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的编程教学模式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47086480.html,

基于问题驱动的编程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段勇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15期

问题驱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领,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以问题解决为“思维路标”,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提高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发展的机会,使课堂教学向“问题靶向性”转换。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那问题何尝不是打开思维反应堆的启动器呢?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与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生长点,在问题驱动下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编程教学大多以Scratch图形化编程为基础,结合STEM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编程教学的思维培养与STEM的工程属性决定了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预设及生成性问题,从而使问题驱动成为中小学阶段编程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类问题类型:情境导入式问题、思维引导式问题、探索式问题、生成式问题、拓展迁移式问题。现以《智能台灯》为例进行阐述。该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开源硬件的学习,学生对开源硬件充满着好奇。但该课容量大,包含着硬件搭建、认识编程平台、通过编程控制台灯等知识。如何在一课时内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有所获?我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水平及心理特点做了以下问题驱动教学设计。

好的课堂导入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启迪学生探究知识的心理欲望,敲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进而将知识与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课堂伊始,我首先问学生能不能在三分钟内参照图纸把本节课的模型搭建完成,这其实就是一个利用小学生好胜心的隐形问题,当学生搭建完成后进一步提问:“你们能猜出这个模型是什么吗?”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通过这个提问把孩子们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激发出来,紧紧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思维引导式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散而不乱”,使学生的思维有的放矢。在本课中,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得出自己的搭建成果是“智能台灯”后,我接着提问:“你们能猜出各个部件的功能吗?”这个提问首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接触到一个新鲜事物,孩子们第一时间都会考虑它能干什么,它的各个部件都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的提出,进一步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而学生都想知道自己的猜测究竟是对是错,从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本课中类似的问题还有:“控制器与LED灯有什么异同?”“控制器上的端口有什么作用?”通过思维引导式问题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始终集中在本课的核心问题上,而不应因思维的过度发散影响本课的学习。

介绍完编程平台后,我让学生去观察哪些“积木”可能会控制台灯的亮与灭。“你为什么这样想?”“这些积木怎样才能到脚本区?”这一系列连贯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大胆探索,这也是国外的Tinkering(自由摆弄法)的体现。当学生找到这块积木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doc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计算机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高职计算机教学相结合,阐述了重要意义,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高职计算机任课教师有些帮助和启发。 任务驱动教学;计算机教学;高职;教学质量 一、引言 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能力与素质,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使用计算机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更加突出动手操作,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实践性较强。如果教师仅使用理论教学,那么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也难以提升。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1.概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任务,学生围绕着任务来开展学习,教师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不止一种的科学知识,其他的实践技能也会无形中传递给学生。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相比于传统的知识点讲授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相适应的。过去,计算机教学把教学内容分成

一个个的知识点,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枯燥,也对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模糊。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把它串起来做成一个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培养的过程。 三、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计算机本身与传统学科存在着不同,计算机更强调知识运用和动手操作,这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相吻合,也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相吻合。在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环节: 1.设置任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任务设置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此教学法的开展,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情况,因此设置任务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要注意(1)把要学习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任务中涉及知识点不止一处,教师要花费心思将知识点与任务巧妙结合。(2)设置的任务难度要适中,任务的类型与布置手段也讲究一些。太难或过于简单都不利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例如:在计算机word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任务“试卷的编辑”、“电子贺卡与名片的制作”等,这些任务既实用又考查了知识点,如设置字体、图片插入与编辑、艺术字等。(3)可以设置开放性的任务,只规定任务的方向,具体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要留有要求学生自己学习的部分,即教师讲解知识,应“有所保留”,这部分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信息获取渠道,自觉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中的应用 〔摘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通过阶段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这些构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是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和模具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整个的教学计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作用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常见机构、传动和轴系零件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课堂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机构,传动和零部件的实物,播放多种图片,出示多种挂图,示教板等,虽然直观形象,老师也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学生没有经过亲手操作,无法完成具体的设计任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了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一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1.1 符合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 实践表明,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偏于“形象思维”的智力类型。而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能较快的获取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而对于解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的陈述性知识确实是相对排斥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应该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应更加侧重于过程性知识,用实际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衔接起来,不要求学生非要弄懂原理的来历、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而是侧重掌握在什么条件下,应用什么原理,解决什么问题,掌握什么因素或参数怎么样变化,对设计结果有何影响,如何选择才能得到最佳方案等,这正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势。 1.2 改变了一言堂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在上课时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课,余下很少的时间给学生复习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老师展开的,并且老师多半站在讲台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与学生融为一体,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但是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为主,老师起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习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只负责提出要完成的任务、讲授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而完成任务的直接知识则由学生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

