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场基础知识培训

石油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讲解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问答 1 1.什么叫石油化工工业? 以石油、天然气或油田气作为原料,采取不同工艺,经过化工过程制取油品、化工原料、化工中间体和化工产品的工业。 2.石油化工生产从安全角度分析的特点有哪些? (1)易燃易爆(2)毒害性 (3)腐蚀性强(4)生产的连续性强 3.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设计上的不足(2)设备上的缺陷 (3)操作上的失误(4)管理上的漏洞 (5)不遵守劳动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缺乏主人翁责任感。 4.安全技术的作用? 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和灾害

性事故的发生。 5.我国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什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6.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 7.安全生产“五同时”的内容是什么?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 8.人发生过失的原因? (1)主观因素:技术素质差,不良习惯,侥幸心理,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2)客观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 9.人的过失,预防措施有哪些? (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 (2)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3)执行操作复查制。 (4)借助科学的手段来弥补人的不足,防止过失。 10.燃烧的化学反应具有的特征? 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 11.燃烧的三要素是什么?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12.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声、光、热机械功等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其分为:爆裂、化学爆炸、核爆炸。 13.什么叫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粉尘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的极限浓度。 14.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1)原始温度(2)原始压力(3)惰性气含3 量 (4)容器的尺寸和材料(5)能量(6)其他因素。 15.爆炸的破坏作用有哪些? 震荡作用,冲击波,碎片冲击,造成火灾,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16.爆炸易发生的场合? (1)过氧(2)物料互串(3)违章动火 (4)静电(5)积炭(6)压力容器 (7)用汽油等易挥发液体擦洗设备 (8)安全装置失灵(9)负压吸入空气 (10)带压作业. 17.液化石油气的性质有哪些? 液化石油气无色、透明、具有烃类的特殊气味,它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在气态下比空气重1.5-2倍,容易在地面及低洼处积聚,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极

石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石油 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P1 ) 2.石油的基本性质(主要化学成分、常温常压下状态、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燃点、自然点、溶解性、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成分、比重) 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4.天然气水合物 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5.液化天然气(LNG) 6.天然气分类(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按烃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7.石油工业 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P5 ) 8.对外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9.储采比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 10.油气当量 二、问答题 1.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 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技术密集的行业。 2. 请画出石油行业产业链结构图。P4 3. 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在哪个国家,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什么? 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美国. 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德雷克井 4. 一般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指的那个油田?产量最高的油田?行业精神代表和人物? 答:一般认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应以1939 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作为开端 5. 中国原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哪八大盆地?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6. 中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哪九大盆地? 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7. 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能源安全原则、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能源与环保协调原则。 8. 中国可行的能源供应路线是什么?阐述其具体原因。 固体燃料----- 多元化能源---- 可再生能源为主新型能源供应路线 就可持续原则来讲,中国今后不能走“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资源分布及环境保护要

