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内涵与建设策略

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内涵与建设策略
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内涵与建设策略

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内涵与建设策略.

国际化城市的标准

第一类为经济发展指标。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指标1、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外指标体系均选择该指标并将其放在核心位置。根据预测,今后十年北京GDP增长速度年均约9%,到2010年北京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以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参考其它城市的国际化历程,2020年左右北京基本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水平的人均GOF标准值至少为10000美元。 指标2、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也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城市的辐射力、凝聚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十五”期间。北京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约10%,到2010年北京市三产比重预测值为62%。目前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三产比重已超过80%,考虑到发展的不同阶段与速度的关系,北京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最低标准值应为75%以 指标3、外贸依存度是反映城市外向型经济特征的主要指标,即城市的出口总额与城市GDP之比。随着中国加入WTO,“十五”期间净出口负数有增大的趋势,但开放程度的加深决定了外贸依存度的上升空间。从其它国际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即具备国际化特征。 指标4、R&D(研究与开发)投资占GDP比重是世界广泛采用的衡量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相关性的指标。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增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研发投入的比重。根据GDP增长速度和目前其它国际化都市的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标准应为5%以上。 第二类为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指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与自际化的根本目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指标5、人文发展指数(HDI)。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自1990年发表《人类发展报告》以来所采用的人大发展综合指标,它由3项指标组成:长寿、教育成就、生活标准,以此构建人文发展指数,已被各国广泛采用。其中长寿根据预期寿命测定;教育成就根据成人识字率(三分之二权数)和大、中、小学的综合入学率(三分之一权数)组合得到;生活标准则根据人均GDP测定。HDI指标小于0.5视为低水平,在0.5―0.8之间为中水平。大于0.8为高水平。据联合国1994年人文发展报告统计,北京HDI 指标已达0.861,在世界上排名第31位,排在韩国、新加坡之前;北京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值至少在0.9以上。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徐杰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徐杰 发表时间:2019-01-02T16:39:15.927Z 来源:《红地产》4月作者:徐杰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问题也涌现在我们面前,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阻碍。本文将主要探讨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为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思路,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朝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1 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导致很多部门在管理职能上存在交叉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不仅导致管理盲区的出现,也是对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在城市的管理职能职责上,城管、住房建设、公安、城市规划部门都担负着相应的管理职能,但是其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管理漏洞,这些部门之间也缺少配合和协调,协同工作的机会较少,从而造成管理效率较低。城市中由于建筑工地占到施工问题带来的诸多不便,常常不能在协同管理下得到良好解决,甚至由于插手管理的部门较多,导致过度管控,造成社会不和谐音符的出现。 1.2 功能区分布不合理 在城市的交通规划上,很多城市都存在建设和规划不协调的问题,在主城区中设置的停车位较少,相应的居民活动场所和公共绿地建设也没有达到绿色城市的标准,一些城市中还将工程设置在城市的周围,造成空气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严重扰乱了城市的正常秩序,居民对于这些不合理功能区分布意见很大,加上随着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很多违章建筑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造成这类困扰的原因在于缺乏前期的系统规划。在城市的停车位设置上,由于缺乏合理性,造成了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通行出现了问题,进而影响了城市交通的畅通。同时,交通要道缺少合理安排也会造成主干路的多处堵车,影响了通行的顺畅。 1.3 城市建设服务有待完善 我国很多城市建设的城区规划中缺乏完善的分布结构,老城区在道路改造中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工程拆迁和协调的成本和难度都较大,一些道路上还没有进行改造和拆迁的安排,不仅影响了交通的便利性,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合理化设置。在城市的管网改造上,很多供水管道已经出现明显的老化和生锈,对水资源造成了明显的影响,然而现代化的排水设计还没有跟上,硬化率逐渐增加,影响了城市废水的排放,也使得城市的供气系统达不到现代化城市的需求。 2 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对策分析 当下,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城市建设的系统规划,所以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相关城建部门的联合作业,都缺少科学的联动机制,也造成了管理不利的问题。城市建设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相关城市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并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而且在重要的城市管理岗位中,例如交警执法和城管执法方面,人员的配备并不足,造成管理的执行力较差的问题。