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整理:延平区教研室余辉(一)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第一至十二册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0;若|a|=-a ,则a≤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知识点归纳 单元知识点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买文具 1、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 3、注重“0”在小数中的特殊地位。 货比三家 1、灵活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的方法,并能独立比较小数大小。 2、培养估算意识。 3、小数部分末尾连续的“0”可以去。 买书 1、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2、熟练掌握竖式求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3、掌握竖式格式(小数点对齐)。 寄书 1、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灵活运用估算知识,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点归纳 单元知识点 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轴对称图形 1、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镜子中的数学 1、镜子内外方向相反 2、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判断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向,例:17页练一练 平移和旋转 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2、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例:19页试一试。 三年级下册《乘法》知识点归纳 单元知识点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2、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总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 数的分类 乘积是一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叫做另一个的倒数。 倒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质因数公约数只有“1”两个整数叫做互质数,互质数是相互依存的。 互质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如果数“a ”整除数“b ”,那么数“b ”就叫做数“a ”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倍数如果数“a ”整除数“b ”,那么数“a ”就叫做数“b ”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约数农业的收成,通常用成数”来表示。“一成”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通常用“%”来表示。如:25%百分数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如:5/4、6/6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如:3/4、1/8 ……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如:7.268413596423……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从不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如:2.04666…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如:3.555…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小数 1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按约数的个数分 偶数: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如:2、4、6 …… 1、数的产生: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算的需要。如:他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这样就产生了数。一个物体也没用“0”表示。 3、“1” 是自然数的单位,任何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4、整除a 除以整数b (b ≠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 整除(也可以说b 能整除a )。 5、两个整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即:a +b=a/b(b ≠0)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如:1、3、5 …… 按能否被2整除分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整数→自然数 备注 概念及联系 名称 2、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万分之一 千分之一百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一个 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计 数单位 …万分位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 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数位 个 级 万 级 亿 级 小数部分小数点 整 数 部 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教学内容

大连市金州区红旗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材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适合年级:小学一年级 授课时间:68课时 一、背景: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六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有四个单元,一个单元是数的认识,三个单元是加减法;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是观察物体和有趣的图形。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此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点在于培养学生数感,发展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运算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要注重通过让学生在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想与交流等活动中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低年段的数学教学要自始至终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对一年级学生,要努力发现、捕捉和保护每一个孩子对数学、数学课堂、各种数学活动的热情。这个阶段学生问答或发言的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都不是最重要的,不要急于评价,要营造安全、宽松的环境,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其中鲜活的声音,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发展到喜欢学数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目标: 1.在显示情境中理解100以内的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2.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3.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4.原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用于之一、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三、内容:

2016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大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数数 二、识数,认识阿拉伯数字 三、写阿拉伯数字 第二单元比较 一、介绍等号,大于符号,小于符号,以及其表示的意义 二、比较数的大小 三、从数的大小到生活中各类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的比较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一、介绍加法符号,以及十以内的无进位的加法。加法交换律的初步认识 二、介绍减法符号,减法的意义,十以内数字的减法 三、加法与减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第四单元分类 一、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归类,根据归类进行分类。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一、前后顺序,位置的前后给事物排序 二、大小顺序,数的大小排序 三、上下顺序 四、左右顺序 五、将各种顺序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一、从实际出发认识几何物体 二、从直观上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一、十以上的数的认识,数位的初步的认识 二、加数有十以上,和为二十以下无进位的加法 三、二十以内无借位的减法 四、二十以内有进位的加法 五、二十以内有借位的减法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表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其代表的意义 二、从时针,分针分布的位置大致的判断时间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加减法(一) 一、整十数的加减 二、一百以内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减,无进、借位 三、一百以内两位数与一位数列竖式计算,无进、借位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认识正面侧面的区别 二、测量工具的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厘米,米之间的单位互换 三、米,厘米所表示长度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数一百以内的数 二、数位的认识,个位,十位,及其代表的意义 三、十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数位比较数的大小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2S底或S表=πdh+2π(d/2)2或S表=2πrh+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

