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报告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报告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报告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

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内容

风电机组总体技术设计

2、目的与任务

主要目的:

1)以大型水平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掌握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

2)熟悉相关的工程设计软件;

3)掌握科研报告的撰写方法。

主要任务: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风电机组总体技术设计,包括:

1)确定风电机组的总体技术参数;

2)关键零部件(齿轮箱、发电机和变流器)技术参数;

3)计算关键零部件(叶片、风轮、主轴、连轴器和塔架等)载荷和技术参数;

4)完成叶片设计任务;

5)确定塔架的设计方案。

每人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3、主要内容

每人选择功率范围在1.5MW至6MW之间的风电机组进行设计。

1)原始参数:风力机的安装场地5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0m/s,6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3m/s,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6 m/s,当地历史最大风速为48m/s,用户希望安装1.5 MW至6MW之间的风力机。采用63418翼型,63418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数据如表1所示。空气密度设定为1.225kg/m3。

2)设计内容

(1)确定整机设计的技术参数。设定几种风力机的C p曲线和C t曲线,风力机基本参数包括叶片数、风轮直径、额定风速、切入风速、切出风速、功率控制方式、传动系统、电气系统、制动系统形式和塔架高度等,根据标准确定风力机等级;

(2)关键部件气动载荷的计算。设定几种风轮的C p曲线和C t曲线,计算几种关键零部件的载荷(叶片载荷、风轮载荷、主轴载荷、连轴器载荷和塔架载荷等);根据载荷和功率确定所选定机型主要部件的技术参数(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连轴器、偏航和变桨距电机等)和型式。以上内容建议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确定整机和各部件(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3)塔架根部截面应力计算。计算暴风工况下风轮的气动推力,参考风电机组的整体设计参数,计算塔架根部截面的应力。最后提交有关的分析计算报告。4、进度计划

5、 设计(实验)成果要求

提供设计的风电机组的性能计算结果; 绘制整机总体布局工程图。 6、 考核方式

每人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准备课程设计PPT ,答辩。

二、总体参数设计 1、额定功率

根据《设计任务书》选定额定功率为5MW 。 2、设计寿命

一般风力机组设计寿命至少为20年,这里选20年设计寿命。

3、切出风速、切入风速、额定风速 切入风速 取 V in =3m/s 切出风速 取 V out =25m/s 额定风速 取 V r =13m/s

对于一般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选5MW )的额定风速与平均风速之比为1.70左右,在70m 处:

V r =1.70V ave =1.70×7.6≈13m/s 4、发电机额定转速和转速范围 5、重要几何尺寸

(1)风轮直径和扫掠面积

由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得叶片直径:

==114m

其中:

P r--风力发电机组额定输出功率,取5000kW;

--空气密度(一般取标准大气状态),取1.225kg/m3;

V r--额定风速,取13m/s;

D--风轮直径;

--传动系统效率,取0.92;

--发电机效率,取0.95;

--变流器效率,取0.95;

C p--额定功率下风能利用系数,取0.44。

由直径计算可得扫掠面积:

S===10207

综上可得风轮直径D=114m,扫掠面积S=10207。

(2)轮毂高度

轮毂高度是从地面到风轮扫掠面中心的高度,用Z hub表示

Z hub=Z t+Z j=70+2.25.=72.25m

式中Z j—塔架高度;

Z t—塔顶平面到风轮扫掠中心高度。

6、叶片数B=3

现代风力发电机的实度比较小,一般需要1-3个叶片。选择风轮叶片数时考虑风电机组性能和载荷、风轮和传动成本、风力机气动噪声及景观影响等因素。

3叶片较1、2叶片风轮有如下优点:

●平衡简单、动态载荷小。基本消除了系统的周期载荷,输出较稳定转矩;

●能提供较佳的效率;

●更加美观;

●噪声较小;

●轮毂较简单等。

综上所述,叶片数选择3。

7、功率曲线和C t曲线

(1)、功率曲线

自然界风速的变化是随机的, 符合马尔可夫过程的特征, 下一时刻的风速和上一时刻的结果没什么可预测的规律。由于风速的这种特性, 可以把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随风速的变化用如下的模型来表示:

P(t)=P stat(t)+(t)

式中P(t)--在真实湍流风作用下每一时刻产生的功率, 它由t时刻的V(t)决定;

P stat(t)--在给定时间段内V(t)的平均值所对应的功率;

