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中药材分布

北京:黄芩、知母、苍术、酸枣、益母草、玉竹、瞿麦、柴胡、远志等。

天津:酸枣、菘蓝、茵陈、牛膝、北沙参等。

上海:番红花、延胡索、栝楼、菘蓝、丹参等。

重庆:黄连、杜仲、厚朴、半夏、天冬、金荞麦、仙茅等。

河北:知母、黄芩、防风、菘蓝、柴胡、远志、薏苡、菊、北苍术、白芷、桔梗、藁本、紫菀、金莲花、肉苁蓉、酸枣等。

山西:黄芪、党参、远志、杏、小茴香、连翘、麻黄、秦艽、防风、猪苓、知母、苍术、甘遂等。

辽宁:人参、细辛、五味子、藁本、黄檗、党参、升麻、柴胡、苍术、薏苡、远志、酸枣等。

吉林:人参、五味子、桔梗、党参、黄芩、地榆、紫花地丁、知母、黄精、玉竹、白薇、穿山龙等。

江苏:桔梗、薄荷、菊、太子参、芦苇、荆芥、紫苏、栝楼、百合、菘蓝、芡实、半夏、丹参、夏枯草牛蒡等。

浙江:浙贝母、延胡索、芍药、白术、玄参、麦冬、菊、白芷、厚朴、百合、山茱萸、夏枯草、乌药、益母草等。

安徽:芍药、牡丹、菊、菘蓝、太子参、女贞、白前、独活、侧柏、木瓜、前胡、茯苓、苍术、半夏等。

福建:穿心莲、泽泻、乌梅、太子参、酸橙、龙眼、栝楼、金毛狗脊、虎杖、贯众、金樱子、厚朴、巴戟天等。

江西:酸橙、栀子、荆芥、香薷、薄荷、钩藤、防己、蔓荆子、青葙、车前、泽泻、夏天无、蓬蘽等。

山东:忍冬、北沙参、栝楼、酸枣、远志、黄芩、山楂、茵陈、香附、牡丹、徐长卿、灵芝、天南星。

河南:地黄、牛膝、菊、薯蓣、山茱萸、辛夷、忍冬、望春花、柴胡、白芷、桔梗、款冬花、连翘、半夏、猪苓、独角莲、栝楼、天南星、酸枣等。

湖北:茯苓、黄连、独活、厚朴、续断、射干、杜仲、白术、苍术、半夏、湖北贝母等。

湖南:厚朴、木瓜、黄精、玉竹、牡丹、乌药、前胡、芍药、望春花、白及(白芨)、吴茱萸、莲、夏枯草、百合等。

广东:阳春砂、益智、巴戟天、草豆蔻、肉桂、诃子、化州柚、仙茅、何首乌、佛手、橘、乌药、广防己、红豆蔻、广藿香、穿心莲等。

广西:罗汉果、广金钱草、鸡骨草、石斛、吴茱萸、大戟、肉桂、千年健、莪术、天冬、郁金、土茯苓、何首乌、八角茴香、栝楼、茯苓、葛等。

海南:槟榔、阳春砂、益智、肉豆蔻、丁香、巴戟天、广藿香、芦荟、高良姜、胡椒、金线莲等。

四川:川芎、乌头、川贝母、川木香、麦冬、白芷、川牛膝、泽泻、半夏、鱼腥草、川木通、芍药、红花、大黄、使君子、川楝、黄皮树、羌活、黄连、天麻、杜仲、桔梗、花椒、佛手、枇杷叶、金钱草、党参、龙胆、辛夷、乌梅、银耳、川明参、柴胡、川续断、冬虫夏草、干姜、金银花、丹参、补骨脂、郁金、姜黄、

莪术、天门冬、白芍、川黄柏、厚朴等。

贵州:天麻、杜仲、天冬、黄精、茯苓、半夏、吴茱萸、川牛膝、何首乌、白及、淫羊藿、黄檗、厚朴、白术、麦冬、百合、钩藤、续断、菊花、山药、瓜蒌、黄柏、桔梗、龙胆、前胡、通草、射干、乌梅、木瓜、三七、石斛、姜黄、桃仁、百部、仙茅、黄芩、草乌、玉竹、赤芍、秦艽、防风、泽泻、独活、茯苓、白芍、白芷、黄连、玄参、大黄、栀子、葛根、雷丸、天花粉、夏枯草、西洋参、鱼腥草、石菖蒲、苍耳子、金银花、南沙参、木蝴蝶、天南星、云木香、薏苡、火麻仁、黔党参、五倍子等。

云南: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当归、贝母、千年健、猪苓、儿茶、草果、石斛、诃子、肉桂、防风、苏木、龙胆、木蝴蝶、阳春砂、半夏等。

西藏:羌活、胡黄连、大黄、莨菪、川木香、贝母、秦艽、麻黄等。

陕西:天麻、杜仲、山茱萸、乌头、丹参、地黄、黄芩、麻黄、柴胡、防已、连翘、远志、绞股蓝、薯蓣、秦艽等。

甘肃:当归、大黄、甘草、羌活、秦艽、党参、黄芪、锁阳、麻黄、远志、猪苓、知母、九节菖蒲、枸杞、黄芩等。

青海:大黄、贝母、甘草、羌活、猪苓、锁阳、秦艽、肉苁蓉等。

宁夏:宁夏枸杞、甘草、麻黄、银柴胡、锁阳、秦艽、党参、柴胡、白鲜、大黄、升麻、远志等。

新疆:甘草、伊贝母、红花、肉苁蓉、牛蒡、紫草、款冬花、枸杞、秦艽、麻黄、赤芍、阿魏、锁阳、雪莲等。

黑龙江:人参、龙胆、防风、苍术、赤芍、黄檗、牛蒡、刺五加、槲寄生、黄芪、知母、五味子等。

内蒙古:甘草、麻黄、赤芍、黄芩、银柴胡、防风、锁阳、苦参、肉苁蓉、地榆、升麻、木贼、郁李等。

浙江省:野生药材主要蕴藏于天目山、雁荡山和四明山地区,蕴藏量较大的有杭州市38%、丽水地区11%和绍兴市9%。栽培药材以东北部地区较多,主要集中于金衢盆地、杭嘉湖平源和浙东低山丘陵,产量较大的有金华市20%、嘉兴市16%、绍兴市11%和东阳市9%。大宗药材有浙贝母、白术、延胡索、菊花、麦冬、白芍、海螵蛸等。

