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执行元件-气缸的常用温度标准

气动执行元件-气缸的常用温度标准

不少朋友对气动执行件,即是气缸使用的温度标准有疑问。以下东莞天凡给你介绍以

下常规的一些气缸的温度问题。

流入气缸内的气体温度称为介质温度。气缸所处工作场所的温度称为环境温度。

一般情况下,对不带磁性开关的气缸,其环境温度和介质温度5~70摄氏度;对磁性

开关气缸,其环境温度和介质温度为5~60摄氏度。

缸内密封材料在高温下会软化,低温下会硬化脆裂,都会影响密封性能。虽然气源经

冷却式干燥器清除了水分,但温度太低,空气中仍会有少量水蒸气冷凝成水造成结冰,导致缸、阀动作不良,故对温度必须有所限制。

通过以上,可以发现,温度的标准其实在于密封件的使用。如果有特殊的温度需求,

则要考虑到密封件的承受能力,使用合适材质的密封件能达到温度的要求。通常,可

向供应商说明特殊性,定制实用的气缸。如有需要,可百度搜索【东莞天凡】与我们

联系。

常用液压元件图形符号

常用液压图形符号 (1)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 名称符号说明名称符号说明 液压泵 液压泵一般符号 双作用缸不可调单 向缓冲缸 详细符号 单向定量液压泵单向旋转、 单向流动、 定排量 简化符号 双向定量液压泵双向旋转, 双向流动, 定排量 可调单向 缓冲缸 详细符号 单向变量液压泵单向旋转, 单向流动, 变排量 简化符号 双向变量液压泵双向旋转, 双向流动, 变排量 不可调双 向缓冲缸 详细符号 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一般符号简化符号 单向定量 液压马达 单向流动, 单向旋转 可调双向 缓冲缸 详细符号 双向定量 液压马达 双向流动, 双向旋转, 定排量 简化符号 单向变量 液压马达 单向流动, 单向旋转, 变排量 伸缩缸

双向变量液压马达双向流动, 双向旋转, 变排量 压力转换 器 气-液转换 器 单程作用 摆动马达双向摆动, 定角度 连续作用 泵-马达定量液压 泵-马达 单向流动, 单向旋转, 定排量 增压器 单程作用 变量液压 泵-马达 双向流动, 双向旋转, 变排量,外 部泄油 连续作用 液压整体 式传动装 置 单向旋转, 变排量泵, 定排量马达 蓄能器 蓄能器一般符号 单作用缸 单活塞杆 缸 详细符号 气体隔离 式 简化符号重锤式 单活塞杆 缸(带弹簧 复位) 详细符号弹簧式 简化符号辅助气瓶 柱塞缸气罐 伸缩缸 能量源 液压源一般符号 双作用缸单活塞杆 缸 详细符号气压源一般符号

简化符号电动机 双活塞杆 缸 详细符号原动机电动机除外 简化符号 (2)机械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名称符号说明名称符号说明 机械控制 件直线运动 的杆 箭头可省略 先导压力 控制方法 液压先导 加压控制 内部压力控制旋转运动 的轴 箭头可省略 液压先导 加压控制 外部压力控制定位装置 液压二级 先导加压 控制 内部压力控制,内 部泄油 锁定装置 *为开锁的 控制方法 气-液先导 加压控制 气压外部控制,液 压内部控制,外部 泄油 弹跳机构 电-液先导 加压控制 液压外部控制,内 部泄油 机械控制方法 顶杆式 液压先导 卸压控制 内部压力控制,内 部泄油 可变行程 控制式 外部压力控制(带 遥控泄放口) 弹簧控制 式 电-液先导 控制 电磁铁控制、外部 压力控制,外部泄 油 滚轮式 两个方向操 作 先导型压 力控制阀 带压力调节弹簧, 外部泄油,带遥控 泄放口 单向滚轮 式 仅在一个方 向上操作, 箭头可省略 先导型比 例电磁式 压力控制 先导级由比例电磁 铁控制,内部泄油

气缸的工作原理

气缸的工作原理 图42.2-9 是又一种浮动联接气-液阻尼缸。与前者的区别在于:T形顶块和拉钩装设位置不同,前者设置在缸外部。后者设置在气缸活塞杆,结构紧凑但不易调整空行程s1(前者调节顶丝即可方便调节s1的大小)。 1 .2.4 特殊气缸 (1)冲击气缸 图42.2-9 浮动联接气-液阻尼缸 冲击气缸是把压缩空气的能量转化为活塞、活塞杆高速运动的能量,利用此动能去做 功。冲击气缸分普通型和快排型两种。 1)普通型冲击气缸普通型冲击气缸的结构见图42.2-10。与普通气缸相比,此种冲击气缸增设了蓄气缸1和带流线型喷气口4及具有排气孔3的中盖2。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可简述为如下五个阶段(见图42.2-11): 第一阶段:复位段。见图42.2-10和图42.2-11a,接通气源,换向阀处复位状态,孔A进气,孔B排气,活塞5在压差的作用下,克服密封阻力及运动部件重量而上移,借助活塞上的密封胶垫封住中盖上的喷气口4。中盖和活塞之间的环形空间C经过排气小孔3与大气相通。最后,活塞有杆腔压力升高至气源压力,蓄气缸压力降至大气压力。 第二阶段:储能段。见图42.2-10和图42.2-11b,换向阀换向,B孔进气充入蓄气缸腔,A孔排气。由于蓄气缸腔压力作用在活塞上的面积只是喷气口4的面积,它比有杆腔压力作用在活塞上的面积要小得多,故只有待蓄气缸压力上升,有杆腔压力下降,直到下列力平衡方程成立时,活塞才开始移动。 式中 d——中盖喷气口直径(m); p30——活塞开始移动瞬时蓄气缸腔压力(绝对压力)(Pa); p20——活塞开始移动瞬时有杆腔压力(绝对压力)(Pa); G——运动部件(活塞、活塞杆及锤头号模具等)所受的重力(N); D——活塞直径(m); d1——活塞杆直径(m); F?0——活塞开始移动瞬时的密封摩擦力(N)。