同时,在城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由于人才的缺乏和建筑监督机制的缺失,建筑安全性问题也成为发展隐患之一,都为城市管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法有如下三项重点: 2.1 完善城市管理系统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及分工,确保整个城市建设管理系统都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进行城市管理之前,设计部门需要根据城市本身的特征规划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且应当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设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方案,避免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从而对城市中的基础设施以及周围环境做出“先破坏后治理”的改善方案,应当趋向整个设计能够服务今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其次,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对建筑工程相关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更应当严加管理;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协调好各个职能负责单位,共同配合城市管理工作的推进,尤其是在城市道路、车辆管理和城市环境等重点方面,政府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明确责任,实现多部门协同管理。 2.2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城市作为居民赖以生存的场所,应当实现生活便利性和功能性作用,这就要求在城区规划时首先需要划分好区域,在居民去避免噪音和环境污染,尤其要保证给排水功能的通畅,以及城市垃圾合理排放机制,能够有效处理城市垃圾的排放,避免垃圾对城市环境和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在城市生存条件改善的过程中,对现有的布局不合理的地方也需要实行相应的改革措施,完善城市的路网,加速城区各路段的建设,进行交通疏导,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应当避免在城建中的乱建乱改现象,对于违规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2.3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城市管理除了需要相关部门主抓之外,也和城市中居民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居民也是城市的主体,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联合市民的力量,在对城市居民进行关于环保和交通疏导的教育之外,也需要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汇集居民反映的建议,提炼合理化之处,应用于城市建设之中。在宣传教育方面,也需要将城市污染、交通问题作为重点,由各个相关部门针对不同职能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居民的城市保护意识,共同爱护城市环境。其次,也需要继续完善城市管理,从制度以及考核的角度出发,政府可以对各个部门提出明确的管理的目标,并将之纳入到城市绩效的范围中,促进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在提高城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方面,相关部门也应当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管理教育,提高执法能力和法律意识,带动管理效率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城市建设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然后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在政府监管的配合之下,实现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积极调动起各个部门之间的力量,这样才能提高城市建设的管理能力,促进城市建设朝向更科学、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亮,杜志芳,杨跃敏.绿色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保定市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2):54-56. [2]孙万青.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26):20-21. [3]吕梦晨.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8.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黄石市城市建设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当,维修不及时,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黄石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主观上政府和居民未能对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共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规划。 【关键词】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生活质量 一、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是经济运行和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良好能为居民创造优美而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因为各种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1)黄石水电供应与邮电设施较完备,虽基本满足居民对其需求但仍需改善 在问及居民家中的水电供应情况时,仅有3.97%的居民选择了经常中断,供应不及时;另有61.90%的居民选择了偶尔中断,但很快就会供应;34.13%的居民表示水电从不中断,按时供应。由此观之,政府在水电设施和邮电通讯建设两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居民基本满意。但是,又因为水电与邮电设施在居民的生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建设完备是打造居民良好生活的基石。因此,应该继续深入推进在次两方面的设施建设,做到万无一失。 2)居民休闲方式主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 居民节假日时,选择外出旅行的仅占到10.32%,以购物逛街(40.87%)和到游乐园、公园、广场游玩(62.30%)为主。但仍有44.84%的居民选择呆在家里。其中,学生多数选择在假日去网吧、KTV、电玩城去娱乐消遣。由于黄石属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落后,因而选择外出仅占到10.32%。深入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因为假日来临,上述三种选择已经成为居民下意识的一种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黄石市上述三种设施较为健全。而与之相对应去郊外远足和到体育馆运动的人较少。一是因为此两种方式在小城市并不盛行,二是因为黄石市配套设施很缺乏。综合观之,黄石市居民休闲方式较少,主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娱乐休闲和体育健身设施。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道路状况一般,反复翻修令居民不满 有21.82%的居民认为黄石市道路平坦宽阔,交通顺畅,可以很好的满足自己的出行需要;超过一半的居民认为黄石市道路状况一般,基本上满足自己的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试论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03-07T15:45:20.8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作者:黄豆豆 [导读] 而想要做好城市规划,就必须摆脱旧式的思维观点,将生态建设作为理念,将城市的优势和特色作为重点。 