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标准母排安装工艺守则

电气设备标准母排安装工艺守则
电气设备标准母排安装工艺守则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守则及规程规定了母排的选择、加工、连接和安装等工艺要求,适用

于厂内的高.低压开关设备母排的加工制作和检验规程.

2.设备.工具和使用材料

2.1设备

A.钻床

B.母排折弯机

C.三工位母线加工机

D.液压冲孔机

E.切排机

F.铜排酸洗槽

G.镀锡槽

2.2工具

A.活络扳手

B.起子

C.钢锯

D.钢锉

E.木锤

F.铁锤

G.钻孔夹具 H.涂漆工具 I.清洁回丝

2.3使用材料

A.铜母排

B.铝母排

C.硝酸HNO

D.氢氧化钠NaOH

3

E.盐酸锌溶液

F. 锡锭

G.中性凡士林 H.醇酸磁漆:黑色

3.母排规格的选择

按图样或制造规范的要求选择

母排材料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得有裂纹及杂物等,并符合

和要求.

对于低压开关柜母线规格的选择 .各型号规格配电箱按各自如下对应的表格内规定选择。XGL 3C证书上规定

GCK 3C证书上规定

8PT 3C证书上规定

其余应以自动开关的热脱扣器额定工作电流为准.如自动开关不带热脱扣器,则以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为准.对自动开关以下,有数个分支回

有自动开关,仍按上述原则选择分支母线.如没有自动开关,比如只有刀开关.熔断器.低压电流互感器等,则以低压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额定电流值选择母线.如果这些都没有,还可按接触器额定电流选择.当接触器也没有时,最后才可以按熔断器熔芯的额定电流选择,然后根据开关柜防护等级考虑降溶系数,IP30的开关柜降溶系数选1,IP40选,IP50选,再根据选择的电流查表一,表二确定母排的规格.

表一: 单片矩形截面排在T+70℃时的载流量表

表二:多片矩形截面母排在T+70℃时的载流量

注: 1.表中的数据是指当环境湿度为25℃时的载流量;

2.导体扁平放置时,当导体宽度60毫米及以下时,载流量应按表列数值减少5%;当宽度在60

毫米以上时,应减少8%。

对于高压柜主电路的母排的选择,开关柜的额定电流是选择母排的最小限度,同时还要考虑母排应承受主电路的开断电流和动热稳定电流。主电路的开断电流与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存在一定的成正比的匹配关系;而母排承受动热稳定的能力与排间的距离平方成一定的反比关系;因此,若母排的间距选大一点,则排截面就可以选小一点;此外从高压柜内母排搭接结构的工艺性来考虑(如JYN2-10触头盒母排为80×10,且四孔联接)母排要相应放宽,才能满足结构要求,根据上述特点,本厂高压开关柜母

排选择如下:

3.4.1主母排的选择

主母排根据本批开关柜中断路器中额定电流最大的选择(见表三)

表三

3.4.2触头排的选择

断路器柜的动触头选排为LMY-90×10或TMY-90×10,静触头选排为TMY-90×10。

非断路器柜的动触头选排为角钢或钢管;静触头选排为TMY- 90×10

断路器柜的动触头排的选择,(见表四)

表四

注:*表示开关柜的额定电流,优先选用单动触头排

非断路器的动触头选择母排为TMY-50×10。

3.4.3非断路器柜的支母排的选择

a.手车柜的触头盒处与主母排相连,按触头盒出排截面选择

b.选择非断路器柜的其他部分连接排(选用非手车上用排选择TMY-40×4或LMY-40×4,手车上用排选择LMY-30×3或TMY-25×3)。

3.4.4断路器柜支母排的选择

按断路器的额定电流来选择,见表五

表五

注:1.*表示断路器柜的额定电流

2.以上未注明母排是铜、铝的说明两种都可以。

3.凡上述与制造规范(或图样)发生冲突时,以制造规范(或图样)为准。制造规范无注

明时,按本规范执行。

4.母排的排列和颜色标志

4.1按电路选择导线颜色的规定(GB2681)(见表六)

表六

注:A.低压柜母排表面镀锡,再在柜体的维修面母排上贴上表中规定颜色的色标。

B.高压柜母排表面镀锡,再在柜体的维修面母排上贴上表中规定颜色的色标。

4.2母排排列应符合表七的规定要求

表七

说明:1.方向定位以屏的正视方为准。

2.低压柜在特殊情况下,例如按此序排列会造成母线配置困难,允许不按表七规定。

3.高压柜35KV柜作联络时引下线垂直排列,不遵循表七规定。

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装置中各带电部件之间及其对地金属件之间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和的规定。

5.2所有水平母线、垂直母线、分支线和主电路接插件带电部件之间及其对接地金属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在额定绝缘电压为380V和660V时,应不小于20mm(此条规定适用于低压抽屉式开关柜,低压固定式开关柜参照表八。

表八

注:选择主母排及大电流母线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热应力电动应力

5.2.1万能式断路器的进、出线端子间距小于上述规定,则连接端子上的分支线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允许等于端子间的间距,但不能低于表八规定。

5.2.2如在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部件间或裸露带电部件与接地金属之间加入了不绝缘的金属(例如:螺钉、弹垫、垫片等)均看作是间隙的减小。

5.2.3母线或母线连接件中某部分达不到的规定时,允许采用包扎绝缘带等方法,但不得小于表八的规定。

5.2.4高压柜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九

表九

*对于经国家统一设计已定型的产品的电气间隙可小于125mm,但不得小于100mm 6.母排的连接

6.1接头数的规定:直线母排长度在5m以内允许有1个接头,5~10m

以内允许有两个接头,10~15 m以内允有4个接头。高压柜例外。

6.2母排与母排的连接见表十,但高压开关柜母排与母排连接的部分有如下特殊规范:

a.高压手车柜:

KYN1-10柜的主母排与支母排,主母排与主母排之间的连接孔为φ13

其它类型的手车柜与触头盒,互感器,断路器桩头连接的母排之孔与其相应元件连接桩头一致。80宽以上的两排连接时用M16的螺栓相连,80宽以下50×50以上的排采用M12的螺栓相连。

6.3母排连接头孔眼的直径宜大于螺栓直径1mm,钻孔应垂直不歪斜,孔眼中心距离的

误差应为±0.5mm .

6.4用螺钉直接固定在绝缘板上的母排,安装孔为腰圆孔(d+1)×(d+4~5) (d为螺钉直径),当母排长度超过1m时,母排必须加支持瓷瓶,(考虑母排动热稳定性要求),(腰圆孔见图一).

6.5母排与电器元件的连接:

6.5.1母排的截面大小按上述表一.表二选择;

6.5.2 母排与电器端子连接时,母排宽度应大于等于电器元件引出端头的宽度,其搭接长度距电器端子根部 10mm,当电器元件引出端头较长时,可按图二所示进行.

