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完井工程

现代完井工程
现代完井工程

现代完井工程

目录

总论 (1)

第一章完井工程基础 (8)

第二章完井方式选择 (35)

第三章完井液和射孔液. (61)

第四章生产套管及注水泥. (89)

第五章射孔 (131)

第六章油气井增产 (173)

总论

完井(Well Completio n)工程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更新。勘探井和油田开发井都需要完井,也都涉及完井工程问题。本书主要是论述油田开发的完井工程,其中某些发面也可供勘探井完井参考。

美国,前苏联和我国过去的完井工程的概念一般都认为是钻井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即钻完目的层后下套管、注水泥固井(或包括射孔) 完井。但近年来,石油工作者在不少领域中应用了新工艺、新技术,为此加深了油气层层内的微观认识,而采取了保护油层的措施。与此同时,采用了不同方式完井,提高了油气井完善程度。由于这两个方面的技术进步,其结果是提高了油气井的单井产量。完井工程已经不仅仅是下套管注水泥固井,而是与油气井产能的提高攸攸相关,这是现代的完井工程的新概念,从而拓宽了完井范畴。但是现代完井工程定义是什么?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它与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的关系是什么?这在国内、外至今尚无系统的概念和明确的定义。本书拟系统论述完井工程的定义、内容以及其与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之间的关系,以使完井工程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1.完井工程定义

完井工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是从钻开

油层开始,到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

直至投产的系统工程

2.完井工程的理论基础

1)通过对油、气层的研究以及对油、气层潜在损害的评价要求从钻开油层开始到投产每一道工序都要保护油、气层。尽可能减少对储层的损害,形成油、气层与井筒之间的良好的连通,以保证油、气层发挥其最大产能。

2)通过节点分析,充分利用油、气层能量,优化压力系统,并根据油藏工程和油田开发全过程特点以及开发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来选择完井方式及方法和选定套管直径,为科学地开发油田提供必要的条件。

3.完井工程的内容

(1)岩心分析及敏感性分析

根据勘探预探井或评价井所取的岩心,进行系统的岩心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并根据实验分析的结果,提出对钻开油、气层的钻井液,射孔液,增产措施的压裂液、酸液,以及井下作业的压井液等的基本技术要求。

岩心分析及敏感性分析项目如下:

1)岩心分析:常规分析、薄片分析、X 射线衍射(XRD)、电镜扫描(SEM)。

2)敏感性分析:水敏、速敏、酸敏、碱敏、盐敏。

(2)钻开油层的钻井液

钻井液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如何防止钻井液的滤液侵入油层而造成油层的损害,同时又考虑到安全钻进的问题,如钻遇高压层、低压层、漏失层、岩盐层、石膏层和裂缝层时的钻井液,根据测井资料、岩心分

析、敏感性分析数据和实践经验去选择钻井液类型、配方及外加剂。

(3)完井方式及方法

根据油田地质特点及油田开发方式和井别,按砂岩、碳酸岩盐、火成岩和变质岩等岩性去选择完井方式,完井方式基本分为两大类,即裸眼完井和套管射孔完井。裸眼完井又有不同的方法,如裸眼、割缝衬管、绕丝筛管砾石充填;射孔完井也有不同的方法,如套管射孔、尾管射孔、套管内绕丝筛管砾石充填等方法。

(4)油管及生产套管尺寸的选定

根据节点分析(Nodal Analysis )即压力系统分析,进行油层——井筒——地面管线敏感性分析。油管敏感性则是根据油层压力、产量、产液量、流体的粘度、增产措施和开采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去选定油管的直径,然后根据油管尺寸去选定生产套管尺寸。过去传统的作法是先选定生产套管尺寸,然后再确定油管尺寸。现代完井工程没有沿用过去传统概念和做法,而是建立了用油管尺寸去确定生产套管尺寸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套管系统设计本应包括表层套管、技术套管与生产套管,但这里仅仅论述了生产套管设计,至于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它有专门的设计要求,这应按钻井工程要求进行设计,这里就不涉及

(5)生产套管设计

以下述井别、油气层物理性质、地应力及工程措施等方面的资料,作为套管设计基础依据:

1)井别:油井、气井或注蒸汽采油井、注水井、注气井或注汽井。

2)油层压力及油层温度。

3)地下水性质、pH值、矿化度以及对套管的腐蚀程度。

4)天然气中是否含H2S或CO2等腐蚀性气体。

5)油层破裂压力梯度,压裂、酸化增产措施的最高压力。

6)地应力走向、方位及大小。

7)注蒸汽时的压力、温度。

8)盐岩层的蠕动。

9)注水开发后的压力变化及油层间窜通状况。

10 )油层出砂情况。

根据选定完井方式,在依据上述因素,选择套管的钢级、强度、壁厚以及连接螺纹类型和螺纹密封脂的类型,以及上扣的扭矩等。若用衬管完成,这要设计悬挂深度及方式。对于注蒸汽井,这要考虑到套管受热时套管螺纹承受的拉力和螺纹的密封性,以及预应力完成。对于定向井、水平井,同样考虑套管弯曲、套管螺纹承受的拉力和螺纹的密封问题。

