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1透镜焦距地测量实验报告材料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1透镜焦距地测量实验报告材料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1透镜焦距地测量实验报告材料

清华大学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物理实验完整报告班级姓名学号

结稿日期: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主要是共轴调节和消视差);

3.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薄透镜成像规律:

薄透镜是指中央厚度d比透镜焦距f小很多的透镜。分为凹透镜和凸透镜。在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规律为:

111

=+

f p q

'y q

β==-

y p

式中,β为线放大率,其余各个物理量正负作如下规定:

和都是从光心算起。在本实验中,为了尽可能满足近轴本实验中采用薄透镜,因此p q

条件,常采取两个措施:(1)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挡住边缘光线;(2)调节各元器件使之共轴。以凸透镜为例,薄透镜成像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凸透镜成像规律

2.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原理:

如图2,使得物与屏距离4b f >并保持不变,令12O O 和间的距离为a ,物到像的距离为

b ,则根据共轭关系,有12p q =和21p q =。进而推得:

224b a f b

-=

测量出a 和b 即可求得焦距f 。

图2 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3.焦距仪测凸透镜焦距原理:

如下图3,由几何关系,知:

0tan y f ω=,'

tan x

y f ω=且0tan tan ωω=,所以,'x y f f y =

。式中f 为平行光管武警的焦距,为给出值。'y

为用测微目镜测得的同一对平行线的像的距

离,x f 为待测凸透镜的焦距。

图3 焦距仪光路图

4.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原理:

如图4,物屏上的箭矢AB 经过凸透镜1L 后成实像''A B ,图中111O F f 为1L 的焦距。

现将待测凹透镜2L 置于1L 与''A B 之间,此时''A B 成为2L 的虚物。若虚物''A B 正好在2L 的焦平面上,则从2L 出射的光将是平行光。若在2L 后面垂直于光轴放置一个平面镜,则该平行光经反射并依次通过2L 和1L ,最后必然在物屏上成实像""A B 。这时,分别测出2L 的位置2O 及虚物''A B 的位置F ,则2O F 就是待测凹透镜的焦距f 。

图4 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焦距光路图 5.薄凹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

为了使得从凹透镜出射的光线汇聚并成实像,应当使用虚物。因此,如下图5,先用凸透镜成实像,再在实像和凸透镜之间插入凹透镜,左右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实像。

图5薄凹透镜成像规律(0>p >f )光路图

三、实验仪器

本实验的实验仪器有:导轨,滑块,焦距仪(平行光管,测微目镜),物屏,像屏,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

四、数据记录和处理

从待测凸透镜处通过同时等速地移动物屏和像屏直至成清晰的和物体等大的实像为止,

粗测得231.00f cm =,所以粗略估计待测凸透镜的焦距为15.50f cm =。 1.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

物屏位置100.00P cm =; 像屏位置37.00Q cm =

计算得:7.961666667a cm =,63.00b cm =; 22

15.498565084b a f cm b

-=

=。实验室给出的不确定度:0.250.20a b cm cm ?=?=和,则,

()()2222

2

2

ln ln ln 4ln 21ln 2,f b a b f b f a b b a b a b a =--??-∴=-=?-?-

3

3.43247519210f

f f -?∴====??∴?=()0.0531984401515.500.05f

f cm

f f cm

=∴=±

2.焦距仪法测凸透镜焦距

参看平行管上注明的参数得,平行管物镜距离550.000f mm =;玻罗板上所选的某一

对平行线的线距20.000y mm =。

计算得:' 5.620333333y mm =; '

154.5591667x y f f cm y

=

=。已知测微目镜仪器误差为0.004mm ,因而测一对平行线的距离的0.004B mm ?=,则,

()

()'''3

30.0040

0.004

1.006497998105.620333333

1.00649799810154.55916670.1555634919154.560.16x

x

x B y y f f y x y f f x x x mm f f cm f f cm

--?=?=?=?=??∴====

=??∴?==??=∴=±

3.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

物屏位置(即箭矢AB 位置)101.00P cm =; 凸透镜位置170.40O cm =;

计算得: 222.07416667f F O cm =--=-。已知光具座读数误差为0.05cm ,则,

()()66

6

2

21

1

1

22'"

'"

2

6

26

0.212132034422.070.21i i i i f F O

O O O f F cm f cm

===++=--=-

-

?∴?=

==∴=-±∑∑∑

4.薄凹透镜成像规律研究

本次试验研究的是0p f >>时的.薄凹透镜成像规律。

箭矢AB 屏的位置106.20cm ;

1L 的位置183.61O cm =,焦距为115.46f cm =; 2L 的位置243.24O cm =,焦距为222.07f cm =-;

''A B 的位置36.19P cm =,""A B 的位置32.88Q cm =;

物距7.05p cm =-,(为虚物);像距10.36q cm =,(为实像)。 由观察得到结论:当0p f >>时凹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六、思考题

1.为什么要调节共轴?调节共轴的主要步骤如何?怎么判断物上的某一点已经调至透镜的

光轴上了?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答:因为如果不共轴,(1)实验中做的近轴光线假设不满足;(2)有可能导致像不成在像屏上或者无法成在像屏上,不方便于像的大小比较;(3)不能用坐标计算直接得到物距,像距,计算过程变得复杂;(4)成像质量不是最好。 调节共轴的主要步骤:(1)目测粗调使得几个器件的中心大致重合;(2)借助其他仪器或者成像规律细调。

如果固定凸透镜位置,水平移动凸透镜,成两个像,该点的两个像都在主光轴上且重合,则该点已经调至透镜光轴上。依据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原理。

2.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时,为什么b 应略大于4f ?