6.5.3 连接孔尺寸应同电器元件端头相同,连接部位接触面积应不小于两个母排宽度的乘积.

6.6两片及以上母排并联使用时,其并联母排间应保持与母排厚相同的间隙,以便散热.

6.7单母排的大面与双母排小面的联接(仅适用于低压柜).

6.7.1选择的母排必须是长方排,而且表面光滑,母排载流量必须是额定电流倍以上;

6.7.2相互之间搭接处必须有专用导电垫块,垫块必须保证有良好的导电接触平面;

6.7.3连接方式如图三:

a.主排为单排或多层排,引出排为双排;

b.连接排Ⅰ为双排,连接排Ⅱ为单排,其中连接排Ⅱ加工要求:

(1).弯曲符合下述;

(2)钻孔,当K≤30时连接孔为1只;当K≥40时,连接孔为2只或多只

c.主母排必须是双排,引出排为单排或双排,当引出排K≤40时, 连接螺栓为1根;当50≤K≤80时,连接螺栓为2 根;当K≥100时,连接螺栓为3根.(K为母排宽度)

7.母排的加工工艺

外观检查: 制作母排的材料表面应平整清净,不应有裂纹或裂口,母排表

面的划痕.气孔.凹坑.起皮等缺陷所引起的截面误差,对于铜母排不应该超过

计算截面的3%,铝母排不应超过5%.

矫正: 矫正方法有机械矫正和手工矫正两种.机械矫正一般用于5×40 以上较大截面母排,使用拉直机拉直,轧平机轧平.手工矫正时,可将母排放在平台上,用硬质木锤直接敲打平直,也可用木锤或垫块(铜.铝.木垫块均可),垫在母排上用大锤间接敲打平直.敲打时用力要适当,不能过猛,否则会引起母排变形.

测量:设计图样上母排的弯型尺寸是在一定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用于安装时,图样仅供参考,母排加工一般根据现场测量结果进行制作,测量时可用线锤.角尺.卷尺等工具,将测得

的尺寸在小黑板或平台上按比例画出大样.另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是用8#钢丝弯成样板,作为母排弯曲的依据.

切断:母排的切断方式不作明确规定.依据设备的加工能力和加工便利程度选择锯切或冲切,多为冲切.

弯曲:

7.5.1 矩形母排有平弯.立.麻花弯三种,典型弯曲形式见图四.

矩形母排宜减少直角弯曲,弯曲处不得有裂纹及显着的折皱,弯曲半

径不得小于表十一的规定:

母排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表十一

注: a---母排宽度

b---母排厚度

7.5.3 母排麻花弯90度时,其麻花弯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母排宽度的

倍.

7.5.4 双排或多片母排的弯曲程度应一致.

7.5.5母排始弯曲处,距最近母排支持件边缘不应小于50mm,不应大于0.25L(L为母排相邻支持点之间的距离).母排始弯曲处距母排连接位置不小于30mm.见图五:

L----母线两支点间的距离;

a---- 母线宽度;

b----母线厚度.

7.5.6母排弯曲一般进行冷弯,如需加热时,其温度不得超过下列规定:铝母

排250℃.铜母排350℃.除母排弯曲部分加热外,其它部分不得退火.

7.5.7分支母排三相弯形的起止位置亦应一致,不允许有明显的高低现象.

7.6钻孔: 母排钻孔可用液压冲孔和冲床模具冲孔.台钻.立钻,不得使用手提电钻.由于母排连接用比孔径小1mm螺栓,所以,母排钻孔尺寸偏差不应大于0.5 mm. 为了保证孔的准确性,应使用钻孔夹具或划线定样冲孔,钻时应用平钻头,钻好后用比孔径稍大的.

120度角度钻头锪去毛刺.母排上的所有的孔(包括二次线连接孔)必须钻好方可进行表面处理.

7.7接触面加工

7.7.1母排未经过冲孔.切角加工,而且接触面比较平整,经过手工修整后可以直接弯曲镀锡,对于60×6及以上的母排应用麻点模具蹲平.

7.7.2接触面加工作用是消除母排表面的氧化物、折皱和隆起部分。常用方法是模整平和手工修整。凡经过冲孔.切角加工的接触面必须经过手工修整,除去接触面的尖角、毛刺,对于60×6及以上的母排应用麻点模具蹲平,方可弯曲镀锡.

7.7.3接触面加工长度应比搭接部位宽度每边多种多50mm

7.8铜母排镀锡操作过程:(外协加工)

7.8.1铜母排应在硝酸溶液中腐蚀10-15秒钟,洗去铜母排表面的油污,取出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铜母排表面的余酸

7.8.2铜母排镀锡见《铜母排镀锡工艺守则及检验规程》

7.9铝母排化学处理过程

7.9.1加工完毕的铝母排,浸入含30%左右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待除去铝母排表面油污、氧化膜后取出.

7.9.2浸入流动的清水中用毛刷刷去铝母排表面余碱,刷洗干净后取出,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擦去表面水份,然后烘干或晒干后方可安装.

母排与母排、母排与分支排、母排与电器接线端子搭接面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铜与铜:镀锡连接;

b.铝与铝:直接连接;

c.铜与铝:铜导体镀锡,用户因特殊要求时(室外配电或室内相对湿度接

近100%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板,铜端镀锡;

d.封闭母线螺栓固定搭接面,有条件时应镀锡

8 母排安装

铝母排在安装前,可先用铜丝抛盘刷去母排接触处表面的氧化层后,可以直接(立即)安装,如除去氧化物的铝排放置一段时间后安装,必须先进行上述工作后方可安装。铜、铝搭接时,铜排必须镀锡,并保证铝排连接受压后不得变形

连接用的紧固件(螺栓、弹垫、平垫、螺母等)应符合国家标准,镀锌黄的精制或半精制

品。

连接用的螺栓贯穿方向应是由下向上,由后向前,由左向右,在其余的情况下,螺母置于维护侧.螺栓直径按小于连接孔1~1.5mm尺寸选择,螺栓的长度在压平弹垫后露出螺母2~3扣为宜,绝不允许超过螺栓本身直径或缩进螺母内,螺栓的两侧都要有相应平垫片,平垫片的光洁表面朝外,相邻螺栓的垫圈应有3 mm以上的净距,以防止构成磁路发热,螺母侧要加相应的弹垫.

母排间的连接应严密.接触良好.配置整齐美观,接触面在用×10 mm塞尺检查符合以下要求:母线宽度在80mm以上,不得塞入6mm;宽度在50mm及以下,不得塞入4mm.

