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二《溶解度》(第2课时)

胡天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2.了解溶解度曲线,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3.认识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度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概念及溶解度曲线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突破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归纳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课内探究】

小组交流预习结果

【反馈小结】

物质的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的性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一、溶解性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大小叫溶解性。【投影展示】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学生记笔记)

内因:溶质性质和溶剂性质;外因:温度(若是气体,还与压强有关)二、溶解度

【实验探究】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提示性问题:

(1)水温相同还是不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2)水的体积是否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是否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确定实验方案【点拨总结】要比较二者溶解性的大小,必须在(1)水温相同(2)水的体积相同(3)达到饱和状态时才能比较

【投影展示】展示完整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

实验1:在50ml水(水温均为20℃)加入各10g氯化钠和硝酸钾并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2:再分别秤取10g氯化钠和硝酸钾,

分别继续往实验1所得溶液中加入,都加到不再溶解为止,看最后分别剩余多少,

计算:二者在20℃时,一定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多少{结论}1、20 ℃时,氯化钠比硝酸钾更易溶于水。

【点拨】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若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 g,则某温度下100 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为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

【思考】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思考从上述实验中还可得什么结论?{结论}2、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 .6g。

(一)溶解度定义

【学生自学】

【思考1】理解固体溶解度定义时需考虑哪几个要素?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投影展示】学生记笔记

①定温②100 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溶解溶质质量,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思考2】溶解度表示什么含义?

如:某物质在20oC的溶解度为21.5g,其含义是什么?

【同桌交流】

【投影展示】

其含义是:在20oC时,该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21.5g;或者说:在20oC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21.5g。【思考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小结:

外因:温度

内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

(二)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自学】课本P36中间资料

【点拨】此时溶解度对应的温度是20oC

【跟踪训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②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时食盐的

溶解度是36。

2、①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这句话是否正确?

②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所以碳酸钙是___物质。

③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盐属于__物质。

【点拨】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也可测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怎样表示物质的溶解度?(三)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投影展示】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线

投影展示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学生观察】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10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及在什么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

【交流讨论】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什么含义?

2、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

3、溶解度曲线有哪些应用?

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讨论后,小组总结发言

【投影展示】学生做好笔记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的)2:曲线的交点:表示不同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相同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可以查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可以看出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3)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在因素是温度

(1)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

(2)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二、气体溶解度

【讨论】1、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天气闷热时,温度高,压强小,水中溶解的氧气少

2、课本P38讨论题

【点拨】这些现象都与气体的溶解度有关

(一)定义

自学课本课本P38有关内容

(二)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根据以上讨论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明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小结

【投影展示】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基础达标】见课件

1、(1)A点表示意义?

(2)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3)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使乙物质从它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的方法

D. 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3.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

A. 升温增压;

B. 升温减压;

C. 降温增压;

D. 降温减压。

4.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只有①

【能力提升】

5.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

溶度积的计算

溶度积的计算 (1)已知溶度积求离子浓度: 例1、已知室温下PbI2的溶度积为7.1×10-9,求在c(I-)=0.1mol·L-1的PbI2饱和溶液中, Pb2+的浓度最大可达到多少? (2)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 例2、已知298K 时AgCl 的K sp = 1.8×10-10,求其溶解度S (3)已知溶解度求溶度积 例3、已知AgCl 298 K 时在水中溶解度为1.92×10-4g,计算其K sp。 (4)利用溶度积判断离子共存: 例4、已知298K时,MgCO3的K sp = 6.82×10-6,溶液中c(Mg2+)=0.0001mol·L-1,c(CO32-) = 0.0001mol·L-1,此时Mg2+和CO32-能否共存?

