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肌肉》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肌肉》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肌肉》教案

《3. 肌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触摸体验肌肉的存在与质地;

2、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

3、能够按要求操作,感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4、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2、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一起工作的;

3、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

4、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

5、初步懂得人体运动的机体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获取认识需要进行时间的体会;

2、体会到模型在科学研究重的重要作用;

3、认识到外表静止的物体其内部也在运动。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

四、教学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三册。全册教材包括了“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 5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参考答案 (本答案为个人所整理,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一、填空题(31分) 1.力是无形的,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来感受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有影响的。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头)、(躯干)、(手臂)、(腿脚)四部分构成 3.运动实际上是指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4.螺旋桨的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和(曲线)合在一起的。溜溜球可看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合一起的运动。 5.蚕一生的形状是变态的,分为四个阶段:(卵)、(蚕)、(蛹)、(蚕蛾)。 6.骨骼具有(支撑)、(运动)、(保护)的作用。 7.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关节)而实现的。 8.蚕最喜欢吃(桑叶)。 9.刚刚生下来的蚕卵是(淡灰)色的,用放大镜观察看起来是扁扁的,有点椭圆即将孵化的卵呈现紫黑色。 10、人体有(206)块骨头,其中手掌有(27)块骨头组成。 11、(地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 二.判断题(26分) 1.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 2.物体的弹性是无限的。(×) 3.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 4.物体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些可以减小摩擦力。(√) 5.物体的形状与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无关。(×) 6.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其伞面的大小有关。(√)

7.人体静止不动时,身体的肌肉也停止运动。(×) 8.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9.增加弹簧上挂的钩码可增加弹簧伸长的长度,要使弹簧伸长得最长,钩码挂得越多越好。(×) 10.荡秋千是一种来回运动,振动也是一种来回运动,因此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振动。(×) 11. 橡皮筋、弹簧具有在外力作用下会变形,去掉外力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点,墙壁、石头等也具备这种特点。(×) 12.我们可以拉住一样物体,阻碍它向前运动,因此凡是拉力都是阻力。 (×) 13.由于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应当尽量减少各种摩擦力。(×) 三.选择题(20分) 1、下列行为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 A搬运货物时在下面垫上圆木 B车胎上加上花纹 C运动员在举重前在手上擦白粉 D自行车加刹车皮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 B )。 A、天平 B、弹簧秤 C、体温计 3.研究过“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这个问题的科学家是( A ) A、英国的牛顿 B、中国的张骞 C、法国的瓦特 4、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咱性质叫( C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 A )。 A、弹力 B、引力 C、弹性 5、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 B )。 A、静物 B、参照物 C、运动方式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冷和热 1 冷热与温度 2 热胀冷缩 3 水受热以后 4 水遇冷以后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 地球 6 月球 7 太阳 8 太阳钟 第三单元昆虫 9 庞大的“家族” 10 养昆虫 11 探究昆虫的奥秘 第四单元繁殖 12 用种子繁殖 13 用根、茎、叶繁殖 14 动物的繁殖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 生物与非生物 16 动物的庇护所 17 环境变化以后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 实验计划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7课,但是却包含了()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当温度升高到 100℃时,水会沸腾,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一、骨骼与肌肉 第一节 1、人全身的骨骼分为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头、躯干、手臂和腿脚。 2、人体的骨骼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是空心的)骨骼占了人身体重量的20%即 占五分之一。 3、和其他动物骨头一样,人的骨骼也是又坚硬又结实,(大腿骨比花岗石还硬)它是空心的,但有生命,它可以 生长。 4、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即: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 5、骨骼有哪些作用?(骨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支撑人的身体,支持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 6、一只手上的骨骼共有27块。 7、头骨保护人的大脑,脊柱、肋骨和胸骨保护人的内脏器官 第二节 1、骨头与骨头相连接的地方叫关节。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分别为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鞍状关节。 3、人体的关节按照能否活动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固定连接和活动连接)。 4、人体的六大关节是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5、大腿和小腿之间的自由活动关节膝关节。 6、最灵活的自由活动关节是球状关节,位于身体的肩部和髋部。 7、膝的弯曲和伸直是典型的铰链关节的功能。 8、拇指关节属于鞍状关节。 9、肘部的旋转关节允许前臂运动。10、关节有什么作用?(有固定、连接小骨、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1、关节为什么可以自由转动?(是因为我们身体里有旋转关节,如:手腕关节和踝关节。能够自由转动就是旋转关节所起的作用。) 第三节 1、人体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即占五分之二,骨骼占了20%即占五分之一。 2、肌肉也可以分为三部分:头颅肌、躯干肌、四肢肌。 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关节运动而实现的。 4、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的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放松)。收缩后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 变短。如果肌肉连接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 5、肌肉是人体活动的重要枢纽,它是由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的。 6、做一个膝关节的模型图中需要的材料有:木棒、木片、软管、气球皮。 7、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方法是摸。 8、不运动时身体有些部位的肌肉仍在工作?(心肌、呼吸肌、消化肌、肠壁、胃壁等肌肉仍在工作。) 9、肌肉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生命体最小的单位是细胞。 10、怎样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肌肉受伤?(1、使用适当的保护性措施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5、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 11、骨骼关节受伤怎样处理?(如果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受伤后一定要告诉家长、老师或长辈。医生给你医疗指示,一定要配合他们。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应有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可避免病伤复发) 第四节 1、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