涂漆:(本公司不采用)

8.6.1 母排表面应涂漆,油漆应均匀.粘合牢固,不应有起层、皱皮、流挂等现象,低压柜.箱中,对于连接孔较多的母排,涂漆不美观且很难操作的可以整体镀锡.

8.6.2 连接处二侧相距10mm不涂漆,三相母排的涂漆起点和终点应保持整齐,三相之间允许误差2.5mm.

固定

8.7.1 水平排与垂直排两个固定点的距离小于等于1m,超过1m必须加固定点.

8.7.2对水平排与垂直排固定至少需两个固定点,严禁用壹个固定点固定.

8.7.3铜排的固定采用绝缘子,环氧板等绝缘材料固定.

9. 注意事项:

切割母排应用机械方法,禁止使用气焊.

母排在校正.校平时,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

母排加工过程中,使用生产设备应按设备操作规程使用,保证人身

和设备安全.

镀锡过程中,注意安全使用酸碱.

母排支持夹板与支持绝缘子间的固定应平整牢固,不应使所支持的

母排受到机械应力.

母排固定装置应无显着的棱角,以防尖端放电.

禁止在自动开关飞弧区内走排.

10 检验规程

根据配电系统图和制造规范,检查主电路方案.柜间联络.进出线情况应符合要求.

弯曲处不准出现裂纹,侧弯处皱纹高度不能超过1mm,母线表面不应有显着的锤痕、凹坑等缺陷.

母线搭接面应平整光洁,自然吻合.

母线连接紧密可靠,有防松措施,母线安装排列应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母线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持其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功能单元处于分离位置时,它的主电路接插件裸露带电部分与垂直母线或静触头的间隙距离不小于25mm .

母线加工安装符合工艺守则的规定.

装配工艺规程

装配工艺规程 基本概念 装配 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装成一个组件或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部件装成一个机器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 部件装配 凡是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结合在一起或将零件与几个组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装配单位的装配工作叫部件装配 装配工序 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不更换设备或地点的情况下完成的装配工作叫装配工序 装配方法: 完全互换装配法: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配、选择或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选择装配法:将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加工精度,通过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 证达到规定的安装精度。 调整装配法:装配时,根据装配实际的需要,改变产品中可调整的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 合适的调整件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修配装配法:装配时,根据装配的实际需要,在某一零件上除去少量预留修配量,以达到 装配精度的方法。 装配工作的要点:零件的清理和清洗工作。 清理工作包括去除残留的型砂、铁锈、切削等。 相配表面在配合或连接前的润滑。 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试车时的事前检查。 边装配边检查 试车时的事前检查。 装配尺寸链:指把影响某一装配精度的有关尺寸彼此按顺序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封闭图形,这些相互关联的封闭尺寸图形,称为装配尺寸链。全部组成尺寸为不同零件设计尺寸。 组成装配尺寸链至少有增环,减环和封闭环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根据装配方法,尺寸链的解法有完全互换法,选择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封闭环基本尺寸,等于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封闭环的公差,等于所有组成环的公差之和 装配工艺规程 装配工艺过程及内容 组成:Ⅰ)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对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对某些零件进行修配,密封性实验或旋 转件的平衡实验 Ⅱ)装配工作:装配工作包括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把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一台完整产品的过 程称为总装配。产品在进入总装以前的装配工作称为部件装配。部件装配 是从蕨零件开始的,装配蕨件可以是一个精简也可以是低一级的装配单位Ⅲ)调整,精度检查和试车:调整是指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对位置;装配精度检验包括工作精度检验和几何精度检验;试车是机器装配后,按设计要求进行运转实验;喷漆,涂 油和装箱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内容 原则: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2.合理安排装配工序;3.尽可能少占车间的生产面积 方法:1.要对产品进行分析;2.确定组织形式;3.制定装配工艺卡片 内容:1.确定装配技术要求;2.制定检验方法;3.选择装配所需设备,工具;4.制定时间定额.

磁钢装配工艺守则

磁钢装配工艺守则 1 试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某公司1.5MW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转子磁钢装配过程。凡本守则中提出的要求,在转子磁钢装配过程中都必须严格保证。 2 质量目标 2.1 磁钢紧贴转子外圆,无缝隙 2.2 磁钢按要求排列整齐 2.3 磁钢无大面积破损(破损处不能超过每块磁钢面积的10%) 2.4 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布包裹转子严密,无大面积气泡(气泡最大直径不能超过Φ10) 3 工艺装备 转子旋转架,T型导向棒,楔形缓冲板,推力木块,橡胶锤,气动起子,毛刷,刮板,砂纸。 4 所需工艺辅助材料 帆布手套、棉纱、丙酮。 5 所需环境 温度控制在25±3℃,相对湿度不大于65%,环境干净无尘,尤其不能存在铁类杂质。 6 人员水平 工作细心、严谨、动作敏捷、有过操作经验的操作者。

7 所需零部件、原材料 转子,磁钢,磁钢压条,M6×30十字槽沉头螺钉,玻璃纤维布,厌氧胶, F51环氧树脂,830S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固化剂。具体内容见附表。8 工艺过程 8.1 准备 8.1.1 检查磁钢装配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8.1.2 看懂产品图样,工艺规程,有疑问及时找技术人员问清。 8.1.3 按工艺规程准备好所有的工艺装备及辅助材料。 8.1.4 按图样检查所需零部件是否都到位齐全。 8.2 磁钢装配过程 8.2.1 按如下要求将转子安装在转子旋转架上 8.2.1.1 转子旋转架水平安放,垫平。 8.2.1.2 将拨盘安装在转子右端(有50mm止口的一端),用螺钉拧紧。 8.2.1.3 将转子(带轴承)吊平放在转子旋转架上,让轴承放在两端的V型架上,安装有拨盘的一端放在转子旋转架的传动侧。 8.2.1.4调整转子左右的位置,让拨盘上链轮的平面与电机上链轮的平面基本平齐。 8.2.1.5 安装链条将电机与拨盘的链轮连接起来。 8.2.2 清洁转子

母排安装工艺守则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守则及规程规定了母排的选择、加工、连接和安装等工艺要求,适用 于厂内的高.低压开关设备母排的加工制作和检验规程. 2.设备.工具和使用材料 2.1设备 A.钻床 B.母排折弯机 C.三工位母线加工机 D.液压冲孔机 E.切排机 F.铜排酸洗槽 G.镀锡槽 2.2工具 A.活络扳手 B.起子 C.钢锯 D.钢锉 E.木锤 F.铁锤 G.钻孔夹具 H.涂漆工具 I.清洁回丝 2.3使用材料 A.铜母排TMY---GB5585.2---85 B.铝母排LMY---GB5585.3---85 C.硝酸HNO D.氢氧化钠NaOH 3 E.盐酸锌溶液 F. 锡锭 G.中性凡士林 H.醇酸磁漆:黑色 3.母排规格的选择 3.1按图样或制造规范的要求选择 3.2母排材料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得有裂纹及杂物等,并符合GB5585.2---85 和GB5585.3---85要求. 3.3对于低压开关柜母线规格的选择 .各型号规格配电箱按各自如下对应的表格内规定选择。

