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1(教案文本)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1(教案文本)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1(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

1(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学设计1(教案文本)

一、导入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械郢荆国敝舆麋鹿犀兄牒守圉禽滑厘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后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此部分又分三层。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至于郢见公输盘

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

5.学生自由朗读全段两至三遍,然后背诵全段。

八、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

1.教师范读这一节内容。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声音要洪亮,读出其中之味。

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节内容。如果有难点,标记出来。’

①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夫子何命焉为愿借子杀之吾义固不杀人来何罪之有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胡不见我于王

②请学生翻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谓知类。”

学生翻译时,教师注意引导:翻译后要及时评价鼓励。

③学生自己相互口译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难主帅生互相提问共同解决。

4.思考: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

明确: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

5.学生自由地诵读几遍,然后指名学生朗诵。

6.师生齐读这一节内容。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已学的段落。

2.翻译第三部分第一层。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简单回顾上课时所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范例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第七册教案 1观潮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画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画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谜语诗。四行诗句描述了一幅画呈现的事物景色,形成谜面,形象生动。诗歌语言浅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识字的兴趣。 2.课文配有一幅装裱了的中国水墨画,画中描绘的景物与诗句一一对应,在给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同事,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意思,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本课继续让学生认识偏旁走之底和斜刀旁,根据教师用书对“要求认识的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认识偏旁的目的,是知道合体字这个概念;到认识积累了一定量的字后,再了解其表意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识记汉字,现阶段的教学注意不要拔高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 1.通过汉语拼音的学习,大多学生基本能拼读和认读音节,但有部分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要充分利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让学习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要求。 2.虽然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一上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本教学设计不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3.一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外部言语能力为主,内部言语能力开始发展,因此,借助读物插图阅读,既是教学目标,又是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应充分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评价学生是否了解。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感知这幅图画描绘的内容。 3.认识偏旁走字底、刀字头,能正确认读“远”等10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水”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远”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水”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感知这幅图画描绘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远”等10个生字字卡,“水”等4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远”等10个生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一至两课时。

一年级语文:画家乡(教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画家乡(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课文插图 2.字卡、词卡

3.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生在温岭,长在温岭,温岭呀,就是我们的家乡。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吗? 师:是啊,说的真棒,你们瞧。(欣赏图片)师旁白:我们的家乡有千年曙光碑,有长屿洞天,还有很多的小吃呢。……看来,家乡值得骄傲的地方还真不少呢。 2、点击出示:家乡 师谁来读好“家乡”这两个字。(指名读) 师适时评价,如:你读得一字一顿的,很正确;你读得很深情,看得出你很爱自己的家乡。师:是啊,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几位小朋友跟你们一样,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点击出示课题:《画家乡》,谁愿意来读读课题,请你来读,他来读,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你想了解他们的家乡吗?那就先听老师给你介绍介绍吧。师配乐看图叙述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听完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引导学生说:家乡美)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画》教案

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和其认知过程分不开的,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识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识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因素。这是由学习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 诸认知因素是辩证统一的,要正确认识认知过程中诸因素的关系。1.认知过程中的诸因素: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在对一课书、一个课题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任何一项,都要充分发挥其功能。2.认知过程的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3.认知过程四因素的统一,既是连贯的,又是并列的。从认知过程讲,一般是先感知事物、符号(文字、图表等),然后进行思维加工,继而通过记忆储存,最后达到迁移运用。但四因素有时又是并列的,即感知中有思维、记忆;思维中又有感知与记忆;记忆既离不开思维,也离不开感知与运用;运用中感知、思维、记忆同时存在,如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即如此。在认知的一定阶段可以由认知的一两种因素活动为主,而其他因素又不能完全不起作用。如语文的阅读课,有时以理解课文的

