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总3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一、迅速判断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

在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现场,面对危重病人,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初步的快速判断。

1.现场巡视

(1)注意现场是否对救护者或病人造成伤害。

(2)引起伤害的原因,受伤人数,是否仍有生命危险。

(3)现场可以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及需要何种支援,采取的救护行动等。

必须在数秒钟内完成。

2.判断病情

现场巡视后,针对复杂现场,需首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病人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瞳孔反应等,发现异常,须立即救护并及时呼救“120”或尽快护送到附近急救的医疗部门。

二、呼救

1.向附近人群高声呼救

2.拨打“120”急救电话

(1)电话中应说明:伤员人数、大概病情及本人的姓名、身份、联系方法。(2)发现伤员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显著标志。

(3)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如止血、心肺复苏等。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系统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急救部门根据呼救电话的内容,应迅速派出急救力量,及时赶到现场。

三、排除事故现场潜在危险,帮助受困人员脱离险境

四、交通事故需保护事故现场

在事故现场周围放置三角形警告标识,指派专人指挥交通。

将出事汽车引擎关闭,拉紧手刹,并用石块固定车轮。

禁止用火或抽烟。即使夜间,也只能凭手电筒或车灯处理事故现场。

一般不随意把伤员移出事故现场,但若伤员处于潜在危险之中或伤情急迫,应迅速施救,伤员出事位置要作标记。

巡查四周有无被撞击而抛出车外的人,若有,应妥善处置。

切勿接触有电流、电线的车辆及物体。

小心保管伤员的财物,清点登记,并找旁证人签字。

五、伤情检查及伤员分类

1.伤情检查

要有整体观,切勿被局部伤口迷惑,首先要查出危及生命和可能致残的危重伤员。

①生命体征

判断意识——呼唤伤员,轻拍其肩部,10秒钟内无任何反应可视为昏迷。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不合情理的烦躁都提示伤情严重。

对意识不清者不要随便翻动,以免加重未被发现的脊柱或四肢骨折。

判断脉搏——触摸颈动脉,判断心跳是否存在,是否变得快而弱。(小儿触摸肱动脉)

正常脉搏应为每分钟60—100次,搏动清晰有力。

判断呼吸——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困难、气道阻塞及呼吸停止。

正常呼吸为每分钟16—20次,均匀平稳。

②出血情况

伤口大量出血是伤情加重或致死的重要原因,现场应尽快发现大出血的部位。

若伤员有面色苍白,脉搏快而弱,四肢冰凉等大失血的征象,却没有明显的伤口,应警惕为内出血。

③有否骨折

④皮肤及软组织损伤

皮肤表面出现淤血、血肿等。

2. 伤员分类

①濒死伤员—黑色标志

脑、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受损,意识完全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

②危重伤员—红色标志

多脏器损伤,多处骨折或广泛的软组织损伤,生命体征出现紊乱者,是现场抢救运送的重点。

如开放性气胸,颅脑损伤、大面积烧伤等。

③中度伤员—黄色标志

损伤部位局限,生命体征平稳,但失去自救和互救能力,是仅次于红色标志需救治者。

如单纯性四肢骨折。

④轻伤员—绿色标志

损伤轻微,伤口表浅,生命体征正常,具有自救和互救能力者,可在处理完红、黄标志伤员后再处理。

如软组织挫伤,擦伤等。

六、现场急救原则

1.先抢后救

使处于危险境地的伤员尽快脱离险境,移至安全地带后再救治。

2、先重后轻

对大出血、呼吸异常、脉搏细弱或心跳骤停、神志不清的伤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

昏迷伤员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伤口处理一般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并尽快妥善地转送医院。

3.先救后送

现场所有的伤员须经过急救处理后,方可转送医院。

针对突然和意外情况下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所进行的急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PR)。