答:因为只有4b f >时,可以成两个倒立实像,一个放大,一个缩小。如果4b

f ,则

可能导致放大的实像位置超出导轨,无法测量,或者缩小的像太小,无法精确定位。从操作简单和合理性,精确性角度来看,应当使得b 略大于4f 。

3.能否用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焦距?若可用,请画出原理光路图。

答:可以。光路图如下图6,用一个已知焦距的凸透镜L1和待测透镜L2组合,如下图,固定物AB 和L1的位置,使得成实像A1B1,在L2右侧放置平面镜L3,然后左右移动L2,使得AB 所在原物屏上成倒立和AB 等大的清晰实像,记录L2和L1的距离,减去L1的焦距即得L2的焦距。

图6 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原理光路图

4.试证明,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时,凹透镜转180°后重复测量,取正反两次的平均值能够消除透镜光心装配不准而造成的系统误差。

答:将原物AB 和凸透镜看成一个能为凹透镜提供虚物的整体,记为虚物A ’B ’,则,如下图,A ’B ’和透镜光心存在水平方向偏差。由于原题中平面镜只起到了把光路镜像过去的作用,我们可以对称放置一个一样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便于研究。假设原题中透镜光心高度已经和主光轴高度一致,我们只要考虑物与像各自位置的水平分量即可。即:透镜光心在水平方

向装配不准。具体证明思路如下(简单的几何关系不作详细证明):

5.试分析焦距仪测焦距时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答:误差主要可能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景深、焦深、像差和色差会导致成像不清楚,会造成读数误差;

②人眼分辨力的限制,调整后的平行光管输出的不是严格的平行光,而是有一定的会聚或发散。这会使经待测透镜后光线的会聚点不在该透镜的焦面上而产生公式误差 (或调焦误差);

③自准直调整平行光管时,由于人眼分辨力的限制,调用读数显微镜或测微目镜测珀罗板的像上线对间距时的偶然误差;

④显微镜仪器误差中的系统误差部分。

七、实验心得

1.本次试验让我加深了对于薄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验结合;

2.我学习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主要是共轴调节和消视差);

3.我学会了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4.我了解了焦距仪和测微目镜的使用方法。

附:原始数据记录

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共轭法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学院、系:信工学院电信系 年级、班:2011级电信(2)班 学生姓名:金秋含、李婷、王茹 指导教师:刘浩 2012年6月25日

报告摘要 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元件,反映透镜特性的一个主要参量是焦距,它决定了透镜成像的位置和性质(大小、虚实、倒立)。对于薄透镜焦距测量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透镜光心及焦点(像点)定位的准确度。本实验在光具座上采用共轭法测量了3种凸透镜的焦距,以便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光路调节技术,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正确使用光学仪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左右逼近法,同轴等高,共轭法,自准法,物距像距法,误差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3.熟悉光学实验的操作规则; 4.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5.进一步熟悉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二. 实验仪器 光具座: 光具座所配之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与射灯光源。 凸透镜: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平面反射镜 光源: 像屏: 观察屏: 三. 实验原理 1. 薄透镜成像公式 当透镜的厚度远比其焦距小的多时,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成像的规律可表示为:

自准法测薄透镜焦距光路图 f v u 1 11=+ 式中U 表示物距,V 表示像距,f 为透镜的焦距,U 、V 和f 均从透镜的光心O 点算起。并且规定U 恒取正值;当物和像在透镜异侧时,V 为正值;在透镜同侧时,V 为负值。对凸透镜f 为正值,对凹透镜f 为负值。 2. 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 如图所示,将物AB 放在凸透镜的前焦面上,这时物上任一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后成为平行光,由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会聚于透镜的前焦平面上,得到一个大小与原物相同的倒立实像A ′B ′。此时,物屏到透镜之间的距离就等于透镜的焦距f 。 (2)物距像距法(U>f )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将在另一侧成一实像,只要在光具座上分别测出物体、透镜及像的位置,就可得到物距和像距,把物距和像距代入下式得: v u uv f += 由上式可算出透镜的焦距f 。(根据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可知,当U=V =2f 时,f 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小)。 (3)共轭法 如图所示,固定物与像屏的间距为D(D>4f),当凸透镜在物与像屏之间移动时,像屏上可以成一个大像和一个小像,这就是物像共轭。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得知: U 1=V 2; U 2=V 1 (因为透镜的焦距一定)若透镜在两次成像时的位移为d , 则从图中可以看出1212u v u d D =+=- 故 2d D u -= ;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完整版).pdf

