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视为麻疹暴发定义为:

①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②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发病水平1倍以上。

③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徐州市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徐州市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工厂、幼儿园、学校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麻疹在江苏省广为流传,在使用疫苗前,麻疹是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隔2~3年全省出现一次大流行。1959年是有疫情记载以来疫情最高的一年,发病率高达1000.4/10万。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麻疹疫苗,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至1998年江苏省麻疹发病率降至最低,仅为0.87/10万。但近几年来,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出现麻疹发病大幅回升现象,全省年平均发病率在2~6/10万之间,一些市的麻疹发病率超过10/10万,并不时出现暴发疫情,对儿童健康威胁极大。 为及时发现我市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徐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为及时发现我县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灌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县卫生监督所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 2.1.2 临床诊断病例: (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 2.1.3 实验室确诊病例: (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9)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疑似病例加(7)条或(8)条或(9)条,以及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1)至(5)

麻疹制度 (2)

麻疹和风疹主动监测工作制度根据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麻疹和风疹的监测: 1、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 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得病例。 2、监测病例分类 ⑴、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 ⑵、临床诊断病例: A、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或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B、临床符合病例: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定义: 1、临床诊断病例:小于1周岁婴儿,同时具备下列两项表 现:⑴白内障和/或先天性青光眼;⑵先天性心脏病; ⑶听力损失;⑷色素视网膜病;

或伴上述表现之一,且伴下列之一者:⑴紫癜;⑵脾大; ⑶小头畸形;⑷智力缺陷;⑸脑膜脑炎;⑹放射性骨病;⑺ 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 2、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 三、科室职责 (一)防感控办职责: 1、作为麻疹、风疹主动监测科室,每旬对内科门急诊、专家门诊、胃肠疾病康复中心、神经疾病康复中心、心肺疾病康复中心、老年疾病康复中心、肾内科、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五官科、儿童康复科等重点科室进行检查。 2、防感控办负责进行麻疹、风疹的全员培训工作。 3、每旬通过门急诊医生工作站查阅门急诊日志并通过与医务人员沟通进行麻疹、风疹主动搜索监测; 4、每旬至少一次到病案室对住院病历进行麻疹、风疹的主动搜索监测; 5、每旬与相关科室主任联系,核实麻疹搜索监测结果,各临床科室设传染病报告监督员。 6、每旬按时对医院麻疹主动监测结果进行汇总,上报区CDC. (二)各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职责:各科室临床医务人员做为麻疹、风疹责任报告人,当发现有麻疹(或疑似麻疹)、风疹病例时应及时电话报告防感控办、医务科,经相关专家会诊、确诊后再进行网报。同时做好隔离消毒及必要的治疗工作。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小组职责:当发生麻疹或风疹爆发和突发疫情时,及时报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小组,