现场急救程序

一、怎样拨打120电话 1拨打120电话时,应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 2呼救者必须说清病人的症状或伤情,便于准确派车;讲清现场地点,等车地点,以便尽快找到病人;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以便联系。 3等车地点应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的建筑物等有明显标志处。 4等救护车时不要把病人提前搀扶或抬出来,以免影响病人的救治。应尽量提前接救护车,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手示意接应。 5教育子女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向急救中心电话求助,不要随意拨打120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使用。 6在医院外(在家、在单位、在公共场所)发生了急重病人和意外受伤时,请立却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发出呼救。急救中心会立即派出医生和救护车,到现场进行抢救,并把病人送到医院。 打"120"报警电话要点⑪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确切地址、联系电话。 ⑫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目前的主要症状和现场采取的初步的急救措施。⑬报告病人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⑭过去得过什么疾病,服药情况。⑮约定具体的候车地点,准备接车。 二现场急救应采取的初步措施 ①初步检查病人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5分钟观察一次。②必须保持病人的正确体位,切勿随便推动或搬运病人,以免病情加重。 昏迷发生呕吐病人头侧向一边;脑外伤、昏迷病人不要抱着头乱晃;高空坠落伤者,不要随便搬头抱脚移动;哮喘发作或发生呼吸困难,病人取半卧位。 ③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初步急救。将病人移到安全、易于救护的地方。如煤气中毒病人移到通风处;脑中风病人摔倒在卫生间,移出来。选择病人体位,安静卧床休息。 吸氧疗法。病人身边备有氧气袋或氧气瓶,在很多类型的急症发生时均可首先应用。如:心脏病、脑中风、哮喘、呼吸困难、胸外伤、脑外伤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已昏迷的病人,应将呕吐物、分泌物掏取出来或头偏侧向一边顺位引流出来。呼气道异物阻塞,运用腹部冲击法等急救手法,使异物排出来。 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采用安全可靠的药物口服。应尽量采用过去已用过的、证实无过敏反应的药物。记好药名、药量、服药时间,以便向医生陈述。外伤病人给予初步止血、包扎、固定。 ④清理楼道、走廊,移除影响搬运病人的杂物,方便急救人员和担架的快速通行。 ⑤待救护车到达后,应向急救人员详细地讲述病人的病情、伤情以及发展过程、采取初步急救措施,以保证急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救护车到来之前急救要点 ①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初步检查,保持正确的体位。②向"120"呼救的同时,在场人员应积极进行初步救护。③准备向救护人员介绍病情及救治经过。 三心肺复苏法1确定神志轻拍患者肩无反应时,高声救助,旁观者去打120急救电话2原地给患者畅通气道压额提颚法使后坠的舌根抬起,气道畅通3检查呼吸(3-5秒)视:胸部伏动听:气流声响感觉:呼吸气流若呼吸停止实施人工呼吸,吹气2次之后,每分钟12次的频率继续吹气4检查脉博触摸颈动脉若脉博停止跳动 * 实施胸外心脏挤压80-100次/分钟* 单人操作时,挤压15次,吹气2次,挤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四创伤救护要点①尽快冷静下来,逃离危险,摆脱困境,进行自救互救。②报警和呼救,争取外援。③发现和识别重伤员,初步现场急救。④最好用救护车运送伤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原则及其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原则及其程序 1.严格依法办事处理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必须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应强调应急任务 而违规操作。同时,要运用法律武器,对任何干扰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调查处理的单位和个 人及时进行处罚,以保证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为了减少盲目性,防止各行其是和蛮干, 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应急处理队伍的行为,严格依法办事。要通过平时检查和演练,熟悉和掌握相关法规及其技术方案、操作规程,为现场处理的合法性、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应急处理通常事件紧,要求高,需要投入多方面的人力、物力以及各 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反应 迅速、决策快捷、指挥有效。 3.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处理重大疫情和中毒污染事故往往涉及多部门、多单位,因此必须明 确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急救和采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公安部门负责做好现场的治安保卫,封锁疫区,疏散人员,对拒绝隔离治疗的患者和中毒患 者采取必要的措施;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组织药品器械的生产和供应:供水部门负责落实消除 水污染的应急措施;环卫部门负责及时清运疫区的垃圾、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环境保 护部门负责对被污染的环境和水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等等。 4.熟悉掌握现场检测检验技术应急处理人员应熟悉掌握测试技术和采样技术,应急队伍应配 备快速检测食物中毒、饮水污染及常见化学毒物的仪器,并保证检测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前期准备 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理,重要前提是要有所准备,从而为快速、准确、有 序处理各类事件打下基础。现场前期准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制度预案的准备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有关处理规程、部门分工、操作程序。使 处理时职责明确,有章可循。 2.人力的准备主要是知识储备,如组织人员培训,学习有关防护手册,了解并掌握一些重大 传染病、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特别应当了解本地疾病监测的有关资料、本地既 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材料。还要重视人员的培训。增强认识,逐步积累经验。 3.物力的准备一般器材的准备,如交通工具、专业人员自身防护器材、通讯联络工具、消杀 药品与器械等;专用仪器设备的准备,如现场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采样工具等;专用药品试剂的准备,如消毒药品、治疗药品、诊断药品和试剂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 1.及时报告发生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的单位以及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向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要及时报告上 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指导机构。接报单位要详细询问疫情和事故发生情况,并做好接 报纪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 2.现场急救应及时将传染病患者和中毒患者送往有关医疗单位就诊;或就地进行隔离、抢救、治疗;或进行医学观察等。同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向有关医疗单位 提出抢救治疗的意见和建议。 3.现场保护和控制发生疫情和中毒事故的单位及调查人员有责任对现场采取保护和控制措施。如停止饮用受污染的水并保存水样;封存患者食用过的剩余食品等。注意保存相关的现场物证,如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品、食物等。同时进行现场采样并有效保存,以备复查、复检。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后,人们在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所进行的紧急救助措施。正确的现场急救程序和原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减轻伤害的程度,并为后续的医疗救治提供更好的条件。下面将从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现场急救的程序 1. 现场评估:在发生意外或疾病突发后,首先要做的是对现场进行评估。评估现场的安全性,判断是否有危险,确定是否需要转移伤员到安全的地方。 2.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现场安全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专业医护人员报告事发地点、伤情和所需急救措施等信息。 3. 呼叫其他帮助: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可以让其中一人继续与急救中心通话,另一人则可以寻求其他帮助,如寻找急救设备或专业医护人员。 4. 判断意识和呼吸: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要判断伤员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果伤员没有意识或没有正常呼吸,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5. 控制出血:如果伤员有明显的出血,要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可以

