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据此可知( )

A.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

B.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C.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

D.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诗经》中有:“大宗维翰(栋梁)……宗子维城(城墙)”,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对材料正确解读的是( )

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

B.体现了周代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

C.从材料可推知那两句诗应出自于《国风》

D.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实证宗法制的存在

3、许倬云先生在《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倬云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

A. 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 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C. 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D.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4、《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 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 “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C.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D. 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5、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B. 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C.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6、“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权力世袭 B.家国一体,伦理治国

C.强干弱枝,血缘世袭 D.中央集权,贵族世袭

7、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8、某学者指出,限定宗法制内涵的前提是肯定宗法制源于原始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这自然就会将氏族与宗族混同一致来看待。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宗法制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晚B. 宗族和氏族内涵具有一致性

C. 宗族的形成是宗法制产生的前提

D. 氏族是宗法制产生的基础

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 A. 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 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 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0、禹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指()

A. 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行之有效的制度

B.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C. 推行禅让制

D. 发明了甲骨文

1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12、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 A. 农业技术发展迅猛B. 西周分封制度的崩溃

C. 度量衡标准的统一

D. 郡县制度在各国实行

13、关于我国夏、商、周早期政治文明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王位世袭制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三代都采用宗法分封制④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分封制在周初和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王室衰微

B. 诸侯争霸

C. “礼崩乐坏”

D. 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

15、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16、《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D.分封制遭到破坏

17、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18、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 )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B.重新任命了部族首领

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 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

19、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中认为:“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中国的( )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从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他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汉祖取“周秦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答案

1、B

2、A

3、B

4、C

5、B

6、B

7、A

8、C

9、C10、B11、D 12、B13、A14、D15、A 16、D 17、A18、A19、A

20、(1)西周;分封制

(2)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意思符合即可)

(3)李斯;“同姓子弟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郡县制(4)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习题修订稿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习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反馈作业班级:姓名: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写在下列答题卡内) 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 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宗法嫡庶关系确立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2.汉语中“父子”“婆媳”“君臣”“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的组成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B.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 C.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3.影视剧常见的台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与自己血缘愈近的人愈靠得住,血缘关系愈远,“失信”则会频繁。这种认识有可能是下列哪些历史现象长期存在的思想基础 A.君主专制B.中央高度集权 C.宗法宗族意识D.文字、度、量、衡的全国统一 4.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 A.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B.淡化了“国”与“家”的结合 C.大宗、小宗政治待遇相同D.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点 5.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6.“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世袭制 7.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第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题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 A. 4070多年前 B. 3670多年前 C. 5000多年前 D. 2070多年前 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的目的是() A.稳定东方 B.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C.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 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是商朝末年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分圭寸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圭寸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 土地和耕牛

C. 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6.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7.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 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一一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一一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一一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一一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9.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着特点之一是实行宗法制度。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 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 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D.贵族普遍地转化为庶人 10 .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此,下列观点或事实符合题意的是 A. 周公之继武王而摄政称王也 B. 纣母生纣兄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故立纣 C. 文王之舍伯邑考(武王同母长兄)而立武王也 D. 周公制礼,立嫡之制始也 【答案】D 【解析】要注意准确理解嫡长子继承制的概念:一是“嫡”,二是“长子”;是否是“嫡”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嫡”子中的“长子”为大宗。 2.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间争霸战争频繁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C项符合题意。 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父子、兄弟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等级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深远,这种制

必修一历史夏商周政治制度练习题

必修一历史夏商周政治制度练习题2012-12-7 1.西周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机构。这种做法 A.便于中央直接控制地方B.使国家政权从松散趋向严密 C.仅凭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D.深刻影响秦朝以后的政治制度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4.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5.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7.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8.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0《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朝代歌)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标志:启夺取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 影响:a、传子b、家天下c、生产力d、后世 特点: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的色彩。 结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 中央:相、卿士 地方;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A、分封制 1、目的:拱卫王室 2、前提:西周实行井田制(周王控制全国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3、内容:土地和人民 4、方法: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 5、对象:三个 6书本 7、影响 ①积极的: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使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成为了强国; ②消极的: 诸侯独立性大,不利于中央权力巩固和国家统一; ; 8、破坏: (第二课开头) 破坏时间:西周后期——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 Q:是不是以后就没有分封制了呢?(七国之乱的国,朱棣是燕王,平西王吴三桂)只是没有这个制度,但是还是有这个形式。 9、原因:铁器牛耕出现推广(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 王室衰微、王权衰弱; 诸侯势力增强,地方权力大; Eg:楚王问鼎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10、破坏的表现: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B、宗法制(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和子孙传承和财产政权继承制度。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导语:分封制说统治者对权力的分配,但是没能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2019·清华大学附中测试)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解析:选B 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等级制度的基础,故C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解析:选D 根据所学,君主专制形成于秦朝,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说明打破了原有方国之下的血缘组织关系,故D项正确。 3.(2019·南宁摸底)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解析:选D 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庙制的等级划分可知其体现了维护亲疏贵贱,故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据此可知( ) A.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 B.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C.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 D.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诗经》中有:“大宗维翰(栋梁)……宗子维城(城墙)”,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对材料正确解读的是( ) 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 B.体现了周代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 C.从材料可推知那两句诗应出自于《国风》 D.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实证宗法制的存在 3、许倬云先生在《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倬云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 A. 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 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C. 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D.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4、《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 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 “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C.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D. 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5、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B. 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18 19 第1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 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制 (1)夏朝:从夏启开始,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商朝: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4.特点:奴隶制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学思之窗”,思考: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5的相权有多大吗? 【提示】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与制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有废立商王等权力。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国家政权。 3.内容 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页 1 第 诸侯—4.结果: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士”。卿大夫——影响5.积极(1)西周成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消极:受封的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西周后期,随着王(2) 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目的1.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含义2.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具有政治性质。内容3.(1)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王位由嫡长子继承。(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3)作用4.(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知识精要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网络(页 2 第 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3.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4.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难·攻重探[合作究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史料一]子、嫡长孙一系有继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练习(含真题,解析版)