GCK 3C证书上规定 8PT 3C证书上规定 其余应以自动开关的热脱扣器额定工作电流为准.如自动开关不带热脱扣器,则以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为准.对自动开关以下,有数个分支回 有自动开关,仍按上述原则选择分支母线.如没有自动开关,比如只有刀开关.熔断器.低压电流互感器等,则以低压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额定电流值选择母线.如果这些都没有,还可按接触器额定电流选择.当接触器也没有时,最后才可以按熔断器熔芯的额定电流选择,然后根据开关柜防护等级考虑降溶系数,IP30的开关柜降溶系数选1,IP40选0.9,IP50选0.8,再根据选择的电流查表一,表二确定母排的规格.

通信设备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完整.doc

通信设备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节一般安全须知 1、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 2、严格按照部颁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图设 计文件组织施工;严格按照部颁安全操作规程施工。 3、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遵守机 房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4、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现场,机房内严禁吸烟。 5、做好施工现场的“五防”(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防 中毒)安全保卫工作。 6、进入机房后,应首先检查各种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熟悉安全 设施位置及状况,并对机房的安全通道进行全面了解,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撤离。 7、严禁随意乱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等安全设施。 8、开工前要对工器具、仪器仪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9、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工程技术、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落实各 项安全防范措施。 10、进入作业区内的施工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11、发生任何事故,必须及时、如实、逐级上报。报告的内容应 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简要的事故经过、伤亡人数、财 产损失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报告人应适时作出书面记录。

第二节交换、传输设备施工 交换、传输通信设备是通信网的核心和骨干。主要包括:各级、 各类交换机、长途传输国家一级干线网、省际二级干线网和本地网、 数据通信网和信令网等设备,在电信网络运行中,起主导作用。因此,为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 须遵守以下安全事项: 1、施工前,项目负责人应与建设单位交流沟通,就施工方案、 进度及安全施工等问题达成共识。 2、铁件加工时,所用的铁锤木柄应牢固,木柄与铁锤连接处必 须用楔子将木柄楔牢固,防止铁锤脱落。 3、锯铁件时,锯条或砂轮与铁件的夹角要小,不易超过10°,锯条松劲适度。当铁件快要锯断时,要降低手锯或电锯的速度,并有 人扶助铁件的另一端,防止卡据或铁件余料飞出。 4、正确使用各种施工器具,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严禁违规使用 和野蛮操作,以免对设备或人身造成损害。 5、钻孔时,铁件不得卡住钻头,铁件必须夹紧,固定牢靠,不 得左右摆动,用力均匀,不应使钻头过热。 6、加工铁件应在指定的区域操作,严禁在已安装设备的机房内 切割铁件。 7、安装铁件时,在通信设备的顶部或附近墙壁钻孔时,应采取

通信无线网主设备安装工艺标准规范标准

目录 1安装工艺 (2) 1.1塔桅要求 (2) 1.2天馈线系统 (4) 1.3线缆走道 (5) 1.4设备安装 (6) 1.5电源 (7) 1.6传输 (8) 1.7线缆布放 (8) 1.8线缆连接 (9) 1.9监控系统 (10) 1.10防雷接地 (11) 1.11分布系统 (13) 2设备及线缆标签规范(参照网络资源命名规范) (13) 2.1设备标签规范 (13) 2.2设备线缆标签规范 (13)

1 安装工艺 1.1 塔桅要求 1.1.1 一般要求 1、塔桅基础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塔桅钢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 的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 3、塔桅钢结构安装工程可按塔段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次。塔桅钢结 构的安装程序,必须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不致永久性变形。 4、塔桅高度,平台、加挂支柱的安装高度及位置等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安装平台上必须安装天线支臂及抱柱,用于安装通信天线。 5、天线支架、挂高、方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钢塔结构构件牢固连接。 所有栏杆与相邻板之间应牢固连接。 6、塔楼钢平台梁、平台板、栏杆的安装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钢平台、栏杆安装偏差(mm) 7、采用法兰连接的节点,法兰接触面的贴合率不应少于75%,且边缘最大 间隙不应大于±1.5mm。法兰间隙超过0.8mm时应用垫片垫实,垫片应 镀锌,并作防腐处理。 8、采用结点板连接的节点,相接触的两平面贴合率不应少于75%。 9、塔桅连接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与塔桅基础连接的构件螺栓必须上双螺母。 (2)连接螺栓应顺畅穿入,不得强行敲击。当孔位偏差小于等于3mm 时可打过冲后再穿入螺栓,螺栓穿向应一致。 (3)螺母拧紧后螺栓外露丝扣为3~5扣。 (4)螺母紧固应符合工程设计的力矩要求: ①用力矩扳手检查力矩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值。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