问题驱动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问题驱动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明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进行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十分乏味但又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新的知识同时巩固旧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紧密相联的数学知识网络,是教师教学的基础目标。在构建知识网络过程中,从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理论知识要点之间的衔接点入手,以设置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设置问题 数学教学中老师设置问题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应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自主探索,在教与学中以问题驱动式进行互动,交流,达到教学目标。数学是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不应止步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应止步于老师设置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mos)曾经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驱动学生去学习、探索的动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能发现问题,更要能够解决问题。因此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是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即为探究性的学习过程,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筛选、整合、运用,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由此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驱动进行探究性地学习,让学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目的。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 问题解决后的交流主要是学生对进行探索老师设置的问题过程的总结,对自己发现问题、设置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过程的总结,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优秀之处值得提倡,不足之处应进行改进,加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思考问题的缜密性,发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与此同时总结探索问题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扩展,根据实际情况,以新的问题驱动进行深入的学习探究。 4.问题设置的注意事项 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或多个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在新一轮的职业专业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突出。行动导向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其中倍受推崇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很难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区分开,因为这两种教学法都是实践性教学方法,需要设置教学情境(任务、项目),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具体很强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学活动结束时,由学生、教师共同对活动成果进行评价。但两种教学法之间又有差异。本文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初步探索。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当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也就建构了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目标具体,内容实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清楚明确,能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3)做学

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4)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5)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而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上:不再用以前的以“知识点”为线索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3)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老师可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适当地给予点评和鼓励,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4)在就业指向上,因采取的项目全都来自实际工作。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以会计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涉及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计算分析的实践操作技能很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来说,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显得较为抽象,难懂。如果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则很难实现其教学目标。本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进行实践和探索,以有利于电算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法;实践教学 一、现状分析 现代教学理念是把“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作为主要指导思想,着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基本胜任企业工种,尽可能的体现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获得企业最大限度的认知度,从而提高企业对学校及学生的认知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传授结果,而忽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发者、指导者。要改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接受知识为探索知识。使学生从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对知识进行探究、注重实践的主动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列出自学提纲,确定几个任务,有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来达到对书本知识的掌握。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学习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筑企业岗位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现教师从“知识型“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实现“教师主角式课堂”向“学生主角式课堂”转变。所以我校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一、基本要素的建立 (一)教师应该怎么教 1.教师必须在熟悉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熟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尽可能丰富的