(5)利用溶度积判断沉淀平衡移动方向: 已知:K SP(AgCl)=1.8 ×10-10K SP(AgI)=8.3 ×10-17 往AgCl固体中加入蒸馏水,使其达到溶解平衡, (1)求溶液中c(Ag+)有多大? (2)再向该溶液加入KI,使I-浓度达到0.1mol/L,请判断有没有AgI生成? (6)溶度积与PH: 例5.25℃时,Ksp [Mg(OH)2]= 5.6×10-12, 求Mg(OH)2的饱和溶液中的c(Mg2+)和PH值;若往此饱和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则溶液呈什么颜色? 练习1:在100mL 0.01mol/LKCl 溶液中,加入1mL 0.01mol/L AgNO3溶液,有沉淀(已知AgCl K SP=1.8×10-10)?Ag+沉淀是否完全?(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沉淀就达完全) 练习2:25℃时Ksp [Fe(OH)2]= 4.9×10-17,Ksp [Al(OH)3]= 1.3×10-33,比较Fe(OH)2、Al(OH)3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设计一

第九单元课题 2《溶解度》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溶液?举例说一说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氯化钠溶液我们不陌生,那到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让学生大胆猜测,讨论一下。接下来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二、新课学习 (一)饱和溶液 1.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1: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 学生分组探究2:硝酸钾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总结规律,获得知识。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海水中提取盐 (二)溶解度 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P36页: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王际定老师撰写) 学习误区: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关键是要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找出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如果要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必须用上密度。还要注意溶解度是对饱和溶液而言,溶液的浓度则与此无关。 学习点拔: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有四个要点:温度一定,溶液是饱和溶液,溶剂(一般是水)是100克,溶解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本身告诉了我们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也告诉了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例如物质A在t℃时的溶解度为xg,则t℃时的饱和溶液中有溶剂(水)100g,溶质Axg,溶液为(100+x)g,质量百分比深度为[x/(100+x)]×100%=质量百分比浓度。如果要求A在t℃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把溶质除以A的摩尔质量得到物质的量,把(100+x)g除以密度得到溶液的体积(mL),再根据溶液的物质的量概念(或公式)去计算。 例1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求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每含100g水,必有110g硝酸钾溶质,则溶液为:(100+110)g,然后根据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去计算。 解:硝酸钾的质量分数=[110/(100+110)]×100%≈52.4% 答: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52.4%

例220℃时的饱和食盐水的食盐质量分数为26.5%,试计算20℃时食盐的溶解度。 分析:已知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知道食盐水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关系,因为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从而可求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溶解度。 解:设溶解度为x,则有: [x/(100+x)]×100%=26.5%x≈36(g) 或假设溶液为100g,则溶质为26.5g,溶剂为73.5g,溶解度为: [26.5g/(100g-26.5g)]×100g≈36g 例3某物质的式量为M,取V1ml该物质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加Vml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试求: (1)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时,求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2)原溶液铁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①已知深度为a%,若为饱和溶液,则溶解度可按公式求得。 解:设溶解度为x [xg/(x+100)g]=a/100x=100a/(100-a) 溶解度为[100a/(100-a)]g/100gH2O (1)已知原溶液的体积为V1ml,求物质的量浓度C,关键是求出V1ml溶液中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推荐文档).doc

溶解度与溶度积 联系: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区别:溶度积是一个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 pH 值的改变及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在溶度积的计算中,离子浓度必须是物质的量的浓度,其单位为 而溶解度的单位有 g/100g 水, g·L-1, mol·L-1。计算时一般要先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S 的单位换算为 mol·L-1。对于难溶物质饱和溶液浓度极稀,可作近似处理: (xg/100gH2O)×10/M mol ·L-1。 几种类型的难溶物质溶度积、溶解度比较 物质类型难溶物质溶度积 Ksp 溶解度 /mol ·L-1 换算公式 AB AgCl 1.77 ×10-10 1.33 ×10-5 Ksp =S2 BaSO4 1.08 ×10-10 1.04 ×10-5 Ksp =S2 AB 2 CaF2 3.45 ×10-11 2.05 ×10-4 Ksp =4S3 A 2 B Ag 2CrO4 1.12 ×10-12 6.54 ×10-5 Ksp =4S3 对于同种类型化合物而言,Ksp , S 。 但对于不同种类型化合物之间,不能根据Ksp 来比较 S 的大小。 mol·L -1;

