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 鲁尔区的兴衰对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启示

难点 鲁尔区的兴衰对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启示
难点 鲁尔区的兴衰对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启示

难点20鲁尔区的兴衰对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启示鲁尔工业区做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世界传统工业的典范,其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又振兴的过程。研究其发展历程。特别是其综合整治经验,对我国工业特别是国企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理应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成为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

●难点磁场

1.明代淞江地区棉花兴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2000年山西卷)

A.为棉花主产区

B.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棉花运入

C.出现了机器纺织业

D.有大量农业剩余人口,转向纺织业生产

2.近十年来,上海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读图20—1,回答下列问题。

图20—1

(1)上海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标志之一。

A.生产关系优越性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生产技术水平

D.生产资料丰富程度

(2)你认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上海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读鲁尔工业发展示意框图(图20—2),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工业发展示意框图

图20—2

(1)请写出图中A、B、C、D的含义。

(2)现代鲁尔区传统工业减少,扩大,积极发展和工业。

●案例探究

[案例]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我国煤炭的主要生产地是山西省。虽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

完成下列要求。

(1)中国煤炭用于冶炼始于

A.公元前16世纪左右

B.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

C.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

D.公元1世纪初~公元3世纪初

(2)图20—3表示山西省主要煤矿(用○表

示)的分布。将下列煤矿的代号,填在图上适当的○中。

A.大同煤矿

B.阳泉煤矿

C.晋城煤矿

D.平朔煤矿

(3)上述煤矿中,产量最大的是煤矿,设备最先进的是

图20—3

煤矿。

(4)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

(5)你认为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2000年山西卷)命题意图:该题以山西的煤炭工业为例,考查其传统工业的基础知识,并联系鲁尔工业区的调整,为其结构的调整出谋划策。

知识依托:中国山西省煤炭工业的分布,德国鲁尔区的结构调整的措施。

错解分析:第(5)问调整经济结构,学生得分明显不理想,主要原因未据题意“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要围绕煤炭发展,但更要突出提高煤的经济效益。

解题方法与技巧:德国鲁尔工业曾经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有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分析和学习,但更为重要的学习是它怎样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综合整治的。这也是我们在进行中国传统工业改造发展要学习的,材料来自课外,但方法、答案仍要结合教材和中国实际分析获得,只要这样把握,就不会仅仅抓住某一个工业区改革调整而无所适从。

答案:(1)C

(2)见图20—4

图20—4

(3)大同平朔

(4)万家寨

(5)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锦囊妙计

关于鲁尔工业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掌握:

1.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鲁尔区传统五大工业部门是: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钢铁工业、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鲁尔区工业发展所需的铁矿石、早期主要来自近邻法国的洛林铁矿,以后则主要通过鹿特丹港从世界其他各地调入。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为机械工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充沛的水源和煤炭资源,则促使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从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内部联系可以看出,煤炭工业是基础,钢铁工业为主导,经济结构上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这是导致鲁尔区50年代后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

2.鲁尔区传统工业整治和带来的效益

●歼灭难点训练

1.德国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来自()

A.本地生产

B.澳大利亚

C.英国

D.法国

2.下列河流中,为鲁尔区重要运输线的是()

A.多瑙河

B.莱茵河

C.泰晤士河

D.塞纳河

3.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煤炭工业

B.石油工业

C.钢铁工业

D.汽车工业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性钢铁过剩的主要原因是()

A.钢产量越来越大

B.钢铁越来越不重要了

C.钢材消耗量减少

D.钢产品的回收利用日益增多

5.综合治理的鲁尔区,调整了工业布局,其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在其西部,主要原因是()

A.西部靠海,水源充足

B.有利于保护全区环境

C.有利于就近获得从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D.有利于国防,这里属于德国的大后方

6.下列关于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炭、钢铁两大主要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

B.新建的企业涉及电子、汽车、石化等多个工业部门

C.新建的企业以大型企业为主

D.发展了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7.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域优势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

