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调查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调查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调查

中国农村社保制度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2月2日—2012年2月5月

调查地点:XXX

调查对象:村民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

调查人:XXX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国民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注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目前,中国长期实行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侧重城市和市民,城乡居民大部分都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然而农村大多数被隔绝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我始终关注着农村的发展状况,当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成绩显著的同时,当城市的居民都享受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的同时,我便对农民生活和发展更加关注更加期待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足。更加希望农村的农村能与城市的市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农民理应和市民一样得享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发展的成果,获得同等的待遇。因此为了维护农村的稳定、国家的安定,为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代社会稳定需解决的关键。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来自农村的我深有体会,作为农村人的一员,我也是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受惠者。据我了解全村很多村民都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并从中受益。我的父亲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之前,农民大多都不愿意去医院就医,因为医疗费用对人们来说过高,生了病一般就不理不管,自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之后,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冷清的医院,变得到处都是患者。还有许多村民享受了低保等部门。

虽然我对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一定了解。但是只是比较简单的了解。为

了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更深的了解,我决定对农村的社会保障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于是,我以我们村子为例,作为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对我们村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能以点带面的反映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局出发分析全局,由个别推出一般,深入探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我调查的整个过程,我采取3种方式,一、调查走法村民家庭;二、拜访村长;三、调查问卷。拜访村民的经历,让我了解了更多村民的状况。村长告诉我,我们村共有127户人家,600多人口。其中,有近90%的人口入了合作医疗。有5户是农村五保户,有7户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011年末过去退役的老兵的优抚安置制度刚刚开始着手实行,老年人60周岁之后发放养老金也在2011年年末实施了许多国家规定实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村长所说的情况,都是让我十分欣慰的事实。家乡的村民,我和亲人和朋友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解除了一定的后顾之忧,我无比骄傲。但是还是有一些保障制度没有落实,例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还有一些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不够及时,或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拖放问题,村里的贫困居民较多,但是分派的名额很少。有许多居民的生活水平仍很低的却得不到救助。

拜访了村官,我又走访了2户五保户和2户低保户,以及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家庭,和一些在农村合作医疗中受益的村民家庭,居五保护的居民每年他都会受到政府发放的2300元的现金补助。另一位五保户兰XX征得同意后入住敬老院中供养,生活有了保障,有专人照顾起居。两户享受低保的曹XX和范XX都称每年村上会发送给他们每人1300元,以维持生活,贴补其生活需要。几户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说明,2011年末他们收到了第一笔养老补助金,半年共330元。虽然钱不是许多,但老年都特别高兴,他们都说,不论给多少钱,都一定程度地改善了目前的生活状况,足够一年买点小药了。再有几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居民,都在就医的过程中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大都报销了50%以上,更值得高兴的是现在乡镇医院报销比例达到80%。其中有位老人王XX住院10天总合计1050元,除去不报销的部分,最终报销720元,最终仅花费330元,这对农民来说真的是喜出望外的好事。

经过走访,我又一次体会到农村社会保障实施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是大利益,

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过去养儿防老的思想渐渐淡化,老人们有了依靠,心里也有了寄托。但有时具体的某些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小问题。例如五保户所谓的五保包括: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孤儿保教),五保的供养内容主要是供给粮食和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妥善办理丧葬事宜等。然而上级机关把所有内容都变为一种做法就是给付现金,又有驳于“五保”。有些保障,用钱是很难做完善的,另外,老年人发放养老金的时间各地不一,其它地区发放的时间有早有晚,未免有些不公。

为了使调查的范围更广、索取被调查人员样本更多层次,更具可靠性,我又查询一些相关资料,调用了一些比较好的问卷样本(见表一),并对村民进行了调查,我随机在路上寻找村民配合调查,我共制30份调查报告,占全村总人口的50%,其中老年人2位,中年人18位,青年人7位,少年3位。其中有24位对社会保障制度有一些了解但不多。有6位基本不大了解。他们对社会保障的理解多停留在低保和五保供养制度上,对社会保障的内容并不了解,25位青年和中年人里,有23位认为目前村上落实的社会保障,老年人是最主要的受益人群。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现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不能给农民带来的帮助,社会保障制度仅限于工资福利、就业、劳动仲裁等方面的福利实施力度不够,甚至出现没有实施的情况。