例 1、25℃时, AgCl 的溶解度为 1.92 ×10-3g ·L -1,求同温度下 AgCl 的溶度积。 例 2、25℃时,已知 Ksp(Ag 2 4 -12 4) -1 。 ×10 ,求同温度下 S(Ag 2 · CrO )=1.1 CrO /g L 例 3、查表知 PbI 2 的 Ksp 为 1.4 ×10-8,估计其溶解度 S(单位以 g ·L -1 计)。 溶度积规则 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称为浓度积,用符号 Q C 表 示 ,它表示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Q C 和 Ksp 的表达形式类似,但其 含义不同。 Ksp 表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仅是 Q C 的一 个特例。 对某一溶液,当 (1)Q C = Ksp ,表示溶液是饱和的。 这时溶液中的沉淀与溶解达到动态平衡, 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 (2)Q C < Ksp ,表示溶液是不饱和的。溶液无沉淀析出, 若加入难溶电解质,则会继续溶解。 (3)Q C > Ksp ,表示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有沉淀析出。 以上的关系称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原理 ),是平衡移动规律总结,也是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依据。 当判断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否生成沉淀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先计算出混合后与沉淀有关的离子浓度; (2) 计算出浓度积 Qc ; (3) 将 Qc 与 Ksp 进行比较,判断沉淀能否生成。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原则上只要 Qc >Ksp 便应该有沉淀产生,但是只有当溶液中含约 10-5g ·L -1 固体时,人眼才能观察到混浊现象, 故实际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所需的离子浓度往往要比理论计算稍高些。 (2)判断沉淀的完全程度 没有一种沉淀反应是绝对完全的,通常认为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小于 -5 -1

溶度积

溶度积 溶度积定义 对于物质AnBm(s)= n A(aq)+ mB(aq), 溶度积(Ksp)=C(A) C(B)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C(Pb )C(Cl大于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Cl =PbCl2 ↓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幂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因此,为使溶解度小的物质完全沉淀,需要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沉淀的溶解平衡涉及溶度积的计算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互相换算: 换算说明:根据溶度积常数关系式,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可以互相换算。但在换算时,应注意浓度单位必须采用mol·L;另外,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浓度很小,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的密度可近似认为等于水的密度。 1、已知溶度积, 计算溶解度S ( →S ) 例、已知BaSO4在298.15K时的溶度积为1.08×10,求BaSO4在298.15K时的溶解度。解:设BaSO4的溶解度(S)为x mol·L 因BaSO4为难溶强电解质,且Ba、SO4基本上不水解,所以在BaSO4饱和溶液中:BaSO4(s) Ba + SO4离子浓度/(mol·L)x x c(Ba)·c(SO4)= (BaSO4)(c) x·x = 1.08×10 S = x = 1.04×10 则S(BaSO4) = 1.04×10 mol·L (1)AB型难溶强电解质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基本上不水解的AB型难溶强电解质,其溶解度(S )在数值上等于其溶度积的平方根。即: S = ×c (2)AB2型难溶强电解质同时可推导出AB2(或A2B)型难溶电解质(如CaF2、Ag2CrO4等)其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为: AB2 A+ 2B离子浓度/(mol·L)S 2S c(A)c(B)= (AB2)(c) S×(2S)= 4S= (AB2) 所以:S = ×c 也近似地适用于微弱水解的AB型、A2B(或AB2)型难溶强电解质。如CaSO4、AgCl、AgBr、AgI等,但不适用于易水解的难溶电解质(如ZnS)和难溶弱电解质及在溶液中易以离子对形式存在的难溶电解质。 2、已知溶解度S , 计算溶度积(S → ) 与→S 是可逆过程, 只要列出与S 的关系式, 即能求解。 两者都可以用来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大小。 溶度积是难溶解的固相与溶液中相应离子达到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的改变,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只有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通过溶度积来比较其溶解度(mol/L)的相对大小。大多数物质实际溶解度S比由Ksp计算得到c要大。 编辑本段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解读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关键词:溶度积,溶解度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及溶解度的数值均可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因此,二者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根据溶度积公式所表示的关系,假设难溶电解质为A m B n,在一定温度下其溶解度为S,根据沉淀-溶解平衡: B n(s)mA n+ + nB m? A [A n+]═ m S,[B m?]═ n S 则K sp(A m B n)═ [A n+]m[B m?]n ═ (m S)m(n S)n ═ m m n n S m+n(8-2)溶解度习惯上常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g/(100g)]表示。在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时,需将溶解度的单位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即:mol/L)。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很稀,可以认为饱和溶液的密度近似等于纯水的密度,由此可使计算简化。 【例题8-1】已知298K时,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2×10?12,试通过计算比较两者溶解度的大小。 解(1)设氯化银的溶解度为S1 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式: AgCl(s)Ag++Cl? 平衡浓度(mol/L)S1S1 K sp(AgCl)═ [Ag+][Cl?]═ S12 S1 ═10 ?═ 1.34×10?5(mol/L) 8.1- 10 (2)同理,设铬酸银的溶解度为S2 Ag CrO4(s)2Ag++ CrO42- 平衡浓度(mol/L)2S2 S2 K sp(Ag2CrO4)═[Ag+]2 [CrO42-]═(2S2)2S2═4S23 S2 6.54×10?5(mol/L)>S1 在上例中,铬酸银的溶度积比氯化银的小,但溶解度却比碳酸钙的大。可见对于不同类型(例如氯化银为AB型,铬酸银为AB2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小的,溶解度却不一定小。因而不能由溶度积直接比较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而必须计算出其溶解度才能够比较。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物,则可以由溶度积直接比较其溶解能力的大小。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导学案

