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解题技巧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解题技巧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解题技巧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面积的求法

锦屏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授课班级:七(2)班授课教师:杨远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规则图形的求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把“平面中的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方式求出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过程,体验图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把不规则图形分割或补形成规则图形面积的和与差。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目标导入。

1.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2.求线段的长

(1)已知,A (0,-2),B(0,3),则AB 长为 .

(2)已知,A (-3,0),B (2,0),则AB 长为 .

(3)已知,A (2,6),B (2,1)则AB 长为 。 (二)自学自研(完成导学案) (三)交流展示

1、交流:对学、合学、讨论或请教老师解决疑难问题,形成本小组统一的答案。

2、展示:分组进行展示导学案的以下内容:

B

A

A

B B

知识点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接求三角形的面积

(1)

(2)

学生归纳,在平面直角坐

标系中,三角形有一边在坐标

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应选取坐标轴上的边(或平行于坐标轴上的边)作为三角形的底

知识点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分割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B(3,4),C(0,2),则四边形ABCO的面积为________.

知识点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补形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在三角形ABC 中,A 、B 、C 三点坐标分别为A(-1,-2),B(6,2),C(1,3) 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归纳:(略) (五)、巩固练习、作业: 练习:判断正误

(1) 如图,已知A(-2,0), B(4,0),C(-4,4),则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 ).

(2)如图,已知A(-1,1),B(5,1),C(1,6)

,则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 ).

作业:

1.观察右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 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多边形ABCDEF 各个顶点的坐标; (2)线段BC ,CE 的位置各有什么特点 (3)求多边形ABCDEF 的面积.

2.已知点A(3,4),B(-1,0),C(4,-2),

B(5,1)

x y o

A(-1,1)

C(1,6)

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1.解题技巧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

解题技巧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 ——代几结合,突破面积及点的存在性问题 ◆类型一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图形的面积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面积是() A.2 B.4 C.8 D.6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1,5),B(-1,0),C(-4,3),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类型二利用分割法求图形的面积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3,2),C(-2,3),D(-3,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类型三利用补形法求图形的面积 4.如图,已知△ABC,点A(-2,1),B(1,-3),C(3,4),求△ABC的面积. ◆类型四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面积相关的点的存在性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4,0),B (3,4),C (0,2). (1)求S 四边形ABCO ; (2)连接AC ,求S △ABC ; (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S △P AB =10?若存在,请求点P 的坐标.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0,a ),B (b ,0),C (b ,c )三点,其中a 、b 、c 满足关系式|a -2|+(b -3)2=0和(c -4)2≤0. (1)求a 、b 、c 的值; (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 ???m ,12,请用含m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 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ABO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2.7.5 3.解:分别过C 作CE ⊥x 轴于E ,过B 作BF ⊥x 轴于F .由题意,得DE =1,CE =3,BF =2,AF =1,EF =5.S 四边形ABCD =S △CDE +S 梯形CEFB +S △ABF =12×1×3+12×(3+2)×5+12×1×2=15. 4.解: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过点C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交于点D ,E ,F 三点,如图所示.由题意,得CD =EF =5,DE =CF =7,AD =3,CD =5,AE =4,BE =3,BF =2. 方法一:S △ABC =S 长方形CDEF -S △ACD -S △ABE -S △BCF =CD ·DE -12AD ·CD -12AE ·BE -12 BF ·CF =5×7-12×3×5-12×4×3-12×2×7=292 . 方法二:S △ABC =S 梯形BCDE -S △ACD -S △ABE =12(BE +CD )·DE -12AD ·CD -12AE ·BE =12 ×(3+5)×7-12×3×5-12×4×3=292 . 方法三:S △ABC =S 梯形CAEF -S △ABE -S △BCF =12(AE +CF )·EF -12AE ·BE -12BF ·CF =12×(4+7)×5-12×4×3-12×2×7=292 . 方法点拨:本题运用了补形法,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形,可以通过作垂线,运用补形法将三角形补形,将它转化为便于计算面积的图形,通过这些图形面积的和差关系来求原三角形的面积. 5.解:(1)过点B 作BD ⊥OA 于点D .由题意,得OC =2,OD =3,AD =1,BD =4.S 四边形ABCO =S 梯形BCOD +S △ABD =12×(2+4)×3+12 ×1×4=11; (2)S △ABC =S 四边形ABCO -S △AOC =11-12 ×2×4=7; (3)存在.设点P 的坐标为(x ,0),则AP =|4-x |,由题意,得12 ×4×|4-x |=10,∴|4-x |=5,∴x =9或x =-1,∴点P 的坐标为(9,0)或(-1,0). 6.解:(1)∵|a -2|+(b -3)2=0,(c -4)2≤0,∴a =2,b =3,c =4; (2)∵P ? ???m ,12在第二象限,∴m <0.S 四边形ABOP =S △ABO +S △AOP =12OA ·OB +12OA ·|m |=12 ×2×3+12×2×(-m )=3-m ;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全