语言表达和作者的思维感情为主,即以思维活动为主,但同时感知语言及对文章表达事物的情景的感知也在起作用,对记忆语言(背诵) 也在起准备作用。4.认知因素的统一性不能代替其中某一因素特殊功能的发挥。只有充分认识认知过程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并协调好其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认知因素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在设计某一教学过程时,不一定是平均体现四因素的功能,可以体现某一因素功能为主,并协调好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就会使教学的认知过程突出重点,使教学类型多样化。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将认知过程和非认知过程结合起来。 (一)整体感知语言 初读课文,熟悉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 (二)理解、感悟、欣赏语言 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思维过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尤其是后一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精读过程,经过细读、深读,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语言中蕴涵的情与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当,领会课文结构的合理性。当学生对读物理解之后,会产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可通过朗读、复述、评价、写作等

最新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最新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以下是整理的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希望帮助到您.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

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 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识字 6 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等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了解诗意,认识“辶”等两个偏旁。 课前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学过不少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先复习一下《猜一猜》。 (生齐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首儿歌还是个谜语,谁还记得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还能把它带回家让别人也猜一猜。 二、讲读古诗,认读生字 师:我们边来欣赏图片,边来学习好不好?首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上面主要画了些什么? 1.第一幅图——远看山有色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出示:远看山有色。)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远”“色”(远——读音和偏旁,色——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山”(板书山)(4)加上动作表演读 2.第二幅图——近听水无声 1)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出示:近听水无声。)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近”“听”“无”“声”(近——与远比较,走之儿;听——读音;无——字义,与天字比较;声——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主要描写“水”(板书水) 4)加上动作表演读 3.第三幅图——春去花还在 1)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过去了没有?所以说……(春去花还在)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春”“还”(春——读音,还——偏旁和组词)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花”(板书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4.第四幅图——人来鸟不惊。 1)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出示:人来鸟不惊。)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人”“来”“惊”——(人——读音,与八和入比较;来——加一加来记;惊——读音,意思,偏旁)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鸟”(板书鸟) 4)加上动作表演读 5.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师:这首诗里写的内容跟生活中的都不一样的,是不是它写错了呢?为什么

20分钟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

20分钟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 20分钟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信海凤吉林省小学科学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新课程提倡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探究式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活动,了解儿童对概念的初始认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及材料,尊重儿童的差异,力求在课堂上然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即观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从结论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点亮小灯泡》一课来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承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中提出的电荷持续流动形成电流的观点,引导学生连接最简单的电路,为后面的《简单电路》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为凸显其作用,本课主要采用独立学习与课堂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独立学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后,对如何点亮小灯泡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独立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独立学习"将使学生经历一个有思维过程的探究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体现。

2.课堂分析: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共同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哪些共同点,找到回路、断路、短路的特点,了解电流流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有独立学习做基础,课堂分析将进行的高效、有序。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非常丰富,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稍弱,思维快于语言,因此会常常出现表达不清楚、跳跃性强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假设,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3.对电路初步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当电形成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手电筒,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尝试解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语文一年级《画家乡》的教学设计

语文一年级《画家乡》的教学设计 语文一年级《画家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 课件(也可用挂图代替)、学生准备画笔、生字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 你们喜欢画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太好了,大家都喜欢画画,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朋友,他们也喜欢画画。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课件或挂图:你们好,我叫涛涛,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喜欢画画,瞧,这就是我画的家乡,漂亮吗?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我们应该怎么回答? (谢谢涛涛) 你们喜欢画家乡吗?我们今天一起来画家乡。 (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看图学文: ⑴你们猜猜,涛涛的家在哪里呢?为什么? ⑵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大家快速地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话有几句?哪一句告诉我们涛涛的家在哪里,涛涛的家乡是怎样的?涛涛在干什么? ⑶考考你: 刚才大家阅读了第二自然段,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生字卡片) 谁会读又好又准,还会帮它找一个朋友? 宽虾脚捡贝壳 双胞胎兄弟站一块,我们大家来认一认。

