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复习资料

商品学复习资料
商品学复习资料

1、在9-10世纪,身居大马士革的阿拉伯人阿里.阿德.迪米斯基著有《商业之美》一书,

该书的副标题是“关于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的鉴别方法及对商业骗子伪货的识别指南”。这是现存文献记载中的世界最早的商业著作。

2、我国商品学界认为,《茶经》(陆羽)应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商品学专著。,《本

草纲目》(李时珍)也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一部药物商品学专著。

3、商品学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我国商品学萌芽阶段特点:古代学科商品学

专著,内容上趋近商品学体系,但未系统化、理论化,只是萌芽。我国商品学的创立和发展阶段(19世纪—改革开放前):19世纪以来,商品学由德国传入我国,是我国商品学得到迅速发展。1902年,我国商业教育中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特点:由德国传入,成为我国商业教育的必修课,研究只限于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研究。我国商品学的现状—商品学的全面质量观阶段(1978年至今):特点:1995年10月中国商品学会在北京成立,同年加入国际商品学会,总部设在中国人民大学。4、国外商品学发展概况:萌芽阶段(9—17世纪末)特点:内容上趋近于商品学体系,但未系统化、理论化。创立和发展阶段(18世纪以后):创立:1780年德国人约翰·贝克曼教授首次在哥丁堡开设商品学课程,并出版了《商品学导论》,被誉为商品学创始人。发展:1976年成立国际商品学会,会徽标志为德文缩写“IGWT” ,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经济大学,会刊为《商品论坛——科学与实践》。特点:形成系统的商品学理论体系和学术学派。

5、国际商品学界的主要学派及学术主张。(P5)

(1)技术学派主张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确定以商品检验和鉴定为主体的商

品学。(运用物理、化学、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对商品质量的研究,把商品的有形质量、内在质量、质量标准、检验和鉴定方法,作为商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经济学派主张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主要是从市场经济出发,建立以市

场价值为中心的商品学。(着重研究商品的经营管理、商品销售、商品广告、商品包装、消费者和市场信息等。)

(3)融合学派主张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研究和评价商品的使用价值,使商品学成

为一门典型的边缘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技术科学。

6、商品学是以商品客体为研究对象,以商品质量为中心内容,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

学。(研究对象为商品客体,研究对象内容为商品使用价值,中心角度为商品价值。)

7、商品的定义及其内涵?

定义:商品是指用来交换,并能满足人们和社会某种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内涵:商品是劳动的产物;商品能满足人们和社会的某种需求;商品必须用于交换。

8、商品的形态分类:有形商品、无形商品和通用商品。

有形商品是以物质状态存在的核心商品体及它的有形附加物,。如服装市场、百货市场等。无形商品是劳动的无形产物,其存在状态相对于有形商品而言是无形的,它不是以物质状态存在的,如知识、技术服务等。

10、通用商品是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结合,是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即商品是由商品

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构成的完整商品。

(商品体:主要指商品的核心部分,包括与它不可分割的外观式样和款式。具有特定的功能、性能和品质指标;

有形附加物:是指商品体上或商品体之外的必要附加物。对消费者起到识别、确认、保护、维护、证明和保证商品的作用。

无形附加物:是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销售服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和附加利益。)

11、商品的类型特征分类:硬件商品、软件商品、流程性商品、服务活动性商品。

12、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怎样表达?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和社会需要的效用,即有用性。商品学以商品质量为中心来讨论其使用价值。

商品对于商家(厂商或经销商)的有用性是用来交换,把他变成货币形式。商家从商品上获得的不是直接的使用价值而是间接地使用价值;

商品对于消费者(人或社会)的有用性,是用商品的属性来满足自己的使用需要。获得的是直接的使用价值。

商品最终使用价值将先经历形式使用价值(交换使用价值)再经历实际使用价值(消费使用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才使商品使用价值最终得以实现。

1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在国外已将市场学、广告学、商品学视为销售战略的三大支柱。14、商品质量的定义及不同类别商品质量特性的表达?

质量:指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定义)商品质量:即商品品质,是在一定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内涵):全面的商品:泛指商品品种的集合动态的质量:商品质量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发展、变化,是一定条件下的质量。全面的特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质量受标准、法律和法规规范的约束。

对于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类别的产品,有以下质量特性:性能、可信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时间性。对于服务类别的产品,有以下质量特性: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文明行。

对于软件类别的产品,质量特性大致可归为: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修性、可移植性、保密性和经济性。

15、商品质量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食品中六类营养物质及其营养作用?

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分

糖:供给热量,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构成人体某些组织的成分(核糖、糖脂、

糖蛋白、糖元、血糖。

脂肪:1、脂肪是产生热量最高的营养成分,且具有较好的耐饥性。

2、具有维持人体生长、修补组织、调节新陈代谢的功能。

3、储存在内脏器官表面的脂肪具有保持内脏器官免受剧烈震动和摩擦的作用。

4、是脂溶性维生物A、D、E、K的良好溶剂。

5、改善食品的滋味和气味,增进食欲,有利于对食品的消化吸收。

蛋白质:1、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人体各部分器官和血液的最基础的物质。

2、在体内氧化分解可产生与糖类相等的热量,以供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3、是生物催化剂——酶的来源。

4、人体正常发育和体质健康的保证。

矿物质:1、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2、调节人体生理功能。

3、与神经兴奋关系密切,影响心脏跳动、肌肉收缩以及神经兴奋等。

4、参与体内生物化学反应。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生长和代谢而改变必须从食品中获得供应的微量有

机物质,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成分。

水:1、水是人体吸引食品中营养成分的介质;

2、水直接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3、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4、水能保持人体正常的体温

社会属性:商品市场质量;商品包装质量;商品美学质量。

1.商品市场质量:是指从市场观念的角度出发,研究商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供求关系的商品社会属性质量的总和。

2. 商品市场质量特性:主观性、相对性、动态性、法律法规性。功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供求关系。