机械结构件装配工艺标准 机械结构装配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公司产品机械结构件装配加工的过程,本标准规定了一般机械结构,比如孔轴配合,螺丝、螺栓连接等等装配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产品的装配。 2引用标准 (1)JB T5994 机械装配基础装配要求 (2)GB 5226 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3)GB 6557 挠性转子的机械平衡 (4)GB 6558 挠性转子的平衡评定准则 (5)GB 7932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6)GB 7935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7)GB 9239 刚性转子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 (8)GB 10089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9)GB 10095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10)GB 10096 齿条精度 (11)GB 11365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12)GB 11368 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 3 机械装配专业术语 3.1.1 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3.1.2 机械制造工艺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过程的总称。 3.1.3 典型工艺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特征进行分类、分组,对同组零件制订的统一加工方法和过程。 3.1.4 产品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5 零件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6 工艺性分析在产品技术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7 工艺性审查在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8 可加工性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 3.1.9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3.1.10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3.1.11 工艺文件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和各种技术文件。 3.1.12 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CN209448627U】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382383.1 (22)申请日 2019.03.25 (73)专利权人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阁工 业区石牛路73号 (72)发明人 曹远望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14 代理人 吴双 (51)Int.Cl. H02K 15/03(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 该转子磁钢装配辅具包括支撑部件及压装部件;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下支撑板及上支撑板,所述 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 连接;所述压装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上支撑板 上的压装机构及压装板,所述压装板设置于所述 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之间,且所述压装板与 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固定端 及伸缩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上支撑板上, 所述伸缩端贯穿所述上支撑板后与所述压装板 固定连接;所述压装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 体,上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正对所述第一限位体 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限位体。本实用新型可有效 避免因磁钢压装不到位导致的转子报废的情况, 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209448627 U 2019.09.27 C N 209448627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448627 U 1.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及压装部件;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下支撑板(12)及上支撑板(11),所述上支撑板(11)与所述下支撑板(12)之间通过支撑杆(13)固定连接; 所述压装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上支撑板(11)上的压装机构及压装板(23),所述压装板(23)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11)与所述下支撑板(12)之间,所述支撑杆(13)贯穿所述压装板(23),且所述压装板(23)与所述支撑杆(13)滑动连接;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固定端(21)及伸缩端(22),所述固定端(21)固定于所述上支撑板(11)上,所述伸缩端(22)贯穿所述上支撑板(11)后与所述压装板(23)固定连接; 所述压装板(23)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体(31),所述上支撑板(11)的上表面上、正对所述第一限位体(3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限位体(32),所述第一限位体(31)与所述第二限位体(32)配合对转子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板(23)与所述支撑杆(13)的连接处固定有压装件(231),所述压装件(231)套装于所述支撑杆(13)上,所述压装件(231)下端的支撑杆(13)上套装有弹簧(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件(231)的纵截面为T型,其轴心设置有贯通孔,所述压装件(231)通过所述贯通孔套装于所述支撑杆(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体(31)及第二限位体(32)均为尼龙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体(31)为空心柱状,其边缘处向外延伸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压装板(23)的下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体(32)为空心柱体,其边缘处向外延伸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下支撑板(12)的上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体(32)的延伸面上还设置有用于矫正转子位置的弧形限位板(3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机构的固定端包括底座(211)、连接管(212)、铰接件(213)、连接件(214)及操控手柄(215),所述底座(211)固定于所述上支撑板(11)上,所述连接管(212)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211)上,顶部与所述铰接件(213)的一端铰接,所述铰接件(213)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14)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件(214)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211)的上端铰接,所述操控手柄(21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件(214)与所述交接件铰接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转子磁钢装配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机构的伸缩端(22)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上支撑板(11)、底座(211)及连接管(212)后与所述铰接件(213)铰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压装板(23)上。 2

通信设备硬件安装规范及要求

通信设备硬件安装要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机柜机箱安装 (1) 第二章信号电缆布放 (3) 第三章终端天线等安装 (5) 第四章电源、接地 (8) 第五章设备安装环境 (10) 第六章通信工程防护技术 (14)

附件1:安全生产口诀 (21) 附件2:硬件质量标准口诀 (22)

前言 时代不断发展,通信设备不断的更新。面对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纷繁复杂,如何进行规范有效地安装是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但这些设备基本的安装原理却是相通的。本手册即是通过对通信设备安装的一般过程加以提炼,让安装人员理解硬件安装的要点、重点。从而达到规范安装的目的。 本手册共分七章来阐述硬件安装原理。第一章为机柜机箱安装;第二章信号电缆布放;第三章终端天线等安装;第四章电源、接地;第五章安装环境;第六章通信工程防护技术; 适用范围:设备硬件安装。如涉及到的标准与其他国家有冲突时,应参考设备安装所在国家的国标。

第一章机柜机箱安装 一、要求 A 、设备表面不受损: 机柜表面相当于设备华丽的外衣.如果设备表面受损,一方面客户会认为施工质量低劣,影响工程满意度和工程验收;另一方面会降低设备的防腐性能;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对设备表面的保护。设备移动安装和操作过程中做好设备表面保护。例如:施工时应带干净手套接触金属表面、设备工具操作和放置尽量不触及设备表面。注意防止人体、工具、材料、配件以及其他设备对设备表面造成凹陷、刮痕、污迹和变形等损坏。 B、整齐: 设备排列整齐有序,层次分明,无凹凸不齐;无紊乱、无序等现象;同时整齐的布放也便于维护与扩容设备,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利于设备维护等等。 C、牢固: 设备安装后保持稳固,不移动、滑动、摇摆和抖动等,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地震以及较大的外有推力和拉力等外力因素的振荡、推拉而不发生物理位置偏移;在视觉上主要表现为设备各种紧固件螺栓等紧合无隙,设备无倾斜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要求。 D、便于维护及扩容: 设备安装方便、快捷和高质就是效率高的体现。在安装设备时应统一规划机柜的摆放位置,走线方式等等,不能只考虑当时施工方便,要便于今后的扩容和维护。对于一个设备的安装一定要有一个长期与整体的观念。

通信设备安装规范.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应该对大家有用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根据通信设备的类型,本规范分为程控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接入网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程控交换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一安装工艺 1 机架设备 1.1 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1.2 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 1.3 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大于5m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 1.4 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1.5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1.6 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 1.7 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志清楚。 2 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 2.1 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2.2 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 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 3.1 总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洞相对应。跳线环位置应平直整齐。 3.2 总配线架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平稳,滑梯轨道拼接平正,手闸灵敏。 3.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含数字配线架、中间配线架等)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误差应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大于2mm。 3.4 配线架接线板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各种标志完整齐全。 3.5 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抗震加固。 3.6 总配线架直列告警装置及总告警装置设备安装齐全。 4 电缆走道及槽道 4.1 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 4.2 安装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 2)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 3)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

钳工装配工艺守则

钳工装配工艺守则 1 通用技术要求 1.1看懂装配图,弄清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校核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校核零件配套及标准件明细表。 1.2制造的所有零件及外购件,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 1.3对零件配合尺寸的部位应进行测量检查,带有公差的重要零件,装配前应仔细复检配合直径、圆角、凸台等,确认符合图纸要求后进行装配。 1.4对所装配零件的毛刺、飞边、油杂物必须清除干净,零件的配合及摩擦表面不允许有损伤和锈蚀。如有擦伤和严重锈蚀,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情况下,经质检员同意,允许用砂布、油石、刮刀等予以修理。 1.5零件上的油孔必须清洁、畅通,润滑管路在装配前应清洗干净。 1.6打装零件时,必须在被打击面处垫上软质垫胎,以免击伤零件。 1.7各部件上所有的紧固件,均需紧固,应对称逐步拧紧,紧固螺帽时,要选用合适的扳手,严禁使用扁铲打击或用不合适的扳手代替。 1.8键及键槽装配前应清除毛刺、尖角、赃物等,倒圆角半径一般为R=0.5. 1.9平键需按过盈公差镶与轴的键槽内,其底部应接触良好。与轮上的键槽配合过紧时,要修轮上键槽,不允许将键修为阶梯形。 1.10切向键和楔键装好后,其工作斜面应达到70%的接触率,外露长度要合适。 1.11花键配合表面不允许有擦伤,且装配后须移动自如,松紧均匀。 1.12圆柱销和圆锥销装配时,应使其与机件上的孔均匀接触,涂色检查实际接触面不应小于65%,装入后,销的两端伸出的长度应大致相等。 1.13产品铭牌字头要打印端正、字迹清晰、铆钉符合铆接要求。 2 滑动轴承的装配 2.2瓦衬的刮研: 用红丹粉着色检查轴瓦与瓦座、轴颈的接触情况,刮研至达到要求为止。 3 滚动轴承的装配