气动技术的应用

气动技术的应用 气动执行元件主要用于作直线往复运动。在工程实际中,这种运动形式应用最多,如许多机器或设备上的传送装置、产品加工时工件的进给、工件定位和夹紧、工件装配以及材料成形加工等都是直线运 动形式。但有些气动执行元件也可以作旋转运动,如摆动气缸(摆动角度可达3 60°)。在气动技术应用范围内,除个别情况外,对完成直线运动形式来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成本角度看,全机械涉笔 都无法与气动设备相比。 (从技术和成本角度看,气缸作为执行元件是完成直线运动的最佳形式,如同用电动机来完成旋转运动一样。) 在气动技术中,控制元件与执行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建立在一些简单元件基础上的。根据任务要求,这些元件可以组合成多种系统方案。由于气动控制使机构或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并能够实 现完全自动化,因此,气动技术在“廉价”自动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实际上,单个气动元件(如各种类型气缸和控制阀)都可以看成是模块式元件,这是因为气动元件必须进行组合,才能形成一个 用于完成某一特定作业的控制回路。广义上讲,气动设备可以应用于任何工程领域。气动设备常常是由少量气动元件和若干个气动基本回路组合而成的。 气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具有可复制性,这为组合气动元件的产生与应用打下了基础。一般来说,组合气动元件内带有许多预定功能,如具有12步的气-机械步进开关,虽然被装配成一个控制单元,但却可用 来控制几个气动执行元件。间歇式进料器也常作为整个机器的一个部件来提供。这样就大大简化了气动系统的设计,减少了设计人员和现场安装调试人员的工作量,使气动系统成本大大降低。 采用气动技术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时,其特征是灵活性强,既适用于解决某种问题的气动技术方案,也适用于解决其它场合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 既然空气动力在气源与完成各种操作的工位之间不需要安装复杂的机械设备,因此,在各工位相距较远的场合应用气动技术是再合适不过了。对于需要高速驱动情况,优先选择全气动设备是合适的。气- 液进给装置作为特殊元件可以应用在机床上。在各种材料的操作过程中,很少要求各顺序动作具有较高的进给精度,且在这些操作中设计的力也较小,因此,采用气动技术不仅可以完成这些操作,而且

气动平衡吊工作原理

0气动平衡吊的工作原理 气动平衡吊是利用重物的重力和气缸内压力达到平衡来实现将重物提升或下降的气动搬运设备。一般一个气动平衡吊会有两个平衡点,分别是重载平衡和空载平衡。重载平衡是平衡吊上有重物时达到平衡状态,空载平衡是平衡吊上无负载时实现的平衡状态。不管是哪种平衡状态,抓具会处于静止,这时只需一个很小的外力就能实现提升或下降重物或抓具。利用气动平衡吊的这个原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且气动平衡吊结构简单,组成部分少,造价成本低,能适合在恶劣工况环境中使用。 下图是气动平衡吊的简单气路图,得雷流体以气路图为例详细说明气动平衡吊的工作原理。 气动平衡吊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大流量、大排放量、高精密度的气控减压阀,这个减压阀直接关系到重物的定位准确性,移动重物时需要的外力大小,移动重物的速度。 两个先导压力减压阀入口压力取自主管路,分别作为重载平衡和空载平衡的先导阀,两路先导气体通入两位三通换向阀,换向阀用于切换重载平衡和空载平衡。经过换向阀之后,先导气体通入气控减压阀,气控减压阀的出口压力则和对应的先导压力相等。主管路的气体经气控减压阀减压后通入气缸,气缸内充入气体后活塞上升,从而将重物拉起。 当重物被吊起后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说明达到了重载平衡,这时只需一个很小的外力打破这个

平衡,就能实现轻松地上提或下放重物。以往下拉重物来打破平衡为例,当使用外力往下拉时,缸内活塞向下移动,这时缸内压力升高,超过了设定压力(这个设定压力就是平衡时的压力),多余的压力就会从气控减压阀的排放口排出。这样一个过程的结果是:活塞(重物)下降到一定位置静止不动,缸内压力又恢复到之前的平衡压力。反之,往上抬重物打破缸内压力平衡,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气体一个是逆向流动(从缸内向气控减压阀的排气口流动),另一个是正向流动(气控减压阀向缸内流动)。 关于平衡吊气路系统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1,为什么要使用两个先导减压阀来控制一个气控减压阀,而不是只用一个大流量的减压阀直接给气缸供气? 答:如果用一个手动调节的减压阀给气缸供气,减压阀出口压力只能实现一个平衡,无法在两个平衡点之间来回切换。 2,为什么要有重载平衡和空载平衡来回切换? 答:两种平衡分别对应有重物和无重物的情况,当重物被安放到支撑物上(如推车上)后,就应该用换向阀切换至空载平衡才能卸下吊钩。在空载平衡的状态下移动吊钩去吊另外一个重物,钩好后再切换到重载平衡,所以用气动平衡吊来来回搬运卸载重物需要切换两个平衡。 3,为什么不用两个大流量的减压阀接入一个换向阀,再从换向阀通入气缸? 答:正如前面所说的,满足气动平衡吊气路系统的减压阀必须是大流量、大排气量、高精度的,如果用两个这样的阀会大大增加使用成本。而使用一个满足这些条件的气控减压阀加两个先导阀则可以减少成本,因为先导阀可以用小流量的,成本较低。 4,如果气控减压阀不是大流量、大排气量、高精度的,会有什么后果? 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回答。1,流量不大,会引起向气缸内充气速度很慢,从而实现平衡的时间很长(特别是实现重载平衡的时间)。2,排气量小,多余的压力释放地慢,重物位移的速度就慢。3,精度不高,会导致很难调到平衡点,调不到平衡点就使重物无法处于静止状态,或者重物出现抖动现象。