专业实践。注重企业实践锻炼。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短处(不懂学科体系,不善于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值计算、理解表达,不断的失败严重打击了自信心等)的同时,更要找出学生的长处(喜欢做的事、喜欢的运动,喜欢成果展示、竞赛、游戏等参与形式),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发挥学生潜能来研究设计课堂教学。 3.要教“课”不要教“书”。“课”的目标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授课的内容和顺序不能仅仅以课本为准。 4.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没有一本书是可以照本宣科的。因为写书的逻辑与讲课的逻辑是不同的。 5.要应用,不要单纯的知识。职业教育要求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目标就是要让知识为做事服务。知识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职业教育的出现,要求我们要为“知识的应用”建立自己的体系―――知识的“应用体”系。 6.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必由之路。盲目积累知识,以为“有了知识就有能力”的想法、做法都是不现实的。职业教育的目标要紧紧盯在“能力”上。 7.教师要及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不误人子弟。要有承认客观效果的科学精神,要有容纳不同观点的开放态度。 (二)学生应该怎么学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国外的教学模式 1.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3.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4.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5. 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6. 塔巴的归纳教学模式 7.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8. 布鲁纳等人的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9.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10. 约翰逊兄弟的合作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概念 国内的教学模式(1)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做的简要表述。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宏观模式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模式;中观模式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的办学模式;微观模式是教师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教学模式。 国内的教学模式(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该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指导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②主题: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主导着教学模式的形成。③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外还有几个隐含的因素:④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使主题具体化,也是主题或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⑤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⑥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法。⑦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主题、目标、程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大致分类 1.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 个性教学模式 3. 合作教学模式 4. 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几种教学模式 1. WebQuest(基于资源的研究学习模式) 2. MiniQuest 3. “情境(问题)探究”模式 4.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5. 抛锚式教学模式 6.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W 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 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 1. 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是获取与整合知识,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意识。 2. 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其教学目标是拓展与提炼知识,学习者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体”,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组成: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问题设计原则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问题设计原则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有所升温,而讨论最多的无外乎是去除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随之而来就产生了依据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问题驱动”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经常采用的,其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因为它关乎课堂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问题”设计的时候,不能盲目、胡乱地设计问题,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依据文体特征,确定课堂核心问题 在教学设计时要“先确定教学内容,再选择教学方法”,而教学内容的确定又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根据具体的文体特征来设计核心问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教师抛开文体设计核心问题就会陷入误区。有教师在教寓言类的文章《愚公移山》时,遇到“愚公为什么不搬家,移山多累啊,愚公怎么能保证子子孙孙都去移山呢”类似的问题。这就是抛离寓言文体特征产生的不必要探讨的问题。 如《我与地坛》这一课,就要根据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征来设计主问题。全文分“我”与地坛和“我”与母亲两个部分。根据散文“神聚”的特征,我们必须设计出几个核心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具体问题设

计如下:1全文分了两部分,是哪句话把“我”、地坛、母亲联系起来的?2题目叫《我与地坛》,为什么要写“我”与母亲?3从全文来看,“我”、地坛、母亲是怎样的关系?4这样的构建在写作和抒情上有何意义?通过这样的几个核心问题基本上可以把整个文章的思路理清,从而把握抒情散文的主要情感,为具体深入地品读文本做好铺垫。在解读文本时,不同的文体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引领的。根据文体特征来设计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对文本的尊重,也很容易进入与文本“对话”的状态,学生也会离文学越来越近。 二、紧扣文本内容,去伪存真设计真问题 当下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新花样,却忽视了文本本身,走向了教学的异化。教师研读文本设计教学问题时必须做到紧扣文本,不能设计那些只围绕文本外部的伪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包括思维容量大、精、准等特点。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构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与智力水平的解读模式。 如《听听那冷雨》这一课,本文写作主体是雨,那么问题设计就应该围绕写作主体雨来展开。具体问题设计如下:1请利用“雨”这一线索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作者从“走入霏霏”到“想入非非”都想到了哪些?又寄托了作者哪样的情感?3这些情感都是源于什么?4“雨”这一意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信息技术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都要创新。近几年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其中“任务驱动法”最受大家的推崇,认为其比较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它不但改变了教师教的模式,也改变了学生学的模式。而且许多版本信息技术课本也逐渐改变了其书写方式,将过去的单纯的介绍操作方法改为了将知识蕴涵在任务之中。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自己对“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也有了一些认识,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将知识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技能。我认为“任务驱动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来完成教学内容;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明确学习内容,能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会操作的方法。 一、选择“任务驱动法”的原因

首先: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学科,它的知识不像其他学科具 有很强的理论性,课本知识多数为计算机操作,它没有理论性可言。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分析。比如说在word中设置段落格式,它没有其实现的理论,只有实现的方法。如果直接讲解设置段落格式从“格式菜单”选择“段落”进行设置,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放在一个任务中,比如说为了美化一篇文章我们需要调整文章的对齐方式、行间距等。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很自然很形象的讲解了教学内容。 其次:“任务驱动法”能够实现新课标理念。在新课标中信息技术要求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 力的培养。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利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教师提出任务,讲解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