B.鱼米之乡,农业发达

C.水陆交通便利

D.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8.读“德国鲁尔区图”(图20—5),回答下列问题。

图20—5

(1)将合适的工业部门填入空格内,完成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地域部门联系框图(图20—6)。

图20—6

(2)从工业发展类型角度看,鲁尔区是以型工业和型工业为主发展起来的。

(3)鲁尔区综合整治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改造、工业,发展工业和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中(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更应借鉴这条经验。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解析:棉纺织工业的原料体积较大,不便运输,为节省运输成

本,提高企业效益,许多棉纺织工业采取了近原料地布局,再按当时历史条件,答案应是A。

答案:A

2.解析:由上海市1990~2000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可明显看出其主要变化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也必然对经济进一步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1)第三产业比重增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B

(2)第一,促进市场发育,扩大社会分工。第二,开辟新的就业门路。第三,有利于上海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第四,对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极大作用。

3.解析:鲁尔工业区是传统工业区域的一个典型代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图表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条件及形成、工业部门的能力以及对鲁尔区传统部门改造方面的措施的理解。第一,鲁尔区发展工业最优势的区位条件是: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虽本区内铁矿资源贫乏,但离法国东北部铁矿产区较近;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附近有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埃姆河等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水源充沛且水陆交通便利;靠近西欧工业区,有广泛的消费市场。第二,鲁尔区在其优势条件基础上发展了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学五大工业。第三,由于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导致传统工业部门生产萎缩;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加上工业高度集中带来许多社会、环境问题。因此本世纪60年代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对传统工业部门如煤炭、钢铁

两大部门工业数量减少,扩大了企业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科技,拓展交通、美化环境。

答案:(1)A.丰富的煤炭资源 B.便捷的水陆交通(二者可互换)C.钢铁工业 D.机械工业(二者可互换)(2)数量规模新兴工业第三产业科技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鲁尔工业区作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发展传统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本区铁矿资源贫乏,但可从离它较近的法国东北部铁矿区输入铁矿石。

答案:D

2.解析:鲁尔工业区有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例如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河道是鲁尔区的重要运输线。

答案:B

3.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工业经济开始衰退,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

答案:AC

4.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随后,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

答案:A

5.解析:鲁尔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靠进口,为就近获得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

答案:C

6.解析:针对50年代工业衰退的各种原因,鲁尔区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包括:减少煤炭钢铁主要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但扩大其规模,新建电子、汽车等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答案:BD

7.解析:A项我国沪宁杭工业区,煤炭资源缺乏。B项鲁尔区不是鱼米之乡,农业发达。C项两地区都水陆交通便利。D项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不能成为其区域优势。

答案:C

8.解析:该题通过具体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工业特点和综合整治过程,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针对与此类似的我国传统工业提出改造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从左向右至上而下依次是: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2)资金密集资源密集

(3)煤炭钢铁新兴第三辽中南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哈尔滨理工大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的模式及启示课程名称:国际旅游案例分析 考查学期: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姓名:黄柏森 学号: 1130180104 院系专业: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张德成 2014年月日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摘要: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德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有工业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商品集散地模式、政府整体规划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等模式。在我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 关键词: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启示。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德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有工业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商品集散地模式、政府整体规划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等模式。在我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要注意分析目标市场,产品不能雷同要有创新,打造工业旅游带,发展为镶嵌在城市中 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明珠。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工业生产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以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文化等为依托而开展的游览、学习的体验活动。而工业遗旅游是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形式。 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关系如何? 中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我国国内的工业生产旅游大多数为工业生产仍在进行,而工业旅游并非这些企业的主业,是为了宣传本企业产品而为之。国内发展工业生产旅游比较成功的例子有青岛海尔、上海宝钢等;而国外的工业遗产旅游多数是在废弃的工厂上所运营的一种循环经济。国外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标准及09'测试要求】 【课前预习】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优越的地理位置:鲁尔区位于德国部,地处欧洲的“”。 2.便利的水陆交通: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丰富的资源:该区蕴藏了丰富的资源。 4.发达的工业: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 (2)表现:以污染和污染最为严重。 2.传统产业的衰落:

(1)原因:生产结构;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表现: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工业和工业走向衰落,尤其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产业,大力扶持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1)采取对企业实行化、化的改造和整顿; (2)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改造后的鲁尔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以工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产业的发展。 2.治理,加强环境管理,营造: (1)首先整治,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2)其次是控制污染,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 (3)此外,加强,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4)美化,提高。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 【要点突破】 1.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环境恶化与鲁尔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有关。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传统产业的衰落: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⑵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鲁尔区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鲁尔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 C.德国鲁尔区、美国南部、英国东北部是相类似的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和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 的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鲁尔工业区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 煤炭资源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水陆交通便利 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生产消费中心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公里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这里集中了5个50万~100万和24个10万~50万人口的城市。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范围内加工、消费。 典型的煤铁复合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人。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设计者: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3、通过对鲁尔区的新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能归纳出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工业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师:(投影)奔驰汽车、宝马汽车图片,引入德国,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请同学们说说。 生:谈德国。 师:(投影)欧洲政区图,请一位同学在图中找出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

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100E和500N穿过德国中部。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播放视频) 能发动两次战争,其物质基础来源于国内一个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今天,我们就来对德国的鲁尔区进行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鲁尔区的辉煌和衰退。下节课我们再学习鲁尔区可持续发展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的2-4-3,明确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 生:回答 师: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之间。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德国的鲁尔区。 过渡:鲁尔区在19世纪中叶形成后,为什么能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而且辉煌了近100年,甚至在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呢?这里都有哪些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呢? 要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我们先要回忆一下必修二中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水源、土地、环境、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请看课本内容第一个部分进行自主探究:请尝试找出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 一、鲁尔区的繁荣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生:展示学案 师:(1)丰富的煤炭资源 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图2-4-6,从图中可看出,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请同学们据图分析一下,鲁尔区煤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自南向北埋藏越深,开采成本也就越来越高。)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储量大。 (2)离铁矿区较近 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图2-4-4,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本地没有铁矿,铁矿全是进口,早期主要是从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通过陆路交通运至鲁尔区,后来随着海运和内河航运的发展,铁矿从瑞典、巴西和俄罗斯等国通过鹿特丹港,利用莱茵河运至鲁尔区。 (3)充足的水源 鲁尔区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几大河流之间,因此水资源充足。 (4)便捷的水陆交通 (投影鲁尔区交通图)从图可看出,鲁尔区内河航运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发达的河运使之成为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位置十分优越,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5)市场的广阔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世界上像德国鲁尔区这样利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很多,如美国东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教学文案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 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和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 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的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2.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社会保障,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涵盖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在民众与可能面临的危机之间建立起一道屏障。一旦有工人失业,不至于过多影响日常生活水平,公众因此能够更加理解和支持政府改革的行为。 3.政府对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做强盈利能力强、机 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的传统行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技术含量。德国政府出于自身能源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失业压力等方面的战略考虑,仍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并改造煤钢业。 4.各级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

高中地理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鲁教版 必修3)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再生阶段 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源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源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课,拉近所研究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兴趣。 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说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另一方面寻找差距)。 可利用投影机展示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 至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顾世界工业发展史(能源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原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示) 师: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课件展示:图片——美国五大湖地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大同)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XX大学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工业遗产保护 ——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内容摘要:德国鲁尔工业区曾走过“彻底清除与毁灭”、“毁灭之后再重建”、“回收再利用”到“综合性开发战略”的曲折过程,最后达到了区域复兴的效果,是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文章综述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价值, 分析了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最后针对鲁尔工业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成熟有效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保护与再生;鲁尔工业区;蜕变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载着工业文明的历 史进程, 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昌盛,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发生了拆解和重组,许多曾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业遗存如今也因丧失实用功能面临着闲置、废弃、甚至消亡的窘境,“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渐渐凸显于人们的视野中。 一、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1. 工业遗产的概念 2003 年7 月, 在俄国下塔吉尔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