(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记它们的?) 贝——见捡——脸壳——亮 ⑷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课文中的句子。 ②你觉得这段写得美吗?请你把这段美美地读一读。(注意读句式“那么……那么……”应该重读,应读读出对大海的热爱。) ⑸假如你是涛涛,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请你当导游,咱们一起去涛涛的家乡去玩一玩。 (请生当导游,并给予“优秀导游”的称号) 2、小组探讨学习: ⑴你们还想认识其它朋友们,你喜欢跟谁交朋友,你就选谁: (请生来点击课件或挂图) 我们来看看他的家乡是怎样的? ⑵根据老师的问题,请一位同学上台点击课件,小组讨论,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谁的家?在哪里?是怎样的?他(她)在干什么? ⑶你喜欢他的家乡吗?为什么? ⑷你能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先在小组里介绍,再在讲台上向大家介绍) 三、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读: 1、你还喜欢谁的家乡,那你就按着刚才的方法,把那个自然段读一读。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学习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分别是走之旁、斜刀头。 2.会认10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课件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 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

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一)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 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 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二)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四)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一)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 形,了解字义。 (二)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三)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远:半包围结构,先认识“辶”走之旁。加一加方法记忆:元加走之旁就是远。 组词:远处,远方。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 字。组词:景色、彩色。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板书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板书“大自然”和学校生活进行编写的。本单元选择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和《升国旗》。五课识字内容。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校生活内容意在让学生认识学习用品;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从而热爱学习;通过在校内升国旗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还会挖掘更多的识字、写字的方法;语文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五”。

1.会认60个生字;会写“水、去、来”等23个字;认识“辶、10个偏旁。 2.五篇诗文都是浅显易懂的;节奏感强;非常适宜朗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感受朗读的乐趣;丰富学生的认识。 3.让学生从诗文对子中感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 4.通过对学校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要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的情感。 1.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画》…………………………………………………………2~3课时 2.《大小多少》……………………………………………………2~3课时 3.《小书包》…………………………………………………………2~3课时 4.《日月明》…………………………………………………………1~2课时 5.《升国旗》…………………………………………………………2~3课时 语文园地五…………………………………………………………4~5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角色;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画家乡2 人教新课标

第 1 页《画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虾”2个字。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1、用不同方法认字。 2、理解课文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本。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小黑板,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能猜一猜老师展示的图片是哪里的风景吗?(展示图片:北京天安门、四川九寨沟……)体会这些地方的美丽。 2、你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有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吗?(预设:峡山水库,潍河,峡山……) 师:是啊,说的真棒。看来,家乡值得骄傲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你爱自己的家乡吗? 分析:用自己家乡的景色来导入,让学生有直观感知,而且也有

话可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们很爱自己的家乡。第 2 页并把他们的家乡画下来,他们的家乡可美了,你们想看看吗? 板书:24画家乡 师:谁愿意来读读课题(指名读),然后齐读课题。 (分析:通过读题、悟题,让学生从题目中去领悟文本的内涵。教师通过评价语,引导学生体会爱家乡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边看插图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认读。 (2)学生分小组认识生字,重点说一说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4)多种方式认读生字,习题。(3个小习题) 生字:宽脚捡壳按虾原奔密楼匹市 (5)利用卡片巩固生字。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生字,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另外,给学生挑战的激情,并又给予他们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单元学习目标(第五单元)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大自然”和学校生活进行编写的。本单元选择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和《升国旗》。五课识字内容。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校生活内容意在让学生认识学习用品,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从而热爱学习;通过在校内升国旗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还会挖掘更多的识字、写字的方法,语文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会认60个生字,会写“水、去、来”等23个字,认识“辶、10个偏旁。 2.五篇诗文都是浅显易懂的,节奏感强,非常适宜朗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感受朗读的乐趣,丰富学生的认识。