麻疹疫情分析

麻疹疫情分析 分析宁强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强县2003-2009共报告麻疹病例409例,年平均发病率17.44/10万,病例以10~15岁学生为主,2006年之前年发病率稳定在12.62/10万以下,之后逐年上升并维持在20/10万以上,发病高峰在3~6月份,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集贸聚集、省县交界乡镇及农村学校为主。结论宁强县近年来麻疹发病逐渐增高,应加强基础免疫、复种免疫,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在广泛使用麻疹减毒疫苗前,麻疹发病率几乎与人口出生率相等[1]。宁强县自开展麻疹疫苗目标儿童普种工作以来,使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又有缓慢上升的态势。为掌握麻疹发病的流行规律,现将2003-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麻疹疫情资料来自宁强县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1.2 病例诊断按《陕西省麻疹监测方案》[2](试行)执行。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2003-2009年宁强县共报告麻疹病例409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17.44/10万,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年龄、性别分布409例麻疹中,年龄最小6月龄,最大55岁;小于8月龄13例,占总发病数的 3.18%,8月龄~4岁84例,占总发病数的20.54%;5~19岁298例,占总发病数的72.86%;20~55岁27例,占总发病数的6.60%;男性227例,女性182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流动人口72例,占总发病数的17.60% 2.2.2 时间分布2003-2009全年共发病409例,其中2003年37例,2004年38例,2005年42例,2006年61例,2007年68例,2008年79例,2009年84例。发病率7年分别为(1/10万):11.15,11.44,12.62,18.31,20.29,2 3.46,2 4.79;2006年之前年发病率稳定在12.62/10万以下,之后逐年上升并维持在20/10万以上;年均发病17.44。每年除11月、12月无发病外,其余月份均有发病,3-6月为发病高峰,共220例,占总发病数的53.78%,5月份发病最多,共103例,占总发病数的2 5.18%,点状、暴发主要在4-5月,1月、10月发病最少。 2.2.3 地区分布全县辖26个乡(镇),除巨亭乡无发病外,其余各乡均有发病,但主要分布在贸易聚集、人口集中、省县交界的乡镇,其中胡家坝镇193例,占总发病数的47.19%。 2.2.4免疫史409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免疫史者53例,占总发病数的12.96%;免疫史不详316例,占77.26%;无免疫史者40人,占9.78%。 3.讨论 2003-2009年宁强县麻疹疫情呈缓慢上升态势,季节性强,3-6月为发病高峰,5月份发病最多;病例主要集中在贸易聚集、人口集中、省县交界的乡镇(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87.04%。这部分人群流动性大,卫生防病意识薄弱,缺乏积极配合的主动性,造成无免疫力个体积累,一但有传染原进入就很容易引起暴发或流行[3]。其次,有资料表明冷链质量、接种质量、胎传抗体等因素可造成5%~10%的儿原发免疫失败

传染病疫情流调报告案例一

传染病疫情流调报告案例一 [案例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号签发人:× × × 关于×县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主送机关) 我中心于×月×日接到×县卫生防疫站报告该县×镇发生麻疹局部暴发疫情后,非常重视,于×月× 日派出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组深入疫区,协助×县开展疫情调查与控制工作。经调查,证实为麻 疹局部暴发,发病574例、住院×例,无死亡发生。事件发生后,×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目前该疫情 得到基本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北部,属丘陵地区,离县城约75公里,207国道从其中通过,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频繁。 全镇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51426人,学龄前儿童4981人,小学生8122 人。镇卫生院在职职工93人,其中防保组6人。全镇有村医生58人。 本次疫情从×月×日~×月×日共发病574例,住院治疗7例,无死亡。疫情累及3个乡镇12个行政村。 二、疫情发现及报告:×年×月×日×市卫生防疫站接到×医院报告收治了1名来自×县×镇×村的麻疹患儿后,当即前往进行个案调查。经调查,患儿邻居儿童也有类似病例,该信息当天被反馈到×县卫

生防疫站。×月×日×县防疫站业务人员到疫点及相邻村屯进行调查,并于×月×日向×市防疫站报告在 3个行政村发生疑似麻疹病例7例,现已痊愈。×月×日晚11点×县防疫站再次向×市防疫站报告有6个行政村近段时间出现麻疹疫情,初步掌握发病人数有35例。×月×日防疫站立即要求该县马上以传真 方式向上级报告。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一)流行病学调查 1、流行特征 时间分布:×年×月×日首例病例出现于×村×组,其后陆续出现新病例。其中1月份发病37例,2月份发病273例,3月份发病253例,4月份9例,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2、3月。3月25日开始进行麻疹应急接种后,病例逐渐减少(附件1、2)。 地理分布:本次疫情波及××县×、×和×× 3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其中×2例,×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X镇,该镇13个行政村除×3个行政村没有病例报告外,其余10个行政村皆有病例发生,罹患率 为11.12‰,其中最高的×达69.74‰。,最低×村为2.34‰。(附件3)。 年龄性别分布:572例病例中男283例,女289例,男女性别比为1:1.02,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2岁,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0~6岁发病423人,占发病总数的73.95%,学龄儿童罹患率为77.23‰, 其中1~4岁儿童2、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出疹 后部分有糠麸样脱屑等。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盖孜力克镇双语幼儿园2016年麻疹疫情 应急预案 为确保我镇在发生麻疹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辖区范围内麻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处理工作。 二、工作原则 在县教育局领导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坚持贯彻“预防为主” 的方针,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三、预案启动条件 在本辖区范围内,凡发生麻疹病例1例及以上的疫情,即 启动本预案。 四、麻疹的诊断标准 1症状: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2发热(38度或更高)。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氏斑)。5皮 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2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