(6)注水泥设计

应依据不同类别的井,如油井、气井、注水井、注气井和注

完井设计

第八章完井设计 8.1 海洋完井工程的原则与操作程序 完井,顾名思义指的是油气井的完成,科学地讲是根据油气层的地质特性和开发开采的技术要求,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筒之间最合理的连通渠道或连通方式,也包括确定最合理的井筒尺寸。 1、海洋完井工程的原则 (1)尽可能减少对油气层的伤害,使油气层自然产能得以更好地发挥; (2)提供必要条件来调节生产压差,从而提高单井产量; (3)有利于提高储量的动力程度; (4)为采用不同的采油工艺措施提供必要的条件,方便于长期的采油,并有利于保护套管、油管,减少井下作业工作量,延长油气井寿命。 (5)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尽可能做到最合理的投资和操作费用,以海洋油气田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 2、海洋完井工程操作程序 如图8-1所示。首先,在方案设计阶段,要在勘探以及探井所取得的油气藏资料的其体下进行地质开发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完井工程方案设计是为了确保地质开发方案的顺利实施并满足地质开发方案的要求。完井工程方案确定后,再进行钻井工程方案的设计,而钻井工程方案必须确保完井工程方案的实施并满足完井工程方案的要求。其次,在实施阶段,则是先进行钻井,然后进行完井,建好井后交生产部门,油气井进入开发阶段。 图8-1 海洋完井工程操作程序

8.2 井眼力学稳定性和出砂判定 8.2.1井眼力学稳定性判定 海洋完井方法包括:海洋裸眼系列完井、分段完井、水平井均衡排液完井、分支井完井、大位移完井、深水完井、智能完井。其中只有裸眼完井不具备有支撑井壁的功能,而其它的完井方法均具有支撑井壁的功能。但由于裸眼完井的优点突出,在选择完井方法时,需要考虑是否满足裸眼完井的条件。生产过程中井眼的力学稳定性判断的目的就是要判定该井是采用能支撑井壁的完井方法还是裸眼完井。 井眼的稳定性受化学稳定性和力学稳定性的综合影响。化学稳定性指油层是否含有膨胀性强容易坍塌的黏土夹层、石膏层以及盐岩层。这些夹层在开采过程中,遇水后极易膨胀和发生塑性蠕动,从而导致油层失去支撑而垮塌。 采用Mohr-Coulumb剪切破坏理论判断井眼力学稳定性,不考虑热应力的影响,按照忽略中间应力的Mohr-Coulumb剪切破坏理论,作用在岩石最大剪切应力平面上的剪切应力和有效法向应力为: τmax= σ1?σ2 σN=σ1+σ3 ?p s 式中τmax——最大剪应力,MPa; σN——作用在最大剪切应力面上的有效法向应力,MPa; σ1——作用在井壁岩石上的最大主应力,MPa; σ3——作用在井壁岩石上的最小主应力,MPa; p s——地层空隙应力,MPa。 根据直线剪切强度公式,计算井壁岩石的剪切强度,即: τ=C?+σN tanφ C?=1 2 σc?σt φ=90°?arc cos σc?σt σc+σt 式中τ——油层岩石的剪切强度,MPa; C?——油层岩石的内聚力,MPa; φ——油层岩石的摩擦角,(?); σc——油层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σt——油层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MPa; σN由式(8-1)计算出的有效法向应力,MPa。 式(8-2)表明,只要已知油层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σc和抗拉强度σt,便可以计算出油层岩石的剪切强度τ。若由式(8-2)计算出的油层岩石剪切强度大于由式(8-1)井壁岩石最大剪切应力,即τ>τmax,表明不会发生井眼的力学不稳定,可以采用裸眼完井方法;反之,将发生井眼的力学不稳定,即有可能发生井眼坍塌,因而不能采用裸眼完井方法,必须采用支撑井壁的完井方法。计算 得到τmax=σ1?σ2 2 =0.173MPa,τ=C?+σN tanφ=3.5028MPa,显然 τ>τmax,此时井壁稳定。详细计算见附录。 8.2.2 出砂判断

钻井工程(含课程设计)1

钻井完井工程设计 姓名: 班级:1303 学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2012年 12 月

目录 1.地质概况---------------------------------------------------------------- 3 2.技术指标及质量要求----------------------------------------------------- 18 3.工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地质概况 一、地质概况 表A-1 井别探井井号A5 设计井深3511 目的层石炭系-泥盆系 井位 坐标 地面海拔m 50 纵( )m 4275165 横(y)m 20416485 测线位置504和45地震测线交点 地理位置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东90Km 构造位置丘陵石炭系 钻探目的 了解石炭系构造,石炭系-泥盆系含油气情况,扩大勘探区域,增加后备油气 源 完钻原则进入石炭系-泥盆系150m完钻 完井方法先期裸眼 层位代号底界深度,m 分层厚度,m 主要岩性描述故障提示 A 280 砾岩层夹砂土,未胶结渗漏 B 600 320 上部砾岩,砂质砾岩,中下部含砾砂岩渗漏 C 1050 450 中上部含砺砂岩、夹泥岩和粉砂质泥岩; 下部砺状砂岩,含砺砂岩、泥岩、粉砂质泥 岩不等厚互层 防塌 D 1600 泥岩、砂质泥岩、砺状砂岩、含砺砂岩不等 厚互层,泥质粉砂岩 防漏 防斜 E 1900 300 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砺状砂岩、含砺 砂岩 防斜 防漏 F3 2650 750 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防斜 F2J2900 250 泥岩夹钙质砂岩,夹碳质条带煤线,中部泥 岩夹煤层、下部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防斜、塌、卡 F2K 3150 250 泥岩为主,泥质粉砂岩,中粗砂岩,砂砾岩间互 F1 3500 350 泥岩、泥质砂岩、下部灰褐色泥岩防漏、喷、卡 Q J 3650 (未穿) 150 深灰,浅灰色灰岩为主,间夹褐,砖红色泥 岩 防漏、喷、卡 二、井身结构设计 确定完钻探目的层为石炭系-泥盆系灰岩地层,井方法为先期裸眼完井。油气套管下入石炭系-泥盆系层3-5m。根据地质情况,钻达目的层过程中不受盐岩,高压水层等复杂地层影响,故井身结构设计按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剖面(图A-1)进行。

