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1.下面哪种感觉与人体的平衡能力关系不大:

A .位觉

B.本体感受

C.视觉

D .触觉和压觉

2.协调性是人体多项身体素质或机能与运动技能结合的综合表现,其生理学基础涉及到哪些系统或器官机能水平和彼此间的协作与配合:

A .感知觉、骨骼肌和内脏器官的协调作用

B.感知觉、骨骼肌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

C.感知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

D.骨骼肌、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

3.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各器官的功能水平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状态,此时机体所消耗的氧量可称之为:

A .氧亏

B .运动后过量氧耗

C.摄氧量

D .需氧量

4.人体通常每平方厘米肌肉横断面积上,在最大用力条件下能产生多大的肌力:

A .1~2kg

B

.3~8kg

C

.10~15kg

D

16~20kg

5.肌肉工作所表现的各种能力称为身体素质,其中哪种素质通常称为基础素质:

A .力量

B.速度

C.灵敏

D.柔韧

6.负荷训练可引起肌肉肥大,其机制主要与哪一因素的改变有关:

A .肌纤维增粗

B.毛细血管增加

C.肌红蛋白增多

D.肌糖原含量增加

7.一次大负荷训练后,引起肌肉疼痛最明显的练习方法是:

A .等张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速练习

D.超等长练习

8.速度素质主要的供能系统是:

A .乳酸能系统

B.ATP-CP 系统

C.有氧系统

D.无氧供能系统

9.通过适当的负荷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得到明显的增长,其主要的原因是:

A .肌肉中肌糖原贮备量增多

B.肌肉中收缩蛋白含量增多

C.肌肉中ATP 贮量增多

D.肌肉中调节蛋白含量增多10.短跑运动员骨骼肌中,哪一种酶的活性最高:

A .乳酸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酸

C.苹果酸脱氢酶

D .丙酮酸脱氢酶

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11.长跑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长、每分需氧量()、总需

氧量多。

12.力量训练的超负荷原则,不是指超过本人的(),而是指不断超过本人()的负荷。13.采用最大乳酸或耐乳酸能力训练可有效地发展人体的()素质。

14.灵敏性通常以()、()、起跳、躲闪、维持平衡和改变动作姿态等形

式表现出来。

15.协调性是人体多项()或机能与()结合的综合表现。

16.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长,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

18.负荷训练不同的间隔时间对其训练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下一次力量训练应尽可能安排在 ( )训练引起的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 )进行。

19.核心区是指肩关节以下, 髋关节以上, 包括骨盆在内的人体中间区域, 包含( )、 ( )和( )的所有肌群。

20.肌肉初长度的拉长与其后收缩的时间间隔 ( )越好,否则就会影响弹性力与收缩

力的( )效果。

三、名词解释

(该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21.核心力量

22.快速肌肉力量

23.运动后过量氧耗

24.反应速度

25.呼吸肌训练

17.人体进行长时间运动中,若

( 真稳定状态时。

)能够满足( )的要求,则表明机体处于

四、简答题(该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26.简述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27.简述影响人体力量素质的主要生理学因素

28.简述机体内的氧亏是如何形成的?

29.简述振动训练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30.简述平衡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五、论述题(该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31.依据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阐述提高其速度素质的训练。

32.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33.试述影响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因素。

34.请详细分析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

35.试述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该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 分。)

36.现有甲、乙两名男子长跑运动员,训练年均为 3 年,在5000m 比赛后,测得其比赛成绩、

VO2max 、无氧阈(AT% )和血乳酸值,值见下表:

队员比赛成绩VO2max 无氧阈(AT% )运动后血乳酸

甲17′03〞61mL/kg.min -162% VO2max 4.1mmol/L

-1

乙17′05〞60mL/kg.min -179% VO2max 3.9mmol/L

试分析:甲、乙两名运动员,哪位更具有发展潜力?并说明其理由。

37.Levine 博士将39 名长跑运动员随机分成 3 个实验组,每组13 人。第一组为HiHi 组,受试者在海拔2500 m 高原训练和生活;第二组为HiLo 组,受试者居住在海拔2500 m 高原,训练在海拔1250 m 的高原;第三组为LoLo 组,受试者在平原训练和生活。经 4 周训练后,第一、二组受试者最大摄氧量

平均增加了5%,红血球平均增加了9% 。但从运动能力来看,仅HiLo 组显示出了效果的改善,如最大摄氧量及肺通气阈时平均跑速的提高,5000 m 跑时间平均13.4 s的减少等。请分析其原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