石油化工常识介绍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有4类:炔烃(乙炔)、烯烃(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及合成气。由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备出各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天然气化工?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简称天然气化工。其主要内容有:1)天然气制碳黑;2)天然气提取氦气;3)天然气制氢;4)天然气制氨;5)天然气制甲醇;6)天然气制乙炔;7)天然气制氯甲烷;8)天然气制四氯化碳;9)天然气制硝基甲烷;10)天然气制二硫化碳;11)天然气制乙烯;12)天然气制硫磺等。? 100×104 t原油加工的化工原料 据资料统计,100×104 t原油加工可产出:乙烯15×104 t,丙烯9×104 t,丁二烯2.5×104 t,芳烃8×104 t,汽油9×104 t,燃料油47.5×104 t。??炼油厂的分类?可分为4种类型。1)燃料油型生产汽油、煤油、轻重柴油和锅炉燃料。2)燃料润滑油型除生产各种燃料油外,还生产各种润滑油。3)燃料化工型以生产燃料油和化工产品为主。4)燃料润滑油化工型它是综合型炼厂,既生产各种燃料、化工原料或产品同时又生产润滑油。? 原油评价试验?当加工一种原油前,先要测定原油的颜色与气味、沸点与馏程、密度、粘度、凝点、闪点、燃点、自燃点、残炭、含硫量等指标,即是原油评价试验。 ?炼厂的一、二、三次加工装置 把原油蒸馏分为几个不同的沸点范围(即馏分)叫一次加工;将一次加工得到的馏分再加工成商品油叫二次加工;将二次加工得到的商品油制取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工艺叫三次加工。一次加工装置;常压蒸馏或常减压蒸馏。二次加工装置:催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烃基化、加氢精制等。三次加工装置:裂解工艺制取乙烯、芳烃等化工原料。 ?辛烷值?辛烷值是表示汽油在汽油机中燃烧时的抗震性指标。常以标准异辛烷值规定为100,正庚烷的辛烷值规定为零,这两种标准燃料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起来,可得到各种不同的抗震性等级的混合液,在发动机工作相同条件下,与待测燃料进行对比。抗震性与样品相等的混合液中所含异辛烷百分数,即为该样品的辛烷值。汽油辛烷值大,抗震性好,质量也好。? 十六烷值?十六烷值就是表示柴油在柴油机中燃烧时的自燃性指标。常以纯正十六烷的十六烷值定为100,纯甲基萘的十六烷值定为零,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起来,可以得到十六烷值0至100的不同抗爆性等级的标准燃料,并在一定结构的单缸试验机上与待测柴油做对比。? 催化裂化主要化学反应 1)裂化反应。裂化反应是C-C键断裂反应,反应速度较快。2)异构化反应。它是在分子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烃类分子发生结构和空间位置的变化。3)氢转移反应。即某一烃分子上的氢脱下来,立即加到另一烯烃分子上,使这一烯烃得到饱和的反应。4)芳构化反应。芳构化反应是烷烃、烯烃环化后进一步氢转移反应,反应过程不断放出氢原子,最后生成芳烃。? 焦化及其产品 焦化是使重质油品加热裂解聚合变成轻质油、中间馏分油和焦炭的加工过程。产品有:1)气体;2)汽油;3)柴油;4)蜡油;5)石油焦。? 加氢裂化的主要原料及产品 加氢裂化的主要原料是重质馏分油,包括催化裂化循环油和焦化馏出油等。它的产品主要是优质轻质油品,特别是生产优质航空煤油和低凝点柴油。? 催化重整工艺在炼油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相?具有同一种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均一物质统称为相。1、相平衡: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气液两相共存,此时气液两相的相对量及浓度分布不随时间的改变此时称为相平衡状态。?3、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种物质达到蒸汽压时的温度称为沸点。、临界压力?4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称为临界摩尔体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临界温度?5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6、泡点?指的是一定组成的液体,在恒压下加热的过程中,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也就是一定 组成的液体在一定压力下与蒸气达到汽液平衡时的温度。 7、露点? 露点指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相同;当水 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湿球温度的定义是在定压绝热的情况下,空气 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不同的蒸汽压(即具有不同的挥发度)的特性,加热液体混合物,借助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在精馏塔内进行气液相的传质和传热,使挥发度打的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明显多于液相中的含量,从而达到将该组分从混合液中分离的目的。 17、回流比的定义,对精馏操作的影响?答:精馏操作中,由精馏塔塔顶返回塔内的回流液流量与塔顶产品流量的比值,称为回流比。 增加回流比,对于从塔顶得到产品的精馏塔来说,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却要降低塔的生产能力,增加水、电、汽(热源物质)的消耗,将会造成塔内物料的循环量过大,甚至导致液泛,破坏塔的正常操作,但精馏段轻组分得到提纯,塔底带轻组份较多。回流比过小,则塔板液相减少,气液传质不好,造成塔底重组份带到塔顶,严重时造成塔顶产品质量不合格 、回流的作用?18 从塔内取走热量保证温度分布均匀,维护塔内热量平衡,同时为塔内提供液相充分接触,保证塔内传质传热的进行,更好的进行多次汽化、冷凝。 、回流的方式?19

LPG基础知识

LPG基础知识 第一章液化石油气的简介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LPG)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化工生产方面,液化石油气经过分离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可用于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炸药、染料等产品。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此外,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切割金属,用于农产品的烘烤和工业窑炉的焙烧等。 第一节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目前主来源于炼油厂石油气和油田伴生气。因此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石油产品。 一、由炼油厂石油气中获取 炼油厂石油气是在石油炼制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气体,其数量取决于炼油厂的生产方式和加工深度,一般约为原油质量的4%~10%左右。根据炼油厂的生产工艺,可分为蒸馏气、热裂化气、催化裂化气、催化重整气和焦化气等5种。这5种气体含有C1~C5组分,利用分离吸收装臵将其中的C3、C4组分分离提炼出来,就获得液化石油气。 目前,从炼油厂催化裂化中回收液化石油气是国内民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来源。 二、由油田伴生气中获取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石油和油田伴生气同时喷出,利用装设在油井上面的油气分离装臵,将石油与油田伴生气分离。油田伴生气中含有5%左右的丙烷、丁烷组分,再利用吸收法把它们提取出来,可得到丙烷纯度很高而含硫量很低的高质量液化石油气。欧美、日本等国家供应的液化石油气,多数属于这种。 第二节液化石油气的特点 液化石油气与其他燃料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污染少:LPG是由C3(碳三)、C4(碳四)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可以全部燃烧,无粉尘。在现代化城市中应用,可大大减少过去以煤、柴为燃料造成的污染; 2发热量高:同样重量LPG的发热量相当于煤的2倍,液态发热量为45185~45980kJ/kg由于液化石油气