通过对全村居民的抽样调查,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村民对现已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和欣慰。但从调查的农户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调查的结果及相关部门所公布的数据中,可以得知当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处于起始阶段。农民的生活基本上并没有稳定的、可靠的保障。80%的居民称生活没有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弊端。首先社会保障力度不够,实施力不强,各地差异大。第二、城乡差明显,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大;第三、政府部门没有相应救助,救助力度不足以解决问题;第四、政策制度实施拖拉,有许多制度仍处于规划阶段;第五、农村生产自负盈亏,听天由命,遇上天灾人祸没有保障;第六、村委会及政府部门宣传力度不够等。

这次寒假,通过自己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我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认知

达到了更深的一个层次,有悲有喜,喜的是,农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悲的是,什么时候人们会真正的的没有了后顾之忧,真的对生活充满希望,从心底里有所寄托,有所依靠。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及村上的相关和干部,能够从战略的高度上给予农村农民更大的关注,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为农民着想,为农民群众。并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自我保障的意识。

在此,真的希望国家、政府能够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希望全社会都能够把目光集中在那些贫苦的劳动人民身上。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更和谐。那样,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理念才不会成为空谈。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篇一: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着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夯实文化强区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城区委、区政府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为新起点,着重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以基层文化发展繁荣,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又好又快发展。在接到《关于开展省委委员、修补委员2010年度重大课题调研活动的通知》后,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对基层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细致的走访和摸底调查,对城区近年来基层文化建设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原因和今后努力方向也做了一些全方位的思考。 一、文化根基牢,为推进基层文化建设蓄好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文化活动阵地覆盖广。高度重视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全区13个镇(办)文化站中,特级站有3个,二级站5个,三级站3个,市认定达标站2个,达标率达到100%。全区有文化广场58个,包括社区和行政村的小广场,建成农家书屋49家。 二是公共文化活动次数多。以今年为例,共开展各种各

样的群体活动53场次,参与群众近万人/次;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504场,观众约13万人次;举办文化艺术培训班15场,展出书画作品200余幅,3000余人参观了展览;组织历史民俗歌舞剧《东坡与朝云》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展演,组织小金口麒麟队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受国了国内外友人的好评。 三是文艺作品创作质量高。对基层的文艺爱好者、“民间歌手”、“流浪艺术家”及“土专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文艺人才库。各镇(办)共有艺术团体31个,各种艺术门类创作演出人员12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1人,省级会员51人,市、区级会员357人。今年全区会员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共发表文艺作品300多篇(幅),参加各类比赛20余专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排名为全市第一。 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我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有11类上百项,不可移动文物198处,消失文物2处,文物保护单位50 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其中最为著名的中山公园、中华全国总工会办事处、东湖旅店旧址、邓演达故居等已被开发成为红色旅游区。 二、查找问题抓关键,为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把好脉 在已经积累了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势能上,如何趁势前

调查报告人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4517030449.html,)/报告范文/调查报告 人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邳州市小楼村人民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宋威海 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来到学校后我没有做家教或其他兼职,所以我的社会经验肯定是不如其他同学的。而20XX年大二暑假,思政课社会实践让我不得不去进行社会实践了。这是大学生必修的实践课,所以就同本村好友商量后一起进行了邳州市小楼村人民生活现状调查研究。做这项调查,不仅锻炼了朋友之间的默契与合作,还增加了对当前农村人民生活的了解,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这个暑假是充实的。 我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情况本来就比较了解,这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因为上了大学以来很少回家的原因,这次回去发现我们那小村变了。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小楼村变了,我们这个镇子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这个镇子的特点:干炒之乡。根据