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π÷2)2h; 4、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 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V=1/3Sh 3.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1/3Sh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d÷2)2h (4)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C÷π÷2)2h 第二单元、比例 1、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1)求比值; (2)化简比; (3)比例的基本性质 5、解比例的方法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的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

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大纲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数数 二、识数,认识阿拉伯数字 三、写阿拉伯数字 第二单元比较 一、介绍等号,大于符号,小于符号,以及其表示的意义 二、比较数的大小 三、从数的大小到生活中各类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的比较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一、介绍加法符号,以及十以内的无进位的加法。加法交换律的初步认识 二、介绍减法符号,减法的意义,十以内数字的减法 三、加法与减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第四单元分类 一、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归类,根据归类进行分类。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一、前后顺序,位置的前后给事物排序 二、大小顺序,数的大小排序 三、上下顺序 四、左右顺序

五、将各种顺序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一、从实际出发认识几何物体 二、从直观上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一、十以上的数的认识,数位的初步的认识 二、加数有十以上,和为二十以下无进位的加法 三、二十以内无借位的减法 四、二十以内有进位的加法 五、二十以内有借位的减法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表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其代表的意义 二、从时针,分针分布的位置大致的判断时间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加减法(一) 一、整十数的加减 二、一百以内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减,无进、借位 三、一百以内两位数与一位数列竖式计算,无进、借位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认识正面侧面的区别 二、测量工具的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厘米,米之间

的单位互换 三、米,厘米所表示长度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数一百以内的数 二、数位的认识,个位,十位,及其代表的意义 三、十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数位比较数的大小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一、初步认识各类平面图形,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 二、组合图形中,各类单一图形的辨别 第五单元加减法(二) 一、进位介绍,进位的意义,进位的方法 二、两位数与一位数的有进位的加法 三、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 四、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减法,有借位 五、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 第六单元加减法(三) 一、一百以内三个数的的连加 二、一百以内的三个数的连减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二、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整理(供参考)

1、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n (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2、已知正比例函数kx y =(0≠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k x y +=的图象大致是( ) A C D 3、甲、乙两人同时沿着一条笔直的公路朝同一方向前行,开始时,乙在甲前2千米处, 甲、乙两人行走的路程S (千米)与时间t (时)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乙的速度为4千米/时 B 、经过1小时,甲追上乙 C 、经过0.5小时,乙行走的路程约为2千米 D 、经过1.5小时,乙在甲的前面 4、当14+a 的值为最小值时,a 的取值为( ) A 、-1 B 、0 C 、4 1 - D 、1 5、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69的算术平方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21的负的平方根,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的平方根为( ) A. 2 B. 4 C.±2 D. ±4 6、满足-3<x <5的整数x 是( ) A 、-2,-1,0,1,2,3 B 、-1,0,1,2,3 C 、-2,-1,0,1,2 D 、-1,0,1,2 7、如图,有一圆柱,它的高等于8cm ,底面直径等于4cm (π=3).在圆柱下底面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 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等于 ( ) A .10cm B .12 cm C .19cm D .20cm 8、直线y kx b =+经过点(1,)A m -,(,1)B m (1)m >,则必有( ) A. 0,0k b >> .0,0B k b >< .0,0C k b <> .0,0D k b << 9、如果0ab >, 0a c <,则直线a c y x b b =-+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0、如图,两直线1y kx b =+和2y bx k =+在同一坐标系内图象的位置可能是( ) x y x y x y x y O O O O S(千米) 1 2 3 4 0.5 1 乙 甲 O t (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简化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知识领域及结构图 一、 生活中 的数 三、加减法 (一) 数与代数 五、加与减 (二) 六、购物 七、加与减 (三)

二、观察与测量空间与图形 四、有趣的 图形统计与概率八、统计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 今天我当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 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 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大纲(精华)

