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菜腐烂B.煤气燃烧C.轮胎爆炸D.牛奶变酸

2 . 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A.白磷始终不燃烧

B.小气球变瘪

C.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性强弱

3 . 你玩过“盖房子”的游戏吗?如图所示,游戏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来堆物质。根据上述游戏规则适合图中②、④、⑥三处位置的物质是()

②④⑥

A.A B.B C.C D.D

4 .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KNO3B.K2SO4C.CO(NH2)2D.Ca(H2PO4)2

5 . 下列制作蛋糕的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面粉B.白糖C.鸡蛋D.橄榄油

6 . 以下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酒精可以用作燃料

C.氧气能让食物变质D.粮食可以用来酿酒

7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逸出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及黄色火焰,放热

C.将锌片放入少量稀硫酸中:银白色固体减少,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D.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的蓝色也会变浅

8 . 缓慢氧化、自然、燃烧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都发光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剧烈燃烧

D.都发生爆炸

9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红热铁丝插入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C.充分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黑色物质

D.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产生大量白雾

10 . 2016年米屈肼(C6H14N2O2)被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纳入违禁药品名单,下列关于米屈肼(C6H14N2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该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 8

D.米屈肼由6个碳原子、14 氢原子、2个氨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1 .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①固体B中的物质为碳

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

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

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

A.1个

B.2个C.3个D.4个

12 .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以下归纳不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决定用途 B.日常生活经验

氧气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石墨很软——制铅笔芯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搓洗

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

C.化学与健康D.安全常识

缺钙——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维生素C ——引起坏血病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A.A

B.B

C.C

D.D

13 . 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六种制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以较快制得氧气的是

①将氯酸钾单独加热,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将高锰酸钾单独加热,

④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⑤常温下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⑥分离液态空气法。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D.全部

二、多选题

14 . 小明用下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三、填空题

15 .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健康密不可分.请在下列物质中作出正确选择,并用序号填空.

①鸡蛋白②干冰③腈纶T恤④尿素⑤氯化钠⑥氧气⑦甲烷⑧盐酸

(1)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酸是___.

(2)占空气体积约21%的气体是___.

(3)富含蛋白质的是___.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

(5)属于氮肥的是___.

(6)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

(7)属于清洁的气体燃烧的是___.

(8)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

四、实验题

16 . 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图F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填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实验结束时,甲同学先熄灭了酒精灯,忘记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在水未进入导管之前,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反应结束后冷却,对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锰酸钾易溶于水)作如下回收处理:

①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填写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②过滤、蒸发时都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

A.酒精灯 B.烧杯 C.玻璃棒 D.漏斗

(4)请你参与探究。联想到工业上用铁矿石冶炼铁,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反应原理的装置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E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③G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17 . 为了防止污染,用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及少量含Zn的化合物)炼铜时,并将产生的废气、废液

(废液中只含有CuSO4、FeSO4和ZnSO4)转换成工业原料,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假定每一步都恰好完全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废气SO2处理过程中加入X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则X是_____;

(2)写出步骤①中最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步骤②具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

(4)若滤液a和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相同,则Y是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8 . 同学们对金属模块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并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进行了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一)图1是有关铁元素的一些信息:

(1)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亚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应为_________;

(2)C图应该是铁元素在________(填“海洋中”或“地壳中”)的含量分布图,人体中若缺少铁元素易得________症.

(二)同学们选取了硬币若干(面值分别为一元、五角,一角)和书钉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的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写一条即可).

探究实验一、第一小组同学将一枚五角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发现表面变黑.

(猜想与假设)

Ⅰ.五角币加热变黑,是因为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_______附着在五角币的表面;

Ⅱ.五角币加热变黑,是因为五角币上的镀铜与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验证)用洁净的干布擦一擦五角币上的黑色物质,黑色物质不易被擦去;请你另取一枚五角币设计实验证明猜想Ⅰ是不成立的(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铜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探究实验二、第二小组同学探究硬币与酸的反应

分别取一元硬币和一角(铝合金)硬币各一枚,放入小烧杯中,各加入5mL10%的稀盐酸,如图2所示,观察现象:B 烧杯中有很少量的气泡产生;A烧杯中开始没有明显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B 中快.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用途__________.

(2)A烧杯中开始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

(3)已知: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的化合物,并放出氢气,其反应没有铁与酸反应剧烈,镍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三、第三小组同学围绕订书钉开展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订书钉主要成分为铁,其表面镀了一种金属,可能是镁、铝、锌、铜中的一种:

(实验研究)

(1)证明书钉主要成分是铁,可采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

(2)为探究书钉表面的金属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块订书钉(40根钉子)(如图3甲所示),浸入酒精中,一段时间后能从订书钉块上取下一层胶水薄膜

②取上述订书钉块用棉花擦去酒精,并待酒精完全挥发后称量其质量为13.4g

③将其放入图3乙所示装置,并在干燥管口用氢气传感器测量氢气质量,同时记录质量变化(如图3丙所示,ml 为天平示数,mH2为传感器示数---即氢气质量,已知干燥管中装的干燥剂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水分)

④5.8分钟时停止反应,取出装置中剩余订书钉,洗涤、干燥、称量,剩余订书钉质量为7.8g

(分析与结论)

(1)订书钉表面涂胶水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

(2)请结合图丙分析:

①图丙中P点纵坐标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②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为_______g.

③根据丙图可知订书钉表面镀的金属应该比铁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④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订书钉表面镀的金属应该是镁、铝、锌、铜中的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多选题

1、

三、填空题

1、

四、实验题

1、

五、流程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