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民俗与旅游

居住民俗与旅游
居住民俗与旅游

居住民俗与旅游

本文探讨了居住民俗的概念,阐述了居住民俗内容:选址习俗、建房习俗、入住习俗和生活方式习俗。从民居文化的角度探讨其蕴含的旅游价值,并对居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标签:民俗居住民俗旅游

一、对居住民俗的初步探讨

1. 居住民俗概述

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它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1](P4)。简言之,就是民间习俗,是黎民百姓的生活习惯。民俗内容包罗万象,其中物质民俗包括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服饰民俗等等。

居住民俗,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包括选址、建房、迁入、居住这四方面,一旦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惯例、时代沿袭,便构成了这一共同体的居住民俗。

2. 居住民俗的内容

(1) 选址习俗

民居的选址与人们的传统居住观有很大关系。住宅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物质功能,二是它在社会文化意识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民俗观念的物化符号,这两方面综合构成了居住观。

居住的物质功能显而易见,人们自远古时代以来,为躲避禽兽的袭击迫害,必然找一个安稳方便的地方安营扎寨,靠山以便采伐燃料,邻水以便饮食洗涤用水,久而久之,人们的居住观里便把背山面水或是依山傍水作为择居的第一要求。

住宅反映了家庭生活,家庭的居住生活因经济、文化等境遇不同而不同,人们期望自己的家庭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种期望依托于一种活动体现出来,这就是讲风水。民居的基本精神是讲究大环境的营造,村落的布局,家屋的地基、朝向都贯穿这种风水意识。这种意识在民居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形成了意味丰富的居住民俗。人们建房,同时就是在构造一个观念体系,用以表达对于安逸、和睦、人丁兴旺、荣华富贵的企盼。

在风水理论中,理想的居住环境都含有一种负阴抱阳依山傍水、蔵风聚气的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 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 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因此,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 的课题。客家文化渊源于中原文化,历史上中原汉族因宫‘廷内哄受贬、战乱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原因而出现过六次大南徙,汉族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舍。黎、瑶等族)融合,形成一支既保留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又容纳了南方少数民族文化

精华,在民俗风情、文化语言等方面有显著特征和相对独立性的客家文化,集中分布在粤东、闽南、赣南、东南亚,是一种颇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域文化。本文试以客家文化为例,论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操作实践。 一、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1.集锦芬草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 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 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2.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 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间:指民众中间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相对于官方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 风俗: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时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族,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体现了民俗的空间伸展

民俗的稳定性: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稳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俗的变异性:在民俗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胡服是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

民俗资源与旅游

民俗资源与旅游 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与非物态) 1民俗就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得,但就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得发展。正确答案: × 2民俗就是由“民间”与“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 √ 3 高雅文化得基础就是()。 A。人类 B。社会 C。民俗 D。政治 正确答案: C 4 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 B。政治性 C。地域性 D。民族性 正确答案: B 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 1旅游就是一种跨文化得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 √ 2 ()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 1905年 B。 1900年

C。 1895年 D。 1890年 正确答案: A 3 民俗文化就是一种与()密切相关得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 B。社会政治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生活 正确答案: D 4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得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 × 答案不一致?欢迎扫码关注我们得公众号获取最新得答案,或者直接在公众号搜索慕课之家。其她各科慕课答案也能找到,更有期末必过秘籍等着您 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 1 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 B。乡间民居 C。建筑风格 D。自然风光 正确答案: C 2 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正确答案: D 3 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得()建筑比较多。 A。钟楼 B。四合院 C。大院 D。石塔 正确答案: C 4 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得资源与非物态得资源。 正确答案:√ 5 一切自然得东西。人文得东西。历史得东西都会被传承。正确答案:× 资源概念得新拓展 1 主导性得资源驱动力就是()。 A。人力资源 B。知识 C。社会 D。选项A与选项B 正确答案: D 2 人力资源得本质就是()。 A。劳动能力 B。脑力劳动 C。体力劳动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民俗资源与旅游尔雅网课通识答案

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正确答案:× 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 3 高雅文化的基础是(C)。 A、人类 B、社会 C、民俗 D、政治 4 民俗不具有(B)特点。 A、集体性 B、政治性 C、地域性 D、民族性 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

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 2 (A)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 B、1900年 C、1895年 D、1890年 3 民俗文化是一种与(D)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 B、社会政治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生活 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 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