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 第二单元《养蚕》复习题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2.5)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1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2、(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13、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米长,最长的可达(3000米)。 14、抽丝要经过这样几道程序:(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2)

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15、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蚕卵)、(蚕)、(蚕蛹)、(蚕蛾)。 16、象蚕这样,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变态”)。 17、蚕蛾和蝴蝶的相同点:(1)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都有一对触角,(3)胸部都有三对足(4)有两对翅膀(5)一生都要经过几次变化。 18、蚕蛾和蝴蝶的不同点:(1)蝴蝶能飞,蚕蛾不能(2)蝴蝶采吃花粉,蚕蛾不吃东西(3)蝴蝶有彩色花纹,蚕蛾没有 第二单元《养蚕》检测题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11、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 (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2、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3、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5、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6、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7、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19、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20、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增强体力的运动项目:举重、游泳。 增强柔韧性的运动项目:体操、伸展肢体、游泳。 增强耐力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自行车、慢跑、游泳。 21、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22、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3、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2.5)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精编(答案)

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二、判断题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 1、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第二单元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6、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8、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大全(试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大全 一、填空题: 1、人体中共有()块骨头。 2、骨骼具有()()()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 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和()带动()()而实现的。 5、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 6、运动的速度就是指()。 7、一个摆,摆锤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次。 8、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 9、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0、刚孵出的小蚕叫()。 11、蚕蛾的身体分为()部分,有()对足,它的触角是()形状的 12、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 13、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在()处。 14、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去掉外力后,还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 15、()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7、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 ()。 18、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推论。 19、调查的常用形式有:()()()()。 20、骨干里有()和(),骨髓可以制造()。 21、骨头中空的,里面的软物质叫()。 2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四部分()()()