完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完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第1章前言 1.1 现代完井技术发展现状 完井工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是从钻开油气层开始,到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至投产的一项系统工程。完井设计水平的高低和完井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油气井生产能否达到预期指标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的影响。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完井均有了较快发展,并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除常规井完井技术日益完善外,其他特殊井完井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水平井完井、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深井超深井完井、现代智能完井、膨胀管完井等。国内在完井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完井技术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不同储层选择合适的完井方式、水平井完井、欠平衡井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从而影响了油气井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查阅现代完井技术方面的文献,对各种完井技术现状进行综合性分析: (1)射孔完井技术; (2)割缝衬管完井技术; (3)砾石充填完井技术; (4)膨胀管完井技术; (5)封隔器完井技术; (6)智能完井技术。 2. 调研国内外最新完井技术现状,重点分析国内外现代完井技术现状、最新进展、应用成果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对国内完井技术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完井技术的研究方向作初步预测和探讨。

第2章常规完井技术 完井方式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单井而言。虽单井属于同一油藏类型,但是所处构造位置不同,所选定的完井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油藏有气顶、底水,若采用裸眼完成,技术套管则应将气顶封隔住,再钻开油层,而不钻开底水层。若采用射孔完成,则应避射气顶和底水。又如油藏有边水,套管射孔完成时,油田开发要充分利用边水驱动作用,避射开油水过渡带。下面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常规完井方式[1]。 2.1 裸眼完井技术 裸眼完井方式分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复合型完井方式和后期裸眼完井方式三种。 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如图2-1)是钻头钻至油层顶界附近后,下套管柱水泥固井。水泥浆上返至预定设计高度后,再从套管中下入直径较小的钻头,钻穿水泥塞,钻开油层至设计井身完井。 复合型完井方式(如图2-2)是指适合于裸眼完井的厚油层,但上部有气顶或顶界邻近又有水层时,可以将技术套管下过油气界面,使其封隔油层的上部,然后裸眼完井,必要时再射开其中的含油段。 后期裸眼完井方式(如图2-3)是不更换钻头,直接钻穿油层至设计井深,然后下套管至油层顶界附近,注水泥固井。固井时,为防止水泥浆损害套管鞋以下的油层,通常在油层段垫砂或者换入低失水、高粘度的钻井液,以防水泥浆下沉。 图2-1 先期裸眼完井示意图 1—表层套管 2—生产套管 3—水泥环 4—裸眼井壁 5—油层

辽河油田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总结

辽河油田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总结“十一五”三年来,辽河油田井下作业系统全面落实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油田公司的各项工作部署,按照集团公司领导提出建设“四个基地”、实现“三大目标”的要求,认真贯彻“5553”发展思路,努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推进“六项战略举措”,以技术创新、提高效率、井控安全为中心,以保障油气产量和降本增效为目标,圆满地完成本系统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为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原油稳产上产做出了贡献。 一、辽河油田基本概况 截止2008年12月末,辽河油田共探明油气田39个,投入开发32个油田,动用原油地质储量187522.6×104t,可采储量46923.8×104t。共有各类井22492口,其中,采油井18897口,开井12299口,其中机采井18739口,开井12197口;自喷井158口,开井102口;注水井2637口,开井1572口;注汽井229口,开井204口;采气井606口,开井194口;观察井361口;完井未建、未投入井597口。辽河油田油、水井情况分类表见附表1. (一)原油生产情况 2008年油田公司生产原油1193.0×104t,生产天然气82254.36×104m3,完成注水3431×104m3,注汽2427.1982×104t,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其中全年稠油生产740.6561×104t,稀油生产371.1×104t,高凝油生产81.25×104t。

(二)作业工作量完成情况 “十一五”前三年完成作业总工作量90774井次,其中油(气)井88451井次,注水井2323井次。其中措施总工作量为55895井次,维护性作业工作量30146井次,大修侧钻总工作量为2250口,其他2483井次。平均年措施作业18630井次,年维护性作业100000井次,大修侧钻750口。2008年试油测试累计完成试油油区内74层,海拉尔27层,吉林试气20井次,油区内作业27井次,水力泵排液17口,常规测试60层,裸眼测试36口,测压27口。 “十一五”后两年计划作业总工作量63500井次,其中措施工作量38055井次,维护性作业工作量21830井次,大修侧钻1840井次。平均年作业总工作量31750井次,其中年措施作业190000井次,年维护性作业11000井次,大修侧钻920口。 2006~2010年的作业工作量情况详见附表2。 (三)井下作业队伍、人员及主要设备状况 目前辽河油田公司共有修井队伍327支,其中侧钻1支,大修36支,小修244支,试油22支,带压作业21支,压裂酸化2支。作业系统在册员工9674人。 共有修(通)井机462台,其中轮式通井机221台,占总数的47.8%,履带式通井机176台,占总数的38.1%,车载修井机50台,占总数的10.8%;拥有压裂车组8套,配套车124台;不压井作业装置25套,连续油管车4台。 二、“十一五”三年来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表A-1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地质概况29: 井别:探井井号:设计井深:3265m 目的层: 当量密度为:g/cm3 表A-2设计系数 石工专业石工(卓越班)1201班学生:木合来提.木哈西