气动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共8页

第十三章气动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 气动执行元件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是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机构实现直线往复运动、摆动、旋转运动或冲击动作。气动执行元件分为气缸和气马达两大类。气缸用于提供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输出力和直线速度或摆动角位移。气马达用于提供连续回转运动,输出转矩和转速。 气动控制元件用来调节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方向等,以保证执行机构按规定的程序正常进行工作。气动控制元件按功能可分为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 第一节气缸 一、气缸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安装形式 1.气缸的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3-1 普通双作用气缸 1、3-缓冲柱塞 2-活塞 4-缸筒 5-导向套 6-防尘圈7-前端盖 8-气口 9- 传感器 10-活塞杆 11-耐磨环 12-密封圈 13-后端盖 14-缓冲节流阀 以气动系统中最常使用的单活塞杆双作用气缸为例来说明,气缸典型结构如图13-1所示。它由缸筒、活塞、活塞杆、前端盖、后端盖及密封件等组成。双作用气缸内部被活塞分成两个腔。有活塞杆腔称为有杆腔,无活塞杆腔称为无杆腔。 当从无杆腔输入压缩空气时,有杆腔排气,气缸两腔的压力差作用在活塞上所形成的力克服阻力负载推动活塞运动,使活塞杆伸出;当有杆腔进气,无杆腔排气时,使活塞杆缩回。若有杆腔和无杆腔交替进气和排气,活塞实现往复直线运动。 2.气缸的分类 气缸的种类很多,一般按气缸的结构特征、功能、驱动方式或安装方法等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也不同。按结构特征,气缸主要分为活塞式气缸和膜片式气缸两种。按运动形式分为直线运动气缸和摆动气缸两类。 3.气缸的安装形式 气缸的安装形式可分为 1)固定式气缸气缸安装在机体上固定不动,有脚座式和法兰式。 2)轴销式气缸缸体围绕固定轴可作一定角度的摆动,有U形钩式和耳轴式。 3)回转式气缸缸体固定在机床主轴上,可随机床主轴作高速旋转运动。这种气缸常用于机床上气动卡盘中,以实现工件的自动装卡。 4)嵌入式气缸气缸缸筒直接制作在夹具体内。 二、常用气缸的结构原理 1.普通气缸 包括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气缸。常用于无特殊要求的场合。 图13-2为最常用的单杆双作用普通气缸的基本结构,气缸一般由缸筒、前后缸盖、活塞、活塞杆、密封件和紧固件等零件组成。 缸筒7与前后缸盖固定连接。有活塞杆侧的缸盖5为前缸盖,缸底侧的缸盖14为后缸盖。在缸盖上开有进排气通口,有的还设有气缓冲机构。前缸盖上,设有密封圈、防尘圈3,同时还设有导向套4,以提高气缸的导向精度。活塞杆6与活塞9紧固相连。活塞上除有密封圈10,11防止活塞左右两腔相互漏气外,还有耐磨环12以提高气缸的导向性;带磁性开关的气缸,活塞上装有磁环。活塞两侧常装有橡胶垫作为缓冲垫8。如果是气缓冲,则活塞两侧沿轴线方向设有缓冲柱塞,同时缸盖上有缓冲节流阀和缓冲套,当气缸运动到端头时, 图13-2 普通双作用气缸 1,13-弹簧挡圈 2-防尘圈压板 3-防尘圈 4-导向套 5-杆侧端盖 6-活塞杆 7-缸筒8-缓冲垫9-活塞10-活塞密封圈11-密封圈12-耐磨环14-无杆 侧端盖 缓冲柱塞进入缓冲套,气缸排气需经缓冲节流阀,排气阻力增加,产生排气背压,形成缓冲气垫,起到缓冲作用。 2.特殊气缸 图13-3 薄膜气缸 1-缸体 2-膜片 3-膜盘 4-活塞杆