第三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集体备课:(共7课时) 教材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点的坐标,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平移等。 实际生活中常用有序实数对表示位置,由此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从而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用坐标法表示地理位置体现了直角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可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出一个区域内地点分布的平面示意图来完成。用坐标表示平移,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主要研究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探讨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探讨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有规律变化引起的点或图形的平移。 此外,用极坐标表示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在本章最后的“数学活动”中有所渗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2会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3、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由点找坐标的过程和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数形结合意识; 2、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确定地理位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数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是重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是难点。 课时分配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3课时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2课时 本章小结……………………………………………………2课时 3.1平面直角坐标系(1) 〔教学目标〕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能利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焦作市实验小学殷军娣 教学内容:北师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与整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一些常见平面图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入领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形成良好的分析解题技能, 2、课堂教学围绕“知识再梳理——逻辑再剖析——应用再提高”三大步骤,充分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学习活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内在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引入教学:学校正在建设一幢教学大楼,为了安全起见,学校总务部门在施工范围内画出一个安全区域,如果给你的一根绳子,你能围绕成什么形状如果要使这个范围要最大,又该围成什么形状呢 2、学生思考,反馈结果:同学们在说围成安全范围图形时可能会说出如下的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如果要使范围最大,最好是围成正方形。 3、学生反馈,师生小结: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你们所说出的几种形状就是我们原来所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同时利用课件出示小学学段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 二、再现方法,引入教学 1、教师提问:你可知道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你能把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写在纸上吗 2、成果展示:谁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把所写计算公式放到展示台上展示。)

3、教师提示:大家都或许已经知道了常见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你们还能清楚地记得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同桌间相互交流。) 三、过程呈现,初现逻辑 第一层次:长方形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复习 1、教师提问:我们先来看看长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是什么样的(请学生说一说,之后以课件形式出示。) 2、教师再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否通用于求正方形面积计算为什么请同桌间相互说一说。 3、明析原因: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相等的特殊长方形。所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当然适用于正方形面积计算。(课件呈现推导过程) 4、教师提示:我们一起想想平行四边形又是怎么得来的(待学生说明后利用课件呈现推导过程) 5、师生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一个长方形,他们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 第二层次:平行四边形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复习 1、教师提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它们又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2、知识比较:仔细观察“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小结:我们发现,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计算,三角形、梯形面积可以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计算,这种“利用旧知去探究解决新知,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你们能说说还有哪些知识应用了这种方法(小结后课件显示) 4、应用举例:比如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异分母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加减、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等都是应用了“新知转化旧知”的思路。 三、知识拼图,理解逻辑关系 1、教师一问:大家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知识把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有关知识制成一张知识网络图呢同桌间相互合作,看看哪一组的结构图更合理 2、学生画结构图,教师巡回指导,选择性地让不同类型的结构图在投影上显示。

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面积的计算

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面积的计算 一.本节目标: 1.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计算简单的图形的面积; 2.学会作适当的辅助线,利用“割补法”计算较为复杂的图形面积,体会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二.复习巩固: 1.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 1)x轴上有 A、 B两点, A点坐标为(4, 0), B点坐标为(-2,0),则AB = 2)平面内有 A、B两点,A点坐标为(4,-1),B点坐标为(-2,-1),则 A AB = .3)平面内有 A、 B两点, A点坐标为(a, c), B点坐标为(b, c),则AB = . 2.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1)点( 2,3)到 x 轴的距离是,到 y 轴的距离是. (2)点 P(x,y)到 x轴的距离是 6,到 y轴的距离是 3,则 P点坐标为 (3)点 P(x,y)到 x 轴的距离是,到 y轴的距离是. 三.合作探究:

(一)求三角形的面积: 例1 △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 3),B(4,0),C(-2,0),求△ ABC的面积.