磁钢粘接模设计

永磁直流伺服电机定子磁钢粘接工装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永磁直流伺服电机定子中磁钢装配及粘接的工装(以下简称磁钢粘接工装)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方法、制造验证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永磁直流伺服电机上定子磁钢粘接工装的设计。 2 设计参数 永磁直流伺服电机的定子通常由机壳和磁钢组成,其典型结构如图1,机壳与磁钢的典型结构如图2、图3。 图1 定子 α1-定子磁钢角度平分线与机壳水平中心线的夹角; α2-定子磁钢角度平分线与相邻磁钢角度平分线的夹角; 图2 机壳 d1-机壳大外圆直径; d2-机壳粘接磁钢挡内止口直径;

d3-机壳右端外止口直径; d4-机壳最小通孔直径; d5-机壳右端螺纹孔孔距; h1-机壳左端面至粘接磁钢挡内止口底面的深度; h2-机壳粘接磁钢挡内止口底面至右端面的长度; h3-机壳右端外止口长度; α3-机壳左端螺纹孔与右端螺纹的夹角; a -机壳右端螺纹孔大径。 图3 磁钢 r1-磁钢内圆弧半径; r2-磁钢外圆弧半径; α4-磁钢外形角度; h4-磁钢长度。 3 设计依据 磁钢粘接工装的主要设计依据是定子、机壳、磁钢设计图纸。 4 设计准则 4.1 方案优选原则 磁钢粘接工装的设计必须以设计图纸为依据,保证使用磁钢粘接工装装配的定子中的磁钢位置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磁钢粘接工装设计方案应力求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经济性、操作性好。 4.2 工艺性原则 磁钢粘接工装必须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可操作性。 5 设计方法

5.1 主要结构设计 磁钢粘接工装设计的要求:定位准确、合理可靠、卸模方便。磁钢粘接工装通常由芯轴与底座组成。 5.2 设计思路 设计工作开始时,应充分分析设计图纸的全面内容,保证工装各结构与尺寸的合理性,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磁钢粘接工装的芯轴上应有对磁钢限位的瓦形通槽,槽尺寸根据磁钢尺寸确定,其位置度根据定子上磁钢角度公差选择;芯轴的轴向以机壳粘接磁钢挡内圆底面定位,径向应设计外圆与底座形成一定精度的间隙配合;为方便操作,在芯轴上还应设计便于手持的外圆。 磁钢粘接工装的底座上应设计通孔与内止口分别与芯轴、机壳配合定位,其轴向与机壳外止口底面接触限位,在其上还应对应机壳端面螺孔设计一组通孔以便拧入螺钉定位及紧固。 另外,定子图纸上磁钢与机壳有圆周位置关系要求,通过在芯轴与底座轴向设计一个孔径孔距相同的定位孔,在定位孔插入定位销限位来保证图纸要求。 5.3 各部分零件设计 5.3.1芯轴设计 一般情况下,芯轴材料选用铝棒2A12-T4;芯轴的常规结构见图4。 图4 芯轴结构图 技术要求:外轮廓所有棱边倒钝。 各尺寸、形位公差的一般选取原则: )2*2(541--≤D d D , 其名义尺寸一般按整数取值,公差按)(005.0-; 05 .01.022min)(--=d D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汇编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水利电力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1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三项规范的通知 (90)建标字第698号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修订的《电气装 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三项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气装置 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 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的高压电器篇,电力变压器、互感器篇,母线装置篇同时废止。 该三项规范由能源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0年12月30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 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四章和一个附录。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 适用范围扩大到电压为500kV; 2 补充了铝合金管形母线和封闭母线的相关内容; 3 与国家现行标准相协调,修订了室内、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通信设备安装施工规范

通信设备安装规范及要求 前言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设备安装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对通信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特颁发本施工要求,本要求主要依据以下参考文献: 1、《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YD 5079-99 2、《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类防雷技术规范》 YD 5078-98 3、《数字移动通信(TDMA)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67-98 文中如有不详处以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为准。 一.系统设备施工安装、测试实施细则 (一.)施工前的检查 1、机房环境要求 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必须对机房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 查,具备下列条件可开工: 1.1 机房及有关走廊等地段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室内墙壁已充分干燥; 1.2 机房地面负荷:每平方米≥450Kg;(须满足设备厂家要求)。 1.3 机房净高:≥2.70M;(须满足设备厂家要求)。 1.4 机房主要门的大小应满足设备的搬运要求,房门锁和钥匙齐全; 1.5 机房的通风管道应清扫干净并通风,空气调节设备应安装完毕,性能良好; 1.6 机房顶棚、墙、门、窗、地面应不脱落,不易起尘,不易集灰,并能尘砂侵入。屋顶严格要求不漏水、不掉灰,装饰材料应用非 燃烧材料或非易燃材料; 1.7 各种沟槽应采取防潮措施,其边角应平整,地面与盖板应缝隙严密,照明与电力管线应尽量采用暗铺设; 1.8 对机房活动地板进行专门检查,地板板块尺寸符合安装设计要求,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误差≤2毫米,地板支柱接地 良好,接地电阻和防静电设施符合说明书面要求; 1.9 机房的防尘、温湿度、照明符合设计要求; 1.10 机房地面应平整光洁,地槽和孔洞的数量、位置、尺寸均应符