第九章石油生产基础知识-天然气

天然气概念,是指以烃类气体为主的天然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并含有一些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等非烃类气体。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热值高、燃烧稳定、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热值为8500大卡/米3。它们分布在岩石圈、水圈及地球内部。 地壳中,天然气就其产状分析,有游离态、溶解态(溶于原油和水中)、吸附态和固态气水合物四种类型。就其分布特点,又可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两类。气层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油溶气属聚集型,也称为常规型天然气;水溶气、煤层气、页岩气、固态气水合物则属分散型,称为非常规型天然气。从与油藏的关系划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油藏之间或油藏上方的、在成因上与成油过程相伴的气藏气,均归于伴生气;与油没有明显关系的或仅含有少量原油的气藏气,成因上与煤系有机质或未成熟的有机质有关而生成的天然气称为非伴生气。 常规的天然气储存形式多样,包括气层气、油溶气、凝析气 气层气指在原始储层条件下,天然气以自由气相储存于储层内 油溶气指原始储层条件下,天然气以溶解状态存于储层内的原油中 凝析气指原始地层条件下,天然气以自由相存在,但当地层压力降到露点压力以下时,有反凝析现象产生 水溶气指在原始储层条件下,天然气体溶解于储层内的边水或底水中 煤层气也称煤矿瓦斯气,从已经进行的研究和预测表明,具有巨大的潜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不同程度地启动了煤层气开发工作。近十年来,页岩气成为勘探开发着力开拓的领域。 天然气的组成、物理性质及用途 天然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各种碳氢化合物,其中甲烷(CH 4 ) 占绝对多数(>80%),次为乙烷(C 2H 6 )、丙烷(C 3 H 8 )、丁烷(C 4 H 10 )及其它重质 气态烃,它们是天然气的主要可燃成分。除上述烃类气体外,天然气中还含有少 量二氧化碳(CO 2)、氮气(N 2 )、氧气(O 2 )、氢气(H 2 )、硫化氢(H 2 S)、一氧化 碳(CO)等气体和极少量氦(He)、氩(Ar)等惰性气体,这些不可燃烧成分,影响天然气的热值。 ①根据重烃含量分类 干气: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以甲烷为主,甲烷含量达90%以上,乙烷与乙烷以上的重烃很少或没有。 湿气: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仍以甲烷为主,对乙烷、丙烷等重气体烷烃和水分含量在10%以上的天然气称为湿气。油田伴生气大部分是湿气,只有经过多级分离和净化才能变成干气。 在现场简易鉴定干气与湿气的方法为:将天然气点燃,仔细观察火焰颜色,若为蓝色即为干气;若为黄色即为湿气。也可将气体通入水中,水面上呈彩色油膜的则为湿气;干气不具此特征。 ②根据矿藏分类 气田气:天然气中主要含甲烷,约占80%~98%,重烃气体很少,约占0~5%,不含戊烷或戊烷以上的重烃或含量甚微。 油田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除含甲烷外,乙烷或乙烷以上的重烃较多,在5%~10%以上,和石油共生,又称为石油气。 凝析气:天然气中除含有大量甲烷外,戊烷或戊烷以上的烃类含量也较高,含有汽油和煤油组分。主要是由于油、气藏的埋藏深度加大,处于高温、高压下

石油产物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 ~ 205°C,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号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 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煤油沸点范围为180 ~ 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目前产量不大。 柴油: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

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工业燃油:性能与柴油近似,主要用作锅炉及工业炉的燃料,其凝固点在+5~20℃之间,按粘度分为1#燃油和2#燃油两种标号。 燃料油(重油) :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润滑油: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