3.商品市场质量的社会属性:政治法律性、社会经济性、思想文化性、消费心理状态性、社会利益的保证性、消费需求的市场区域性、消费需求的时机和时限性、商品的外观式样与款式性、商品的服务性、商品的品牌性、商品的价格因素性。

4.商品包装质量:是指包装商品适合一定的用途,能满足于商品流通、销售和消费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即包装满足规定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5.商品包装的使用价值:是通过在包装自身生产与满足自身流通及满足所包装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消费及至最后到废物本身处理的使用过程中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而体现出来的价值。

6.商品包装的使用价值的显著特点:不仅要满足于商品消费的需要,而且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更多地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

7.商品包装使用价值的评价性:社会评价

8.商品包装质量特性:法律法规性、社会性、感情价值性、审美性、时尚性。

9.商品包装质量的社会属性:综合性、广告性、信息沟通性、文化传播性。

10.商品审美质量:是指商品满足社会审美需要中美的属性的总和。(反映了商品审美价

值的高低。)

商品审美价值:是指商品物质形式的美给人精神上的愉快感,即商品的精神效用。

商品审美价值两因素:客体—商品体物质形式客观存在着的美。主体—消费者的精神感受

评价商品美学价值的客观依据:

客观标准:是以评价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社会性和客观物质性为依据。评价的内在依据:是社会的审美需要(包括潜在的审美需要)。评价的外在依据:是商品的物质形式的美所遵循的形式规律。

根本依据:是社会的审美需要。

11.评价商品美学质量的一般原则:

1、实用、经济、审美相结合的原则。

2、审美共性与审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3、内在功能美与外在形式美相统一的原则(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12.商品美学质量的形式要素:商品的材质美;商品的色彩美;商品的形体(图案、造

型)美

13.影响评价商品美学质量的社会属性因素: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审美心理。

16、商品的质量标准的概念:对与商品质量有关的各方面(如品种、规格、用途、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标志、包装、储存、运输、养护等)所做的技术规定,称为商品质量标准。

17、商品质量标准的类型?

按标准的约束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标准的表达形式可分为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按保密程度可分为公开标准和内控标准。按成熟程度可分为正式标准和试行标准。

按适应范围可分为内销商品标准和出口商品标准。

18、标准体系:为了使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建立起协调的秩序,并达到规定的功能,所应当具备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有机整体,称为标准体系。

19、标准采用标准代号(如ISO/IEC)、编号(标准序号:发布年代号)和标准名称来表示。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

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20、按适用领域与有效范围不同分为:(1)国际标准ISO (2)国际区域标准EN (3)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代号:GB ;推荐性标准代号:GB/T )(4)行业(专业)标准(例:农业NY;林业LY;轻工QB;纺织FZ;化工HG;石油化工SH;机械JB ;环境保护HJ;煤炭MT;商业SY;

(5)地方标准(强制性:DB地方代码/;推荐性:DB地方代码/T)(6)企业(公司)标准(Q/企业标准代号);如果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企业标准,则应在“Q”之前加上该城市简称汉字。

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三、商品质量管理

1.微观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对商品生产、流通和使用消费的全过程所进行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2.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1、PDCA循环法: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

2、统计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方法:就是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统计方法:(1)排列图法;(2)分类法;(3)直方图法;(4)散布图法(5)因果分析法;(6)控制图法;(7)统计调查分析表法

3.宏观管理:是指政府对商品质量的管理、调控,其对象是整个国家或地区或整个行业的

有关商品质量规划、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4.宏观管理的方法

① 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存在方式,即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

态。标准化的形式有六种:

a. 同一类: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

b.每一类:建立质量标准。

② 商品的质量监督:

a. 定义:是根据国家的商品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家指定的

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b.主体:通常是用户或第三方。

c.种类:国家质量监督、社会质量监督、用户的质量监督。

d.形式:抽

查型质量监督、评价型、仲裁型。

商品质量监督法规种类及其作用

a. 产品质量法:调整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因产品质量所发生的

经济关系。

b.产品责任法:调整有关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因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侵权行为。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依法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利益。

d.有关人身安全、健康的商品质量法规:确保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健康。

e.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检验、认证等方面的法规: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和促进与国际市场接轨。

③ 商品质量认证

a.定义:是由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第三方)对企业的质量体系、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标准、规范和有关政府法规的鉴别,并提供文件证明的活动。

b.我国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1. 方圆标志:分为产品合格认证标志和产品安全认证标志。

2. 2.“CCC”标志:称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

3. QS认证标志:质量安全认证标志。五类食品必须获此认证。

4.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三个部分组成:太阳、叶片、蓓蕾

5. 中国环境标志:五个部分组成:太阳、山脉、水、环环相扣的圆

圈、中国环境标志的文字。c.国外产品质量认证标志:CE标志:符合欧洲标准。

④ 商品质量检验

a.商品质量检验的分类:P153--155

b.商品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层随机抽样法、规律性抽样法

c.商品检验的方法:P158--161

⑤ 商品的分类与编码

a.商品大类:体现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行业分工。既要同生产行业对口,双要同流通组织相适应。一般大类:五金类、交电类、化工类、日用百货类、针织纺织类、钟表文化类、食品类、水产类等。

b.商品品类:又称商品品目。体现具有若干共同性质和特征商品的总称。如食品类商品又分为:蔬菜和果品、肉和肉制品、乳和乳制品、蛋和蛋制品、食糖、茶叶、酒类等。

c.商品品种:按商品的性能、成分等方面特征来划分,体现具体的商品名称。如酒类又分为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酒、露酒、其他酒

等。

d.商品细目:是对商品品种的详尽区分。包括商品的规格、花色、质量等级等,更具体地反映商品的特征。如:53度飞天牌茅台酒、60度高杯牌五粮液等。

分类的标志:

1、以商品用途作为分类标志;

