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终极整理资料

马原终极整理资料
马原终极整理资料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上述说法是指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此外,从它的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青年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首先,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

其次,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供许多科学的辩证法,正确掌握和应用思维工具。

第三,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解决为谁工作的问题,通过学习培养“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四,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理想与信念是人不断前行的动力。现阶段,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制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激励和指引着全体国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正确处理和学习与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更能增强不断前行的动力。

第五,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可以获得伟人的人格魅力。

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加强基本理论学习而且要注重社会实践锻炼。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

1.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对立统一规律

1)内容:事物就是矛盾,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着的

事物又分为对立和统一两个方

面,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

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绝对的斗

争性总是要突破相对的同一性,

导致事物的发展变化。

2)意义: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

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

动力,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

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2)质量互变规律

1)内容: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

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

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

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是: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

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

起质变,在物质的基础上,事物

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

环,形成质量互换的规律性。

3)意义:质量互换规律体现了

事物渐进性和飞跃的统一。

(3)否定之否定规律

1)内容: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

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

进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2)辩证否定观的基础内容:1.

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是事物

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

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

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向新质

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

才向新事物转变。3.否定是新旧

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

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

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

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意义:不仅揭示了发展是新

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实质内容而

且指出了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

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答:(1)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

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2)1)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

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 2)坚持群

众观点:坚定人民群众自己解放

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

习的观点。 3)弄清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的关系:党的群众观点

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群众

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体

现。4)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

四、材料题:(3题)

第一题:

材料1

笛卡尔说:关于观念,“我觉得

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

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

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

“我都发现外部感观的判断有

错误”,“内部感观也是这样

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

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

理;“所以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

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

绝。”只有清楚和明了的“天赋

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

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

国哲学》

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

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

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

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

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

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种

和第三种知识必然是真知识”,

“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

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

材料2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

纸,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

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

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

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

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

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

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

些标记”。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

国哲学》

贝克来认为,“存在就是被感

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

也构成物体。感观固然有错误,

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

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

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

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

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

错误的主要原因。

摘自贝克来《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

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

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

物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

认识的历史性或辨证性,虽然

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

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摘自

毛泽东《实践论》

请回答:

(1)材料1中两位哲学家的共

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2)材料2中两位哲学家的共

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3)简述材料3中,毛泽东对

哲学上‘唯物论’和‘经验论’

评价的科学性。

【答案要点】

(1)材料1中的两位哲学家都

属于唯理论。笛卡尔是唯心主义

唯理论,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唯

理论。

(2)材料2中的两位哲学家都

属于经验论。洛克是唯物主义经

验论,贝克来是唯心主义经验

论。

(3)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

上‘唯物论’和‘经验论’作出

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他全面阐

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

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的辨证关系原理,指出了“唯理

论”就重视理性认识、“经验论”

就重视感性认识而言,“各有片

面的真理”,但“但在认识论的

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即它们

都分别片面强调理性认识或感

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

或理性认识的重要性,都从不同

方面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题:

材料1

美国有一种连锁店,叫“塞问

一来问”,是一种日用品商店,

它经营的基本理念是以方便换

利润。它就开在居民区里,早

上7点开门、晚上11点才关门,

所以叫“塞问一来问”。

店里的日用百货一应俱全,服

务也非常周到,但是它的价钱

比商业区里稍贵一点,这种连

锁店在美国非常红火,利润很

高。

材料2

台湾的一个老板于是把这一连

锁店引进了,也开在台湾的居

民区里,经营的方式和美国的

一模一样,可是三年下来,生

意却越做越淡,并且亏的一塌

糊涂。经营的失败,迫使老板

和大大小小的经理们反思:为

什么在美国行、在台湾就不

行?他们下决心一定要把原因

搞清楚。

材料3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台湾的情

况和美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

同:美国的商业区离居民区很

远,开车也要好半天,台湾的

商业区离居民区很近,走路只

要几分钟;美国的家庭主妇比

较图方便,不在乎一毛、两毛

的,而台湾的家庭主妇很在乎

一毛、两毛钱,宁可多走路,

也不愿花那冤枉钱,因此,想

挣她们的钱是很难的。但是通

过调查,他们也发现,来来往

往的游客和步履匆匆的学生们

却很适合他们的经营理念。

于是老板决定把连锁店

从居民区里搬出来,开到车站

边上去、开到学校边上去、开

到十字路口、三岔路口去,为

来来往往的游客服务,为学生

们服务。台湾的游客很多,学

生也很多,而他们买东西图的

就是一个方便,而价钱贵一点、

便宜一点,他们是不太在乎的。

结果,连锁店的生意越来越兴

旺,利润不断增长。

请回答:

(1)从连锁店经营的失

败到最后的成功,他们

做了哪些工作。

(2)从这件事中,我们

可以悟出什么哲理。

【答案要点】

(1)他们下决心一定要把原

因搞清楚。经过调查,他们发现

台湾的情况和美国的情况有很

大的不同。而且他们也发现,来

来往往的游客和步履匆匆的学

生们却很适合他们的经营理念。

于是老板决定把连锁店从居民

区里搬出来,开到车站边上去、

开到学校边上去、开到十字路

口、三岔路口去,为来来往往的

游客服务,为学生们服务。结果,

连锁店的生意越来越兴旺,利润

不断增长。

(2)我们无论干什么,都

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对于其他地区、其他人成功

的经验要学习、要借鉴,但不能

照搬照抄,而要在此基础上不断

吸取新的实践经验进行创新和

变革,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的统一,又

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必由之

路。

第三题:

材料1

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

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

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人在

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

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

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

刻是自由的”,只能服从必然性

和“定命”的摆布。

摘自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上卷

材料2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

在方式,自由与人不可分。自

由就是“选择的自主”,“这个

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不“附

属于”“任何必然性”,“不受因

果关系制约”,无任何根据和是

非标准。因此,“人是绝对自由

的,人就是自由”。

摘自萨特《存在与虚无》和《存

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材料3

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

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

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

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

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自

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

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

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

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每一

进步,都是迈向走的一步。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请回答:

1.材料1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

错误。

2.材料1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

错误。

3.结合材料3简要说明马克思

主义自由观的基本观点。

【答案要点】

1.材料 1 是典型的机械决

定论的自由观。这种观点强

调客观必然性及其对人的

制约性,但否定人的主观能动

性,否定人的自由,最终导致宿

命论。

2.材料2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绝对自由观。这种观点强调

人的能动性,但否认客

观必然性、因果关系和客观条

件对人的能动性和自由的制约,把自由看成是绝对的,选择是任意的。这种观点必然导致为我论。

3.材料 3 是恩格斯对辩证

唯物主义自由观的阐述。马

克思主义认为,自由和必然

是对立

的统一,必然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依据,必然是对世界的成功改造。必然是自由的限度,又是自由的根据。没有必然,不认识必然,就没有自由。认识和驾驭必然,才能使其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才能取得自由。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四、材料分析题

1.下列材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的部分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材料1]“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人民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材料2]“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材料3]“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请回答:

(1)毛泽东论商品生产的论述有什么意义?

(2)你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商品生产会有什么作用?

(3)毛泽东的认识还有什么不足?

[答案要点]

(1)毛泽东对商品生产的认识的意义有:其一,他认为商品生产不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不是两种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商品生产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其二,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商品生产,弥补自给性的生产的不足。其三,希望通过商品生产,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每个人的工资。其四,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2)商品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可以提高社会的物质产品的供应量。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是可贵的探索,还只是初步的,但后来没有坚持这一正确思想,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忽略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挫折。

2.[材料1]某企业为了追求效率,推行差别工资,使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

[材料2]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为了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职工的生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并积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运用有关原理,分别说明材料1、2的合理性。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2)两类做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答案要点]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要求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完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在生产力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为了使劳动者的劳动积极

性充分施展出来,企业必须将劳

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业绩

相挂钩,以鼓励多劳多得。

(2)价值规律对经济的

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

一些消极的影响。例如,在竞争

中造成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造

成分化,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产生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为此在充分

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同时,政府

必须采取措施,把价值规律的消

极作用降低到最小。政府对困

难、破产企业的职工,实施救济、

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就是具体

表现。

(3)企业追求效率和政

府维护公平的做法是相辅相成

的关系。其一,我们建立的是社

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

求效率,社会主义强调公平。所

以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二

者的协调发展。其二,效率与公

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效

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

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

高为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

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合理的收

入分配有助于形成和谐安全的

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

面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效率

的提高。

3.[材料]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

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

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

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

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

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公

认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

价22.65元,每吨煤的生产费

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

元。

请计算: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

上榨取剩余价值有多少?

