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谈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和讲学稿导学的体会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三中学陈萍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高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的越来越辛苦,学生学得越来越痛苦,教学效率很低,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和现实问题,而且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能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使课堂的效益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最有效地教学。教学是一种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服务,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和讲学稿导学这两种教学策略是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实现有效教学而做出的尝试,本文主要围绕这两种教学策略的实施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我们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以知识为基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是否能够开展“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二、小组合作学习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大力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分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课堂和课外两种合作学习模式,一般地,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活动流程如下图所示:

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间互动的品质越高,则学习效果越好。为了兼顾班级中的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能力应维持一定水平,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笔者通过高一第一学期中段成绩和入学成绩将性别、学习成绩、能力等方面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异质小组,4人一组,其中一名是化学成绩较好,一名是化学成绩较差,两名是成绩中等生,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全班分为13组,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学习水平和能力基本相当,即具有同质性。为了便于完成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任务,上化学课时合作小组成员是坐在一起的。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每组内设一名组长,一名汇报员,两名记录员。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制了条件。这样小组成员间为了团体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努力学习,互相促进。

[案例1]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案例——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复习课设计

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主要包括: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三块知识点。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出测验题,全班13组,每组限出2-3道题目,要求这些题目要考查三块知识点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对题目的评价包括科学性、难度、趣味性、知识覆盖率、新颖性等指标。教师将这些题目印成试卷发给学生作为单元测验,学生考完后,上单元讲评课,其模式为:合作小组给出评分标准→合作小组讲解出题思路→其他各组自评答案→……→其他各组对题目进行评价(找优缺点)→教师评价→学生评出优秀试题。

在出题和制订评分标准的过程中,学生由应试者转变为出题者和应试者的双重身份。学生在心理上由被动挨打变为主动出击,能有效地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促使自己主动进行逆向思维,为了确定出题目的方向研究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保证题目的层次性、新颖性和科学性需要用头脑进行全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合作学习策略,使学生完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案例2]课外合作学习模式案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在高一尝试借助学生手头上的一本教辅书《化学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组合作实验。该书的活动项目取材于教材中的典型,并设计成活动卡片。每个卡片上包括了6个栏目:问题思考、活动探究目的、活动探究用品、活动探究内容、交流与讨论、收获与体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做法:全班13个合作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星期轮1个合作小组进行实验,各组自由选题,实验的内容可以从活动卡片中30个活动项目中选取。组长负责组织,在课余时间内完成实验,包括实验预习、分工、活动记录(包括实验内容、实验讨论、实验收获等,以上内容在实验报告中反映)及活动评价(包括自评、他评,他评中包括组长对组员的评议和组员对组长的评议)。整个合作小组的实验活动在1个星期内完成,并由汇报员在下周的化学课上用15分钟进行“结案陈词”(告知同学他们的实验课题、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收获、活动评价的得分等)。累计每个星期不同合作小组的实验报告,定期进行展示,让大家进行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等。在各合作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也会参与到其中,合作小组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地表扬,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点拨、疏通,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并对他们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并纳入学分制的计算范畴。通过这些实验活动有

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践证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但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药,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课中进行教学时也常常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惑,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在认知容量上比不上传统的课堂,教学进度也不容易把握等等,这些问题有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讲学稿导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怎样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本校开展“有效教育的操作性策略研究”的背景下经教学实践发现,“讲学稿导学”模式是实施“有效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实施“讲学稿导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讲学稿与一般的现有教材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学习的补充材料,是强调自主学习而为学生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其基本内容源于课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学习目标,力求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以及发展性,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讲学稿的设计,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

讲学稿既是教师的讲稿又是学生的学稿,是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的脚本。其内容一般分为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学习过程、自我检测、学习反思5个部分。学习目标也包括学习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授课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笔者认

为,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应该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所以笔者将制定的目标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尽量简洁明了,以便让学生学习时明晰。[学习指导]和[学习过程] 是讲学稿的核心部分,可以包括知识结构框架或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有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自我检测]是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精心选编了有“阶梯性”“层次性”的练习题,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或者实验分析题等,这些练习有的在上课完成,有的则是课后作业。[学习反思]对讲学稿的设计不仅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留出了记笔记和思考的空间,以便使学生在其中书写自己的要点、疑问,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讲学稿最后学习反思这一栏目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对于整堂课的学习进行简短小结和反思,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讲学稿导学的关键是讲学稿的编制,而讲学稿导学的落实则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充分体现出讲学稿的作用则是问题研究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这种借助于讲学稿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讲学稿导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题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了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动手实验或讨论、相互质疑、思考等活动。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及讲学稿本身的特点,一般地,在讲学稿导学模式中师生活动流程如下图所示:

实施讲学稿导学模式的策略主要应该包含三个方面:

1、有效学习——学生课前的有效学习,从掌握学习的观点出发,学习者在学习某特定课题前的准备远比教师的教授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将设计好的讲学稿,一般都在课前一天就发到学生手上,激发学生课前学习的动机,学生以此为预习依据,了解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复习、归纳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阅读浏览或者查阅有关的新内容,初步解决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找出学习疑难点,自主地进行课前有效学习,讲学稿的使用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前学生不愿预习或想预习又无头绪,学习效果低下的教学难题。

2、有效导思——课堂上教师的有效导思,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中教师已经创设了相关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切身经历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开拓思路,提升学习能力。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或讨论,或实验,教师巡回解答疑问,然后信息交流,汇报结果。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放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上,逐步找到接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力求保证教学双方思维活动能够达到同步协调。做好这一点其实很难,教师往往会居高临下,然后不自觉地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所以对教师而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内容,编写好讲学稿是关键所在。

3、有效反馈——在运用学习反馈时,对经验、错误等方面的反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对教师来说,除了要特别关注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设计的练习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在总结达标后的反馈讨论中,也要有阶梯性,要适应不同的学生。

“讲学稿”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人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讲学稿”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与“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与应试内容有紧密关系的讲学稿容易受到学生的认同,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的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其次,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有时候为了应对测验,大多数学生就没有时间完成预习工作,所以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学案例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

[2] 解可逆反应的概念。掌握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3]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4]了解盐的分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根据背景知识自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间的性质,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及它们的鉴别方法

[三]、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

[四]、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全班有13个化学合作学习小组)

药品:Na2CO3固体(粉末和晶体)、NaHCO3固体、酚酞溶液、1mol/L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仪器:大试管、小试管、药匙、量筒、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带导管的胶塞、胶头滴管。

[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该节课的讲学稿,课前完成“讲学稿”的[知识回顾],并预习这节内容。教师收各个合作小组组长的讲学稿进行批改,后发还给组长,组长批改组员,并记录组员主要存在的问题,留待课堂上解决。

△课堂:(分合作学习小组坐)

[六]、案例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完成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比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身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本节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在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共同思考、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活动获得新知识。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尽可能多让学生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及它们的鉴别方法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笔者设计了合作小组的分组探究实验,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在这合作小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

协作能力、归纳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结合本校实施的“讲学稿导学”模式,让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先学后教,通过预习作业不仅让老师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也让学生明白到自己有哪些看不会的,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可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些。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讲学稿教学案一体化,设置一系列问题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自主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课前胸中有目标、方案,课堂上积极解决重、难点,课后能及时回顾与反思。

总之,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高考,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贺瑛.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化学教学,2006,(7):18~21

[2]. 张春.高中化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模式构建.化学教学,

2006,(4):15~17

[3]. 李连宁朱慕菊.《走进新课程》——新课标教师培训教材,2004年

[4]. 周峰、郑向荣.《从洋思到东庐》——优质学校形成机制探索,2007年

附件: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二节讲学稿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讲学稿)

执笔者:陈萍审核者:孔健勇课型:新授课、元素化合物课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

2、掌握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3、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4、了解盐的分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根据背景知识自学)

5、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及它们的鉴别方法

学习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

三、学习方法:实验法、对比法

四、背景知识: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俗名为纯碱,又称苏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化工工业(烧碱、清洁剂、软化硬水)、石化、冶金、造纸、纺织、印染、皮革、食品、医药、胶卷、轻工等行业。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俗称小苏打,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发酵剂,洗涤剂的配合剂、饲料中二氧化碳发生剂、动物饲料的添加剂、水果保鲜剂、纤维和橡胶工业的发泡剂等等。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在石灰岩地区的溶洞中,石灰岩(主要成分为CaCO3)遇到含二氧化碳的水时,发生:CaCO3 (溶解性小)+CO2+H2O=Ca(HCO3)2(溶解性大),当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发生:Ca(HCO3)2=CaCO3↓+CO2↑+H2O,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溶洞中的石笋和钟乳石。

碱式盐:组成中除了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NH4+)与酸根阴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的盐,如Cu2(OH)2CO3。

五、知识回顾:回忆初三所学的知识填空

(1)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往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

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及判断其反应类型

(3)请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谈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六、学习过程:实验活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

[实验目的] 了解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差异性)、鉴别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品:Na2CO3固体(粉末和晶体)、NaHCO3固体、酚酞溶液、1mol/L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仪器:大试管、小试管、药匙、量筒、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带导管的胶塞、胶头滴管、

[实验内容]

△内容1:(在物理性质上的主要区别)

△交流与讨论1:

1、除了上述实验中检验溶液碱性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2、碳酸钠属于盐类,却又被称为纯碱,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为什么可被作为食用碱?