图A-1 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

一.井身结构设计 1.由于该井位为探井,故中间套管下深按可能发生溢流条件确定必封点深度。 由图A-1得,钻遇最层压力当量密度ρpmax=1.23g/cm3,则设计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为:ρfD=1.23+0.024+3245/H1×0.023+0.026. 试取H1=1500m,则ρfD=1.23+0.024+2.16×0.023+0.026=1.33 g/cm3, ρf1400=1.36 g/cm3> ρfD 且相近,所以确定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为H1=1500m。验证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1500m是否有卡钻危险。 从图A-1知在井深1400m处地层压力梯度为1.12 g/cm3以及320m属正常地层压力,该井段最小地层压力梯度当量密度为1.0 g/cm3。 ΔP N=0.00981×(1.10+0.024-1.0)×320=0.389<11MPa 所以中间套管下入井深1500m无卡套管危险。 水泥返至井深500m。 2.油层套管下入J层13-30m,即H2=3265m。 校核油层套管下至井深3265m是否卡套管。 从图A-1知井深3265m处地层压力梯度为1.23 g/cm3,该井段的最小地层压力梯度为1.12g/cm3,故该井段的最小地层压力的最大深度为2170m。 Δp a=0.00981×(1.23+0.024-1.12)×2170=2.85Mpa<20 Mpa 所以油层套管下至井深3265m无卡套管危险。 水泥返至井深2265m。 3.表层套管下入深度。 中间套管下入井深1500处,地层压力梯度当量密度为1.12 g/cm3,给定溢流数值

智能完井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能完井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曲从锋 王兆会 袁进平(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摘要 近几年,智能完井技术发展迅速,因其在优化生产效率和油气采收率方面的巨大潜能,国内外学者都对其加大了研发的力度。现今国外提出的智能完井技术可以不关井调整生产层位、多层合采控制水气锥进,实现分层开采、分井眼开采,控制不同层位或不同井眼的开采速度,提高水平井/分支井开采的整体效益。目前,国外拥有智能完井技术的公司主要有W ellDynam ics 公司、Baker 石油工具公司、Schlumberg er 公司、Weathford 公司、BJ Ser vice 公司等;主要智能完井系统有:RM C 、InForce 和InCharge 、SCSFS 等。 关键词 智能完井 分支井 井下控制阀 封隔器 DOI:1013969/j.issn.1002-641X 12010171009 项目来源:中国石油集团/十一五0科技攻关课题(编号2008A -2305)部分研究成果。 1 引言 随着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沙漠、深海油气田越来越多,为有效开发这类油藏/油气田,水平井/分支井增多,储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采用常规的完井方式已不能满足这些井的要求。另外,油田开发过程中同一口井不同层位或同一层位不同层段含水不同的情况很多,常规的完井技术无法调整生产层位,不能控制多层合采的水气锥进,开采效果差。现在很多油田开采已进入高含水后期,油层性质差距大,常规完井技术因不能满足高含水井的正常生产要求而导致关井。 智能完井系统是带有井下传感器,并能实时采集有关数据的遥测与控制系统。它可从地面实时地对单井多层段油、气生产或对多分支井中单分支井眼的油、气生产进行监测和控制。智能完井系统减少了油井生产期间所需要的大量修井作业,从而使油层以较少的油井检修工作量而保持最高的采油水平,获得较高的油气采收率 [1] 。 智能完井代表了完井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数字化油气田即是以智能完井技术为基础。智能完井技 术的发展对于油气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智能完井技术现状 Schlumberger 、Baker 、BJ Service 公司都是老牌的石油服务公司,对智能完井技术都有自己的一套研发思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智能井系统,例如Schlumberger 公司的油藏监测和控制系统RM C 、 Baker 石油工具公司的InForce 系统和InCharg e 系统、BJ Service 公司的地面控制流量选择系统SCS -FS 。但现今智能完井技术最完善和最齐全的是WellDy nam ics 公司。WellDynamics 公司是H al-i burton 专门用于研发智能井系统的子公司,于1997年就推出了SmartWell 智能井系统 [2] 。 111 WellDynam ics 公司 WellDy namics 公司的智能完井系统包括四部分[3](图1): 图1 W ellDynamics 公司的智能完井组成 WellDy namics 根据不同的井况及用途开发了多种层段控制阀、封隔器和控制模块,所采用的各种控制系统都是液力控制系统,作用力在45~267kN,可在井下双向驱动任何流量控制装置。由于作用力大,可用于稠油井、出砂井的开采且能够克服井下结垢、腐蚀而造成的摩阻增加的问题。该公司的地面控制油藏分析与管理系统(SCRAM S)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系统,通过它能够远程控制井筒并能实时采集每一个产层的数据(例如压力、温度),操作者通过分析数据再将信息反馈给层段控

中国石油大学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魏征 编号:19 班级:石工11-14班 指导老师:张黎明 日期:2014年12月25号

目录 3.1完井工程设计 (2) 3.1.1油层及油井数据 (2) 3.1.2射孔参数设计优化 (2) 3.1.3计算油井产量 (3) 3.1.4生产管柱尺寸选择 (3) 3.1.5射孔负压设计 (3) 3.1.6射孔投资成本计算 (4) 3.2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 (5) 3.2.1基础数据 (5) 3.2.2绘制IPR曲线 (5) 3.2.3根据配产量确定井底流压 (7) 3.2.4井筒压力分布计算 (7) 3.2.5确定动液面的深度 (21) 3.2.6抽油杆柱设计 (24) 3.2.7校核抽油机 (25) 3.2.8计算泵效,产量以及举升效率 (26) 3.3防砂工艺设计 (30) 3.3.1防砂工艺选择 (31) 3.3.2地层砂粒度分析方法 (31) 3.3.3 砾石尺寸选择方法 (32) 3.3.4支持砾石层的机械筛管规格及缝宽设计。 (32) 3.3.5管外地层充填砾石量估算。 (33) 3.3.6管内充填砾石量估算 (33) 3.3.7携砂液用量及施工时间估算 (33) 3.3.8防砂工艺方案施工参数设计表 (34) 3.4总结 (34)