永磁同步电动机磁钢的粘接工艺

永磁同步电动机磁钢的粘接工艺回复文章 作者:jialincy 发表时间:2010-4-20 18:06:59 永磁同步电动机磁钢的粘接工艺 邱克立(湖南大学长沙l,410082) l引言 永磁电机有别于电磁式电机,以钕铁硼烧结材料充磁代替电励磁。因此,磁极和磁轭之间需要连接,其连接方法有螺纹连接、镶接和粘接。在衡量三种方法的利弊之后,决定在样机试制中采用粘接。这是因为螺纹连接要在磁钢上钻孔,难度较大;若在烧结成型之前进行预留孔处理,则使模具复杂化。镶接固然可以,但在电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磁瓦容易松动,况且加工精度要求高,磁极与磁轭的配合间隙难以满足,而采用粘接,对于磁极与磁轭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成本低,方法简便;在零部件装配中采用胶合工艺,可简化一些零部件的结构,甚至可简化整个电机的结构,又因为胶接处的应力分布比螺钉连接更为均匀,因此可使电机在振动和冲击负荷下可靠的工作。 2胶种的选择 根据电机对粘接部位的技术要求,对选用的胶种进行了筛选。虽然环氧酚醛类型的合成树脂胶粘接强度高,有一定的耐湿热老化能力,但导磁性差,而且长期使用会逐渐老化,导致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磁极脱离磁轭。在几种无机胶中,认为wjz型硅酸盐无机胶能够满足要求。 该胶如欲应用于永磁电机中磁极与磁轭的粘接,必须解决初固化速度和导磁能力。 2.1提高胶层初固化速度 被粘接对象是若干片状的磁瓦与圆形转子,要将一片片的磁瓦沿径向粘贴在圆周面上,难度较大,除了专用夹具外,尚需改善胶的初固化性能,即加快凝胶速度,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将磁瓦贴附在磁轭上面。由于该胶属于水溶性,通过在基料中加入添加剂,在不降低或者对粘附性能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加快凝胶速度。这种添加剂可以是硼酸盐、氟化物、氟硅酸盐,亦可以是磷酸盐。或者凝胶速度虽快,但影响粘接强度较为明显;后者在一定浓度下对粘接强度影响的幅度不大,因此,选择可溶性磷酸盐作为添加剂。附表是添加量与初固化时间的关系,添加量宜控制在0.2%~o.4%之间,既缩短了初固化时问,又保持了足够的

封闭式插接母线施工工艺

SGBZ-0609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 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0.4kV以下室内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封闭插接母线安装。 2、施工准备 2.1设备及材料要求: 2.1.1封闭插接母线应有出厂合格证、安装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应包括额定电压、额定容量、试验报告等技术数据。型号、规格、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1.2各种规格的型钢应无明显锈蚀,卡件、各种螺栓、垫圈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是热镀锌制品。 2.1.3其它材料:防腐油漆、面漆、电焊条等应有出厂合格证。 2.2主要机具: 2.2.1主要机具:工作台、台虎钳、钢锯、鎯头、油压煨弯器、电钻、电锤、电焊机、力矩扳手等。 2.2.2测试工具:钢角尺、钢卷尺、水平尺、绝缘摇表等。 2.3作业条件: 2.3.1施工图纸及产品技术文件齐全。 2.3.2封闭插接母线安装部位的建筑装饰工程全部结束。暖卫通风工程安装完毕。 2.3.3电气设备(变压器、开关柜等)安装完毕,且检验合格。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设备点件检查→支架制作及安装→封闭插接母线安装→试运行验收 3.2设备点件检查: 3.2.1设备开箱点件检查,应有安装单位、建设单位或供货单位共同进行,并做好记录。 3.2.2根据装箱单检查设备及附件,其规格、数量、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检查设备及附件,分段标志应清晰齐全、外观无损伤变形,母线绝缘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3.2.4检查发现设备及附件不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时,必须进行妥善处理,经过设计认可后再进行安装。 3.3支架制作和安装应按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制作和安装,如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无规定时,按下列要求制作和安装; 3.3.1支架制作: 3.3.1.1根据施工现场结构类型,支架应采用角钢或槽钢制作。应采用“一”字型、“1”型、“U”字型、“T”字型四种型式。

船舶导航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船舶导航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本规范是企业标准Q/SWS46-004-2002《船舶导航设备工艺》的修订本。本规范与Q/SWS46-004-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 下:增加了“施工前准备”“人员”及“检验”三个章节的内容。对标准结构进行了调整本规范代替Q/SWS46-004-2002《船舶导航设备工艺》。本规范发布时,Q/SWS46-004-2002《船舶导航设备工艺》同时作废。本规范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提出。本规范由设计部归口。本规范起草部门:总装部本规范主要起草(编制): 高越华标检: 朱莉萍审核: 贾金华本规范由总工程师南大庆批准。 本规范于2003年4月首次修订。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罗经、计程仪、测深仪、雷达等导航设备及其附件等的安装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本规范适用于各类船舶导航设备的安装,但不包括有特殊要求的船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Q/SWS46-001-2003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规范Q/SWS46-002-2003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范Q/SWS46-003-2003 船舶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工艺规范3 施工前准备 3、1 技术资料施工前,首先仔细阅读电气设备导电系统图,驾驶室设备布置图、接线图和导航设备托盘表。

3、2 物资材料施工前,了解导航系统设备的到货情况,设备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掌握设备支架底座的到货情况,及时领取上船安装。 3、3 施工工具施工前,应准备好螺丝刀、万用表、活络扳手、接地线、套管、锡箔纸、接地块等。4 人员施工人员安装前应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并应有工作经验的船舶电工才能上岗操作。55 工艺要求 5、1 导航设备安装完毕,外观应完好无损。 5、2 导航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布置图要求。 5、3 导航设备的电缆敷设应符合Q/SWS46-001-2003《船舶电缆敷设工艺规范》的规定。 5、4 导航设备的安装应符合Q/SWS46-002-2003《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范》的规定。水声设备安装后应达到水密要求。 5、5 导航设备的接地应符合Q/SWS46-003-2003《船舶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工艺规范》的规定。66 工艺过程 6、1 操作程序 6、1、1 核对库领设备的清单。 6、1、2 取出随设备进库的配件。 6、1、3 按照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根据布置图,决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安装形式。 6、1、4 为防止烧焊时底座变形,把设备安装在底座上,然后在合理的位置烧焊底座和接地块。

03 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

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03 母线制作和装配工艺守则 编号:QC/HH-03-2009 版本:B/0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母线制作和装配,并可作为检验的依据。

2 使用材料 2.1 铜芯塑料绝缘线(软母线) 2.2 矩形截面铜母线(硬母线)TMY,铝母线(硬母线)LMY。 2.3 绝缘子 2.4 各种规格的铜材接线头(线鼻子) 2.5 塑料扎线带 2.6 紧固件(螺钉、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 2.7 酒精、热塑管、绝缘带 2.8 棉纱、毛刷 2.9 锡、焊锡膏、松香 2.10 中性凡士林 3 使用工具和设备 3.1 划针

3.2 钻头 3.3 榔头、木榔头 3.4 板手 3.5 样冲 3.6 台虎钳 3.7 台钻 3.8 母排折弯机 3.8 扳手、套筒扳手 3.9 平锉、圆锉 3.10 钢卷尺、直尺 3.11 冲床(校平) 3.12 锯弓 3.13 毛刷、铜丝刷、钢丝刷 3.14 锡锅 3.15 清洗槽 工艺准备4 4.1 看清图纸,按照图纸、技术和设计要求,根据回路额定电流确定母线型号规格,横向 母线一般应比纵向母线大一个等级。设备内一次母线一般都应布置成硬质母线,除设计要求和布置硬质母线有困难时才布置软母线。 4.2 根据元器件安装位置和工艺、技术要求,按照横平竖直,美观而又节约,母线除必要的弯曲外,尽量减少弯曲和接头的原则,确定母线布置走向。同一工程相同产品的母线布置走