安徽省:野生药材以皖南低山丘陵和大别山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宣州市26%、安庆市19%、巢湖地区10%、六安地区10%、滁县地区10%、芜湖市10%。栽培药材较集中于淮北平原区,以阜阳地区为最多,占本省的60%。大宗药材有茯苓、白芍、牡丹皮、菊花、木瓜、桔梗、板蓝根、紫菀、太子参、明党参、蕲蛇、蜈蚣、鳖甲等。

福建省: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大的有三明市25%、宁德地区17%、建阳地区13%、漳州市11%、龙岩地区12%。栽培药材多集中于东南丘陵地区,产量较大的有泉州市24%、漳州市30%、建阳地区9%。大宗药材有泽泻、莲子、乌

梅、厚朴、太子参、穿心莲、陈皮、牡蛎等。

江西省:野生药材多分布于怀玉山、井岗山、大庚岭等山区。蕴藏量较大的有上饶地区29%、九江市24%、赣州地区22%和吉安地区11%。栽培药材多集中于中部平原丘陵区,产量较大的有九江市26%、宜春地区23%、吉安地区12%和抚州地区11%。大宗药材有枳壳(实)、栀子、车前子、香薷、蔓荆子、荆芥、薄荷、金钱白花蛇等。

山东省:野生药材以中部丘陵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临沂地区27%、烟台市25%和淄博市18%。栽培药材集中于沂蒙山区和胶东半岛,产量较大的有临沂地区40%和潍坊市13%。大宗药材有金银花、北沙参、太子参、瓜蒌、蔓荆子、酸枣仁、柏子仁、香附、远志、黄芩、马兜铃、猪牙皂、全蝎、蟾酥、土鳖虫、海藻等。

河南省:野生药材以中条山、太行山、桐柏山和大别山地区为多,蕴藏量较大的有三门峡市50%、洛阳市17%和信阳地区10%。栽培药材多集中于黄河冲积平原和南阳盆地,产量较大的有焦作市35%、南阳地区15%和三门峡市11%,其中焦作市所属武陟、温县、沁阳和博爱等县,是著名的“四大怀药”的主要产区。大宗药材有地黄、牛膝、山药、菊花、金银花、山茱萸、连翘、辛夷、猫爪草、红花、柴胡、全蝎、土鳖虫及龟甲等。

湖北省:野生药材以武当山、桐桕山、巫山、大别山地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郧阳地区31%、襄樊市18%和鄂西州14%。栽培药材以中低盆地和丘陵、平原较多,产量较大的有鄂西州28%、黄冈地区19%和襄樊市17%。大宗药材有茯苓、黄连、厚朴、杜仲、独活、续断、苍术、射干、玄参、辛夷、银耳、木瓜、麦冬、鳖甲、乌梢蛇及蕲蛇等。

湖南省:野生药材以湘西武陵山区、湘中丘陵和湘南南岭山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湘西州18%、大庸市13%、邵阳市13%、长沙市10%、零陵地区9%。栽培药材以洞庭湖平原和雪峰山两侧河谷山地较多,年产量较大的有益阳地区16%、邵阳市16%、怀化地区17%和岳阳市11%。大宗药材有白术、枳壳、栀子、金银花、杜仲、厚朴、黄柏、茯苓、玄参、玉竹、莲子、乌梢蛇等。

广东省:野生药材以粤北山区和粤西山地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韶关市19%,肇庆市17%和清远市17%。栽培药材多集中于西江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产量较大的有湛江市26%、茂名市27%和肇庆市12%,大宗药材有砂仁、巴戟天、广藿香、陈皮、高良姜、佛手、茯苓、山药、海马、石决明、珊瑚、金钱白花蛇及地龙等。

广西自治区:野生药材以桂西山地丘陵和桂东北山地较多,蕴藏量较大的百色地区26%、桂林地区23%和河池地区12%。栽培药材以桂东南低山丘陵区为主,年产量较大的有钦州地区39%、玉林地区27%和梧州地区19%。大宗药材有三七、罗汉果、肉桂、天花粉、山药、葛根、金银花、石斛、钩藤、安息香、郁金、珍珠、蛤蚧及穿山甲等。

海南省:野生药材多分布于五指山区,蕴藏量以保亭县较大,占全省的68%。栽培药材多在五指山东西两侧较平坦的地区,是全国引种进口的南药生产基地,产量较大的有琼海县20%、陵水县14%、屯昌县12%和万宁县10%。大宗药材有槟榔、益智仁、丁香、白豆蔻、檀香、胖大海、南玉桂、肉豆蔻、大枫子、马钱子、安息香、天仙子及广藿香等。

四川省:野生药材以川西高原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阿坝州31%、凉山州20%和甘孜州14%。栽培药材多在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区,年产量较大的有成都

市11%、达县地区11%、乐山市5%、绵阳市7%、都江堰市6.5%。大宗药材有黄连、川芎、川贝母、附子、川牛膝、白芷、麦冬、白芍、白术、云木香、党参、郁金、枳壳、天麻、杜仲、黄柏、厚朴、羌活、大黄、冬虫夏草、麝香及熊胆等。

贵州省: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大的有遵义地区23%、毕节地区23%、安顺地区14%,黔南州13%和黔东南地区10%。栽培药材年产量较大的有黔东南地区33%、遵义地区22%和毕节地区23%。大宗药材有天麻、杜仲、吴茱萸、天冬、白及、何首乌、通草、五倍子、百合、南沙参、百部、麝香及穿山甲等。

云南省:野生药材以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和镇西南高原蕴藏较多,怒江州30%、丽江地区16%和思茅地区10%等。栽培药材分布全省各地,年产量较大的有迪庆州21%、文山州11%、丽江地区11%、昆明市9%和怒江州9%。大宗药材有三七、砂仁、云木香、当归、黄连、天麻、茯苓、儿茶、马槟榔、木蝴蝶、雷丸、猪苓、麝香及穿山甲等。

西藏自治区:野生药材主要分布于茂东澜沧江、怒江上游和藏南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区,蕴藏量较大的有昌都地区54%、那曲地区29%和山南地区10%。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未开展人工栽培。收购经营的药材仅40多种,其中收购量较大的有川贝母、冬虫夏草、秦艽、龙胆、麝香、鹿角及全蝎等。

陕西省:野生药材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和陕北黄土高原,蕴藏量较大的有商洛地区26%、延安地区16%、榆林地区15%和宝鸡市10%。栽培药材以秦巴山区和渭河平原较多,年产量较大的有汉中地区36%、渭南地区13%和宝鸡市9%。大宗药材有杜仲、天麻、党参、附子、沙苑子、黄芪、甘草、连翘、远志、猪苓、麝香及全蝎等。