(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

少?

[答案要点]

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

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价值量。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

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国部

分构成的,即w=k+m

所以,剩余价值量的计

算方法是: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

(22.65元-14.9元)*1.88元

*30=7.75*1.88*30=437.10元

再求剩余价值率:m’

=m/v=437.10元/32.24元

*100%=1351.58%

(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

世清身个榨取的剩余价值为

437.10元;(2)剩余价值率为

1351.58%。

四、材料分析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微软公司是20世纪

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

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

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

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

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

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

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

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

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

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

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

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

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

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

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

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

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

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

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

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2000

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

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

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

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

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

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

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根据刘峰、靳立新:《微软垄

断始末》,《经济学消息报》2000

年11月17日整理)

请回答: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

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与竞

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

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

理?

[答案要点]

(1)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

局仍不会改变。其根本原因:第

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

竞争的动因与基础。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

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

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

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

的动因和基础。第二,不存在“绝

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

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

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

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

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

和流动。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

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

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

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

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

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至

少可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

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

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清除竞

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

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

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

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

配置的主要方式。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估计,今天在美

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

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

-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

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

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

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

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

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

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

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

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

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

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

倍。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

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

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

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

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

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

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

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

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

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

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

力干,得到的就越多。(摘自W.E.

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社

会文摘出版社1999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

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

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

法。

[答案要点]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

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

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

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

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

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

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

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

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

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

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

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

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

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

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

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

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

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

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

阶级地位。

(3)工人股东的第二种

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

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

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

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

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

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

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

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

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

关系的实质。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国有化早在自由

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就已产生。

当时如矿山、港口、河道、铁

路、公路等私人资本难以经营

的企业和设施就已部分地转归

国家所有。到了帝国主义时期,

国有化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有化

大多是在战争和经济危机期间

发展得较快;一但战争结束,

经济危机过去,国有化企业就

会大大收缩。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资本主义的国有化有了

长足的发展,通过国有化扩大

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已

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实行国有化的主要方法是资本

主义国家高价收买私人企业的

产权,或由国家向私人企业投

资。其形式主要有:国营、国

有私营和公私合营等。

[材料2]20世纪80年代,

法国工业国有化的程度达到了

40%,意大利为35%,奥地利为

28%,联邦德国为21%,英国为

11%。

[材料3]1982年,法国推

行国有化涉及基础工业和重化

工业之外,还包括电子、原子

能等新兴工业部门,以及纺织、

造纸、建材等制造行业,甚至

深入到航空工程、信息技术、

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

域。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

钢铁行业的比重为80%,航空运

输行业为87%;在邮政、电讯、

铁路运输、烟草以及煤气生产

方面,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甚

至高达100%;在基础化学、人

造纤维、有色金属等行业,国

有企业的比重也超过了50%。

请回答: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

有制出现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

有制调整的实质。

[答案要点]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

料所有制发生新的变化,就是国

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

作用。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

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

本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点

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

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2)国有制的性质随国家

的性质而定。在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条件下,私人资本,特别是私

人垄断资本构成社会经济的基

础,它决定国家这个上层建筑只

能是资产阶级国家,理想的总资

本家。由于这种性质的国家实行

国有化,占有生产力,毫无疑问

仍旧是资本主义所有制。体现着

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

系。国有制企业的工人,虽不再

受雇于和隶属于某一个别的或

集团的资本家,但受雇于资产阶

级的国家和国有企业。

是资本主义所有制。体现着

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

的关系。国有制企业的工

人,虽不再受雇于和隶属于

某一个别的或集团的资本

家,但受雇于资产阶级的国

家和国有企业。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马原复习资料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定义,马克思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物质的存在形式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与物质,其次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