变式:若△ABC的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3),B(m, 0), C(-2,0),且面积等于9,则 m 的值为. 练习: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 3), B(4, -1), C(-2, -1),则△ABC的面积为. 总结: 1.三角形的哪条边落在(或平行于),就选哪条边作为底边; 2.由于距离计算中带有,要关注问题的多解性 . 例2 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3,-1),B(1,3),C(2,-3).求△ABC的面积.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坐标都为整数);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4、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难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的有关资料(也可以将有关的直角坐标系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一条笔直的街道边,竖着一排等距离的路灯,小华、小红、小明的位置如图1所示,你能根据图示确切地描述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吗? 在学生进行叙述后,教师可以抓住以什么为“基准”,并借助于数轴来处理这个问题,从而进入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以其中的一人为基准进行描述,其目的是为数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确定做准备。 2、如果我们画一条数轴,取小红的位置为原点,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取两盏路灯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那么小华的位置(A)就可以用-3来表示,小明的位置(B)就可以用6来表示(如图2).此时,我们说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是-3,点B在数轴上的坐标是6.这样数轴上的点的位置与坐标之间就建立了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将数轴上点的坐标的概念学习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问题:(1)在上述情境中,如果小兵位于小明左侧的第二盏路灯处,你能说出小兵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坐标吗? (2)如果小兵站在一个长方形的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3)如果小兵站在一个大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为下一步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 对于上述第(2)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图3来表 示:这时,小兵(P)的位置就可以用两个数来表 示.如点P离AB边1 cm,离AD边1. 5 cm,如 果1 cm代表20 m,那么小兵离AB边20 m,离AD 边30 m. 对于上述第(3)个问题,我们是否也可以借助 于这样的一些线来确定小兵的位置呢?我们在小兵所在的平面内画上一些方格线(如图4),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然后由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受上述方法的启发,为了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我们可以画一些纵横交错的直线,便于标记每一条直线的顺序,我们又可以以其中的两条为基准(如图5).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合作回忆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整理的推导过程,形成知识网络。 2.培养学生梳理、综合、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联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 3.创设相互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培养参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内在联系。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有)老师也有好朋友,老师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我们能够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好朋友,那就是我们的课桌,课桌的桌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形状,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平面图像引入,让学生说说已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平面图形,再概括并板书“平面图形”。) 2、我认为这个桌面比那个桌面大些,你同意吗?桌面的大小指的是什么,数学上指的是什么?(面积) 3、指名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并用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读一遍) (由此引出面积,结合图形让学生说说对面积的理解完善板书“面积”)。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指明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昨天我让大家在家里整理了,请同学们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请几名同学把自己整理的展示给大家。(3分钟左右)同学们整理的真好,有的用了表格的形式、有的用了大括号的形式、有的用了知识树的形式,非常好。整理的方法很多,以后大家在学习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应用。 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展示: 面积公式 名称用字母表示名称 长方形长(a) 宽(b)S=ab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 适用学科初中数学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1、物体位置的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标1、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 2、会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教学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思考我们能否用数字来表示棋子的位置呢?

二、复习预习 数轴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记为0;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 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单位长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如上图,利用数轴能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呢?接下来我们将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行、列定位法 2,方向定位法 3、经纬定位法 4,区域定位法 5,方格定位法