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其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由此可见,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范围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 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的主要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这五个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才能成为工业遗产。因此, 价值的认定是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的基础。 (1) 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是研究近现代工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凝结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的核心要素是时间性和真实性。时间性是指遗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过。时间越长, 相对越珍稀,历史性就越长。真实性是指现存工业遗产的历史信息必须是可信真实的。 (2) 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 科技价

高中地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3)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 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新课教学] 第五节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板书)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典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情况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 国的心脏”。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 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 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 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 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 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区内人 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 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以鲁尔 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 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 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 最大的消费核心。 二、发展优势 1、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 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 交通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 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 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相 距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济 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 工业区、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 的工业区。 这样优越的区位便于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间的贸易往来、本国工业区间联系合作。 2、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 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 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德国90%。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就是德国与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就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与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与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与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与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就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的 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2.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社会保障,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涵盖养老、医疗、失业救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本科学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环境规划学 院系:旅游学院 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年级: 13级规划 姓名: 王妍 学号: 1306040117 成绩: 评阅教师:刘晓霞 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济振兴 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情况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 国的心脏”。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 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 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 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 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 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区内人 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以鲁尔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 二、发展优势 2.1、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 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交通 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 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 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相 距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济

德国鲁尔区的整治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示

德国鲁尔区的整治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示 摘要: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经济阵痛。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由此想到,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对于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鲁尔区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 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机械、冶金、化工和能源基地,建国以来,东北三省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产业逐渐替代了老的夕阳产业,加之长期过度的开发使得能源基地资源枯竭,大批国营企业工人下岗失业,随之而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如何重振东北工业的雄风,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是摆在东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从鲁尔工业区建设经验中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寻找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以促进东北工业的发展。 一、鲁尔区的发展 鲁尔区正是经历了兴——衰——兴的周期过程。其经济衰落,归根到底是以煤炭、钢铁为主的单一性经济结构造成的。 (一)鲁尔区衰落的表现 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滞后相抵触;失业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稳定相矛盾等。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已成为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重整经济的措施 制定规划,统一整治。因地制宜,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在转型改造的同时,注意保持本地区传统历史文化。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当资源枯竭以后,当地政府不是简单地拆毁工厂,回填煤矿,而是政府投资,将工厂和矿山改造成为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变成旅游资源,成为当地的著名风景线,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减少了拆迁所带来的工业垃

高中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 主备人陆庆红课题: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 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法指导: 学习本课可以通过分析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归纳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剖析,分析我国老工业基地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及整治措施。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德国鲁尔区教学设计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目标: 1.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因为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里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这个曾经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起点的工业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难在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去理解这个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为何曾经“辉煌”,又步入“衰退”。 三、教材分析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为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第一章介绍了有关区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案例式编写,列举不同地区区域发展的方向、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资源开发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难题,鲁尔区在这个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瞩目,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对于面临同样挑战的传统工业区是非常具有现实价值的。 四、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对区位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所了解,希望能学有所用。 教法分析: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法、问题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中国50座资源枯竭城市另谋出路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标准及09'测试要求】 【课前预习】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优越的地理位置:鲁尔区位于德国部,地处欧洲的“”。 2.便利的水陆交通: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丰富的资源:该区蕴藏了丰富的资源。 4.发达的工业: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 (2)表现:以污染和污染最为严重。 2.传统产业的衰落: (1)原因:生产结构;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表现: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工业和工业走向衰落,尤其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产业,大力扶持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1)采取对企业实行化、化的改造和整顿; (2)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改造后的鲁尔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以工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产业的发展。 2.治理,加强环境管理,营造: (1)首先整治,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2)其次是控制污染,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 (3)此外,加强,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4)美化,提高。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 【要点突破】 1.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环境恶化与鲁尔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有关。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传统产业的衰落: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⑵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鲁尔区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鲁尔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环境规划学 院系:旅游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年级: 13级规划 姓名:王妍 学号: 1306040117 成绩: 评阅教师:刘晓霞 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济振兴 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情况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 国的心脏”。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 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 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 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 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 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区内人 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以鲁尔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 二、发展优势 2.1、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 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交通 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 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 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相 距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济