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院 445000 摘要:目前我国正大力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体验。而为了更好的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就必须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应对。本文就针对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实施城市的建设规划,这样才能建造城市的蓝图并实现对城市的全面管理,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计划。城市规划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社会中各个行业的组织和团体都会参与,而同时这项工作也关系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想要做好城市规划,就必须摆脱旧式的思维观点,将生态建设作为理念,将城市的优势和特色作为重点。 1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1.1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经济追赶型发展思路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都是全社会的主要发展思路。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逐渐增长,以往的住房和基础设施住家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同时,在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中,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缺乏意识,对许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筑都进行了改造和拆除,设置一些历史遗迹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无法被有效的还原。 1.2规划缺乏前瞻性 在我国当前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交通也是主要的问题之一,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这能够都存在的问题,而这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前瞻性的缺失。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均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私家车的数量日益增多,而城市的道路在数量和宽度上却没有显著的提升,从而难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这种情况在一些旧城区中尤为显著,人口的增多、公共设施的缺乏、户外活动空间不足等都严重的影响着旧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公众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而上述的种种现象都是由于缺乏前瞻性的城市规划建设造成的,城市的建设没有充分的考虑城市在未来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拆迁工作的大量开展。 1.3城市建设风格雷同 就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城市采用的相同的建设风格,比如欧化建筑、大广场、大草坪等。城市原有的街道风格、地理环境、建筑风格、历史文脉等等没有受到重视,反而大肆的建设商业街、文化街、旅游街、休闲街等风格雷同的街道,城市独有的特色难以体现。 2 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在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开展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具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将其转变为城市所独有的历史特色,从而为城市影响力以及品质的扩大提供条件。同时,还要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作为主要的规划建设原则,从而实现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以对对濒临破坏的历史珍贵古迹的及时抢救。另外,还应采用系统保护和重点保护结合起来的方式,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具古迹予以充分的保护,并将各个历史时期作为依据组织城市中的各个历史遗迹和建筑,促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 2.2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各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质形态以及陈厚的文化。因此,应对城市的特点予以充分的考虑,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凸显出来,具体分析实际的问题,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规划和建设工作。同时,各个城市所具备的发展空间也是有所差异的,比如一些城市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而一些城市的湖泊分布较多或面积较广。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空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自身具备的森林资源或湖泊资源打造成城市独有的特色,比如,“绿色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等等,最终实现城市独有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体现。 2.3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的发展,必须予以充分的保护,这也是维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重要保证。而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规划,可实现立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不断予以满足,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城市坐在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只有逐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自然保护法规体系以及监督管理体制的有效建立,将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的生活和居住提供更适宜的生态条件。 2.4建立全面的监管体制 城市规划属于公共的管理系统,因此,相关的政治体制是城市规划效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和团体参与到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城市公共利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为了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和和谐性,完善和建立监管机制是必须进行的,同时,还要对规划的措施予以公开,从而对各部门的工作义务和职责予以明确。在城市规划里,调整听证与公示制度,让大众一起监管城市规划,便其具有相关的监督权、知情权以及参与权。只有这样,才可使城市规划更为合理,减免城市规划不和谐的情况的出现。 2.5统一协调,科学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 规划要做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不应千篇一律,各种社会服务建设要齐全。必须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市场效益等方面来制订和实施。强化规划管理,规划一经确定,要坚持不变,通盘考虑,综合协调,不能形成一任领导一张图,要做到一张蓝图画到