课题2 第2课时溶解度导学案 【课前预习】(认真预习课本内容后独立完成,课前2分钟同桌互查并识记)填一填 1、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表示 2、20℃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为难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称为微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称为可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称为易溶。 3、溶解度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用横坐标表示。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的变化情况,如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如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如等。 4、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____。结晶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从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则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_结晶法,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结晶 5、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和一定时,气体溶解在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往往随温度的升高而,随压强的增大而 查一查:综观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其中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物质名称,下同);___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试一试:1、将饱和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等水蒸发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得溶解度与有关;人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得溶解度与有关。 【学习目标】 1、记住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能说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应用(重 难点) 2、记住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重点) 3、知道对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难点) 【课堂探究】 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时,你认 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可从溶解度曲 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纳) 【典例解析】独立完成 例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钠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硝酸钾与硝酸钠溶解度之间的差值大约为___________g,这表明了在60℃时,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比硝酸钠______溶解(填“多”或“少”)_________ g。 例2、右图为A、B、C (1)升高温度,物质的不饱和的溶液 会变得饱和; (2)T3℃时,A 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 溶液的质量比为; (3)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可以采取

溶度积的计算

学习情景五 硫酸钡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学习要点 1、溶度积与溶解度 2、溶度积规则 3、影响多相离子平衡移动的因素 4、分步沉淀与沉淀分离法 链接 沉淀反应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反应,常用于对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沉淀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提取物料,得到产品;在生物工程中常用于对发酵液的分离提纯,以得到生物制品。沉淀在日常保健中也有应用,如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通过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 必备知识点一 溶度积规则 极性溶剂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粒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溶液中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相互碰撞重新结合成晶体从而成为固体状态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沉淀。 溶解和沉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使一对可逆反应在某一时刻(溶解与沉淀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此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难溶电解质 在水中溶解度小于0.01g/100g 的电解质称为~。 如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 aq (Cl )aq (Ag )s (AgCl -++?→← 平衡常数 2、溶度积 对于一般难溶电解质 )aq (nB )aq (mA )AmBm(s m n -++?→← K Ag Cl +-????=?????