一、实验原理: 薄透镜是指其厚度比两球面的曲率半径小得多的透镜。透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凸透镜(也称为正透镜或会聚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焦距越短,会聚本领越大。另一类是凹透镜(也称负透镜或发散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焦距越短,发散本领越大。 在近轴光束(靠近光轴并且与光轴的家教很小的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包括凸、凹透镜)的成像公式为: f v u 111=+…………(1) 式中:u 为物距;v 为像距;f 为焦距。它的正、负规定为:实物、实像时,u 、v 为正;虚物、虚像时,u 为正,v 为负;凸透镜f 为正,凹透镜f 为负。利用上式测定焦距,可以有几种方法,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以外,还可用焦距仪测量。 利用上式时必须满足: a. 薄透镜; b. 近轴光线。 实验中常采取的措施是: a. 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去边缘光线; b. 调节各元件使之共轴。 一般透镜中心厚度有几毫米,也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当不考虑透镜厚度时,会有百分之几的误差,这是允许的。 1.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1)物距像距法 由实验分别测出物距u 及像距v ,利用(1)式,求出焦距: v u uv f += ……(2) (2)自准法 从(1)式可知,当像距∞=v 时,f u =,即当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经透镜后,变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时,物距即为透镜的焦距。该方法利用实验装置本身产生平行光,故为自准法,见下图。 (3)位移法 当物AB 与像屏的间距f D 4>时,透镜在D 间移动可在屏上两次成像,如下图所示,一次成

放大的像,另一次成缩小的像。 由公式(1)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f u D u 11111=?+……(3) f d u D d u 11111=??++……(4) 由上两式右边相等得: ()2 1d D u ?= ……(5) 将(5)式代入(3)式得: ()()D d D d D D d D f 4422?+=?=……(6) 式中:D 为物与像屏的间距;d 为透镜移动的距离。 2. 凹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因实物经凹透镜后,不能在屏上生成实像,故测其焦距时总要借助一个凸透镜,使凸透镜给凹透镜生成一个虚像,最后再由凹透镜生成一个实像。 (1)物距像距法 如下图所示,在没有凹透镜时,物AB 经凸透镜1L 后将成实像于''B A ,在1L 和''B A 间插入凹透镜2L 后,''B A 便称为了2L 的物,但不是实物,而为虚物。对2L 而言,物距' 'A O u ?=。该虚 物由凹透镜2L 再成实像于''''B A ,像距''''A O v ?=。由透镜成像公式(1)得: v u uv f += 注意到这时0v ,故必有0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且 1=+-+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t 和+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 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t Q 当量的+H 通过界面向上走,-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

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 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形成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间t 内,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H 输送电荷的数量为该体积中+H 带电的总数,即 VCF q =+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常以库[仑](C )表示。 (3)界面保持清晰的原理: Cd 阳极上Cd 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 2,逐渐顶替HCl 溶液,CdCl 2与HCl 不相混合,因为 +2Cd 淌度(u )较小,即++

人才测评技术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测评》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部分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型: 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性质: 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它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高效、科学的用人需求,和个体了解自己、寻求人职最佳匹配、规划个人事业发展的心理需要,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的人事管理方法之上引入了更加客观、公正的现代人才素质测评技术,通过对人稳定的素质特点实现区分,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四、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备人员素质测评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能独立选择和操作常用的能力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测验、 心理健康测验等人力测评工具,并能作出简单有效的解释。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本课程分为原理和工具的使用两大部分。在有关原理学习中,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思想、基本假设、测量的误差来源、测量工具的性能指标等等。在有关工具的使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测评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人才测评》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和统计学功底,能将《心理测量学》和《统计学》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对有关原理的理解,教师最好结合实际测评工具的使用来进行。 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一宾的教学条件,如实训室和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机房和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学时分配参考表: 七、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期总成绩为100 分。考核形式:可采取平时作业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考核的方法。评分方法: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平时作业与实际操作的内容和形式自行拟定。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点和难点,是该专业的技能性课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透镜焦距的测量 ***(201*******)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 摘要利用焦距仪和已知焦距的长焦透镜测量了待测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分别用共轭法和焦距仪法测量了同一凸透镜焦距,分别用自准法和焦距仪法测量了同 一凹透镜焦距.实验测得凸透镜焦距为15.53cm(共轭法),15.62cm(焦距仪法),凹透镜焦距为-22.61cm(自准法),-22.67cm(焦距仪法).两种方法测得的透镜 焦距均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凸透镜;凹透镜;焦距;焦距仪 1.概述 透镜是最基本的光学元件,根据光学仪器的使用要求,常需选择不同的透镜或透镜组.透镜的焦距是反映透镜特性的基本参数之一,它决定了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了正确地使用光学仪器,必须熟练掌握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学会光路的调节技术和测量焦距的方法. 1.1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 3)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1.2薄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的厚度相对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忽略时,称为薄透镜.薄透镜的近轴光线成 像公式为: 其中:f为焦距,p为物距q为像距,y和y,分别为物的大小和像的大小,β为放大率. 1.3基本实验操作 1)等高共轴的调节[1]