甘肃省: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多的有武威地区18%、定西地区16%、酒泉地区12%、陇南地区11%。栽培药材多集中于陇南地区34%。大宗药材有当归、党参、大黄、甘草、秦艽、羌活、款冬花、远志、赤芍、猪苓、麝香及鹿茸等。

青海省:野生药材以东南部黄河上游地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海南州64%、黄南州10%和果洛州10%。栽培药材多集中于东部农业区、年产量较大的是海东地区40%和海南州38%。大宗药材有大黄、川贝母、甘草、麻黄、羌活、秦艽、冬虫夏草、地骨皮、枸杞子、麝香等。

宁夏自治区:野生药材蕴藏量以银南地区最多,占90%,为甘草、麻黄为主产区。栽培药材多集中于南部两个地区,即固原地区49%和银南地区36%。大宗药材有枸杞子、甘草、麻黄、银柴胡、大黄、党参及黄芪等。

新疆自治区:野生药材以塔里木盆地四周的绿州蕴藏量较大,如巴音郭楞州31%、阿克苏地区28%和喀什地区12%。栽培药材以北疆较多,年产量较大的有博尔塔拉州28%、昌吉州(23%)和喀什地区23%。大宗药材有甘草、伊贝母、肉苁蓉、红花、紫草、杏仁、锁阳、罗布麻、马鹿茸及鹿角等。

补充一下:

陕西的山茱萸量约为全国四分之一、茯苓现在也有较大规模的种植,酸枣仁陕北的质量不错,产量也行,秦艽有一定规模的种植。

甘肃红芪不错,河套地区的大黄质量很好

现在全国薄荷栽培面积最大的地方在安徽太和县.

(二)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适宜发展的主要药用植物种类

北京黄芩、知母、苍术、酸枣、益母草、玉竹、瞿麦、柴胡、远志等。

天津酸枣、菘蓝、茵陈、牛膝、北沙参等。

上海番红花、延胡索、栝楼、菘蓝、丹参等。

重庆黄连、杜仲、厚朴、半夏、天冬、金荞麦、仙茅等。

河北知母、黄芩、防风、菘蓝、柴胡、远志、薏苡、菊、北苍术、白芷、桔梗、藁本、紫菀、金莲花、肉苁蓉、酸枣等。

山西黄芪、党参、远志、杏、小茴香、连翘、麻黄、秦艽、防风、猪苓、知母、苍术、甘遂等。

内蒙古甘草、麻黄、赤芍、黄芩、银柴胡、防风、锁阳、苦参、肉苁蓉、地榆、升麻、木贼、郁李等。

辽宁人参、细辛、五味子、藁本、黄檗、党参、升麻、柴胡、苍术、薏苡、远志、酸枣等。

吉林人参、五味子、桔梗、党参、黄芩、地榆、紫花地丁、知母、黄精、玉竹、白薇、穿山龙等。

黑龙江人参、龙胆、防风、苍术、赤芍、黄檗、牛蒡、刺五加、槲寄生、黄芪、知母、五味子等。

江苏桔梗、薄荷、菊、太子参、芦苇、荆芥、紫苏、栝楼、百合、菘蓝、芡实、半夏、丹参、夏枯草等。

浙江浙贝母、延胡索、芍药、白术、玄参、麦冬、菊、白芷、厚朴、百合、山茱萸、夏枯草、乌药、益母草等。

安徽芍药、牡丹、菊、菘蓝、太子参、女贞、白前、独活、侧柏、木瓜、前胡、茯苓、葛、苍术、半夏等。

福建莲、泽泻、乌梅、太子参、酸橙、龙眼、栝楼、金毛狗脊、虎杖、贯众、金樱子、厚朴、巴戟天等。

江西酸橙、栀子、荆芥、香薷、薄荷、钩藤、防己、蔓荆子、青葙、车前、泽泻、夏天无、蓬蘽等。

山东忍冬、北沙参、栝楼、酸枣、远志、黄芩、山楂、茵陈、香附、牡丹、徐长卿、灵芝、天南星。

河南地黄、牛膝、菊、薯蓣、山茱萸、辛夷、忍冬、望春花、柴胡、白芷、桔梗、款冬、连翘、半夏、猪苓、独角莲、栝楼、天南星、酸枣等。

湖北茯苓、黄连、独活、厚朴、续断、射干、杜仲、白术、苍术、半夏、湖北贝母等。

湖南厚朴、木瓜、黄精、玉竹、牡丹、乌药、前胡、芍药、望春花、白及(白芨)、吴茱萸、莲、夏枯草、百合等。

广东阳春砂、益智、巴戟天、草豆蔻、肉桂、诃子、化州柚、仙茅、何首乌、佛手、橘、乌药、广防己、红豆蔻、广藿香、穿心莲等。

广西罗汉果、广金钱草、鸡骨草、石斛、吴茱萸、大戟、肉桂、千年健、莪术、天冬、郁金、土茯苓、何首乌、八角茴香、栝楼、茯苓、葛等。

海南槟榔、阳春砂、益智、肉豆蔻、丁香、巴戟天、广藿香、芦荟、

高良姜、胡椒、金线莲等。

四川川芎、乌头、川贝母、川木香、麦冬、白芷、川牛膝、泽泻、半夏、鱼腥草、川木通、芍药、红花、大黄、使君子、川楝、黄皮树、羌活等。

贵州天麻、杜仲、天冬、黄精、茯苓、半夏、吴茱萸、川牛膝、何首乌、白及、淫羊藿、黄檗等。

云南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当归、贝母、千年健、猪苓、儿茶、草果、石斛、诃子、肉桂、防风、苏木、龙胆、木蝴蝶、阳春砂、半夏等。

西藏羌活、胡黄连、大黄、莨菪、川木香、贝母、秦艽、麻黄等。

陕西天麻、杜仲、山茱萸、乌头、丹参、地黄、黄芩、麻黄、柴胡、防已、连翘、远志、绞股蓝、薯蓣、秦艽等。

甘肃当归、大黄、甘草、羌活、秦艽、党参、黄芪、锁阳、麻黄、远志、猪苓、知母、九节菖蒲、枸杞、黄芩等。

青海大黄、贝母、甘草、羌活、猪苓、锁阳、秦艽、肉苁蓉等。

宁夏宁夏枸杞、甘草、麻黄、银柴胡、锁阳、秦艽、党参、柴胡、白鲜、大黄、升麻、远志等。

新疆甘草、伊贝母、红花、肉苁蓉、牛蒡、紫草、款冬、枸杞、秦艽、麻黄、赤芍、阿魏、锁阳、雪莲等。

天山的中药资源及分布

天山山脉深处西北干旱区内部,横亘新疆中部,婉蜒1700余公里。天山把新疆分隔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南北疆的自然环境有明显的差异。天山北坡气温比南坡低,而降水比南坡多,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也不尽相同,在北坡由于迎向西来的暖湿气流,降水量丰富,土壤和植被发育良好。与南坡相比,这里发育着比较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结构和比较典型的植被类型。在南坡面临极端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干热气候强烈侵袭这里的自然景观,灌木和半灌木荒漠以及山地草原广泛发育,荒漠化现象严重,森林带消失,植被组成贫乏。托木尔峰是天山山脉最高峰,海拔7435.3米,南坡属半干旱型,北坡属半湿润型。托木尔峰及其山南、山北的广大地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生物和矿藏资源,这里以托木尔峰为例,说明天山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