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这样优越的区位便于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本国工业区间联系合作。 2.2、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德国90%。 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2.3、水陆交通便利 ○1莱茵河纵贯全工业区南北 区外从莱茵河口上溯,可直抵杜伊斯堡港,并可通过杜伊斯堡到荷兰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 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2陆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 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鲁尔区穿过,且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三、历史沿革 鲁尔区历史悠久,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煤炭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鲁尔区逐步成为了欧洲主要的工业基地。而铁路、公路、运河组成的交通网的形成,更促进了鲁尔去工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道路、工厂区和住宅等基础设

(完整word版)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

后工业景观·概念 后工业景观(Post-Industrial Landscape)是指“工业之后的景观”。基本含义是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重组与再生,使之成为具有全新功能和场所精神的新景观。不仅如此,新建的景观必须延续场地原先的文脉,场地的工业元素和工业特质需以某种方式得以保留或再生,绝不是彻底拆毁或全盘重建。景观设计在整个后工业社会重建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应该替代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成为场地的催化剂,不仅可以实现工业景观的复兴,还应该可以刺激周边地区的再发展。 后工业景观·范畴 后工业景观的产生与发展一直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首先,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不断需求和攫取造成了资源地区的枯竭并直接导致了大量矿区废弃地的产生。于是有关矿区生态恢复的课题也应运而生,矿区生态恢复景观与恢复生态学是密不可分的。例如辽宁阜新的海州露天矿恢复改造项目等;接着,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出现也促生了众多的城市后工业景观重建项目。按照对象的不同和尺度的大小,大致可分为后工业城市再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创意产业园模式)、后工业景观设计等,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遗产保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等,涉及案例如获得2008年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沈阳铁西区的景观复兴、广州中山岐江公园、南京的创意东八区等。进一步细分,后工业景观设计则又包括后工业公园、后工业广场、后工业艺术社区、后工业小区等,例如上海世博会整个就是一个后工业公园,其中的都市最佳实践区广场就是典型的后工业广场,后工业艺术社区在北美的最成功案例则是加拿大的格兰威尔岛,而天津万科的水晶城是后工业小区的代表。最后,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是工业和生活垃圾不断增多,城市逐渐被垃圾包围,原先处于较偏远地段的垃圾填埋场越来越接近城市中心,在另外开辟新的垃圾处理地之前,对这些特殊地块的景观处理已摆上日程,很显然,环保学的相关知识会有所涉及。这方面最成功的典范是美国纽约的Fresh Kill Landfill,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正在转变成全新的生态公园。 后工业景观·人物 彼得?拉茨 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 | 后工业景观设计的代表人物 后工业景观?经典作品 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 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cken)的港口岛公园(Buergpark Hafeninsel) 在解释自己的规划意图时,拉茨写道:“在城市中心区,将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它将重构破碎的城市片段,联系它的各个部分,并且力求揭示被瓦砾所掩盖的历史,结果是城市开放空间的结构设计。”拉茨用废墟中的碎石,在公园中构建了一个方格网,作为公园的骨架。他认为这样可唤起人们对十九世纪城市历史面貌片段的回忆。这些方格网又把废墟分割出一块块小花园,展现不同的景观构成。他认为景观设计师不应过多地干涉一块地段,而是要着重处理一些重要的地段,让其他广阔地区自由发展。景观设计师处理的是景观变化和保护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利用在特定环境中看上去自然的要素或已存在的要素,要不断地体察景观与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总结它的思想源泉,从中寻求景观设计的最佳解决途径。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