考点0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新题速递】 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 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答案】D 【解析】礼乐制度是强化分封制、宗法制中的等级部分,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等级、身份,题干信息与礼乐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题干信息只有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的一个事例,不能得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的普遍结论,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另外,王位世袭制度当时也没有消亡,不合史实,排除B。宗法制度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等,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宗法制度,C不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 2.(2020年天津卷,3,3分)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 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 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 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错误。 【往年真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序言 阅读单元导言,思考: 1、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2、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发展和顶峰的概况并归纳出发展趋势? (1)过程: 形成:秦巩固: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结束:1912年2月 (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派鲧(gǔn大禹之父)去治理水患。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花了九年时间没有把洪水制服,最后被处死。舜派禹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采用疏导的方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山),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妻病,妻孕,产子)。 禹继舜位:因治水有功,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禹继舜位这种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叫做什么?禅让制。禹的威望,为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和王位世袭制奠定了基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按怎样的规则来继承王位?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 3、王权带有神权色彩。 目的:巩固自己统治地位。 表现:(1)把自己的行为说成天的意志。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 (2)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参看课本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4、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2 1. 西周时期,有一个为士的官员,20岁时,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甲,22岁时,他又娶了一个妾并生大儿子乙,24岁时,他的妻子又生儿子丙,25岁时,他的妾又生儿子丁,这个官员后来不幸去世,他的子女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按周朝规定,主要由谁继承家业和爵位() A.甲 B.乙 C.丙 D.丁 2.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贡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这种制度叫作()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 2018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编制了大型系列报道“走齐鲁看全运”节目。请问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有可能起源于()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4. 下图是以“封”字为图案的一枚邮票,金文中的“封”字,写作 或,从字形上来看,具体行动就是划定疆界,植树为帜。而下图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那么,这个姓氏的由来是()

A.地名 B.植树的过程 C.人名 D.祭祀 5.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头戴醒目的冕旒,享九鼎之食,行天子“宾礼”规格。据你判断,齐桓公破坏的是()A.外服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6. 商朝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A. 封邦建国制度 B. 商王垄断神权 C. 内服与外服制度 D. 嫡长子继承制度 7. 西周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方法是() A、推荐 B、分科考试 C、自荐 D、血缘世袭 8. 在中国古代史上,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最早可追溯到() A.4000多年前 B.3000多年前 C.2000多年前 D.1000多年前 9. 庄子“窃国者为诸侯”的话客观上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1]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 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

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 。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由此可见夏、商、周政治制度 A.实行政权和神权相结合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统治集团实现高度集权 2.商朝人崇信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其反映的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B.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C.商王利用宗教手段主宰国政 D.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史记·日者列传》云:“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 D.神权与王权结合 5.下表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6.春秋时期,周宣王因不喜欢鲁国太子括而喜爱公子戏,便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这一行为 A.破坏了分封制 B.冲击了社会等级 C.违背了宗法制原则 D.瓦解了贵族政治 7.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 A.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D.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 8.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过关习题及答案

[过关习题]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 A.禹死后启继位B.建立武装 .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 解析:本题考查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材料中提到的“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说明出现了私有制,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是对“天下为公”的破坏。 答案:A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垄断神权的目的是( ) A.敬酬鬼神B.强王权 .控制方国D.扩大地盘 解析:神权色彩是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而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为经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统治。 答案:B 3.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世袭制D.等级制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正确信息是新课程高考的一项强化训练本能力要求。题干以一段原始史料考查姓氏的,与近年寻根热社会现实联系密切,贴近生活,人文色彩浓厚。由史料可知,曹氏被周武王“封之於陶丘”,是周武王分封的对象,因此其姓氏与分封制有关。 答案:A 4.著名者程平山所著的《夏商周历史与考古》一书,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历史资料证实了楚国是西周时周王分封的诸侯国。回顾历史,西周分封制的核