围着全村看过之后发现的变化我们下定了所要调查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足以体现农村生活到底怎么样了。 (一)村中的主路已经由石头路修成水泥路。我们去村里支部调查修路金额****,原来是每户300元底线,在此基础上任意捐助,其余政府补贴。于是我们随机到几户邻居家调查捐助金额,高的1000元,低的50,100。这就体现了农村贫富还是有差距的。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中的轿车,货车果然多了不少。 (二)每户人家都统一了厕所。原来的农村虽然也是绿数环绕,鸟语花香。但处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厕所。这是农村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因为时不时的会飘过一阵臭味。现在,政府补贴,各家出资,为各家造了比较合适的厕所。 (三)村子边缘空地开始建厂。由于我们镇子是干炒之乡,有句话说:一把铲子一口锅,瓜子炒遍全中国。所以村中青年全都外出奔波,村中大多为老的少的了,所以留守儿童也是一大问题,这里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就不予调查了。我们通过父母带领找到厂长,调查了建厂安排。这是在外奔波回乡的成功人士,看到了本村优势后决定回乡自理。建好场子后,决定继续干炒,而这次就在村里炒,本村农民就是工人。厂长还要我们继续调查下村中愿意不出去在村中干炒的人数和满意工资,并提供问卷,我们就一同到下发给村民调查。也许是村民不太敢相信在村子里赚钱还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农村金融状况调查报告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寒假调查 农村金融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金融状况调查报告 为落实学校的关于2012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在老家的农业银行做了相关调查,并走访了农家、借助网络资源,对“农村金融状况”略作了解,现将调查结果做成如下报告: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演化 在网上进行搜索发现为了配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推动农村经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分三个阶段的改革,如下: 第一阶段: 1979~1993。这一阶段的主要改革措施和政策方案主要是恢复和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组织的多元化和竞争状态。 包括:①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并改变了传统的运作目标,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农村商品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②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瓦解,农村信用合作社也重新恢复了名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地位。农村信用合作社也不是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但它接受中国农业银行的管理; ③放开了对民间信用的管制,允许民间自由借贷,允许成立民间合作金融组织,同时允许成立的还有一些农业企业的财务公司,企业集资异常活跃; ④允许多种融资方式并存,包括了存款、贷款、债券、股票、基金、票据贴现、信托、租赁等多种信用手段。

第二个阶段: 1994~1996。在第一阶段改革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改革更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的口号。 更具体地说:①于1994年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试图通过该银行的建立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中剥离出来; ②加快了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的步伐,包括全面推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对信贷资金进行规模经营,集中管理贷款的审批权限,等等; ③继续强调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就是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再受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管理,改由县联社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督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承担。第三个阶段: 1997~现在。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1997年开始的通货紧缩后,在强调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也开始受到重视,客观上强化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 主要体现在:①开始在国有专业银行中推行贷款责任制; ②收缩国有专业银行战线。1997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还很薄弱,发展不平衡;文化队伍建设步伐虽然也得到了加 快发展,但多数乡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设施。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还不够全面,普及率不高。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几乎空白,有待于加快步伐,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不活,艺术人才大量缺乏;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还很有限,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形势不够丰富。 文化市场的培育管理和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队伍现状,主要表现在农村文化队伍不够专业化、规范化。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

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目前大多数农民除了干农活之外,就是“看电视、打牌、上圩、带孩子”,过着那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基层文化活动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要在各县、乡镇建立图书馆和文化站,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收视覆盖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牵涉到投入。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改变农村文化馆、文化站的落后状况,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逐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资金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文化事业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正确处理好文化公益性与产业性的关系,应更加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资金,在全县各乡镇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开展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等,加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乡村两级还应努力争取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及外资投入或捐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