3.1完井工程设计 3.1.1油层及油井数据 其它相关参数:渗透率0.027 2m μ ,有效孔隙度0.13,泥岩声波时差为3.30 /s m μ,原油粘度8.7Mpa/s,原油相对密度为0.8,体积系数为1.15。 3.1.2射孔参数设计优化 (1)计算射孔表皮系数 p S 和产能比 R p 根据《石油工程综合设计》书中图3-1-10和图3-1-11得 36.8 t = 18.38min 2 V Q ==注注=2.1,t S =22,R p =0.34。 (2)计算1 S , 1 R p , dp S , d S a) PR1=-0.1+0.0008213PA+0.0093DEN+0.01994PD+0.00428PHA-0.00142 7+0.20232z /r K K -0.1147CZH+0.5592ZC-0.0000214PHA2 =0.59248 b) PR1= 1(/)/[(/)] E W E W Ln R R Ln R R S +,得1S =5.03018 c) 因为S1=Sdp+Sp,所以Sdp=S1-Sp=5.03018-2.1=2.93018 d) 因为St=Sdp+Sp+Sd,所以Sd=St-Sdp-Sp=22-2.93018-2.1=16.96982

石油工程概论心得

石油工程基础学习心得 班级:应化11102班 姓名:张炳杰 班级序号:31

在选课时,当我看到石油工程这几个字时,在想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作为应化的学生,与油田挂钩的专业,这是必不可少的必备知识!在绪论部分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的发展情况,分别从钻井和采油两个方面来阐述早期的钻井与采油技术到目前的三采所具备的钻井与采油技术,让我们了解到石油工程的发展历史。此外还联系到我院的与油田合作情况,为我们作了详细阐述,同时作为一名应化的学生,也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现在石油的开采的难度越发的困难,对与其相关的专业的挑战也越发多。顾名思义,石油工程即为主要为开采具有工业储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提供技术基础。石油工程学本身具有广泛的基础,充分吸收了工程学、地质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和地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其主要内容是石油工程领域覆盖了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三个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工程领域,也就是覆盖了石油开发生产的全过程,并交叉涉及到油气勘探的一些基本内容。 一.石油资源及我国石油现状: 石油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能源物资,对于石油的形成,众说纷纭。主要两种不同的学说即有机与无机生成,大部分专家认同有机生成学说。认为:古代生物的遗骸在浅海、海湾、内陆湖泊等地沉积下来,并被新的沉积物迅速埋藏起来,使这些有机物不被氧化而保存下来。随着上部沉积物的不断增厚,温度和压力的升高,有机物便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和特殊的环境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最后转变成石油和天然气。首先接触到的是油藏工程,说到油藏就要谈到油

气藏。油气藏:石油工程的直接对象(或目的层)是油气的储集地,即油气藏。它通常被定义为: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体。油气在具体孔隙(裂缝)性和渗透性,并为同一动力学系统的最简单的岩层中聚集就形成了油气藏。条件是:有一定数量的运移着的油气、有遮挡物(不渗透性岩层)的作用,阻止了它们继续运移,而在具有孔隙性(裂缝性)地层(又叫储集层)聚集起来。油藏主要是液态碳氢化合物,气藏主要是气态碳氢化合物。一个油田可以是一个油、气藏,也可以是包括多个油、气藏。结合作业现场对于身处地层的原油需要了解其处于地层中的原油的物性,地层油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并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其物性与地面原油有很大的差别,如粘度、密度和压缩系数等。在油藏开采过程中,随压力、温度的降低以及油中溶解气的不断释出,地层油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渗油计算及开采工艺设计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所有的能源类别中,石油一直是全球消费极高的能源。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多,已成为世界上石油须有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每年需求增长的单一最大推动者,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占到全国原油消费的9.7%。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快速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和有限的国内生产,使得我国石油供形势严重依赖进口。 我国石油供求关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石油消费快速增长。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保持石油需求年增长约5.8%的趋势。二是国内石油产出有限、增速缓慢。近十年来,国内的石油

