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常识归纳

古代诗词常识归纳
古代诗词常识归纳

古代诗词常识归纳

教学园地

09-02 2351

古代诗词常识归纳

一、概述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代留下了数量巨大的灿烂诗篇,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最受人关注和喜爱的部分之一。这些诗歌都是每个时代特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们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又表现出了各个时代的审美追求,具有经久不衰的启迪价值和艺术魅力。因此,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直到今天仍然要编入一定数量的古诗、宋词、元曲,是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强人文精神教育,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一争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只有诗能经得起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

二、梳理

(一)唐前

1、现实主义的起点——《诗经》

①体制可分为“风、雅`、颂”;

②表现手法可概括为“赋、比、兴”;

③《诗经》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光辉起点。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屈原

①大诗人屈原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形式的歌谣。

②其句式参差错落,多带“兮”字,宜于自由地抒发不同的情感,适于表现更复杂的内容和内在的情感。

③代表作《离骚》。

3、汉乐府民歌

①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东门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就是十分完整的叙事诗;

②《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得到发扬光大,而对现实反映的深度与广度来说又远远超过了《诗经》;

③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的独白,像《孔雀东南飞》就很有戏剧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又具有个性化;

④语言质朴、简炼,形式比较自由,同时还是五言诗成熟的时期。

⑤后代陶渊明诗,李清照、李煜的词,在语言风格上都有汉乐府的影子。特别是白居易的诗和他的新乐府运动都是以汉乐府为楷模的。

4、古诗十九首

①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兵祸不息,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一群佚名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五言古诗十九首,造诣极高,梁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②它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擅长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蕴籍深挚的情思。

③诗风直率是它们最大的特点,十九首最大的成就是能把常见的主题表现得扣人心弦,惊心动魄。尤其是那些写相思离情的作品,言短情长,更是后世难以超越的。

5、建安风骨

①“三曹”、“七子”以及女诗人蔡琰的诗作,及时的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

②“风”指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受及对读者的感染力,“骨”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与之相应的刚健文辞。

③曹操的诗歌主要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及政治家的情怀,表现了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④曹植的诗歌艺术成就较高,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同时比较注意诗歌声律的运用,写出了《白马篇》《汲汲篇》等名篇。

6、两晋南朝诗坛

①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也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其中最富独创性、影响最大的是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田园诗”也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

②南朝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山水诗派。创始人谢灵运发掘了语言文字对事物描写的潜力,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另一代表人物谢眺没有了谢灵运的刻意雕琢的痕迹,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中渗透了自己的人生感受。诗歌形式也从较自由的古体诗过渡到律诗。

③北朝乐府民歌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题材广泛,语言质朴,表情直率,其中著名的有《木兰诗》《敕勒川》等。

(二)唐诗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流派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白居易等,“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个接一个巨匠粉墨登场,光彩夺目。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孕育中的初唐

①才华横溢,精神饱满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②王勃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③陈子昂在诗歌理论上颇有建树,认为“诗歌应该有所寄托”。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2、百花争春的盛唐

①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这类诗歌的山水自然都融入了的主观感情。其内容有:表达对山水田园生活(农村生活、隐逸生活)的向往、热爱、眷恋之情、恬淡、闲适之情或对官场、现实生活的厌倦。

②边塞诗人的代表是王昌龄、高适、岑参等。边塞征战诗主要内容:一是写报效祖国、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二是描写边塞生活与异域风光,三是谴责战争的不义和残酷,或同情征夫思妇的离愁闺怨。

③杜甫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形成了他雄奇飘逸的风格;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割声凄苦,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杜甫是由盛唐入中唐的代表。

3、萧瑟秋风的中唐

①大历十才子都喜欢参禅访道,游山玩水,企求借这种生活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来缓和乱世带给他们的痛苦。他们的诗都写得精巧清丽,但调子是低沉的,伤感的,内容也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和独创性。刘长卿算得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

②韩愈、孟郊追求新颖、奇特,甚至不怕流于怪诞。在遗词造句、立意布局上都极力要从前人的圈子里跳出来,以期能产生一种不容抗拒的震撼力,使人耳目一新,因而成为风格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

③白居易提倡的新乐府运动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即诗要“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另一个特点就是主张用浅切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他三十五岁时写的《长恨歌》和四十五岁时写的《琵琶行》足以使其不朽。

4、落日余辉的晚唐

小李杜、温庭筠风格清峻豪迈、健爽悲凉,在历史的凭吊中寄寓衰世的感慨,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

(三)宋词

1、浅吟低唱的婉约派

①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内容比较窄狭。

②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③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代表作有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

2、对酒当歌的豪放派

①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②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

3、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

(四)元散曲

1、所谓元曲,乃广义的称呼,实则包括两种文学体裁:一为剧曲,即元杂剧,乃戏剧之属;一为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乃诗歌之属。

2、元曲的代表作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张养浩、张可久等。

3、元代散曲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寄托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其二,慨叹世情险恶,向往脱离现实生活,归隐田园,这类作品数量众多,它们反映了元代士人们的存在的消极避世情绪。其三,歌唱爱情和描写闺怨,这类作品想象丰富,语言直白,明显地表现了受民歌的影响。其四,描写景物也是元散曲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三、格律

(一)近体诗

1、简介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

每首定格为八句。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 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 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 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 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古代诗歌常识学习知识

古代诗歌常识知识清单 一、常见古代诗歌的10种类型 1、送别赠别诗 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 2、咏史怀古诗 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怀古伤今)。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③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 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①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③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4、羁旅行役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

古代诗歌常识

古代诗歌常识 【诗歌概念】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特点】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4、诗歌在形式上,不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期: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2、两汉魏晋时期 (1)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他的思想性主要有: 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的痛苦; 2、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流离失所的痛苦; 3、批判了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 他的艺术性主要有; 1、叙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从乐府开始,中国叙事诗开始了新纪元;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2、比兴的大量运用,是以前诗歌所没有的; 3、形式多样,有四言句,有五言句,有杂言句,语言活泼生动。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传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与近体诗的区别是句式比较灵活自由,比兴的大量运用,形式多样,语言活泼生动。而绝句,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平仄、押韵,讲究语言的凝练,意境的营造等。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2)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 汉末魏初,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而且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专题 一、诗歌常识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如《诗经》、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诗歌鼎盛于唐代,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三、中国古代诗人作品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二)两汉 3.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古典诗词常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如果文友想深入研究的话,可以参考阅读范文澜先生的《中国文学通史》。 综上所述,诗和词按照格律和声韵,可以作如下分类: 古典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3、宋元明清时除了延续一部分前代的律诗和绝句外,更大量出现了词、曲及戏曲唱词,它们都属于近体格律诗。 ①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叫做长短句、诗余;也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调名,叫做“词牌”(即词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根据内容所起的题目。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如通常的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前段称上阕或上片,后段称下阕或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②曲:又称为词余、乐府,代表是元杂剧和散曲合称的元曲。散曲是诗歌样式,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的体制相当于宋词的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 二、古诗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其下又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等。 三、中国古代诗词最主要的派系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末宋初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教学园地 09-14 2231 :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 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 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 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 满。 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古诗释义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早期的诗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我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知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中学语文在线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 送别诗 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 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