1)托木尔峰北坡

托木尔峰北坡以肥美的草原和带状森林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气候比较湿润,植被覆盖较好,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植被垂直带谱比较明显,大致规律是:山地温带草原、山地寒温带草甸、山地寒温带针叶林、亚高山寒带草甸、高山寒带草甸、高山寒冷垫状植被和高山冰雪带。

a.山地温带草原

分布于海拔1800一1900米的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地区。气候较湿润,干湿季节明显,植被覆盖度为50一80%,草丛层次明显。药用植物种类较少,常见的有多种糙苏和蓼属植物及金丝桃叶绣线菊等。

b.山地寒温带草甸

多分布于海拔1900-2100米之间,但由于森林遭破坏和草甸上移,局部地区上限可达海拔2300米。气候温寒湿润,药用植物种类比较多,如阿尔泰橐吾、峨参、马缨子、聚花风铃草、疗齿草、猪殃殃、牛至、野芝麻、腺唐松草、西伯利亚侧金盏花、细裂委陵菜、银白委陵莱、岩风、假狼毒、草原老鹳草、茅香、拟百里香及假龙胆等。

c.山地寒温带针叶林

分布于海拔2100-2900米之间,植被类型属亚高山针叶林,仅有一种针叶乔木树种,即天山特有的雪岭云杉。木本药用植物有天山花楸、野杏、野核桃、天山桦、刚毛忍冬、小花忍冬、伊犁柳等。林下植被相当发育,覆盖度达70一80%。草本药用植物主要有一枝黄花、欧缬草、林地乌头、小斑叶兰、火绒草和短喙蒲公英等。此外,还生长有山糙苏、蓝花老鹳草、斜升龙胆、新疆龙胆、白边獐牙菜、中麻黄、瞿麦、新疆党参及新疆黄精等。

d.亚高山寒带草甸

分布于海拔2900一3100米。气候寒冷、湿润,植被组成比较丰富,以多年生植物占优势,覆盖度可达90%。在阴湿的陡坡和沟谷中常形成密集的鬼箭锦鸡儿灌丛。分布的药用植物有山地糙苏、俯垂龙胆、箭头唐松草、青兰、大花青兰、椭圆叶花锚、黄花野木樨、棘豆、火绒草、威灵仙、柴胡、新疆软紫草、珠芽蓼、短茎古大当归、准噶尔蓼、阿尔泰金莲花、梅花草、亚麻、一枝黄花、野罂栗、缬草、线叶红景天、林地乌头、高山龙胆、斜升龙胆、草原老鹳草、裸茎金腰、伊犁贝母、新疆贝母及秦艽等。

c.高山寒带草甸

分布于海拔3100一3400米的高山区。气候寒冷而湿润,仅夏季偶无霜冻,生长有北极高山植物北极果。药用植物有珠芽蓼、草原糙苏、高山唐松草、高山黄芪、高山龙胆、火绒草、高山风毛菊和细叶风毛菊等。

d.高山寒冷垫状植被

分布于海拔3400一3700米。气候寒冷,气温日差较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水分不足,具明显的旱生性质,发育着面积不大的呈狭带状的垫状植被和铁锈色、灰绿色的壳状地衣。分布的药用植物有新疆雪莲、二花委陵菜、喜山葶苈、珠芽蓼、倾卧兔耳草、圆叶乌头、天山棱子芹、高山红景天及高山厚棱芹等。

e.高山冰雪带

分布于雪线以上的高山区,被冰雪覆盖,气候严寒,不利于各种植物生长。

2)托木尔峰南坡

托木尔峰南坡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主要特征是气候较干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较大,温带荒漠和草原广泛分布。植物种类较少,其垂直分布带谱大致是:温带荒漠、山地温带荒漠草原、山地寒温带干草原、亚高山寒温带草原、高山寒带草甸、高山寒带垫状植被及高山冰雪带。

a.温带荒漠

分布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山前地带。气候干燥而较炎热,形成典型的沙漠景观。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霸王、琵琶柴、泡果白刺、无叶假木贼、膜果麻黄、合头草、车前、牛蒡和苍耳等。此外,在海拔1000一1400米的低山干旱草原上还生长有千叶蓍、苦豆子、柽柳、滨藜、优若藜及琐琐柴等。

b.山地温带荒漠草原

多分布于海拔1900一2200米,但有时其上限可达海拔2500米或更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日照时间减少、地下蒸发减弱,但仍受干旱气候的强烈影响。植被表现为由荒漠向草原过渡类型,出现荒漠草原景观,覆盖度为25一50%,草丛一般高20一30厘米。分布的药用植物有膜果麻黄、合头草、驼绒草、琵琶柴、冷蒿、黑萼棘豆、盐爪爪、中麻黄、细子麻黄、准噶尔铁线莲、黄花瓦松、二裂委陵菜、红景天及火绒草等。

c.山地寒温带干草原

分布于海拔22002600米。气候比较温湿,植物覆盖度在30%以上。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冷蒿、火绒草、阿尔泰白头翁、俯垂龙胆、二裂委陵菜、三叶委陵菜、邪蒿、草原糙苏、阿勒泰柴胡和准噶尔马先蒿等。

d.亚高山寒温带草原

分布于海拔2600-2900米。夏暖冬寒,气候较湿润,为草原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植物覆盖率达70%。分布的药用植物与北坡的亚高山草甸比较一致。

e.高山寒带草甸

多分布于海拔2900一3600米,局部上限可达3900米。植物的药用种类与北坡的高山寒冷草甸带基本相同。

f.高山寒带垫状植被

与北坡的高山寒冷垫状植被无多大区别;在阳坡垫状植物被可分布到海拔4000米处。

g.高山冰雪带

分布于雪线以上的高山区,被冰雪覆盖,为高严寒气候,不适于各种植物生长。

?分享太白山的中药资源及分布

秦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既阻挡了北方寒潮南侵,又阻止了南方海洋气团的北移。由于南北气候差异,致使南北动、植物群落构成有所不同。