考点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轴: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称为y轴,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 3、象限: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平面,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的四个区域称为象限,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记为第一、二、三、四象限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摘要:高中数学新教材中介绍了基本函数图像,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图像等。而在更多的数学问题中,需要将这些基本图像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方式转化成其他的图像,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方法。 高中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高中生是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就是作图解图能力,就是根据给定图形能否提炼出更多有用信息;反之,根据已知条件能否画出准确图形。图是数学的生命线,能不能用图支撑思维活动是学好初等数学的关键之一;函数图像也是研究函数性质、方程、不等式的重要工具。 提高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图形、图像的认知水平,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数学教材中基本的图形和图象的学习,建立起关于图形、图象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研究和解决有关图形和图像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的思想及其常用变换方法。 函数图形的变换,其实质是用图像形式表示的一个函数变化到另一个函数。与之对应的两个函数的解析式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函数图像变换与解析式变换之间的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在更多的数学问题中,需要将这些基本图像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方式转化成其它图像,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像变换方法。 常用的图形变换方法包括以下三种:缩放法、对称性法、平移法。 1.图形变换中的缩放法 缩放法也是图形变换中的基本方法,是蒋某基本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产生新图形的过程。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ax ,by )=0(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 倍,同时将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b 倍后而得。 (1)函数()y af 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a 倍得到; (2)函数()y f a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纵 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1a 倍得到. ①y=f(x)ω?→x y=f(ω x );② y=f(x)ω?→y y=ωf(x). 缩放法的典型应用是在高中数学课本(三角函数部分)介绍函数)s i n (?ω+=x A y 的图像的相关知识时,课本重点分析了由函数y=sinx 的图像通

平面直角坐标系2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2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的概念. 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画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2.通过对一些点的坐标进行观察,探索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纵坐标或横坐标相同的点所连成的线段与两坐标轴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以及由点找坐标,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 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由点的坐标观察,横坐标相同的点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说明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横(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的探究.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的总结.

四.教学方法 讨论式学习法. 五.教具准备 方格纸若干张.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例题(记作§5.2.1 A); 第二张:例题(记作§5.2.1 B); 第三张:做一做(记作§5.2.1 C); 第四张:练习(记作§5.2.1 D).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师]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们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 提高,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旅游业空前高涨.假如你到了某一个城市旅游,那么你应怎样确定旅游景点的位置呢?下面给出一张某市旅游景点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你是怎样确定各个景点位置的? (2)"大成殿"在"中心广场"南、西各多少个格?"碑林"在"中心广场"北、东各多少个格? (3)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你能表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呢?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确定位置的方法,主要学习用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式,和用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式.在这个问题中大家看用哪种方法比较适合? [生]用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式.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做过这方面的练习,现在应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本节课的任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70-71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2)通过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种平面图形纸片。 教学设计流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什么吗? 生: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 对,那么以前我们都学过那些平面图形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师:如果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得到的是什么?要如果是求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要求什么呢? 生:面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梳理旧知,引导建构 1.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这么多,挑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说说它的特征吧! 2.照提纲,小组交流。 师: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份提纲帮助大家来复习,请同学们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在小组里

交流: (1)你所知道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借助学具说一说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组汇报,构建网络。 (1)集中呈现面积计算公式。 师:你会用字母公式表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①哪个小组愿意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组学生代表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师:下面的图形你想先研究哪一个就先说哪一个。 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任选其余五个图形说一说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随机课件演示。 (长方形面积推导:数方格法。正方形面积推导: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而来,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都相等,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先沿着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平移拼到另一边,这样就组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时,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割补法三角形面积推导: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重合,然后把一个三角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180度,平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就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它的高就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它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除以2。平移法梯形面积推导: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合,然后把一个梯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180度,平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它的高就相当于梯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它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的,所以梯形的面积就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平移法圆面积推导: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由此得出圆的面积等于圆周长一半乘以半径。) 师:我们在应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时,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师:对,运用公式不能死记硬背,否则很容易忘记除以2啊,乘1/2啊,要先想一想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公式正确率比较高。 4.构建网络,内化知识。 ①师: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习的是哪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生:长方形。 师:这样的安排有没有一定的道理呢?你们别忙着对我说,把你的想法快说给你同组的同学听,和他们商量商量,看看你们的意见能不能得到统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几何图形相结合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几何图形相结合 扣庄乡陈官营中学田海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复习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思考问题的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重点: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 难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小篇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在R t△ABC中,∠C=90°a=3,b=4,则C=___ 2.如图1,等腰△ABC中,AB=AC,∠B=46°,BC=4,AD⊥BC (1)∠C=______° (2)∠BAD=______° (3)BD=______. 3. 等腰△ABC中∠B=60°,则△ABC是____三角形. BC=4,AD⊥BC,则AD=_____ 4.点A(1,-4),则点A在第______象限 5.点B(-1,-2),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_______;则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________;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点B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点B到y轴的距离是_________ 二、例题讲解 等边△ABC中AB=AC=BC=6,请建一个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个点坐标。 教师总结:在坐标轴上只要有线段长就能求点的坐标,有坐标就会知道一些线段长,当点不在坐标轴上时,过点做两坐标轴的垂线,利用勾股定理也能求点的坐标。 变形:如图9,等边△ABC两个顶点的坐A(-4,0),B(2,0) (1)求点C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变形: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CDO的直角边OD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CD=2,OD=1,将△CDO沿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把所得图像绕点O按逆时针旋转90°得到Rt△AOB,,