使用纱布等物品进行直接压迫,控制出血并尽量减少伤害。 6. 固定骨折:如果伤员有骨折,要尽量保持伤员的身体稳定,避免进一步移动,可以使用固定带或木板等物品进行固定。 7. 保持体温: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员的体温。可以使用毯子等物品进行保暖,避免伤员受寒造成进一步损伤。 8. 安抚伤员: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并安抚伤员的情绪。积极与伤员交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二、现场急救的原则 1. 保护自己:在进行现场急救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受到伤害。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助他人。 2. 快速反应:在突发状况下,时间非常宝贵,要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紧急措施。尽量缩短救援时间,为伤员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3. 优先救治重症:在现场急救中,要优先救治重症伤员。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4. 不移动伤员:除非伤员所处的环境非常危险,否则应尽量避免移动伤员。移动可能会加重伤情或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5. 采取正确姿势:在进行急救措施时,要保持正确姿势。比如进行心肺复苏术时,要根据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

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一、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急救的目的 保存生命──恢复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 防止伤势恶化──处理伤口、固定骨部。 促进复原──避免非必要的移动、小心处理、保持最舒适的坐/卧姿势、善言安慰。 急救的原则: 1、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救治方法。 2、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较轻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 3、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4、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二、怎样拨打急救电话(120) 呼救电话应简单明了,语言精炼、准确,无关的话不要说,以免耽误宝贵的时间。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病人或伤员姓名、性别、年龄。 2、病人或伤员致伤(病)原因及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昏倒在地、呼吸困难、大出血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过去病史及与本次发病有关的因素) 3、病人或伤员目前所处的详细地址、电话,最好选择有明显醒目标志处。(呼救后应派人在路口等候救护车) 4、及时清除楼梯、过道上影响搬运病人的杂物。 5、意外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等造成有成批伤病员时,要说明伤害性质,如中毒、车祸、溺水、触电等,同时要说明受伤人数、候车地点、呼救人的姓名身份。 三、现场急症之——中暑 中暑的原因和表现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中暑症状-1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除头晕、口渴外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现场急救的四个原则

现场急救的四个原则 现场急救是发生意外或突发事件时的第一时间,因此在现场急救中必须遵守四个原则来保证患者生命的安全。这四个原则是:优先救治、有序救治、科学救治和安全救治 一、优先救治 优先救治是指在现场急救中要先抢救伤者生命的重要器官和系统,这是第一要务。在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后,要尽早送医院进行继续治疗。现场急救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救治。在救治顺序上,要首先抢救那些危及生命的疾病和伤情。如休克、窒息、昏迷、心脏骤停等急危症患者,要第一时间进行紧急救治,直至把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再考虑其他治疗措施。 二、有序救治 有序救治是指在现场急救时应该遵守按照医学原则和救治程序进行救治,特别是重症患者更要注意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救治。在现场急救中应该要遵守三级救治的原则,即在保证急救人员和患者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急救,根据现有的医疗设备和人员进行救治,避免过度救治和延误救治。 三、科学救治 科学救治是指在现场急救时应根据现场急救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法,以尽早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程,并最终达到治愈或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为了保证科学救治的效果,当前现场急救已经配备了各种必要的救治药物和收治设备,现场急救人员能够进行心肺复苏和其他急救措施,将伤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延缓疾病的进行,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和机会,以达到收治的最好效果。 四、安全救治 安全救治是指救治时要注意保证急救现场的安全,不仅要保护患者,还要采取避免交叉感染的措施,使病情不恶化,不增加患者负担。保护现场安全是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急救现场提醒患者及家属保持冷静,协助进一步的救治措施。为了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救护人员需采取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以避免血液等体液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在现场急救中发挥最大的救治效果。

创伤现场急救的原则和程序

紧急创伤生命支持 第一章现场急救的原则和程序 【急救的原则】 一.安全原则:包括现场环境安全、诊疗安全、民事安全、刑事安全和医疗物资安全五个方面。 二.科学原则:在公认的技术规范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处理。 三.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病人的根本利益为导向指导医疗行为。 【现场急救的程序】 一. 确保安全 二. 初步评估和处理 三. 启动急救反应程序 四. 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五. 多学科综合处置 创伤急救链