2、以商品的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

3、以商品的加工方法作为分类标志;

4、以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分类商品编码:是指赋予某种商品或某类商品的代表符号。又称商品代码、商品编号、商品代号。

条形码的种类与组成:

种类:20多种;

常用种类:一维条形码:

(1)通用产品条形码(简称UPC 条形码);(2)国际物品条形码(EAN条形码):(3)ISBN条形码;(4)ISSN条形码:二维条形码

四、商品的包装、储运、养护

1.商品包装的分类:

①、按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分类:运输包装、销售包装

②、按包装的保护技术分类: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箱、包装瓶、包装罐

③、按包装材料分类

④、按商品包装的防护技术方法作为分类标志分类

⑤、按包装内容物分类

2. 商品包装的功能:保护功能、容纳功能、便利功能、促销功能

3.商品的储运标志和类型: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国际海运标志;

4.商品的养护:防霉腐方法、防腐蚀方法、防老化方法、防治害虫方法

五、商品的可持续发展

1.商品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按照高质量、省资源、省能耗、低消耗的技术原则,生产出低能耗、低污染,商品废弃物易回收、可再生的商品,以实现生产与生态的良性循环,达到商品生产的高产优质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2.可持续性商品的概念:---绿色商品(生态商品):是指在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及废弃的全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损害极小,并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再回收的商品。

3.绿色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1)优良的质量品质;(2)绿色的商品标志;(3)不危害人体及环境。

商品学概论重点总结

1商品:商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消费需要。 3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4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可以用它来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商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为了反映这种使用价值的客观存在及其本质称其为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5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马克思把商品对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称为实际使用价值,它是由具体劳动赋予商品以各种有用性而产生的,是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而形成的。 6以具体商品为例,试说明其功能、商品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1)商品的功能效用是指商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一定需要所能提供的可靠地、必须的职能或效用,如电冰箱的功能和效用是冷藏食物。 (2)商品体。是商品功能效用的载体,它是人们利用原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效用的劳动投入而创造出来的具体劳动产物。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商品有不同的功能和效用。而功能效用又是商品体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如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生理生化性能等的综合。商品体能够具备哪些性能,是由商品体的成分组成和形态结构所决定的。 (3)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识、专利标记及其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及安全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4)无形附加物。是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有形附加物或附加利益。 7如何正确理解商品使用价值的本质?商品学如何研究商品使用价值? 8为什么说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 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即由潜在的使用价值向现实的使用价值转换的过程,我们把该过程称为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系统。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首先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第二阶段最终在消费过程中实现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如果商品的交换价值因故没有实现,那么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也无法实现。只有最终实现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才算真正实现。商品的动态系统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需要、商品、使用价值。需要经过使用价值选择与定向以及创造而转化为商品,由此潜在的使用价值已经形成;商品在通过交换[ ],消费实践,转换为现实的交换,消费使用价值即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然后再过渡到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形成螺旋。 第二章商品的分类与编码 1商品分类:按商品的属性和人的目的将商品集合系统的逐次划分的过程和结果。 2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的分成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成若干类目,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3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把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划分成彼此没有隶属关系的若干组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的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 4商品代码:是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储存和处理,用来表示特定商品项目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5层次编码法:按商品类目在商品分类体系中的层级顺序,依次赋予对应的数字代码的编码方法。

商品学试卷B

商品学试卷B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试卷(B ) 考试课程 商品学 适用层次 高职 考试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商品是供( )消费的。 A.生产者 B.经营者 C.社会 D.城乡 2、商品学是一门( )。 A.自然科学 B.技术科学 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3、商品分类是商品学研究的( )。 A.前提 B.条件 C.基础 D.本质 4、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关系是( )。 A.分类在先 B.编码在先 C.不分先后 D 、目录在先 5、商品要想能够符合规定和隐含要求,通常要靠若干个( )才能达成。 A.计量数据 B.质量特性 C.技术标准 D 、包装要求 6、( )是指商品在发生故障后,能被迅速修好并恢复其功能的能力。 A.可用性 B.完好性 C.可维修性 D 、安全性 7、( )是商品开发设计的基础。 A.市场调研 B.商品信息 C.技术培训 D 、生产环境 8、需要进行全数检验的商品是( ).

A牛奶 B电缆 C电器漏电性 D服装 9、采用百分计分法对茶叶进行评级时,评得下列四种茶叶的分数如下,由此可见()茶叶的等级最高。 A.95 B.85 C.75 D.65 10、由于包装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使得包装具有()。 A、保护功能 B、容纳功能 C、便利功能 D、促销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1、商品检验的方法主要有() A.感官检验 B.化学检验 C.物理检验 D.微生物检验 E.视觉检验 2、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有()等。 A.送货上门 B.售后维修 C.免费调试 D.使用说明书 3、商品运输包装的主要功能有() A.保护功能 B.容纳功能 C.便利功能 D.美化功能 E.促销功能 4、过分包装的表现形式有() A.材料过当 B.体积过大 C.分量过轻 D.装潢过奢 E.成本过低 5、商标按其结构可以划分为() A.文字商标 B.图形商标 C.记号商标 D组合商标 三、填空题(10分) 1、商品学的研究内容是由_________所决定的。 2、信息属于_________形态的劳动产品。