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有序数对 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新课讲授 1、由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引入:影院对观众席所有的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 定每个座位在影院中的位置,观众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入座。 (2)根据下面这个教室的平面图你能确定某同学的坐位吗?对于下面这个根据教师平面 图写的通知,你明白它的意思吗?“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6)。”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规定了两个数所表示的含义后就可以表示座位的位置. 思考: (1)怎样确定教室里坐位的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2,4)和(4,2)在同一位置。 (3)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你在图书6 1-1上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以下共识: (1)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2,4)和(4,2)表示不同的位置,若约定“列数在前 排数在后”则(2,4)表示第2列第4排,而(4,2)则表示第4列第2排。因而这一对数是有顺序的。 (3)让学生到黑板贴出的表格上指出讨论同学的位置。 2、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 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3、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以后学习) 巩固练习:1、教材65页练习 2.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1 234 56765 43 2 1 纵排 横排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解题技巧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面积的求法 锦屏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授课班级:七(2)班授课教师:杨远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规则图形的求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把“平面中的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方式求出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过程,体验图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把不规则图形分割或补形成规则图形面积的和与差。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目标导入。 1.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2.求线段的长 (1)已知,A(0,-2),B(0,3),则AB 长为 .

(2)已知,A (-3,0),B (2,0),则AB 长为 . (3)已知,A (2,6),B (2,1)则AB 长为 。 (二)自学自研(完成导学案) (三)交流展示 1、交流:对学、合学、讨论或请教老师解决疑难问题, 形成本小组统一的答案。 2、展示:分组进行展示导学案的以下内容: 知识点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接求三角形的面积 (1) (2) 学生归纳,在平面直角坐 标系中,三角形有一边在坐标 B A A B B

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应选取坐标轴上的边(或平行于坐标轴上的边)作为三角形的底 知识点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分割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B(3,4),C(0,2),则四边形ABCO的面积为________. 知识点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补形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在三角形ABC中,A、B、C三点坐标分别为A(-1,-2),B(6,2),C(1,3) 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归纳:(略) (五)、巩固练习、作业: 练习:判断正误 (1)如图,已知A(-2,0),B(4,0),C(-4,4),则三角形ABC的面积为().C(1,3) A(-1,-2) B(6,2) A.16 B.32 C.24 D.12 x y o B A C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省一等奖)

课题:7.1.2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设计理念 以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探究互动过程,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动态的过程,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演变成更加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充分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和良好思维品质。 二、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1.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是新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刚刚学习的用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位置的内容基础上学习的,它不仅强化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而且还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对现实生活很有用的知识,与此同时也是为今后的解析几何做好铺垫,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用途很广泛的知识点之一,在学习时要多加注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和应用时的方便性。 2.课标要求 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也是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做前提。作为很有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它在现实生活中

应用非常广泛,所以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抓住它的特性去学习,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应用。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使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顺利实现了从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使有序数对与平面内的点产生了一一对应,提供了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 学生已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了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本节课先介绍数轴上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说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同时引入相关的概念以及平面内点与坐标一一对应的结论。并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象限、坐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的概念;如何书写坐标、描点;探究总结坐标轴上、象限中点的符号特征。 一般地,在平面内互相垂直且原点重合,分别位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的两条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习惯取向右、向上为正方向.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从而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数对的一一对应,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目标及其解析