【具体步骤】 一. 确保安全: (一) 环境安全 1. 安全对象:要保证被救人员安全、施救人员安全、现场围观人员安全。 2. 安全方法:根据现场环境不同选择不同方法。如在怀疑 煤气泄漏的现场,切勿按电门铃和使用电话,或任何电器及会发出火花的装置。进入现场之前,必须关掉无线电话。在交通事故中,急救人员须首先在距离事故车辆50-100米的地方设置明显标志物,并确保道路交通已受控制,关掉汽车引擎,采取制动后方可进行急救。发生触电,必须首先用安全方法切断电源或将电源与伤者隔离后,方可接近触电受伤的伤者。 (二) 诊疗安全 1. 诊疗技术安全:选择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权威的诊疗技术,避免争议。 2. 沟通安全:患者在现场突发重病或受伤后,常处于应激 性心理障碍状态,急救人员应与患者有效沟通,避免误解以保障诊疗顺利进行。现场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 保 安 全 初步 评估 及 处置 启动 急救 反应 程序 进一步 评估 和 处置 多学科 综合 处置

1)从正面接近患者。 2)大声说明身份及目的。 3)适时安慰,充满信心,沉着冷静,语言简洁明晰,逻辑清楚,态度和蔼。 4)救助儿童及婴幼儿时应首先征得监护人的同意。 (三)民事安全:履行各种告知义务,对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后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在可能情况下所有诊疗行为都应征得被救人员或监护人的同意。保留好各种诊疗证据。 (四)刑事安全:留心刑事问题,保留一切可能与刑事侦察与鉴定有关的证据。 (五)医疗物资安全:合理使用医疗设备,规范诊疗行为,杜绝医疗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意外。产生的医疗垃圾要用专用器皿保存,不能留在现场。防止医疗设备丢失、损坏。 【特别提示】:确保现场环境安全是任何急救现场首先要处理的问题,在一个不安全的现场进行急救工作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和损失;在整个急救过程中亦应注意诊疗安全、民事安全、刑事安全、医疗物资安全。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院前急救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出色的现场安全专家。 二.初步评估和处理: (一)意义:急症病人病情复杂多样,表现各异,但不管是何种疾病,急救人员都应首先对病人最基本的生命体征进行判断,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危重病人的现场病情瞬息万变,急救人员必须争分

简述急救的原则以及急救的程序

急救的原则及程序 一、急救的原则 1.快速行动:发现紧急情况后,应立即行动,迅速寻求帮助和进行急救措施, 以争取救治时间。 2.安全第一:在进行急救时,自身的安全至关重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 下,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 3.评估现场: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排除危险因素,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患者和急救者。 4.保持冷静: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理性判断,稳定情绪,以便更好 地进行急救操作。 5.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在处理多个伤者时,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 题,如心跳呼吸骤停等。 6.遵循ABC原则:A代表空气道(Airway),B代表呼吸(Breathing),C代 表循环(Circulation),先保障患者的空气道通畅,确保呼吸正常,最后 处理循环问题。 7.不做进一步伤害:在急救过程中,尽量避免造成进一步伤害,如正确使用 急救器械、注意体位转换等。 8.不负众望:急救人员应克服困难,尽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努力不辜负众望。 二、急救的程序 急救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发现紧急情况 发现紧急情况后,要立即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者拨打急救电话(如120),通知专 业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 评估现场安全 到达现场后,首先评估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如果存在威胁患者和急救者安全的危险因素,需采取相应措施,如转移患者,排除危险物等。

3. 进行初步检查 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意识状态、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出血等,以便判断伤情和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 呼叫急救专业人员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需急救专业人员的参与,要及时呼叫急救电话或请求附近的医疗机构派遣专业人员到场。 5. 实施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势,有针对性地实施急救措施。根据ABC原则,首先判断患者的空气道是否通畅,如果不通畅,则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通气。接下来,检查呼吸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则进行人工呼吸或CPR。最后,处理循环问题,如使用除颤 器心电图监测等。 6. 给予继续护理 在等待急救专业人员到场的过程中,持续给予患者急救护理,如止血、固定骨折、保暖等,以保证患者在救援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7. 接管专业急救人员 在急救专业人员到场后,要将患者的情况和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向其详细报告,并协助他们进行患者的转运和进一步的救治操作。 以上便是急救的原则及程序,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这些原则,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为他人的生命做出贡献。记住,急救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现场急救知识——第一章 现场急救必要性、原则、流程

现场急救知识 第一章生死攸关——现场急救的必要性 1.1 现场急救的必要性 1.呼吸心跳骤停常见原因:创伤、地震、中毒、溺水、触电…… 呼吸心跳骤停最常见原因:心脏急症猝死 2.呼吸心跳停止后常温下: 3.“抢救黄金4分钟”: 4.现场急救(定义):在突发伤病或灾害事故的现场,在医疗专业人员达到前,为伤病员提供初步、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包括对伤病员受伤身体和疾病的初步救护,也包括对伤病员的心理支持。