气缸的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气缸 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工质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涡轮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等的壳体通常也称“气缸”。气缸的应用领域:印刷(张力控制)、半导体(点焊机、芯片研磨)、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等等。英文名:cylinder 气缸-气缸种类 气压传动中将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动执行元件。气缸有作往复直线运动的和作往复摆动的两类(见图)。作往复直线运动的气缸又可分为单作用、双作用、膜片式和冲击气缸4种。 ①单作用气缸:仅一端有活塞杆,从活塞一侧供气聚能产生气压,气压推动活塞产生推力伸出,靠弹簧或自重返回。 ②双作用气缸:从活塞两侧交替供气,在一个或两个方向输出力。 ③膜片式气缸:用膜片代替活塞,只在一个方向输出力,用弹簧复位。它的密封性能好,但行程短。 ④冲击气缸:这是一种新型元件。它把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活塞高速(10~20米/秒)运动的动能,借以作功。冲击气缸增加了带有喷口和泄流口的中盖。中盖和活塞把气缸分成储气腔、头腔和尾腔三室。它广泛用于下料、冲孔、破碎和成型等多种作业。作往复摆动的气缸称摆动气缸,由叶片将内腔分隔为二,向两腔交替供气,输出轴作摆动运动,摆动角小于280°。此外,还有回转气缸、气液阻尼缸和步进气缸等。 气缸的作用: 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机构作直线往复运动、摆动和旋转运动。 气缸的分类: 直线运动往复运动的气缸、摆动运动的摆动气缸、气爪等。 气缸的结构: 气缸是由缸筒、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组成,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SMC气缸原理图 1)缸筒 缸筒的内径大小代表了气缸输出力的大小。活塞要在缸筒内做平稳的往复滑动,缸筒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0.8um。对钢管缸筒,内表面还应镀硬铬,以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并能防止锈蚀。缸筒材质除使用高碳钢管外,还是用高强度铝合金和黄铜。小型气缸有使用不锈钢管的。带磁性开关的气缸或在耐腐蚀环境中使用的气缸,缸筒应使用不锈钢、铝合金或黄铜等材质。 SMC CM2气缸活塞上采用组合密封圈实现双向密封,活塞与活塞杆用压铆链接,不用螺母。 2)端盖 端盖上设有进排气通口,有的还在端盖内设有缓冲机构。杆侧端盖上设有密封圈和防尘圈,以防止从活塞杆处向外漏气和防止外部灰尘混入缸内。杆侧端盖上设有导向套,以提高气缸的导向精度,承受活塞杆上少量的横向负载,减小活塞杆伸出时的下弯量,延长气缸使用寿命。导向套通常使用烧结含油合金、前倾铜铸件。端盖过去常用可锻铸铁,现在为减轻重量并防锈,常使用铝合金压铸,微型缸有使用黄铜材料的。 3)活塞 活塞是气缸中的受压力零件。为防止活塞左右两腔相互窜气,设有活塞密封圈。活塞上的耐磨环可提高气缸的导向性,减少活塞密封圈的磨耗,减少摩擦阻力。耐磨环长使用聚氨酯、聚四氟乙烯、夹布合成树脂等材料。活塞的宽度由密封圈尺寸和必要的滑动部分长度来决定。滑动部分太短,易引起早期磨损和卡死。活塞的材质常用铝合金和铸铁,小型缸的活塞有黄铜制成的。 4)活塞杆 活塞杆是气缸中最重要的受力零件。通常使用高碳钢,表面经镀硬铬处理,或使用不锈钢,以防腐蚀,并提高密封圈的耐磨性。 5)密封圈 回转或往复运动处的部件密封称为动密封,静止件部分的密封称为静密封。 缸筒与端盖的连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整体型、铆接型、螺纹联接型、法兰型、拉杆型。 6)气缸工作时要靠压缩空气中的油雾对活塞进行润滑。也有小部分免润滑气缸。 气缸-工作原理 根据工作所需力的大小来确定活塞杆上的推力和拉力。由此来选择气缸时应使气缸的输出力稍有余量。若缸径选小了,输出力不够,气缸不能正常工作;但缸径过大,不仅使设备笨重、成本高,同时耗气量增大,造成能源浪费。在夹具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增力机构,以减少气缸的尺寸。 气缸 下面是气缸理论出力的计算公式: F:气缸理论输出力(kgf)

气体气缸的工作原理

气缸的工作原理 1.2.1 单作用气缸 单作用气缸只有一腔可输入压缩空气,实现一个方向运动。其活塞杆只能借助外力将其推回;通常借助于弹簧力,膜片张力,重力等。 其原理及结构见图42.2-2。 图42.2-2 单作用气缸 1—缸体;2—活塞;3—弹簧;4—活塞杆; 单作用气缸的特点是: 1)仅一端进(排)气,结构简单,耗气量小。 2)用弹簧力或膜片力等复位,压缩空气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克服弹簧力或膜片张力,因而减小了活塞杆的输出力。 3)缸内安装弹簧、膜片等,一般行程较短;与相同体积的双作用气缸相比,有效行程小一些。 4)气缸复位弹簧、膜片的张力均随变形大小变化,因而活塞杆的输出力在行进过程中是变化的。 由于以上特点,单作用活塞气缸多用于短行程。其推力及运动速度均要求不高场合,如气吊、定位和夹紧等装置上。单作用柱塞缸则不然,可用在长行程、高载荷的场合。 1.2.2 双作用气缸 双作用气缸指两腔可以分别输入压缩空气,实现双向运动的气缸。其结构可分为双活塞杆式、单活塞杆式、双活塞式、缓冲式和非缓冲式等。此类气缸使用最为广泛。 1)双活塞杆双作用气缸双活塞杆气缸有缸体固定和活塞杆固定两种。其工作原理见图42.2-3。 缸体固定时,其所带载荷(如工作台)与气缸两活塞杆连成一体,压缩空气依次进入气缸两腔(一腔进气另一腔排气),活塞杆带动工作台左右运动,工作台运动范围等于其有效行程s的3倍。安装所占空间大,一般用于小型设备上。 活塞杆固定时,为管路连接方便,活塞杆制成空心,缸体与载荷(工作台)连成一体,压缩空气从空心活塞杆的左端或右端进入气缸两腔,使缸体带动工作台向左或向左运动,工作台的运动范围为其有效行程s的2倍。适用于中、大型设备。 图42.2-3 双活塞杆双作用气缸

气缸工作原理视频

神威气动https://www.360docs.net/doc/4512450650.html, 文档标题:airtac无杆气缸 一、airtac无杆气缸的介绍: 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涡轮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等的壳体通常也称“气缸”。气缸的应用领域:印刷(张力控制)、半导体(点焊机、芯片研磨)、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等等。 二、气缸种类: ①单作用气缸:仅一端有活塞杆,从活塞一侧供气聚能产生气压,气压推动活塞产生推力伸出,靠弹簧或自重返回。 ②双作用气缸:从活塞两侧交替供气,在一个或两个方向输出力。 ③膜片式气缸:用膜片代替活塞,只在一个方向输出力,用弹簧复位。它的密封性能好,但行程短。 ④冲击气缸:这是一种新型元件。它把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活塞高速(10~20米/秒) 运动的动能,借以做功。 ⑤无杆气缸:没有活塞杆的气缸的总称。有磁性气缸,缆索气缸两大类。 做往复摆动的气缸称摆动气缸,由叶片将内腔分隔为二,向两腔交替供气,输出轴做摆动运动,摆动角小于280°。此外,还有回转气缸、气液阻尼缸和步进气缸等。 三、气缸结构: 气缸是由缸筒、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等组成,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2:端盖 端盖上设有进排气通口,有的还在端盖内设有缓冲机构。杆侧端盖上设有密封圈和防尘圈,以防止从活塞杆处向外漏气和防止外部灰尘混入缸内。杆侧端盖上设有导向套,以提高气缸的导向精度,承受活塞杆上少量的横向负载,减小活塞杆伸出时的下弯量,延长气缸使用寿命。导向套通常使用烧结含油合金、前倾铜铸件。端盖过去常用可锻铸铁,为减轻重量并防锈,常使用铝合金压铸,微型缸有使用黄铜材料的。 3:活塞 活塞是气缸中的受压力零件。为防止活塞左右两腔相互窜气,设有活塞密封圈。活塞上的耐磨环可提高气缸的导向性,减少活塞密封圈的磨耗,减少摩擦阻力。耐磨环长使用聚氨酯、聚四氟乙烯、夹布合成树脂等材料。活塞的宽度由密封圈尺寸和必要的滑动部分长度来决定。滑动部分太短,易引起早期磨损和卡死。活塞的材质常用铝合金和铸铁,小型缸的活塞有黄