向应一致。 4.3 准确测量计算每根母线的长度,分清规格,作好记录,并以此下料。 4.4 检查元器件表面是否有裂纹或破损,发现有问题的元器件,应及时提出修复或调换合格元器件。 4.5 准备和安排好母线加工的场地和母线连接时的位置。 5 工艺要求及说明 5.1 硬母线 5.1.1 选择好合适的型号规格的硬母线,应先对其进行校直。手工校平校直时,不得用铁榔头直接敲打,而应该用木榔头在平整硬质地面或平台上敲击。母线应在平台上测量,其弯度每米不大于2毫米。 5.1.2 母线按需要的长度下料,冲钻孔后应倒角,清除毛刺,校正平直后,表面不应有明显的锤痕、划痕、气孔、凹坑、起皮等缺陷。弯曲后不应有裂纹、裂口,母线压接面应平整光洁,无毛刺。 5.1.3 按元件安装位置,将母线弯成适当几何形状,母线立弯时皱纹高度不超过

通信机房设备安装通用标准规范

通信机房设备安装通用标准规范 第1章设备机房 1.机房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门窗完好,过线孔密封良好,干燥无积水并能防止水从孔洞浸入室内。无明显的灰尘。机房屋顶严格要求不漏水、不掉灰,装饰材料应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理想的条件是外窗加双层玻璃并密封,门加防尘密封条,天窗密封机房,加尘埃过滤装置。 2. 机房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 3. 室内无直射阳光,建议采用有色玻璃窗,或深色窗帘遮光。 4. 机房内配备日常照明。 5. 机房内部不应有给水、排水、煤气及消防管道通过。 6. 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必须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 7. 机房内不同电压的电源插座,应有明显标志。 8. 机房配有感烟、感温等告警装置,性能应良好。 9. 机房所在地区土壤电阻率低于700Q?m时,机房地阻应小于10Q。 第2章设备安装工艺 1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设备安装时必须预留一定的安装空间、维护空间和有可能的扩容空间。 2. 设备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等于机架高度的1%。。 3. 同一排机架的设备正面应在同一水平面,偏差不大于5mm每列设备的列头柜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偏差不大于5mm。 4. 室内安装相邻机架时,要求相邻机架紧密靠拢,机架间缝隙应小于等 于3mm。

5.同类机架相邻,高低一致,偏差小于2 mm。 6.抗震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要求做抗震加固处理的机架(设备)应有抗震加固处理,抗震地脚附件齐全,安装正确。 7.机架和底座连接牢固可靠,机架安装后稳固不动。 8.机柜或底座(支架)与地面固定膨胀螺栓安装正确牢固,各种绝缘 垫、平垫、弹垫和螺栓螺母安装顺序正确,无垫反现象。 9.绝缘地脚安装时,必须保证膨胀螺栓与机架之间绝缘。 10.有活动地板的机房内安装设备,应有钢质底座,非镀层底座应涂防 锈漆, 做防腐防锈处理。 11.同类螺栓露出螺帽长度应基本一致。 12.拧紧螺母时应该进行防松处理,如采用弹垫或双螺母方式。 13.设备安装完毕,设备周边防静电地板安装平整、牢固,底座应与地板紧密相贴。 第3章走线架安装 1.走线架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走线架与墙壁或机柜列应保持平行,每米允许水平偏差为2mm。 3.走线架横平竖直,各横铁规格一致,两端紧贴走道扁钢和横铁卡子,横铁与走道扁钢相互垂直。 4.横铁卡子等部件、固定螺栓齐套并安装牢固。 5.走线架横铁间隔均匀,当影响走电缆时,可做适当调整。 6.槽道安装应平直、端正、牢固。列槽道应成一直线,两槽道并接处允 许水平偏差2mm。 7.走线架的保护接地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8.走线架互相连接时,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 9.走线架的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加固支撑安装平稳牢固,吊挂垂直整

母线加工及装配工艺守则

母线加工及装配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高低压开关设备的母线配制。 2、材料 2.1 TMY型铜母线、LMY型铝母线、BV、BVR型铜芯塑料线、OT型固定端头、塑料标记套、PVC高强度阻燃黑色热缩管。 2.2 各种规格螺栓、垫圈、螺帽、弹簧垫圈。 2.3 纯碱、汽油、硝酸、清水、水玻璃、盐酸、锌板、焊锡、醇酸磁漆、溶剂二甲苯、。 2.4 PVC高强度阻燃热缩管壁厚(热收缩前)应不小于表1规定。 2.5 PVC高强度阻燃热缩管的绝缘耐压应不小于4500V(有效值)。 表 1 3、设备和工具 3.1 冲床、平弯机、钻床、液压钳、立弯机、三点式液压折弯机。 3.2 母线冲剪模、各种规格冲孔模、台虎钳、电工刀、划针、样冲、钢卷尺、角尺、铁锤、木锤、螺丝刀、钢丝钳、活板手、塞尺。 3.3 排风设备、电炉搪锡缸、耐酸碱塑料桶、清水槽、刷子、镀锡池。 3.4 电炉子、热吹风机、剪刀、刻刀。 4、准备工作 4.1看清图样一次回路和按照图样及制造规范的要求,确定母线规格。

4.2 根据电器元件安装情况和技术要求,按照横平、竖直、美观而又节约材料的原则确定母排、母线布置走向,相同的产品母排、母线布置走向应一致、统一。 4.3 准确测量每根母线长度,分清规格,作好记录,并以此落料。 4.4 检查所要连接母排、母线表面是否有裂纹或破损,如发现有质量问题,应及时调整和修复好后再用。 5、母线的制作工艺要求及过程 5.1按图样要求选择合适的母线规格和二次配线规格,见表2.1,2.2。 表 2.1 尺寸宽X厚(mm) 单片LMY铝母线载流量(A)单片TMY铜母线载流量(A)交流直流交流直流25℃30℃35℃25℃30℃35℃25℃30℃35℃25℃30℃35℃ 15X3165155145165155145210198185210198185 20X3215202189215202189275258242275258242 25X3265249233265249233340320299340320299 30X4365343321370348326475447418475447418 40X4480451422480451422625587550625587550 40X5540507475545512479700658616705662626 50X5665625585670630590860808757870817765 50X6740695651745700656955897840960902845 60X687081776588082777411251060990114510751010 80X61150108010101170110010301480139013501510142013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