*3、课外知识思考:制作广东“碱水粽”加入的是何种“碱”?为什么?

△内容2:(在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区别)

△交流与讨论2:

4、某化学课外小组欲在实验室里自制简易灭火器,

设计了如图的装置,你认为应选用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与盐酸反应?为什么?

[设疑]:面包师傅把揉搓好的小面团放到烤箱里焙烤后为什么会变成松软可口的大面包?

△内容3:(在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区别)

[学以致用]:请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你能用多少种方法鉴别碳酸钠固体与碳酸氢钠固体?

[学习收获]:请你将Na2CO3与NaHCO3的有关性质用图表方式进行小结。

Na2CO3与NaHCO3的比较

[自我检测] △基础题:

1.思考:为什么碳酸氢钠可以用在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答案提示:胃酸的主要成份是盐酸,NaHCO3+HCl=NaCl+CO2↑+H2O)

2.下列4种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中,可靠性最差的是( A )

A. 观察样品外观

B. 在少量的样品中滴入几滴水

C. 在饱和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

D. 取少量的试样加热

3. 欲除去苏打中混有少量的小苏打,下列除杂方法最适宜的是( A )

A. 加热

B. 加 NaOH 溶液

C. 加盐酸

D. 通 CO2

4. 能用来鉴别Na2CO3和 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最恰当的方法是( A )

A. 加热

B. 溶解

C. 加酸

D. 加烧碱

练习册:P58页第1—5题、P59二1

△提高题:

1. 欲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杂质,下列除杂方法可取的是(D)

A. 加热

B. 加 NaOH 溶液

C. 加盐酸

D. 通 CO2

2.下列有关Na2CO3和 NaHC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在水中溶解性: Na2CO3 < NaHCO3

B. 二者都能与酸反应生成CO2

C.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D.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思考:对Na2CO3和NaHCO3热稳定实验有没有更

好的改进方案?

有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右图的装置,你认为可行

吗?(可行)

4.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进

行计算:

A、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之比。(2:1; 1:1)

B、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之比。(84:53; 42:53)

5.制取相同质量的CO2,若要节省酸,可选下列哪种物质( A )

A.NaHCO3B.Na2CO3C.CaCO3D.K2CO3

练习册:P58页第6题

[学习反思]:谈谈你在做实验活动过程中有哪些学习体会。

收获:

遗憾: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允漷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②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③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幸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探 天津一中 李金华 2007-11-1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探 李金华 天津一中 300051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变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 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首先出现在英文教育文献中,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贯彻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即为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是: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使他们具有较好的政治、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要求教师淡化选拔意识,强化普及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其次,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次强调“合作性”教育。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教学应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二、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如有一位高中教师上一课时的"克隆技术",他写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理解克隆的概念 (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 (3)认识克隆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 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 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XX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X 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可以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共享、教学创新、常规完善等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规范、优化、研究和评定,形成了反思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诊断、互动研讨、教学沙龙等五种有效的教研策略。 一、反思教学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通过反思教学,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在培训中,注重反思教学,指引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学校采取互动反思模式,建立组织,明确分工和规则,为开展教研活动奠定基础。 1、将全体教师按年级、学科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以6-8人为宜,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各小组都设组长1人,负责小组教研、讨论的组织调控;记录员1人,负责对小组教研情况和讨