(完整版)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定量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地区差异 关于生活质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早就有所论述。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加尔布留思早就在1958年出版的《丰裕社会》一书中就提出:生活质量是指“人的生活的舒适、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罗斯托也早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之后的第六阶段是“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享受。恩格斯也曾精辟的描述过未来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的美好前景“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将进入全面小康的建设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向更富裕的小康生活迈进”。我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 生活质量是多方面的,通常,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我国现阶段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客观方面②,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居民健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等。本文以2000年的数据为基础,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对比中全面的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及城乡差异;第二部分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作定量分析。第三部分对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我国农村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及城乡差异 人们生活必须消费。消费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因此,我们着重从收入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村居民生活现状。 1、农村居民的收入 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改革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2000年的2253.4元,将近翻了四番,年平均增长13.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2页 ②详细论述见周长城和饶权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中发表的《生活质量测量方法研究》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军工我不知道,就民用而言。凑合在中低端。 2、生产设备方面。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像我现在搞的精密模具,要用的加工中心就是纯进口。 3、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 4、自主产品有限,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 据我在工厂接触的几个外国技术人员来看,世界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标准化数字制造,即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人只要把需要设计出东西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但这样的生产建立的前提是精加工。 所以很多外国企业把初级加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自己做精加工,然后出自主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装备制造如何走出国门 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的合作,让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可以为全球经济质量提升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也能够为中国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一个重要出口,为中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创造有利条件。 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等主要任务。这份文件对于推进我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侵袭后的最近几年来,全球产业结构出现加速调整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一轮新的高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视。国际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在评估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前景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组建亚投行的倡议,受到了相关国家的广泛认同。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不仅使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创造了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良机。目前,无论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还是亚非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薄弱,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的合作中占领先机,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提升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使“一带一路”和其他一些合作构想出现突破性进展。因此,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于我国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文化建设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广东药学院 班别:10护理2班 指导教师:王丽春 份数:1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考察时间:2011/7/28------2011/8/25 考察地点: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三叉港镇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长江村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 调查人员:广东药学院10护理二班学生曹玲 1004504255 何佳佳 1004504251 李晓华1004504261 指导老师:黄丽春老师 一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事关全国广大的农民的亲身幸福和国家的稳定发展。而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长期以来,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这既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表现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改变这种状况,党中央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建设,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建设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才能使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与城市居民一样,不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且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作为都是来自小乡村的我们在校大学生,有责任为农村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能更深入的了解农村文化建设及村民的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及观点。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在小组成员的家乡进行了这次的调研。

农村居民生活状况

农村居民生活状况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实践是我们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我对农村的生活还是挺了解的,因此我借暑假的时间对家乡的居民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府以及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城乡居民的生活得到日益的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越发的美好,今昔的生活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民作为国家粮食的重要生产者,国家十分重视农民生活近年来更是致力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一大对象,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不再只是以田地为生,他们也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他们的收入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来源,生活也过的更为丰富多彩,业余生活也日益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此次调查目的在于更好的了解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在调查中增长知识,培养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 生活状况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迅猛发展。农民生活经历了由贫穷到解决温饱问题、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等三个重要阶段。发生了两个飞跃,一是从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满足,二是从单纯的物质需求到物质、精神并重的需求。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农民生活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条件。农民的购买力增强了,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生活消费热情,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在生活方面,在过去电视电话都属于高档物品,常常出现一堆人到某一户人家看电视的情况更毋庸说电脑这种寻常百姓当时压根不知道的存在。路上跑的更经常是老式拖拉机而不是自家车。现如今不仅电视电话走进了家家户户,不少用户家里更是有了电脑,许多人家都买起了摩托车,个别的甚至开起了小车。在生活上的变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在国家减轻农民负担后,村子里大家还像村委会捐起了钱,用这些钱村子里修了一段路,更是引用了山泉作为自来水源,因此现如今大部分人家里用水都免去了水费。在农业上变化也不小,往年农民们也就是按照旧时的方法种植,现如今不仅引入了更多的品种,还开始了温室种植等科学种植手段。在农村教育上,今昔对比,九年义务真正落实,学费方面几乎全免。学校里运动设施运动场所也更加的完善,学生们课余时不仅仅可以打乒乓球还可以开始打篮球羽毛球等,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缤纷多彩。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权威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制造业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引言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找出问题所在,加以重视,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继续着“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1-2010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5%,由2000年的9921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3260.0亿元,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为11.5%,第三产业为11.2%。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698591亿元。1990-2003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长达17.5% ,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基地 由1980年为49.7%,1990年为74.4%,1999年为89.8%,2000年以后接近90%,2003年已上升到92.1%。 单位(亿美元) 3.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上升 (1)2003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2249.9亿美元、2274.6亿美元,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4.5%和51.9%,其中出口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2.7%。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anufactur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brand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