石油化工的基础知识教程文件

石油化工的基础知识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有4类:炔烃(乙炔)、烯烃(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及合成气。由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备出各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 天然气化工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简称天然气化工。其主要内容有:1.天然气制碳黑;2.天然气提取氦气;3.天然气制氢;4.天然气制氨;5.天然气制甲醇;6.天然气制乙炔; 7.天然气制氯甲烷;8.天然气制四氯化碳;9.天然气制硝基甲烷;10.天然气制二硫化碳; 11.天然气制乙烯;12.天然气制硫磺等。 100万吨原油加工的化工原料 据资料统计,100万吨原油加工可产出:乙烯15万吨,丙烯9万吨,丁二烯2.5万吨,芳烃8万吨,汽油9万吨,燃料油47.5万吨。 炼油厂的分类 可分为四种类型。1、燃料油型。生产汽油、煤油、轻重柴油和锅炉燃料。2、燃料润滑油型。除生产各种燃料油外,还生产各种润滑油。3、燃料化工型。以生产燃料油和化工产品为主。4、燃料润滑油化工型。它是综合型炼厂,既生产各种燃料、化工原 料或产品同时又生产润滑油。 原油评价试验 当加工一种原油前,先要测定原油的颜色与气味、沸点与馏程、密度、粘度、凝点、闪点、燃点、自燃点、残炭、含硫量等指标,即是原油评价试验。 炼厂的一、二、三次加工装置 把原油蒸馏分为几个不同的沸点范围(即馏分)叫一次加工;将一次加工得到的馏分再加工成商品油叫二次加工;将二次加工得到的商品油制取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工艺叫三次加工。一次加工装置;常压蒸馏或常减压蒸馏。二次加工装置:催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烃基化、加氢精制等。三次加工装置:裂解工艺制取乙烯、芳烃等化工原料。

炼油基础知识

8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8.1 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8.2 石油工业生产过程 8.3 石油的一般性状及化学组成 石油与原油二者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它包括气体、液体及固体(煤炭除外),而原油是指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液体油料。不过,习惯上一般将石油与原油二词交换使用或相提并论。

8.3.1 石油的一般性状 石油是一种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常温下多为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大部分是有事暗色的,通常呈黑色、褐色或浅黄色。 相对密度在0.8—0.98之间。我国主要油区原油的相对密度躲在0.85—0.95之间,凝点及蜡含量较高,庚烷沥青质含量较低,属偏重的常规原油。 许多石油含有一些有臭味的硫化合物,有浓烈的特殊气味。我国原油一般含流量都较低,一般都在0.5%以下,只有胜利原油、新疆塔河原油和孤岛原油含硫量较高。 8.3.2 石油的元素组成 基本上由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所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碳和氢,占96%--99% ,其余的硫、氮、氧和微量元素总含量不超过1%—4% 。氯、碘、磷、砷、硅等微量非金属元素和铁、钒、镍、铜、铅、钙、钠、镁、钛、钴、锌等微量金属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在石油中的含量极低,但对石油加工过程,特别是对催化加工等二次加工过程影响很大。 石油中的各种元素不是以单质存在,而是以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形态存在。 8.3.3 石油的馏分组成 馏分就是一定沸点范围的分馏馏出物。馏分的沸点范围简称为馏程或沸程。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称为直馏馏分,基本保留石油原来的组成和性质。 一般把原油中从常减压蒸馏开始馏出的温度(初馏点)到200℃(或180℃)的轻馏分称为汽油馏分或称石脑油馏分,常压蒸馏200℃(或180℃)—350℃的中间馏分称为煤柴油馏分或称常压瓦斯油(简称AGO)。将常压蒸馏>350℃的馏分称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简称AR)。由于原油从350℃开始有明显的分解现象,所以对于沸点高于350℃的馏分,需在减压下进行蒸馏,将减压下蒸出馏分的沸点再换算成常压沸点。一般将相当于常压下350℃—500℃的高沸点馏分称为减压馏分或称润滑油馏分或称减压瓦斯由(简称VGO);而减压蒸馏后残留的>500℃的馏分称为减压渣油(简称VR)。 我国原油馏分组成的一个特点是VR的含量都较高,<200℃的汽油馏分含量较少。 8.3.4 石油的烃类组成

