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字母

2、阳声韵

3、七音

4、清浊

5、假二等

6、早梅诗

7、阴阳对转

8、等呼9、阴声韵10、五音

二、填空题

1、十六摄的名称依次是:。

2、清代及以后研究上古韵部各家的分部情况:

顾炎武10 部、江永13 部、段玉裁17 部、

戴震25 部、王念孙22 部、孔广森18 部、

江有诰21 部、章太炎32 部、黄侃28 部、

王力30 部、罗常培、周祖谟31 部。

三、拼读下列反切(用拼音注明):

都宗切、强鱼切、徒红切、莫袍切、当孤切、博故切、朽居切、普官切、甫万切、德红切、户公切、仓先切、布干切、都寒切、徒兼切、徒古切、苦江切、七刀切、如延切、匹战切、

布回切、职缘切、布玄切、甫微切、扶云切、莫中切、私宗切、九魚切。

四、简答题

1、请写出十六摄及所包含的韵部。

2、请写出中古三十六字母及其发音部位。

3、简述《广韵》一书的体例。

4、请说明中古音到现代北京音声母方面的变化。

5、举例说明中古音到现代北京音声调方面的变化。

6、请写出王力先生归纳的“上古音韵部”。

7、请写出研究上古音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8、请谈谈你对学习汉语音韵学的体会。

北大音韵学期末复习要点

北大音韵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了解下列著作的作者和时代 1、三国《声类》三国·李登 我国最早的音韵学专著 出自《隋书·经籍志》 2、隋唐《切韵》隋·陆法言 划时代意义的音韵学经典之作 《刊谬补缺切韵》唐·王仁昫 3、宋《广韵》宋·陈彭年、丘雍 出自同一祖本《韵镜》北宋初或更早·作者不可考 南宋·张麟之序列 《通志·七音略》南宋·郑樵 《切韵指掌图》南宋 4、元《中原音韵》元·周德清 根据戏曲用韵编纂 接近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是中国音韵学史上一次重大的革新5、明《韵略易通》明·兰茂 以早梅诗记录二十声母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明·徐孝 二、解释下列名词的概念 1、五音:古代音韵学将声母发音部位分析为喉、牙、舌、齿、唇五音 由来:《玉篇》“五音声论” 分类方法:发音部位 发音方式 评价:钱大昕“字母之滥觞”;陈澧“字母之椎轮” 字母的起源,但不是字母 音乐“五音”:内容:宫商角徵羽 由来:《尔雅·释乐》 关系:和字母五音比附 2、七音:五音+半舌、半齿 3、牙音:现代语音学:舌根音(舌面后音)塞音__ __ __ 鼻音__ 古代:发音时舌根与软腭接触,舌根紧靠大牙 4、喉音:零声母__ 舌根擦音__ __ 舌面半元音__ 5、重唇音:双唇音塞音__ __ __ 鼻音__ 6、轻唇音:唇齿音塞擦音__ __ __ 鼻音__ 后人添加擦音__ 半元音__

7、正齿音:舌叶音__ __ __ __ __ 另:舌面前音__ __ __ __ __ 8、舌头音:舌尖中音塞音__ __ __ 鼻音__ 9、舌上音:舌面前音塞音__ __ __ 鼻音__ 10、齿头音:舌尖前音塞擦音__ __ __ 擦音__ __ 11、清浊:基本概念: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 分类概念:全清:清声母不送气塞音/塞擦音 零声母 次清:清声母送气塞音/塞擦音 全浊:浊音塞音/塞擦音 次浊:浊音鼻音/边音/半元音 擦音:清__ __ __ 归入全清 浊__ __ __ 归入全浊 12、字母:古人分析声母 给每一个声母一个汉字作代表如“帮”__ “端”__ 一个音系里的全部字母成为一个字母系统 13、韵:来源:早期音韵学研究与诗歌押韵关系密切 诗歌押韵的条件是韵腹、韵尾相同 语音分析将韵腹、韵尾作为一个整体 韵腹、韵尾相同,声调相同的汉字归为同一部类,每一部类叫做一个韵 14、韵部:韵基(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不同的几个韵 归为一个更大的单位 15、韵系:四声相承:包含同样韵母的平上去入四个韵,可以形成一个系列 配合:同样发音部位上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与相同的韵腹结合 __配__;__配__;__配__ 韵腹+鼻音韵尾构成平上去三韵,成为一个韵部 加上相配的入声韵,成为一个韵系 +零韵尾/元音韵尾没有相配的入声 一个韵部成为一个韵系 16、韵目:每个韵用一个汉字命名如“东”、“冬” 17、韵摄:《切韵》分韵繁多 语音变化,韵部合并 宋代:将韵尾相同、韵腹相同/相近的韵系合并为更大的单位 “摄”:统摄、以少持多 三、传统音韵学分为哪几个分支?根据什么来分? 根据研究对象:古音学对象:上古(先秦两汉)汉语语音 材料:诗歌韵文归纳韵部系统 如《诗经》《楚辞》 形声字探求声母、韵母类别