复习大纲(六上) 1.圆是平面上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圆正中心的点是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4.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 5.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6.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同圆或等圆中,一条直径的长度等于两条半径的长度。 (在判断题中,可能出现,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是错的,因为只有方向相反的两条半径才能组成一条直径。) 8.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r=半圆周长÷(3.14+2) 9.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直径是对称轴是错的,因为直径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 10.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3.14。 11. C=πd c=2πr d=C÷πr=C÷π÷2 12.圆周长的一半=πr r=圆周长的一半÷π 半圆周长=πr+d r=半圆周长÷(π+2) 13.圆周长是直径的π倍,圆周长是半径的2π倍。

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是π:1,圆周长与它半径的比是2π:1。 14.一个圆,半径扩大a倍,直径扩大a倍,周长扩大a倍,面积扩大a2倍。(a≠0) 15.一个圆,半径增加a厘米,直径增加2a厘米,周长增加2πa厘米。 16.我们把圆分成若干个等份的扇形,上下拼起来,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的半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用字母表示是:S=πr×r=πr2 17.S环=πR2-πr2S 环=π(R2-r2) (R是外圆的半径,r是内圆的半径,求环形就找这两个条件) 18. 环形中,小圆半径+一条小路宽=大圆半径; 小圆直径+两条小路宽=大圆直径。 (环形的宽就是小路的宽) 19.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直径; 在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在圆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对角线。正方形的面积=圆的直径×半径÷2×2(看作两个直角三角形求) 20.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圆的面积最大。 2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2.分针和时针是圆的半径。

(完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和答案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4的平方根是( A ) A .2± B .2 C . 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2)在( D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下列实数2 1 - , 0, π , 4 , 31 , 5中是无理数的有( 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在下列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B ) A .7,24,25 B .3,5,7 C .8,15, 17 D .9,40,41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A .632= ? B .532=+ C .5315= D .235=- 6.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 数轴的原点为旋转中心,将过原点的对角线顺时 针旋转,使对角线的另一端点落在数轴正半轴的 点A 处,则点A 表示的数是( B ) A .3 2 B C D .4.1 7.点(2,6)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A ) A .(2,-6) B . (-2,-6) C . (-2,6) D . (6,2) 8.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长为12cm ,周长为30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B )A .2 20cm B .2 30cm C .2 60cm D .2 75cm 9 -( D ) A B .2 C . D . 10.已知平面内的一点P ,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且与原点的距离是2,则点 P 的坐标是( C ) A .(-1,1)或(1,-1) B .(1,-1) C .( , ) D )