石油基础知识--原油净化

石油基础知识--原油净化 世界上大部分油田是利用注水驱动方式开采的,因而从油井生产出来的油气混合物中常含有大量的水和泥沙等机械杂质,特别是油田的后期生产中,油井出水量可达其产液量的90%以上,泥沙等机械杂质亦多达1%~1.5%。据统计,世界各油田所产原油的70~80%需进行脱水。 一、原油净化的必要性 原油和水在油层内运动时,常携带并溶解大量的盐类,如氯化物(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硫酸盐、碳酸盐等。在油田开发初期,原油中含水很少或基本上不含水,这些盐类主要以固体结晶形式悬浮于原油中。进入中、高含水开采期时,则主要溶解于水中。原油中含水、含盐、含泥沙等杂质会给原油的集输和炼制带来很多麻烦和危害,主要是: 1、增大了液流的体积流量,降低了设备和管路的有效利用率,特别是在高含水的情况下更显得突出。 2、增加了输送过程中的动力消耗。由于输液量增加,油水混合物密度增大,而且水还常以微粒水珠存在于原油中,形成粘度较纯原油显著增大的乳状液,使输油离心泵工作性能变坏,泵效降低,动力消耗急剧增大。 3、增加了升温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原油集输过程中,为满足工艺要求,常对原油加热升温。由于原油含水后输液量增加,而且水的比热约为原油的2倍,故在含水原油升温过程中燃料的消耗也将随原油含水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其中相当一部分热能白白消耗在水的加热升温上,造成燃料的极大浪费。 4、引起金属管路和设备的结垢与腐蚀。当含水原油中碳酸盐含量较高时,会在管路、设备和加热炉的内壁上形成盐垢,减小管路流道面积,降低加热炉的热效率。结垢严重时甚至能堵塞加热炉受热管的流道,造成加热炉爆炸。当地层水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铝、氯化钡时,会因水解放出对金属腐蚀性很强的氯化氢。原油中所含的硫化物受热分解,会产生硫化氢,遇到水时硫化氢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当有氯化氢存在时,硫化亚铁会再与氯

第九章石油生产基础知识石油

石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地下开采出来的,没有加工之前又称原油,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按质量计算,碳元素约占83%~87%,氢元素约占11%~14%。这两种元素合起来,约占石油总量的99%。在剩下的1%中,用发射光谱法和中子活化分析法还发现了57种元素。常见的有36种,主要是:硫(S)、氮(N)、氧(O)、铁(Fe)、钙(Ca)、镁(Mg)、硅(Si)、铝(AI)、钒(V)、镍(Ni)、铜(Cu)……等等。尤其是钒(V)和镍(Ni),是分布并具有成因意义的两种微量元素,V、Ni含量及其比值,是确定生油岩有机相和油源对比的重要数据。 烃是有机化合物,约占石油成分的97%~99%。烃主要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并且按本身结构的不同形成类型迥异的碳氢化合物,其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类。由于组成烃的C、H原子数目不同,石油中含有大小悬殊的烃分子,最小的烃分子称甲烷(CH 4 )、再大的还有乙烷、丙烷……葵烷、还有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由于烃分子大小不同,其沸点也不同,分子越小、沸点 越低。分子小的(C 1- 4 )是气体,中等的(C 5 - 6 )是液体,分子大的(C 16 以上) 是固体。所以说,石油主要是由大小不同的烃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①石油的组成 油质:油质是由烃类(几乎全部为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淡色油脂状液体。油质是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含量约为65%~100%。油质含量高,颜色较浅,石油质量好,反之则质量差。 胶质:胶质呈浅黄褐色,半固态的粘糊状流体,密度为1.00~1.07克/厘米3。在轻质石油中胶质含量一般不超过4%~5%,而在重质石油中胶质含量可达20%,石油呈褐色或黑褐色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胶质的存在。 沥青质:沥青质是暗褐色或黑色的脆性固体物,温度高于300℃时就会分解成气体和焦炭。沥青质的组成元素与胶质基本相同,只是碳氢化合物减少了,而氧、硫、氮的化合物增多了,相对密度大于 1.00。在石油中沥青质含量很少,一般小于1%,个别情况可达3.0%~3.5%。 碳质:碳质是黑色固体物质,不具荧光,不溶于有机溶剂,也不被硅胶所吸附,由更高分子碳类物质组成。石油中一般不含或极少含碳质。 ②石油的物理性质 颜色:石油的颜色变化范围很广,从浅色到暗色都有。在透射光下,石油的颜色从无色透明逐渐过渡到淡黄、褐黄、淡红、棕色、黑褐色及黑色,或者介于两种颜色之间的过渡颜色。如四川油田川东石油为墨绿色,川中石油为黄色、深色甚至黑色;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石油为褐黑色;而华北油田凝析油的颜色则为无色透明。石油颜色的浓度,往往取决于石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胶质、沥青质含量愈高则颜色愈暗。一般轻质油的颜色微带黄橙色且又透明,重质油多呈黑色。 气味:石油通常都有明显的气味。较轻质的石油带有芳香味;而浓黑的石油多带柏油味;含硫(S)、氮(N)化合物的石油有一股臭鸡蛋味。 石油的密度:是指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石油的密度,简称为密度,其单位是克/厘米3(kg/m3或g/cm3)。石油的密度变化比较大,一般在0.75~1.0克/厘米之间,特殊情况小于或等于0.75克/厘米3。不同的油田或同一油田的不同层位中,石油的密度也不尽相同,密度的大小是衡量石油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一般来说,密度小,油质好;密度大,油质差。密度的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一、液化石油气的来源、组成 1、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是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制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取得到的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只有在加压或降温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常温下,液化石油气中的乙烷、乙烯、丙烷、丁烯、丁烷等均为无色无嗅的气体,他们都比水轻,且不溶于水。液化石油气中的刺鼻味是由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特意加入的硫醇和醚等成分产生的,便于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使用者察觉判断。 液化石油气,英文Liquefied Petroleum Gas,缩写LPG。 2、液化石油气的组成 主要成分:丙烷(C3H8)、丁烷(C4H10) 少量成分:甲烷、乙烷、丙稀、丁烯。 残液:液化石油气钢瓶里总有微量液体用不完,该部分液体称为残液,其主要成分为戊烷及戊烷以上碳氢化合物。 液化石油气国家标准规定残液含量不大于3%。

