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篇一:社会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本书第综述了科学方法区别于其他了解事物方法的基本特征。本篇

主要讨论初始的研究方式,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通常使用的方式,在研究周围事物的过程中怎样误入歧途。

社会研究对象颇为广泛,但对于人的研究有其特殊性,本篇结合书

中社会科学理论的结构与形成,以及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着重讨论

人类的社会行为研究。

初始研究

人和许多动物都表现出预见的欲望。人们常常运用因果论和概率论

的方法来预言未来首先,人们一般认为将来的情况是由现在造成的:上大学会影响将来的收入,游过防鲨网会碰上鲨鱼;平时用功则考

试会得好分数。其次,人们还知道因果关系实质上赶符合概率的得

到某种效果的可锦性在起因出现时比起因不出现时要大,但并不是

绝对的。在多数情况下用功就能考出好成绩,但并不能保证次次如此;游过防鲨网很危险,但并不是次次会碰上鲨鱼。

传统与权威

人们相信在春天的播种会得到上帝的保佑,吃糖过多会损坏牙齿,

手淫会导致双日失明。虽然我们有可能去亲自检验一下这些“真理”,但对于其中的绝大多数我们只是简单地接受了,’因为这些事情是“人

人都知道”的。在这种意义上,传统对于人类研究不无好处。由于你

接受了这些“人人都知道’’的知识,研究的负担就大大减轻了。知识

的积累性与继承性提供了其进一步发靓的起跳点。所谓“站在巨人的

肩膀上”就是站在前辈人的肩膀上。

同时,传统对于人类研究亦有害处。假如某人想对某些“人人都知道”的知识作出新鲜的与不同的理解,很可能被视为愚不可及甚至被送

进精神病院。更加可能的是,人们根本不会产生对那些已知的及显

而易见的事物作出不同理解的想

法。这都是因为每一个人都继承着文化中认为天经地义的知识。

但是我认为尽管传统的力量很强大,新的知识还是层出不穷。在个

人的研究之外,人的一生都在享用他人的新发现及对事物的理解。

而对这些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则往往取决于发现者的身份。流行病学

家说流感会通过接吻传染似乎就比一个保姆说同样的话更可信些。

像传统一样,权威对于人类研究也有利有弊。在某些事情上,特别

是在那些有争论的问题上,信从受过特别练的、有专业知识的,有

职业证书的人的判断,会有利于我们对事物的研究。同时,某一领

域权威的错误观点亦会严重阻碍研究工作奇可进行。生物学家在生

物学领域中犯错误是不足为怪的。

此外,如果我们依赖某些专家权威对其专门领域之外的事物所发表

的见解,也会妨碍我们对事物的正确理解。诲想,让缺乏生物化学

知识的政治或宗教领袖谈论大麻是一种危险的毒鼎会有什么效果。

广告业滥用权威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比如,让体育明星讨论麦片

的营养价值,让电影演员评论汽车的优劣等等。

由此可见“传统和权成都是研究事物的双刃剑。”它们既为我们的研

究提供出发点,又有可能把我们的研究引入歧途。

演绎逻辑

(实施化)斯托芬曾假设大萧条造成了冲动型婚姻的增加。问题在

于如何识别这类婚姻以及从何懵手研究。科学的传统模式的第二个

步骤就是解决这类问题

的。实施化是对测量和辨认你所要观察的变量的具体步骤、程序的

设计。斯托芬是通过分析官方婚姻统计资料来识别冲动型婚姻的。

他采用了下列指标:(1)在新婚夫妇各自社区之外的婚姻。(2)由行政

官而不是牧师主持的婚姻。(3)婚后五年内,尤其是在未生育子女情

况下的离婚或分居,以及这些指标是否在大萧条时期有所上升。就

这样,他制定出一个明确的计划:怎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以及如何

辨认和解释这些答案。

(观察)科学的传统模式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实际观察。观察方法包

括实验、采访或实地观察。斯托芬在其研究中则是去搜集公开发表

的有关统计资料。对于每一组统计资料,他都根据理论对可能出现

的模式作出假设。例如他假设,如果大萧条促使被迫结婚的情况有

所增加,那么在那段时间内由于婚前怀孕而造成的婚姻应有较高比例。

演绎理论

演绎理论的包括以下关键词:真实性、客观与主观、观察、事实、

规律、理论、概念、变量等。

(真实性)关于真实性哲学家已经辩论了几千年,至今没有得到满意韵答案。一个基本问题是究竟有没有独立于我们的经验而存在的事物。

手中拿着的这篇文章是实在的还是你的意识的产物?不错,意识告

诉我们双手感觉到纸张的存在,可是你的感觉也欺骗过你。由于不

能最终证明是否真正有独立于我们的经验而存在的事物?我们做事

时只好假定它是存在的。

(客观与主观)另一种方法是用客观和主观来解释真实性问题。我们承认某些事属于态度、意见和观点的范畴,如评价贝多芬和莫扎特谁

是更出色的作曲家就属于主观的范畴,各人凭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但我们感到手里这本书的存在则属于客观的范畴:它独立于我们的