秦岭山地也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又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1000一3000米之间,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也是中国内地最高的名山。太白山区地处周至、太白、眉县三县境内,山势高峻,地形起伏很大,气候差异显著。植被复杂多变,自下到上,由原野到森林,直至高山灌丛、草甸。随着地势抬升,气候、土壤、植被出现了明显差异、垂直分布带特别明显,从低到高的大致规律是: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带。太白山位于东部湿润平原之西,西藏高原以东,暖温带之南,亚热带北缘,上下承接,南北过渡,是华北、华中和青藏高原三地区生物交汇的过渡地带,因而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太白山有植物近2000种,其中中药资源800多种,被称为“药山”,重要的有党参、当归、黄芪、贝母、黄连、杜仲和麝香等。太白山特有的草药有太白乌头,太白蓼,秦岭岩白菜、太白美花草(重叶连)及秦岭龙胆(朱苓草)等。

1)栎林带

栎林带分布于海拔800一2200米之间。本带大部属暖温带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一140C,夏季炎热,冬季较寒冷,生长期150一210天;年降水量620一820毫米,雨水集中于7一9月。土壤为棕壤和褐土。主要药用植物有侧柏、半夏、忍冬、大叶白蜡树、穿龙薯蓣、石竹、白屈菜、马蹄香、华中五味子、苦木、忍冬、盐肤木、铃兰、人血草、商陆、夏枯草、天南星、支柱蓼、地黄、黄栌、远志、鹿蹄草、酸枣、兔儿草、杠柳、北柴胡、藤五加、三叶木通及紫荆等,主要药用动物有蝉、斑蝥、刺猬、豹、野猪、林麝、狐,狗、狼、狍、黑熊、鬣羚、鼬、大鲵、蛇等。

2)桦木林带

桦木林带分布于海拔2200一2800米悬崖深谷之间,属温带气候,凉温湿润,年均气温约10℃,寒冷期长,年降水量750一1000毫米。土壤为暗棕壤,土层厚度不足100厘米,且土中石砾较多,只在局部较平缓的地带才出现较厚土层。主要药用植物有桃儿七、红毛五加、山荷叶、美丽马先蒿、太白菊、珠芽蓼、流苏虾脊兰、黄瑞香、凹叶瑞香、太白岩黄芪、短角淫羊藿、膜荚黄芪、毛细辛、华山松、掌叶大黄、大黄、碗豆七、鬼灯集、川陕金莲花、鹿药、太白杜鹃、延龄草、掌叶铁线莲、川赤芍、杓兰、黄水枝、黄精和长松萝等。主要药用动物有

黑熊、林麝、青羊鬣羚、草兔等。

3)针叶林带

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2800一3300米之间,属寒温带气候,年均气温在一1至一2℃,冬季长而寒冷,夏季凉爽,年降水量800一900毫米。本带多为冰川地貌,岩石裸露,土层浅薄,为亚高山森林草甸土。主要药用植物有假百合(太白米)、太白蓼、独叶草、胡蓬(狗牙贝)、太白艾、太白贝母、球穗蓼、凹舌兰、手掌参、人头七、铁棒锤、太白乌头、铁筷子、长果升麻、蜀侧金盏花、太白东俄芹、山蓼、轮叶红景天(凤凰七)、空洞参、枇杷玉、秦岭党参、秦岭龙胆、紫芝、短毛独活(毛羌)、大黄、金柴胡、甘肃黄精、太白美花草、二叶獐牙菜(乌金草)、狭叶红景天及条裂黄堇(铜棒锤)等。主要药用动物有鬣羚、羚羊、豺、青羊、林麝、黄鼬等。

4)高山灌丛带

高山灌丛带分布于海拔3300一3767米,属亚寒带气候。本带气候寒冷,半湿润,经常云雾弥漫,雪多风大,冬长而无夏,年降水量为750一800毫米;高山冰川地貌,峻峭处为高山石质土,平缓处为高山草甸土。主要药用植物有高山罗蒂、瑞苓草、太白棱子芹(药茴香)、太白茶、矮金莲花、垂头菊、稀毛香青(五月霜)、太白龙胆、湿生扁蕾、青藏乌头、太白翠雀花、铁棒锤、空洞参、太白鹿角、太白花、石耳子、石霜、秦岭龙胆(朱苓草)、五脉绿绒蒿、球穗蓼、羌活、秦岭党参及二叶獐牙菜等。主要药用动物有青羊、林麝、黄鼬等。

黄山的中药资源及分布

黄山地处安徽南部山区,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是中国中部诸山的最高峰。山体大多由花岗石组成,土壤呈酸性,常年雨量丰富,尤以5一8月为最多。由于地形复杂,小气候变化多端,植被的垂直分布相当明显,可分为常绿阔叶林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矮林和山地灌丛带,以及山地草甸带。

1)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海拔500一1000米之间,土壤为山地黄壤。药用植物有甜槠、交让木、茅栗、山槐、马银花、满山红、山苍子、盐肤木、山胡椒、枫香、木蜡树、粗榧、榧、紫金牛、树参、朱砂根、石楠、大叶冬青、乌饭树、十大功劳、胡颓子、伞形绣球、檵木、大青、蓬蘲、卵叶远志、林泽兰、兔儿伞、鹿蹄草、淡竹叶、沿阶草、禾叶土麦冬、多花黄精、景天三七、垂盆草、石吊兰、乌头、重楼、绞股兰及八角莲等。

2)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

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900一1250米之间,土壤为山地黄棕壤。药用植物有甜槠、交让木、茅栗、山槐,马银花、山苍子、山胡椒、枫香、木蜡