1 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C)。 A、古村落 B、乡间民居 C、建筑风格 D、自然风光 2 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D)。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3 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C)建筑比较多。 A、钟楼 B、四合院 C、大院

D、石塔 4 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 5 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正确答案:× 资源概念的新拓展 1 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D)。 A、人力资源 B、知识 C、社会 D、选项A和选项B 2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A)。 A、劳动能力

B、脑力劳动 C、体力劳动 D、智慧的表现 3 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D)的总称。 A、物质 B、能量 C、信息 D、以上答案都正确 4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 5 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正确答案:×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1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中外民俗风情论文

中外民俗风情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安全1001 1028XXXXXXXX

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凉山彝族为例 中英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文化面临淡化、消失的危险,保护、利用彝族文化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保护传承彝族文化,对推进凉山彝族旅游和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凉山彝族文化开发利用保护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独具特色的彝族服饰、饮食、婚俗、葬俗、节庆、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极具彝族特色的漆器、银器、彝族“达体舞”、民歌、毕摩文化等。这些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物质上:主要包括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用具及手工制品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一般物化表现,具有普遍存在性。 (2)精神上:包括民族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宗教信仰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本质和源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其他:有彝族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及宗教仪式等。 一、凉山彝族文化保护利用现状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吸引了众多游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 1.举办中国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艺展演;在大型活动中推介彝族民 俗风情。 2.收集原生态的民间歌舞节目,并使之商业化,如成立多个彝人演唱组合、教群众跳“达体舞”等。 3.在电视节目中详细介绍了凉山的自然风光和彝族民俗风情。 4.开发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服饰、漆器、银器等,并推向市场。 二.彝族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1.自然消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传媒、信息的快捷传播和渗透,凉山彝民族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意识、新的文化观念,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因此废弃了彝民族自有的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民俗资源与旅游 (尔雅)课后答案2020年

1 【单选题】()是高雅文化的基础。 ?A、政治 ?B、人类 ?C、民俗 ?D、社会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民俗不具有()的特点。 ?A、民族性 ?B、政治性 ?C、集体性 ?D、地域性 我的答案:B 3 【判断题】“民间”和“风俗”构成了民俗。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民俗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但是民俗的发展不受传媒的影响。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与()密切相关。 ?A、社会政治 ?B、自然界 ?C、社会群体 ?D、人类社会生活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匈牙利人于()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A、1905年 ?B、1895年 ?C、1890年 ?D、1900年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旅游可以说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一国的基础文化是政治文化。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从建筑风格上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A、石塔 ?B、钟楼 ?C、大院 ?D、四合院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中不包含()。?A、自然风光 ?B、古村落 ?C、建筑风格 ?D、乡间民居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多选题】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包含了()。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我的答案:ABC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是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 ?A、知识 ?B、社会 ?C、人力资源 ?D、选项A和选项C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一种()。 ?A、劳动能力 ?B、体力劳动 ?C、智慧的表现 ?D、脑力劳动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资源就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A、能量 ?B、信息

