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试验方法相关标准

塑料试验方法相关标准
塑料试验方法相关标准

塑料试验方法相关标准

1.GB/T 840-1988塑料滚花头螺钉

2.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3.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4.GB/T 1035-1970 塑料耐热性(马丁)试验方法

5.GB/T 1036-1989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6.GB/T 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 (杯式法)

7.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8.GB/T 1039-1992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9.GB/T 1040-19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0.GB/T 1041-1992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1.GB/T 1043-1993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2.GB/T 1303.2-2002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规范第3部分: 单项材料规范第3篇:

对三聚氰胺树脂硬质层压板的要求

13.GB/T 1446-1983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4.GB/T 1447-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

15.GB/T 1448-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

16.GB/T 1449-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17.GB/T 1450.2-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18.GB/T 1451-1983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19.GB/T 1458-1988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0.GB/T 1461-1988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1.GB/T 1462-1988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2.GB/T 1463-1988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3.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4.GB/T 1634-1979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简称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

25.GB/T 1636-1979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26.GB/T 1841-1980聚烯烃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7.GB/T 1843-1996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28.GB/T 1844.1-1995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29.GB/T 1844.2-1995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30.GB/T 1844.3-1995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

31.GB/T 1846-1980聚氯醚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32.GB/T 1847-1980聚甲醛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33.GB/T 2035-1996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34.GB/T 2406-1993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5.GB/T 2407-1980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36.GB/T 2408-1996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37.GB/T 2409-1980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38.GB/T 2410-198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39.GB/T 2411-1980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40.GB/T 2547-1981塑料树脂取样方法

41.GB/T 2567-1995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42.GB/T 2568-1995树脂浇铸体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43.GB/T 2569-1995树脂浇铸体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44.GB/T 2570-1995树脂浇铸体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45.GB/T 2571-1995树脂浇铸体冲击试验方法

46.GB/T 2573-198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

47.GB/T 2574-198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湿热试验方法

48.GB/T 2575-198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试验方法

49.GB/T 2576-1989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

50.GB/T 2577-198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51.GB/T 2578-1989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制作方法

52.GB/T 2679.9-1993纸和纸板塑料粗糙度测定法(印刷表面法)

53.GB/T 2895-1982不饱和聚脂树脂酸值的测定

54.GB/T 2909-1994橡胶工业用棉帆布

55.GB/T 2913-1982塑料白度试验方法

56.GB/T 2914-1999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

57.GB/T 2915-1999聚氯乙烯树脂水萃取物电导率的测定

58.GB/T 2916-1997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

59.GB/T 2917.1-2002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

它酸性产物的测定刚果红法

60.GB/T 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61.GB/T 3048.3-19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半导电橡塑材料体积电阻率试验

62.GB/T 3140-1995纤维增强塑料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

63.GB/T 3293-1982中国鞋号及鞋楦系列

64.GB/T 3354-1999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65.GB/T 3355-1982纤维增强塑料纵横剪切试验方法

66.GB/T 3356-1999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67.GB/T 3365-1982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

68.GB/T 3366-1996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

69.GB/T 3398-1982塑料球压痕硬度试验方法

70.GB/T 3399-1982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护热平板法

71.GB/T 3400-2002塑料通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

72.GB/T 3401-1999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粘数的测定

73.GB/T 3403-1982氨基模塑料命名

74.GB 3676-1992顺丁烯二酸酐

75.GB/T 3681-2000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

76.GB/T 3682-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77.GB/T 3780.1-1998橡胶用炭黑吸碘值试验方法

78.GB/T 3780.5-2002橡胶用炭黑比表面积测定 CTAB法

79.GB/T 3780.6-1998橡胶用炭黑着色强度试验方法

80.GB/T 3780.21-2002橡胶用炭黑筛余物测定水冲洗法

81.GB/T 3854-1983纤维增强塑料巴氏(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82.GB/T 3855-1983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83.GB/T 3856-1983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84.GB/T 3857-1987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药品性能试验方法

85.GB/T 3942-1983浮子标识

86.GB/T 3960-1983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

87.GB/T 3961-1993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88.GB/T 4085-1983半硬质聚氯乙烯块状塑料地板

89.GB/T 4217-2001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

90.GB/T 4550-1984试验用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的制备

91.GB/T 4610-1984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点着温度的测定

92.GB/T 4615-1984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

93.GB/T 4726-1984树脂浇铸体扭转试验方法

94.GB/T 4944-1996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层间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95.GB/T 5009.69-1996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分析方法

96.GB 5197.2-1996玻璃输液瓶盖第2部分:铝塑组合盖

97.GB 5198.2-1996抗生素玻璃瓶盖第2部分:铝塑组合盖.