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

1、任务。 2、接触时间短。 3、思想和习惯阻碍改革 一、科技的发展促使教育的变革 1、马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2008)可以颠覆、取代 2、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可以颠覆、取代现在的学校 (科技发展太快不会学习不变革不行!) 3、中兴事件:美国的一纸限令让其无法继续生存。核心芯片。 世界四大通讯供应商之一 3、华为2018年研发费用1015亿元人民币 (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生存空间!。对行业、对公司是这样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人更是这样!) 5、高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不再需要一般的技术工人。 需要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工人。扫地机器人、炒菜、书法、象棋(不可再墨守成规!) 二、国家推动——新课程改革 (96年提出素质教育,2001年新课程改革) 1、新课改理念:关注人的发展 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2、政府:提供平台、 3、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帮扶活动 教育专项投资(平台)教育均衡验收 1751工程(示范)

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为了改变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都做了积极的探索 1、杜郎口:10+35(教师10、学生35) 2、昌乐二中:271(教师讲20%、学生学70%、检测10%) 3、杨思中学:先学后教、不学不教(讲10分钟内) 4、东庐中学:讲学稿(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5、实验中学、开发区实验、徐寨镇中、杨楼镇中、终兴镇中、王小庄中学:依托导学案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6、人民路中学:依托小组合作的“三三四教学模式” 7、黄冈镇中:“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新教育实验(民间发起、行政支持的教育改革共同体) 讲堂——学堂 传统课堂:学生是无参与的、无思考的、低效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问题驱动式课堂 那么学生应该怎么学的问题 论语中一共有117个问题,其中109个是学生问老师的,有7个是学生间相互提问的,只有一个是孔子提出的 1、我县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孙局长:倡议:小学阶段应该努力打造活力课堂 初中阶段应该努力打造问题课堂 高中阶段应该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学赵永红【内容摘要】“任务--问题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问、引导,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多维互动教学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驱动问题设计预设生成问题延伸 “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 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任务是目标,问题是引导,是通向目标达成的阶梯。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使用“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恰好是对布鲁纳这一理念的合理诠释。这一教学模式的日渐成熟,使我们的课程改革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让我深刻体会了师生角色的变化。 一、教师由传授者、仲裁者转化为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 1、课前预设,教师是任务、问题的设计者。 预设就是教师在教学之前,预先设计安排好课堂中主问题及教学流程,教学时主要依据此方案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任务的提出;教学目标的确定;解决问题中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拓展应用中变式练习的设计,都需要教师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注意,影响注意的是兴趣,一个精妙的问题往往可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及时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问题”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和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解谈一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及配件营销教学中的运用。 一、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及配件营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传统的汽车及配件营销教学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后,通过语言、教具或者多媒体仪器等工具呈现给学生,学生则通过感官接受教师传达的教学信息。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汽车类课程最直观的一种教学法,让学生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学习途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的第一步,也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围绕任务完成的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若能创造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无疑能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 确定了基本技能要求后,要设计一些“任务”来包含这些知识和技能,我认为,“任务”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创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整个课堂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发挥教学设备和资源的功能。 例如:在13汽车商务1班《汽车及配件营销》课程中学习任务12-分析汽车个人用户购买行为类型的教学过程中,把事先收集的一些汽车销售经典案例和视频播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任务要具有完整性和可实施性 每个任务尽量能独立地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功能,能看到效果。最好是每节课学生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保持学习兴趣。教师设计的任务必须是在课堂现有的条件下是可以实施并完成的。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在探究式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在评价机制上采用分层评价。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自主协作分层评价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在探究式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下面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巧妙应用。 一、课前准备应用——设计任务,搭建平台 要做好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从整体把握好教材,设计好教学任务,要创设好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环境。 1、结合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材 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好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掌握学情,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学习的任务,以达到教学目标,这是课前准备的关键。但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目标性则。设计的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和教材要求。既含有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性能力。例如:Word中学习图文混排时,可以设计一个创作杂志封面的任务。