(完整word版)音韵学复习提纲

音韵学复习提纲 1.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的分支? 音韵学(historical phonology),又叫声韵学,或者历史语音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的学科。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是“小学”的一个门类,是“经学”的附庸。 音韵学可以分为四个门类: 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爲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这里的“今”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古音) 古音学:是相对“今音学”来说的,以《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字爲主要材料,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上古音) 等韵学:得名于等韵图。用字母、等、呼等概念分析反切原理和发音方法,并以韵图的形式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 北音学:对象是近代反映北方语音的韵书、韵图。(近代音) 2.关于声母的概念 (1)声母 聲母(initial consonant)是指音節開頭的輔音。在音節開頭没有輔音的情况下,也可以認爲存在一個“零聲母”。而實際上普通話中真正的零聲母是非常少的。實際發音中往往帶有一个喉塞音或同部位的半元音。 聲母由輔音構成,但是輔音並不一定是聲母。輔音還可以充當韻尾。(-m, -n, -?, -p, -t, -k, -l, -?)。有些輔音(一般是響輔音)還可以自成音節:呣m(北京),五?、唔m(廣州)。甚至跟聲母相拚成一个音節:湯th?,鋼k?,郎n?,桑s?(廈門)。 (2)声类 反切上字的分类,由反切上字系联、归纳而来。《广韵》中452个反切上字,最多可以分析为52声类。 (3)字母 在音韵学上,古代学者称呼声母的别名,指字音的开头部分。字母的產生與佛教的傳播有關。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人們接觸到一種跟漢語、漢字完全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即梵語文。梵文是一種拚音文字,以輔音字母爲中心,元音用附加符号表示。受梵文的啟發,中國的音韻學家創立了字母。 最早創制字母的人一般認爲是唐末的和尚守温。他的字母有三十個,見於敦煌發現的《守温韻學殘卷》。现在音韵学上流传的三十六字母是经后人曾补过的,它大致代表了唐、宋间汉语语音系统的三十六个声母。 (4)五音 音韵学家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不同,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五类,即所谓“五音”。《玉篇》卷末所附的《五音声论》以及《广韵》卷末附的《辩字五

训诂学试题(1)汇总

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
注音
声母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xue2
x[ ]
ü[y]
ê[ ]
2/35

hao3
h[x]
a[ ]
o[u]
3/214

han4
h[x]
a[a]
n[n]
4/51

yu3
0[0]
ü[y]
3/214

sheng1
sh[ ]
e[ ]
ng[ ]
1/55

yun4
0[0]
ü[y]
n[n]
4/51

diao4
d[t]
i[i]
a[ ]
o[u]
4/51

xi4
x[ ]
i[i]
4/51

tong3
t[t ]
o[u]
ng[ ]
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
注音
声母

hai3
h[x]

kuo4
k[k ]
韵母 韵头
u[u]
韵腹 a[a] o[o]
韵尾 i[i]
声调 3/214 4/51

ping2
p[p ]
i[i]
ng[ ]
2/35

yu2
0[0]
ü[y]
2/35

yue4
0[0]
ü[y]
ê[ ]
4/51

tian1
i[i]
a[ ]
n[n]
1/55
t[t ]

gao1
g[k]
a[ ]
o[u]
1/55

ren4
r[ ]
e[ ]
n[n]
4/51

niao3
n[n]
i[i]
a[ ]
o[u]
3/214

fei1
f[f]
e[e]
i[i]
1/55
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
塞音
发音 部位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塞擦音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擦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1 / 16