商品学基础及参考答案

《商品学基础》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20% 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或技术要求)。 商品的可靠性:指商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一定的使用期限内及一定条件下完成规定的使用功能的能力。 呼吸作用:指有机体的商品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呼吸,分解体内有机物,产生热能,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质量认证:由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体系、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标准、规范和有关政府法规做出的合格性鉴定,并提供文件证明的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20% 1. 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 )。 A.劳动产品; B.社会产品; C.工业品; D.农产品 2.国际贸易中,一些难以用文字表达商品质量的产品,如土特产、某些工艺品,常常使用( C )作为交货和验收的依据。 A.技术标准 B.文件标准 C.实物标准 D.强制性标准 3.根据( A )不同,可将商品分为生活资料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 A.用途; B.原材料; C.加工工艺; D.化学成分 4. 商品质量认证的安全认证属于( A ) A、强制性认证 B、推荐性认证、 C、自愿性认证 D、国内认证 5. EAN-13条形码前2位或者前3位代表(A )。 A国家或地区代码B厂商识别代码 C商品项目码 D 检验码 6. 在影响商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中,(D )是决定性因素。 A.环境条件; B.工艺技术; C.原材料; D.人的作用 7. 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关系是(A )。 A.分类在先; B.编码在先; C.不分先后 8. ( A )因其成本低无污染可回收而备受青睐。 A、纸质材料 B、PE材料 C、金属材料 D、木材原料 9. 许多商品都有其(C ),从增长到兴旺乃至萎缩,最后退出市场。 A.生产周期; B.销售周期; C.生命周期 10. 商品的( C )检验是商品检验的中心内容。 A重量B数量C质量D含量(有效成分) 三、填空题:20% 1.按照商品的_____用途_____构成的许多类目名称,如玩具、医药品等,都已 成为固定下来的专有名词。 2.纺织纤维按照来源可以分为_____天然_______纤维和______化学_____纤维。 3.化学肥料按照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可以分为氮肥、_____磷肥______和_____ 钾肥______。 4.商品标准按其表达形式可分为_____文件标准_____和_____实物标准_____ 两类。 5.商品质量监督的方式有抽查型质量监督、___评价型质量监督____和___仲裁 型质量监督___三种。 6.商品包装应达到“科学、___经济___、___牢固___、美观、适销”的基本要求。 四、判断正误:20% (√ )1.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是由具有一定结构的单位(单体)多次重复连接而成的。 (√ )2. 一般来说,柔性商品的抗弯强度较高。 (√ )3. 微生物学检验法,是判断商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 )4. 现代意义上的商品质量表现为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综合。(√ )5.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

商品学调查报告

商品学调查报告 篇一:商品学-饮料分类报告 商品学调查报告 ----喜多多超市(彬芳店)饮料类商品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对喜多多超市饮料类商品的分类,摆放,销售等方式进行调研,了解超市是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利益。 【调查对象】喜多多超市(彬芳店)饮料类商品 【调查时间】2012/3/24和2012/3/30 【调查组织】组长:章卓原 组员:肖杨、李雯雁、薛娟、黄祎一、和理梓 【调查内容】 1.针对喜多多超市(彬芳店)饮料类商品的分类,了解这种分类方法特点和实用性。 2.针对喜多多超市(彬芳店)饮料类商品的摆放方式进行调研,分析其作用。 3.对喜多多(彬芳店)的销售管理方式进行了解,分析其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 【小组分工】 相同:

本小组分别于2012/3/24和2012/3/30两次到喜多多超市(彬芳店)进行实地考查,研究喜多多超市的分类和摆放方式,分析其经营销售策略。同时为了更好地比较,也到附近的自家人超市进行考查对比并和相关人员交谈,为研究喜多多超市提供了借鉴作用。工作细分及评价: 肖杨:负责实训报告和ppt中第一部分的商品分类的制作,之后又做了第三部分中超市特色与策略4个点中的第3、4点,建议8个点中的第6、7、8点,对实训报告中文字的通顺性进行修改,对ppt整体进行排版及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实训过程中积极组织考查,主动与组员交流,提出相关可行性意见,为报告和ppt的完成发挥了主要作用。薛娟:负责实训报告和ppt中第一部分的商品分类的制作,实训过程中工作较努力,按时、较好地完成份内的工作。 李雯雁:负责实训报告和ppt中第二部分的商品摆放的制作,实训过程中态度积极,很好地完成份内的工作。 章卓原:负责实训报告的ppt中第二部分的商品摆放的制作,对实训报告的整体结构进行修改和整理,协助组员完成相关部分的工作。对ppt的整体排版进行相应的整理,改进。在本次调查中担任组长一职,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统筹全局。在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过程中耐心、细心,并较好地安抚、激励队员,带领全组成员圆满完成了实训任务。 黄祎一:负责实训报告中第三部分的超市特色与策略4个点中的

第一学期商品学概论期末试卷审批稿

第一学期商品学概论期 末试卷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慈溪市职高2015第一学期商品学概论 科目期末考试A 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 卷上。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品学专着,写于哪个朝代( )。 A 、战国时期 B 、唐朝 C 、宋朝 D 、商代 2、购买汽车可以参与抽奖并获得赠品属于商品构成中的( )。 A 、核心部分 B 、形式部分 C 、延伸部分 D 、实质部分 3、下列一定属于商品的有( )。 A 、我们用的语文教材 B 、学校发的奖学金 C 、验收合格在库待售的产品 D 、朋友无偿告诉的消息 4、对食品、茶、酒的品尝都属于( ) A 、现场实验法 B 、社会调查法 C 、分析实验法 D 、对比分析法

5、要在100件商品中抽取样品,先编号1-100,然后选取8,18, 28,38,48...98号 作为样品,这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随机抽样 C、分段随机抽样 D、规律性随机抽样 6、GB/T1983-97表示的是()。 A、1997年颁布的1983号强制性国家标准 B、1983年颁布的97号推荐性国家标准 C、1983年颁布的97号强制性国家标准 D、1997年颁布的1983号推荐性国家标准 7、鞋分成雨鞋、凉鞋、运动鞋等时,是按()作为其分类标志的。 A、原材料 B、生产加工方法 C、用途 D、主要成分 8、以下不属于食品质量的基本要求的是()。 A、色香味形 B、营养价值 C、安全卫生 D、耐用性 9、国际贸易中,一些难以用文字表达商品质量的产品,如茶叶、棉花、粮食等农产品的色、香、味、手感、质感等,常常使用()作为交货和验收的依据。 A、技术标准 B、文件标准 C、实物标准 D、强制性标 10、在评定香摈酒质量时,其色15分、香20分、味40分、风格10分、气15分,这种评定品级的方法是()。 A、百分记分法 B、限定记分法 C、限定缺陷法 D、商品分级法