二.液化石油气的生产: 主要从炼油厂在提炼石油的裂解过程中产生。在石油炼厂及石油化工厂的常减压蒸馏、热裂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及延迟焦化等加工过程中都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一般来讲,提炼1吨原油可产生3%-5%的液化石油气;也可从天然气中回收液化石油气。从油田出来的原油和湿气混合物经气液分离器分离,上部出来的天然气送到一个储气罐中,经过加压(16kg/cm2)再分馏,用柴油喷淋吸收;天然气(干气)从塔顶送出,吸收了液化气的富油经过分馏塔,在16kg/cm2压力下冷凝为液态,形成液化石油气。 LPG的生产主要有3种方法。 1、从油、气田开采中生产 在油田开采时,反携带有原油中的烃类气体或气田开采时,携带在天然气中的其他烃类,经初步分离及处理后,再集中送到气体分离工厂进行加工,最后分别获得丙烷、丁烷。在一定压力下或冷冻到一定的温度将丙烷、丁烷分别进行液化,并分装在不同的储罐内。生产商可分别出售丙烷、丁烷,也可按用户要求,把丙烷、丁烷按一定比例,调配成符合质量标准的LPG再出售。 2、从炼油厂中生产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一、高分子材料及其分类 相对分子量超过10000的化合物称之高分子,又称高聚物或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可分天然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蚕丝、羊毛等和合成高分子,通常所说高分子材料指的是后者。 按其应用来分,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塑料、橡胶、化纤、涂料和粘合剂五大类,有时又将塑料和橡胶合称为橡塑。由于大量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上述分类方法并非十分合理。 二、塑料基本知识 塑料是指以树脂(或在加工过程中用单体直接聚合为主要成分,以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为辅助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能流动成型的材料。 塑料的分类: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中一个重要分枝,品种多,产量大,用途广。对于品种繁多的塑料,可按如下方法分类,使人们容易认识它,掌握并应用它 (一按受热时的行为分 塑料按受热时的行为,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理科。 1、热塑性塑料 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 碳酸酪,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聚砜、聚苯醚,氯化聚醚等都是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中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分子链之间无化学键产生,加热时软化流动、冷却变硬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2、热固性塑料