中国省市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矿产资源遍布于各省、市、自治区,但因所处大地构造带和成矿地质条件的不同,各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其矿种、储量、质量差异较大,形成了各地域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 (一)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地处中国主要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与丘陵相间分布,地势平坦,水网发达,频临海洋,交通条件甚好,且属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占有明显的科技和经济优势。该地区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中原煤产量占全国的23%原油占42%,发电量占49%,钢占58%,烧碱占64%,化肥占42%。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劣势是资源相对贫乏。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严重短缺。能源探明储量仅占全国的7.4%,45种主要矿产工业储量的潜在价值只占全国的15.5%。从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己探明的储量来看,东部地区除石油、铁矿石外,其他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煤炭只占全国总储量的6.6%天然气占30%,铜占7.7%,铝土矿占19.7%磷矿占11.7%。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以山东为界,北富南贫。 (二)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45种主要矿产潜在储量占全国的44.8%,有20多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占全国的半数或更多。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8%,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占全国的近1/2,铝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1%铜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47%磷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40%,稀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98%。从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看,煤炭、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方省区,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煤炭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其储量占全国的51%;石油集中在黑龙江,储量占全国的37%;磷矿主要集中在湖北,储量占全国的21%;铝土矿主要集中在河南,储量占全国的18%铜矿主要集中在江西,储量占全国的22%稀土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储量占全国的96%。 中部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基础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该地区生产的原煤、原油均占全国的半数以上。煤炭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山西为中心的煤炭基地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由于其地理位置适中、煤炭储量巨大、煤质优良、品种齐全、易于开采,己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供应基地。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的煤田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安徽的两淮煤田,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煤炭基地。大庆油田和中原油田都是中国的大型石油基地。中部地区的铜产量、磷矿石产量都占全国的40%左右。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有包头、武汉、马鞍山、太原等钢铁基地,山西铝基地,江西、湖南、安徽铜基地,山西、内蒙古南部、豫西煤化工基地,湖北磷化工基地,吉林石油化工基地等。 (三)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远景储量很可观。能源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新疆的煤炭远景储量居全国首位,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前景良好。西部地区的有色金属储量丰富,也是中国云母.石棉、石膏、玉石、菱镁矿等非金属矿的主要储藏区。根据目前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煤炭的保有储量占全国

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与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

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

内容简述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从总体上说,“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2015年,我国中药贸易克服了外需低迷、价格下跌、要素成本持续快速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体表现较为突出。2015年,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47.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出口额37.70亿美元,同比增长4.95%,高于同期整体医药出口增幅2.25个百分点。 2015年5月,《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正式发布。规划涵盖了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等细分领域,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是国家层面第一次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列为国家战略具体体现,战略规划以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为主题,提出7个方面重点任务。未来,我国中医药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药产业在主管部门、企业主体和金融资本的共同投入下,将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布局,具体包括,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以及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药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资源、技术、企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地区应抢抓机遇,积极培育市场,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成为中药市场的主力军,使中药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要力量。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如今水源短缺的世界形势、人口繁多的国家现实下,如何利用现有水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来并不缺水的我国却面临水源短缺危机,这就是当初不重视环境保护只图经济招来的恶果。现在,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应是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祖国。在全球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将可持续发展落实起来,让每个人都参与环境保护才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水源短缺、原因、应对策略 引言:水是国家发展的必需资源。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水资源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我国对于水资源又有什么发展策略吗? 正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这是我们经常谈到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在生活中会珍惜身边的一滴水。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清楚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1)。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2)。从表面上看,我国是个水源大国,担心水源短缺好像是杞人忧天,其实不然: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为2200m3, 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的?,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由于水源短缺而造成的其他并发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由于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m3,导致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4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3)。 我国明明水源充足却为何如此缺水?如梦幻般婉约清纯的江南水乡为何面上沾满尘土?塞北大漠的风沙怎会如此肆无忌惮?总总的总总,都是有原因的。在浙北杭嘉湖地区,河网纵横,尤其有钱塘江、太湖和长江水可资利用,看似水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用水量已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上水资源保护不当,大量水体遭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尤为突出。被誉为“空气中也能拧出水”的广东,近年来却面临着缺水的困扰,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而且还有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水系珠江穿境而过,其水资源总量为4190亿立方米,高居全国之首。但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

中国的风能资源

中国风能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 国风能密度为 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 1.6X105MW, 特别是东南沿 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 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 3m/s 以上的时间近 4000h 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 风速可达 6~7m/s 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有关专家根据 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 和 6m/s 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有效风能 密度大于、等于 200W/ m2 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 度在 300W/m2 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 等于 8 m/s 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 7000~8000h,大于、等于 6 m/s的 风速也有 4000 h 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 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 时风速便减 少到 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 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 100km 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 50W /m2 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 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 534.4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 3 m/s 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 3 m/s 的风速有 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2、内 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姓名:程亚专业:土木工程1005 学号:2010011107 摘要: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中国尤其严重,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合理调控水量而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各大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污染现状:国家和普通公民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一浅谈现有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的污染: 1.1 简述现状: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只占20%左右。全国每年排污量约300亿吨。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我国七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1.2 各大水系湖泊污染现状: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

中国光资源分布

中国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 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如表1.1所示 五类地区分布图见图1.1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状况: 内蒙古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市西部

及阿拉善盟最 多,太阳能总辐射量高达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处我国的第二位。 一年之中,4~9月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50%以上。特别是4~6月,东南季风还未推 进到内蒙古境内,所以空气干燥,阴云天气少,日照充足。内蒙古大部分年日照时数都大 于2700小时,其中: 1、巴彦淖尔市西部,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巴彦淖尔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全市各地太阳年总辐 射量为198.8-208.5瓦/平方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步增多。其中,杭锦后旗、五原为200-204 瓦/平方米之间,临河、乌中旗200瓦/平方米。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 、4月和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5、6、7月的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高的时候,而5月是 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此时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6、7月份随云量和降 水天气的逐渐增多,总辐射量有所下降;8月为降水量多的时期,且日照时数也减少,辐射进一步减弱,其他月份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日照时间短,比5月平均少30小时以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80%以上地区海拨高度3000m。大气层相对稀薄,目 光透过率高,加之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无霜期长,云层遮蔽率低,故太阳能辐射资源十 分丰富。其特征为:一是年日照时间长,全省各地年日照时间达2300~3650h,年平均日照 率达60%~80%;二是光辐射强度大,省内各地的辐射总量达586×104~754×104kJ/m2·h。 三是直接辐射比例高。境内西、北部地区一般超过60%,全省直接辐射年平均值为419× 104kJ/m2·h以上。 新疆太阳能资源状况: 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辐照度年总量为5×105~6.5×105 J / (cm2·a),年平均值为5.8 ×105J/(cm2·a),年总辐射量比同纬度地区高10%~15%,比长江中下游高15%~25%,仅次 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太阳辐射峰值出现在东疆和南疆东部一带,最低值出现在博 州、阿尔泰和天山北麓部分地区,年总辐照度的区域分布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不均匀递减 。东南部太阳总辐照度多在5.8×105J/(cm2·a)以上,西北部均为5.2×105 J/(cm2·a)。