5.现场急救的目的:(1)挽救生命。(2)防止病情恶化。(3)促进恢复。 6.第一目击证人(定义):在事发现场有救护培训证书、提供紧急救护的人。(病人身边的亲属、同事、邻居甚至路人、警察、保安、教师、宾馆或超市服务人员、旅游服务人员等) 7.世界急救日:每年9月第2个星期六 全国自救互救日:10月10日 1.2现场急救的原则 一、保证安全 (一)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1、交通事故中受损的汽车发生起火、爆炸或再次倾覆。 2、脱落的高压电线或其他带电物体。 3、化学物质、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泄露。 4、发生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等。 5、地面湿滑,有锐利的玻璃或金属。 6、地震后的建筑物倒塌,余震的发生。 7、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等。 8、其他危险因素,如环境酷暑或严寒,毒蛇、野蜂等。 (二)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 1、关闭受损汽车发动机,防止起火爆炸;同时拉手刹,防止车辆 滑动。 2、抢救触电者时,首先要设法切断电源。 3、戴防护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避免血液、污物沾染。 4、在室外遇到雷电天气时,要避开高压线、大树,不要使用手机。 5、在极端气温下,注意防暑与保温。 6、如果遇到不能排除的危险,要立即呼救,争取救援。 二、防止感染 现场急救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及伤病员的保护,队可疑的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或体液)接触传播的疾病要采取防止感染的措施。 1、在处理伤口前应洗手,戴医用乳胶手套。如果没有医用手套,也可以戴不透水的塑料手套,或用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双手。 2、有条件时戴口罩。 3、大量出血的外伤,有条件时戴上防护眼镜或防护罩。 4、在人工呼吸抢救时,要使用呼吸面膜或呼吸面罩。 5、不要用裸露的手触摸伤口和衣物、敷料上沾染的血液。 6、处理伤口之后,要把所有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单独放置,统一销毁,以免污染扩散。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一、引言 现场急救是指在发生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时,通过紧急施救措施,尽快对伤者进行初步处理,以保护生命和减轻伤害。正确的现场急救程序和原则是救助者在急救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本文将介绍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以帮助读者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二、现场急救的程序 1. 保证自身安全:在急救前,救助者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对于一些危险的现场,如火灾、交通事故等,救助者应尽量避免进入危险区域,以免增加事故的发生。 2. 判断现场状况:救助者到达现场后,要迅速判断事故的性质和伤者的状况。观察现场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环境,评估伤者的意识、呼吸、出血等情况,以确定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需要急救时,救助者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他们事故的性质和现场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派专业救援人员。 4. 保护伤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救助者要尽可能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例如,对于呼吸困难的伤者,可以帮助其保持最佳呼吸姿势;对于出血的伤者,可以使用干净的布料进行包扎等。 5. 配合急救人员: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救助者应主动配合他们的

工作。告知伤者的基本情况和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以促进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现场急救的原则 1. 快速反应: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救助者应迅速做出反应,尽快展开急救工作。因为急救的效果往往与反应的速度成正比,每一秒都可能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 2. 保护生命优先:在进行现场急救时,救助者要始终将保护生命放在第一位。无论伤者的病情如何,都要将生命安全放在最高的位置,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3. 切勿恐慌:现场急救需要冷静和镇定的态度。救助者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紧急情况而恐慌,以免影响急救工作的进行。只有冷静思考和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尽量不移动伤者:除非伤者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否则应尽量不移动伤者。错误的移动可能会导致伤者的伤情恶化,增加二次伤害的风险。应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由他们专业地进行伤者的转移和处理。 5. 根据伤情施救:现场急救的措施应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伤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急救方法,例如心脏骤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严重出血需要进行止血等。救助者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 6. 遵循专业指导:在进行现场急救时,救助者应遵循专业人员的指