(t) 表示t 时刻由于风湍流引起的功率波动。

对功率曲线的绘制, 主要在于对风速模型的处理。若假定上式表示的风模型中P stat(t)的始终为零, 即视风速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值, 在切入风速到切出风速的范围内按照设定的风速步长, 得到对应风速下的最佳叶尖速比和功率系数,带入式:

式中:

--传动系统效率,取0.92;

--发电机效率,取0.95;

--变流器效率,取0.95;

C p--额定功率下风能利用系数,取0.44;

--空气密度(一般取标准大气状态),取1.225kg/m3;

D—风轮直径,取114m;

V—风速,单位m/s。

由以上公式,使用excel计算出不同风速对应的功率值, 将得到的数据对绘制成风速-功率曲线图, 该曲线图即是机组的静态功率曲线。

计算并参考相关数据得到C t曲线如下:

8、确定攻角α,升力系数C l,叶尖速比λ,风能利用系数C p

风力机翼型为63418,根据翼型的气动数据得到升阻比随攻角变化的曲线见下

图:

从图中可以得出翼型取得最佳升阻比时攻角,此时升力系数C l=0.904,C d=0.007本设计取攻角为,此时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分别为C l=1.307,C d=0.018。

三叶片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叶尖速比一般在6至8之间,本设计取7。不同攻角下的风能利用系数随叶尖速比的变化曲线即C P-曲线如图1,由C p-曲线可

得出C p=0.44。

9、风轮额定转速

风轮额定转速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15r/min

n

r

10、功率控制方式:主动变桨距控制。

11、制动系统形式:第一制动采用气动刹车,第二制动采用高速轴机械刹车。

12、风力机等级

由IEC标准,如下表,选择风力机等级为IECIIIA。

阶段性总结

三、叶片气动优化设计 1、计算各剖面的叶尖速比

将叶片分为10个叶素,每个叶素间隔0.05R ,其中5%半径处叶片是筒状,10%-60%半径处采用钝后缘叶片,65%-100%半径处 采用通用风电机组叶片翼型。叶片内圈采用钝后缘翼型,外圈采用63418翼型。 根据下式求各叶素的叶尖速比λ。

r R λλ=

叶素位置和叶尖速比数值见下表:

2、叶片攻角及弦长优化设计计算步骤 ⑴求ψ利用公式

3

arctan 31πλ+=ψ

⑵求轴向干扰因子k 利用公式

k =ψ

⑶求切向干扰因子h 利用公式

h =

⑷求入流角φ利用公式

)11cot(k

h

arc ++=λ

φ

⑸求叶素桨距角β

αφβ-=

⑹计算叶片弦长C

)

1(cos )1(8+-=

h BC h r C l φ

π

叶片气动特性通过excel 计算,得到:

叶片根部处理方式:距叶根0 ~ 5m 处制作成直径为2m 的圆柱结构处理; 且根部采用钻孔组装式结构。 四、主要部件功率 1、发电机

发电机类型:双馈异步变速恒频发电机 额定功率:5MW 额定转速:1500r/min

发电机极对数为2,发电机主轴转矩T 发电机主轴为:

T 发电机主轴=9550

=9550

=33.51N ·m

选择刚轴推荐最大扭剪应力:MPa f s 55 则发电机的主轴直径D 发电机为:

D 发电机==2

=0.14m

2、变流器

变流器功率通常为风力发电机组的1/2~1/3,为保证机组可靠性,通常为额定功率的1/2,所以变流器功率为2500kW 。 3、齿轮箱

方式:齿轮箱选用2级行星轮+1级平行轴齿轮; 低速轴转速:n l =15r/min ; 高速轴转速:n h =1500r/min 传动比:i=100

齿轮箱效率:=0.973

齿轮箱功率:

P GB =

==5694kW

4、联轴器

低速轴联轴器功率:

P m =

==5852kW

高速轴联轴器功率:

5、偏航系统

类型:主动偏航

偏航轴承:4点接触球轴承

偏航驱动:6个3kW偏航电机

偏航制动:液压控制摩擦制动

五、主要部件的载荷计算

1、叶片载荷计算

(1)、作用在叶片上的离心力F c

F c=

其中旋转角速度由下式算得:

r0—叶片起始处旋转半径,约为R的1/20,即为2.85m —叶片的密度,为1.8kg/m3

y

A r—叶素处的叶片截面积

用matlab计算得:

F c=66760N

(2)、叶轮转动时的风压力:

用matlab计算得:

F v= 2842551N

F v作用点距叶轮轴的距离为r m,则有:

用matlab计算得:

r m=37.96m

(3)、作用在叶片上的陀螺力矩M k

整个叶片的转动惯量为:

此处F即A r

用matlab计算得:

I= 26199kg·m

当β时,科氏加速度最大,为

由matlab计算得:

由动量矩定理知,叶片受到惯性力矩M k的作用,这个力矩称为陀螺力矩,用matlab计算得:

M k=I= 133551N·m

2、风轮载荷计算

(1)、轴向诱导因子,周向诱导因子

则作用在风轮上的轴向推力可表示为:

T=4

用matlab计算得:

T= 935790N

(2)作用在整个风轮上的转矩可表示为:

用matlab计算得:

M= 4980888N·m

3、主轴载荷计算

低速轴角速度为:

高速轴角速度为:

低速轴功率为:

P m===5852kW 高速轴功率为:

低速轴转矩为

高速轴转矩为:

低速轴直径:

高速轴直径:

4、塔架载荷计算

本机组的塔架采用等强度设计理论的锥形钢筒结构塔架。其由5段组成,段与段之间靠法兰连接,底最大直径部为5m,顶部最小直径为4m,筒体壁厚由最底部的30mm过渡到顶部的20mm。塔筒的总质量为170t。

作用在塔架上的载荷有以下几类:

1)风轮等构件承受的空气动力载荷

2)重力和惯性载荷:由重力、振动、旋转以及地震等引起的静态和动态载荷。

3)操作载荷:在机组运行和控制过程中产生的载荷。如功率变化、偏航、变桨

以及制动过程产生的载荷等。

4)其它载荷:诸如尾迹载荷、冲击载荷、覆冰载荷等。

5)下面只讨论与塔架结构强度计算有关的两种载荷,即由风轮作用的最大气动

推力以及塔架本身所承受最大风压产生的载荷。

⑴、暴风工况的风轮气动推力计算

因为>7m/s,所以取V s=60m/s。

前苏联的法捷耶夫公式:

式中,A b ——叶片的投影面积;

V s ——风轮中心处的暴风风速;

叶片投影面积:

其中为风轮实度,风轮实度与叶尖速比有关,时,近似认为

可算得: F as =1440kN 荷兰ECN 的公式

式中,C t ——推力系数,取 1.5t C =; q ——动态风压;

——动态系数,取 1.2j =;

S ——安全系数,取 1.5S =。

q 随高度变化,风轮中心高度Z hub =70m 处对应的q=1120N/m 2。求得: F as =1543kN 丹麦RIS 公式

式中,P l ——风轮单位扫掠面积上的平均风压,通常取P l =300N/m 2 A s ——风轮的扫掠面积。 算得 F as =3062k N

5.5塔架根部截面应力计算

塔架的受力分析如下图

塔架根部截面应力可表示为:

F as考虑前面计算合理值,

即F as=1543kN,

F ts是塔架受的风压力

H是塔架高度,即H=70m,

h1是轮毂高度,由前面知道为h1=1.5m,W为塔架根部抗弯截面模数

A是塔架根部截面积,

G1是塔顶的重量,本机组塔顶重为180t,则:

G2是塔筒的重量,

是变截面塔架的长度折减系数,可根据图10变截面塔架的长度折减系数来确

定。

式中:

与塔架截面变化有关的折算长度修正系数,可根据之比由下表的选择参考设计值,

J min是塔架顶部截面惯性矩,由下式计算:

J max是塔架底部截面惯性矩,由下式计算得: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密码锁(满分实验报告)

密码锁设计报告 摘要: 本系统是由键盘和报警系统所组成的密码锁。系统完成键盘输入、开锁、超时报警、输入位数显示、错误密码报警、复位等数字密码锁的基本功能。 关键字:数字密码锁GAL16V8 28C64 解锁与报警 1

目录: 一、系统结构与技术指标 1、系统功能要求 (4) 2、性能和电气指标 (5) 3、设计条件 (5) 二、整体方案设计 1、密码设定 (6) 2、密码判断 (6) 3、密码录入和判断结果显示 (6) 4、系统工作原理框面 (7) 三、单元电路设计 1、键盘录入和编码电路图 (8) 2、地址计数和存储电路 (12) 3、密码锁存与比较电路 (12) 2