中药资源与开发前景报告

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与开发

调查报告说明 本调查报告系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制作,以为莘莘学子在选择志愿时提供有效参考。报告中所有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例的版权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没有经过安博教育集团的书面许可,不得将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如引用本调查报告的数据,需注明数据源于安博教育集团2008年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本报告中关于专业景气度的调查为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采用行业访谈、毕业生抽样调查以及焦点组讨论等方法获得。为了确保数据的客观真实,调查共发放了498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45份,问卷有效率达95.2%。但是,因为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系通过抽样方法采集,数据结果受到样本量和样本主观判断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抽取的限制,数据结果无法达到完全的精准真实,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选择志愿的参考资料,安博教育集团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不对报告数据与个人情况的对应承担法律责任。

目录 调查报告说明 (2) 目录1 专业大总结 (3) 1 专业大总结 (4) 2 就业方向调查分析 (4) 2.1毕业最适合岗位调查 (5) 2.2毕业生去向分布表 (5) 2.3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 (6) 3 专业具体景气指数分析 (7) 3.1毕业薪酬指数 (7) 3.1.1毕业1年薪酬指数 (7) 3.1.2毕业2年薪酬指数 (8) 3.1.3毕业3年薪酬指数 (9) 3.2职位级别指数 (9) 3.3应届就业率指数 (10) 3.4毕业深造指数 (11) 3.5发展前景指数 (11) 3.6创业指数. (11) 3.7工作舒适度指数 (13) 3.8全球化指数 (13) 3.9学习压力指数 (13)

中国风资源分布

中国有效风力资源分布调查 2007-10-16 16:36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中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资料,我国离地10 米高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5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比10米高度多1倍,约为5亿多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 中国有效风能分布图 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2)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 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 (3)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

(4)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 我国风力资源分布与电力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东南沿海地区电力需求大,风电场接入方便,但沿海土地资源紧张,可用于建设风电场的面积有限。广大的三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和可建设风电场的面积较大,但其电网建设相对薄弱,且电力需求相对较小,需要将电力输送到较远的电力负荷中心。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发展前景势必良好。

中国资源分布

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 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 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的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 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 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华北地区铁矿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中南地区铁矿 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华东地区铁矿 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其他地区铁矿 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宁夏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分别为攀钢、重钢和昆钢等大中型钢铁厂高炉生产的原料基地。 国内5个主要铁矿储量集中分布地区,即鞍山—本溪、冀东—北京、攀枝花—西昌、五台—岚县、宁芜—庐枞。 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与分布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聚集和赋存规律,可以天山-阴山造山带、昆仑山-秦岭- 大别山纬向造山带和贺兰山-龙门山经向造山带为界,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和滇藏五大赋煤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断裂带将东部三个赋煤区划分为六个亚赋煤区,即二连-海拉尔赋煤亚区和东三省亚区,黄淮海和晋陕蒙宁亚区,华南和西南亚区。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要打印IE收藏放入公文包我要留言查看留言文章来源:中国药材市场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7-1-10 中药行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一、中药行业的现状 中药材生产:目前,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种代用品及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野生变家种家养的进程;一些主要依赖进口的南药引种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养殖的供应量已近50%,使中药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此外,通过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对中药材的蕴藏量、需要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中成药工业:按照《国家医药管理规》(GMP)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加快了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中药工业规化、现代化进程。目前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先进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一批名优产品、著名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达千万的企业已经涌现。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有所进展。 中药饮片工业:经过量多年建设,国有重点中药饮片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化验检测、仓储条件等硬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提高了饮片的质量,并基本满足市场及医疗用药。中药饮片的生产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逐步提高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中药商业:中药的批发企业仓储及营运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中药的零售门市网点面目一新,在进一步继承和恢复传统“老字号”等一批百年名老中药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中国矿山资源分布明细

内蒙古的矿产资源分布 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等金属矿产以及化工原料 工业辅料等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 内蒙古准格尔旗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尔多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市 自治区直辖县级政区:煤炭 兴安盟:铁、铬、银、锌、铅、铜、花岗岩、珍珠岩、煤 乌兰浩特市:铜、铁、铅、锌、大理石、石灰石 阿尔山市:铁、锌、硅砂、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黑曜岩、珍珠岩 突泉县:铜、煤、银、锌、铁、石灰石、蛇纹岩、铝矾土、膨化土 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理石、莹石、硅石 科尔沁右翼中旗:金、银、铜、铁、铅、锌、稀土、珍珠岩、石英石、麦饭石、煤 阿拉善盟:芒硝、花岗岩、金、银、铜、水晶、玛瑙、冰洲石 阿拉善左旗:煤、盐、硝、石膏 阿拉善右旗:煤、盐、碱、硝、黄金、铁、铜、石墨、萤石、花岗岩、冰洲石 巴彦淖尔盟:金、硫铁、铜、铅、锌 乌拉特中旗:黄金、煤、珍珠岩、褐铁、赤铁、铬铁、硫铁、铝、锌、磷、萤石、石英、长石、石灰石、石墨、云母、菱镁、萤石、蛇纹岩、冰洲石、玉 髓、绿柱石、铌铁、钶铁 乌拉特前旗:煤、铁、金、铜、石墨、云母、石英石、石灰石、珍珠岩 乌拉特后旗:硫铁、铜、铅、镍、钴、玛瑙、石墨 呼伦贝盟:煤、铜、铅、锌、金、银 牙克石市:煤矿、铁矿、石灰矿、铜矿 扎兰屯市:铜、铁、砂金、硅石 根河市:铅、锌、铁、锰、金、银、石灰石、大理石、珍珠岩、石墨、冰洲岩

陈巴尔虎旗:铜、钼、莹石、芒硝、硫铁 阿荣旗:金、铜、铁、铝、锌、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硅石、沸石、煤 新巴尔虎左旗:硝、碱、石油、煤、珍珠岩、膨润土 新巴尔虎右旗:金、银、铜、钼、铅、锌、锰、铁、鳞、钨、锡、锇 鄂伦春族自治旗:煤、白金、黄金、银、镍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煤炭、铁矿、沙金、珍珠岩 锡林郭勒盟:石油、天然碱、煤炭 锡林浩特市:煤、石油、铬、铁、锡、铜、莹石、锗、芒硝 阿巴嘎旗:煤、石油、油页岩、铁、镍、萤石、石灰石、石膏、磷、芒硝、水晶 西乌珠穆沁旗:煤、水晶石、大理石、石油、铁、镍、铜 东乌珠穆沁旗:煤、石油、金、银、铜、铁、钨、岩盐、水晶、玛瑙、芒硝、珍珠岩、石灰岩 苏尼特左旗:褐煤、芒硝、萤石、云母、硅石、石膏、花岗岩、水泥灰岩、大理石、金、铬、铁、铜 苏尼特右旗:铁、铜、金、芒硝、石油、天然碱、萤石、石膏、石灰石、红色花岗岩 太仆寺旗:银、铜、锡、镍、钴、铅、铀、硅石、钾长石、大理石、白云母、氟石、珍珠岩、松脂岩、黑耀岩、膨润土、石墨、玛瑙、天青石、雕塑刻用玉石 正镶白旗:石灰岩、自然芒硝、白盐、花岗岩、碱、萤石、水晶石、金、铁铜、锌 武威市:煤、石膏、萤石、花岗岩 民勤县:煤、石油、食盐、芒硝、石墨、石膏、水晶石 古浪县:煤炭、石膏、花岗岩、铁、铜、高岭土、粘土、重晶石、砂金 陇南地区:铅、锌、锑、金、铜、铁、汞、大理石、重晶石 成县:铜、铁、铅、锌、煤 礼县:金、铜、锑、铅、锌、铣、冰洲石、玛瑙石、水晶石、大理石、煤 康县:黄金、铁、磷、煤、银、硫、硅石、冰洲石、水晶石、景文石 武都县:煤、铁、铝、锌、沙金、磷、硫、石灰岩 文县:铜、铁、煤、重晶石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我国江河湖泊及水资源分布现状

