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推荐书目

不讨好,且往往容易引起争议的事情。胡适、鲁迅等一代名流无法幸免,因为任何一个书目在专业人士看来,均非必读,这就像邓小平说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我并没有读过多少马克思原著一个道理。好在,此次活动为《博览群书》发起,我只是受邀就“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应该博览、精读哪些著作说点粗浅意见,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读者赐教。

博览部分:

作为“大中国近代史”研究生,至少应该知道古典中国之所从来,所以应该博览从人类起源、中国文明起源以来的全部中国历史。假如立志从事近代史研究或教学的话,在本科阶段至少应该博览二十六史,熟知古典中国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大致走向。

近代中国的全部问题都是英国革命所引起的,因此要讨论中国近代的历史,必须熟悉世界历史,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历史,熟悉中国与世界的关联,知道中国是怎样从世界楷模、世界文明中心转变为“被打对象”的。

广义的或者说“大中国近代史”至少应该涵盖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之后至当代的全部过程,因此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在最值得用心博览的部分,应该熟悉利玛窦、徐光启以来的全部文献,知道怎样利用这五百年的存世文献,包括官方文书、公私档案、时人文集、野史笔记,以及墓碑、田野调查等一切有助于理解这个时代的有形无形史料。具体而言,应该博览《清实录》、《清史稿》、清代人物自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来的文人文集,博览《四库全书》中的相关部分,知道《续四库》、《四库补》以及《四库未收》等大型文献汇编大致情形。 进入十九世纪晚期,中国文明的载体在西方影响下发生巨大变化,信息传播方式有了报纸和杂志。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必须知道近代中国新媒体的发生和发展,知道一些重要刊物、报纸的倾向、主要内容,知道他们藏在何处,如何使用。

研究唐宋之前古典中国的历史可以穷尽文献,可以运用聪明智慧去解读历史,重建历史。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谁也没有办法穷尽文献。近代中国的文献不是汗牛充栋,而是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因此在博览的同时也要有所节制,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必再做两脚书橱笨功夫,博览群书,还要会读书。

精读部分:

作为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我觉得至少应该精读这样几部分书籍:

不管将来重点研究哪一段哪些问题,在读书阶段,都应该精读中国史学会自1950年代以来编辑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正续编,这套书正编已出版的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

变法》、《辛亥革命》等。 续编部分目前所见已出版的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北洋军阀》、《抗日战争》等,据说很快还会有《清末新政》、《解放战争》等。

这都是近代史研究最基本的文献,如果不熟悉这些文献,固然也能作出很不错的专题研究,但其学问根基总显得有点不甚牢靠。

如果兴趣在近代史后半段,即二十世纪的历史,需要掌握的基本文献更多,这方面需要读者自己去扩大,去检索。

熟悉基本史料只是学习近代史的第一步,第二步应该知道前人对这段历史究竟做过哪些工作,有着怎样的基本认识。我们现在这一代研究生,不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