石油工程专业考研心得总结版

个人心得 英语篇(今年68分) 备考策略:阅读是老大,作文要抓紧,翻译做真题,完型可忽略。 对于英语来说,阅读和作文是拿分的关键,总分达到70分。可以发现,阅读和作文才是涨分的关键,翻译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至于完型,这真是一门投入产出比极低的项目,复习的时候我直接忽略了,完型拉不开差距,所以,复习英语的重中之重在于阅读和作文。 复习流程: 1)基础期:(4——6月) 在这个阶段,在英语上投入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该阶段主要是用来背单词,争取单词能够过2遍。单词是一直要背,直到考试当天也要背,总之,单词每天都得背,不但得背熟悉的意思,更要记熟词僻意。 2)提高期(7——8月) 在单词记完两遍之后,就可以开始做阅读训练了。每天练习2篇即可(如张剑150基础篇),每一篇对完答案后,还要对陌生的单词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虽然阅读模拟题没法和真题比,但还是要认真对待,前期积累多了,到后期才能爆发。总之,这个阶段就决定了你的英语基础打的怎么样了,一定认真对待。3)进阶期(9——11月) 这个阶段,就是能力提升的时期了!这个阶段我们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做真题。第一天做题,第二天分析。真题怎么分析?依我看,着重分析阅读(包括翻译),翻译每篇文章,分析长难句,背诵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哪怕是超纲词汇),同时认真分析各个选项,了解选项错在什么地方,对在什么地方,重点分析出题老师设置选项的特点,包括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各自的特点。至于完型,可做可不做(基础不是很好的话可以试着做些),同时背下那些习惯的表达和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就行了!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得与真题进行持久战了!但是要注意,这个时候我们重点做02~09年的试题,此时没必要规定在3小时做一份试题,可以分批完成,刚开始时可以每天只做两篇阅读,做到后期可以一天完成一份试卷的4篇阅读,用时最好要控制在80-85分钟内,一定不要超过90分钟。10-12年的真题可用作后期的真题模拟,主要是测试自己的做题时间。02-09真题完成一遍后,紧接着开始第二轮。第二轮,我们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每套试题了,同时翻译一些阅读里面的长难句,将自己翻译的句子与标准译文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翻译的不大好的地方。 4)冲刺期 以上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最后3年的真题模拟了,让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做题顺序可以是: 【1】先做4篇阅读,要想全部做完的话时间不能超过85分钟(如果基础不是很好的话可把时间多分配给阅读)。 【2】再写两篇作文,控制在50分钟内,切莫超过60分钟 【3】完成新题型(15分钟左右),当然此项也可放在跟阅读一起完成,依个人情况而定 【4】完形填空用10-15分钟快速完成,不懂的直接猜

智能完井综述

智能完井综述 摘要: 智能完井作为一种年轻的完井技术,是技术上的一种创新,同时也是对过去宝贵的完井理论和经验的荟萃和继承。本文从智能完井理念入手,调研总结了国内外的智能完井技术。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智能完井系统的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特别地,为我国的智能完井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引言: 智能完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油藏管理。在避免由不同地层压力导致窜流这一情况下,智能完井能够在一个井眼内独立控制多个储层的开采量,使一口井同时独立开采多个油层成为可能。智能完井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节省物理修井时间。在多油层、多分支井的开采后期,由于某个油层(井眼)的含水率升高而导致整个井的产量下降。而智能完井则是通过远程控制关闭或节流含水率较高的油层(井眼),更加方便快捷地重新分配各油层(井眼)的产量,避免了针对该水层的修井作业。尤其是在滩海和深海平台上,由于作业时间限制和修井费用昂贵,更能体现出智能完井系统的优越性。 1 智能完井系统的概念 智能完井技术其实质是油藏监测和控制技术,主要是为了控制气、水和油窜。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智能完井技术已经能够提供连续监测井下动态。适用于海底油井智能完井技术,高度非均质油藏井、深水井、多分支井、多储混合井的横向延伸井下油水分离及处理,它集井下监测,层段流体控制和智能化的油藏管理技术为一体。 2 智能完井技术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智能完井技术通常只限于对采油树和油嘴附近的地面传感器进行远程监控、对地下安全阀进行远程液压控制、对采油树阀门进行液压或电动液压控制。最初利用计算机辅助生产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对采油树附近的油嘴进行远程控制,实现气举井生产优化;二是抽油机井进行监控。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成功运用以及各种永久性置入传感器可靠性的提高,经营者开始考虑对井筒流体进行直接控制,以便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这就要求设计出一种能提供检测和控制功能的高水平智能系统。 在初期阶段,智能完井井下液流控制装置是基于常规的电缆起下滑套阀的工作机理而设计的。这种阀的构造设计具备了井下开关和变位节流功能,这些功能一般均采用液压、电力或电动液压激活系统来完成,而后进行的新技术开发工作促成了具有抗冲蚀功能节流装置的问世,并且其结构可耐高的压差,除此之外,还开发了基于常规井下安全阀技术研究的其他装置,以及可用于井下生产管柱开关的球阀等[21]。 在90年代后期,bakerhughes、schlumberger、ABB和Roxar等几家公司都

钻完井工程设计方案(

作品简介 本次钻完井设计研究目标为以直井W10为基础钻一孔侧向水平井,且要求穿过靶点1和靶点2,难点在于靶点1、靶点2与直井W10不在一个平面内。本设计在完成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一套有效、安全、经济的设计方案。 (1)井眼轨道设计 侧井采用两段式井眼剖面轨道,绘制了井眼剖面图。 (2)井身结构设计 设计了满足压力约束条件的井身结构,绘制了井身结构示意图 (3)钻井液设计 选择了各井段钻井液体系,确定了各井段钻井液配置,针对储层性质,提出了完井液的储保护措施 (4)钻柱设计 钻具组合必须满足剖面设计要求,以充分提高钻井速度。 (5)机械破碎参数设计 适应地层特点,提高效率。 (6)固井与完井设计 得到各层套管固井设计结果,确定了各层套管固井施工程序。 (7)HSE 要求 确定了HSE 管理体系中有关健康、安全、环保的有关要求。