大庆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实现程度与差距分析

大庆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实现程度与差距分析 赵俊平张建华 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与建设,大庆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为东北亚腹地重要影响的石油石化城市。特别是,近年来大庆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度进一步强化,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进而提升现代化水平和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内在趋势和世界城市体系进一步调整的外在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大庆进入以科学发展为实质的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阶段,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全体市民的共同愿望与强烈要求。为此,大庆各界人士在兴奋之余,也在冷静思考,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的内涵是什么,衡量指标及其标准是什么,大庆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程度怎么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应当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中解决。本文主要回答目前大庆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实现程度问题。 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评价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实现程度有一套评价指标,每个指标都有一个参考标准值。关于指标体系,不同的研究者选择的指标可能不同,有的指标分的比较细,有的分的粗一

些,但核心指标差别不大。本文中大庆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单个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是在参考现有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初级阶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庆实际分析确定的。(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体系和核心指标体系两部分组成。城市现代化指标是基础指标,是实现城市国际化的物质保障,是城市功能的内在体现,包括城市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教育科技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环境现代化6个二级指标;城市国际关联效应指标是核心指标,它表示城市国际化程度,是城市功能的外在体现,包括城市经贸国际化、城市金融国际化和城市交流国际化3个二级指标。 这些指标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城市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关键;城市教育科技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途径;城市环境现代化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不断创新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化城市区别于一般城市的特征之一;城市社会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生活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摘要: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不断尝试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期 赶上国外超大城市发展规模。不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面 的制约,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性欠缺,存在的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降低了城市 化建设水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带来阻碍。本文就对城市规划 建设中的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加强总体建设效果。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解决策略;建设效果 城市规划建设是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配置的一种专业技术和行政行为,是推 动城市进步、提高城市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很强的技术属性和政策属性。我 国的国土面积虽然达到约96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众多,人均生产建设用地资源 相对紧张。随着中央政府近年来在各个领域转型革新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体系 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认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在面临新问题之时出现了一些 应对不及时的情形,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效果。 1、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重要意义 自城市这一概念出现以来,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地方经济、社会治理的发展水平。而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可以通过对地方经济活动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有效安排,来达到发展地方经济,提升社会治理的既定目标,从这一点上来看,改善城 市规划建设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落实,可对城市现有资源 进行整合,增大城市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而加深城市在居民 心中的乡土情怀,为城市的良性发展提供助推力。 2、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2.1空间布局不合理,缺少长远发展眼光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因空间布局不合理使得城市规划建设达不到既定目标要 求的主要因素有: (1)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上缺少规范性和统筹性,未综合考虑城市居民生产 生活等行为特征,引起交通拥堵、居民生产生活便捷性下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另外,由于空间布局总体考量不全面,一些区域内的建筑工程往往还远未达到设 计使用寿命即被拆除后另行规划,造成了大量的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2)在 空间规划中,设计人员过于注重处理近期问题,缺乏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展开分 析研究的思维,导致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陷入到不断应对眼前问题的死循环,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2.2城市配套设施配备不齐全 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配套设施是最常被忽略的一项,存在明显滞后性。而造成该情况的原因有:(1)受到传统规划建设理念的影响,将城市发展建设 简单依附于具体项目的建设之中,过于注重各类型项目的完善,忽略了配套设施 的建设空间,导致城市的扩张与配套功能缺失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甚至出现空城、鬼城等现象。(2)部分城市在规划建设中,为提升用地集约型,将第二产 业集中到城镇区域内,大规模建设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 园区的建设并不协调与同步,比如市政、道路工程滞后于项目建设,商业、金融、居住、教育、法务、工程咨询等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园区 的高水平发展。

加快於潜小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对策(王建富)