4、判决与结果显示电路 (14) 5、延时电路 (15) 6、复位 (17) 7、整机电路图 (19) 8、元件清单……………………………………………19四、程序清单 1、第一片GAL (21) 2、第二片GAL (23) 五、测试与调整 1、单元电路测试 (25) 2、整体指标测试 (26) 3、测试结果 (26) 六、设计总结 1、设计任务完成情况 (27) 2、问题及改进 (27) 3、心得体会 (28) 3

一、系统结构与技术指标 1.系统功能要求 密码锁:用数字键方式输入开锁密码,输入密码时开锁;如 果输入密码有误或者输入时间过长,则发出警报。 密码锁的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数字键盘用于输入 密码,密码锁用于判断密码的正误,也可用于修改密码。开锁LED1亮表示输入密码正确并开锁,报警LED2亮表示密码有误或者输入时间超时。 开锁green 键盘密码锁 错误red 4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30㎜、下边距30㎜、左边距30㎜、右边距20㎜、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页眉内容统一为“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体。摘要、关键词、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字体和字号要求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1□□×××××) 节标题:四号黑体(1.1□□××××)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1.1.1□□×××)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论文前置部分 包括:封面、答辩成绩评定页、评阅意见页、任务书、设计档案页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 (三)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1、中文摘要(300字左右)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字间空一个字符,“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四)目次页 目次页由学位论文的章、条、款、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页置于外文摘要后,由另页开始。 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采用三级标题,按(1 ……、1.1 ……、1.1.1 ……)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五)论文的主要部分 1、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书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 书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5-1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图像融合的程序设计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 自2018 年1 月10 日起至2018 年1 月12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2-2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1)熟悉Delphi7的使用,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2)了解并掌握图像融合的各种实现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3)初步掌握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分析,程序设计,代码编写、测试等基本方法;(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实践中认识、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知识。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研究课程设计任务,并进行程序需求分析; (2)对程序进行总体设计,分解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任务分配,以实现分工合作;(3)实现各功能模块代码; (4)程序组装,测试、完善系统。 2)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改进界面、增加功能或进行代码优化。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要按照书稿的规格打印誊写课程设计论文 (2)论文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含评语)、摘要、目录、设计内容、设计小结(3)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4)参考文献: (1)David ,《计算机图形学的算法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Steve Cunningham,《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3)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程序总体设计 1 实验室 软件设计及调试 1 实验室 答辩及撰写报告 1 实验室、图书馆 学生签名: 2018年1月12日 摘要 图像融合是图像处理中重要部分,能够协同利用同一场景的多种传感器图像信息,输出一幅更适合于人类视觉感知或计算机进一步处理与分析的融合图像。它可明显的改善单一传感器的不足,提高结果图像的清晰度及信息包含量,有利于更为准确、更为可靠、更为全面地获取目标或场景的信息。图像融合主要应用于军事国防上、遥感方面、医学图像处理、机器人、安全和监控、生物监测等领域。用于较多也较成熟的是红外和可见光的融合,在一副图像上显示多种信息,突出目标。一般情况下,图像融合由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

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 实验一 实验名称:进程创建模拟实现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环境: win7 vc++6.0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实验地点:东六E507 实验日期:2017 年 10 月 10 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7 年 10 月 10 日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进程创建相关理论; 2)掌握进程创建方法; 3)掌握进程相关数据结构。 二、实验内容 windows 7 Visual C++ 6.0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内容 1)输入给定代码;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2、实验步骤 1)输入代码 A、打开 Visual C++ 6.0 ; B、新建 c++ 文件,创建basic.h 头文件,并且创建 main.cpp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A 、编译、运行main.cpp B、输入测试数据 创建10个进程;创建进程树中4层以上的数型结构 结构如图所示:。

createpc 创建进程命令。 参数: 1 pid(进程id)、 2 ppid(父进程id)、3 prio(优先级)。 示例:createpc(2,1,2) 。创建一个进程,其进程号为2,父进程号为1,优先级为2 3)输入创建进程代码及运行截图 4)显示创建的进程

3、画出createpc函数程序流程图 分析createpc函数的代码,画出如下流程图:

四、实验总结 1、实验思考 (1)进程创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1)申请空白PCB 2)为新进程分配资源 3)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4)将新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 (2)该设计和实际的操作系统进程创建相比,缺少了哪些步骤? 答:只是模拟的创建,并没有分配资源 2、个人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操作系统的认识,了解了操作系统中进程创建的过程,对进程创建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用高 级语言进行模拟演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的课程设计让 我受益匪浅。虽然自己所做的很少也不够完善,但毕竟也是努 力的结果。另外,使我体会最深的是:任何一门知识的掌握, 仅靠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与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才能 达到功效。

图形学场景设计

图形学场景设计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自然场景设计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成绩

1 设计目的与要求 1.1设计题目 自然场景设计 1.2 设计目的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一个自然场景,给绘制的实体添加纹理光照效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1.3 设计要求 (1)采用真实感图形学技术设计一个自然场景(2)模拟出水、云、山体等至少三种景物(3)实现场景的漫游 (4)对设计出的图像进行光照处理 (5)将图片的纹理贴附到物体表面 2 总体设计 2.1 功能简介 创建一个900*600的Windows窗口,在窗口中显示冰箱、电灯、茶壶三个实体,根据电灯位置在

地面上绘制个实体的投影;为茶壶添加纹理;利用键盘的方向键控制冰箱旋转,实现场景漫游2.2 功能模块图 主 初始化实体绘键盘操 作函数 电灯冰箱 茶壶 2.3 软件各模块功能介绍 2.3.1冰箱和茶壶的绘制 由四边形拼接出冰箱,通过平移旋转函数放置到指定位置,同时实现茶壶的绘制,在茶壶上添加纹理效果,通过平移旋转变换放置到冰箱上面2.3.2顶灯的绘制

绘制出一个带灯罩的电灯,并且将光源放置在灯泡的位置 2.3.3 设置光照 设置光照的各种参数,为场景添加光照效果,让实体具有立体效果 2.3.4 纹理图片生成 用数组存储一幅自己设计的纹理图片,方便实体添加纹理效果时的调用 2.3.5 影子生成 根据需求为场景中的实体添加阴影效果,使得场景效果更加逼真 2.3.6 法向量设置 为场景设置法向量,确保实体在不同的角度都能被看到 3 详细设计及关键代码 3.1 光照模块详细设计 3.1.1 光照设置功能 设置光照的各种参数,为场景添加光照效果,让实体具有立体效果 3.1.2 光照设置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范本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实 验报告

江苏科技大学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网上书城系统的开发 学生姓名张颖 学号 班级08404121 指导老师 成绩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 1月8日 目录 一.系统规划 (4)

1.2初步调查 (5) 1.3确定电子商务模式和模型 (6) 1.4可行性分析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6) 二.系统分析 (8) 2.1系统调查 (8) 2.2需求规格说明书 (9) 2.2.1 引言 (9) 2.2.2项目概述 (9) 2.2.3需求规定 (10) 2.2.4环境要求 (16) 2.3组织结构分析 (17) 2.4业务流程分析 (17) 2.5数据流程分析 (19) 三.系统设计 (21) 3.1系统总体结构 (21) 3.2网络基本结构 (22) 3.3系统平台选择 (22) 3.4应用系统方案 (23) 3.4.1各功能模块简要描述 (23) 3.4.4数据库设计 (24) 3.4.5用户界面设计 (31)

3.5.1客户端要求 (32) 3.5.2服务器端要求 (32) 3.5.3系统测试 (32) 四.支付系统设计 (39) 4.1支付协议选择 (39) 4.2支付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39) 4.3支付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41) 4.4支付系统总体设计 (42) 4.5支付系统功能 (44) 4.6交易流程设计 (46) 4.7支付系统安全设计 (47) 五.心得体会 (47) 一.系统规划 1.1明确用户需求 随着当今社会新系统大度的提高,网络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而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用户应经接受了电子商务,网购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设计作品

