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展》教案

《民俗文化展》教案
《民俗文化展》教案

《民俗文化展》教案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搜集民间美术作品,了解民俗活动,探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民俗文化。

过程与方法:策划民族文化展,从而唤起我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珍爱祖国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幻灯片等。

学具:绘图铅笔,A4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图片,热闹、喜庆、吉祥的画面,同学们也会情绪高涨。今天咱们讲讲过年时的事吧,请同学们说说过年时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

生: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过庙会,等等。

师: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意味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盼。提起春节的过法,人们脑海中通常会想到年夜饭吃饺子、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大拜年等习俗。但是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样一个春节,在大江南北,过法却不尽相同,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其中不少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地的民俗文化吧。

导入课题《民俗文化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过年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教师讲解民俗文化。

1.以过年为例,看各地的民俗文化。(播放视频《春节民俗》。)

老北京:吃法讲究最多。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尤其讲究过年的吃法。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期间老北京的美食。而在今天,这些都已经是人们的家常便饭,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只能在过年时才可大饱口福。

辽宁:难忘农村的血肠

在辽宁农村,一到农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做年糕、蒸黏豆包,很多人家还会杀猪请客,邀来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吃上一顿宴席,吃好喝好之后,热情的主人还会把灌好的血肠分给客人带回家。

黑龙江: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现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龙江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江苏:处处聚财寻“元宝”

苏州人除夕在年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有“恭喜发财”之意。

山东:大年初一吃馄饨。

在山东的宁阳县,大年初一讲究吃馄饨,称之为“填仓”。

浙江:大年初一“庆田蚕”。

广东:拜年是一场换橘运动。

湖北山西:年饭不说话。

北:年饭何时吃要看你贵姓。

师:看了这么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

师:民俗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

2.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播放多媒体图片,(过年时家里贴的年画、剪纸、门上贴的门神,灶上贴的灶火爷,门口挂的灯笼等等)。

师:这些都是我们民间的美术作品,和民俗文化有什么关系吗?

生:这些都是过年过节时家里要张贴的,人们以此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年画和剪纸里也都是反映人们生活的,传播民俗文化的的内容,当然有关系了。

师:咱们举例说明,我们中国民居与民间美术有关系吗?

生:当然有了,以四合院为例,四合院墙壁厚重,院内栽花植树,庭院较大,室内分间,家具陈设格式院落装饰素雅、质朴,色彩以青灰为主,青砖、灰瓦、白墙,大门、大厅、上房、走廓梁柱施漆或彩绘,门窗、栏杆等以砖、木、石雕刻。彩绘装饰题材十分丰富,以吉利祥瑞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故事为主。不论是北方四合院、粤赣的客家土楼,还是草原上的蒙古包、丛林中的吊角楼,从民居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发现民间美术。从古至今,中国民居伴随着历史的风风雨雨也在不断地演化变迁。

师:过年、过节我们说了贴春联,贴剪纸,挂年画等活动都和美术有关,那你们知道精神民俗吗?精神民俗包括宗教、信仰、巫术、游艺、竞技等,这些活动为民间美术的展示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舞台。

欣赏图片(人类社会由渔猎进入农耕后,岁时风俗开始出现,渴望丰收、祈求和顺的祭祀活动逐渐广泛起来,产生了原始的神话、宗教和巫术,从而形成了远古进代的民俗。如巫术信仰中神象、神马、水路画、面具、纸杂品等,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师:民间美术不仅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使我们看到民间美术的民俗价值、文化意义及其生活内涵。也就是说,民间美术贯穿于民俗活动中,是一种有形的文化,具体化的民俗,不仅具有作为艺术所具有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高扬民俗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作用。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民俗文化。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二)学生策划民俗文化展,教师指导。

要求:1、主题突出2、有民俗图片3、有文字介绍,4、有小标题5、有漫画插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画出草图。

(设计意图:学生策划民俗文化展,教师指导。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三、课堂小结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肯定学生作品,要求课下完善练习草图。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与民间美术的关系,民俗文化环境的创建,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生动、真实的学习平台和空间,让民俗发挥其浓厚的文化价值,增进了我们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希望同学们以后为社区、为楼道也做一个民俗文化展板,呼吁更多的人保护民俗文化,传递民俗文化精神。

(设计意图: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肯定学生创意,提高审美意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民俗与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从总体上来看,它包括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总体表现。使它的学科意义不仅是对象上的,亦是方法上的。民间美术则是民间固有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下的创造,它不仅是美的欣赏品,而且是民间文化的体现,是民间文化心理和文化面貌的标志。 如果研究民间美术,将它从整体的民间文化中抽出,仅仅进行单一的视角的研究,则视野必然会变得狭窄,只有把民间美术放入民间文化的范畴进行总体研究,才能进入深层,扩展新领域,才能充分显现其意义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美术已经成为美术创新的一个重要范本。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

《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民俗与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从总体上来看,它包括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总体表现。使它的学科意义不仅是对象上的,亦是方法上的。民间美术则是民间固有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下的创造,它不仅是美的欣赏品,而且是民间文化的体现,是民间文化心理和文化面貌的标志。 如果研究民间美术,将它从整体的民间文化中抽出,仅仅进行单一的视角的研究,则视野必然会变得狭窄,只有把民间美术放入民间文化的范畴进行总体研究,才能进入深层,扩展新领域,才能充分显现其意义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美术已经成为美术创新的一个重要范本。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