98.GB/T 5206.2-1986色漆和清漆词汇第2部分:树脂术语

99.GB/T 5258-1995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00.GB/T 5470-1985塑料冲击脆化温度试验方法

101.GB/T 5471-1985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

102.GB/T 5472-1985热固性模塑料矩道流动固化性试验方法

103.GB/T 5473-1985酚醛模塑制品游离氨的检定

104.GB/T 5474-1985酚醛模塑制品游离氨和铵化合物的测定比色法

105.GB/T 5476-1996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方法

106.GB/T 5478-1985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

107.GB/T 5563-1994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液压试验方法

108.GB/T 5564-1994橡胶、塑料软管低温曲挠试验

109.GB/T 5565-1994橡胶或塑料软管及纯胶管弯曲试验

110.GB/T 5567-1994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真空性能的测定

111.GB/T 5568-1994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无屈挠液压脉冲试验

112.GB/T 5737-1995食品塑料周转箱

113.GB/T 5738-1995瓶装酒、饮料塑料周转箱

114.GB/T 5757-1986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

115.GB/T 5758-2001离子交换树脂粒度、有效粒径和均一系数的测定

116.GB/T 5759-2000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

117.GB/T 5760-2000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118.GB/T 6011-1985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119.GB/T 6342-1996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120.GB/T 6343-1995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

121.GB/T 6344-1996软质泡沫聚合物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122.GB/T 6594.1-1998聚苯乙烯(PS)模塑和挤出材料第1部分: 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

123.GB/T 6595-1986聚丙烯树脂鱼眼测试方法

124.GB/T 6669-2001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125.GB/T 6670-1997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回弹性能的测定

126.GB/T 6671-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127.GB/T 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128.GB/T 6673-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129.GB/T 6980-1995钙塑瓦楞箱

130.GB/T 7129-2001橡胶和塑料软管容积膨胀的测定

131.GB/T 7139-2002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氯含量的测定

132.GB/T 7141-1992塑料热空气暴露试验方法

133.GB/T 7142-2002塑料长期热暴露后时间--温度极限的测定

134.GB/T 7190.1-199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135.GB/T 7190.2-199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2部分: 大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136.GB/T 7351-1997纤维级聚乙烯醇树脂

137.GB/T 7528-2002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术语

138.GB/T 7530-1998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术语

139.GB/T 7559-1987纤维增强塑料层板螺栓连接挤压强度试验方法

140.GB/T 7911-1999热固性树脂浸渍纸高压装饰层积板(HPL)

141.GB/T 7948-1987塑料轴承极限PV试验方法

142.GB/T 8144-1987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143.GB/T 8237-198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144.GB/T 8238-1987不饱和聚酯树脂液体和浇铸体折光率的测定

145.GB/T 8323-1987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烟密度法

146.GB/T 8330-1987离子交换树脂湿真密度测定方法

147.GB/T 8331-1987离子交换树脂湿视密度测定方法

148.GB/T 8332-1987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149.GB/T 8333-1987硬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150.GB/T 8802-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

塑料门窗安装施工工艺

塑料门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装饰装修工程中塑料门窗的安装工程。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安装门窗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2)在环境温度为0℃的环境中存放门窗时,安装前在室温下放24h。 2、材料要求 (1)材料规格 塑料门窗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定做。 (2)质量要求 1)表面无色斑、无划伤。 2)门窗及边框平直,无弯曲、变形。 3、作业条件 (1)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毕,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或墙面已粉刷完毕,工种之间已办好交接手续。 (2)当门窗采用预埋木砖与墙体连接时,墙体中应按设计要求埋置防腐木砖。对于加气混凝土墙,应预埋胶粘圆木。

(3)同一类型的门窗及其相邻的上、下、左右洞口应横平竖直;对于高级装饰工程及放置过梁的洞口,应做洞口样板。 (4)按图要求的尺寸弹好门窗中线,并弹好室内+50cm水平线。 (5)组合窗的洞口,应在拼樘料的对应位置设预埋件或预留洞。 (6)门窗安装应在洞口尺寸按要求检验并合格,办好工种交接手续后,方可进行。门的安装应在地面工程施工前进行。 材料和质量要点 1、材料的关键要求 (1)塑料门窗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五金配件配套齐全,并具有出厂合格证。 (2)玻璃、嵌缝材料、防腐材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进场前应先对塑料门窗进行验收检查,不合格者不准进场。运到现场的塑料门窗应分型号、规格以不小于70°的角度立放于整洁的仓库内,需布放置垫木。仓库内的环境温度应小于50℃;门窗与热源的距离不应小于1m,并不得与腐蚀物质接触。 (4)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抛摔,并保护好其护膜。 2、技术关键要求 (1)安装时应先采用直径为Ф3.2的钻头钻孔,然后将十字槽盘端头自攻M4*20拧入,严禁直接锤击钉入。