商品学基础教学课件

目录第一章概论一、商品学研究对象二、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概论商品经营管理中的三大矛盾商品数量多与少的矛盾商品价格高与低的矛盾商品质量好与坏的矛盾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研究商品的质量其目的就是解决商品经营中的质量问题。同学还回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其他两大矛盾。一、商品学研究对象(一)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的质量。(二)商品学的主要内容商品学是由概论商品学和分论商品学两部分构成的。本课程的重点侧重于商品学的概论部分,具体的内容表现为;商品分类、商品质量、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质量监督认证、食品、纺织品工业以及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与资源和环境等内容。二、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商品学的产生(二)商品学在国内外的发展(一)商品学的产生商品学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出现,是商品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两个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商品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国陆羽唐朝《茶经》德国贝克曼 1780 年《商品学导论》商品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国际:欧洲、美洲、亚洲国内:引进的是前苏联的商品学体系本章小结第二章商品的分类第一节商品分类的概念与原则第二节商品分类标志与分类方法第三节商品编码与商品目录第四节商品条形码第五节常见的商品目录和商品分类体系第六节商品归类学习目标 1、了解商品分类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分类的原则及常用标志3、熟悉常见的商品分类重点、难点:了解常用的分类标志、主要分类体系、常用编码方法思考问题问题2结论商品分类是对商品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第一节商品分类的概念与原则Ⅰ一、商品分类的概念:根据一定的目的,为了满足商品生产、流通、经济管理及人们生活等需要,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志或特征,将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类、中类、小类、品种、细目直到最小单元的过程。第一节商品分类的概念与原则Ⅱ二、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延性原则兼容性原则三、分类的作用:商品的科学分类对于经营管理讲是一项基础工作第二节商品分类标志与分类方法Ⅰ、商品分类的标志(一)内贸商业常用商品分类标志 1、用途 2、原材料 3、加工方法 4、化学成分 5、其他:产地、颜色、大小、包装方式等第二节商品分类标志与分类方法Ⅱ(二)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商品分类标志 1、按行业门划分 2、按商品的原料来源划分 3、按商品的用途划分 4、按商品的加工程度划分 5、按商品的生产制造方法划分 6、按商品的主要成分

商品学心得1

回顾这一学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失去与所得,我从中学会了许多,感悟了许多。从刚刚开始的一事不懂到现在的的稍有几分成熟稳重。我觉得我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进步是进入校学生会工作之后从无形中所收获的,是行政部给了我这样一个发展平台。它磨炼了我的毅力,锻炼了我的意志。我一直告诉自己:选择了就不放弃,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回首过去,在这一学期,我们行政部全体成员共历风雨,携手并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办公室管理方面我们维护办公室内的卫生,定期安排各部门对办公室进行清洁打扫工作。 在学生会的这段时间里,给我的感觉就是组织有序。每周二都开例会,这样可以加强我们内部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是老师、学长学姐们给我们传送经验的机会。这也是一个交流平台,可以交换我们的思想,让我闪认识到和别人的思想存在哪些不同,有什么缺陷,该如何去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如能到得很好的解决,那么我们将是更上一层楼。 在学生会中,是学生代表,是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这样可以更好的约束自己,让自己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做好学生会的工作不仅是为同学们做实事,也是在提高自己的的能力。无须感叹你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做了事情,自己心中却是喜滋滋的,这就是心灵的收获。 总的来说,工作是忙碌的、辛苦的,但感到的是充实和欣慰,因为跟着学长学姐们一起奋斗,一起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一起享受活动成功的喜悦。 每一个部门的人员都是那样的团结上进。他们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她见证了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为自己能在学生会这样一个大家庭和大家一起工作而感到幸福和骄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一点一滴,都化作一种无形的力量积淀在我的心底。诚然,我们都非常清楚,人们在追求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磕磕碰碰,有让人振奋的时刻,也有让人劳心的片段。无论怎样,我学会认真仔细地对待工作。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历程,我深深地感到:每一项活动的顺利举行,离不开领导老师的正确指导,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学生会干部兢兢业业的奉献,更离不开广大同学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吸取教训,汲取经验,把我们行政部的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商品学试题及答案

目 录 页脚内容5 试卷代号:518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商品学试题 2013年06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表格内) 1.在西方被称为商品学学科创始人的是( )。 A.意大利药剂师普那裴特 B.阿拉伯人阿里?阿德?迪米斯基 C.德国经济学教授约翰?贝克曼 2.商品的热稳定性应属于商品的(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生理生化性质 3.表明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或者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认证属于( )。 A.安全认证 B.质量认证 C.安全、质量同时认证 4.《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全部贸易商品划分为( ) 。 A.10个大类 B.9个大类 C.21个大类 5.按照“自我参考标准”来设计商品包装,即无意识地参考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来设计和选用包装,不符合( )。 A.科学性要求 B.美观性要求

目 录 页脚内容5 C.适销性要求 6.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的分类标志是( ) A.商品的原料 B.加工程度 C.加工制造方法 7.下列商品中,需要制作实物(样品)的标准是( )。 A 羊毛 B.鞋面用皮革 C.自镇流荧光灯 8.商品体抵抗外力作用而保持其体态完整的能力成为( )。 A.弹性 B.强度 C.塑性 9.欧盟实行的强制性安全认证制度是( )。 A.BSI 认证 B.UL 认证 C.CE 认证 10.丝织品有绫罗绸缎等14大类,这是按照( )进行分类的结果。 A.商品的加工制造方法 B.商品的性质 C.商品的外观形态 11.代号为DB11/T 的标准是一种( )。 A.行业标准 B.企业标准 C.地方标准 12.美、日、加、欧洲等许多国家都禁止用稻草作包装垫衬材料,其目的是( )。 A.防止有害生物传播 B.严防易燃物引起火灾 C.防止不卫生材料沾污商品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是指商品的 .自然属性 和 社会经济属性 方面的一些本质特征和特性,人们依据这些特征能将商品唯一地、稳定地、明显地区分开。 2.商品质量监督的实施方式有抽查型质量监督、 评价型质量监督 和仲裁型质量监督 三种。 3.按照商标的管理需要划分,商标可分为 集体商标 、 防御商标 、联合商标和备用商标。 4.标准化经济效果= .标准化有用效果 ÷ 标准化劳动耗费 。