基于问题驱动的编程教学模式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47086480.html, 基于问题驱动的编程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段勇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15期 问题驱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领,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以问题解决为“思维路标”,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提高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发展的机会,使课堂教学向“问题靶向性”转换。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那问题何尝不是打开思维反应堆的启动器呢?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与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生长点,在问题驱动下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编程教学大多以Scratch图形化编程为基础,结合STEM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编程教学的思维培养与STEM的工程属性决定了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预设及生成性问题,从而使问题驱动成为中小学阶段编程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类问题类型:情境导入式问题、思维引导式问题、探索式问题、生成式问题、拓展迁移式问题。现以《智能台灯》为例进行阐述。该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开源硬件的学习,学生对开源硬件充满着好奇。但该课容量大,包含着硬件搭建、认识编程平台、通过编程控制台灯等知识。如何在一课时内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有所获?我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水平及心理特点做了以下问题驱动教学设计。 好的课堂导入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启迪学生探究知识的心理欲望,敲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进而将知识与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课堂伊始,我首先问学生能不能在三分钟内参照图纸把本节课的模型搭建完成,这其实就是一个利用小学生好胜心的隐形问题,当学生搭建完成后进一步提问:“你们能猜出这个模型是什么吗?”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通过这个提问把孩子们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激发出来,紧紧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思维引导式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散而不乱”,使学生的思维有的放矢。在本课中,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得出自己的搭建成果是“智能台灯”后,我接着提问:“你们能猜出各个部件的功能吗?”这个提问首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接触到一个新鲜事物,孩子们第一时间都会考虑它能干什么,它的各个部件都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的提出,进一步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而学生都想知道自己的猜测究竟是对是错,从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本课中类似的问题还有:“控制器与LED灯有什么异同?”“控制器上的端口有什么作用?”通过思维引导式问题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始终集中在本课的核心问题上,而不应因思维的过度发散影响本课的学习。 介绍完编程平台后,我让学生去观察哪些“积木”可能会控制台灯的亮与灭。“你为什么这样想?”“这些积木怎样才能到脚本区?”这一系列连贯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大胆探索,这也是国外的Tinkering(自由摆弄法)的体现。当学生找到这块积木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是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减速器拆装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全真+仿真”的工作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学生的机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减速器拆装评价激励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了较大区别,因此学校及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机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重要 意义。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教学(模拟)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工作任务,亦区别于常规的趣味性任务,是把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组织,形成具有职业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

务驱动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暗线。下面以装拆zdy型减速器为例,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课例剖析 1.项目名称 拆装zdy型减速器 2.项目背景分析 减速器拆装在传统教学中略有涉及,通常先由老师讲解拆装要点,接着示范操作,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习减速器拆装对机械基础的学习有很大助益。 减速器拆装是继学习轴及轴系零件、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之后的综合应用。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运用和实际演练,又为深入学习机械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通过研究学习,不但要解决理论问题,还必须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分析和探究能力。 3.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设备:减速器拆装多媒体软件、任务书(实训报告)与引导文、机械设计手册每小组一本、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每小组一台拆卸及测量工具:活动扳手,螺丝起、木锤、游标卡尺、钢尺、内外卡钳等工具。

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在化学新授课中的应用

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在化学新授课中的应用 冯国帅12孙德志1 (1山东省聊城大学化工学院2山东省临朐县第一中学) 一、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含义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得以前进的。大多数教育家都认为问题解决是最有意义、最重要的学习与思维活动,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各样的问题相联系。问题驱动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解决,能构建知识体系;学习的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提升学生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将化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分析大纲和考纲,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分析教材的教学价值,总结教学后学生达成的目标,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前提条件下,在新授课中,通过设计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清晰化。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是对教材的灵活处理,问题担负着系统知识体系的作用,在问题设计上要注重分层次教学问题,问题的难度要逐渐增加,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心情。解决问题不仅是对学习内容的总结,同时是知识的深化过程。问题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要尽可能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便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与探究。 二、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简单地传递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学生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学习者必须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接受新信息、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学习者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的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二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者更重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即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知识。学生在解决教师设计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知识体系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浅谈“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结构