五金件、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五金件\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定义五金件、塑胶件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的准则。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同现有产品所使用的五金件和塑胶件。 3职责和权限 3.1 开发部:对本标准的制定提出指导并提供相关的设计要求。 3.2 生产部:负责对本标准提出改善建议。 3.3 品质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和升级换版。 4定义 4.1 表面重要度定义 A级面:产品正常使用时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前壳,产品的上表面、正面。 B级面:产品正常使用时不经常看到的面,如产品的后面、侧面等。 C级面: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产品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4.2 缺陷定义 4.2.1 五金件(包括喷粉、丝印)常见外观缺陷定义 4.2.1.1 变形:零件整体或局部有弯曲、凹凸、不平、不直,有明显的形位偏移。 4.2.1.2 毛刺:金属表面、边缘出现余屑和表面极细小的金属颗粒。 4.2.1.3 压痕:零件表面的呈不规则的浅沟。 4.2.1.4 生锈/氧化: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 4.2.1.5 零件松脱:冲压螺母、螺柱等松动、脱落,铆钉松脱等。 4.2.1.6 划伤:由尖锐物件在零件表面造成的沟痕。 4.2.1.7 软划伤:沒有明显深度的划痕(无手感,但肉眼能明显看出)。 4.2.1.8 露底:露底为该喷的部位没喷或喷涂厚度过薄,可看见底色。 4.2.1.9 气泡:有气泡或无附着力的喷涂区域。 4.2.1.10 杂质:喷涂面上的外来物。 4.2.1.11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干燥后导致的流痕。 4.2.1.12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2.1.13色差:同一产品上喷涂面颜色不一致或同一批产品里喷涂颜色不一致。 4.2.1.14 丝印不完整:字体、符号、图案印刷不完整 4.2.1.15 锯齿边状:字体、符号、图案边缘不圆滑,拖尾。 4.2.1.16 字体倾斜:字体、符号、图案丝印倾斜。 4.2.1.17 丝印颜色不对:油墨颜色不对。 4.2.2 塑胶件(包括喷油、丝印)常见外观缺陷定义 4.2.2.1 缺料:塑件边缘光滑,形状不规则,有不齐整之感。

塑料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塑料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1.GB1033-70 塑料比重试验方法 2.GB1034-70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GB1035-70 塑料耐热性(马丁)试验方法 4.GB1036-70 塑料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5.GB1037-70 塑料透湿性试验方法 6.GB1038-70 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方法 7.GB1408-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工频击穿电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试验方法 8.GB1409-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下相对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方法 9.GB1410-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统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10.GB1411-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高压小电流间歇耐电弧试验方法 11.GB1039-79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2.GB1040-79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 13.GB1041-79 塑料压缩试验方法 14.GB1042-79 塑料弯曲试验方法 15.GB1043-79 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6.GB1633-79 热塑性塑料软化点(维卡)试验方法 17.GB1634-79 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简称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 18.GB1635-79 塑料树脂灰分测定方法 19.GB1636-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20.GB1841-80聚烯烃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1.GB 1842-80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 22.GB1843-80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23.GB1846-80 聚氯醚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4.GB1847-80 聚甲醛树脂稀溶液粘试验方法 25.GB2406-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26.GB2407-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27.GB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28.GB240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29.GB2410-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30.GB2411-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31.GB2412-80 聚丙烯等规指数测试方法 32.GB1657-81 增塑剂折光率的测定 33.GB1662-81 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 34.GB1664-81 增塑剂外观色泽的测定(铂-钴比色法) 35.GB1665-81 增塑剂皂化值及酯含量的测定 36.GB1666-81 增塑剂比重的测定(韦氏天平法) 37.GB1667-81 增塑剂比重的测定(比重瓶法) 38.GB1668-81 增塑剂酸值的测定(一) 39.GB1669-81 增塑剂加热减量的测定 40.GB1670-81 增塑剂热稳定性试验 41.GB1671-81 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开口杯法) 42.GB1672-81 增塑剂体积电阻系数的测定

塑料件检验标准

塑料件检验标准.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检验标准 塑料件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为IQC对塑料(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料(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 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 卡尺(精度不低于)。 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照明:60W日光灯下。 视力: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 塑壳 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尺寸 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 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五金件 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 7检验方法 外观 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尺寸

塑钢窗施工工艺方案

一.要求 1塑钢门窗安装前,应对门窗洞口尺寸和标高尺寸进行复核。 2塑钢门窗工程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2.1混凝土预埋砖,预埋件和锚固件。 2.2隐蔽部位的防腐、填嵌处理。 3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门窗框与墙面的固定要按要求埋设预埋件,在砌体上安装门窗必须设置混凝土预制砖,严禁用射钉固定。4塑钢门窗安装应采用预留洞口的方法施工,按照尺寸留设洞口,安装后洞口每侧有5mm的间隙,不得采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先安装后砌口的方法施工。 5塑钢门窗组合时,其拼樘料的尺寸、规格、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6立门窗樘前,应核对门窗樘的型号、规格、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及连接方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门樘下口的锯口线应与楼地面标高相同。 7塑钢门窗扇必须安装牢固,并应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回弹现象,推拉门窗扇必须有防脱落措施,门窗扇的安装应在室内、外装修基本完成后进行。

8塑钢下滑道要设泻水孔,以便排水,推拉窗扇上口要设止卸块,两侧框要有防撞块,下槽口两端要加设橡胶角垫,并用玻璃胶满打,推拉窗扇下的滑轮应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 9塑钢门窗的抗风压性能、抗空气渗透性能、抗雨水渗漏性能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满足使用要求。 10选用材料除不锈钢外,应注意防腐处理,不允许与塑钢型材发生接触腐蚀;严禁用水泥砂浆作窗框与墙体之间的填塞材料,宜使用发泡聚氨脂。 3.11门窗构件应连接牢固,需用耐腐蚀的填充材料使连接部位密封、防水。 12墙体与连接件、连接件与门窗框的连接方式,可按下列情况确定: 12.1连接件焊接连接:适用于钢结构。 12.2预埋件连接: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12.3燕尾铁连接:适用于砖墙结构。 12.4金属膨胀螺栓连接: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砖墙结构。