钻完井工程设计 第1章地质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现有XXX 油田某区块,W1-W8 为8 口生产井,已经投入生产多年,目前开发面临着诸多问题。W9、W10 为评价井。W1-W8中,仅W7 曾经进行过强化注水。10 口井井位大地坐标见表1-1,井位分布见图1-1。该区域地势比较平坦,主要地貌为波状起伏的低平原,海拔高度在131.77m-141.93m。境内无山岭、丘陵和河流,而多自然泡泊,排水不畅。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寒冷漫长,气温变化急剧且多风沙。年平均气温3.4℃,一月份平均气温-19.1℃,七月份平均气温22.9℃,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36.2℃。年降雨量445mm 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区周围有居民点,附近有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移动、联通网络均覆盖该地区,通讯发达。该区域生产井集输管网拓扑结构如图1-2 所示 表1-1 W1-W10 井位大地坐标 井号Y(m)X(m) W1110235201007920 W2110234191008309 W3110233321008646 W4110232271009067 W5110232771007249 W6110230801008020 W7110228801008798 W8110228251009439 W9110228261010300 W10110232571010200 图1-1 XXX 油田某区块井位分布图

地热井完井技术总结.doc讲解

完井技术总结 施工井号:******** 施工井队: 五普钻井公司 一、基本技术指标数据 1、基本数据 井号:井别:开发井 开钻日期:012年5月3日4:00 完钻日期:012年6月4日10:00 钻井周期:32.25天 完井日期:2012年6月10日21:00 完井周期:38.71天 地理位置:甘肃省镇原县上肖乡翟池村怀镇组,井口位于红河40井井 口方位331°3′6″、位移1645.84处。 构造位置: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端 设计井深:斜深:3414.53m垂深:2044.1m 完钻井深:3309.41m 046.67m 设计位移:1480m 实际位移:1375.63m 设计方位:155°实际方位:155°平均机械钻速:10.8m/h 完钻原则:钻达设计B靶点,目的层水平段长1200m 完钻方式:预置管柱 目的层:三叠系延长组长812

井口坐标:X:3929672. Y:6438812.4 地面高程: H:1327.51m 二开井径平均井径:256.7mm 扩大率:6.38﹪目的层平均井径:162.1mm 扩大率:6.36﹪最大井斜角:92.26°最大狗腿度:9.26°/30m 井底水平位移:1375.63m 2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钻井总台时设计960:00 实际74:00 钻井台月设计 1.3 实际1.07纯钻时设计36:00 实际09:40 纯钻利用率设计实际0 平均机械钻速设计10.1 实际10.台月效率设计2567.3 实际110.16 3、施工进度设计与实际对比表 4、实效分析 从上表看出一开钻进及下套管候凝共耗时:66小时,折合2.75天,比设计提前1.25天,段长:321m,纯钻时:6:40,平均机械钻速:48.13m/h 二开直井段钻进施工耗时165.12小时,折合6.88天,比设计提前1.12天,段长:1447.94m,纯钻时:79:50,平均机械钻速:18.21m/h 二开造斜段施工钻进耗时155.04小时,折合6.46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课程设计 年月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学号 主要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设计主要容: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口井的钻井工程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确定出钻井、完井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钻井参数设计和完井设计。 2、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选择一口井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容如下: (1)井身结构设计;(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4)钻井液设计;(5)钻井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7)设计结果;(8)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 王常斌等,《石油工程设计》,东北石油大学校自编教材 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2000 《钻井手册(甲方)》编写组,《钻井手册》,石油工程,1990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前言 钻井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确保油气钻井工程顺利实施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是钻井施工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组织钻井生产和技术协作的基础,是搞好单井预算和决算的唯一依据。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一口井作业的成败和效益。科学钻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钻井设计水平的提高。 设计应在充分分析有关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要求,按照安全、快速、优质和高效的原则进行,并且必须以保证实施地质任务为前提。主要目的层段的设计必须体现有利于发现与保护油气层,非目的层段的设计主要考虑满足钻井工程施工作业和降低成本的需要。 本设计的主要容包括:1、井身结构设计及井身质量要求:原则是能有效地保护油气层,使不同地层压力梯度的油气层不受钻井液污染损坏;应避免漏、喷、塌、卡等复杂情况发生,为全井顺利钻进创造条件,使钻井周期最短;钻下部高压地层时所用的较高密度钻井液产生的液柱压力,不致压裂上一层管鞋处薄弱的裸露地层;下套管过程中,井钻井液柱压力之间的压差不致产生压差卡套管等严重事故以及强度的校核。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给钻头加压时下部钻柱是否会压弯,选用足够的钻铤以防钻杆受压变形;4、钻井液体系;5、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钻井施工进度计划等几个方面的基本设计容。

期末复习题——完井工程

课程编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完井工程》 期末复习题 学习中心:姓名:学号: 专业:考场号:座位号: 一、名词解释 1. 泥侵 2. 井身结构 3. 后期裸眼完井 4. 射孔孔眼参数 5. 石油井口装置 6.地应力 7.水浸 8.水灰比 9.水泥浆稠化时间10.窜槽11.射孔 12.正压射孔13.完井14. 出砂15.砂桥16.端部脱砂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地应力是地壳外部作用力() 2.轴向拉力作用下,套管的抗外挤强度提高() 3.套管柱的设计通常是由下而上分段设计的() 4.通常用套管的抗滑扣力表示套管的抗拉强度() 5.中间套管的作用主要是封隔地表浅水层及浅部疏松和复杂层安装井口() 6.固井时前置液的作用是将水泥浆与钻井液隔开() 7.无枪身射孔器的使用容易受到井下温度、压力的影响() 8.铅模通井应该快速下钻() 9.套管头用来安装采油树的井口装置() 10.偏心配水器可保持管柱有较大的通道,便于井下工具通过() 11.套管所受轴向拉力一般在井口最大。() 12.由拉应力引起的破坏形式:本体被拉断、脱扣() 13.外挤作用下破坏形式有失稳破坏和强度破坏() 14.通常以套管鞋处的地层破裂压力值确定井口内压力。() 15.以井口装置承压能力作为套管在井口所受的内压力。() 16.API套管系列中的抗硫套管有:H K J C L级套管。() 17.套管柱设计表层套管的设计特点:主要考虑内压载荷。()