天。 3实验室诊断:1 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2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3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4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具备1.1加1 . 2条者,或同时伴有1 . 3条者)。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1 . 4条或1.5条或3 .2条)。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 . 1条或3. 2 条或3 . 3条)。 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加 3 . 1条或3 . 2条或3 . 3条。 五、指挥系统 星星幼儿园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杨欢 副组长:热娜 成员:各班班主任 各村应急成员:各班保育员 六、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负责做好全园预情防控指导、麻疹防治知识的学习、处置有关预情的疑难问题、防控督察。时刻保持战备状态对麻疹防控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认真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时处理。及时隔离! 七、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麻疹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积极做好预防。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和其他多种宣传形式,迅速开展预

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如何应对? 新浪科技 | 2015年01月31日阅读(12429) 最近几天,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忽然间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1月27日晚,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东城区某大厦暴发麻疹疫情,截至28日,北京共报告麻疹病例142例。数天前的22日,美国加州同样爆发麻疹疫情,其中42人被证实直接在迪斯尼乐园感染。 美国15年前就宣布已经消灭了麻疹,近日竟然卷土重来。我们每人小时候都接种过麻疹疫苗,而这次东城区的疫情中,却有这么多成年人中招。这不禁让我们想知道,麻疹到底是怎样一种传染病? 历史悠久的病毒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根据记载,我国古代医书(一说即为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早在公元196-220年,即有关于麻疹叙述;在1023-1104年,已认识到此病为一种传染病,并能与天花初步区别。“麻疹”这一名称的首次提出,则是在1576年,那是已认识到其流行性及具有一定的免疫性。 国外关于麻疹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公元九世纪,当时阿拉伯的医学家认为麻诊是一种轻型天花,至1675年才认识到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864年对法罗群岛麻疹流行病学作了第一次确切的描述,并证实麻疹系在人和人之间经呼吸道传播。 1864年,贝纳肯定了麻疹是通过呼吸道播散,由人传给人的疾病,潜伏期为14天,可获终生免疫;1911年,哥特贝格等证实了麻疹病原是一种滤过性病毒。 麻疹暴发史和症状

1959年,我国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报告发病数约1000万,报告死亡人数约30万,年报告发病率高达1432/10万,病死率约为3%。 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1950-1965年,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 “烧三天疹三天退三天” 麻疹症状包括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咳嗽、眼结膜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病情严重时可引发肺炎。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常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咽部充血、声音嘶哑,眼结膜发炎、充血、流泪、怕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体温升高,有时甚至可以高达40℃。 患病第2、3天,脸颊内侧粘膜上可以看到白色针尖样斑点,斑点周围有红晕,会逐渐增多、融合;范围可扩展到口唇内侧,常持续2天左右消退。 出疹3-5天后,按出疹顺序消退,从红色慢慢变为棕褐色,会有色素沉着,表皮有糠样脱屑。 艰苦卓绝的抗争:疫苗研制 麻疹病毒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灭活;耐寒不耐热,4℃可存活5个月,-15℃存活5年;而20~37℃仅存活2小时,56℃30分钟即被破坏。 但是,在特异性免疫预防问世前,除新生儿短时期受母传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病后免疫较持久;且由于易感者初次暴露几乎均表现为显性感染,发病率特别高,几乎与出生率相当。人类与麻疹的斗争一直处在被动地位。 1930年,勃来兹应用鸡胚培养麻疹病毒成功;1954年,恩多等用人胚肾及人羊膜细胞培养病毒成功;1963年,美国成功地应用了经鸡胚羊膜腔适应和鸡胚单层细胞传代的减毒株制备了疫苗。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一、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咳嗽、结膜炎、口腔粘膜斑为主要特征。麻疹容易引起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并发症,并且年龄越大,危害越严重。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发病主要在婴幼儿,麻疹引起的死亡率在传染病中占居首位。自我国开展麻疹疫苗免疫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较以前降低了95%以上,低龄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近年麻疹发病有增长及向大年龄组人群后移的倾向。由于麻疹危害严重,我国以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到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发病率在0.10/10万以下)。 二、应急处理要点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疑似病例的监测要求,一旦出现发热、出疹性症状病人,要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处理。 (一)相关定义 1. 麻疹定义:发热、出疹或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2. 麻疹疑似病例暴发:麻疹疑似病例暴发是指一定地区