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物质的永恒发展) 四.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统一的实质: 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简单的表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无条件,绝对的)和特殊性(个性,有条件,相对的)是辩证统一关系,即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六.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 观性) (2)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4、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普特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密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一)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一) 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马原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马原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原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 2、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4、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 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 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 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 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为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9、如何把握量变、质变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收缩或扩张。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又要有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的精神。 10、简述辩证否定观及意义。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观察问题, 处理问题,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第二,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 历史文化遗产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第三,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一切外国的东西,也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大学马原第一章要点整理

第一章 * (名)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 * (名)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万事万物: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名)哲学的基本问题 : 1、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第一性) 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研究一般、共相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哲学基本问题?宏观角度:世界由物质和思维这两类现象构成微观角度:个人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贯穿人一生的问题. *(名)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特征:强调外在力量的客观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由某种或几种“初始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原子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名)唯心主义 :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特征:强调精神力量的创造性 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心灵、感觉、观念、意志)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 )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义哲学的伟大变革: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名)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通过感觉感知,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感觉所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意识之外,为人意识所反映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本质看时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马义哲学基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名)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可知论和能动反映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理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意义: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认识客观事实、利用客观事实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函数,随物质运动的改变而改变

马原复习重点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一章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 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 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根据 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 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 唯物主义(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和唯心主义(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3.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 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界线。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 4.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 运动是个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 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5.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对意识的 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即人特有 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 第 一, 第 二, 第 三, 第四, 6、世界的统一性原理 第一 意识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 机能,意识的发挥必须以尊重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第二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这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 活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研究生考试马原专业课考点归纳

20XX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专业课考点归纳 (页码参照20XX年修订版)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3-P19)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鲜明的政治立场 3.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辨证统一。(P42)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注意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7-P48) 四、和谐社会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P49) 五、辨证的否定观。(P51) 第二章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P75)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证统一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P79 ) 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起着补充作用 四、价值及其特性。(P80) 1.客观性

2.主体性 3.社会历史性 4.多维性 五、价值评价的功能及其特点。(P82-P84) 1.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功能”见P84) 六、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P85-P86) 1.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P87)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绪论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马原复习资料

下面的各些页码标注有关于本题的了解大家自己复习的时候记得连书一起看: 谨记 有些在书上没能找到的记得下去百度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哪些?P95第一段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哪些?P160最后一段 (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时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功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社会主义为什么会在俄国、中国发生而没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呢?(P111~113部分) 4资本家的收入为啥会高呢?P164 资本积累是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劳动生产率高 5.新自由主义含义是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当下的中国有哪些社会现象是类似于新自由主义主张的?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学思潮,它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特点:(1)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 (2)倡导个人主义 (3)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4)支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5)反对国家过多的干预经济 (6)主张私有化 大家结合他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发展的一些过程就能答二三两问 6社会主义发展多样性如何理解?P239 1)各个国家的生产力状况和社会法杖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张道路具有不同特点

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也是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3)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7.空想社会主义最大缺陷是没有找到社会改革的力量P217最后一段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掲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P217) 8.苏联解体原因是啥?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2)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3)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9.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是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0.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啥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1.强的国际竞争力不能反映国企的社会主义性质 12按需分配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P224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吧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发挥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10.十月革命导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P221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11.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是社会主义革命最容易爆发的地方P218 12.犯罪是无产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制度最原始的方式P218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13.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并不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P188 14.经济全球化是分工不断发展的结果P197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15.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濒死的时期不是资本主义在西欧国家兴起的原因 16.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P186 17.资本家利润率越来越高不是资本积累的长期趋势P163 18.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并不是为了计算资本周转的速度P159 23工资的本质是啥?P169

马原复习资料精简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第一节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义的唯一标准。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3)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

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④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马原复习终极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陈宣明老师 一. 辩证唯物论。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 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P27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 的发源地。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 2.世界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即物质。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意识统一于物质。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 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因此,世界的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2)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具体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 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唯心论、宗教神学、二元论根本对立,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3.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自然: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切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社会历史:社会实践特别

【马原】重要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是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中客观的普遍的现象;是指矛盾的共性、绝对性。 第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是指矛盾的个性、相对性。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四、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包括的是个性中本质的东西,它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第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性寓于(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共性统摄着个性,个性总是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割裂了这种联系,就会导致类似“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第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随事物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变,共性与个性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6、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教程文件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 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