商品学基础学后心得

商品学基础学后心得 商品学基础学后心得1 这个学期学了《商品学》才了解到~商品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将社会科学、经济学融合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实现的科学。商品学研究的内容是由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根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的客体是商品~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是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 商品学的创始人是德国人约翰*贝克曼~19世纪~商品学由德国传入我国~使我国商品学得到迅速发展。课本分成四大模块~十三个学习单元。在模块一我初步了解到商品的分类~分为食品商品、服装商品、日用寄电子商品三大类~这三大类下边又分有好几小类~商品只有按类型、用途分类好才方便消费者寻找和购买。商品在介绍时有一定的步骤~按步骤介绍商品能争取一句话就能让顾客知道商品的优点。在这一模块中商品与环境这一章节印象比较深刻。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长期以来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高消费的生产方式~已经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和商品生产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课题。企业只有实际科学地制定企业的绿色战略~保护环境、实施绿色营销~才 1 / 5 能得到长远的发展。模块二讲的是商品管理~对商品分类又进一步概述~我知道对商品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识读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有利于商品分类管理。商品质量是国家、企业以及消费者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切经济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只有从小事做起~做好细节~严把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质量~才能确保商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商品包装也

商品学总结报告-李保增

广科经贸系市场营销专业 《商品学》教学和期末考核改革总结报告 广科经贸系教师李保增 二0一三年元月

广科经贸系市场营销专业《商品学》教学和期末考核改革 总结报告 广科经贸系教师李保增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点在于“高等”、“应用”。因此,在以能力、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中,必须加强课程考试改革研究,重新审视课程考试的教育效能,促使学生由重视理论向兼重实践的学习理念转变,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一、实行高职课程教学和考核改革的原因 高职院校作为担负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到未来数十年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与转型。因此,如何从根本上加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从数量到质量层面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目标。其中,考试方式与考核模式的探索、实践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与途径。但从改革现在来看,“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考试模式仍未能得到彻底转变。 首先,课程考试观念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亟待突破。 很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依然拘泥于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死记硬背+期末考试”成为学期考核的主要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依然严重。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方式显然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发展是不相符的,尤其是现有考核观念陈旧、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指导的课程考核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与高职院校建设接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观、教学观的要求不相适应。. 其次,课程考试形式单一,难以达到教考互动与互促的目标。 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计划设计均须遵循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主线加以展开。但现阶段高职考试方式仍沿袭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内容中理论知识多于技能、实务操作,不利于真实、全面地反馈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信息,不利于学生实务操作与创新素养的培养,甚至会对教师探索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热情的激活形成负面效应。 再次,课程考试的综合测评功能失效,无法辅助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现有考试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侧重于原理性、记忆性知识考核,相当程度上局限了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拓展。尽管多年来职业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很多高职院校已初步形成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考核模式,但实践考核的形

《中药商品学》试卷--A卷

责任校对: 云 南 中 医 学 院 《中药商品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供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一、名词解释:(请正确解释下列各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中药商品: 2. 道地药材: 3. 蛋吉: 4. 雁脖芦 : 5. GSP :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中。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 中药商业的机构分为( )和( )。 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年级____班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2.中药商品流通环节包括了()、()、()、()。3.四大怀药指()、()、()、()。4.冬虫夏草的主要化学成分虫草酸又名(),现在冬虫夏草人工无性繁殖培养的商品称为()。 5.黄连来源于()科,质量要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不得少于()。 6.川贝母药用部位为(),沉香的为(),木瓜的为()。7.具乌金衣的药材是(),具堆花芦的药材是(),具有蚯蚓头的药材是()。 三、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写 在括号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不属于中药商品学研究范围的内容是() A、中药的名称与来源 B、加工方法 C、用药方法 D、商品特征 E、质量要求 2.不能进入中药商品广告的内容是() A、对功效的断言或保证 B、有效率和治愈率的说明 C、贬低同类产品 D、利用医疗学术机构名称做证明 E、以上都是 3.历史上最早的药市为() A、安徽毫州 B、江西樟树 C、河北安国 D、河南百泉 E、广西玉林

4.某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切片后习称蝴蝶片,该药为() A、白术 B、白芷 C、大黄 D、川芎 E、白附片 5.按每50g的个数划分等级的一组中药商品是() A. 天麻、枸杞子 B. 川贝母、砂仁 C. 三七、丁香 D. 人参、白芍 E.半夏、山楂 6.肉桂在采收加工中,压制成两边向内稍卷,呈槽状的商品称() A、桂通 B、油桂 C、企边桂 D、板桂 E、桂碎 7.正品金钱草的原植物应为报春花科() A、过路黄 B、聚花过路黄 C、巴东过路黄 D、点腺过路黄 E、以上都不是 8.以靛蓝和靛玉红为指标性成分的药材为() A、板蓝根 B、蓼大青叶 C、大青叶 D、青黛 E、以上都是 9.正品金钱白花蛇的体部白环数应为() A、45~58环 B、35~48环 C、45~67环 D、27~45环 E、58~108环 10.鹿茸商品规格中,称为二杠茸的是指() A、具有1个侧枝的马鹿茸 B、具有1个侧枝的花鹿茸 C、具有2个侧枝的马鹿茸 D、具有2个侧枝的花鹿茸 E、具有2个侧枝的砍茸 四、配伍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 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用。