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麻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暴发的定义是相对的,随麻疹控制各阶段目标的不同可随之改变,只要麻疹发病超过期望水平即可认为是暴发。具体定义如下:村(街道居委会)或一个集体单位10内发生2例或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10内发生5例或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即为暴发。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屯、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的麻疹病例。 (二)疫情发现 1.在下列情况下,学校、托幼机构、自然村屯福利收容羁留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尽快向所在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符合麻疹疑似病例定义; (2)本单位诊断或接获校外医疗机构诊断,短期内出现多例发热、出疹性病例,调查发现其中有聚集性或有流行病学关联时; (3)监测发现麻疹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时; (4)学校、托幼机构等因病缺勤短期内异常增加;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以早期发现疫情。

麻疹疫情分析与应对措施

麻疹疫情分析与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4-07-03T10:17:53.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丽需1 廖丽恩 [导读] 目的:通过对麻疹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散发疫情处置和爆发疫情调查处置进行分析。探讨消除麻疹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王丽需1 廖丽恩2 (1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62300;2 安溪县中医院 362400) 【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89-02 目的:通过对麻疹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散发疫情处置和爆发疫情调查处置进行分析。探讨消除麻疹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爆发疫情的处理措施。结果:麻疹疫情控制得到理想的效果。结论:应继续强化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意识,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规范疫情报告和处置,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福建省1959年麻疹发病高达30多万例,发病率1986/10万,1966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2005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如何达到目标是公共卫生人员应探讨的问题。 1.材料的方法 1.1资料与来源:资料来自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全国2010~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加强全国麻疹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调查进行分析。 2.结果 麻疹是由一种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①.常见潜伏期10~12天。②.前期症状:有发热逐步增加到39.5摄氏度或更高;咳嗽、鼻炎、结膜炎、KOPLIK斑(粘膜疹)。③.出疹:前驱期后2-4天,暴露后14天,开始在头面部,持续5-6天,依出现的顺序消退。 2.1麻疹流行病学:主要通过人的呼吸道传播,发病高峰在后冬春季,传染期是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4天。 2.2麻疹疫情处置 2.2.1散发疫情处置: ①.疫情报告: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或接到麻疹散发病例报告后,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②.疫情处置:县级CDC接到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48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和运送血清学/病原学标本。 ③.从2011年6月起,出现单例的麻疹病例报告,也应按照麻疹爆发疫情开展相应调查工作。 2.2.2麻疹爆发疫情调查处置: ①疫情报告: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或接到疑似麻疹爆发疫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CDC报告;县级CDC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不能排除暴发疫情的,应在调查结束2小时内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CDC;如果爆发疫情达到《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级别,应按照相关要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 ②麻疹爆发疫情调查:核实疫情,制定调查病例的定义;进行病例搜索,个案调查和基本信息调查;描述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验证爆发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和建议。 ③麻疹疫情控制:A.常规措施有限制接触,确保正确、及时的临床治疗,补充维生素A。对麻疹病例的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加强监测,主动搜索。加强麻疹知识的健康教育。B.疫苗接种:对有麻疹病例社区的8月龄以上的0剂次儿童、1剂次儿童,均予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如果尚未接种第二剂次,无论是否已满18月龄),均予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对未完成麻疹疫苗两剂次免疫史的医务人员也应接种麻疹疫苗。接种时应注意麻疹疫苗接种禁忌。C.特定场所与人群的应对措施有学校与托幼机构爆发时,建议对8月龄~15岁不能提供充分免疫证据的学校与托幼机构儿童及其兄弟姐妹进行含麻疹疫苗再接种。医疗机构的预防性措施,那些未完成两次含麻疹疫苗接种者应尽早完成接种。所有暴露于麻疹病例的接触者均应做危险性评估,任何无免疫史者应进行隔离并进行适当的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和合作伙伴应迅速甄别重点区域,联合制定加强常规免疫工作的计划,采取补救措施提供额外的接种机会。小于12月龄以下儿童、孕妇、免疫抑制者应接种人免疫球蛋白。D.观察最后一例麻疹病人发病后21天内有无新的可疑病例,如果无新可疑病例出现,则考虑爆发终止。 ④控制措施的评价:疫情得到控制后应及时评估,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和爆发疫情发现的及时性;发生爆发疫情的原因。应重点调查未接种人群及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 ⑤进行细致的麻疹爆发调查工作,可以提供造成麻疹病毒传播的有关因素,帮助修改或制定麻疹消除策略。 3.讨论 为达到消毒麻疹的目标,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①提高医疗机构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早期病例,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②做好流动人口及儿童麻疹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关键。定期在辖区内搜索“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适龄儿童,及时补种。 ③各级医疗机构一旦发生麻疹临床和疑似病例,均必须采集合格血标本和鼻咽拭子送检,并在初步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④加强健康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易感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⑤开展育龄妇女含麻疹类疫苗接种。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20XX年版)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在麻疹监测