汉语史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节绪论(填空、简答) 一、研究汉语史的原则(填) 1.注意语言发展的时代特点 2.区分通例和特例 3.重视语言内部各要素的联系 二、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分为韵文(音韵)和散文(词汇和语法)两部分) 2.前人的研究成果 属于词汇词义研究的,有《尔雅》类,《方言》类,《释名》类等 属于字形字义研究,有《说文》《玉篇》等书 属于字音研究的,有《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韵书 3.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 外语借词包括外语里借汉语的词和汉语里借外语的词两种情况 4.现代汉语方言 三、研究汉语史的方法 1.归纳 2.比较 3.统一 4.证实 5.探源 6.转换 7.推演 8.系联

世纪,即商周秦汉时期,其中商为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 特点:(1)语音上,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前期和中期没有庄组声母;阴、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声调分平、入两大类,两类之中又各按音高和音长分为两类,没有去声。(2)词汇上,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见”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 b)中古期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二世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其中唐为中古中期,宋为中古后期。 特点:(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产生;舌上音产生;庄组声母和章组声母合并;大量古入字变为阴声。(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量增加;由于对外文化交流和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汉语词汇中增加了相当数量的外语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 导言部分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语言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各类语言学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专语语言学下面可分汉语语言学(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汉语史等)、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等等,普通语言学下面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等。 四、语言学流派 比较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主要有: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学派、系统-功能学派、社会语言学。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请浏览《语言学网络课件》中的“望远镜”板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本章需要明确的要点是:第一,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第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弄清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内涵,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2.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本节其它一些问题可一般了解:一、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二、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四、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有三大要点:语言是符号、语言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次性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符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指称现实现象。如: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注意语言符号同一般符号的区别。 2.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弄清楚语言层级,各个层级的构成及其特点,以及语言二层性的核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比如音位和音位、词与词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也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音韵学教程