加快於潜小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征迁办:王建富 (2013年4月28日) [内容摘要] 笔者从於潜镇经济发展成就和优势及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立足于於潜小城镇建设要镇情,既要注重“三农”和工业发展,但更应注意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入手,按照“南工北城”建设规划来搞好於潜小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到了加快於潜小城镇建设应采取“三农”稳定、工业强镇、城市靓镇三个方面对策。 [关键词]发展现状问题南工北城小城市思路对策 一、於潜镇经济发展成就和优势及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主要成就 2012年年1月,经过第四次乡镇撤扩并,於潜镇由原6个乡镇合并而成,镇域面积达261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於潜交通便捷,位置优越,杭徽高速、临金高速、02省道、16省道、四通八达,是浙西的交通枢纽。於潜地位重要,是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的200个中心镇之一,是杭州市重点培育中心镇和临安的副中心城市。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停步,咬定目标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2011年,全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3.3亿元,农业总产值4.3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7.97亿元,财政总收入67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054元。取得了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生态镇、文明镇和杭州市工业重点镇等“金名片”。 据调查得知於潜镇现任党委书记黄国林同志在开发区工作了十年,比较习惯按公司治理制运作。从公司治理制的模式来讲,今天参会的是董事会成员,57000名於潜人民是股东,他们台上15名班子成员和全体镇机关干部是管理层、是执行董事会决策的。为了充分了解於潜人民对於潜发展的所想、所急、所盼。3月29日和30日,镇党委、政府集中了两天时间,分片、分线组织了全镇30个村的书记、村长,15家规模企业的企业主,老干部和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发展於潜大讨论”活动。两天的大讨论,时间虽短,但气氛十分热烈,全镇干部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想法十分迫切,带着对加快於潜发展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座谈和讨论中踊跃发言、各抒已见,讲出了心里话。 笔者坚信,有全镇57000名干部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实际行动,於潜发展大有可为。 (二)六大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当前,省委、省政府已出台“建立和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实施规费优惠政策,加大对中心镇的投入,加大用地支持力度,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共十项重要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先后出台了6个政策意见,由下城区重点支持於潜发展,并制定了五年行动计划。将连续五年每年安排约1500万元协作资金重点支持於潜产业集聚平台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临安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出台《关于加快於潜副中心城市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一是一级市场土地净出让金提取8%,留于於潜用于新农村建设,

1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季金彦 一、城市建设和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近几年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不过存在的部分问题今后仍需努力改善。 I.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不协调,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为了避免交通堵塞,疏散客流量,城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城市带来了便捷,但由于忽视了道路的管理,有些居民随意丢弃生活垃圾,随地排放污水,道路两旁乱摆餐点,甚至停放车辆等一系列不文明的行为也影响了城市交通流畅。这种重建轻管的现象十分突出。 2.城市群体建筑风格与完善城市职能之间存在矛盾从宏观上看,城区主干道路面整洁,车辆行驶有序,道路两侧的其他建筑群、绿化带,基础设施的配备等与以往相比,在建设和管理均有较大进展,城市整体形象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城市中的背街小路、老旧居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发展较之缓慢,维护费用的部分缺失使管理工作出现困难。老旧社区以及背街的小街仍然是城市建设改造中的薄弱环节。破损严重的老社区,排污设施的不完善,垃圾堆放无人管理,这不仅破坏了城市面貌,也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由于老社区的建设时间长,部分道路还没被正式纳入城区管理范围,而仅仅靠街区自身管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行路难的尴尬状况。 3.城市管理体制仍未理顺,科学的管理机制难以形成

由于城市管理分工不够细致,职责划分不明确,各部门间管理关系不协调,民主法制不健全等因素,城市管理难以形成合力。目前在管理观念上,管理人员中不少人仍重视建设轻视管理,主张先建设后管理,先发展后治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长远的社会效益,受传统管理机制的束缚,造成一些小区环境质量差的问题。在管理体制上,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职责分工不够细,缺乏统一有效的运作体制,难以起到理顺管理的作用。在管理范围上,城管部门不能规范化管理,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未能及时解决群众的问题。在管理手段上,执法人员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违法抗法现象发生。 4.资金紧张,城市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财政开支大,需要费用多,实施维护、整治的项目成本较大,而且随着成本不断提高,资金常常断链,给目前的城市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如环卫工作中的保洁费用,市政府公用设施投入、城市绿化设施投入上呈逐年上涨的态势,但由于没有明文法规明确规定,相关费用无法收取,造成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而仅靠财政部门拨款,相对于低水平的循环管理模式,难以维持正常的管理。 5.市民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城市建设和管理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深层次全方位的管理制度和模式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循序渐进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策略。由于大部分市民对城市管理认识不