18.套管柱设计技术套管的设计特点:既要高抗内压强度,又要抗钻具冲击磨损。() 19.套管柱设计油层套管的设计特点:上部抗内压,下部抗外挤。() 20.大位移井是指井的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等于或大于2的定向井。大位移井具有很长斜度稳 斜段,大斜度稳斜角大于60°() 21.射孔器按结构可以分两类:有枪身射孔器和无枪身射孔器。() 22.裸眼完井法是国内外最为广泛的一种完井方法。() 23.表层套管柱设计时主要考虑抗拉载荷() 24.地层流体高于临界流速时容易形成砂桥() 25.水泥面以下套管强度计算时应考虑双向应力影响() 26.砾石充填完井法是国内外最为广泛的一种完井方法() 27.偏心配水器相对于常规配水器可以增加内通孔直径() 28.在加重钻井液中,无枪身射孔器比有枪身射孔器更容易下井() 29.套管轴向拉力一般井底最大() 30.油管头上法兰以上的所有装备称为采油树()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井身结构中常见的套管的分类有 A.表层套管 B.中间套管 C.生产套管 D.尾管(衬管) 2.储层流体包括 A.油 B.岩石 C.气 D.水 3.套管受力分析中,主要考虑: A.轴向拉力 B.外挤压力 C.振动载荷 D.内压力 4.井身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A.地应力剖面 B.地层压力剖面 C.地层破裂压裂压力剖面 D.产层压力剖面 5.引起套管腐蚀的主要介质有: A.气体或液体中的硫化氢 B.溶解氧 C.二氧化碳 D.地层水 6.注水泥目的: A.固定套管 B.稳定井壁 C.封隔井内的油气水层 D.保护油气层 7.对油井水泥的基本要求: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学号 主要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设计主要容: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口井的钻井工程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确定出钻井、完井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钻井参数设计和完井设计。 2、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选择一口井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容如下: (1)井身结构设计;(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4)钻井液设计;(5)钻井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7)设计结果;(8)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 王常斌等,《石油工程设计》,东北石油大学校自编教材 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2000 《钻井手册(甲方)》编写组,《钻井手册》,石油工程,1990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前言 钻井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确保油气钻井工程顺利实施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是钻井施工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组织钻井生产和技术协作的基础,是搞好单井预算和决算的唯一依据。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一口井作业的成败和效益。科学钻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钻井设计水平的提高。 设计应在充分分析有关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要求,按照安全、快速、优质和高效的原则进行,并且必须以保证实施地质任务为前提。主要目的层段的设计必须体现有利于发现与保护油气层,非目的层段的设计主要考虑满足钻井工程施工作业和降低成本的需要。 本设计的主要容包括:1、井身结构设计及井身质量要求:原则是能有效地保护油气层,使不同地层压力梯度的油气层不受钻井液污染损坏;应避免漏、喷、塌、卡等复杂情况发生,为全井顺利钻进创造条件,使钻井周期最短;钻下部高压地层时所用的较高密度钻井液产生的液柱压力,不致压裂上一层管鞋处薄弱的裸露地层;下套管过程中,井钻井液柱压力之间的压差不致产生压差卡套管等严重事故以及强度的校核。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给钻头加压时下部钻柱是否会压弯,选用足够的钻铤以防钻杆受压变形;4、钻井液体系;5、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钻井施工进度计划等几个方面的基本设计容。

智能完井技术简介

智能完井技术简介 (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山东东 营257000) 摘要:智能完井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完井技术,是目前 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文章通过对智能完井技术进行简介,以及它的优势,和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展望进行阐述。 关键词:石油,智能完井,胜利油田 智能完井是一项新型的完井技术,越来越被石油行业关注。国内外专家认为,石油行业有希望在几年后普及智能技术,来对管理以及维护油井,甚至在十几年之后可以达到人在室内就能够对整个油田就行管理。智能完井就是这种技术,它可以对井下进行永久性的监测以及实时控制,可以多油层同时进行开采,也可以只开采其中某一个油层,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率。 1.智能完井技术简介 智能完井技术不同于以往的完井技术,它是一种系统的完井方法,操作者可以远程控制这种技术进行监测井底情况,控制井底压力以及控制原油的生产,这种技术不需要把油管起出,只需要一台PC机以及一个地面调解器就足够了,可 以随时对井身结构进行配置以达到最优化效果,此外能够24

小时实时的对油层进行管理以及获取井下温度和压力等资料。 智能完井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 (1)在井下安装的永久传感器组,这些传感器组在井筒中合理进行分配,可以监测井下的压力、温度等参数。 (2)可以在地面对井下的状态进行控制的装置。像可以进行遥控的井下分割器、封隔器,可以对油层之间进行控制的阀门,控制井下安装的节流器的开关等。 (3)井下数据实时采集和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对井下的信息实时的收集反馈到地面并根据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2.智能完井优点 智能完井是一种新型的完井技术,与常规的完井技术对比,优势明显,由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1)智能完井可以在地面进行遥控,管理非常方便,特别适合在一些偏远地方使用,比如沙漠,山区或者海上的油田。 因为使用智能完井技术在地面上就可以对控制阀流入的位置进行识别,而且还可以不进行关井,只需要在地面上进行操作控制,就能够完成选择性的打开或者关闭所需要的油层,从而对井身结构进行重新配制。 (2)智能完井可以实时的对井下进行监测,并把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