音韵学教程 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 第一节韵书产生以前的古音研究 音韵学上所谓“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 上古音的研究是徒韵部开始的,这是因为汉代以后,人们读《诗经》、《楚醉》等先秦韵文感到不押韵、不谐和,因而去进行探索研究,试图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例如《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章和二章头四句的韵脚“鸠、洲、逑、流、求”,都是《广韵》尤韵字,徒《诗经》时代到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地方言),都是押韵的,自然没有问题。但二章后四句和第三章,从韵律上看,显然“服”和“侧”,“采”和“友”、“芼”和“乐”是韵脚之所在,但现在读起来却完全不押韵了,因为它们彼此之间,韵母都不同,不仅主要元音不同,有的甚至韵尾也不同。它们在《广韵》音系里,差别也很大,例如“服”属通摄屋韵,“侧”属曾摄职韵;“采”是蟹摄咍韵上声海韵字,“友”是流撮尤韶上声有韵字,而“芼”属效摄豪韵去声号韵,“乐”属宕摄入声铎韵,不仅不同韵,而且不同摄。那么《诗经》的作者为什磨要这样用韵呢?从六朝开始,就有人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不断提出各种看法和解释。例如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据《经典释文》所引)于《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中的“南”字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反”。意思是说:“远送于南”的“南”字,本读那含反[nam],但在这里为了与上下文的“音”、“心”押韵,应当改读为乃林反[ nim]。这种“协句”的主张实际上是强改字音以迁就今读,并非真正考明古代的本音。宋代朱熹著《诗集传》,又提出一种“叶音”说。他认为古今读音是差不多的,不过《诗经》作者用韵随便一点,有时用了一个本来不同韵的字,如《燕燕》三章中的“南”字,与“音”、“心”押韵,可以临时把“南”字改读为“尼心反”(同“乃林反”)就协韵了。又如《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朱熹于“采”字下注“叶此履反”,“友”字下注“叶羽已反”,即分别改读为“此”音和“以”音,就押韵了。“叶”就是谐和的意思。这种“叶音”说和“协句”一样,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是错误的。 其实,《诗经》和其他先秦韵文,每个入韵的字都有固定的读音,不可能时而念甲音,时而念乙音。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个人是不能随便改变它的读音的。 明代古音学家陈第著《毛诗古音考》,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观点。他认为《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在先秦的读音本来就押韵,后代读音不同,是语音演变的结果。他还认为先秦的“采”本来就念“此”音,“友”本来就念“以”音。这种看法,现在看来不免简单化一点,但在三四百年前,陈第就具备了这种科学的历史主义观点,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清代古韵学家,自顾炎武开始,在陈第论著的启发下,进一步对《诗经》用韵和先秦其他韵文用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比如《诗经·关雎》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采、友”相押,今韵母不同,主元音和韵尾都不一样,一是[-ai],一是[- ],但在《诗经》里,这两类韵母的字相押并非偶然,下面是一些例子:《周南·芣yǐ》一章:“采采芣yǐ,薄言采之,采采芣yǐ,薄言有之。”叶“采、有”。 《小雅·六月》六章:“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囗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叶“喜、祉、久、友、鲤、矣、友”。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 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 第一章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一汉语的历史分期 (一)20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 1.(瑞典)高本汉: (1)《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 2.钱玄同: 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 钱玄同《文字学音篇》1918年 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 1.分期: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影响: 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 (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 (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 (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 (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 (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 1古代汉语以晚唐五代为界 2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1984年 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 1汉以前是“上古”。 2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宋元明是“近世”。 4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二、现代汉语 (一)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主要有:普通话、音节、音素、元音、辅音、音位、零声母、语素、词、单纯词、合成词、同义词、反义词、连绵词、外来词、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词类、实词、虚词、短语、句子、句类、修辞、辞格等。 (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的性质,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方案》,古今声调的变化;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起源、特点和作用,汉字规范的要求,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成语的特征、来源、构造和运用;词汇的发展变化途径;辞格的综合运用等。 (三)考试内容要点 1.了解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分布、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 2.理解学习现代汉语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3.掌握普通话的科学定义及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特点。 4.了解并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5.熟练掌握每一个声母、韵母的正确发音,进行声母、韵母的辨正训练。 6.正确掌握普通话声调发音,读准“四声”。 7.了解普通话语音的音节形态、结构和声韵调的配合规律,正确掌握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8.掌握普通话中变调、轻声、儿化、“啊”音变等语流音变规律及词的轻重格式。 9.了解音位的概念、归纳方法和音位变体情况,掌握普通话语音音位。 10.了解语音规范化的含义,掌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1.理解朗读的作用和基本要求,掌握朗读技巧。 12.了解汉字的产生、特点、作用及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13.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及总体趋势。 14.初步掌握汉字的构造及传统造字法。 15.理解并初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熟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6.熟练掌握汉字的笔顺、笔划、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17.理解汉字的简化整理、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及改革发展趋势,熟悉《简化字总表》。 18.掌握语汇的概念,了解现代汉语语汇的构成及其形成与发展基本规律。 19.掌握语素的概念、分类及辨别方法。 20.掌握词的概念、分类及构造。 21.了解词义的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掌握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概念和词义的派生方式、同义词的作用及辨析、反义词的作用及特点。 22.了解熟语的概念、种类,掌握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各自特点及应用。 23.了解语法和语法体系的概念含义。 24.掌握实词(含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等)的意义、种类及各自主要语法特点。 25.掌握虚词(含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的共同特点及其各自的不同用法。注意理解词的兼类现象。 26.了解并掌握短语的性质、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短语的多义性及多义短语形成的原因。能熟练掌握短语的层次分析。 27.理解单句的性质、语气类型和句法成分(尤其要注意理解句子成分复杂化的单句);掌握单句的结构特征类型;能发现并纠正常见的句法错误。 28.了解复句的性质;掌握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能掌握分析复句、多重复句和复句紧缩形式的方法。 29. 熟练掌握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30.掌握修辞的概念、要求和原则;掌握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通感、借代、双关、反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字母: 宋朝时有人提出“三十六字母”的说法,字母这里就是声母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叫字母,这个和梵语有关。 2、阳声韵: “阳声韵”指以鼻辅音―m,―n,―ng等收尾的韵。王力归类的阳声韵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部、谈部 3、七音: 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之七音相关记载 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如宋代郑樵在撰《七音略》时,就采用七音分类来制等韵图。其中,齿音又分齿头、正齿,舌音又分舌头、舌上,唇音又分重唇、轻唇。这些分类,经多数韵书沿用,已约定俗成,虽不尽合理,但在讨论古音时,必须懂得它们。 4、清浊: 语音的清声与浊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假二等 6、早梅诗 《早梅诗》是明朝兰茂在《韵略易通》里作的,它给出了明朝官话的全部声母。 《早梅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的一首五言绝句,见于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用诗的形式写下来,为了便于记诵。原诗如下: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d f p z m h n ═ zh k b s" υ" r g ch c t sh l 下面一行是汉语拼音。这里═表示零声母即以元音开头的字。“υ”是唇齿摩擦音。现代北京音香山一带摩擦极轻,天津音摩擦就极重。从诗里归并声母看,“见”代表g-(giɑn),“雪”代表s-(süe),尖团字还分得开。这或许是作者在这一点上遵从多数方言,或许是当时“官话”语音确实有这种区别。从清乾隆八年(1743)“存之堂”(书坊名)写《圆音正考》,就汉字对译满语声音不准确提出批评一事看,后一个推测比较近真。把《早梅诗》的声母按发音部位排起来,就得到(如图),再加上,恰好二十。说这首诗代表的音韵格局是现代北方音的前身大致不错。所以在后代讲音韵的书里,如清代李汝珍的《音鉴》等,都常引用。把归并所得的字母作成诗并不止兰茂作过。远在唐代,就有日本和尚空海作过类似的《伊吕波歌》。李汝珍也作过“春满尧天……”《行香子》词以及《太平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这么做,提高了音韵学的普及性,可是把等韵等从印度声明学传来的按发音部位分类和按发音方法排序次的严格科学精神给削弱了。 7、阴阳对转