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开发的关系.pdf

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 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更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下了许许多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文化符号让景观变得更加人文化、历史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了解、欣赏、研究它们。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同时文化与旅游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借助旅游得以传承和传播,旅游本身就是文化性很强的产业。当今世界软实力—文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文化不仅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它赋予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更加人文化、历史化色彩,感染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人们,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外来旅游者去认同它们的思想、理念、文化。 2潍坊特色民俗文化 2.1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潍坊市A级景区发展到65家,居山东省第一,而杨家埠是潍坊特色民俗文化聚集地,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代表。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容丰富,设有多个场馆,包括风筝博物馆、年画博物馆、文物馆、民俗馆、嫦娥奔月台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等等。进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旅游者可以感受到杨家埠特色的民族风情、民间艺术和历史气息。 2.2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其蕴含吉祥、祝福之意,在民间广泛传播,然而在现代化的今天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山东文化保护中心曾采用建设民间艺术大观园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然而年画本身所带有的实践性、动手性的特点,仅仅参观无法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 2.3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是风筝的起源地,国际风筝节就设立在潍坊,建立了潍坊风筝博物馆,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风筝爱好者。博物馆中陈列了古今中外风筝的精品和关于风筝的资料,博物馆设有历史文化展、潍坊风筝精品展、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潍坊国际风筝展等大厅。从风筝的结构、取材、风格等能够了解潍坊的民族风情和历史,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潍坊民俗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即对所开发的旅游项目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优势主要有,首先潍坊的民俗文化悠久醇厚,这是潍坊旅游开发的根基,只有充分利用这一点才能让潍坊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才能找到突破口。其次潍坊具有诸多民俗文化景区,可以利用这些景区形成旅游链,让国内外的旅游者可以更多的一次性欣赏和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历史遗产。最后是潍坊的地理位置,潍坊地理位置优越,方便游客达到,同时依山傍海可以获得独特的天然优势。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劣势主要有民俗文化继承人缺乏,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无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进而被淘汰,而民间艺术者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转业,这对于民俗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机遇是其国家、国际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以及大众文化素质的提升,这对于潍坊民俗文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但同时又充满着挑战,因为面对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格局,如何将其特色发扬出去,受到认可是旅游工作者和文化保护者们共同遇到的难题。 4结语 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潍坊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诸多的名胜古迹代表性的有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及潍坊风筝博物馆等。本文对潍坊民俗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更好地发展潍坊文化旅游产业。总之,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旅游产业,依托旅游产业可以让民俗文化得以壮大和发扬,同时旅游产业需要以文化为内涵,只有赋予旅游产业以文化气息,才能获得长足、持久的发展。 作者:张月婷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潘贵渝,张荣,方新芬,杨泳江.民俗旅游与生态旅游比翼双飞———浅论黔西南民俗文化产业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5:176~179. [2]郑小艺.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刘君怡.论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以北戴河集发生态园为例[J].世纪桥,2016,02:93~94. [4]张兵博.广西民族旅游开发与民俗传统文化传承关系的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4,19:28,11.

民俗与旅游论文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课程名称 院部名称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地点 课程设计学时 指导教师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

路线:昆明—大理—丽江—石林—西双版纳—昆明 行程大致安排: 第一日:乘机飞往昆明,入住酒店。 第二日:乘车前往大理(398公里,车程约4小时),游览【大理古城-洋人街】,游览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崇圣寺三塔】,乘车赴丽江(200公里,车程约3.5小时),游览【丽江古城】;入住酒店。 第三日:乘车前往游览【玉龙雪山风景区】(酒店至风景区车程约45分钟);乘坐【云杉坪索道】;游览【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欣赏【大型原生态表演《印象?丽江》(雪山篇)】(欣赏时间90分钟左右);游览【东巴谷】;入住古城酒店。 第四日:乘车返回昆明(308公里,车程约4.5小时),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五日:赴石林(80公里,车程约1.5小时),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参观3A 景点【七彩云南】;晚乘飞机赴西双版纳;入住酒店。 第六日:上午:早餐后沿中国第一条绿色高速生态公路前往【野象谷】,游览野象谷景区;乘【雨林索道】;步行路经观象台、树上旅馆、大象博物馆后观看训象表演;下午:景区内自由活动,返回市区,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七日:上午:早餐后,参观【傣家村寨】,游览景洪城区【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内电瓶车40元/人)。下午:中餐后返回市区自由活动;晚餐后乘机返昆明。 第八日:乘机返回,行程结束。 景区费用: 第二日:【大理古城-洋人街】:电瓶车双程35元/人次,单程20元/人次。 【崇圣寺三塔】:门票120元/人次,三塔电瓶车25元/人次。 第三日:【玉龙雪山风景区】:门票45元/人次 【云杉坪索道】:索道费用57元/人次,环保车20元/人次。 【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电瓶车双程60元/人。 【印象?丽江(雪山篇)】:门票190元/人次。 【东巴谷】:景区电瓶车50元/人次。 第五日:【石林】:风景区全票175元/人次,电瓶车25元/人次。