依次放置光源、物、凸透镜和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让它们相互靠近,用眼睛观察判断并调节物的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央大致在一条与光具座导轨平行的直线上,各光学元件的平面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导轨.用梅花形物屏做物,用标有“+”的屏做像屏.使物与像屏间的距离大于透镜焦距的4倍,固定物屏和像屏滑块的位置.移动透镜,使物在光屏上两次成像,若所成大像和小像的中心重合在像屏“+”的中心,说明系统已处于等高共轴状态,反之则不共轴,此时应根据两次成像的具体情况做如下调节: (1) 若所成“大像”的中心不在“+”的中心, 则左右或上下调节物屏,使“大像”中心落在像屏“+”的中心. (2)移动透镜使物在像屏上成一小像, 若小像中心不在“+”的中心,则左右或上下调节透镜使小像中心落在“+”的中心. (3) 重复(1)、(2)两步骤、反复将大像和小像中心都调在像屏“+”的中心,直到所成大像和小像中心都重合在像屏“+”的中心为止. 2)凹透镜的使用 本实验所使用的凹透镜刻度不在凹透镜中心平面上,故实验操作时记录凹透镜位置每组至少应记录两次,分别将凹透镜双面朝同一方向,记录平均值作为本组实验的凹透镜位置. 2.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如果物屏与像屏的距离b保持不 变,且b>4f,在物屏与像屏间移动凸 透镜,可两次成像.当凸透镜移至O1 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实像, 当凸透镜移至O2处时,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缩小实像,由共轭关系结合焦距 的高斯公式得: 实验中测得a和b,就可测出焦距f.光路如上图所示: 2.1实验数据记录 物屏位置P=106.61cm,·像屏位置Q=2.30cm 1 2 3 4 5 6 O1位置(cm) 87.4 5 87.3 8 87.6 87.4 8 87.3 8 87.50 O2位置(cm) 21.1 0 21.1 8 21.1 8 21.1 21.0 8 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 W 作者:凤呜大王*

实验一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一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2. 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3. 学会光具座上各元件的共轴调节方法。 【实验仪器】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像屏、物屏、光源。 【实验原理】 1、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透镜的厚度相对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忽略时,称为薄透镜。薄透镜的近轴光线成像 公式为:f s s 1 11'=+ (3—1—1) 式中s 为物距,s '为像距,f 为焦距。其符号规定如下:实物时s 取正,虚物s 取负;实像时s '取正,虚像时s '取负;f 为透镜焦距,凸透镜取正,凹透镜取负 。 (1) 位移法测定凸透镜焦距 (贝塞尔法又称共轭成像法) 如图1所示,如果物屏与像屏的距离A 保持不变,且A > 4f ,在物屏与像屏间移动凸透镜,可以两次看到物的实像,一次成倒立放大实像,一次成倒立缩小实像,两次成像透镜移动的距离为L 。 据光线可逆性原理可得:s 1= s 2′,s 2= s 1′,则2s ' 21L A s -= =,2 ' 12L A s s +==, 将此结果代入式(3—1—1)可得: A L A f 42 2-= (3—1—2) 只要测出A 和L 的值,就可算出f 。 (2)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 光路图如图2所示。当物体AB 处在凸透镜的焦距平面时,物AB 上各点发出的光束,经透 镜后成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束。若用一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平行光反射回去,则反射光再经透镜后仍会聚焦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此关系就称为自准直原理。所成像是一个与原物等大的倒立实像A ′B ′(此时物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所以自准直法的特点是:物、像在同 物 像 像 屏 屏 图2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

人员素质测评实验报告书模板

人员素质测评实验报告书 院系:经济管理系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B14341 姓名:某某某 学号:20144034222 完成时间:2017年8月 2016-2017学年第3学期

《人员素质测评》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类别序号实验名称实验思考题 基本潜能1 语言能力测验 1、你在实验中所测评的结果,与自 己对自己、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 差异? 2、完成了各类能力倾向测验后,你 的自我体验如何?各项能力相比较 而言,哪项是你的优势能力? 3、你认为这些测验在具体的人员测 评工作中怎样使用是比较合理有效 的?为什么? 2 数字运算能力测验 3 逻辑推理能力测验 4 资料分析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5 瑞文智力测验 1、当你完成了本测验后,对这种非 文字的智力测验感受如何,你认为这 种测验模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你的 智力水平吗?测验结果与你对自己 的认识,或他人对你智力方面的评价 有何差异吗? 6 华瑞智力测验 1、华瑞测验与你曾接触过的其他智 力测验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人格测验7 卡特尔16 PF 1、你在实验中参加的16PF 测验结 果,与自己对自己、他人对自己的认 识和评价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 成了这种差异? 2、卡特尔提取16PF 指标的理论方 法对你有哪些启发?你认为这种理 论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有什么? 8 CPI个性调查 1、在本测验中,CPI 的18 个维度 与其他个性测验(如16PF)中的内 容有何差异? 9 气质类型测验 1、你在气质测验的结果与自己对自 己、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有何不 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1弹性模量地测量实验报告材料

实用文案 清华大学 测量弹性模量试验物理实验完整报告班级姓名学号 结稿日期:

弹性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1.实验目的 (1).学习用拉伸法测量弹性模量的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的使用。 2.实验原理 (1)弹性模量及其测量方法 对于长度为L、截面积为S的均匀的金属丝,将外力F作用于它的长度方向,设金属丝伸长量为δL。定义单位横截面上的垂直于横截面的作用力F/S为正应力,而金属丝的相对伸长量δL/L为线应变。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表达式为: δ(1) 称作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在本实验式中比例系数 δ 中,设钢丝的直径为D,则钢丝的弹性模量可进一步表示为: (2) π2δ 公式(2)即为本实验的计算公式。 在实验中,我们将钢丝悬挂于支架上,固定一端,在另一端加砝码,钢丝所受到的沿长度方向的力F由砝码的重力F=mg表示。用读数显微镜可以测出钢丝相应地伸长量δL(微小量)。此外,钢丝长度L用钢尺测量(本实验中钢丝长度数据已给出),钢丝直径用螺旋测微计测量。 3.实验仪器 竖直金属支架,读数显微镜,支架底座,螺旋测微计。 4. 实验步骤 (1)调整钢丝竖直。钢丝下端应先挂砝码钩,用以拉直钢丝。调节底座螺钉,使得底座水平,保持钢丝以及下端夹具不与周围碰蹭。 (2)调节读数显微镜。首先粗调显微镜高度,使得显微镜与标记线(细铜丝)同高。然后进行细调,先调节目镜看到叉丝清晰的像,再前后移动镜筒看清标记线,使标记线的像与叉丝无视差。 (3)测量:测量钢丝长度L及其伸长量δL。先读出无砝码,仅有砝码钩(质量为0.200kg)时标记线的位置(反映在鼓轮上),然后在砝码钩上每加一个砝码(质

山东建筑大学系统工程系统动力学实验报告层次分析法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层次分析法应用实验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日

一、实验目的 熟悉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步骤,掌握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的计算过程。在EXCEL软件中,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系统评价问题。 二、实验任务 交通工具的选择是多目标决策问题,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所有的运算过程需要在EXCEL软件中完成。 三、实验原理 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 T. L. Saaty 教授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提出的系统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AHP法首先把问题层次化,按问题性质和总目标将此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层次,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相对于其上一层次某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得到其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尺度,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到各层要素对上层某要素的重要性次序,建立相对权重向量。最后自上而下地用上一层次各要素的组合权重为权数,对本层次各要素的相对权重向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各层次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根据最终权重的大小进行方案排序,为选择最佳方案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1)分析思路清楚,可将系统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 (2)分析时需要的定量数据不多,但要求对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关系具体而明确;(3)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广泛用于地区经济发展方案比较、科学技术成果评比、资源规划和分析以及企业人员素质测评。 2.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问题,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弄清问题的范围,了解问题所包含的因素,确定出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隶属关系,并且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对简单光学系统进行共轴调节 (2)学会用自准直法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 (3)学会用位移法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 (4)学会用物距 -像距法测量薄凸透镜的焦距 (5)学会用物距 -像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 2、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物屏,平面反射镜,水平尺和滤光片等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观测依据 1.自准直法测薄凸透镜的焦距 根据焦平面的定义,用右图所示的光路,可方便地 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f | xl x0 | 2.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 在傍轴光线成像的情况下,成像规律满足高斯公式 1 1 1 u v f f u v u v 如图所示,式中 u 和v 分别为物距和像距, f 为凸透镜焦距,对 f 求解,并以坐标代入则有 x l x o x i x l f = (x o

得到

B! B2 在上图中: L1为凸透镜, L2为凹透镜,凹透镜坐标位置为 X L ,F1为凸透镜的焦点, F2 为凹透镜的焦点, AB 为光源, A1B1为没有放置凹透镜时由凸透镜聚焦成的实像,同时也是 放置凹透镜后凹透镜的虚物,坐标位置为 X O ,A2B2为凹透镜所成的实像,坐标位置为 X i 。 对凹透镜成像,虚物距 u=X L -X o ,应取负值 (x L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三线摆和扭摆实验报告

清华大学 三线摆和扭摆试验物理实验完整报告班级姓名学号 结稿日期:

三线摆和扭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转动惯量概念和平行轴定理等的理解; 2. 了解用三线摆和扭摆测量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习电子天平、游标高度尺和多功能数字测量仪等仪器的使用,掌握测量质量和周期等 量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 1.三线摆: 如图一,上、下圆盘均处于水平,悬挂在横梁上。横梁由立柱和底座支承着,三根对称分布的等长悬线将两个圆盘相连。上圆盘可以固定不动。拧动旋钮就可以使得下圆盘绕中心轴OO ’作扭摆运动。当下圆盘的摆角很小且忽略空气阻力和悬线扭力影响时,可推出下圆盘绕中心轴OO ’的转动惯量为: 其中,0m 是下圆盘质量,g 取2 9.80m s -g ,r 为上圆盘半径,R 为下圆盘半径,H 为平衡时上下圆盘的垂直距离,0T 为下圆盘摆动周期。 图1 三线摆示意图 将质量为m 的待测刚体放在下圆盘上,并使它的质心位于中心轴OO ’上,测出此时的 摆动周期T 和上下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1H , 则待测刚体和下圆盘对于中心轴OO ’的总转动惯量1J 为: 且待测刚体对于中心轴OO ’的转动惯量10J J J =-。 利用三线摆可以验证平行轴定理。平行轴定理指出:如果一个刚体对于通过质心的某一转轴的转动惯量为c J ,则这个刚体对平行于该轴且相距为d 的另一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式中,m 为刚体的质量。 图2 三个孔均匀分布 在本实验中,将三个等大的钢球对称分布在下圆盘的三个均匀分布的孔(如图2)上, 测出三个球对于中心轴OO ’的转动惯量x J 。如果测得的x J 的值与由2 x c J J md =+右式计 算得到的结果比较相对误差在测量允许的范围内()005≤,则平行轴定理得到验证。 本实验中,用于测量基本物理量的仪器还有:电子天平,游标高度尺,配有光电接收装置的多功能数字测量仪。