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一交链固化而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这种材料称为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的树脂固化前是线型或带支链的,固化后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成为三度的网状结构,不仅不能再熔触,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酚醛、服醛、三聚氰胺甲醛、环氧、不饱和聚酯、有机硅等塑料,都是热固性塑料。 (二按树窟合成时的反应类型分 按塑料中树脂合成时的反应类型,可将树脂分为聚合型树脂和缩聚型树脂塑科分别称为聚合型塑料和缩获型塑料。 1、聚合型塑料 树脂是由聚合反应制得。这种树脂一般是打开不饱和双键而习惯而形成的:反应过程中无低分子产物释出。聚烯烃、聚卤代烯烃、聚苯乙烯、聚甲醛、丙烯酿类塑料都属于聚合型塑料。聚合型塑料都是热塑性塑料。树脂大分子的排列是无序的。这种塑 料,由于树脂分子链的结构持点,或因热力学原因,或成型过程工艺条件范围的限制,分子链不会产生有序的整齐堆砌形成结晶结构,而呈现无规则的随机排列。在纯树脂状态,这种塑料是透明的。 2、结晶型塑料 树脂大分子排列呈现出三向远程有序。从熔融状态冷却变为制品过程中,树脂的分子链能够有序地紧密堆砌产生结晶结构。一般所谓的结晶型塑料,实际上都是半结晶的.不像低分子晶体(例如Nacl那样能产生100%的结晶度。树脂大分子链排列呈现出无定形相与结晶柏共存的状态。成型条件对结晶皮和晶态结构有明显影响,从而对制品性能有明显影响。结晶结构只存在于热塑性塑料中。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 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有 4 类:炔烃 ( 乙炔 ) 、烯烃 ( 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 ) 、芳烃 ( 苯、甲苯、二甲苯 ) 及合成气。由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备出各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 天然气化工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简称天然气化工。其主要内容有: 1 )天然气制碳黑; 2 )天然气提取氦气; 3 )天然气制氢; 4 )天然气制氨; 5 )天然气制甲醇; 6 )天然气制乙炔; 7 )天然气制氯甲烷; 8 )天然气制四氯化碳; 9 )天然气制硝基甲烷; 10 )天然气制二硫化碳; 11 )天然气制乙烯; 1 2 )天然气制硫磺等。 100×104 t 原油加工的化工原料 据资料统计, 100×104 t 原油加工可产出:乙烯 15×104 t ,丙烯 9×104 t ,丁二烯 ×104 t ,芳烃 8×10 4 t ,汽油 9×104 t ,燃料油 ×104 t 。 炼油厂的分类 可分为 4 种类型。 1 )燃料油型生产汽油、煤油、轻重柴油和锅炉燃料。 2 )燃料润滑油型除生产各种燃料油外,还生产各种润滑油。 3 )燃料化工型以生产燃料油和化工产品为主。 4 )燃料润滑油化工型它是综合型炼厂,既生产各种燃料、化工原料或产品同时又生产润滑油。 原油评价试验 当加工一种原油前,先要测定原油的颜色与气味、沸点与馏程、密度、粘度、凝点、闪点、燃点、自燃点、残炭、含硫量等指标,即是原油评价试验。 炼厂的一、二、三次加工装置 把原油蒸馏分为几个不同的沸点范围 ( 即馏分 ) 叫一次加工;将一次加工得到的馏分再加工成商品油叫二次加工;将二次加工得到的商品油制取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工艺叫三次加工。一次加工装置;常压蒸馏或常减压蒸馏。二次加工装置:催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烃基化、加氢精制等。三次加工装置:裂解工艺制取乙烯、芳烃等化工原料。 辛烷值 辛烷值是表示汽油在汽油机中燃烧时的抗震性指标。常以标准异辛烷值规定为 100 ,正庚烷的辛烷值规定为零,这两种标准燃料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起来,可得到各种不同的抗震性等级的混合液,在发动机工作相同条件下,与待测燃料进行对比。抗震性与样品相等的混合液中所含异辛烷百分数,即为该样品的辛烷值。汽油辛烷值大,抗震性好,质量也好。 十六烷值

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 1石油 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P1) 2?石油的基本性质(主要化学成分、常温常压下状态、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燃点、自然点、溶解性、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成分、比重) 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4.天然气水合物 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5.液化天然气(LNG ) 6.天然气分类(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

藏气。按炷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酸气爲净气7?石油工业 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P5 ) &对外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釆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9.储釆比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釆的年数 10.油气当量二、问答题 1?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 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技术密集的行业。 2.请画出石油行业产业链结构图口P4 3.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在哪个国家,第 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什么?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美国.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德雷克井4.一般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指的那个油

田?产量最高的油田?行业精神代表和人物?答:一般认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应以1939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作为开端 5.中国原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哪八大盆地?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6.中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哪九大盆地?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 7.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能源安全原则、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能源与环保协调原则。 8.中国可行的能源供应路线是什么?阐述其具 体原因。 固体燃料-----多元化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新型能源供应路线 就可持续原则来讲,中国今后不能走“以煤为主” 的能源供应路线,资源分布及环境保护要求不允许,就能源安全原则来讲,中国不能走“以油气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中国的财力以及国际油气资源难以保障 9?我国目前的石油产量大约是多少,能否满足需要?进口的主要来源通道?