民俗资源与旅游答案

1民俗由()和风俗(customs)组成,全体生活的需要1.0分 A、民间 B、人间 C、上流社会 D、万物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2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主导资源和驱动力1.0分 A、劳动力 B、自然资源 C、人力资源和知识 D、资本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3上海市民俗文化资源需要多方保护,下列哪项不属于多方保护()1.0分 A、学者的研究性保护 B、无组织性保护 C、团体的组织性保护 D、主见性保护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4上海文化的底色是()1.0分 A、工业 B、农业 C、纺织业 D、商业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51991年3月公布了四座历史文化名镇,不属于这四个名镇的是()1.0分 A、松江区的松江镇 B、嘉定区的嘉定镇 C、嘉定区南翔镇 D、周浦镇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6旅游是一种()的实践活动1.0分 A、跨文化 B、跨国界 C、跨民族 D、跨种族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7开埠后,上海取代()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口。1.0分 A、大连 B、深圳 C、广州 D、连云港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8上海人与商贸有三种联系方式,不包括()0分 A、参与到运输贸易中 B、从事商业买卖 C、成为市场商品的生产者 D、参与到租赁业中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C9关于“神话”的表述错误的是()1.0分 A、讲述关于神的故事 B、归类于叙事民俗学 C、通常放置在宗教仪式中 D、对维护秩序无任何作用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0关于旅游资源的属性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旅游资源是活动客体 B、有吸引力 C、产生经济效益 D、是活动的主体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1图腾崇拜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相结合的一种()1.0分 A、封建迷信 B、实物崇拜 C、精神信仰 D、原始宗教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2关于朝鲜族农乐舞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模仿田地劳动 B、节奏紧凑 C、活泼欢快 D、悲哀的色彩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3田山歌起源于()1.0分 A、鱼塘 B、捕鱼归来的路上 C、田间男女的打情骂俏 D、庆典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4不属于叙事民俗学范畴的是()1商业买卖 C、成为市场商品的生产者 D、参与到租赁业中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C9关于“神话”的表述错误的是()1.0分 A、讲述关于神的故事 B、归类于叙事民俗学 C、通常放置在宗教仪式中 D、对维护秩序无任何作用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0关于旅游资源的属性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旅游资源是活动客体 B、有吸引力 C、产生经济效益 D、是活动的主体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1图腾崇拜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相结合的一种()1.0分 A、封建迷信 B、实物崇拜 C、精神信仰 D、原始宗教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2关于朝鲜族农乐舞说法错误的是()1.0分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学生:古玥指导老师:萧葱 摘要 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符合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对于民俗旅游开发保护当前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要尽可能的恢复传统民俗,尤其是传统民俗的精华部分,来保持传统民俗的丰富性。因为恢复传统民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新构建农村社区的一个文化基础,能够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精华得以弘扬。同时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如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在分析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民族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从民俗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特色;开发与保护; Folk cultural tourism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Major: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Gu Yue Supervisor:Xiao Cong Abstract Folk culture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ategory of national tourism, as a kind of a high level of cult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Folk 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urism means, especially with tourists for newly, travel motive of the prophet. To protect the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face a task, is to make as the recovery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especiall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part, to keep the richness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Because restore traditional folk in a sense, is to build a culture of the rural community foundation, can make our Chinese nation thousands of years to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long standing.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produce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other positive impact, but also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brings negative effect, such as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pre, commercialization assimilation, etc. Our country region is wide, national many, has the rich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从旅游产业角度看,文化是旅游的“根”,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文化做基础,旅游将只是一种泡沫经济,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最终只会给后人留下一个躯壳,一份没有内容的寄望。因此保护民俗文化至关重要。 2、预期目标:通过研究旅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找出处理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之间矛盾的方法,为其他地区旅游开发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依据。同时让游客和目的地居民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让民俗文化资源更好的为旅游服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

中外民俗试卷,附答案

2006年10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 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 1、朝鲜族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是 () A打糕B冷面C五谷饭D松饼 2、维吾儿族人的标志是 () A绣花长袍B绣花帽C巴珠D则羔利 3、有“金孔雀”之称的民族妇女是 () A壮家女B畬家女C白族女D傣家女 4、下列属于布依族主要传统节日的是 ( A牛王节B赶年节C春节D火把节 5、下列哪种帽子是哈萨克族少女出嫁时戴的 () A吐麻克B沙吾克烈C克依米赛克D麦克尔 6、维吾尔人民最喜爱的主食是 () A拉面B包子C面筋D抓饭 7、回族的“斋月”是指回历 () A八月B九月C十月D十一月 8、在藏族服饰中,“邦单”属于 () A围裙B帽子C藏靴D藏袍 9、在迷信方面,英语民族普遍认为主凶的动物是 () A黑猫B白猫C兔子D狗 10、“冰雪王国”是指 () A丹麦B卢森堡C挪威D芬兰 1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英语民族国家的是 () A意大利B美国C英国D加拿大 12、下列国家中,以东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是 () A波兰B捷克C乌克兰D芬兰