气缸的结构及基本原理

气缸的结构及基本原理 一、气缸-气缸种类 气压传动中将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动执行元件。气缸有作往复直线运动的和作往复摆动的两类(见图)。作往复直线运动的气缸又可分为单作用、双作用、膜片式和冲击气缸 4种。 ①单作用气缸:仅一端有活塞杆,从活塞一侧供气聚能产生气压,气压推动活塞产生推力伸出,靠弹簧或自重返回。 ②双作用气缸:从活塞两侧交替供气,在一个或两个方向输出力。 ③膜片式气缸:用膜片代替活塞,只在一个方向输出力,用弹簧复位。它的密封性能好,但行程短。 ④冲击气缸:这是一种新型元件。它把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活塞高速(10~20米/秒)运动的动能,借以作功。冲击气缸增加了带有喷口和泄流口的中盖。中盖和活塞把气缸分成储气腔、头腔和尾腔三室。它广泛用于下料、冲孔、破碎和成型等多种作业。作往复摆动的气缸称摆动气缸,由叶片将内腔分隔为二,向两腔交替供气,输出轴作摆动运动,摆动角小于 280°。此外,还有回转气缸、气液阻尼缸和步进气缸等。 二、气缸的作用: 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机构作直线往复运动、摆动和旋转运动。 三、气缸的分类: 直线运动往复运动的气缸、摆动运动的摆动气缸、气爪等。 四、气缸的结构: 气缸是由缸筒、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组成。 五、SMC气缸原理图 1)缸筒 缸筒的内径大小代表了气缸输出力的大小。活塞要在缸筒内做平稳的往复滑动,缸筒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0.8um。对钢管缸筒,内表面还应镀硬铬,以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并能防止锈蚀。缸筒材质除使用高碳钢管外,还是用高强度铝合金和黄铜。小型气缸有使用不锈钢管的。带磁性开关的气缸或在耐腐蚀

气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讲解]

气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容来源网络,由“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机械展. 气缸定义 气压传动中将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动执行元件。 气缸构造 气缸是由缸筒、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等组成,其部结构如图所示:

气缸分类 气缸有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和做往复摆动两种类型。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气缸又可分为单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薄膜式气缸和冲击气缸4种。 ①单作用气缸:仅一端有活塞杆,从活塞一侧供气聚能产生气压,气压推动活塞产生推力伸出,靠弹簧或自重返回。

单作用气缸结构简单,耗气量少。缸体安装了弹簧,缩短了气缸的有效行程。弹簧的反作用力随压缩行程的增大而增大,故活塞杆的输出力随运动行程的增大而减小。弹簧具有吸收动能的能力,可减小行程中断的撞击作用。一般用于行程短、对输出力和运动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②双作用气缸:从活塞两侧交替供气,在一个或两个方向输出力。 双作用气缸的活塞前进或后退都能输出力(推力或拉力)。结构简单,行程可根据需要选择。为了吸收行程终端气缸运动件的撞击能,在活塞两端设有缓冲垫,以保护气缸不受损伤。 双作用气缸还可以分为单活塞杆型和双活塞杆型,双活塞杆型气缸的活塞两侧受压面积相等,两侧运动行程和输出力是相等的。双作用气缸常用于长行程的工作台的装置上。 ③薄膜式气缸:是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通过薄膜推动活塞杆作往复直线运动并在次过程中将空气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缸。