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10年4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目录 前言 (5) 内容摘要 (6) 报告术语界定 (8) 第一章农村互联网宏观情况 (9) 一、经济发展状况 (9) 二、电信发展状况 (9) 三、农村互联网发展概况 (10) 第二章农村网民构成特征 (14) 一、性别结构 (14) 二、年龄结构 (14) 三、学历结构 (15) 四、职业结构 (16) 五、收入结构 (17) 第三章农村网民的网络应用 (18) 一、农村网民的上网时间 (18) 二、农村网络应用概述 (19) 三、农村网民的信息获取情况 (20) 四、农村网民的娱乐应用情况 (21) 五、农村网民的网络互动情况 (23) 六、农村网民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27) 第四章农村网吧发展状况 (29) 一、农村网民的上网地点 (29) 二、农村网吧上网现状 (29) 三、农村未成年人网吧上网情况 (30)

第五章农村手机上网的发展状况 (31) 一、农村网民的上网设备 (31) 二、农村手机上网现状 (32) 第六章农村互联网发展政策建议 (33)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上网条件 (33) 二、加强信息内容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的信息服务能力 (34) 三、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教育,提升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技能 (35) 四、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套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6)

图目录 图 1 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 (9) 图 2 城镇和农村网民规模对比 (11) 图 3 城镇和农村网民增长率对比 (11) 图 4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13) 图 5城镇和农村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14) 图 6城镇和农村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15) 图 7城镇和农村网民学历结构对比 (16) 图 8城镇和农村网民职业结构对比 (17) 图 9城镇和农村网民收入结构对比 (17) 图 10 2007-2008年城乡网民上网时长对比 (18) 图 11城镇和农村网民上网时间对比 (19) 图 12城镇和农村网民搜索引擎使用情况对比 (20) 图 13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新闻使用情况对比 (21) 图 14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游戏使用情况对比 (22) 图 15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音乐使用情况对比 (23) 图 16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视频使用情况对比 (23) 图 17城镇和农村网民即时通信使用情况对比 (24) 图 18城镇和农村网民电子邮件使用情况对比 (25) 图 19城镇和农村网民论坛/BBS使用情况对比 (26) 图 20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博客使用情况对比 (26) 图 21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情况对比 (27) 图 22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银行使用情况对比 (28) 图 23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支付使用情况对比 (28) 图 24城镇和农村网民上网场所对比 (29) 图 25 2009年农村网吧网民规模 (30) 图 26城镇与农村网民上网设备对比 (31)

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郑英 系别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专业会计学 年级 2008级 学号 0828150084 成绩 指导教师

2010年8月3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通过对温县部分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寻访以及对一些的问卷调查,我从中归纳出我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为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情况,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农村业余文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行不迅速、贯彻不全面、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所以丰富农村居民业余生活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为此我总结出了一些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年月日 关于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人员的个人情况 1、姓名:() 2、性别:□男□女 3、年龄:□30岁以下□30~40岁□40~50岁□50岁以上 4、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2~5万元□5~10万元□10万元以上 5、职业:□事业单位□个体、私营□农民□无业□其他 6、文化程度:□大专或大本□硕士或硕士以上□大专□高中以下