平衡常数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 sp 。 沉淀溶解平衡是在未溶解固体与溶液中离子间建立的,溶液中离子是由已溶解的固体电离形成的。由于溶解的部分很少,故可以认为溶解部分可完全电离。 3、K sp 的物理意义 (1)K sp 的大小只与反应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表达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3)由K sp 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 sp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对于AB 型难溶电解质: 对于A 2B 或AB 2型难溶电解质: 不同概念。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也就是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s 的单位均为mol/L ,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g/L=mol/L*g/mol 例1:已知25℃时,Ag 2CrO 4的溶解度是2.2×10-3g /100g 水,求K sp (Ag 2CrO 4)。 解: 2s s 三、溶度积规则 离子积: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状态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用J i 表示。 [][]n m m n sp K A B +-=?s =()3θ θsp 4K s c =?()2θ sp K s =s =22442Ag CrO Ag CrO +-+223 4[][]4sp K Ag CrO S +-=?=33312122.210444291.410 1.110332s ---???=?=??=? ??? ()()()n m m n A B s mA aq nB aq +-+()()[][]m n n m m n m n m n sp K A B mS nS m n S +-+=?=?=?

(完整版)课题2溶解度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知识解读: 一、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 (1)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假设某温度下, 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 ,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 S =剂 质 m m ×100g 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部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如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 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20℃时 KNO 3在水中、汽油中的溶解 度相差很大,是由于溶剂的原因。

(2)外部因素:温度。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定义中已经规定了溶剂为100g ,所以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 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①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 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相 同。 线: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曲线变化幅度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曲线变化比较平坦,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 面:①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曲线及曲线上面所表示的溶液为饱和溶 液。 (4)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B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C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以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③判断溶液是否处于饱和状态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⑤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用蒸 发溶剂的方法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用冷却执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B (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3)N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 和

沉淀的溶解度和影响因素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要求沉淀反应进行完全,一般可根据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通常,在重量分析中要求被测组分在溶液中的残留量在0.000 1g 以,即小于分析天平的称量允许误差。但是,很多沉淀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例如,在1 000 mL水中,BaSO4的溶解度为0.002 3 g, 故沉淀的溶解损失是重量分析法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重量分析中,必须了解各种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沉淀的溶解度 当水中存在1: 1型难溶化合物MA时,MA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有下列平衡关系: MA (固)MA (水)M+ + A- 式中MA (固) 表示固态的MA,MA (液) 表示溶液中的MA,在一定温度下它的活度积是一常数,即: a (M+)×a (A-) == (7—1) 式中a (M+)和a (A-)是M+和A-两种离子的活度,活度与浓度的关系是: a (M+) = (M+) ×ceq(M+);a (A—) = ( A—) ×ceq (A—)(7—2) 式中(M+)和( A—)是两种离子的活度系数,它们与溶液中离子强度有关。将式( 7 - 2 )代入 (7 – 1 )得 (M+) ceq(M+)·( A-) ceq(A-) = (7—3) 故= ceq(M+)·ceq(A—) = (7—4) 称为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在纯水中MA的溶解度很小,则 ceq(M+) = ceq(A—) = so(7—5) ceq(M+)·ceq(A—) = so2 =(7—6)