如何认识常见的液压元件符号解读

如何认识常见的液压元件符号 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各国都有不同的绘制规定。有的采用结构示意图的方法表示,称为结构式原理图。这种图形的优点是直观性强,容易理解液压元件的内部结构和便于分析系统中所产生的故障。但图形比较复杂,尤其是当系统的元件较多时,绘制很不方便,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都不采用。有的采用原理性的只能式符号示意图,这种图形的优点是简单清晰,容易绘制。我国制定的液压系统图图形符号标准就是采用原理性的职能式符号绘制的。现将一些常见的液压元件职能式图形符号分类摘编于书后附表一中,并对阅读要点作如下简介: (1)油泵及油马达以圆圈表示。圆圈中的三角形表示液流方向,如果三角形尖端向外,说明液流向外输出,表示这是油泵。若三角形尖端向内,则说明液流向内输入,表示这是油马达。如果圆圈内有两个三角形,表示能够换向。若元件加一斜向直线箭头、则是可变量的符号,表示其排量和压力是可调节的。 (2)方向阀的工作位置均以方框表示。方框的数目表示滑阀中的位置数目,方框外的直线数表示液流的通路数,方框内的向上表示液流连同方向,“T”表示液流被堵死不通。方框的两端表示控制方式,由于控制方式不同,其图形符号也是不一样。 (3)压力阀类一般都是用液流压力与弹簧力相平衡,来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的工作压力。方框中的箭头数表示滑阀中的通道数,通道的连通分常开与常闭两种,在液压系统中科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选择。 (4)节流阀通常以一个方框中两小段圆弧夹一条带箭头的中心直线表示。如果节流阀作用可调,则再在方框内画一条带箭头的斜线。 (5)将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有机地连接起来,即可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图(又称液压回路图)。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 2007-08-23 11:43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 1、气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在气动控制系统中,气动发生装置一般为空气压缩机,它将原动机供给的机械能转换为气体的压力能;气动执行元件则将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完成规定动作;在这两部分之间,根据机械或设备工作循环运动的需求、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控制元件(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和逻辑元件)、传感元件和气动辅件连接起来。 设计程序有关事项 2.1设计程序 2.1.1调研主机工作要求,明确设计依据。 A.了解主机结构、循环动作过程、执行元件操作力、运动速度及调整范围、运动平稳性、定位精度、传感器元件安装位置、信号转换、联锁要求、紧急停车、操作距离和自动化程度等。 B.工作环境,如温度及变化范围、湿度、振动、冲击、灰尘、腐蚀、防爆要求等。 C.是否要和电气、液压系统相配合,如需要须了解相应的安装位置等。 D.其他要求,如气控装置的重量、外形尺寸、价格要求等要求。 2.1.2气动回路设计 A.由执行元件数目、工作要求和循环动作过程,拟出执行元件的工作程序图。根据工作速度要求确定每一个气缸在一分钟内的动作次数。 B.根据元件的工作程序,参考各种气动基本回路,按程序控制回路设计方法,设计气动回路。 为了得到最合理的气动回路,设计时可做几种法案比较,如气控制,气-----电控制,射流控制方案等进行选择,绘出气动回路图,使用电磁阀的场合,同时还绘出电气回路图。 2.1.3执行元件选择和计算 气动执行元件的类型一般应与主机相协调,即直线往复运动应选择气缸,回转运动应选择气动马达,往复摆动应选择摆动缸。 2.1.4控制元件选择 根据系统或执行元件的工作压力和通过阀的最大流量,选用各生产厂制造的阀和气动元件。选择各种控制阀或逻辑元件时应考虑的特性有: 1工作压力 2额定流量 3响应速度 4使用温度范围 5最低工作压力和最低控制压力 6使用寿命 7空气泄漏量 8尺寸及联接形式 9电气特性等 选择控制阀时除了根据最大流量外,还应考虑最小稳定流量,以保证气缸稳定工作。

气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详解】(汇编)

气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气缸定义 气压传动中将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动执行元件。 气缸构造

气缸是由缸筒、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等组成,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气缸分类 气缸有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和做往复摆动两种类型。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气缸又可分为单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薄膜式气缸和冲击气缸4种。 ①单作用气缸:仅一端有活塞杆,从活塞一侧供气聚能产生气压,气压推动活塞产生推力伸出,靠弹簧或自重返回。

单作用气缸结构简单,耗气量少。缸体内安装了弹簧,缩短了气缸的有效行程。弹簧的反作用力随压缩行程的增大而增大,故活塞杆的输出力随运动行程的增大而减小。弹簧具有吸收动能的能力,可减小行程中断的撞击作用。一般用于行程短、对输出力和运动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②双作用气缸:从活塞两侧交替供气,在一个或两个方向输出力。

双作用气缸的活塞前进或后退都能输出力(推力或拉力)。结构简单,行程可根据需要选择。为了吸收行程终端气缸运动件的撞击能,在活塞两端设有缓冲垫,以保护气缸不受损伤。 双作用气缸还可以分为单活塞杆型和双活塞杆型,双活塞杆型气缸的活塞两侧受压面积相等,两侧运动行程和输出力是相等的。双作用气缸常用于长行程的工作台的装置上。 ③薄膜式气缸:是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通过薄膜推动活塞杆作往复直线运动并在次过程中将空气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缸。

气动控制元件

第七章气动控制元件及其基本回路 在气压传动系统中的控制元件是控制和调节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流动方向和发送信号的重要元件利用它们可以组成各种气动控制回路,使气动执行元件按设计的程序正常地进行工作。控制元件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三大类。此外,尚有通过改变气流方向和通断实现各种逻辑功能的气动逻辑元件等。 第一节气动控制元件 一、气动压力控制阀 气动系统不同于液压系统,一般每一个液压系统都自带液压源(液压泵);而在气动系统中,一般来说由空气压缩机先将空气压缩,储存在贮气罐内,然后经管路输送给各个气动装置使用。而贮气罐的空气压力往往比各台设备实际所需要的压力高些,同时其压力波动值也较大。因此需要用减压阀(调压阀)将其压力减到每台装置所需的压力,并使减压后的压力稳定在所需压力值上。 有些气动回路需要依靠回路中压力的变化来实现控制两个执行元件的顺序动作,所用的这种阀就是顺序阀。顺序阀与单向阀的组合称为单向顺序阀。 所有的气动回路或贮气罐为了安全起见,当压力超过允许压力值时,需要实现自动向外排气,这种压力控制阀叫安全阀(溢流阀)。 (一)减压阀(调压阀) 图41是QTY型直动式减压阀结构图。其工作原理是:当阀处于工作状态时,调节手柄 图4-1 QTY型直动式减压阀 1—调节手柄2、3—压缩弹簧4—溢流口5—膜片 6—阀杆7—阻尼管8—阀芯9—阀口10—复位弹簧11-排气孔