麻疹处置

附件: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疫情调查 (一)个案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开展完整的个案调查,病例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现住址、每一剂麻疹/风疹疫苗接种日期、出诊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标本采集日期、感染来源等10个关键变量要核实清楚,尤其要获取详细准确的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免疫史信息,15岁以下儿童病例须以接种证、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准,准确记录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调查感染来源尤为重要,若为输入病例还需补充调查2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出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2013年版)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臵技术指南 (2013年版)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臵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臵尤显重要。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臵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臵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参考模板) (省、市、县级暴发调查通用) 1. 背景信息 简要概述本次疫情发生的背景情况。 1.1 当地基本概况 简要说明疫情发生地或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总数、出生率、年龄构成(0-6岁、7-14、15-)、流动情况等。如发生在集体单位,说明人员职业构成。既往常规免疫工作开展情况。 1.2 麻疹疫情历史概况 麻疹监测开展情况简要回顾。有麻疹疫情监测以来的历年病例数、发病率,周期性流行特征描述。 例图××地19××-20××年麻疹发病情况(发病数、率双轴线柱) 2. 病例定义 2.1 搜索病例定义 2.2 病例分类原则 3. 病例搜索、诊断分类 3.1 病例搜索开展地理范围(县、乡、村?)、搜索单位(社区、医院?)、时间范围。搜索方法(回顾性、前瞻性、监测系统报告、是否零报告等)。 3.2 实验室诊断情况 采集血清学标本病例数、开展检测的单位、检测所用试剂、IgM阳性数。病原学标本采集及检测情况。 3.3 流行强度及病例分类 描述本次疫情发病率,病例数,病例分类情况。 疑似病例数、实验室确诊病例数、流行病学联系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排除病例数。

例图:麻疹病例分类情况 3.4 病例临床表现 基本临床表现、并发症、转归死亡数,病死率。 4.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所有分析均基于病例发病时间,如需要可单独分析发病日期和报告日期(审核日期)的关系。 4.1 时间分布 流行曲线文字描述。 例图××地20××年××-××麻疹病例周分布(按发病日期) 4.2地区分布 地区分布文字描述。并辅以表格、或发病点图、发病率地图表示。 例表××地××年××-××日辖区麻疹发病情况 辖区单位人口数病例数发病率死亡数病死率 合计