经验而存在。虽然“客观”的定义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但我们对客

观存在的感知却是通过意识进行的。

(观察)在上述讨论中,对客观事物的“经验”系指人类感观的活动,

在社会研究中一般限于视、听及接触。观察一词则泛指通过这些手

段所进行的收集信

息的活动。

(事实)虽然对于哲学家说来事实这一概念象真实性一样复杂,但

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时,它一般是指被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在

1960年的总统竞选中肯尼迪战胜了尼克松便是一个事实。

(规律)卡普兰(abiaham kaplan)定义规律为对某类事实的普遍概括,如万有引力定律。然滴规律必须是菜类事实普遍的而不是偶然的模式。卡普兰举例指出,从1920到1960年每次美国总统竞选中都是

名字最长的那位候选人获胜,这是事实但不是规律。它只是偶合,

而不能说明在名字长度与政治成功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规律有时又

称为原理理,它们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创造。规律本身只是对事物

的概括而不能作任何解释。理论的功能才是解释,而理论才是被创

造出来的。(理论)理论是对与生活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

性解释。特纳(jonathon turner)提出理论至少包括四要素。概念,

变量、陈述和形式。

(概念)特纳把概念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芦概念是对研究范

围内各类现象的抽象。例如与青少年犯罪理论有关的概念包括“青少年”“犯罪”、“伙伴”以及“社会阶级”、“种族”等等。由于不同的理论

对研究对象会作出不同的解释,因而使用不同的概念。如对于青少

年犯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将强调同社会阶级及经济地位有关的概念。

(变量)理论不仅确定与其有关的概念,而且对这些概念加以定义,并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为变量。如犯罪被定义为违反法律并迸一步具

体划分为轻罪和重罪。社会阶级可具体化为由下列属性构成:工人阶级、中产阶级、上层阶级。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

1310020019

刘思阳

【篇二: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读书笔记】

第七章抽样

抽样: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

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论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优点:费用低,速度快,范围广,资料丰,准确高

成功的要求:样本能够代表总体(样本误差;样本代表性)

[术语]

个体vs抽样单位

研究总体vs调查总体(样本来自调查总体,只能推论调查总体)抽样框(抽样范畴)

(总体)参数值vs(样本)统计值抽样误差

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

准确性:样本没有误差(系统误差)

样本系统误差来自精确性:抽样误差的大小

样本容量的确定研究的精确度要求正比

总体性质:总体规模总体异质程度正比分析要求抽样方法无回答经费

第二编资料收集

第八章问卷法

应用于调查法实验法

问卷:社会研究中搜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形式是一份静心设计的问题表格,用以测量人们的特征、行为、态度等。

分类:自填问卷(邮寄问卷vs发送问卷)vs访问问卷

问题和答案(开放形式,探索性调查+封闭形式,正式调查;有关事实的,有关态度的,有关个人背景资料的)其他资料设计基本原则 1.问卷设计的出发点:为被调查者着想 2.对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认识:

a主观障碍:畏难情绪;顾虑重重;漫不经心;毫无兴趣

b客观障碍: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 3.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卷的设计工作

调查目的、内容;样本性质;资料处理分析方法;问卷使用方法;调查经费和时间设计步骤

1.探索性工作,非结构式访问

2.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框图法,两者结合法

3.试用和修改:客观检验法(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对未答题的分析;对错答题的分析);主观评价法设计具体方法

1.问题的形式:填空式;是否式;多项选择式;矩阵式;表格式

2.答案的设计要求:穷尽性和互斥性;变量的测量层次

3.问题的语言和提问方式:简单;简短;避免多义;避免倾向;不用否定形式;不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不直接问敏感问题;问题的参考框架要明确

4.问题的数目和顺序:30分钟为宜;简单、熟悉题在前;兴趣题在前;开放式在尾;先行为,后态度,再个人;

逻辑排列 5.相倚问题

常见错误:问题含糊;概念抽象;倾向性;提法不妥;双重含义;问题与答案不协调;答案设计不合理;语病;其他

优点:省人财物力;匿名;避免偏见,减少调查误差;便于定量

缺点: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要求;回答率难以保证;问卷环境和填答质量难以保证

第九章访问法

分类:直接访问vs间接访问;个别访问vs集体访问;结构式访问vs无结构式访问

结构式访问

标准化访问,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对象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概率抽样),访问过程高度标准化。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被访问者的回答的记录方式是完全统一的。问卷是事先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

优点:便于量化;最大限度降低来自被调查者方面的误差;回收率高;应用广;获取一些非语言信息缺点:费用高,时间长,对访问员素质要求高;难触及深层社会生活,表面化

无结构式访问

非标准化访问,是一种半控制或无控制的访问。不预定问卷、表格和提问的标准程序,只给调查者一个题目进行自由交谈。

优点:弹性大,积极性,深入广泛;不仅是调查问题的过程,也是

研究问题的过程缺点:费时,难定量,对访问员要求更高

分类:重点访问(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默顿,情境-访问,刺

激-反应)

深度访问(临床式访问,搜集个人特定经验和情感资料,个案工作,个人生活史)客观陈述法(非引导式访问,中立,让被访问者发表

意见)