l、压缩弹簧2、3及膜片5,通过阀杆6使阀芯8下移,进气阀口被打开,有压气流从左 端输入,经阀口节流减压后从右端输出。输出气流的一部分由阻尼管7进入膜片气室,在膜片5的下方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这个推力总是企图把阀口开度关小,使其输出压力下降。当作用于膜片上的推力与弹簧力相平衡后,减压阀的输出压力便保持一定。 当输入压力发生波动时,如输入压力瞬时升高,输出压力也随之升高,作用于膜片5上的气体推力也随之增大,破坏了原来的力的平衡,使膜片5向上移动,有少量气体经溢流口4、排气孔11排出。在膜片上移的同时,因复位弹簧10的作用,使输出压力下降,直到新的平衡为止。重新平衡后的输出压力又基本上恢复至原值。反之,输出压力瞬时下.降,膜片下移,进气口开度增大,节流作用减小,输出压力又基本上回升至原值。 调节手柄1使弹簧2、3恢复自由状态,输出压力降至零,阀芯8在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关闭进气阀口,这样,减压阀便处于截止状态,无气流输出。 QTY型直动式减压阀的调压范围为0.05~0.63MPa。为限制气体流过减压阀所造成的压力损失,规定气体通过阀内通道的流速在15~25m/s范围内。 安装减压阀时,要按气流的方向和减压阀上所示的箭头方向,依照分水滤气器→减压阀→油雾器的安装次序进行安装。调压时应由低向高调,直至规定的调压值为止。阀不用时应把手柄放松,以免膜片经常受压变形。 (二)顺序阀 顺序阀是依靠气路中压力的作用而控制执行元件按顺序动作的压力控制阀,如图4-2所示,它根据弹簧的预压缩量来控制其开启压力。当输入压力达到或超过开启压力时,顶开弹簧,于是户到A才有输出;反之A无输出。 图4-2 顺序阀工作原理图 (a)关闭状态(b)开启状态 顺序阀一般很少单独使用,往往与单向阀配合在一起,构成单向顺序阀。图4-3所示为单向顺序阀的工作原理图。当压缩空气由左端进入阀腔后,作用于活塞3上的气压力超过压缩弹簧3上的力时,将活塞顶起,压缩空气从p经A输出,见图4-3(a),此时单向阀4在压差力及弹簧力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反向流动时,输入侧变成排气口,输出侧压力将顶开单向阀4由O口排气,见图4-3(b) 。 调节旋钮就可改变单向顺序阀的开启压力,以便在不同的开启压力下,控制执行元件的顺序动作。 图4-3 单向顺序阀工作原理图 (a)关闭状态;(b)开启状态

各种气缸工作原理

气缸工作原理一、单作用气缸只有一腔可输入压缩空气,实现一个方向运动。其活塞杆只能借助外力将其推回;通常借助于弹簧力,膜片张力,重力等。单作用气缸的特点是:1)仅一端进(排)气,结构简单,耗气量小 一、单作用气缸只有一腔可输入压缩空气,实现一个方向运动。其活塞杆只能借助外力将其推回;通常借助于弹簧力,膜片张力,重力等。 单作用气缸的特点是: 1)仅一端进(排)气,结构简单,耗气量小。 2)用弹簧力或膜片力等复位,压缩空气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克服弹簧力或膜片张力,因而减小了活塞杆的输力。 3)缸内安装弹簧、膜片等,一般行程较短;与相同体积的双作用气缸相比,有效行程小一些。 4)气缸复位弹簧、膜片的张力均随变形大小变化,因而活塞杆的输出力在行进过程中是变化的。 由于以上特点,单作用活塞气缸多用于短行程。其推力及运动速度均要求不高场合,如气吊、定位和夹紧等装置上。单作用柱塞缸则不然,可用在长行程、高载荷的场合。 二、双作用气缸 工作原理图 双作用气缸指两腔可以分别输入压缩空气,实现双向运动的气缸。其结构可分为双活塞杆式、单活塞杆式、双活塞式、缓冲式和非缓冲式等。此类气缸使用最为广泛。

1)双活塞杆双作用气缸双活塞杆气缸有缸体固定和活塞杆固定两种。 缸体固定时,其所带载荷(如工作台)与气缸两活塞杆连成一体,压缩空气依次进入气缸两腔(一腔进气另一腔排气),活塞杆带动工作台左右运动,工作台运动范围等于其有效行程s的3倍。安装所占空间大,一般用于小型设备上。 活塞杆固定时,为管路连接方便,活塞杆制成空心,缸体与载荷(工作台)连成一体,压缩空气从空心活塞杆的左端或右端进入气缸两腔,使缸体带动工作台向左或向左运动,工作台的运动范围为其有效行程s的2倍。适用于中、大型设备。 三、缓冲气缸 图缓冲气缸 1—活塞杆;2—活塞;3—缓冲柱塞;4—柱塞孔;5—单向密封圈;6—节流阀;7—端盖;8—气孔 缓冲气缸对于接近行程末端时速度较高的气缸,不采取必要措施,活塞就会以很大的力(能量)撞击端盖,引起振动和损坏机件。为了使活塞在行程末端运动平稳,不产生冲击现象。在气缸两端加设缓冲装置,一般称为缓冲气缸。缓冲气缸见上图,主要由活塞杆1、活塞2、缓冲柱塞3、单向密封圈5、节流阀6、端盖7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当活塞在压缩空气推动下向右运动时,缸右腔的气体经柱塞孔4及缸盖上的气孔8排出。在活塞运动接近行程末端时,活塞右侧的缓冲柱塞3将柱塞孔4堵死、活塞继续向右运动时,封在气缸右腔内的剩余气体被压缩,缓慢地通过节流阀6及气孔8 排出,被压缩的气体所产生的压力能如果与活塞运动所具有的全部能量相平衡,即会取得缓冲效果,使活塞在行程末端运动平稳,不产生冲击。调节节流阀6阀口开度的大小,即可控