儿童麻疹流行蔓延的数学模型

实验报告 1 实验题目 儿童麻疹流行蔓延的数学模型 2 实验问题陈述 试组建一个能描述儿童麻疹流行蔓延的数学模型,我们将考虑在接种疫苗成为有效的防疫手段之前的麻疹的流行。下表一给出了英国伦敦在1647年---1660年间每年麻疹病的死亡人数。 可以看出,它是以2年为周期的周期性流行。已知麻疹的潜伏期是0.5周,在这段时期内一个被感染的孩子表面看来是正常的,但却会传染给别人。过了这段时间后,患病的孩子一直被隔离到痊愈为止。痊愈后孩子是免疫的。假设每个感染者随机地与他人接触。证明你的模型有某种周期性质。如果不然,就修改你的模型。因为麻疹的流行肯定是趋于周期式地出现的。估计你组建的模型中的参数,以拟合0.5周的潜伏期及2年周期性流行的观测结果。判断估计出的参数是否实际。 3 实验目的 通过表中数据,建立麻疹流行蔓延模型,以拟合0.5周的潜伏期及2年周期性流行的观测结果,判断估计出的参数是否实际。 4 实验内容 模型假设: (1)除感病特征外,人群中的个体间没有差异,感病者与易感者的个体在人群中混合是均匀的。 (2)人群的数量足够大,只考虑传染过程的平均效应。 (3)易感者感病的机会与他接触感病者的机会成正比。 (4)疾病的传染率为常数。 (5)一般的麻疹爆发在几十天,我们不考虑在一次麻疹爆发时间内某地区的出生 人口和死亡人口,以及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6)感病痊愈者(即移出者)移出模型,而不再成为易感者人群中的成员。 变量说明: S(t):易感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I(t):感病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R(t):移出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K :疾病的传染率 h :单位时间内痊愈的百分数 一个传染期内每个病人有效接触易感者的平均人数,成为接触数---h k /=σ 初始时刻0)0(),0()0(),0()0(000==>=>=R R I I S S 问题分析: 对麻疹流行蔓延的周期性质进行说明。 通过对SIR 模型及麻疹流行的机理分析,在一次麻疹爆发以后绝大多数人体内具有了麻疹免疫抗体,因此绝大多数新生婴儿体内具有抗体,考虑到引起流行周期的原因是易感人群的积累,易感人群来源于新生儿因母体抗体逐渐消失而易感、既往没有患过麻疹的儿童和成人。 通常认为在自然感染状态下,这些易感者积累到一个以上出生队列时,就达到爆发的“临界”。若将同一年出生的人群组定义为一个出生队列,出生队列出现的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麻疹流行的周期性。 所以我们用积累一个出生队列的时间来表示一次爆发的临界。 模型建立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模型可以表示为: ?????????=-=-=hI dt dR hI kIS dt dI kIS dt dS ,其中1)()()(=++t R t I t S 考虑到初始条件,可知上述三个方程是相容的,因此可以化简为: ?????=-==-=00 )0(,)0(,I I hI kIS dt dI S S kIS dt dS 由于方程组无法求出解析解,故可以在S-I 的像平面上讨论解的性质,相轨线的定义域为: }1,0,0|),{(≤+≥≥=I S I S I S D 由以上方程可知轨线的方程为: 1-=S dS dI ρ ,k h I S I /,)(00==ρ 其解为: 00ln )()(S S S I S S I ρ+-+=。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由题目中表格给出的麻疹死亡人数与年份的对应关系,用MATLAB 编程画出的曲线图如图一所示:

麻疹疫情处置报告--

子疾控发〔2015〕48 号 麻疹疫情处置报告 卫生局; 2015 年5 月28 日—6月22 日,我县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9例,经市实验室确诊病例18 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暴发疫情判定标准,我县两所学校属于麻疹暴发疫情,经报市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启动了应急预案。史疫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现将处置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截止6月22 日12时我县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9例(外地报告本地1 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8 例,本地报告18 例(县医院7 例、中医院11 例),外地报告1 例。本地报告18 例疑似病例均采集了双份样,并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实验室判定,样品采集率100%。同时对18 例病 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率100%。 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时间分布: 5 月 28 日—— 6 月 22 日发病累计报告 18 例。 病例主要集中在实验小学,共报告 7 例。二完小 3 例,其余 7 例为散 发儿童 ,1 例成人。发病时间分布图: 子洲县麻疹疫情时间分布 二)、人间分布 散居儿童 8例,托幼机构学生 2例,在校小学生 8 例,成人 1例。 子洲县麻疹疫情人间分布 三)、地区分布 19 例病例,其中 8 例散居儿童分布在 4 个乡镇, 8 个行政村;成 人 1 例,一个乡镇一个村;托幼机构、学校 10 例,分布在实验小学 7 人数 ? 月 6 ?月 6 ? 月 6 ? 月 6 ? 月 6 ? 月 6 日9 月 日7 月 日5 月 日3 月 日1 月 ? 月 5 ? 月 5 11%