3.让学生从诗文对子中感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 4.通过对学校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要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时分配 1.《画》…………………………………………………………2~3课时 2.《大小多少》……………………………………………………2~3课时 3.《小书包》…………………………………………………………2~3课时 4.《日月明》…………………………………………………………1~2课时 5.《升国旗》…………………………………………………………2~3课时 语文园地五…………………………………………………………4~5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角色,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提倡学生多方式,多角度地识字,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篇一】 本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这次口语交际安排说和写两项内容,说和写内容相同、要求相近,体现了说写结合的思想。具体要求是:你身边有哪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 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写。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下来。然后把写的内容跟同学交流交流,听听同学的意见。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让学生在交际中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能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2.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自然的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动物世界》光碟。 2.多媒体课件:课文《翠鸟》(人教版第六册第13课)、《猫》(人教版第八册第10课)的动画和录音。 3.学生完成“身边动物调查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播放《动物世界》有关“猎豹”的介绍,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 2.学生谈观后的体会。 3.师小结激趣: 同学们,动物世界真奇妙呀!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搬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亮光……你身边有哪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奇妙的动物世界》:下面请前后排的四个同学为一组,交流课前所填的“身边动物调查表”的内容。要求是:别人讲时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对所填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板书:身边的动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组内交流,生生互动 小组内按调查表的内容顺序介绍身边的动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落实口语交际“人人参与,互动交流”的目标。) 三、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讲,大家提问、补充。

(一年级语文教案)《画》教学案例与评析

《画》教学案例与评析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的谜底是什么来?现在老师给你们说一个“千条线──”好再听这一个“有

时象个圆盘──”“天上栽花六个瓣,──”好,难不住你们?我再说一个“远看山有色──”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你们猜的对,出示课题《画》;老师边板书课题《画》能背过这首古诗的请举手,呀,这么多能背过的?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是怎样为什么猜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讨论是根据什么?好)。 评析: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但最后一个谜语出乎我得意了之外,有个学生竟然说出火球不能拍,可见这个学生非常聪明,非常有想象力。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看书上是怎么写的?(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

名师教案获奖教案优秀教案一年级语文画家乡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设计备课教师王建霞 2013 年 3 月 13 日备课内容画家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用具1.字卡、词卡 2.图画纸、彩笔 3.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它像什么?(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你能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吗? 2.让学生上来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并说一说自己的家乡。 3.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们很爱自己的家乡。并把他们的家乡画下来,他们的家乡可美了,你们想看看吗?板书课题(24画家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大家边看插图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认读。 (2)下面我们玩“捡贝壳”的游戏吧。出示生字娃娃躲到贝壳下面去了,谁读对了,贝壳就是你的啦! (开火车认读) 生字:宽脚捡壳按虾原奔密楼匹市 (3)齐读生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初步感知课文后,说说你打算先到谁的家乡去。就选择到她(他)的家乡去,美美地多读几遍,等会儿展示给大家。 3.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看样子,大多数小朋友都想先到美丽的海边走一走,那我们就先到涛涛的家乡去吧! (2)“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是怎样的?(宽)。(3)涛涛画的图上还有什么?(鱼和虾)哪里看出鱼和虾很多?指导朗读。 (4)海边有金黄的海滩涛涛在海滩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8)是呀,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喜爱! 那就请美美地试着和同伴一起背背这一段吧! 5.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还有三位小朋友的家乡没有去,你看,他们都等急了。下面老师决定让小朋友自由活动,你最想去谁的家乡就跟谁去,现在就出发吧! (2)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3)感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小朋友齐读整段。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祖国的各处参观了,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现在我想和大家完整地读读课文。读到你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一年级上册-画 教案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2.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谜语。请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画) 3.这是一首谜语诗,它的谜底就是它的题目——画。请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2.听范读,感受古诗节奏。 3.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同伴交流,认读生字 1.出示词语,自由拼读。 2.全班交流。 (1)认读词语,拼拼音,读词语。 (2)交流识字方法。利用“换一换”、“联系生活”等方法识记生字。 无:天换笔画成“无”。