我国国际化大都市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国际化大都市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刘博 (延边大学 2013级人文地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内容标准,按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水平和现状,根据各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几大城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我国未来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 1.引言 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第一流都市。本文就根据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的多极化大都市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2.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介绍 2.1 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及特征 国际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目前关于国际化大都市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解释定义有两种: (1)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将这一概念解释为,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他认为世界城市应具备以下特征:①通常是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②国家的贸易中心;③主要银行的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④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⑤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⑥不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⑦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种主要产业部门。 (2)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七项衡量世界城市的标准: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④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⑤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⑦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教学内容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黄石市城市建设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当,维修不及时,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黄石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主观上政府和居民未能对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共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规划。 【关键词】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生活质量 一、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是经济运行和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良好能为居民创造优美而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因为各种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1)黄石水电供应与邮电设施较完备,虽基本满足居民对其需求但仍需改善 在问及居民家中的水电供应情况时,仅有3.97%的居民选择了经常中断,供应不及时;另有61.90%的居民选择了偶尔中断,但很快就会供应;34.13%的居民表示水电从不中断,按时供应。由此观之,政府在水电设施和邮电通讯建设两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居民基本满意。但是,又因为水电与邮电设施在居民的生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建设完备是打造居民良好生活的基石。因此,应该继续深入推进在次两方面的设施建设,做到万无一失。 2)居民休闲方式主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

居民节假日时,选择外出旅行的仅占到10.32%,以购物逛街(40.87%)和到游乐园、公园、广场游玩(62.30%)为主。但仍有44.84%的居民选择呆在家里。其中,学生多数选择在假日去网吧、ktv、电玩城去娱乐消遣。由于黄石属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落后,因而选择外出仅占到10.32%。深入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因为假日来临,上述三种选择已经成为居民下意识的一种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黄石市上述三种设施较为健全。而与之相对应去郊外远足和到体育馆运动的人较少。一是因为此两种方式在小城市并不盛行,二是因为黄石市配套设施很缺乏。综合观之,黄石市居民休闲方式较少,主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娱乐休闲和体育健身设施。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道路状况一般,反复翻修令居民不满 有21.82%的居民认为黄石市道路平坦宽阔,交通顺畅,可以很好的满足自己的出行需要;超过一半的居民认为黄石市道路状况一般,基本上满足自己的出行需要;另有12.70%的居民对道路状况十分不满,认为其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普遍认为这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 4)商业与文化碰撞,各年龄段观点不同 文化宫是黄石市典型的建筑,对于老文化宫新修,从休闲广场变成商业广场,17%的人认为适应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4.45%的居民认为减少了居民休闲游乐的场地,一

成都推进城市国际化面临的劣势与优势分析

成都推进城市国际化面临的劣势与优势分析 2013年01月30日09:26 来源:《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年第4期作者:孙恪廉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1 摘要:本文以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内在关系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前的国际环境,并依据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分析了成都国际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劣势与优势。 关键词:成都,国际化,劣势,优势,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区位优势,文化优势 “一极两化”是成都市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它的含义即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成都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本文以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内在关系为切入点,结合当前的国际环境以及城市国际化初级标准,探析了成都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劣势与优势。 一 现代化是一个与国际化紧密联系的概念,离开国际化,既难以对现代化作出定性判断,也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国际化既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又是参与世界交流合作、塑造全球比较优势的现代化。 现代化既是数百年来整个人类的基本取向,又是全世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致力于推进国家现代化,是我炎黄子孙的奋斗目标,当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成都人的共同梦想。追溯过去,成都人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大致经历了“起步期”和“加速期”这样两个时期:从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至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是成都人追求现代化梦想的起步时期;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初全面铺开西部大开发之后,进入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期。2012年上半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成都市现代化的未来目标,即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或者再稍长一点的时期内,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达城市的整体水平作为成都着力追赶的既定目标,并且在会上还明确提出了要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而,“现代化”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今天的现代化,已经不是我们在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所瞄准的那个“现代化”目标了。况且,处于高质量形态的事物,较之于处于低质量形态的事物,其量变质变周期更短,由量变到质变的频率也更高,也就是说,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其“现代化”各种元素升级换代的势头就更为迅猛。成都作为后发的城市,如果孤立地就现代化谈现代化,是难以担当起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历史使命的,那么“现代化”对成都而言,将始终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未来目标。因此,成都提出的“一极两化”,紧紧抓住了现代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方面,充分参与世界城市分⊥和全球产业合作,另一方面,在迎头赶上迅猛发展的国际化浪潮的过程中实现成都发展的现代化。未来几年,既是成都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攻坚克难期,又是成都在中国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奠定时期,同时也是打造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增长极的时期。当然,这里的“核心”不是“中心”,“中心”只有一个,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核心”则可能多个。目前,外部世界和成都本地为成都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提供了两个机遇:其一,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兴起,此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被大多数专家视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四轮、也是最大规模的一轮。看到并充分利用此难得的机遇,把成都建成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国际化城市,不是没有可能。其二,从2012年开始推进的成都新区—天府新区建设,改变的不仅仅是川西平原数千年历史形成的建城格局,还将为未来百年成都的发展奠定基础。天府新区建设,就是国际产业转移浪潮这个难得的机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通过深层感知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二是通过广泛互联将孤立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变成信息,三是通过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将信息变成知识,四是把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通过前端遍布城市的传感器搜集数据,在将这些庞大的数据