座谈会(调查会,5-7人,头脑风暴法与反向头脑风暴法,缺点:团体压力)

个案研究

资料来源:个人文献资料;访问资料;观察所得资料个案分析形式:

1.描述和解释个案,列举性分析

2.通过对单个个案的分析,发展出经验的概括或理论

访问的程序及技巧:访问准备;进入访问;访问控制;结束访问;

访问记录访问员的挑选与训练

访问法的最大特点: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

互动贯穿调查始终优点:既可以定量(结构式),又可以定性(非

结构式);既可以应用于大规模调查,又可以用于小规模研究;既

可以了解主观,又可以了解客观;既可以了解现实,又可以了解历史;既可以验证假设和理论,又可以提出假设和理论;既可以获得

语言信息,又可以获得非语言信息;既可以用于文化水平高的对象,又可以用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对象;环境可控;资料丰富;弹性大;

范围广;深入;主动性

缺点:主观因素可能导致误差;访问员的素质;敏感问题不宜当面

回答;费用高,时间长,人力多

【篇三:《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

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三)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

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一)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是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

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简答)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其理论抽象的层次

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

当代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的经验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

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节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

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

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二)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

观准确的描述。

(三)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第三节

(一)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指在一定范围内对

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

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1、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2、抽样调查的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

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

3、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

特征。

一般来说,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人口普查都属于横向研究。

(三)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深入细

致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

个案调查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

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个案调查的特点:

1、调查的深入性

2、由于调查对象比较少,因此,个案调查一般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

3、个案调查一般不需要动员众多的调查员,而只需要由研究者或少数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因此调查的质量往往更高。

4、在个案调查中,由于需要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各种情况,其调查过程中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往往有较长时间的深入的互动,在这一过

程中调查者的主观态度及其语言和行为会对被调查者产生很大的影响。

5、由于个案调查的调查对象很少,并且一般都没有按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因此不能按照统计学的原理来将其调查结果推论

到总体。

重点调查: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

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

第四节

(一)定性研究: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

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矛盾分

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

有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

定性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式:实地研究。

(二)定量研究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社会研究中的统计调查和实验研究属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1、定性研究侧重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

述和理解;而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2、从方法论上说,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定量研

究属于实证主义范式,其研究方法更接近自然科学。

3、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质上

是一个归纳的过程;而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

4、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

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常见的研究方式,

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个人生活史是定性研究中主要的资料收集

技术;定量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抽样

调查、内容分析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式,量表、测量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等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第五节

(一)横向研究(又称横剖研究):是指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二)纵向研究:指的是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种或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收集该社会现象在当时的资料,将这些资料结合起来分析,以描述某种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纵向研究三种不同的类型:1、趋势研究

2、同期群研究(队列研究)

3、同组研究(追踪研究)

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一)选题:是指社会研究者根据客观需要和自身的研究兴趣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研究题目: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

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2、要确定研究的角度;

3、要确定题目的层次

4、要确定研究的目标。

(二)选题的标准:是指研究者评价和选择研究题目时所采用的一般标准,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标准。

选题的客观标准有:重要性、新颖性、可行性。

选题客观标准中“新颖性”原则体现在:1、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2、研究视觉的新颖性

3、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4、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选题客观标准中“可行性”原则:1、研究人员的可行性

2、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3、组织体系的可行性

4、物质条件的可行性

5、社会可行性

(三)社会研究的选题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选题方式分为三类;1、研究者选题

2、实际工作部门定题

3、学术界选题

研究者选题又分为:1纯自主选题

2申报研究课题

实际工作部门定题分为:1上级定题

2委托研究课题

(四)选题过程包括: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选择研究题目,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

和内容,以及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等。

第二节

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

研究设计最主要的内容:1、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

2、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

3、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1、确定研究目的的层次。

2、在对研究目的层次做出了明确定位以后,研究者还需要对研究

项目的具体目的做出分析和陈述。社会研究的目的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研究性质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二)

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分为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等

不同的层次。

研究方法的设计包括:1、确定研究方式

2、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3设计资料分析的方案

确定研究方式有四种:1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

3文献研究

4实地研究

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一节

(一)社会理论: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对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实质做出

的反映。(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社会理论有三个特点;

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3、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

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方面的来源;1、来自社会实践;2、来自理论的发展。

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1、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2、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3、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

4、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

(二)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有:1、概念

2、变量

3、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

1、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

操作性定义:是指用一组实际操作来说明概念的实际含义和使用方式。

概念不仅有质的含义,也有量的含义。

2、变量:是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

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1、是其概率性特点,即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不具有必然性;

2、是社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常常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程度和方向之分。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理论的基本形态是理论命题、理论模型。

社会理论目的:一、是要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存在和表现的程度;(描述性理论)

二、是要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之间以及多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解释性研究)

三、是要在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上对未来和未知的领域做出预测。(预测性理论)

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的不同,分为:1、简单描述性命题

2、比较性命题

3、解释性命题

4、预测性命题。

理论模型: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

理论模型常用的表述方式有:1变量结构图示法

2坐标图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