7、所在城市() 二、经常参与或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多选) 1、报刊杂志() 2、玩麻将、纸牌游戏() 3、看电视、听广播() 4、看戏剧演出() 5、遨游网络() 6、看电影、唱卡拉OK() 7、跳舞() 8、收藏() 9、其他方式的娱乐() 三、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时间的选择率 1、15小时以下() 2、15~30小时() 3、30~60小时() 4、60~90小时() 5、90~120小时() 6、120小时以上() 四、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情况 1、5元以下() 2、5~20元() 3、20~40元() 4、40~60元() 5、60~80元() 6、100元以上() 五、更喜欢哪种文化娱乐活动 1、外地或城里的文艺团体送戏下乡() 2、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 3、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节目()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任何一个大国(我不是说像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对待,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在中国现阶段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第二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产业;第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第四是劳动就业的主要部门;最后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基本保证。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25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它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需求,就是国内的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还有就是国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GDP里面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国家第一还是美国,第二是日本,中国在2003年超过了德国。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构成分为三块,一共是17个行业,有5个行业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这大概占制造业的30.24%;第二块也是5个行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大概占33%,就是我们整个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第三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业,这稍微多一点,比三分之一多一点大概是35%,所以三块组成大概是这样。轻工业比三分之一略少,资源加工业三分之一,还有机电加工产品比三分之一多。我们可以大致说一下资源加工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是用在国内,包括像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的产品,都是用于国内的。轻工业和机械、机电工业的产品大约是一半或者是少于一半是出口的,主要还是满足内需。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因为第二产业还有建筑,讲工业占GDP的35.75%,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就是第二产业的78.69%,建筑业只有大概20%,工业上缴的税金占第二产业的90%,从业人员90.7%,这里面我想特别指出一点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投资额的70%。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结果。在市场竞争直接成本中,它们的比大约是美国30美元,欧洲24个美元,东欧是3个美元,日本是24个美元,在中国是2个美元,当然印度现在比我们还低一点,是1个美元,包括东南亚国家。以软件工程师来说,在硅谷一个成熟的软件工程师工资大概是20至30万美元,这里包括付税,不是全部给他工资;在爱尔兰是8至9万美元,在印度是4至5万美元,在中国是2至3万美元,所以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中国的成本都比较低。我举一个例子,像直升机,这是美国商用直升机最成熟的,在美国只生产顶部直升机的螺旋桨和尾部的螺旋桨,顶盖部分在西班牙生产,尾部也是在西班牙生产,中间的机身部分是在日本生产,起落架是在巴西生产,机头是在中国台湾生产,机尾是在中国的井冈山直升机厂生产,所以从头到尾都在中国生产,就是一个头一个尾。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到2004年11月底是5万多家,合同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559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迅速,到2004年6月,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超过60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是40亿美元,我们在这上面可以看到东芝、IBM、HP、英特尔、GE、诺基亚、松下、爱立信公司。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有计算机、电子、医疗、运输,还包括汽车。我曾经访问GE在浦东的研发机构,它用了900多个中国的博士和工程师,我说是否针对中国生产研发,它说是针对GE全世界,所以正在从面向中国转向全球。外国在华研发R&D投资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接近60%,因为北京具有我们中国教育科研人才的优势,其次是在上海和深圳,在其他地区包括中国的成都、南京、武汉也都有一些研发的机构。 当然,讲到中国的制造业,我们必须看中国制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一是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们现在一年不到4万美元,只有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多一点,我们人用得比较多。中国的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全国CO2的排放量67.2%是锅炉排放;第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当然事情是两方面的,这既是一个缺点有的时候也是优点,因为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如果都搞自动化工厂每年新增就业就有问题。产

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同学们加深了对农民和农村的认识,他们在思考,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同学们也希望能再有机会与农民的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调研团虽然结束了在xx的调研活动,但为了保证调研的可比性和普遍性,调研团的成员又决定加印问卷返回各自的家乡,展开追加调研,为此次调研能真实地反映问题增加素材和数据。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xx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近XX 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子女闯天下,老人守“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

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走访中,他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

对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对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对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本调查从家乡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抓起,旨在全面地反映家乡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现状。其中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党策宣传以及体育事业,而物质文化主要是环境保护。与时俱进地开展起来就是党的十八大、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以及低碳生活方式。采用的调查方式为亲身进入家乡中小学进行专题讲谈从而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宣传,并对附近的几个村庄学生的家庭也进行了个别询问和实地调研。通过对总体状况的研究分析,最后总结出几点适时可行的建议并得到校方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关键字:中小学生,十八大,全国运动会,低碳生活,专题讲谈 一、前言 改革开放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农村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一年中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政府支持农村教育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这就要注重学生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部署和加强人才教育的相关政策。而党的十八大也必将对农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支持新农村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应深入了解家乡的中小学生教育,从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亲身实践和实地调研,从迎接党的十八大,助力十二届全运会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三大方面调查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旨在加强党策宣传,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环境保护状况。通过开展这三大主题的专题讲谈来对家乡的几个村庄中小学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解,再研究分析总体状况得出适时可行的建议。最后通过与校方和学生家长进行亲切沟通达成共识,从而真正地实现此社会实践调查目的。 二、调查概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当前总体状况是基本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具体的调查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