气缸的工作原理

气动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 气动执行元件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是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机构实现直线往复运动、摆动、旋转运动或冲击动作。气动执行元件分为气缸和气马达两大类。气缸用于提供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输出力和直线速度或摆动角位移。气马达用于提供连续回转运动,输出转矩和转速。 气动控制元件用来调节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方向等,以保证执行机构按规定的程序正常进行工作。气动控制元件按功能可分为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 第一节气缸 一、气缸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安装形式 1.气缸的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3-1 普通双作用气缸 1、3-缓冲柱塞 2-活塞 4-缸筒 5-导向套 6-防尘圈7-前端盖 8-气口 9- 传感器 10-活塞杆 11-耐磨环 12-密封圈 13-后端盖 14-缓冲节流阀 以气动系统中最常使用的单活塞杆双作用气缸为例来说明,气缸典型结构如图13-1所示。它由缸筒、活塞、活塞杆、前端盖、后端盖及密封件等组成。双作用气缸内部被活塞分成两个腔。有活塞杆腔称为有杆腔,无活塞杆腔称为无杆腔。 当从无杆腔输入压缩空气时,有杆腔排气,气缸两腔的压力差作用在活塞上所形成的力克服阻力负载推动活塞运动,使活塞杆伸出;当有杆腔进气,无杆腔排气时,使活塞杆缩回。若有杆腔和无杆腔交替进气和排气,活塞实现往复直线运动。 2.气缸的分类 气缸的种类很多,一般按气缸的结构特征、功能、驱动方式或安装方法等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也不同。按结构特征,气缸主要分为活塞式气缸和膜片式气缸两种。按运动形式分为直线运动气缸和摆动气缸两类。 3.气缸的安装形式 气缸的安装形式可分为 1)固定式气缸 气缸安装在机体上固定不动,有脚座式和法兰式。 2)轴销式气缸 缸体围绕固定轴可作一定角度的摆动,有U形钩式和耳轴式。 3)回转式气缸 缸体固定在机床主轴上,可随机床主轴作高速旋转运动。这种气缸常用于机床上气动卡盘中,以实现工件的自动装卡。 4)嵌入式气缸 气缸缸筒直接制作在夹具体内。 二、常用气缸的结构原理 1.普通气缸 包括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气缸。常用于无特殊要求的场合。 图13-2为最常用的单杆双作用普通气缸的基本结构,气缸一般由缸筒、前后缸盖、活塞、活塞杆、密封件和紧固件等零件组成。

气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气动自动化系统最终是用气动执行元件驱动各种

气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气动自动化系统最终是用气动执行元件驱动各种机构完成特定的动作。用气动执行元件和连杆、杠杆等常用机构结合构成的气动机构,诸如断续输送机构、多级行程机构、阻挡机构、行程扩大机构、扩力机构、绳索机构、离合器及制动器等等,例不胜举。气动机构能实现各种平面和空间的直线运动、回转运动和间歇运动。采用气动机构能使机构设计简化,结构轻巧,从最简单的气动虎钳到柔性加工线中的气动机械手,充分发挥了气动机构的特点。 一、气动扩力机构 扩力机构是一种能使较小的输入力放大而获 得较大的输出力,并按需要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构。广泛应用于夹具、机械手等机械装置。 图9—1所示为气动扩力机构原理图,若不考虑机构的摩擦损失,其 扩力比iF为:

行程比iS为: 式中,F1——从动件上的压紧力(N); F——原动力(N); SI——从动件程(mm); S——原动件行程(mm)。由上式可知,在任何一种扩力机构中,当其它条件一定时,如果扩力比iF增大,则行程比 iS要减小。设计时应适当选取iF、iS值。常用的气动扩力机构有杠杆扩力机构、楔式扩力机构和铰链杠杆扩力机构等。 图9-2所示为一种常用于气动机械手的抓取机构,采用了铰链杠杆 扩力机构,其夹紧力F1与气缸输出力F的关系为: 从上式可见,在气缸输出力F为定值时,增大a角可使夹紧力 F1增加,通常选择α角为30°~40°。 图9-3所示为一种采用楔式机构和杠杆机构相结合的气动夹具。由于楔式扩力机构本身结构紧凑、压紧力固定不变并且有自锁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气动夹具中。 图9-4所示为用双连杆机构扩力的气动剪断机构,其剪断力极大。图9-5所示为用连杆机构扩力的气动飞剪装置。

气动执行器工作原理

GT气动执行器Pneumatic Actuators 下一页返回 主要特点及标准参数: 基本设计:气动双活塞执行器、型号GT双作用式、型号GT-S 单作用式(有弹簧返回)。 制造特点:超宽面齿条(活塞)小齿轮传动技术、活塞及齿轮和 壳体接触面有低磨擦材料制成的滑动轴承衬套、导向。单作用 式有保险弹簧座。 采用标准:执行器与阀门连接:四个或八个螺栓孔符合标准 DIN/ISO5211,轴装配孔符合标准DIN3337。可供选择的装配轴 孔有多种形状尺寸选择。 执行器与控制阀连接:GT/GT-S100~350符合标准NAMUR 或VDI/VDE3845,GT/GT-S040~90通过转接板连接。 执行器与信号盒连接:符合VDI/VDE3845 零件材料:壳体:铝合金表面阳极化处理。端盖:铝合金表面喷塑处理。活塞/齿条:铝合金。 密封O型圈:丁睛橡胶=NBR70。 轴承垫圈/导环:塑料。 工作环境温度:—20°C+90°C。 回转角度:双作用式=90°单作用式=90°、标准执行器旋转轴角度从两端可调节-5°+5°。 输出扭矩:3~10000Nm 空气压力:2~8bar,最大10bar。 附件:电磁阀、电气定位器、限位开关、气源处理三联件(有减压器、过滤器、油雾器)手操机构。 工作原理: 双作用式 压缩空气从气口(B)进入气缸两活塞(C)之间中腔时,使两活塞分离向气缸两端方向移动,两端气腔的空气通过气口(A)排出,同时使两活塞(C)的齿条同步带动输出轴(D)(齿轮)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可以从两端调整微量角度,松动螺母(E)用内六角扳手拧动调节螺栓(F)调整所需角度 , 锁紧螺母(E)。反之压缩空气则从气口(A)进入气缸两端气腔时,使两活塞向气缸中间方向移动,中间气腔的空气通过气口(B)排出,同时使两活塞(C)的齿条同步带动输出轴(D)(齿轮)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