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上伏完小刘庆芳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

学习目标

1、我能从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

2、我能辨认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对平角和周角概念的判断及其特点。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比较、探究总结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

教学用具:

教具:活动角、三角板。

学具:活动角,尺子、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复习角的静态定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边回答边出示:顶点、两条边

结论: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设计意图:前面引出了角,紧接着复习角的定义和学过的几种角,过渡自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非常有效的铺垫。)

2、展示活动钟面,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着,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角,比如钟表,(课件展示)问: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运动吗?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在旋转中时针和分针有没有组成角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研究旋转变化中的角。

板书课题:旋转与角

(设计意图:用会动的钟表课件引发学生发现物体在运动旋转变化中也可产生角,但到底是哪些角呢?吸引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自然地揭示出了本课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学生操作,引出锐角、直角、钝角,重点找出直角的特点。

师:老师用两根纸条代表两条边,用一个图钉把它们的一端固定,再固定其中的一条边,然后旋转另一条边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角。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照老师的要求旋转出一个锐角。一名学生黑板上演示,师画出锐角。

再让学生旋转出直角,方法同上。让学生观察直角的两条边,说说有什么特点。(直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师:请同学们继续旋转,再旋转出一个钝角。方法同上。

2、操作活动,探究平角。

师:还能继续旋转吗?师演示,当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后,问,这是一个角吗?请同桌交流讨论。

生一:不是。

生二:是。

分别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师生共同探讨:符合一个角的条件是什么?

生:一个顶点和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

师:观察教具图,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那么它是一个角吗?这个角有什么特点?揭示名称:平角。(师板书平角名称及特点: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

师:请同学们旋转出一个平角。

师摆出不同方向的平角,问:这是平角吗?

结论:不管平角放成什么方向,只要有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个角就是平角。

师:那么怎样画出这个平角呢?指出先画顶点,再画出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最后标出旋转的方向。

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画出平角。

让学生比较钝角和平角,发现平角比钝角大的特点;比较平角和直角,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1个平角=2个直角。

3、实践操作,探究周角。

师:我们继续旋转,看看还能旋转出其它的角吗?

当两条边重合后,问,这是一个角吗?(同探究平角的方法)

结论:1个周角=2个平角 1个周角=4个直角

(设计意图:平角与周角的认识是由教师演示得到的,所以这里安排了让学生旋转自己手中的活动角得到平角与周角,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旋转,从而体验平角与周角的形成过程。

平角和周角的画法不是本课的难点,同时它们的画法必须规范化,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先讲清楚平角的画法,再让学生画,而周角则由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去画,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对于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应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发现、推倒。)

4、角的排序与旋转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旋转活动得到了这五类角,那么谁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下呢?

师:我们旋转角的一条边时是怎样旋转的呢?任意的吗?提示:是绕着什么来旋转的?(一个点)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旋转中的角不是随意的,而是绕着一点及顶点来旋转的。)

5、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师:在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角和周角,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平角和周角。(略)

师: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课件展示。)

(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三)当堂练习

1、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什么角。(图略:9点组成的是直角,6点组成的是直角,12点组成的是周角,8点组成的是钝角。)

2、我是小法官:(判断对错)

①、直角比锐角大,比钝角小。()

②、5点整时,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锐角。()

③、一个周角减去一个平角得到的是一个平角。()

④、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⑤、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四)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每位学生的诉说,让学生回顾本课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本课知识。)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上伏完小刘庆芳本节课教学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实践运用,拓展延伸——总结反思,评价体验”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展开教学,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应用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数学思想,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综观全课,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问题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引入的设计新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发现其中的数学密码,即学过的角,这一过程也使得学生复习了以前认识的静态的角,紧接下来通过观察钟面模型上的指针,学生发现了旋转变化的角,这是以旋转为切入点,使学生认识角的一个新的途径,即动态的角。在享受数学美的过程中,又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耳目一新,主动性大大提升。

2、自主探究,经历过程。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将教学置于一种“动态生成”

的过程中,设计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折一折”等系列活动,使学生经历操作、探究、体验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3、指导学法,感悟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领悟,从“学会”走向“会学”。本节课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这节课也存在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师、学生是两张皮。老师说的太多,学生知识被动结受。激发不起学生自主探索求职的欲望。原因可能是我们之间不太了解,学生不太习惯我上课的方式。所以近一个月的任务就是尽快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敢说、想说、愿说。另外,我上课一直存在的问题:导入时间太长,练习时间太短;老师说的太多,学生练的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努力做到:快导、少说、精讲、多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