()。 23、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的参与。 24、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另一个就()。 25、肌肉除了同骨骼一起完成运动以外还能保护()和()。 26、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为参照物,则人(),如果选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则人()。 27、最早的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 28、()根据教堂的吊灯不停的摆动,发明了“脉搏计”。以后又出现了摆。 29、()发现了地球引力,力的单位是()。 二、判断题: 1、所有的调查都可以独立开展。() 2、所有的预测都是正确的。()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所有的调查都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目标。() 5、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 6、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了。() 7、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8、在斜坡上滑落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 9、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 10、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11、肌肉占到身体重量的40%。() 12、人体静止不动时,身体内的肌肉也停止运动。() 13、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14、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摸。() 1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 16、不同的运动项目锻炼的效果也不一样。() 17、骨骼是一个完整的骨架,一块或一群都不能称为骨骼。 () 18、膝关节的活动方式只能是屈伸;上臂的活动方式只能是旋转;肩关节即可以屈伸也可以旋转。()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3、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空气 1 、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 、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冷空气会(下降↓ )。 5 、(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 、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 、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 )、(华氏度)作单位。 2 、(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 、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 、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1 骨骼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 2.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 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3.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4.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的作用 (二)科学知识 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 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 3.懂得骨骼有支持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手骨是由27块骨构成 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 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3.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 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四、教学过程(1个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请同学们都来摸摸我们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这就是骨骼。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实践活动: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4.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9、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再提起一次重盖。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宁阳县第一小学四年级郭芹一、教材分析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四年级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渴望学上科学,但是探究能力上,仍然要继续培养,这是科学课的宗旨。四(下)的教材内容主要是生命世界和物质科学两方面。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特点: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和科学家工作没什么两样,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科学家。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也是科学课真正的精神和内涵。本学期,学生探究对象是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共安排了5个教学单元:《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性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为以后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本学期的科学探究首次涉及对比实验,教师要细心引导,要具体指导操作的方法,带领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并进行实验—整理分析收集的证据—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在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学习假设与收集证据,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理解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在此基础上形成结论和解释,验证自己的假设。养成大胆假设、仔细实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虚心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反思改进自己的探究过程的合作探究态度,使学生知道科学也需要共享。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教材设计了触摸、模拟、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作用,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懂得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第二单元《养蚕》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完整的养蚕过程,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感受到生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31分) 1.力是无形的,我们可以()和()来感受力的存在。可以用()测量力的大小。力对()和()有影响的。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四部分构成3.运动实际上是指物体()。主要看()。4.螺旋桨的运动方式是()运动和()合在一起的。溜溜球可看成()和()合一起的运动。 5.蚕一生的形状是变态的,分为四个阶段:()、()、()、()。 6.骨骼具有()、()、()的作用。 7.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带动()、()而实现的。 8.蚕最喜欢吃()。 9.刚刚生下来的蚕卵是()色的,用放大镜观察看起来是扁扁的,有点椭圆即将孵化的卵呈现紫黑色。 10、人体有()块骨头,其中手掌有()块骨头组成。 11、()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的重力。 二.判断题(26分) 1.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 2.物体的弹性是无限的。() 3.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 4.物体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些可以减小摩擦力。() 5.物体的形状与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无关。() 6.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其伞面的大小有关。()

7.人体静止不动时,身体的肌肉也停止运动。() 8.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9.增加弹簧上挂的钩码可增加弹簧伸长的长度,要使弹簧伸长得最长,钩码挂得越多越好。() 10.荡秋千是一种来回运动,振动也是一种来回运动,因此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振动。() 11. 橡皮筋、弹簧具有在外力作用下会变形,去掉外力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点,墙壁、石头等也具备这种特点。() 12.我们可以拉住一样物体,阻碍它向前运动,因此凡是拉力都是阻力。()13.由于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应当尽量减少各种摩擦力。() 三.选择题(20分) 1、下列行为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搬运货物时在下面垫上圆木B车胎上加上花纹 C运动员在举重前在手上擦白粉D自行车加刹车皮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 A、天平 B、弹簧秤 C、测力计 3.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 A、弹力 B、重力 C、摩擦力 4.研究过“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这个问题的科学家是( ) A、英国的牛顿 B、中国的张骞 C、法国的瓦特 5、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咱性质叫()。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 A、弹力 B、引力 C、弹性 6、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

2020新教材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 给动物分类 2 鱼类 3 鸟类 4 哺乳类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 运动与位置 6 不同的运动 7 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 力与运动 9 弹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2 点亮小灯泡 13 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电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 常见的岩石 17 认识矿物 18 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2、进一步提问: 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 区的? 归纳: 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观看视频,回 答 看图回答 交流 从视频和旅游等 方面入手,让学 生知道动物的种 类很多,应该进 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 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小组内确定标 准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需要 一定标准。按不 同标准会有不同 分类。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第一课骨骼 教学内容:课本P2-4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板书课题) 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 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观察活动: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第二课时 四、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P4图片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