成品油基本知识讲义

成品油基本知识讲义 ◆目录 第一章成品油的概念及主要炼油工艺 一、成品油的概念、分类与特性 二、主要炼油工艺 第二章成品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及行业标准 一、成品油的主要质量指标 二、成品油的行业标准 第三章成品油单位换算 ◆正文 第一章成品油的概念及主要炼油工艺 一、成品油的概念、分类与特性 1、什么是石油? 石油是天然气和人造石油及其成品油总称。地下开采出来和石油未加工前,叫原油,也叫天然石油;用煤和油母页岩,经干馏,高压加氢和合成反应获得的石油叫人造石油。原油经过蒸馏和精制,加工成各种燃料、润滑油,总称为石油产品。而加工原油提炼各种石油产品的过程叫石油炼制。 2、原油是怎么产生的? 天然石油是从不同深度的地层中开采出来的,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的液体,一般为黑色或红褐色,但也有水白透明的,黄色的或绿色的。有的带有绿色的荧光。原油生成的原因说法不一,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在一些气候温暖潮湿的内陆湖泊或海边,水中繁殖着各类动植物,特别是水里的浮游生物(如鱼类和甲壳类)十分丰富。这些生物死亡后,同周围河流带来的泥沙一起沉积在水底。天长日久沉积物层层加厚,随着地壳运动沉积层被压在地壳下面,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巨厚的沉积岩层。这许许多多有机的生物遗体被深埋在岩层中里,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地层高温、高压及其细菌的作用,慢慢变成了天然石油和天然气。 3、石油及其成品油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 石油及其成品油主要由碳(C)氢(H)两种元素组成。在石油中,碳氢两种元素总含量平均为97-98%,也有到99%的;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S)、氧(O)、氮(N),这三种元素含量一般不超过1%,但某些石油含硫量可达5%左右。此外,在石油中还含有极微量的氯、碘、磷、砷、钠、钙、铁、镍、钒等元素。这些元素并非以单质出现,而是相互以不同形式结合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存在于石油当中,由于习惯上把含碳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所以说,石油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4、组成石油及其成品油主要是哪些烃类化合物? 石油及其成品油主要是烷烃(即饱和烃,通式为CnH2n+2);烯烃(即不饱和烃,通式为CnH2n);炔烃(不饱和烃,通式为CnH2n-2);环烷烃(C6H12);芳香烃(如C6H6、C6H5 CH3)等烃类化合物。 5、石油在储运中有哪些危险的特性? 石油是飞机、轮船、汽车、拖拉机的动力燃料以及日常烧饭的民用燃料;是各种机械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是某些化工产品的溶剂,也是许许多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如做雨衣的聚乙烯,做化学梳子、肥皂盒等日用品的聚苯乙烯,做水壶用的半透明塑料聚氯乙烯,称为合成羊毛的聚丙烯腈,的确良的原料涤沦,象海绵一样的泡沫塑料,各种合成橡胶制品、药品、合成洗衣粉、肥皂、染料、农药、香料和大名鼎鼎的"塑料王"聚四氟乙烯等都可以从石油中制造出来。石油造福于人类,所以人们称它为"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石油在国防、

石油-基本知识

含义: 石油(英文、拉丁语:petroleum),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在0.8 ~ 1.0 克/厘米3之间,粘稠度的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石油简介: 石油是具有特殊气味、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是从地下深处或地表附近开采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一般地壳上层部分区域有石油储存,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液态可燃有机矿产。石油及其产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与化工原料,且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也被称为“黑色金子”。 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石油颜色是由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量越高,颜色则越深。石油的颜色越浅,油质越好,透明的石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不同的油田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区分很大。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石油工业一般用石油的出产地来区分,此外是石油的比重、黏度。 石油常用“桶”作为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1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石油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的储量。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更新原料,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的后果。 石油的成分: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约占95% ~ 99%。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 石油炼制物:

石油基础知识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 弹性趋动-----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压趋动----靠油藏边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所储原油总量。 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计采出量之差。 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最终采收率----油田开发解束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标准条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质量。 原油相对密度----指在地面标准条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与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失去了流动的最高温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动时,分子间相互产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 原油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地层原油在压力改变0。1兆帕时的体积的变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