11.实数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a b a ++2 的化简结果为( B ) A .2a b + B .b - C .b D .2a b - 12.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 ' ' 9,5,6AB BB B C ===,在线段AB 的 三等分点E (靠近点A )处有一只蚂蚁,'' B C 中点F 处有一米粒,则蚂蚁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米粒处的最短距离为( A ) A .10 B .106 C .5+35 D .6+3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中,请将答案填 在题后的横线上.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P a a -在x 轴上,则a = 2 14.比较大小:23 < 52 (填“>”或“<”或“=” ) 15.x 为无理数21的小数部分,则x = 214- (结果保留根号) 1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剪一剪, 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5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ABC ?的顶点(6,0)A -,(2,0)B ,则顶点C 的坐标 为 (2,43),(2,43)--- 第12题图 第16题图 第11题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提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领域模块知识要 点 具体内容 混合运算混合运 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 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 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观察物体不同角 度观察 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最多可以 看到3个面,最少可以看到1个面。 加与减三位数 连加、连 减的计 算方法 连加:256+274+361=891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 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 数的和。786-(284+249)=253 三位数 加减混 合运算 顺序 加减混合:259+148-342=65 1、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 外面的。 乘与除整十、整 百、整千 数乘或 除以一 位数的 口算 1、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 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 商的末尾。 两位数 乘或除 以一位 数的口 算 1、两位数乘一位数,用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次计 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得数。 2、先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用它们分别除以一位数, 最后把两次除得的商相加; 周长概念物体或图形一周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周长÷4 乘法列竖式计算 两、三位数 乘以一位数 1、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 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初二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 平方,即2 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验证:测量、数格子、拼图法、面积法,如青朱出入图、五巧板、玄图、总统证法……(通过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得到验证,也叫等面积法或等积法)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2c b a =+,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a ,b , c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 规律:(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平方。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b+c=a2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如(3,4,5)(5,12,,13)(7,24,25)(9,40,41)…… (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组 勾股数分别是:2n,n2-1,n2+1 如:(6,8,10)(8,15,17)(10,24,26)…… 4、常见题型应用: (1)已知任意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2)已知任意一条的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长之间的关系,求各边的长度//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3)判定三角形形状: a2 +b2>c2锐角~,a2 +b2=c2直角~,a2 +b2<c2钝角~ 判定直角三角形a..找最长边;b.比较长边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大小关系;c.确定形状 (4)构建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比为3:4,斜边为 10。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 解:设两直角边为3x ,4x ,由题意知: ∴x=2,则3x=6,4x=8,故两直角边为6,8。 中考突破 (1)中考典题 例. 如图(1)所示,一个梯子AB 长2.5米,顶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 位置上,如图(2)所示,测得 得BD=0.5米,求梯子顶端A 下落了多少米? 思维入门指导:梯子顶端A 下落的距离为AE ,即求AE 的长。已知AB 和BC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C ,只要求出EC 即可。 解:在Rt △ACB 中,AC2=AB2-BC2=2.52-1.52=4, ∴AC=2 ∵BD=0.5,∴CD=2 ∴EC=1.5 答:梯子顶端下滑了0.5米。 点拨:要考虑梯子的长度不变。 例5.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12m ,CD=9m ,∠ADC=90°,AB=39m ,BC=36m ,求这块地的面积。 思维入门指导:求面积时一般要把不规则图形分割成规则图形,若连结BD ,似乎不 解:连结AC ,在Rt △ADC 中, 在△ABC 中,AB2=1521 答:这块地的面积是216平方米。 点拨:此题综合地应用了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判定条件。 第二章 实数 基本知识回顾 1.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得要领,连结,求出即可。AC S S ABC ACD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验证:测量、数格子、拼图法、面积法,如青朱出入图、五巧板、玄 图、总统证法……(通过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得到验证,也叫等面积法或等积法)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 4、 勾股数的规律: (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 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平方。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b+c=a2, 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如(3,4,5)(5,12,,13)(7,24,25)(9,40,41)…… (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组勾股数分别是:2n,n2-1,n2+1 如: (6,8,10)(8,15,17)(10,24,26)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随笔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随笔 小学数学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等问题.发现发现北师版小学数学教材有许多特色之处。 数与计算内容呈现顺序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本套教科书是按照“数的认识——计算——数的认识——计算”的结构编排的,使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交替出现。即按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积和被除数在100以内的乘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加减及加减混合,积和被除数在万以内的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小数的认识、小数的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的顺序螺旋上升的。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二下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编写,按照整十整百的口算、没有进位的加法、进位加法、连续进位加法、不需要退位的减法、退位减法、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顺序进行

编写。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材内容呈现体现的是问题化的数学。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在教科书编写时,我们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背景(实际的和数学内部的),内容素材的选取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新教材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猜想、控索、尝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教材的编排联系实际,关注思维过程和应用过程。教材并没有直接阐述理论知识而是以认一认,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每一个知识的学习都是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基本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究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内容及其应用的理解,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例如在教学“十几减8、9”时,我们先创设一个买铅笔的情景,让学生摆小棒等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建立减法这个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灵活地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说、好玩的特征的活动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互动互爱,轻松、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篇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下面是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基础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及重视。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习。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13课时 (2)长方体(一):15课时 (3)分数除法:18课时 (4)长方体(二):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15课时 (6)百分数:17课时 (7)统计:7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提纲

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 学 设 计 二0一八年三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