论结果的记录;发言人1人,负责将本组的教研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体组员做介绍;时间控制员1人,掌握每人发言时间不要超时;问题员1 人,将本组成员某个方面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在不同教研活动中,角色分工可以调换。 2、建立规划,明确程序 在教研讨论中,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为了按照科学的程序开展反思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行为规则和活动规划。 ①在行为规则方面,要求小组成员依次轮流发言,此外还要做个人学习笔记,内容包括本人的观点、本组其他人观点的不同之处、组间交流结果等。 ②在活动规则方面,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组织下开展教研讨论活动,针对每个教研专题向全体组员介绍本组讨论结果,可以相互辩论。问题员在每轮讨论后将本组的问题向学校提出。 (二)专题教研,反思互动 学校定期确立教学研究专题,要求每个小组进行研究,制订改进措施,完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加强教学前反思研究,重点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成员都要精心设计教案,小组间研究讨论教案的可行性,共同修订教案。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788764.html,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作者:李淑华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0期 【摘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探讨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教学改革有效教学课堂目标教学评价情感目标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解读 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性的一个隐喻:穿越玉米地。 第一,谁穿得快(速度)。 第二,谁掰的玉米多(收益)。 第三,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 这就是企业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成熟的企业家都知道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要全面考虑,必须要整体考虑。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 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 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 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 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一)有效学习 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前提性指标)。 学习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核心性指标)。 学习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内隐性指标)。 从更高的更广阔的视野来分析这三个指标: ⑴学习速度(学习时间); ⑵确立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意识! ⑶课程学习时间 一门课程:课时+课外 全部课程:全部学习时间=学校课程的学习+个人自由的学习 学生生活时间=学习时间+非学习时间 现存的问题:无限膨胀课程学习时间,不仅挤占了学生的个人学习时间,还挤占了生活乃至生存(吃饭、睡觉)的时间。

学习一旦变成对人的身心健康、对人性的摧残,如此也就失去了谈论有效性的前提(人道主义前提)。 有效学习是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三者的统一。(二)有效教学 有效的教的表现:教促进学(教长学) 1. 提高学习效率(时间)(速度)—(教:让学生学得快、多) 2. 增进学习结果(质量)(深度)—(教:让学生学得深、透) 3. 提升学习体验(兴趣)(温度)—(教:让学生爱学、乐学)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化难为易 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化易为难 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激发情趣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和策略 〈一〉方式:直接和接受的方式(马克思的名言) 学生学习过程(认识活动)的封闭性、直接性、指导性和预设性。 〈二〉策略:化难为易 1. 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通俗) 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请一位数学专家解下面这道算术题:在一个减法算式里,减数、被减数与差的和等于90,差是减数的两倍,那么差等于多少呢?题中概念太多,这位专家让孩子读两遍,学生还是把握不住,专家改用图来表达,图给孩子直观感和整体感,容易把握(见图1)。 专家与孩子商量:既然差是减数的两倍,我们能否将图1改为图2呢?孩子高兴地说,它是减法算式,干脆把图2改成图3吧!根据“减数、被减数与差的和等于90",有△+△△△+△△=90,就可知道△=15,那么差等于30。可以认为,这三张图形是一种特殊语言,它给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执笔:曹军亭)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做多方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有效,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有效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有效是教师和学生比较生疏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就需要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此为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促进我校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探索,寻找规律性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二)、对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前人早已开展过,且已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以往的研究大多仅立足于教师的教,仅局限于课堂,并且不具有学科针对性,大多都是泛泛而谈。但教学策略本身所具有的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导致教学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整齐划一和一劳永逸的。所以教学要在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与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持续变化和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关系、学校的条件等因素,不断地进行研究、实践和探索,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某一学科进行高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三)、广华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教学设备先进,化学学科梯队合理。但教学中也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而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课堂教学策略界定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 J. 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29T16:27:35.28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中杰[导读]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李中杰(邯郸县一中河北邯郸 056100)为了很好适应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目标,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取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为此,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建有效教学的框架;学生要发挥自身学习主体作 用,采取多种有效学习方式,在对教师有效教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有效性。现就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作一简单探讨。 提高教师课前备课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前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进行有效备课。其中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在确定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要备教材,即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了解教材的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其次要备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设计课程,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备课时要特别注意板书及教具的提前构思和准备,确定板书及教具的书写和使用,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课堂有效教学要注重多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课题导入要注重有效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课题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较强的思维启发性作用。例如,高二化学课程中“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课题的导入,可从伏特发明电池的经过开始,从伏特用青蛙做实验,找到“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秘密所在,再以伏特用两片不同的金属在自己的舌头上做实验、体味口中的滋味的事例为例证,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入课题,可以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后面的演示实验格外有兴趣,同时也真正理解了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理,这样使教学充满趣味性,在生动的演示与讲解中进行教学,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注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以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原子弹爆炸的录相,然后引导学生:原子核能威力强大,要了解原子核能首先得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之后用多媒体模拟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再用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最后用动画方式模拟氢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有效性;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堂讲授的有效性主要依赖实验功能的发挥;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盐的水解”时,首先安排学生做了在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酸和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有些盐为何也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继续探索新问题。 发挥学生“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当然不能一成不变。在对教师“教”的有效性认识和策略有所理解的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探索学生“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要学会在研究中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型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通过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新教材第一册、第二册附加了5-6个选做实验,这些实验的共同特点是实验用品都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比如天然水的净化、海带成分的检验、化学肥料的鉴别等。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出问题,亲自设计实验过程,再通过自己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获得直接知识和情感经验。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态度,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探索;现行的高中化学新教材编排中增加了“家庭小实验”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小实验的设计非常简单,实验材料也非常简单,学生在家里就很容易找到原材料而设计好每个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实践性。锻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求知欲很容易满足,这样更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去做更多的类似实验,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收稿日期:2012-03-02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学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以,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恒的主题。 当前有效教学大体有四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四是最优化理论(以巴班斯基的理论为代表)。这四个理论就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现,很多新课程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浅议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浅议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学科特征;创设情境 新课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对整个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如今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化学教学中在实现的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了自己日常教学的一些体会,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实现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希望能够推动化学教学工作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一、分析了解学科特征,合理安排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有别与初中化学,教材与初中的化学教材有了巨大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还有内容多、知识碎、大量实验结论需要记忆的特点,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化学中的分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是由字母构成,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也会比较有利。由此可以看出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但还是应该抓住教学的主旨,不能把高中化学和其他学科混淆,不能够企图通过死记硬背在高中化学中取良好的成绩。有些概念结论并不是学生能够很容易理解的,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验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把化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根据教材,从教材的整体性着眼,有体系有逻辑的安排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引导教学过程,以使师生达到更加完美的配合。 二、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创设探索知识情境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了古代已有的单纯的“解疑释惑”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化学课堂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建立师生平等和谐互助的关系。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持久性、稳定性和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抱着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较好的一种方式。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例如,在进行氯水的漂白性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景: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试液变红,在向上述溶液通入氯气,红色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学设计汇总