上二式中的so是在很稀的溶液,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MA的溶解度,由so所得溶度积非常接近于活度积。一般溶度积表中所列的是在很稀的溶液中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的数值。实际上溶解度是随其他离子存 在的情况不同而变化的。因此溶度积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是一个常数。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不太大,溶度积数值在数量级上一般不发生改变。所以在稀溶液中,仍常用离子浓度乘积来研究沉淀的情况。如果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较大(例如以后将讨论的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就必须用式 (7 - 3) 来考虑沉淀的情况。 对于其他类型沉淀如MmAn的溶解度公式,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可推导为: = [ceq (M n+)]m·[ceq (A m-)]n =((7—7)= = = (7—8)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纯水中都有其一定的溶度积,其数值的大小是由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外界条件变化,例如酸度的变化、配位剂的存在等,都将使金属离子浓度或沉淀剂浓度发生变化,因而影响沉淀的溶解度和溶度积。这和配位滴定中,外界条件变化引起金属离子或配位剂浓度变化,因而影响稳定常数的情况相似。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很多,如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及配位效应等。此外,温度、溶剂、沉淀的颗粒大小和结构,也对溶解度有影响,分别讨论如下。 ?同离子效应 为了减少溶解损失,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应加入过量的沉淀剂,以增大构晶离子(与沉淀组成相同的离子)浓度,从而减小沉淀的溶解度。这一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commom-ion effect)。 对重量分析来说,沉淀溶解损失的量不超过一般称量的精确度(0.2 mg),即处于允许的误差围之。但一般沉淀很少能达到这要求。例如用BaCl2使SO42—沉淀成BaSO4,(BaSO4) = 1.1×10—10, 当加入BaCl2的量与SO42—的量符合化学计量关系时,在200 mL溶液中溶解的BaSO4质量为 ×233× = 0.000 49g = 0.49 mg 溶解所损失的量已超过重量分析的要求。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预习案 1、从冰箱里取出含有蔗糖固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其中,较浓的是。 2、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 3、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和时,气体溶解在 水里达到时的气体体积。 上课案 五、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 (2)、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 条件:;标准:(水);溶液状态:;单位:。例: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 其含义是:在20℃时,蔗糖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203.9g 蔗糖。或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3.9g蔗糖。 六、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线法: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4)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绝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例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例如:氯化钠。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例如:熟石灰。 七、气体的溶解度:

(1)、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压强减小而。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温度降低而。 (2)、定义: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 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例如: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氧气在0℃,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0. 049 体积氧气。 检测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2、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再加10mL水,固体全部消失。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要确定t℃时,溶有某固体溶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下列方法中,准确的是() A.加热溶液 B.把溶液冷却 C.加入一些该固体 D.倒出一些溶剂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减少溶剂,其中准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5、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准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要求沉淀反应进行完全,一般可根据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通常,在重量分析中要求被测组分在溶液中的残留量在0.000 1g 以内,即小于分析天平的称量允许误差。但是,很多沉淀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例如,在1 000 mL水中,BaSO4的溶解度为0.002 3 g, 故沉淀的溶解损失是重量分析法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重量分析中,必须了解各种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沉淀的溶解度 当水中存在1: 1型难溶化合物MA时,MA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有下列平衡关系: MA (固)MA (水)M+ + A- 式中MA (固) 表示固态的MA,MA (液) 表示溶液中的MA,在一定温度下它的活度积是一常数,即:a (M+)×a (A-) == (7—1) 式中a (M+)和a (A-)是M+和A-两种离子的活度,活度与浓度的关系是: a (M+) = (M+) ×ceq(M+);a (A—) = ( A—) ×ceq (A—)(7—2) 式中(M+)和( A—)是两种离子的活度系数,它们与溶液中离子强度有关。将式( 7 - 2 )代入 (7 – 1 )得 (M+) ceq(M+)·( A-) ceq(A-) = (7—3) 故= ceq(M+)·ceq(A—) = (7—4) 称为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在纯水中MA的溶解度很小,则 ceq(M+) = ceq(A—) = so(7—5) ceq(M+)·ceq(A—) = so2 =(7—6) 上二式中的so是在很稀的溶液内,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MA的溶解度,由so所得溶度积非常接近于活度积。一般溶度积表中所列的是在很稀的溶液中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的数值。实际上溶解度是随其他离子存 在的情况不同而变化的。因此溶度积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是一个常数。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不太大,溶度积数值在数量级上一般不发生改变。所以在稀溶液中,仍常用离子浓度乘积来研究沉淀的情况。如果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较大(例如以后将讨论的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就必须用式 (7 - 3) 来考虑沉淀的情况。 对于其他类型沉淀如MmAn的溶解度公式,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可推导为: = [ceq (M n+)]m·[ceq (A m-)]n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吗? 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需明白4点 1: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氯化氨,硝酸钾 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含结晶水的氢氧化钙,醋酸钙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 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溶度积 严格地说,在水中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通常将溶解度小于0.01 g/L的物质称为难溶电解质。例如,在一定温度下,将过量AgCl固体投入水中,Ag+和Cl-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会不断离开固体表面而进入溶液,形成水合离子,这是AgCl的溶解过程。同时,已溶解的Ag+和 Cl-离子又会因固体表面的异号电荷离子的吸引而回到固体表面,这就是AgCl的沉淀过程。当沉淀与溶解两过程达到平衡时,此时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 AgCl(s) ==== Ag+ + Cl- (未溶解固体) 沉淀 (已溶解的水合离子) 根据平衡原理,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但因c(AgCl)为常数,a(Ag+) = c(Ag+), a(Cl-) = c(Cl-) 故上式可写成∴ a(Ag+) ´ a(Cl-) = c(Ag+) ´ c(Cl-) = K ? = Ksp ? 即为多相离子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可简称溶度积)。 对于一般的难溶电解质AmBn的沉淀溶解平衡 AmBn(s) ==== mAn+ + nBm- Ksp=c^m(An+)×c^n(Bm-) 上式的意义是: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严格地说,应该用溶解平衡时各离子活度幂的乘积来表示。但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的浓度很稀。一般计算中,可用浓度代替活度。 K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Ksp越小,则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越小。 Ksp的物理意义; (1)Ksp的大小只与此时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表达式中的浓度是沉淀溶解达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或准饱和溶液; (3)由Ksp的大小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sp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编辑本段溶解度和溶度积的相互换算 Ksp与S均可判断溶解度大小,二者有无关系? 根据溶度积常数关系式,可以进行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计算。但在换算时必须注意采用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ol/L)作单位。另外,由于难