音韵学试题答案A、B

鲁东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5级汉语本音韵学末考试(A卷)评分细则与标准答案 三、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共3分):(1)同用;(2)互用;(3)递用。 2、(共14分):(1)三;二;假二。假四。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 (2)合口三等韵。 3、(共4分):真正;二;外;内。 4、(共5分):古;居;苦、去、渠。 5、(共6分):东;冬;江;支;微;鱼。 6、(共4分):通、蟹、果、曾。 7、看图表填空(共4分): 其主要元音是分别是: 、 、 、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古代直行书写,故称)切上字、切下字、被切字。如“当孤切都”“古红切公”。 2、分尖团:北京话中中古见组([ ]、[ ]、[ ])与精组([ ]、[ ]、[ ])的各一部分合并为[ ]、[ ]、[ ]等声母。如:精、清与经、轻同音。但有的方言中二者并没有合并,精组仍读[ ]、[ ]、[ ],此为尖音,见组读为[ ]、[ ]、[ ](或仍读[ ]、[ ]、[ ])此为团音,总之二者没合并的就可以称之为分尖团。 五、据图表写出从中古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演变的三条主要规律(10分): (一)平分阴阳 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即声母为全清、次清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阴平声。例如:东风吹衣。(2)浊音变阳平,即声母为全浊、次浊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阳平声。例如:唐时传奇、牛迷难来。而且全浊声母的一般要读作送气清音,如:唐传等。 1

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 本科期末复习要点导言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 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 我国的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 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 字义, 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 语言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 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 联系。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 语言交际的过程: 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 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各类语言学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如专语语言学下面可分汉语语言学( 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