现场挽救生命的原则和步骤

现场挽救生命的原则和步骤 现场挽救生命原则: 1、首先要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科学地去判断病情。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人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4、在可能情况下,尽量采取减轻病人痛苦的措施。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现场救护步骤: 1、判断意识:呼叫病人,轻拍其面颊或肩部。 2、立即呼救:判断病人意识丧失后,应求助他人帮助。原地高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3、救护体位:依现场实际情况将伤员置于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复员卧位(侧卧位),救护人采用救护人体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或立于病人肩、腰部)。 4、打开气道:用最短的时间,先解开病人衣领等,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物,然后打开气道,方法有仰头举颏法(颈外伤者除外)、双下颌上提法,而后钩出异物。 5、判断呼吸:救护人将病人气道打开后在5秒中时间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如无呼吸,立即行人工呼吸。 6、判断心、脉搏:选择大动脉,扪摸有无搏动,如判断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宜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应在现场紧急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7、紧急止血:救护人要注意检查病人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如有出血立即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场可利用的材料进行止血救护,避免因大出血造成病人休克而死亡。 8、局部检查:要从头、颈、胸、腹、背、骨盆、四肢等部位依次进行,检查伤势情 但是根据救护人员对救护知识的认识程度的多少去做出不同方向 1、如果您没有救护知识: (1)只能做呼救动作 (2)大出血时压迫止血 (3)要判断是否存在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不可随意搬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现场有更多大危险存在,必须搬动伤病员,必须保持好颈椎、脊柱。 2、骨折固定:交给120 3、伤员转运:交给120 总之一个大原则:先救命,后治伤,防骨折 止住大出血、实施CPR就是救命、防骨折主要是慎重判断是否存在颈椎、脊柱骨折。 如果我们都能掌握这些专业的救护知识,那么我们就能在社会当中,遇到紧急状况的时候,不留余地的去救助他人,或许能给予他人第二次生命。

现场急救知识

现场急救知识 上余卫生院院长:黄孔兴 一、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抢救生命。 原则: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 二、紧急救护的程序: ①拨打120 ②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 ③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 ④先抢救危重者 ⑤优先护送危重者: 三.常用的生命指征是: (1)神志清楚,体温36.6—37.2度。 (2)呼吸: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 (3)血液循环:正常人每分钟心跳男性为60--80次,女性为70--90次。 (4)瞳孔:正常时等大等圆,遇光则迅速缩小。 (5)血压: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 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双侧瞳孔固定散大是死亡的三大特征。 出现尸斑则为不可逆的死亡。 四、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 1、呼吸中断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2、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五、外伤救治法: (一)紧急止血。 1、指压法: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

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可临时止血,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此法仅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 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 布块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布带扎紧。但疑有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用此法。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中。 3.止血带止血: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伤口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造成肢体坏死。要在明显邯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者,每隔一小时放松l一3分钟,改为指压止血。此法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少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院前急救原则及步骤

院前急救原则及步骤 一、急救原则 无论在哪里,发现危重伤病人,“第一目击者”(指在现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 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对伤病员的救护原则都必须十分明确清楚。 (一)首先要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二)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员的安全。 (三)分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四)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米取减轻病人的痛苦等措施。 (五)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二、急救步骤 (一)判断意识:若病人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婴儿不能哭泣,可判断其无意识。 (二)立即呼救:判断病人意识丧失,立即急救并求他人帮助,拨打“120”电话。(三)救护体位: 1、对于意识不清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便于复苏操作及评估复苏效果并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2、若伤病人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对伤病人应采用侧卧位,液体容易从口中引流。体位应稳定,并易于病人翻转其他体位;保持利于观察和通畅的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病人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病人,以免遭成伤害。如不要用力拖拉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部或颈部外伤者等。有颈部外伤者在翻身时,为防止颈髓再次损伤,另一人应保持病人头颈部与身体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3、头部外伤者,贝卩是水平卧位,头部稍稍抬高,如面色发红,贝卩取头高脚低位,面色青紫,取头低脚高位。 (四)打开气道 用最短的时间,先将病人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道通畅,再将气道打开。 方法:1、仰头举颏法 2、仰头抬颈法:无颈部外伤可用此法 3、双下颌上提法:适用于怀疑颈椎外伤的病人 4、手钩异物 (五)呼吸 1、判断呼吸 检查呼吸,救护人将病人气道打开,利用眼视、耳听、皮肤感觉在5秒钟时间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

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灾难多是突发性的,其危害程度一般较大,造成的人员损伤较多,因此在进 行灾区现场救援时主要强调整体观念,目的是最大程度的抢救更多的伤员,应急 救护应以整体救护为原则,同时以重点求救重伤员,与全面救护一般伤员相结合 的模式。“快”是紧急条件下必须做到的行为准则,但是要强调,在快的条件下 要追求抢救的质量,强调反应时间与救治效率相结合。做好从灾难现场到医院中 每一过程的检伤,保证重伤员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在实施急救的过程中要讲究 救护的质量,保证时间效率最大化,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降低痛苦,降低伤 病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 1、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 1.1先临时组织现场救护小组原则:要快速的在灾难现场组建临时救护小组,建立进行治疗的医疗场所,统一指挥,对灾难第一现场进行紧急救援,保证后勤 救援的通路,使救援工作不间断,使救援现场的救援人员与受伤伤员形成比例, 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1.2发生灾难时先求救原则:当灾难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想到救援,应该及 时拨打电话120呼叫急救车。在请求救援时一定不要慌张,要保证述说内容的准 确性、清晰性,以利于救援人员的正确分辨,有利于医护人员能够对现场的大致 情况有一个了解,能够针对情况进行救援前准备。拨打电话时一定不要忘记告诉 救援人员灾难的地点,准确的地点不仅可以为救灾创造一条紧急通道,还能为受 灾群众赢得宝贵的时间。 1.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原则:在灾难发生以后,应该首先将人员尽快疏散 到没有危险的地方,对已经造成伤害的患者在帮其撤离的同时稍作处理,但是仍 然要先保证人员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地震,应该先将受伤患者尽快搬离受 损建筑物;火灾现场应该先将患者隔离到没有火势的空旷地域;对于工厂灾难应 该首先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晰没有污染的地方。之后在进行相应的医护治疗。