9.2.1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 (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CAI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 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 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 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

溶度积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晶体与溶解在溶液中的离子之间存在溶解和结晶的平衡,称作多项离子平衡,也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以AgCl为例,尽管AgCl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并不是完全不溶解。 从固体溶解平衡角度认识: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属两个过程: ①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表面溶入水中; ②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沉淀。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 Ag+(aq)+ Cl-(aq) 溶解平衡的特点是动态平衡,即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且不等于零。 其平衡常数Ksp称为溶解平衡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即一定温度下Ksp一定。溶解度和物质溶解性的划分 中学里介绍过把某温度下100克水里某物质溶解的最大克数叫溶解度.。习惯上把溶解度小于0.01g/100g 水的物质叫“难溶物”。其实,从相平衡的角度理解溶解度更确切,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固液达到平衡时的状态。这时把饱和溶液里的物质浓度称为“溶解度”,常用S(mol/L)表示. 极性溶剂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粒子(离子或极性分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叫溶解。溶液中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相互碰撞重新结合成晶体从而成为固体状态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沉淀。溶解、沉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是一对可逆反应,存在平衡状态,此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经常要利用沉淀反应制取难溶化合物或抑制生成难溶化合物,以鉴定或分离某些离子。究竟如何利用沉淀反应才能使沉淀能够生成并沉淀完全、或将沉淀溶解、转化,这些问题要涉及到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平衡。本节将对此进行讨论。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_图文(精)

常见物质溶解性 Ag+Hg22+Pb2+Hg2+Bi3+Cu2+Cd2+As3+Sb3+Sn2+Sn4+Al3+Cr3+Fe3+Fe2+Mn 2+Ni2+Co2+Zn2+Ba2+Sr2+Ca2+Mg2+K+Na+NH4+碳酸盐, CO32- 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水水水草酸盐,C2O4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氟化物, F-水水略溶, HNO3 水HCl 略溶, HCl 略溶, HCl - 略溶, HCl 水水水水 略溶, HCl 略溶,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HCl 不溶HCl 水水水 亚硫酸盐, SO3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AsO3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As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磷酸盐, P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BO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略溶HCl 水水水硅酸盐, SiO3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 酒石酸, C4H4O62-HNO3略溶, HNO3 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水水水HCl 略溶,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硫酸盐, SO42-略溶略溶不溶略溶略溶水水-HCl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不溶不溶微溶水水水水 CrO4-HNO3HNO3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略溶, HCl HCl HCl 水HCl 略溶水水水水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