汇总形成信息,通过智能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从庞大的数据中寻找出其间的关联性,从而形成知识或有价值信息,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化手段让城市运营更加高效便捷,最终形成智慧城市。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从以上图表中看出,每个地方(国家、城市)的智慧城市都有一个具体目标和重点。针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需要明确一个目标和重点,来规划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规划的8条原则: ●根据城市宗旨定义城市模型; ●分析城市结构,制定行动计划; ●重新思考城市的各个系统; ●提升城市服务的经济性; ●让城市更具可持续发展空间,吸引长期投资;

●构建宜居城市,为民众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打破组织竖井,重构组织架构; ●与其他城市一起协作。 全国信标委于2012年2月至5月对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城市和企业进行了实地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推动要素、问题和挑战、建设重点、支撑技术、智慧城市中SOA的应用状况及标准化需求等内容。本次调研了28家用户单位以及24家企业。 (1)智慧城市关注领域 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和用户目前最为关注的三个智慧城市应用领域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 (2)智慧城市实施领域 智慧城市项目实施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其中智慧政务应用实施最广泛。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如何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应该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当务之急解决的问题,在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大幅度扩张经济总量、加快扩张城市规模与循序渐进完善城市功能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城市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虽然在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上成果裴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城市在追求确定的经济目标时,往往难以顾及合理的规划、建设的质量,致使城市道路、绿化、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最终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管理的质量。 对策: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的优劣关键在于其功能的完善,因此,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多做文章,实现城市功能,并使期蕴涵自然、人文特色,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规模要适度,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城市都要找准自己的规模定位,切不可追求建成区、人口的过度发展,否则将丧失自身优势,背上沉重包袱;二是经济要活跃,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创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开放性经济格局,活跃周边,辐射各地;三是设施要配套,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优先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设施,供水及排水排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生态环境设施,防灾设施,充分满足城市物质

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城市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四是环境要优美,保证市容市貌的整洁卫生,维持环境秩序,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达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高度统一;五是生活要舒适,重视对人的关怀,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生活的幸福,为城市生活赋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基准,既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又提高人的素质、启发人的本能,充分体现城市化的人类成果;六是治安要稳定,消除暴力、毒品对人的危害,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安定,人们有安全感,进而轻松愉快地投身于城市生活。 问题二:市场等便民公共设施不足。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失业人员大量出现,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入,使得城市人口逐年增多。而这些人,一无雄厚的资金开设门店,二无专业技能受聘于单位从事固定的职业,他们为了生活只能凭自己微薄的经济从事最小的商品买卖生意,从而流落于街头巷尾,占道经营,用获取的薄利养家糊口,跟城管执法队员开展“游击战”,给城管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城管执法人员去管,他们首先的回答便是,“不准在马路上卖,叫我们到哪里卖”,这一简单的回答,反映出一个城市功能完善与否。如果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有配套的各种公用设施,健全的市场,齐备的环卫基础设施,使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那么,城市管理的矛盾就会少得多,从而城市的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