商品学基础习题集

《商品学基础》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价值 二、填空题(8分,每空1分) 1、商品是用于的产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主要是由它的属性决定的。 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范畴,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范畴。 4、价值是商品的因素,是商品属性的体现。 5、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两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上的关系或比例。 三、单选题 1、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有用性 B、观赏性 C、价值性 D、交换性 2、()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劳动关系。 A、商品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3、下列不属于商品范畴的是()。 A、股票 B、房产证 C、氧气 D、假酒 4、决定和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是商品的() A、原材料 B、分类代码 C、检验与认证 D、包装与养护 5、衡量商品使用价值高低的尺度是()。 A、商品成分 B、商品属性 C、商品价值 D、商品质量 6、商品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A、质变 B、价值 C、包装 D、广告 7、商品学是研究()的一门学科。 A、商品价值 B、使用价值 C、商品市场 D、商品消费 8、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 A、商品属性 B、商品代码 C、商品养护 D、商品检验 四、简答题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别具有什么表现形式?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何关系? 3、商品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4、商品学的研究包含哪些内容? 第二章商品质量 一、名词解释 1、质量 2、质量特性 3、商品质量 4、全面质量管理 二、填空题 1、质量特性是对顾客的需要用、、、语言进行变换。 2、有形商品质量特性包括、、、、等方面。 3、某项服务措施即便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质量特性是。 4、食品的营养价值包括、、三项指标。 5、商品良好的、、服务质量已逐渐被消费者视为商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6、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管理、管理和管理。 7、PDCA循环是按照、、、进行管理的工作方法。 8、流通过程中、和是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三、单选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企业强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A、体系 B、资源 C、成本 D、质量 2、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商品的()。 A、性能 B、寿命 C、可靠性 D、安全性 3、商品的内在质量包括()。 A、外表形态,造型结构,花色规格,内外包装 B、形态结构,内部结构,造型结构,成分结构 C、化学成分,色香味形,机械性质,生物指标 D、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物理性质,生物指标 4、商品的()是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种非必要条件。

商品学期中考试试题

《商品学基础》期中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本卷分I卷和II卷。 第I卷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本大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适用于较大批量商品的检验抽样,是目前使用最广、最多的一种抽样方法 A、简单随机抽样法 B、分组随机抽样法 C、等距随机抽样法 D、阶段随机抽样法 2. 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 A.商品质量; B.商品品种; C.商品消费; 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3.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规定,只有当标准版条码所占面积超过总印刷面积的()时,申请使用缩短版条码才是合理的。 A.25% B.30% C.35% D.40% 4. 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过段时间发现,樟脑丸变小了,这属于哪种物理变化?() A.溶化 B.挥发 C.渗漏 D.串味 5. 下列选项中属于陈列展示性包装技法的是() A. 真空包装 B. 泡罩包装 C. 喷雾包装 D. 保鲜包装 6. 是()条码。 A、EAN-8 B、EAN-13 C、UPC-E D、UPC 7. 在检验洽洽瓜子的口味质量时,,从整批商品中,随机抽取少量品尝,以确定总体的味道,这样商品检验属于() A.全数检验 B.少量检验 C.内销检验 D.抽样检验 8. 啤酒和可乐摇晃后会有大量泡沫,一般充入二氧化碳,这样的包装技法叫()。 A.脱氧包装 B.收缩包装 C.硅窗气调包装 D.充气包装 9. 是() A.ENA-13条码 B. ENA-8条码 C. UPC-A条码 D. UPC-E条码 10. 由塑料外壳和铝箔等材料制成的盛装药品的包装是指 () A、防震包装 B、泡罩包装 C、贴体包装 D、礼品包装 二、多项选择(本大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个或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商品标准按标准的成熟程度分为() A.正式标准 B.国际标准 C.试行标准 .地方标准 2. 商品代码有哪些种类?() A.数字型代码 B.字母型代码 C.字母和数字混合型代码 D.条码 3. 下列属于商品质量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A.分解 B.氧化 C.挥发 D.溶化 E.熔化

商品学基础与实务试题与答案

《商品学基础与实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11-11-24 12:48:04| 分类:课程学习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1章商品学认知 一、选择题(1-4为单项选择题、5-6为多项选择题) 1.据西方和日本文献记载,现存世界上最早地商业著作,是(). A《茶经》 B《商品学导论》 C《商品研究通论》 D《商业之美》 2.()被西方称为《商品学》地创始人. A阿里·阿德·迪米斯基 B约翰·贝克曼 C普那裴特 D户田翠香 3.我国古代()一书,从学术角度,可以说是商品学地萌芽. A《茶经》 B《荔枝谱》 C《禽经》 D《本草纲目》 4.当今世界商品学界存在()大学派. A 两 B 三 C 四 D 五 5.商品学地技术学派主张把商品地()研究商品学. A 内在质量 B 质量标准、检验 C 鉴定方法 D 市场质量 6.商品学既是一门()学科. A边缘学科 B 应用技术C 综合性较强D 前沿 二、简答题 7.商品学地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 8.商品学研究地任务主要有哪些 三、实务分析题 9.试分析说明商品学形成和经济发展地关系. 10.试分析论述商品学地基本理论如何指导企业商品生产与商品经营管理. 答案: ,其它各题略. 第2章商品了解与介绍 一、选择题(1-2为单项选择题、3-11为多项选择题) 1.相传唐代李白“解貂续酒”是指(). A汾酒B泸州老窖C古井贡酒D剑南春 2.相传康熙皇帝感觉名称不雅,遂题名地茶是(). A西湖龙井B黄山毛峰 C安溪铁观音 D碧螺春 3.供给人体能量地()称为三大营养素.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糖类 D 脂肪 4.食品中可能存在地有害因素按来源有(). A食品污染物B食品中天然存在地有害物质 C食品添加剂D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产生地有害物质 5.西餐地主要特点是(). A主料突出B营养丰富C供应方便D刀工讲究 6.下列属于蒸馏酒地有(). A啤酒B白兰地C伏特加D玫瑰酒 7.被称为服装地“骨骼”是(). A服装面料 B 服装里料C服装衬料 D服装垫料 8.合成洗涤剂包括(). A表面活性剂B助洗剂C辅助剂D发泡剂