13、西斯拉夫三民族最主要的宗教信仰是() A天主教B东正教C新教D穆斯林 14、世界上阿拉伯人最多的国家是() A沙特B伊朗C埃及D阿联酋 15、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巴基斯坦D孟加拉 16、在伊斯兰教的众多派系中,信众最多的是() A逊尼派B什叶派C哈瓦立及派D苏非派 17、素有“黄袍佛国”、“千佛之国”称誉的国家是() A泰国B印度C缅甸D斯里兰卡 18、下列国家中没有少数民族的国家是() A巴基斯坦B韩国C泰国D印度 19、在一天的饮食中,德国人比较看重的是() A早餐B午餐C晚餐D夜宵 20、“稻作民族”是指() A韩国B日本C泰国D印度尼西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下列方言属于汉藏语系的有() A北方方言B吴方言C湘方言D客家方言E闽方言 2、下列宗教信仰中属于满族宗教信仰的有() A萨满教B祖先崇拜C檀君D大宗教E佛教 3、下列食品中属于藏族农区主要食物的有() A糍粑B卓花包子C奶品D酥油E蕨麻米饭4、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包括() A猪肉B驴肉C骆驼肉D骡子肉E羊肉 5、下列节目中属于傣族传统节目的有() A关门节B开门节C浴佛节D十月节E祭母节

民俗资源与旅游题库

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 1 【单选题】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 B、政治性 C、地域性 D、民族性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 B、社会 C、民俗 D、政治 我的答案:C 3 【判断题】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我的答案:× 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 1 【单选题】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 B、社会政治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生活 我的答案:D 2 【判断题】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我的答案:× 3 【判断题】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我的答案:√ 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 1 【单选题】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 B、四合院 C、大院 D、石塔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B、乡间民居 C、建筑风格 D、自然风光 我的答案:C 3 【判断题】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我的答案:× 4 【判断题】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我的答案:√ 资源概念的新拓展 1 【单选题】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 B、知识 C、社会 D、选项A和选项B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 B、脑力劳动 C、体力劳动 D、智慧的表现 我的答案:A 3 【单选题】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 B、能量 C、信息 D、以上答案都正确 我的答案:D 4 【判断题】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我的答案:√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1 【单选题】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A、生产力 B、生产资料 C、人类劳动

2016尔雅民俗资源与旅游期末考试答案整理

1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 B、能量 C、信息 D、以上答案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2()以后“松江”成为府名。 A、元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正确答案: A 3关于节日的功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旅游休闲 B、淡化人际关系 C、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D、增强民族凝聚力 正确答案: B 4上海四座历史文化名镇不包含()。 A、安亭镇 B、松江镇 C、南翔镇 D、嘉定镇 正确答案: D 5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是在对()崇拜的基础上产生的。 A、大自然 B、图腾 C、宇宙 D、鬼神 正确答案: D 6对于某种旅游业或者餐饮业,人们喜欢凑热闹是因为这种资源具有某种()。 A、地域性 B、独特性 C、新鲜性 D、时效性 正确答案: C 7不是旅游开发特征的一项是()。 A、地域固定性 B、准求科学性 C、重复利用性 D、追求艺术性 正确答案: B 8从民俗文化角度来讲,上海市地标性的建筑是()。 A、东方明珠

C、静安寺 D、龙华庙 正确答案: B 9下列选项中,()是对上海这个区域整体人群文化心理素质的精辟概括。 A、淳朴厚道 B、精明之至 C、洋溢热情 D、冷酷之及 正确答案: B 10全球唯一的“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和“生物基因宝库”位于我国的()。 A、云南 B、新疆 C、西藏 D、青海 正确答案: C 11看中国两千年的历史要看()。 A、西安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正确答案: A 12摇船舞属于()的传统舞蹈。 A、侗族 B、京族 C、瑶族 D、苗族 正确答案: B 13对已破坏的旅游资源应当进行()。 A、重建 B、修复 C、废弃 D、选项A和选项B 正确答案: D 14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 B、知识 C、社会 D、选项A和选项B 正确答案: D 15云南罗平县的()花海是滇东北高原上一大景观。 A、玉兰 B、海棠 C、油菜