例,二完小3 例, 子洲县麻疹疫情地区分布 (四)、传染病疫情分析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我县这起麻疹疫情属于输入性。首例病例既往无免疫史(属于过敏体质),病人姓名:李萱嘉、女,是子洲县二完小托幼儿童,本儿童曾在榆林一院儿科和父母看望朋友小孩,回家后出现麻疹相关症状和体征,发病后在后马台个人诊所就医。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18 例病例中,除外地报本地1 例,1 例散发病例,1 例输入性病例,其余15 例病例存在相互关联性(见附件1)。 二、疫情控制措施我疾控中心接到第一例病例后,就立即向县卫生局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启动了应预案,开展了相应的控制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确诊病例进行了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对现症病人入院隔离治疗和居家休息治疗,治愈后隔离21 天后,由县疾控中心出具 相关证明可返校上课。 (2)、对发生暴发疫情的两所学校进行了消毒。 (3)、对发生暴发疫情的两所学校进行了含麻疹类疫苗应急接种。

麻疹试题

一、单选题:(共36题,每题2分,共72分):请将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到“()”里 18、在何处见到皮疹后,表示麻疹出齐了() A、前胸 B、后背 C、四肢 D、手掌、足底 19、麻疹的出疹顺序是() A、颈部、颜面部、耳后、胸干、四肢、手掌、足底 B、耳后、颈部、颜面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 C、颜面部、耳后、颈部、四肢、躯干、手掌、足底 D、耳后、颈部、颜面部、四肢、躯干、手掌、足底 20、麻疹的隔离期是() A.出疹期3天; B.出疹期5天; C.前驱期至出疹后5天; D.21天. 21、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 A、头痛、腰痛、眼眶痛 B、头痛、腰痛、四肢痛 C、头痛、腹痛、腰痛 D、头痛、咽痛、眼眶痛 22、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播途径是() A.接种疫苗; B.鼠害; C.搞好个人卫生; D.搞好食品卫生。 2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经过() A、患病动物咬伤所致 B、呼吸道传播 C、针刺伤引起 D、生锈铁钉扎伤引起 24、关于对狂犬病疑似病人的伤口处理,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用酒精及碘酒消毒; B、缝合、包扎; C、伤口局部注射一半剂量的抗血清; D、如有感染可做预防破伤风治疗。 二多选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请将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到“()”里 7、麻疹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B、发病前2日至皮疹出现第5日为隔离期,伴有呼吸道并发症延长到10天。

C、麻疹病人可在医院或家中隔离。 D、麻疹接触着检疫观察21天。 8、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在() A、充血 B、出血 C、血浆外渗 D、以上全不是 9、被病犬咬伤后应做下列处理是正确的() A、及时止血、清创缝合,避免感染。 B、用肥皂水或清洁剂反复清洗伤口,继而大量清水冲洗。 C、犬咬伤口不必积极缝合,必须缝合时也要稀疏缝合,以利引流。 D、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疫苗。 1、什么是疑似麻疹? 答:发热、出疹并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2、现阶段麻疹暴发定义? 答: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 3、麻疹流调采血时限要求? 答: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时,负责采集急性期全血2ml,填写“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送检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表”,于24小时内在冷藏条件下将血清送至麻疹网络实验室,进行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的同时检测。 4、应急接种人群如何界定? 答:45岁以下、5年内为明确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无疫苗禁忌症且无明确麻疹病史者。 5、2012年麻疹消除目标? 答: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