现场救护的流程

现场救护的流程 一、现场救护流程: 1. 初步评估:紧急抢救者需要快速确定伤患的生命危险程度,以及需要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2. 执行ABCD法:ABCD法是指安全抢救的基本做法,依次是空气道、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药物紧急治疗。 3. 抢救体位:根据不同状况,将伤患置于适当的位置上,确保呼吸道畅通。 4. 伤患搬运:根据现场情况,按照安全抢救的基本原则,尽量减少伤患的痛苦,保护伤患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不会受到伤害。 5. 心肺复苏: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伤患的生命活动。 6. 送往医院:根据伤患的情况和病情,及时将伤患送往医院,给予专业的抢救和治疗。1. 初步评估:紧急抢救者在到达现场后,需要根据受伤者的外观,心理反应和所处环境,对伤患进行初步评估,以判断是否存在生命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执行ABCD法:ABCD法是安全抢救的基本做法,是指首先按A—B-C-D的顺序,依次对伤患进行 airway (空气道)、breathing(呼吸支持)、 circulation (循环支持)、 drugs(药物紧急治疗)的辅助抢救,以确保伤患能够维持有效的呼吸和血行功能。 3. 抢救体位:抢救体位的选择是根据伤患的受伤情况而定,将伤患置于适当的位置上,确保呼吸道畅通,以改善伤者的生命活动。

4. 伤患搬运:将伤患从安全处或受伤地点,正确、安全地搬运到医院或抢救车中,尽量减少伤患的痛苦,保护伤患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不会受到伤害。 5. 心肺复苏:在确定安全的环境和条件下,紧急抢救者可以采取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以维持伤患的生命活动。 6. 送往医院:将伤患安全地送往医院,给予专业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以保证伤患的安全。在紧急抢救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伤患的病情、环境和地点都有足够的了解,以便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抢救者需要保持冷静,仔细观察伤患的情况,并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最后,希望紧急抢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能帮助伤患早日康复。对于紧急抢救工作来说,正确地采取抢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决定着伤患最终的生存率。应当培养正确、理性的思维,以帮助受伤者度过难关。

人员受伤现场救护方法

现场救护方法 一、现场救护的应急程序 (一)现场救护的目的: 1、维持、抢救伤病员的生命; 2、改善病情,减轻病员痛苦; 3、尽可能防治并发症和后遗症。 伤害或急症发生后,在场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通知驻地医生和施工现场的值班干部。 (二)人员受伤现场救护的应急程序: 1、在生产现场一旦发生人员受伤事故,伤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大声疾呼“受伤了”,同时赶赴报警点发出急救信号,并报告值班干部(如果有值班医生,应立即通知)。 2、用电话、对讲机与120急救中心或医院联系,通报伤者情况、出事地点、时间,要求医院做好急救准备,必要时马上出动救护车。 3、单位应急小组人员(含医生)立即赶到受伤现场,必要时启动车辆做好护送准备。 4、检查受伤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救护和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5、运送伤员去医院。运送人员在途中要与急救小组时刻保持联系,随时报告伤者的病情和具体位置。 6、基层干部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三)现场救护的一般原则是: 1、先确定伤员是否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使伤病者脱离危险区。

2、先救命后救伤,沉着、冷静、迅速地对危重病人给予优先紧急处理。 3、最大限度地争取快速投入救护的时间。 4、搬运伤病员之前,应将骨折及创伤部位予以相应处理,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如断肢、断指等。 5、对呼吸、心力衰竭或停止的病人,应清理呼吸道,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6、控制出血。 7、考虑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8、如必要时,尽快寻找援助或送医疗部门。同时,加强运送医院途中的监护。 在伤病员较多的情况下,应首先判断病情轻重。在一般现场急救中,应首先抢救危重病人,然后再处理较轻病人。 二、外伤的现场急救 (一)外伤现场急救处理的基本项目 1、进行紧急临时止血:利用现场能够达到止血的一些日常用品如手帕、毛巾、衣服撕成的布条等,包扎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直到停止血流。止血后,要记住时间,每30分钟可进行松绑1~2分钟,将伤员迅速送医院处理。 2、对伤口进行临时包扎:用急救包内的包扎材料进行包扎。在无包扎材料时,可就地取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进行现场包扎。 3、对骨折处做临时固定:就地取材,用木板、桌椅腿、竹片、树枝等对伤员进行临时固定。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时,也可以利用躯干固定上肢,用一侧健肢固定另一侧伤肢。只有进行适当的固定之后,才能把伤员转送医院。 4、抗休克处理:发生休克的人多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额部出冷汗、脉搏细弱、呼吸浅快或失去知觉等症状。急救时,应迅速将伤员平卧、保暖,查看伤情,及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伤肢、减少疼痛等处理。也可以针刺人中、十宣、百会、内关、中腕、足三里、合谷等2~3个穴位。 5、解救窒息:引起窒息和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在现场抢救伤员时,应