民俗文化与旅游关系探析

第八章审美文化特质与旅游发展模式的重构 —漓江流域以自然风光闻名于世,观光旅游是旅游的精粹。和漓江旅游开发的成功,得益于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美景,而旅游的丰厚审美文化底蕴的深度激扬,有赖于突破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 制约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旅游人数较多,而游客逗留时间不长,旅游综合效益欠佳。对于国外的旅游者来说,来了一趟,领略了漓江两岸秀丽的风光,心灵得到一次自然美的熏,固然印象深刻,终身难忘。但是,当今旅游发展向立体化方向转化,自然风光仅仅是旅游的一个方面,游客还需要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需要加深对不同区域民族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这样的旅游才是高层次高质量的。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旅游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旅游热点层出不穷,后来居上的现象屡见不鲜,旅游实际上已经面临许多强劲的竞争对手。在这种国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深入调查桂北地区特别是漓江流域潜在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全面省思旅游模式转型的各种途径,充分发挥桂北审美文化资源在新世纪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一向紧迫的任务。 一、人文资源价值的重估 旅游既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旅游必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在容和形式上不断发展变化。目前国际上出现的会议旅游、工商业务旅游和购物旅游的大量增加,说明旅游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但不论旅游形式和容如何变化,不外乎是有关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两大类活动。而从当前国外旅游演化的总体趋势来看,人们在旅游中日益

重视和强调精神活动的一面。其容基本上包括两方面即求知和审美。在旅游当中,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风景名胜的感观享受,而且还希望学习到新东西,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增长自己的见识。当观赏自然风光时,人们想了解地形地貌的成因,关于此地的优美传说、其风景的独到之处等等。当游览历史古迹时,人们便很想知道有关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典故等。单纯的游山玩水让游客感到索然无味,倒是种种地理、历史、人文的知识让景物变得生动感人,引起游客的兴致。 书磊先生认为,现代团队旅游存在许多弊端,本以为旅游是一种解放,一种自由,其实恰恰相反,旅游变成了准军事化的行动,一杆小旗,一只小喇叭,引导你排队走路,按严格的时间表从一个景点赶到另一个景点。你可以“旅游”过一个城市而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旅游的目的是旅游者“到此一游”的愚蠢目的和旅游开发公司的聪明目的——“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而深层次的旅游,应该让人了解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水质,陌生的树木,口音方言,土壤庄稼,地名人姓,在旅游中体验到地理之乐。每到一个村镇,看一看村街、院落与水井,问一问村中户族的来历,搜罗一些地方志的资料,晚上细读到深夜,同白天所见所闻相互对照发明,在行万里路中读万卷书,将欣赏鸟兽草木的闲暇与关注国计民生的经济之志结合起来,地理的概念就圆满了,旅游者会觉得心明眼亮,恬恰无比。[1] 旅行游览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进行的。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种寻找美、发现美的活动。从物质方面得到的主要是感官或生理上的愉悦和满足,从精神方面获得的则是心理上、意识上的美的感受。随着审美意识的

民俗资源与旅游2019尔雅答案100分

。。。。。。。。。。。。。。。。。。。。。。。。。。。。。。。。。。。。。。。。。。。。。。。。。。。。。。。。。。。。。。。。。。。。。。。。。。。。。 。。。。。。。。。。。。。。。。。。。。。。。。。。。。。。。。。。。。。。。。。。。。。。。。。。。。。。。。。。。。。。。。。。。。。。。。。。。。。 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 1 【单选题】()是高雅文化的基础。C ?A、政治 ?B、人类 ?C、民俗 ?D、社会 2 【单选题】民俗不具有()的特点。B ?A、民族性 ?B、政治性 ?C、集体性 ?D、地域性 3 【判断题】“民间”和“风俗”构成了民俗。正确 4 【判断题】民俗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但是民俗的发展不受传媒的影响。错误 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 1 【单选题】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与()密切相关。D ?A、社会政治 ?B、自然界 ?C、社会群体 ?D、人类社会生活 2 【单选题】匈牙利人于()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A ?A、1905年

?B、1895年 ?C、1890年 ?D、1900年 3 【判断题】旅游可以说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正确 4 【判断题】一国的基础文化是政治文化。错误 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 1 【单选题】从建筑风格上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C ?A、石塔 ?B、钟楼 ?C、大院 ?D、四合院 2 【单选题】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中不包含()。C ?A、自然风光 ?B、古村落 ?C、建筑风格 ?D、乡间民居 3 【多选题】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包含了()。ABC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4 【判断题】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正确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