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浙大出版社)

1 习题

1.服务器通常拥有与工作站相同的内存量和硬盘容量。对还是错?

答:

错。服务器是为工作站提供共享资源、并对共享资源进行管理的,因此通常会比工作站具有更大的内存、硬盘容量等资源,同时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继续运行时间也比工作站长得多。

2.网络中文件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文件服务器也是一台计算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管理共享资源。它加强了存储器的功能,简化了网络数据的管理。它一则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二则减少了管理的复杂程度,降低了运营费用。

3.一台共享的HP LaserJet 6P打印机可被认为是一个网络节点。对还是错?

答:

错。HP LaserJet 6P打印机只是网络节点的一个附属设备,是一种共享资源,但不成为网络节点,因为它并没有网络节点的标识。若是一台网络打印机,则可以认为是一个网络节点,因此可以给它分配网络标识,它也就可以独立地与其它网络节点交互。

4.试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答: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在技术上,向光纤化、宽带化、综合化的等高性能方向发展;在应用上,向分布计算、支持协同工作方向发展。

5.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是什么?

答:

传输线路、中继设备、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主机和用户计算机。

6.常用网络拓扑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

(1) 星形拓扑星形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到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

(2)总线拓扑总线拓扑结构采用一个信道作为传输媒体,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一公共传输媒体上,该公共传输媒体即称为总线。

(3)环形拓扑环形拓扑网络由站点和连接站的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

(4)树形拓扑树形拓扑从总线拓扑演变而来,形状像一棵倒置的树,顶端是树根,树根以下带分支,每个分支还可再带子分支。

7.举例说明网络标准化的两个优点和两个缺点。

答:

优点:(1)有利于网络资源的建设。有了标准化的数据格式、标准化的数据库制作方法,人们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时就可以有法可依、有据可遵,不仅加快数据信息的时效,提高数据上网交流的能力,还能大大降低成本。

(2)有利于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共享。人们可以更有效、更快捷地熟悉网络、利用网络。如果没有标准,网上信息浩如烟海,广泛无序而且分散,不利于使用资源。

缺点:统一难度大,且不能方便的满足个性化需求。

8.在未来,当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庭终端连接到计算机网络时,有可能对一个重要的待定法案进行瞬间公民投票,让人们直接表达他们的意愿。这样做虽然有直接民主的积极因素,但消极面也是明显的,请讨论一下它消极的一面。

答:少了相互探讨的机会。

9.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答:一个计算机网络可以从地域范围、信号传播方式、拓扑结构、信息传输交换方式或协议、网络组建属性或用途等不同角度加以分类。

10.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人网各有何特点?

答:主干网络一般是分布式的,具有分布式网络的特点:其中任何一个结点都至少和其它两个结点直接相连;本地接入网一般是集中式的,具有集中式网络的特点:所有的信息流必须经过中央处理设备(交换结点),链路从中央交换结点向外辐射。

2 习题

1.一个每毫秒采样一次的4 KHz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

答:

无噪声的信道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由信道的通频带和采样信号的编码位数决定的,与实际传输信息的采样频率无关。因此,4 KHz无噪声信道,若编码位数是16比特,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0*16=128 Kbps,若编码位数是1024比特,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0*1024=8.2 Mbps。

2.一个用于发送二进制信号的3 KHz信道,其信噪比为20dB,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

答:

10lg(S/N)=20 →S/N=100

由Shannon公式:

最大数据传输率(bps)=Hlog2(1+S/N)=3K log2(1+100)≈19.98Kbps

3.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有哪些区别?

答:模拟信号是用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电磁波或电压信号来表示;数字信号是用一系列断续变化的电压脉冲(如我们可用恒定的正电压表示二进制数1,用恒定的负电压表示二进制数0),或光脉冲来表示。当模拟信号采用连续变化的电磁波来表示时,电磁波本身既是信号载体,同时作为传输介质;而当模拟信号采用连续变化的信号电压来表示时,它一般通过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线路(例如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来传输。当数字信号采用断续变化的电压或光脉冲来表示时,一般则需要用双绞线、电缆或光纤介质将通信双方连接起来,才能将信号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4.奈氏准则与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奈氏准则指出了:码元传输的速率是受限的,不能任意提高,否则在接收端就无法正确

判定码元是1还是0(因为有码元之间的相互干扰)。奈氏准则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的。在实际条件下,最高码元传输速率要比理想条件下得出的数值还要小些。电信技术人员的任务就是要在实际条件下,寻找出较好的传输码元波形,将比特转换为较为合适的传输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奈氏准则并没有对信息传输速率(b/s)给出限制。要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就必须使每一个传输的码元能够代表许多个比特的信息。这就需要有很好的编码技术。

香农公式给出了信息传输速率的极限,即对于一定的传输带宽(以赫兹为单位)和一定的信噪比,信息传输速率的上限就确定了。这个极限是不能够突破的。要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或者必须设法提高传输线路的带宽,或者必须设法提高所传信号的信噪比,此外没有其他任何办法。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说有谁能够突破香农公式给出的信息传输速率的极限。若要得到无限大的信息传输速率,只有两个办法:要么使用无限大的传输带宽(这显然不可能),要么使信号的信噪比为无限大,即采用没有噪声的传输信道或使用无限大的发送功率(当然这些也都是不可能的)。

5.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的传输各有什么特点?

答:(1)基带信号是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然后送到线路上去传输。(2)宽带信号则是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其频谱移到较高的频率处。由于每一路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搬移到不同的频段上,因此合在一起后并不会互相干扰。这样做可以在一条线路中同时传送许多路的数字信号,因而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6.当信号变微弱时,模拟信号被再生而数字信号被放大,对还是错?

答:错

7.什么是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其特点如何?

答:曼彻斯特编码将每个二进制比特周期分为两个相等的时间段,前半段时间发送该比特值的补码状态;后半段时间再发送这个比特的原码状态。曼切斯特编码的每个比特位在时钟周期内只占一半,当传输“1”时,在时钟周期的前一半为高电平,后一半为低电平;而传输“0”时正相反。这样,每个时钟周期内必有一次跳变,这种跳变就是位同步信号。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由曼彻斯特编码变化而来。在每个比特周期开始初若不发生跳变则表示比特“1”,否则表示比特“0”。但是在比特周期的两时间段之间必须存在跳变。具有比曼彻斯特编码更好的噪声抑制特性。它在每个时钟位的中间都有一次跳变,传输的是“1”还是“0”,是在每个时钟位的开始有无跳变来区分的。

8.传播时延、发送时延和重发时延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传播时延是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输所需要的时间。它取决于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以及所传播的距离。

发送时延是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它取决于数据块的长度和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

重发时延是因为数据在传输中出了差错就要重新传送,因而增加了总的数据传输时间。9.模拟传输系统与数字传输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模拟传输:只能传模拟信号,信号会失真。

数字传输:可传模拟与数字信号,噪声不累计,误差小。

10.在某系统传输中,某声音数据的频率为2000Hz,在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时,如果有128个量化级,试求该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

答:

27=128

2000*2*7=28Kbps

11.什么是频分制多路复用?什么是时分制多路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