招聘模拟实验报告

《招聘与甄选》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序号:47号 姓名:倪建刚 2013年10月11日

人员测评课程设计报告 一、研究企业背景 本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有7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地区。本公司其著名品牌自1989年10月份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是洗发水市场第一品牌,其知名度、消费者使用率、分辨率等各项市场指标多年以来均遥遥领先。该品牌在中国的演进,决非简单的产品开发行为更不是如大部分公众、同行等所想的那样“盲目、冒进”的短期行为。其品牌填补了中国洗发水空白,且带领洗发水市场走向了成熟,之所以成功,是该品牌成功建立了品牌理念,把品牌的建立放在了首位使其消费者对其品牌进行推崇,让其品牌产生自身优势。现在改企业处于高速发展中,拟在河北增加一个分公司,以此为例来进行改革来面对日趋饱和的洗发水市场环境。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设立的岗位在行政管理岗位。 二、制定招聘计划 分公司的总经理直接由总公司任命。 1、分公司首先成立行政部,行政经理由总经理面试,主要通过猎头公司确定初步合适人选。 2、面试时间大约在11月1日——11月10日;行政部的人事专员和客服代表主要由行政经理面试,面试时间大约在11月11日——11月20日。 3、分公司其次设立销售部,销售经理由总经理和行政经理面试,主要通过猎头公司确定初步合适人选,面试时间大约在11月21日—11月30日;销售主管和销售人员主要由销售经理和人事专员面试,面试时间大约在12月1号—12月20号。 4、分公司最后设立财务部,财务经理由总经理和行政经理面试,主要通过猎头公司确定初步合适人选,面试时间大约在12月21日——12月31日;会计和出纳主要由财务经理和人事专员面试,面试时间大约在1月1号——1月20号。 三、对于新公司组织内部的分析 (一)企业组织结构图 表1 企业需要岗位及人数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 实验十二薄透镜焦距测量

光路调整和透镜参数的测量 透镜是光学基本元件,工程中常用它建立光路作为传输光能量和光信息,并是组成各种光学仪器的主要组件。不同的用途需要焦距不同的透镜或透镜组。通过测量透镜的焦距,我们可以掌握透镜成像规律,学会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技术,这对了解光学仪器的构造和正确使用很有帮助,为探索其它学科提供了实际的手段和技能。 [预习要点] 1.什么是薄透镜?什么是近轴光线?透镜成像公式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自准法?它的光路及成像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共轭法?用共轭法测透镜焦距有何优点? 4.什么叫等高同轴?用什么方法调节等高同轴? [实验重点] 1.加深理解透镜成像规律。 2.掌握简单光路、光轴的调节技术。 3.学习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4.学习不确定的计算方法。 [实验仪器] 光具座、凸透镜、物屏、像屏、白炽光源、平面镜、光具凳、光学平台、分光计(参阅教材P203,图4.3.2)。 [实验原理] 透镜的中心厚度(d)比透镜焦距f小很多,约为% f d,我们称之为薄透镜。 /≤ 5 1.薄透镜成像规律 (a)凸透镜(会聚透镜) 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当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距透镜光心0为f的焦点F上,f OF=称为焦距,见图1(a)。

(b )凹透镜(发散透镜) 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经折射变为发散光束,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与主光轴交于F 点,称焦点F 到透镜光心0的距离为焦距f ,见图1(b )。 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公式为: f q p 111 =+ (1) 式中,f —透镜的焦距,p 为物距,q 为像距。 符号规则: 物距p 为正值表示实物,为负值表示虚物。 像距q 为正值表示实像,为负值表示虚像。 焦距f 为正值表示凸透镜,又称正透镜;为负值表示凹透镜,又称负透镜。 2.透镜焦距的测量原理 (1)自准法(由光的可逆性原理求焦距) 这个方法是利用物距等于焦距使之产生平行光,在用平面镜把平行光原路返回到物屏上,看到成像。用像是否清晰检验调焦是否完成,用像所在位置检验透镜光轴与平面镜法线是否平行。 如图2,在凸透镜后面放一平面镜,当物距等于凸透镜焦距f 时,则物光经过凸透镜后成为平 行光,被平面镜反射回来的平行光再次经过凸透镜后所成的像也在焦平面上,且为倒像。据此就可测出焦距f 。 图1 透镜的焦距 图2 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 图3 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 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 q 和- 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 且 1 =+-+ 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 - t 和+ 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 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 t 和+ 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流通 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 t Q 当量的+ H 通过界面向上走,- 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假定在管的 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 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 此界面将随着+ 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 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