色:色彩、颜色,认识偏旁“斜刀”。你会用颜色说一句话吗? 声:在生活中我们听到过什么声音?出示汉字演变图片帮助理解字义。 3.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知 1.课件出示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读诗句,找出反义词。 (2)理解字义,感知诗文: 远—近:寻找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出示汉字演变图片理解字义。“走之”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利用加一加方法识记。 有—无:利用图片理解字义。 (3)结合新语境认字: 远山远近听说听见无声声音白色色彩 (4)再读诗句,加深理解。 2.课件出示图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读诗句,找出反义词“去—来”。 (2)理解词义,感知诗文。 春去:去表示离开的意思(汉字演变图片),春去表示春天过去了。 人来:人走过来。 (3)相机书写“去”。 (4)结合新语境认字:回去、下去、还有、过来。 (5)再读诗句,加深理解。 五、回归全文,交流感受 1.齐读全文,找出画与生活情景的不同之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幅画? 在大自然中:远看山,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是在画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2.熟读成诵。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

《乌鸦喝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具准备: 小矿泉水瓶子多个,小石子若干,小剪刀一把(用于分组实验);动画课件一组(协助学生理解、朗读感悟课文)各色五角星多个(用于随机激励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理解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复习生字) 2.读词语。 3.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二、出示第一幅图 1.看图:小朋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请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乌鸦十分口渴、非常着急的语气? 5.指名读。 6.自由读。 7.齐读。 过渡语:这只乌鸦确实非常着急,可光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啊,得想想办法呀,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三、出示第二幅图 1.谁来说一说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呢? 2.指名读。 3.看图体会乌鸦喝水时的高兴的心情。 4.出示字幕(第2、3自然段),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5.指名读。 6.谁愿意做这个只快乐的乌鸦,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呢? 7.老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四、读整篇课文 五、拓展 1.讨论乌鸦喝水办法的优缺点? 2.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做呢?小组内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看来大家都是猜谜高手,今天这首谜语,它既是一个谜语,也是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学习。 板书课题,并引导小朋友一起书空。 设计意图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由通俗易懂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设计意图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和诗句的音韵

美。 出示课文插图,听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感受画面美和诗歌的音韵、节奏。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设计意图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排除力所能解决的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请小朋友友们打开课本67页,自由朗读,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引导互相读给同桌听。请四位同学同学接力读。随机正音。特别提醒“山”“色”“近”“水”“声”“春”等。 设计意图 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请个别读。引导生评价。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

小学一年级语文24画家乡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24画家乡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4画家乡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法、情境设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宽阔的钢铁大街车水马龙;夜晚的银河广场流光异彩;广阔的草原一碧千里;羊群悠然漫步,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包头。你们爱我们的家乡吗?有几位小朋友用画笔也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让我们一同走进24课《画家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题质疑(谁画?在哪?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教师出示预习锦囊,学生自由读课文。 预习锦囊: 画出生词 2标出自然段 3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生字闯关 第一关:带音词 第二关:去音词 第三关:单独字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三、感知课文,指导朗读。 (一)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前质疑的问题。 (二)解疑。师相机板书。 解决问题一,谁画家乡。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解决问题二,他们的家乡在哪?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 问题三,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解决 (三)这五个小朋友的家乡你最喜欢哪个?生自主选择,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海边(第2段) 1、找到描写海边的自然段 2、课件出示海边图及课文。师范读。 3、数一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4、读一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5、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从哪知道海很蓝很宽。指导朗读那么……那么…….” 一艘船上装了鱼和虾。 出示对比句一艘船上装了鱼和虾”说说喜欢哪句?为什么?一艘艘”说明船多。满”说明鱼、虾多。 读出船多、鱼虾多 那个赤着脚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如果你是涛涛,心情会怎样,(高兴),高兴地读读这句 6、回读全段,指名配乐美读 B、平原(第四段) 1找到描写平原的自然段 2课件出示平原图及课文 3数一数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4读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5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为什么喜欢?从哪知道平原很平坦,宽广?指导朗读好那么……那么……” 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颜色美,金黄” 雪白” 碧绿”读出色彩多的样子,菜地很大。指导朗读一大片一大片” 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 鸡、鸭”要读出喜欢,高兴 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读出高兴的语气 6全段回读 C、其他段落指导方法同上 (四)除了XX的家乡还喜欢哪儿?生自选 (五)出示第2段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读读本段课文 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3与小组内伙伴交谈 4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