急救的原则

急救的原则 有人遭到意外伤害或发生急病时,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现场人员应尽可能地利用当时当地所有的人力、物力为伤病者提供救护帮助,而这些帮助必须符合正确的操作方法。 、急救目的 第一,维持生命。 第二,防止伤势恶化第二,促进恢复。 二、救护员的道德守则 第一,救护员的行为须完全符合正确的急救操作方法。 第二,救护员应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无私,救护员不应存有私心,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伤病者;二是无贪心,救护员不应擅自拿取伤病者的财物;三是不求回报,抢救伤病者是自愿行为,救护员不应期望伤病者给自己任何方式的回报。 三、急救程序 (一)初步检查(a R.A.B.C)第一时间检查可能危及伤病者生命的伤势,尽快做出适当处理。 1. 观察现场环境(D-Danger) 确保自己及伤病者的安全。 注意事故现场的环境安全(事故地点、伤病者人数等)。 请旁观者帮助或参与救助。 注意伤病者受伤过程,以确定伤病者是否脊推受伤。如在交通意外中受伤或由高处坠下,怀疑脊椎受伤,切勿随意搬动伤病者。 小心保管伤病者的财物,将其交给警察或医务人员。 2. 检查伤病者反应(R-Response) 先在伤病者耳边呼唤,再轻拍其肩、臂,以试其反应,如没有反应,判定伤病者已经意识丧失。 如果伤病者处于俯卧位,在可能情况下(或找其他人帮助)将其转为仰卧位。移动伤病者时,应保持伤病者的头、颈、脊柱做整体的移动。 3. 打开气道(A-Airway) 意识丧失的伤病者可因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图1)。 可使用压额提颏法打开气道(图2a、图2b)。

罚1舌后坚增家气道 圏初压额提麺法图洗打开%道 怀疑颈椎损伤,则应用改良推额法(图3),如不能打开气道,仍然使用压额提额法。 ®3改良推磺法 4. 人工呼吸(B - Breathing) 以听、看、感觉的方法检查伤病者是否仍有呼吸5-10秒(图4) 如果无正常呼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E4检遷呼哌 5. 人工循环一一胸外心脏按压(C- Circulation)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如发现严重出血的伤口,立即止血。 (二)进一步检查 根据伤病者的伤病史、症状、体征而做出判断,救护员需为伤病者做全身检查。 伤病史:由伤病者和目击者讲述意外或发病的经过,有些伤病者可能携带病历卡。 症状:伤病者主观的感觉异常。 体征:由救护员察觉到的客观表现。 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涉及生命的客观表现。 1. 呼吸 2. 在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分钟:

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一、迅速判断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 在不测伤害、突发事件的现场,面对危重病人,作为“第一目击者”第一要评估现场情况,经过实地感觉,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初步的迅速判断。 1.现场巡视 (1)注意现场可否对救护者或病人造成伤害。 (2)引起伤害的原因,受伤人数,可否仍有生命危险。 (3)现场可以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及需要何种支援,采 用的救护行动等。 必定在数秒钟内完成。 2.判断病情现场巡视后,针对复杂现场,需第一办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病人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瞳孔反应等,发现异常,须马上救护并及时呼救“或赶忙护送到周边抢救的医疗部门。 二、呼救 1.向周边人群高声呼救 2.拨打“抢救电话

(1)电话中应说明:伤员人数、大概病情及自己的姓名、身份、联系方法。 (2)发现伤员所在的确切地址,尽可能指出周边街道的明显标志。 (3)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迷、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现场已采用的救护措施,如止血、心肺复苏等。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系统调换人员先挂断电话。抢救部门依照呼救电话的内容,应迅速派出抢救力量,及时赶到现场。 三、除掉事故现场隐藏危险,帮助受困人员走开险境 四、交通事故需保护事故现场 在事故现场周围放置三角形警告表记,指派专人指挥交通。 将出事汽车引擎关闭,拉紧手刹,并用石块固定车轮。 禁止用火或抽烟。即使夜间,也只能凭手电筒或车灯办理事故现场。 一般不任意把伤员移出事故现场,但若伤员处于隐藏危险之中或伤情急迫,应迅速施救,伤员出事地址要作标志。 巡逻周围有无被撞击而抛出车外的人,若有,应稳固办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