我国江河湖泊及水资源分布现状 我国陆地水域总面积约2667万公顷,其中江河为1200万公顷,湖泊800万公顷,人工塘库667万公顷。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0%;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河川径流量不到全国的6%,其中海河流域耕地的亩均水量低于以干旱著称的以色列;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3,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图1.1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年降雨量,单位mm。 注:图中数字为年降雨量,单位mm 图1.1 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1. 我国江河流域及水资源分布 中国江河众多,全国大小河流总长达43万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大江河有79条。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多条。与水资源分布趋势相应,中国的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面积内河流总长度)总的趋

势是南方大,北方小;东部大,西部小。 河川径流总量为2.7115×1012m3,折合径流深284mm,分布在十大流域之中。但因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河流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部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其中长江流域径流量为9.513×1011m3,居全国第一位;珠江流域径流量为4.685×1011m3,居全国第二位;雅鲁藏布江径流量为1.654×1011m3,居全国第三位。我国河流水量虽然丰沛,但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季节性明显,夏季丰水,冬季枯水。 表1.1为我国2007年主要河流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表1.1 我国主要河流2007年水资源分布情况 2 我国湖泊分布格局及水资源 湖泊是大陆水体的开阔水域,是湖盆、水流及水中物质互为作用的综合体。除人工湖泊外,大多是自然营力所造成的。中国的湖泊分布广,湖泊类型多样,其中

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区划说明

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区划说明 Ver 1.00 Date 2006.11.16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中国气象学界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和6m/s 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也有4,000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0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 风能密度在200W/㎡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000h和3,000h。 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 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之间,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概要:本文予以简析中国近来的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部分成因,并且归集了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但是若要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便要节流资源。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短缺成因措施环保 自古以来,中国素有地大物博,土地肥沃的美称。而中国得以的如此美称,都离不开一种资源——水资源。 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例如中国。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根据最近水利部全国第2次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8万亿m3(648 mm),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m3。其中地表水2.67万亿m3,地下水0.81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1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 200 m3,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

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m3,预测到203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 750 m3。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1]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水资源又是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首先,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2]。其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上看,东南、西南地区水量丰富,西北、华北地区水量贫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径流量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全国的38%;黄河、淮河、海河三流域,径流量不到全国的7%,耕地却占全国的40%[3]。再次,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中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库。最为严重的是淮河、辽河、汾河、海河等流域,南方的黄浦江、滇池等水体也被严重污染。全国约有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附近河流或河段已成为排污沟[4]。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成因: 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造成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 中国人口从开国以来迅速增加,加之我们还正处于第二工业的发展时期,所以我国不论是从经济,生活,还是工业方面都对水有着大量的需求中国人口已达13亿,今后,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高峰。2050年,中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将从20世纪

2018年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

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哪里最缺水?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用水是十分方便的,只要打开水龙头,便会有干净的水流淌出来,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中国的水资源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吗? 中国官方层面给出了答案——中国其实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 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不足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而中国人口占比全球超过18%),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西藏、四川水资源最多,宁夏天津最少 那么具体到全国个省级行政区,各自的水资源总量情况又如何呢?

按照国家水利部先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前三的,依次是西藏、四川、广西,均处于中国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末三位的,依次是宁夏、天津、北京。不过由于天津和北京均为直辖市,在土地面积上明显少于一般省级行政区较多。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辖市的前提下,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最少的三个省份,则分别是宁夏、山西、河北,均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于华北地区。 中国多省份处于“极度缺水”区间

中药报告-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_7281

中药报告-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_7281 中药报告-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中药行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一、中药行业的现状 中药材生产:目前,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种代用品及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野生变家种家养的进程;一些主要依赖进口的南药引种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养殖的供应量已近50%,使中药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此外,通过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对中药材的蕴藏量、需要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中成药工业:按照《国家医药管理规范》(GMP)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加快了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中药工业规范化、现代化进程。目前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先进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一批名优产品、著名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达千万的企业已经涌现。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有所进展。 中药饮片工业:经过量多年建设,国有重点中药饮片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化验检测、仓储条件等硬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提高了饮片的质量,并基本满

足市场及医疗用药。中药饮片的生产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逐步提高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中药商业:中药的批发企业仓储及营运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中药的零售门市网点面目一新,在进一步继承和恢复传统"老字号"等一批百年名老中药店堂的同时,引进现代营销管理,发挥了传统特色和现代营销相结合的优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中药行业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药行业基础薄弱、缺乏后劲的状况愈见明显。总体上表现为:行业资产规模经济偏低,同档次品种重复较多,高科技产品稀少,现有资产优化重组及资产存量盘活步子不大,外向型企业竞争意识不强,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投资明显不足。具体为: 中药材: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仍显薄弱,大宗中药材品种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不够,栽培繁育生产管理粗放;药材单产低、质量差现象较为普遍;优良品种的选育、种籽的提纯复壮滞后;一些品种病虫害防治及高效、低残留无公害农药在中药材生产领域的研究推广进展缓慢,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限。 中成药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基础差、自有资金不足,缺乏自我改造能力。多数企业生产集中度低,创新、开发能力弱,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中药产品缺乏国际竞争能力。中成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工艺技术规范的基础研究工作薄弱,中药制剂水平整体上与国外企业相比落后。 推广GMP的政策与资金不配套,投资与需求矛盾突出。 中药饮片工业:饮片炮制工艺落后(某些有特色的工艺除外),致使药材有效成份流失,饮片质量下降。干燥工艺还采用露天、场地晾晒,造成饮片污染。中药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