国家标准塑料及塑料制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

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1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 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0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1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8 GB/T 1634.1-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29 GB/T 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0 GB/T 1634.3-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 31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32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33 GB/T 1844.1-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34 GB/T 1844.2-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35 GB/T 1844.3-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 36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37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8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39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40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41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42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43 GB/T 2546.2-2003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

塑钢门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塑钢门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塑料门窗安装。 1 施工准备 1.1 材料要求 1.1.1塑料门窗的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PVC塑料门》(JG/T3017)及《PVC塑料窗》(JG/T3018)的规定。 1.1.2塑料门窗框的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门窗框用硬聚氯乙烯型材》(GB8814)和《塑料门窗用密封条》(GB12002)标准的有关规定。 1.1.3门窗的外观、外形尺寸、装配质量、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1.4门窗中竖框、中横框或拼樘料等主要受力杆件的增强型钢,应在产品说明书中说明规格、尺寸。 1.1.5门窗的抗风压、空气渗透、雨水渗透三项基本物理性能,应符合《PVC塑料门》(JG/T3017)、《PVC塑料窗》(JG/T3018)中对这三项性能分级的规定及设计要求,并附有该等级的质量检测报告。 1.1.6如果设计对保温、隔声性能提出要求,其性能也应符合《PVC塑料门》(JG/T3018)、《PVC塑料窗》(JG/T3018)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1.1.7门窗采用的紧固件、五金件、增强型钢及金属衬板等,应进行表面防腐处理。 1.1.8紧固件的镀层金属及其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螺纹紧固件电镀层》(GB5269)表2及表3的有关规定,紧固件的尺寸、螺纹、公差、十字槽及机械性能等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GB845)、《十字槽沉头自攻螺钉》(GB846)的有关规定。 1.1.9五金件型号、规格和性能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滑撑铰链不得使用铝合金材料。 1.1.10全防腐型门窗应采用相应的防腐型五金件及紧固件。 1.1.11固定片厚度应大于或等于1.5mm,最小宽度应大于或等于15mm,其材质应采用Q235-A冷轧钢板,其表面应进行镀锌处理。 1.1.12组合窗及连窗门的拼樘料应采用与其内腔紧密吻合的增强型钢作为内衬。型钢两端应比拼樘料长出10~15mm。外窗的拼樘料截面尺寸及型钢形状、壁厚、应能使组合窗承受该地区的瞬时风压值。 1.1.13门窗与洞口密封用嵌缝膏应具有弹性和粘结性。 1.1.14与聚氯乙烯型材直接接触的五金件、紧固件、密封条、玻璃垫块、嵌缝膏等材料,其性能应与PVC塑料具有相容性。 1.1.15 PVC塑料门窗的规格、型号、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门窗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 1.1.16门窗成品包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PVC塑料门》(JG/T3017)及《PVC 塑料窗》(JG/T3018)的规定。 1.1.17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塑钢门窗采用预埋木砖形式固定时,应按要求配齐木砖、强度等级3 2.5的水泥、中砂、钉子等,木砖要进行防腐处理。安装塑钢门窗还要准备木楔做为临时固定门窗使用。 2 作业条件

塑钢门窗安装施工工艺

塑钢门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1、总则 为了提高塑钢门窗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材料、安全文明、环保控制,严格遵循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认真贯彻执行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规范,制定了本工艺标准。 2、适用范围 2.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本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和既有建筑的塑钢门窗工程的施工及质量验收。 2.2本工艺标准作为企业标准,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配套使用。 2.3塑钢门窗安装工程的施工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3、一般规定 3.1塑钢门窗安装前,应对门窗洞口尺寸和标高尺寸进行复核。 3.2塑钢门窗工程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预埋件和锚固件。 3.3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门窗框与墙面的固定要按要求埋设预埋件,在砌体上安装门窗必须设置混凝土预制砖,严禁用射钉固定。 3.4塑钢门窗安装应采用预留洞口的方法施工,按照尺寸留设洞口,安装后洞口每侧有5mm的间隙,不得采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先安装后砌口的方法施工。 3.5塑钢门窗组合时,其拼樘料的尺寸、规格、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3.6立门窗樘前,应核对门窗樘的型号、规格、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及连接方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门樘下口的锯口线应与楼地面标高相同。 3.7塑钢门窗扇必须安装牢固,并应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回弹现象,推拉门窗扇必须有防脱落措施,门窗扇的安装应在室内、外装修基本完成后进行。 3.8塑钢下滑道要设泻水孔,以便排水,推拉窗扇上口要设止卸块,两侧框要有防撞块,下槽口两端要加设橡胶角垫,并用玻璃胶满打,推拉窗扇下的滑轮应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 3.9塑钢门窗的抗风压性能、抗空气渗透性能、抗雨水渗漏性能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满足使用要求。 3.10选用材料除不锈钢外,应注意防腐处理,不允许与塑钢型材发生接触腐蚀;严禁用水泥砂浆作窗框与墙体之间的填塞材料,宜使用发泡聚氨脂。 3.11门窗构件应连接牢固,需用耐腐蚀的填充材料使连接部位密封、防水。 3.12墙体与连接件、连接件与门窗框的连接方式,可按下列情况确定: 3.13塑钢门窗框与洞口墻体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其间隙可用矿棉条、玻璃棉毡条分层、发泡聚氨脂填塞,缝隙两侧采用木方留5-8mm的槽口,用防水密封材料嵌填、封严。 3.14塑钢门窗框(扇)不应用酸性或碱性制剂清洗,也不能用钢刷刷洗,可用水或中性洗涤剂充分清洗。 3.15塑钢推拉门窗扇开关力应不大于100N。