心内容是( )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 .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 解析:西周时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土地和人民是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A项正确。 答案:A 5.“问我祖先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2011年10 月27日,“洪洞大槐树‘寒衣’节祭祖活动”在山西洪洞 大槐树景区隆重举行。(见右图)自北京、山东、河南、河北 等多个省市的移民后裔聚首大槐树景区,共祭移民祖先,共话同根亲情。中国人这种寻根问祖的情结可能自于我国古代的( ) A.祭祀制度B.分封制 .宗法制D.礼乐制度 解析: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家谱、宗族祠强化训练、祭祀祖先等,所以寻根问祖就是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 答案: 6.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的原配夫人皇后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继承皇位的应该是( ) A.李建成B.李世民 .李玄霸D.李元吉 解析:本题考查生的分析解能力。在宗法制度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皇位应由嫡长子,即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 答案:A 7.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 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 .血缘关系D.政治态度

【整合】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2

【整合】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 2.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周朝饮酒时有“酒礼”,每献酒一次,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之后,一杯酒才能下肚。下列对“酒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 B.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 C.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 D.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 4.根据下面图片,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兄终弟及制C.庶子继承制D.禅让制 5.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鼎8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

物最有可能出自 A.周天子墓葬B.诸侯国君墓葬C.士大夫墓葬D.士的墓葬 6.西周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仿照中央官制设官分职,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这说明诸侯国 A.与中央保持一致 B.有相当的独立性 C.成为独立的国家 D.力量强不尊王命 7.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商代方国林立,西周则有许多诸侯国。然而,商 代的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西周的诸侯国则多是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 A.商王位卑与方国首领地位平等 B.周王能够完全控制各个诸侯国 C.商周两代行使王权的强弱差异 D.血缘关系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权 8.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9.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宗法制 B.分封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习题新人教版 必修1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制度——王位世袭制。 (1)确立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王朝夏。 (2)正式确立:禹死启继,并把王位传给后代。 (3)政治影响:逐渐形成“家天下”局面。 2、王权特点: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与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问题导思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什么?就是历史的进步还就是倒退?为什么? 提示: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历史的进步。原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又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预习检测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A)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解析:“民事”体现的就是政权,“神事”体现的就是神权。“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地方管理体制)。 1、实行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3、主要作用。 (1)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序列。 (2)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3)后来成为周朝统治瓦解的制度因素。 温馨提示: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就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与原因。 【问题导思2】分封制能长期治国不?为什么? 提示:不能。因为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分封制便利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为纽带也不能维护长久的政治联系。 【预习检测2】在分封制下,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就是(A)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重点的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重点的 练习题及答案 1. 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 A.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 C.皇权的产物 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 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3. 图中的政治制度是() A. 夏朝的王位世系制 B.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 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4. 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5. 下列有关商朝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商朝中央的官职主要有相、卿士等 B.商朝建立后,王位一直是父子相传 C.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D.各方国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6. 陈满是舜的后代,他本姓妫,名满,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古代帝王的后代时,封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为陈,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可见陈满的“陈”姓来源于() A、封地、封国 B、谥号 C、爵位 D、职业 7. 读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从中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A.西周实行郡县制 B.分封的对象只有王族 C.分封对象以王族为主 D.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的有楚国 8.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古代禅让制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 D.传统美德的影响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本课是五月份的公开课,高三第一轮复习课,良心之作。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识记层次),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层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政治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本课所讲述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其中的宗法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为后面三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本课主要包含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基本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及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等内容,本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课,重在深入分析,尤其挖掘教学的空白点,紧跟高考节奏。 三、学情分析 本课包含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的形成、基本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及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等内容,本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课,高一已上过此课,学生对这课的内容已有所熟悉,所以对本科的重点难点不拘泥于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是深入分析,要紧跟高考节奏,挖掘教材空白点:分封制在后世的延续及内涵的变化;家国同构的统治观念;宗法观念对后世的影响。备考策略:(1)分封制和宗法制,作为政治制度早已在春秋战国后解体。但是,作为思想观念却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关注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华夏文明的作用,特别是对秦统一的影响,比如“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坚持论从史出,从具体的历史现象中找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子”。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的形成过程和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知道分封制和宗法制确立的目的、内容,理解宗法制的特点、核心,认识夏朝始创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所带来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展示、情景创设,了解王位世袭制形成过程及国家基本的行政管理制度,学会分析历史图片和分析史料、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图片展示,知道分封制确立的目的,学会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图示法,知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宗法制的特点和核心,认识王位世袭制在其中的影响,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抓住事物间联系的学习方法; 通过史料展示,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提高民族自豪感;通过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学习,感受古人的伟大智慧,感受宗法思想在中国社会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影响深远。 五、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制定出以下重难点 重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 宗法制的特点及核心、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六、教法、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