一般智力测验实验报告

一般智力测验实验报告 一、瑞文智力测验简介 瑞文智力测验则是纯粹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是英国人瑞文在1983年设计的一个智力量表,简称瑞文智力测验。这是一套使用方便、用途广泛的智力测量工具,至今仍为国际心理学界和医学界所使用。由于该测验是非文字的,因而测验的结果较少受特殊文化背景的影响。瑞文测验最初型为渐近性矩阵标准型,整个测验一共由60张图案组成,按逐步增加难度的顺序分成A、B、C、D、E五组,每组都有一定的主题,题目的类型略有不同。从直观上看,A组主要测量知觉辩别力、图形比较、图形想象力等;B组主要测类同、比较、图形组合能力等;C组主要测比较、推理和图形组合能力;D组主要测系列关系、图形套合、比拟等;E组主要测互换、交错等抽象推理能力。可见,各组要求的思维操作水平也是不同的。测验通过评价被测者这些思维活动来研究他的智力活动能力。每一组中包含有12个题目,也按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排列。分别编号为A 1 ;A 2... A 12 ;B 1 ;B 2... B 12 等,每个题目由一幅缺少一小部分的大图案和作为选项的6~8张小图片组成(A组和B组有6张,C组以后有8张)小图片分别标号为1 , 2 ...... 8。测验中要求被测者根据大图案内图形间的某种关系——这正是需要被试者去思考、去发现的,看小图片中的那一张填入(在头脑中想象)大图片中缺失的部分最合适。 二、测验目的 熟悉智力测验(特别是团体测验)的施测方式;掌握瑞文测验的测验要领;体验瑞文测验;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瑞文测验的结果。 三、实施该测验的条件 通过人员素质测评课第12章及以前各章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一般智力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为每一位参加测验的学生准备瑞文测题本和测试答题纸一套。 四、测验过程 1、瑞文测验的使用要求 不论团体施测或个别施测都应为每个被试准备一张答卷纸,一个测验图册,提供或要求被试自备铅笔—支。一般正常三年级以上儿童与65岁以下成人均可用团体测验,其他则用个别施测。 团体施测主试须知: 1)准备足够的测验图册和答卷纸(每个被试—份并有少量富余)测验图册可多次使用。要求被试只在答卷纸上用铅笔作答。除要求被试自备铅笔外主试还要预备一些铅笔、小刀等。

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科技实验大楼104室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透镜焦距的测定 二、实验项目名称:透镜焦距的测定 三、实验学时:3学时 四、实验原理: 1.测凸透镜的焦距 (1)自准直法 如图1所示,用屏上“1”字矢孔屏作为发光物。在凸透镜的另一边放置一平面反射镜,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平面反射镜返回孔屏上。移动透镜位置可以改变物距的大小,当物距正好是透镜的焦距时,物上任意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折射回到矢孔屏上。这时在矢孔屏上看到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的倒立实像。这时物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此凸透镜的焦距。 (2)物距像距法 如图2所示,用屏上“1”字矢孔作为发光物,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像

在另一侧的观察屏上。在实验中测得物距u和像距v,则凸透镜的焦距为用自准直法和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时,都必须考虑如何确定光心的位置。光线从各个方向通过凸透镜中的一点而不改变方向,这点就是该凸透镜的光心。凸透镜的光心一般与它的几何中心不重合,因而光心的位置不易确定,所以上述两种方法用来测定凸透镜焦距是不够准确的,误差约为%~%。 图1 自准直法测焦距图2 物距像距法测焦距 (3)位移法 如图3所示,若取光矢孔物屏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f >,且实验过程 D4 中保持不变时,移动透镜L,当它距离物为u时,观察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当它距离物为u'时,观察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根据几何关系和光的可逆性原理,得 代入式(3-20-2)得 图3 位移法测焦距 从上式可知,只要测得物屏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D和两次成像透镜之间的距离d,即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这种方法把焦距的测量归结于对可以精确测定的量D和d的测量,避免了确定凸透镜光心位置不准带来的困难。 五、实验目的: 测凸薄透镜焦距。 六、实验内容: 1.共轴调节。 2.用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3.用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物理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座位号:01 实验时间:第7周星期3下午4点开始

二、实验原理: (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 如图所示,在待测透镜L的一侧放置一被光源照明的物屏AB,在另一侧放一平面反射镜M,移动透镜(或物屏),当物屏AB正好位于凸透镜之前的焦平面时,物屏AB上任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仍会聚在它的焦平面上,即原物屏平面上,形成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倒立实像。此时物屏到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待测透镜的焦距,即 由于这个方法是利用调节实验装置本身使之产生平行光以达到聚焦的目的,所以称之为自准法,该法测量误差在之间。