橡胶国家标准大全

橡胶国家标准大全 No.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 GB/T 10541-2003 近海停泊排吸油橡胶软管 2 GB/T 19090-200 3 矿用输送空气和水的织物增强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3 GB 7542-2003 铁路机车车辆制动用橡胶软管 4 GB/T 10546-2003 液化石油气(LPG)用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散装输送用 5 GB/T 15329.1-2003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织物增强液压型第1部分: 油基 流体用 6 GB/T 18950-2003 橡胶和塑料软管静态下耐紫外线性能测定 7 GB/T 5566-2003 橡胶或塑料软管耐压扁试验方法 8 GB/T 19228.3-2003 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用橡胶O型密封圈 9 GB 4491-2003 橡胶输血胶管 10 GB/T 19089-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马丁达尔法 11 GB/T 19208-2003 硫化橡胶粉 12 GB/T 13460-2003 再生橡胶 13 GB/T 11409.9-2003 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盐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14 GB/T 11409.6-2003 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表观密度的测定 15 GB/T 11409.3-2003 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软化点的测定 16 GB 4655-2003 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 17 GB/T 5009.64-2003 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8 GB/T 5009.66-2003 橡胶奶嘴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9 GB/T 5009.79-2003 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 20 GB/T 5009.152-2003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21 GB/T 1698-2003 硬质橡胶硬度的测定 22 GB/T 1699-2003 硬质橡胶马丁耐热温度的测定 23 GB/T 18943-2003 多孔橡胶与塑料动态缓冲性能测定 24 GB/T 18944.1-2003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海绵与多孔橡胶制品第1部分: 片 材 25 GB/T 18946-2003 橡胶涂覆织物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直接拉力法 26 GB/T 18951-2003 橡胶配合剂氧化锌试验方法 27 GB/T 18952-2003 橡胶配合剂硫磺试验方法 28 GB/T 18953-2003 橡胶配合剂硬脂酸定义及试验方法 29 GB/T 7760-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90° 剥离法 30 GB/T 7762-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31 GB/T 4500-2003 橡胶中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32 GB/T 11202-2003 橡胶中铁含量的测定1,10-菲罗啉光度法 33 GB/T 9881-2003 橡胶术语 34 GB/T 12587-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抗压裂性的测定 35 GB/T 7755-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透气性的测定

新版塑料件检验知识及标准模板

塑料件检验知识及标准 一。六大常见塑料的基本知识 1.PE 是聚乙烯塑料, 化学性能稳定, 一般制作食品袋及各种容器, 耐酸、耐碱及盐类水溶液的侵蚀, 但不宜用强碱性洗涤剂擦拭或浸泡。 2.PP( 硬质) 是聚丙烯塑料, 无毒、无味, 可在100℃的沸水中浸泡不变形、不损伤, 常见的酸、碱有机溶剂对它几乎不起作用。多用于食具。 3.PS 是聚苯乙烯塑料, 容易着色、透明性好, 多用于制作灯罩、牙刷柄、玩具、电器零部件。它耐酸碱腐蚀, 但易溶于氯仿、二氯乙烯、香蕉水等有机溶剂。 4.PVC 是聚氯乙烯塑料, 色泽鲜艳、耐腐蚀、牢固耐用, 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增塑剂、抗老化剂等一些有毒辅助材料, 故其产品一般不存放食品和药品。 5.ABS( 硬质) 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的塑料, 它色彩醒目, 耐热、坚固、外表面可镀铬、镍等金属薄膜, 可制作琴键、按钮、刀架、电视机外壳、伞柄等。 6.PA 是尼龙塑料, 它的特性坚韧、牢固、耐磨, 常见于制作梳子、牙刷、衣钩、扇骨、网袋绳、水果外包装袋等。无毒性, 但不可长期与酸碱接触。二。透明塑胶产品,都可用那几种塑胶?? ABS塑料( 硬质) : 化学名称: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比重:1.05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4-0.7% 成型温度: 200-240℃干燥条件: 80-90℃ 2小时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 比PMMA、PC等好, 柔韧性好。 用途: 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成型特性: 1.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80-90度,3小时. 2.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70度).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60-80度. 3、如需解决夹水纹, 需提高材料的流动性, 采取高料温、高模温, 或者改变入水位等方法。 4、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 生产3-7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分解物, 导致模具表面发亮, 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 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 ABS树脂是当前产量最大, 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 它将PS, SAN, B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 兼具韧, 硬, 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 A代表丙烯腈, B代表丁二烯, S代表苯乙烯。 ABS工程塑料一般是不透明的, 外观呈浅象牙色、无毒、无味, 兼有韧、硬、刚的特性, 燃烧缓慢, 火焰呈黄色, 有黑烟, 燃烧后塑料软化、烧焦, 发出特殊的