教学设计框架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具准备 五、教学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制取蒸馏水装置15套、50ml分液漏斗(15)、10ml量筒(15)、烧杯(15)、铁夹台、铁圈(15)、CCl4、碘水。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3、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 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4、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5、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 题的能力 6、通过学习,激发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体验概念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 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4、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5、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 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 重点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允漷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②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 略 新课改带动了一线的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改革中,仍然存在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和调查分析,发现高中化学的教学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一、新课改推行以来,高中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教师无法适应教材结构的变化 新教材中化学和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各种专题或模块打破原来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从知识性向趣味性转变。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1的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把海水作为引子,结构编排较为随意,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没有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但是知识中心非常明确,明线是“海水―食盐―氯气”。其中涉及了较多的化学知识和原理以及探究化学现象的方法,这些构成了一条暗线。显然对于这条暗线的深度和广度,许多教师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再如,鲁教版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重点讲授了钠和它的化合物的性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一节中则是以氯气为代表。显然这两处的重点不是讲授化学知识,而是以钠和氯气的性质作为一个例证来突出研

究物质的方法,但是在传统的教材中钠和氯气分别是金属与非金属的重要知识点,所以教师会习惯性地去重视讲授它们的性质,而淡化了研究化学物质方法的传授。总之,现在的教材是从学科主义向着科学主义转变,而且突出了人文思想,教师需要逐渐在实践中适应教材的新特点。 2 .教师的教学没有适应新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提升,所以新的必修教材内容涵盖面广,教学目标需要从一维、二维上升到三维目标。内容增加导致一节课中往往要切换若干个知识点,这些点之间联系松散,系统性不强,每个知识点分配的时间太少,浅尝辄止,导致学生领会不透,掌握不牢。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大胆质疑,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即使学生想问,也没有时间问,教师也无法在课堂上将各个知识点展开讲授,所以学生掌握的知识是肤浅的。尤其是面对难度高于教材的课外习题时,学生感觉更是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比如,在学习“物质的分散系”时,学生遇到了“胶体的性质和溶液有何不同”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硫酸铜和氢氧化铁胶体的反应实验,而这个实验的前提是学生得明白两点:一是如何鉴别胶体和溶液;二是氢氧化铁胶体会发生什么反应。显然学生还没有这些知识储备,导致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这些说明教师没有成功地处理基础知识和新课标要求之间的矛盾。教材内容多导致时间不足是一个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 允漷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允漷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