商品学期末学习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 具体包括: 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品种及其演变规律; 商品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商品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与安全认证;商品标准与标准化; 商品检验;商品包装与商标;商品储运与养护;商品与资源、环境; 新商品开发;商品消费心理;商品广告;商品文化;商品美学;商品法规;商品地理;各类商品营销学;商品消费科学与教育等。 第二章 商品分类的内涵: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选择适当的商品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体科学、系统地逐次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乃至品种、细目(如规格、花色、品级等)的过程。 商品分类的方法: 选择商品分类标志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唯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 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 2.以原材料作为商品的分类标志 3.以加工工艺作为分类标志 4.以商品的化学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5.以商品的产地作为分类标志 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商品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原则:唯一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无含义性原则 商品编码方法:1.顺序编码法2.系别顺序编码法3.层次编码法4平行编码法

● 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采用EAN/UCC —13, EAN/UCC —8和UCC —12(用于北美地区)代码。 ● 非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采用EAN/UCC —14, EAN/UCC —13和UCC —12(用于北美地区)代码 EAN/UCC —13 中国大陆前缀码690~695 EAN/UCC —14比EAN/UCC —13之前多了一个指示符(1~8用于定量,9用于非定量) 商品条码的种类 目前我国商店采用的店内码是EAN 推荐的EAN-13(标准版) 结构 厂商识别代码(前三位前缀码) 商品项目代码 校验码 一 N1~N7 N8~N12 N13 二 N1~N8 N9~N12 N13 消费单 EAN/ UPC 条码 厂家条码 店内条码 ITF-14条码 货运单 储运单 商品定量消费单元的标识 商品变量消费单元的标识 UCC / EAN-128条码

商品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商品学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商品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商品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商品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商品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商品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商品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商品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商品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

商品学期末试卷和答案a

商品学课程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商品质量是由属性和属性综合构成的。 2. 是评定商品质量的依据和准则。 3.商品分类标志是分类的基础,按其适应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的分类标准和的分类标准。 4.商品贮存是为实现销售目的所出现的暂时和。 5.在商品库房贮存的质量管理中,应注意做好、商品在库和 这三个基本环节的管理工作。 6.食糖的主要成分是。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运输包装又称为大包装,主要以方便运输、储存为目的的商品包装。() 2.GB18168-2000表示2000年发布的第18168号推荐性国家标准。() 3.商品养护是指商品在储存过程中所进行的保养和维护。() 4.绿茶是一种发酵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 5.腐败是食品的一种严重变质现象。()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1.商品质量的高低,是由生产、流通和()全过程中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A.加工 B.包装 C.消费 D.销售 2.商品质量认证的安全认证属于()。 A.强制性认证 B.推荐性认证 C.自愿性认证 D.国内认证 3.生产检验又称为()。 A.第一方检验 B.第二方检验 C.第三方检验 D.第四方检验 4.()适用于较大批量商品的检验抽样,是目前使用最广、最多的一种抽样方法。

A.简单随机抽样法 B.分组随机抽样法 C.等距随机抽样法 D.阶段随机抽样法 5.商品条码最早产生于()。 A.日本 B.中国 C.加拿大 D.美国 6.在评定香摈酒质量时,其色15分、香20分、味40分、风格10分、气15分,这种评定品级的方法是()。 A.百分记分法 B.限定记分法 C.限定缺陷法 D.商品分级法 7.是()条码。 A.EAN-8 B.EAN-13 C.UPC-E D.UPC 8.销售包装已成为商品的无声推销员,体现了商品包装的()。 A.保护功能 B.容纳功能 C.便利功能 D.促销功能 9.大包装是指()。 A.挂式包装 B.配套包装 C.运输包装 D.销售包装 10.集装箱具有的容积要求有()立方米以上。 A.1 B.2 C.3 D.4 11.属于()包装标志。 A.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B.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C.收发货 D.集合 12.属于()包装标志。 A.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B.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C.收发货 D.集合 13.各种日用消费品主要贮存在()。 A.库房 B.货棚 C.货场 D.车间 14.霉变是指由于()在商品上生长繁殖而导致商品变质的现象。 A.野生酵母 B.腐败细菌 C.寄生细菌 D.霉菌 15.()是金属商品的重要破坏形式。

商品学基础大纲

课程代码:MA205100 《商品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商品学基础 学分:3 学时:48 课程目的: 1、知识目标: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情况,突出应用性,以商品自然属性为主线,减少原理的叙述,强化商品应用性知识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和实践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经济学等学科背景,本课程以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的创新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能力培养为中心。 3、情感目标:本课程将商品理论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重点突出,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商品学与日常生活、工作的相关性,从而培养学生对商品学的热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衡量指标: 课程性质:1) 理论,√2) 理论+实践,3) 实践(打√选择) 主要授课方式:√1) 讲授型;√2) 师生交互型;√3) 讨论型;4) 技能培养型;5)其他型(打√选择) 拟安排授课学期:1,√ 2, 3, 4, 5, 6 (打√选择适宜开课学期,允许选择一项以上) 预修课程: 并修课程:市场营销学、统计学 课程简介及主要教学方式和方法简述: 课程简介:《商品学基础》是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课程讲授基本的商品学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又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诸如商品的成分、结构、原理、机械性能等。本课程以突出应用性,以商品的自然属性为主线,强化商品应用性知识的教育,体现出实用的原则。 主要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商品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理论+案例(案例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