铝合金门窗施工工艺标准

塑钢窗拆除方案 一、工艺流程 1、拆除五金配件-----拆除门窗四周嵌缝-----塑料门窗拆除-----按要求运到放置地点 2、把门框边的木楔和膨胀螺栓拆除 3、把自攻螺丝拆除 4、拆除窗框上的角铁 二、塑钢窗拆除方案 (一)、主要机具、设备 1、机械设备:电锤、电焊机、磨光机 2、主要工具:螺丝刀、手锤、扳手、钳子、手枪钻 三、施工操作工艺 1、拆除五金配件:拆除五金配件与塑钢窗作连接用的镀锌螺钉,拆除的五金配件不得随地丢放。 2、塑钢窗的拆除:当墙体无预埋时,将塑钢窗的铁脚与埋置的钢筋切开。

断桥铝门窗加工工艺 平开门、窗工艺流程 框扇断料→框扇铣口→铣锁孔槽→钻五金孔→切玻璃压条→装框、扇密封胶条→装玻璃压条→扇玻组合→装五金配件→检验→包装→入库。 推拉门、窗工艺流程 框扇断料→框扇铣口→铣排水孔→铣锁孔槽→装毛条→钻五金孔→切玻璃压条→装密封毛条→装玻璃压条→装滑轮→框、扇组合→检验→包装→入库。 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框料断料 1、量具校核:核对双头锯床标尺与钢卷尺的误差; 如果用两台双头锯分别对同一樘窗的外框型材进行切割,必须对两台双头锯进行校核,直到两台锯床标尺与钢卷尺尺寸统一为准。 2、断料尺寸的精确度控制 同一批次相同尺寸的断料:第一支料复核两次,确认尺寸无误后,才能开始断料。并在同一尺寸批量断料中工件尺寸进行抽查,核对断料是否有误差。 3、针对45度组角的外框断料。 断第一支料时,应用万能角度尺检查角度误差值不大于10um。 (二)框料工艺孔槽铣削 1、平开外框。外框中柱需要铣缺,铣榫。铣缺、铣榫时,先用同型号废铝或者断一条短料试样,确认中柱铣缺、铣榫后与外框角缝严密咬合。 2、推拉外框。铣推拉框下滑时,先用料头放样,直到下滑料头铣缺与边框完全咬合后,才能用新料铣缺。下滑滑轮茎条铣缺作为排水孔时,其长度不超过20mm.两端头长度应一致。

塑钢门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doc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硬PVC 塑料门窗的规格、型号、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适用于负荷不超过 800N/m2 。 2.1.2门窗框连接件(铁脚)与洞口墙体连接,一般采用机械冲孔胀管螺栓固定;或预 埋木砖螺丝固定;应根据需要备齐。 密封膏应按设计要求准备。并应有出厂证明及产品生产合格证。 检查塑料门窗表面色泽是否均匀。是否无裂纹、麻点。气孔和明显擦伤。施工准备 2.1.3 门窗小五金应按门窗规格、型号配套。 2.1.4 门窗安装时应准备木楔、钢钉。 2.1.5 2.1.6 嵌缝材料的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 2.1.7 目攻螺丝、木螺丝根据需要准备。 2.1.8 水泥:3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砂:过5mm 筛子,筛好备用。 豆石:准备少许。 2.1.9主要机具:线坠、粉线包、水平尺、托线板、手锤、扁铲、钢卷尺、螺丝刀、冲 击电钻、 射钉枪、锯、刨子、小平锹、小水桶、钻子等。 2.2作业条件: 2.2.1 结构工程已完,经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已办好工种之间的交接手续。 2.2.2 按图示尺寸弹好门窗位置线, 并根据已弹好的+50cm 水平线,确定好安装标高。 2.2.3 校核已留置的门窗洞口尺寸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问题的应及时改正。 2.2.4 检查塑料门窗安装时的连接件位置排列是否符合要求。 2.2.5 2.2.6 准备好安装时的脚手架及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弹线找规矩7门窗洞口处理7安装连接件的检查7塑料门窗外观检查7按图示要求运 到安装地点7塑料门窗安装 7门窗四周嵌缝7安装五金配件7清理 检查门窗洞口尺寸是否比门窗框尺寸大 3cm ,否则应先行剔凿处理。 按图纸尺寸放好门窗框安装位置线及立口的标高控制线。 3.6 对角线,合格后,用膨胀螺栓将铁脚与结构牢固固定好。 3.7嵌缝:门窗框与墙体的缝隙应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嵌缝如设计元要求时用沥青麻丝或 泡沫塑料填实。表面用厚度为 5?8mm 的密封胶封闭。 3.8门窗附件安装:安装时应先用电钻钻孔, 再用自攻螺丝拧入, 严禁用铁锤或硬物敲 打,防止损坏框料。 3.9安装后注意成品保护,防污染,防电焊火花烧伤,损坏面层。 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塑料门窗及其附件和玻璃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塑料门窗必须安装牢固,预埋铁件的数量、位置、埋设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 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塑料门窗安装位置及开启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2基本项目: 4.2.1塑料门窗扇关闭紧密,开关灵活,无阻滞回弹,无变形和倒翘。 3.2 本工艺应采用后塞口施工,不得先立口后搞结构施工。 3.3 3.4 3.5 安装门窗框上的铁脚。 安装门窗框,并按线就位找好垂直度及标高, 用木楔临时固定, 检查正侧面垂直及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doc 6页)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doc 6页)

