力。 核心网平台 具有数据安全、部署灵活、对接 简单、支持标准LoRaWAN协议、 互联互通等优势。 KitLink云平台 唯传科技专注于LoRaWAN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提供完善的“云-管-端”一站式应用解决方案。唯传拥有全栈产品线研发能 力、优秀的客户资源、服务全球300多家客户、拥有专利和知识产权100余项,已申请受理的发明专利达30余项。 智慧家庭现场调试 指导施工

SHUNCOM物联网智慧电梯解决方案

一、电梯安全的发展背景 近几年,电梯安全事故频发,为规范电梯安全市场,各地政府针对安全问题出台了各项政策,为电梯使用提供保障。2017年8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推进电梯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在山西太原召开电梯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会,并发布了国内首部《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技术规范》。9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组织江苏省特检院苏州分院以及电梯企业等相关专家制定了《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规范》团体标准,提出可考量的2项单台或单一项目电梯维护保养质量指标和6项综合质量指标,所有指标要求均高于国家现有电梯维护保养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二、电梯使用的联网需求 电梯作为一种垂直交通工具,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相关法规条例规定: 1、电梯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电梯承担安全责任;其中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电梯使用单位承担安全主体责任。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应当配备远程监控系统 然而,由于电梯的运行环境相对封闭,分布较为分散,加之生产和运维环节的监管漏洞,在使用过程中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一系列问题: 1、日常使用时各责任单位难以实时监测管理; 2、事故前无法及时预警; 3、事故发生时专业运维人员无法得到即时信息; 4、事故发生后责任认定困难。 为更好地为电梯使用安全提供保障,SHUNCOM针对性的提出了SHUNCOM云电梯物联网解决方案。 三、SHUNCOM云电梯物联网解决方案概述 SHUNCOM云电梯物联网解决方案,借助Zigbee(LoRa)、4G等无线技术,通过无线数传模块、数据采集模块、SHUNCOM聚盒网关等物联网设备,实现电梯位置定位、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电梯主要部件使用情况分析、电梯故障预警、电梯运维情况记录、电梯区域化统一管理等功能。 在整个物联网络当中,我们能够通过安装在轿箱机顶部的各类传感器:开关门感应器、平层传感器、上极限感应器、下极限感应器、人体红外传感器,和用于检测电梯安全回路、门锁回路,内外按板电流电压状态的电量采集设备,采集电梯在运行过程当中的数据信息,而后经由无线传输模块将信息集中在聚盒网关,通过网关的上行网络将整体数据实时的传输至服务器,在数据处理后呈现于监控平台,进而判断电梯当前的运行状态。 电梯的生产单位、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以及政府监管部门就能够通过这一监控平台实现对各区域电梯的管理监控。

奥远智慧电梯:政府智慧电梯项目概述

奥远智慧电梯:政府智慧电梯项目概述 2010年开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行电梯监管平台建设、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以及试点对电梯终端故障进行监测,有些地方还出台了政策法规,配合项目的实施和落实。国家质监总局也持续倡导、鼓励、引导各地电梯监管平台、应急救援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一、政府项目的形态 1、现阶段政府项目内容分为以下几种: 电梯故障监测系统平台(安装终端监测设备,故障判断和报警)。 电梯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无纸化、数据报表)。 电梯维保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维保提醒、现场签到)。 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集中救援管理、救援网络建设)。 一些地方政府项目是上述内容之一,或一种以上内容的组合。 2、各地现有的项目基本以现在电梯监管方式为依据,通过信息手段对现有的监管工作提供支持,可以说是“互联网+电梯监管”。 现有项目的普遍效果,在监管“报表”上可能有了好看的表现,但实际上在工作效果方面表现的并不明显,比如在电梯安全、维保工作质量、维保企业发展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原因是目标、思路、方法和技术等都还存在不足,系统性和应用性较差。 二、政府项目的模式 1、现有的政府项目模式有以下几种: 政府投资建设(设施、设备、软件、硬件等全部投资)。 运营商投资建设,附带进行商业经营(如轿厢广告屏经营),提供政府必要的监管支持。

运营商投资建设,政府购买系统和(数据)信息服务。 保险公司与政府合作,提供政府监管工作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前二项,是现在政府项目的主要实现形式。 2、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投入进行项目建设,这种方式优点是可以结合本地的情况和特点,并能很好地把控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行管理工作。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往往只是安装很少数量的终端监测和采集设备(一般为几百个的规模),并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物联数据效果。另外,由于需要财政支出,有项目建设责任和投入风险,后续运行同样需要较多的运维费用。 3、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并进行商业经营的方式,优点是政府不需资金投入,没有项目建设投入的风险,责任和压力不重。不足之处是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在项目运行的持续性方面存在极大的风险。现实情况也证明,这种方式的项目基本都不成功。这种项目模式还可能出现政府和运营商都不能达到预期,且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 4、运营商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解决了政府投资压力和投入风险问题。如上海、百色等地就是当地移动公司全额投资建设,并对当地政府质监提供服务。现在这种模式的项目还不多,而且有条件承担建设和运营服务的运营商也不多,不过对政府来说,是一个投资少,有持续性保障的模式,也越来越被一些地方政府认可。 5、保险综合服务是今年出现了新的项目形式。个别地方开始试行社会化的电梯安全管理模式,并在电梯维保工作管理规范方面有了突破,如东部某城市电梯保险模式。保险不仅对电梯事故伤害进行赔付,而且还对电梯维保和安全问题承担责任,即由保险公司承担电梯维保工作的费用和管理责任,电梯不必按时维保,可以按需维保。这种模式,更市场化,也更容易形成市场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