2.成像法 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为 当将薄透镜置于空气中时,则焦距为: 式中为像方焦距,为物方焦距,为像距,为物距。 式中的各线距均从透镜中心(光心)量起,与光线行进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如图所示。若在实验中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即可用式求出该透镜的焦距。但应注意:测得量须添加符号,求得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断其物理意义。 3.共轭法 共轭法又称为位移法、二次成像法或贝塞尔法。如图所示,使物与屏间的距离并保持不变,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则必能在像屏上观察到二次成像。设物距为时,得放大的倒立实像;物距为时,得缩小的倒立实像,透镜两次成像之间的位移为d,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推得: 物像公式法、自准法都因透镜的中心位置不易确定而在测量中引进误差。而共轭法只要在光具座上确定物屏、像屏以及透镜二次成像时其滑块移动的距离,就可较准确地求出焦距。这种方法无需考虑透镜本身的厚度,测量误差可达到。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1透镜焦距地测量实验报告

清华大学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物理实验完整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结稿日期: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节技术(主要是共轴调节和消视差); 3.学习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薄透镜成像规律: 薄透镜是指中央厚度d比透镜焦距f小很多的透镜。分为凹透镜和凸透镜。在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规律为: 111 fpq y'q yp 式中,为线放大率,其余各个物理量正负作如下规定: 物理量符号正负 物距p实物虚物 像距q实物虚物 焦距f凸透镜凹透镜 物的大小y光轴之上光轴之下 像的大小光轴之上光轴之下 y' 本实验中采用薄透镜,因此p和q都是从光心算起。在本实验中,为了尽可能满足近轴 条件,常采取两个措施:(1)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挡住边缘光线;(2)调节各元器件使之共轴。以凸透镜为例,薄透镜成像规律如图1所示。

图1凸透镜成像规律 2.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原理: 如图2,使得物与屏距离b>4f并保持不变,令O和O间的距离为a,物到像的距 离为 12 b,则根据共轭关系,有p1q2和p2q1。进而推得: f 22 ba 4b 测量出a和b即可求得焦距f。 图2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3.焦距仪测凸透镜焦距原理: 如下图3,由几何关系,知:tan 0 y f , tan y ' f 且tantan0,所以, y' ff x y 。

3

离,f为待测凸透镜的焦 距。 x 图3焦距仪光路图 4.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原理: 如图4,物屏上的箭矢AB经过凸透镜L1后成实像A'B',图中O1F1f1为L1的焦距。 现将待测凹透镜L置于L1与A'B'之间,此时A'B'成为L2的虚物。若虚物A'B'正好在L2 2 的焦平面上,则从L出射的光将是平行光。若在L2后面垂直于光轴放置一个平面镜,则该 2 平行光经反射并依次通过L和 2 L,最后必然在物屏上成实像A"B"。这时,分别测出 1 L的 2 位置O2及虚物A'B'的位置F,则O2F就是待测凹透镜的焦距f。 图4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焦距光路图 5.薄凹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 为了使得从凹透镜出射的光线汇聚并成实像,应当使用虚物。因此,如下图5,先用凸透镜成实像,再在实像和凸透镜之间插入凹透镜,左右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实像。

人员素质测评实验报告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报告 《人员素质测评与选拔》课程实验报告 气质类型测试 学生姓名卢亚娜 学号6031208219 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人力资源12-2 指导教师晁伟鹏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人员素质测评 姓名卢亚娜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6031208219)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在周围同学中所收集的气质类型调查数据分析以及结合实际实验测试期间的调查结果数据,通过介绍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实验目的、实验情景、实验过程及相关数据、心理测评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分析,了解某一成员各方面能力、人格以及心理健康测量的意义。 一、实验描述 实验项目:华瑞人才测评系统 实验名称:气质类型测试 实验目的:1.掌握心理测量,心理测验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2.了解能力、人格、心理健康测量的意义。 3.能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 实验情景: 时间地点周围环境心情用 时 第一次实验2011年5月9日 上午11:09 综合楼 323 天气凉爽,前一天下过大 雨,为做这项测试提供了良 好的环境气氛 没有因为做此项测试 而感觉心情浮躁、不安 等现象 8分 钟 第二次实验2011年6月22日 上午10:05 文科楼教室环境很好,有适合温度 的空调开放,有一个令人满 意的实验环境,更好的做这 个测试 心情一般,没有特别大 的波动,很乐意做种类 型的测试,尝试用各种 状态进行测试,结果还 是有所差距 7分 钟 实验内容:满意度评价、组织诊断、招聘争取、个性特征、职业发展等。 个性特质:气质测验 基本潜能:知觉速度测验、空间关系能力测验、机械推理能力测验、逻辑推理能力测验、 数字运算能力测验、语言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华文智力测验、华瑞智力测验 实验参与人员:周晨、李瑶、郑清霞、冶荣、王彩莲、韩丽娜、卢亚娜 三、实验过程及相关数据 对选取对象分析 性别性格参与实验和提供信息的表现选择实验对象的原因 周晨女开朗、乐观很积极关系较好 李瑶男开朗积极选一个男生测评 郑青霞女开朗、活泼很积极开朗的典型 冶荣女内向、幽默积极内向的典型 王彩莲女稳重积极实验时在我周围 韩丽娜女有主见、幽默积极关系较好 杨丽女内向很乐意实验时在我周围 卢亚娜女敏感、比较内向很积极本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