第1页共页 作业指导书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 编 号 HWJS—70 04 第 2 版 第0 次 修改 生效 日期 受控分发

1.目的及适及范围: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塑料件及喷涂件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塑料件制成的电子产品(外壳及有关塑料件)以及二次加工件制品(喷涂)的检验与验收。 2.参照文件本检验规范参照《检验和试验工作手册》 3.内容: 3.1术语: 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 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 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 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 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 生多余的料 8)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 象。 11)油丝:油痕,加种种原因,油污(包括脱模式剂) 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

批准人签名审核人签名制定人签名批准日期审核日期制定日期 第2页共页 作业指导书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 编 号HWMQ—第 2 版 第次 修改生效 日期 受控分

塑料件检验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制造的各种产品塑料配套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3、技术要求及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及检验项目如下: 面盖类:包括所有面盖塑料件 1.颜色:产品颜色与面盖色样基本接近,不得有明显的变色,错色。同一个产品不同部位不得有明显色差 2.外观 1)表面:清洁,无明显缩水、污迹、顶白、气纹、周边无批锋。 2)面盖:正面(以面板方向为准)黑点0.2mm允许两点 3)黑点:允许两点但距离在100MM外,背面色点0.3mm允许两点,但距离在100mm 外,较大件面盖可允许三点。 3.外观:对照样板,柱位筋位完整,不得有弯曲、弯形等现象,螺纹底孔深度足够,无缺料现象,内孔直径符合图纸要求,打螺丝不会破裂、断裂、滑牙。 4.尺寸:按研发部发放的图纸尺寸要求检验。由于面盖易变形,且部份面盖需注塑后处理进行二次收缩,所以尺寸检验要求与标准的内装件试装。 5.试装:面盖尺寸检验要求与标准的内装件试装。面盖与内装件装配,主要面间隙≤0.2,次要面≤0.4。面盖下板间隙要求:面盖与中板无卡壳错位现象。 内装件类:包括所有内装塑料件 1.颜色:产品颜色与内装色样基本接近,不得有明显的变色、错色,同一个产品不同部位不得有明显色差。 2.外观:表面清洁,无明显缩水、污迹、顶白、气纹,内装件表面≤0.3mm黑点允许一点,≤0.2mm允许两点,距离在30mm外 3.结构:对照样板,柱位完整,不得有弯曲变形现象,螺纹底孔深度足够,无欠注现象,内孔直径符合图纸要求。打螺丝不会破裂断裂现象。 4.尺寸:按标准图纸尺寸要求检验

注塑件检验标准

XX厂产品检验规范 版本:1.0 1、本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制定出适应本厂的产品检验标准,使质检员检验物料时能按照其标准把关,而采取的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2、本规范用来规定注塑与五金物料的具体检验要求、项目、方法及来料抽样方案,使其能够达到生产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3、本规范定义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之准则, 使公司的产品要求和供应商的来料要求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 一、应用文件: 1.依据MIL-STD-105E II抽样计划表(国家标准GB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 样表),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取一般抽样检验水平II。AQL定为CRITICAL= 0,MAJOR =1.0及MINOR =2.5。 2.依据产品规格书、样板。 3.有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二、检验工具: 1.胶带:3M600思高原装测试胶带 2.游标卡尺:0~150mm,精度0.02mm 3.千分尺:0~25mm,精度0.01mm 4.推拉力计:NK500, 指针式 5.标准光源灯箱 6.外观检验菲林 7. 塞规0.02-1.0mm 三、检验环境: 照度:飞利浦4000K,800~1200LM,显色指数Ra≥80日光灯 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视线与被检物表面角度:45±15° 丝印、移印、喷涂表面检验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外观与结构检查时间:A面5~6秒/PCS,B面:3~4秒/PCS,C面:3~4秒/PCS 检验项目 1、包装标识的确认; 2、产品外观检验; 3、结构尺寸检验; 4、结构配合的检验;