(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数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六年级数学教案 文章内容过多,并涉及不容易显示内容过多。单击此处打开或右键另存为下载 以下为简介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及有关计算的关系,构建平面图形的知识网络。 3.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用硬板纸作成的六种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打印好课本第128页中间的两组图形和六种平面图形,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们常说狐狸聪明、狡猾,聪明的狐狸也有被难住的时候,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我是小狐狸,我的花园漂亮吧!我想在四周围上篱笆,准备去买材料,应该先干什么呢?” 师:谁来帮帮小狐狸! 生:…… 师:很好!应该先算出这个花园的周长,然后才能决定买多少材料。 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概念。 1.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 生: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要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用什么计量单位? 生: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长度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五个手指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演示: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表述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那么要计量这个花园的周长选择哪个计量单位合适呢? 生:要计量这个花园的周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2.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段长度?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汇报讨论结果,你们是怎么发现的?找一个同学到前面讲解,其他组可以补充。 观察课件演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计量什么用的单位? 生:它们是计量面积用的单位。 (板书:面积)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生: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知道? 生:…… 4.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下面各组图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每组中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汇报讨论结果,你们是怎么发现的?一组推荐一个代表到前面讲解,其他组可以补充。观察课件演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5.小结: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 生:…… (板书:周长一周的长短用长度单位计量 面积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计量) 三.巩固、提高: 1.我们学过的六种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 把长方形(如图)贴在黑板上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生:…… 师: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完整word版)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材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点的坐标,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平移等。 实际生活中常用有序实数对表示位置,由此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从而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用坐标法表示地理位置体现了直角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可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出一个区域内地点分布的平面示意图来完成。用坐标表示平移,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主要研究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探讨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探讨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有规律变化引起的点或图形的平移。 此外,用极坐标表示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在本章最后的“数学活动”中有所渗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2会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3、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由点找坐标的过程和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数形结合意识; 2、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确定地理位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数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是重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是难点。 课时分配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3课时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2课时 本章小结……………………………………………………2课时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教案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福庆小学黄文碧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7页例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回顾公式推导的过程,小组合作归纳探索平面图形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数学活动,进一步体验平面图形的特征,最终达成理解并掌握的目标。能正确、灵活、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的推导过程,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情感价值观目标:渗透转化思想、事物间有普遍联系的观点。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建立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构建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网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彩色平面图形、长方形框架、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学纸,直尺,圆规,剪刀,题单。 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验转化思想。 学法:运用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星期天,小明和小红一同到公园去玩,走着走着,他们发现了两块草坪,(大屏幕出示)。小明说,两块草坪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同,小红却说,不对,两块草坪的周长相等,面积不等,你们认为他俩谁说得对,为什么,要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就知道他们谁说的对了。(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打开记忆库、梳理,引导建构 1、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回答,老师张贴小学阶段学习的五种常用的平面图形)

平面直角坐标系作图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2)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坐标描点,能理解“平面内点与坐标一一对应”的关系; 2、能总结出“各象限内的点”和“坐标轴上的点”的符号特点; 3、能为简单图形建立坐标系,并读出图形各顶点的坐标,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学习内容】 【活动一:描点】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4,5), B(-2,3), C(-4,-1), D(2.5,-2),E(0,-4), F(-4,0)。 2、在上图中添加以下各点: L(-5,-3), M(3,0), N(-6,2), P(5,-3.5), Q(0,5), R(6,2)。3、指出坐标系内各点所在的象限:(填写点和坐标) (1)第一象限内的点有;(2)第二象限内的点有;(3)第三象限内的点有;(4)第四象限内的点有。 【活动二:观察并发现】 4、根据各点所在的位置, 用“+”、“-”或“0”填表。

5、小试牛刀(2分钟)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四象限内的点是( ) A.(-3,-2) B.(-3,2) C.(3,2) D.(3,-2) (2)若点P (x ,y )在第二象限,那么x 0,y 0(用“>”、“<”或“=”填空); (3)若点M(a ,b)在第四象限,则点N(a ,-b)在第______象限; (4)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多少? 【活动三:合作探究】 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利用“透明坐标系”开展实验,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写出正方形的顶点A 、B 、C 、D 的坐标。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3,1),点N (3,-2),连接M 、N 两点所形成的线段与 轴平行。 A D C B (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