浅谈“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结构 ——以“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 大连金州新区高城山小学范庆朝 【摘要】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数学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让数学课堂生动有效,是每一个教者思考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这些目标,以问题为驱动是一个有力的契机,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离开问题的“驱动”,新课改就成了一句空话。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怎样才能摆脱这种被动灌输和机械训练呢?怎样才能让数学中冰冷的美丽化为火热的思考?笔者认为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出问题问题驱动 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源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数学家们无一不强调问题在整个数学发展以及个人创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问题驱使数学家付出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答案,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希尔伯特23个问题都是推动数学前进的著名数学问题。 同样,问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

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式”的课堂教学,打造高品质数学课堂。下面以“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谈一下“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结构。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身心卷入课堂,必须通过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内容各章节之间并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习新知时,也可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为教学埋下伏笔。在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处设计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同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教学片段一] 1、(出示“数数”)谁能读一下这个词?数来源于数。 2、(出示“量量”)这个词怎么读,量来源于…… 3、(出示一条线段)要想测量这条线段,要用到什么单位? 假设这是1厘米(出示1厘米长的线段),我是不是这样量这条线段的长度,(课件在长线段上依次显示1厘米),这样就产生了尺子。(课件配合演示) 4、要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要用到什么单位? 假设这是1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我是不是这样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课件在长方形上依次显示1平方厘米),由此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 摘要] :根据中学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 关键词] :生物教学、任务驱动、建构主义、 生物学是1门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社会实际紧密相关的自然科学。目前在没有升学考束缚的情况下,正是初中生物教师大胆革新的时机。近年来我力求在教学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探索”,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需求。尝试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即教学中通过任务来驱动学习进程,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建立。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学习情境,产生完成某1学习任务的动机;其次是了解和分析学习任务,提出完成这1任务的可能方法,探讨完成任务的可能手段,制定行动计划;接下来利用预定的方法、手段获取信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为让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达到的程度有清楚的认识,教师还应在学生表述完成任务的方法、过程、原理、收获的同时给出必要的评价。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 设计好生物学习任务是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任务的设计要始终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任务的设计还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使之结构巧妙、逻辑严密、井井有条、张持有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即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又必须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即所设计的任务应让学生通过“跳1跳”“摘桃子”才可以完成。我的方法如下: 1 、以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的动机 兴趣和动机密不可分。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1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1种强烈的欲望。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生物教学的设计如果没有任何兴趣可言,那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意图。而每节课的问题应依教材而定,既可以当场提出,也可以提前布置。 ( 1 )课上直接布置任务如: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介绍遗传学之父---- 科学家乔治? 孟德尔在豌豆试验田里进行的1系列杂交试验来调动学生兴趣,引出生物具有遗传现象。再讲清遗传性状的简单规律,告知控制性状的基因有显性隐性之分。学生就会问:如: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其意义何在?连接父母与孩子的“桥梁”是什么?父母是将性状直接遗传给孩子?还是将控制性状的基因遗传给孩子?等关键性的问题。 然后,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事先收集的小金鱼和金鱼妈妈的照片发给每组学生,让学生比较小金鱼和金鱼妈妈各种性状,找1找遗传规律,同时来推测小金鱼爸爸的性状表现。 通过两代金鱼的性状表现理解生物具有遗传的规律。再进1步阅读课本,学生就会在学过的知识小河中搏击,通过积极思维,最终恍然大悟,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2 )提前布置任务:可根据生物物候恰当布置学生进行连续1段时间的观察活动。如在讲《无性生殖》时,提前2个多月将虎耳草、吊兰等植物放置在教室中,由课代表负责管理,全班同学利用业余时间观察,到春天来临只见其走茎从叶丛中钻出,然后走茎上慢慢地长出叶片,将气生根取下栽种于花盆中又是1棵植物,学生理解了原来新植物的产生并不1定需要经过种子,茎也能进行繁殖,这就是“无性生殖”,此时学生对无性生殖的理解更形象化。 可见,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建构生物学科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