塑料检测方法国标汇总

塑料检测方法国标汇总2008-10-05 19:59 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1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 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0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1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34塑料门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3 (QB-CNCEC J030304-2004) 1适用范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中塑料门窗的安装。 2施工预备 2.1原材料、构件的要求 2.1.1为了保证塑料门窗的安装质量和门窗工程的最终顺利验收,应 选购具备 专业生产资质的原料生产厂家和成品构件生产厂家生产的塑料门 窗及配件。 2.1.2框、扇用塑料型材的密度、硬度、强度及随温度变化性能和耐 老化性能 应符合目前时期较先进的行业标准。 2.1.3门窗表面色泽平均一致、无杂质斑点。棱角无碰损痕迹。触模 感平坦、 光滑、顺畅。 门窗及边框平直,无弯曲,框、扇各角拼接顺畅、平滑、无毛 错边、起 凸现象。 扇内玻璃铺装平顺、无内应力,玻璃密封条安装严实、到位。 塑料门窗临时堆放,必须分规格用垫木支垫平坦,叠放层数不 得超过6 层。立放时必须置于经找平处理的平坦地面上,堆放地点距火源 的距 离大于15m ,距热源不小于2m ,且不得与腐蚀物质接触。 2.2要紧工机具 要紧工机具见表2.2。 表2.2 要紧工机具一览表 2.1.4 刺、缝2.1.5 2.1.6

2.3作业条件 2.3.1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并通过了验收。或者多、高层建筑物按预定打算分层段验收,分层段投入安装。 2.3.2结构上的门窗洞口的位置、标高、尺寸及预埋木砖、预埋件或预留洞通过逐一、全面检查验收。 2.3.3塑料门窗通过进场验收,数量、规格型号、外观质量、材质证明文件符合施工图、标准图和规范的要求。 2.3.4实施监理的工程,塑料门窗的进场报验工作、安装方案报验审批工作已完成。 235现场质量治理体系已开始对事实上施监控。 236塑料门窗安装适宜的环境温度应在5C以上。 2.4 作业人员 2.4.1原则上应由制造厂家的专业安装队伍进行安装。 2.4.2安装作业人员必须通过专项技术交底,不仅要熟知塑料门窗安装的常识要求,尚应熟知拟安装工程的设计特点和本地区的专门要求。 2.4.3通过现场安全治理体系的专门教育。 2.4.4机运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工艺 3.2.1洞口清理、验收 结构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对比施工图纸检查每一个门、窗洞口的位置、尺寸和标高;检查洞口周边墙体材料或砌体灰浆能否满足安装的需

塑钢窗施工工艺标准

塑钢门窗施工工艺 一、材料加工 1、型材加工 (1)、根据现场实测洞口宽度下料,对于现场土建尺寸偏差超过规定值的,土建单位应先进行处理。 (2)、所有焊接缝采用45°焊接,平均值不低于3000N,最小值不低于平均值的70%,同一直线上型材必须拉通,玻璃压线置于室内。 (3)、每块玻璃的下边框型材上都应开有内、外腔贯通排水孔,其上边框型材上开有内外腔贯通气压平衡孔;排水孔严禁与其他腔体特别是钢衬腔贯通,排水孔必须由专用盖帽。 (4)、焊接完成后3~10min进行清角处理,清角不得划伤型材表面。 2、钢衬 (1)、(包括框料、中挺、拼管等、钢衬必须型材沿全长贯通,对焊型材应在焊接过程中将钢衬及时穿入型材。 (2)、用于固定每根钢衬的自攻钉,不得少于3个,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固定后的钢衬不得松动。 3、玻璃安装 (1)、玻璃垫块安装位置应合理,下部承重垫块靠近铰链位置。承受玻璃重量的中横框型材垂直方向的挠度值不大于3mm。 (2)、为避免玻璃和窗扇间产生逆水,玻璃到镶嵌槽底的深度不小于5mm。

二、门窗的密封 1、框扇搭接处搭接量不得小于8mm,且不影响五金件的使用。 2、为避免建筑门窗的密封胶条脱槽,安装密封胶条应在90度拐角处剪口,并采用45度角胶粘结方式,粘贴不得出现硬结现象;胶条的接头部位位于窗框的上部,接头处用三元乙丙专用粘接剂粘接。密封胶条安装时不允许拉延。 3、所有固定在钢衬上的固定钉均采用钻尾自攻钉,一次性攻入连接;拼樘料处若为钢板采用不锈钢对拉螺杆固定,若为拼管采用自攻钉固定。 5、五金件 (1)、平开门窗采用的连杆多点锁:锁点离转角处不大于150mm,两锁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800mm;合页(或铰链、一侧,合页(或铰链、之间距离大于1000mm以上时,每不大于800mm设置一个暗置锁点;平开扇宽度大于800mm的,上下边也应设置锁点。 (2)、宽度小于800mm的上悬窗可以采用单点执手,宽度大于800mm的按照平开窗五金件执行。 (3)、推拉门窗采用执手、传动器配多点锁,锁点按7.1.1配置。 4、固定五金件的螺钉应穿透钢衬或增强衬筋上。安装五金配件外露自攻钉必须采用不锈钢螺钉。 三、门窗的安装 1、墙体、洞口要求 (1)、统一类型的门窗及其相邻的上、下、左、右洞口应保持通

国家标准塑料及塑料制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

1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 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1 GB/T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 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0 GB/T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1 GB/T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8 GB/T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29 GB/T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0 GB/T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 31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32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33 GB/T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34 GB/T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35 GB/T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 36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37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8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39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40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41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42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43 GB/T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44 GB/T 2547-1981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 45 GB/T 257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