代汉语、汉语史等、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等等, 普通语言学下面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等。 四、语言学流派 比较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主要有: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 生成学派、系统-功能学派、社会语言学。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 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 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 请浏览《语言学网络课件》中的“望远镜”板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本章需要明确的要点是: 第一, 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第二,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2.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弄清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内涵,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是一 定社会的产物, 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3.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没有阶级性, 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音韵学试题A、B

鲁东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2005级汉语言专业本科试卷 A 课程名称音韵学 课程号(1100240)考试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本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1、音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与汉语的语音系统的一门科学。 2、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的,所以又叫《广韵》学。 3、等韵学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或者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4、北音学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研究对象,它与“近代语音学”没有多大关系。 5、音韵学的这四个分支中,应该以“今音学”为基础。因为这可以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6、隋唐时零声母只有一个“影”母,到了现代北京话中,中古的微、疑、影、云、以五母的字基本上都成了零声母。 7、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 (2)浊音变阳平。 8、“声类”则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 9、刘复分析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时用“头、颈、腹、尾、神”来表示我们今天的“声调、声母、介音、韵腹、韵尾”。 10、首创“反切系联法”的是明朝人陈第。 二、选择。(正确答案有一个选一个,有多个选多个)本题共4小题, 满分20分。 1、看图表(共8分): 概念 A韵头 B韵腹 C韵尾 D声调 E声母 小韵 + + + + + 韵类 韵 韵母 韵部 韵摄 - ≌ + - (+表示相同,-表示不同,≌表示相近。) 如上图所示,属于同一个小韵的字必须A韵头 B韵腹 C韵尾 D声调 E声母五个语音成分全部相同,换言之,在做这一级语音单位的分类时,须同时考虑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这一项就选作:小韵(A、B、C、D、E);仿此,做下面几题:韵类();韵();韵母();韵部()。 2、(2分)下面关于《广韵》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按韵编排; B、工具书; C、字典; D、韵书; E、按部首编排。 3、看图表答题(共8分): 中古现代例字 摄韵等 效摄豪一 au 褒袍毛刀桃劳遭 萧四 iau 刁挑条辽箫浇尧 肴二 iau 交胶教 au包胞泡 宵三 au 朝超少 iau标苗燎 就一般的观点来说,()韵字原先没有i介音,()韵字原先有i介音,今天变化都非常整齐;而()韵字原先有i介音,其中舌齿音声母的字有些失落了i介音;()韵字原先没有i介音,其中喉牙音声母的字有些后来滋生了i介音。 A、萧; B、宵; C、肴; D、豪。 4、(2分)下面哪些韵是四等韵() B、先韵; C、萧韵; D、青韵; E、添韵。 三、填空。本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属于用;)属于用;)属于用;2、看韵图填空(共14分):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学xue2x[]ü[y]ê[]2/35 好hao3h[x]a[]o[u]3/214 汉han4h[x]a[a]n[n]4/51 语yu30[0]ü[y]3/214 声sheng1sh[]e[]ng[]1/55 韵yun40[0]ü[y]n[n]4/51 调diao4d[t]i[i]a[]o[u]4/51 系xi4x[]i[i]4/51 统tong3t[t]o[u]ng[]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海hai3h[x]a[a]i[i]3/214 阔kuo4k[k]u[u]o[o]4/51 凭ping2p[p]i[i]ng[]2/35 鱼yu20[0]ü[y]2/35 跃yue40[0]ü[y]ê[]4/51 天tian1t[t]i[i]a[]n[n]1/55

高gao1g[k]a[]o[u]1/55任ren4r[]e[]n[n]4/51鸟niao3n[n]i[i]a[]o[u]3/214飞fei1f[f]e[e]i[i]1/55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发音 部位 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清音清音 清音浊音浊音浊音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 双唇音b[p]p[p]m[m] 唇齿音f[f] 舌尖前音z[ts]c[ts]s[s] 舌尖中音d[t]t[t]n[n]l[l]舌尖后音zh[t]ch[t]sh[]r[] 舌面音j[t]q[t]x[] 舌根音g[k]k[k]h[x] 零声母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