《计算机图形学Visual c++版》考试作业报告 题目:计算机图形学图形画板 专业: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班级: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学号: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姓名: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指导教师: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完成日期: 2015年12月2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设计图形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并培养基本的、良好的计算机图形学的技能。 设计中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上机解决一些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规模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各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计算机图形学基本知识和算法设计的基本技能术,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设计,要求在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在程序设计方法以及上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科学作风方面受到比较系统和严格的训练。 二、设计内容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设计一个图形画板,在这个图形画板中要实现: 1,画线功能,而且画的线要具备反走样功能。 2, 利用上面的画线功能实现画矩形,椭圆,多边形,并且可以对这些图形进行填充。 3,可以对选中区域的图形放大,缩小,平移,旋转等功能。 三、设计过程 程序预处理:包括头文件的加载,常量的定义以及全局变量的定义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GraDesign.h" #include "GraDesignDoc.h" #include "GraDesignView.h" #include "math.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自定义全局变量 int type = -1; CPoint point1; CPoint point2; CPoint temp[2];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8.12.0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理工系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廖宁教研室主任: 2018年12月06 日注:本表下发学生一份,指导教师一份,栏目不够时请另附页。 课程设计任务书装订于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封面之后,目录页之前。 目录 一.设计目的……………………………………………………………二.设计要求…………………………………………………………… 1.构建基础类…………………………………………………… 2.构建直线类…………………………………………………… 3.构建变换类…………………………………………………… 4.构建填充类…………………………………………………… 5.构建光照类……………………………………………………三.开发环境…………………………………………………………四.详细设计 五.源程序 六.程序运行效果图 七.总结

设计目的 ?培养对图形建模、变换、投影、消隐、光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图形类的编程能力。 ?培养计算机图形学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 设计要求 深入研究计算机图形学的生成原理,设计算法实现具体的类。 1.构建基础类 实现CP2类绘制二维点;实现CP3类绘制三维点;实现CRGB 类处理RGB颜色;实现CVector类处理矢量。 2.构建直线类 实现C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实现CA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反走样直线、实现CC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颜色渐变直线、实现

CAC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反走样颜色渐变直线。 3.构建变换类 实现CTransForm完成二维和三维图形变换。 4.构建填充类 实现CFill类使用有效边表算法填充多边形、实现CZBuffer类进行深度缓冲消隐,并使用Gouraud和Phong明暗处理填充图形面片。 5.构建光照类 实现CLight类设置点光源、实现CMaterial类设置物体材质、实现CLighting类对物体实施光照。 开发环境 Viusal C++ 6.0的MFC框架。 详细设计 1.利用函数Ellipse画出人物的脸,并用给脸填充颜色。再利 用Ara画出人物的嘴巴。CRect确定人物的眼睛,给眼睛填 充颜色。利用画笔画出人物的鼻子。 2.添加ddaline()成员函数,编写自定义的成员函数ddaline ()程序,编写OnDraw()函数,画出人物的脚和脚趾。 3.添加星星star()成员函数,编写自定义的成员函数star() 程序,确定五角星的位置、大小和颜色。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中南大学电工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可编程乐曲演奏器的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陈明义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十分重要。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电工电子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相关关课程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和认识查阅学习我们未学会的知识,了解专业工程设计的特点、思路、以及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掌握专业课程设计中的设计计算、软件编制,硬件设计及整体调试。设计过程中还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达到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的目标。 从理论到实践,往往看似简单,实则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我们学到很多东西,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次,特别感谢老师给我们以实践动手的机会,让我们对以前的知识以复习,整合,并从理论走向实践,相信我们都会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学到很多!!!

目录 前言 (2) 正文 第一章系统概述 (4) 系统功能 (4) 系统结构 (4) 实验原理 (4) 整体方案 (5) 第二章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5) 音频发生器的设计 (5) 节拍发生器的设计 (6) 读取存储器数据 (7) 选择存储器地址 (8) 控制音频电路设计 (8) 第三章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9) 第四章结束语 (9) 元器件明细表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1)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图形绘制变换教案资料

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 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名称 :图形绘制与变换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 11计科本 01班学号 : 姓名 : 张慧 指导教师 : 王征风 二零一四年

目录 一、引言--------------------------------------------------------------------- 3 二、设计需求----------------------------------------------------------------- 4 设计目标--------------------------------------------------------------- 4设计环境--------------------------------------------------------------- 4 VC++ -------------------------------------------------------------- 4 MFC --------------------------------------------------------------- 4设计题目及要求 -------------------------------------------------------- 5总体流程图------------------------------------------------------------ 5三、课程设计原理------------------------------------------------------------- 5 实现的算法------------------------------------------------------------- 5 Bresenham算法画直线------------------------------------------------ 6中心点算法画圆和椭圆------------------------------------------------ 6图形变换的基本原理 ----------------------------------------------------- 8平移变换 ----------------------------------------------------------- 8 旋转变换 ---------------------------------------------------------- 8 比例变换 ---------------------------------------------------------- 9四、总体设计与功能实现 ------------------------------------------------------- 9 主要界面设计 ----------------------------------------------------------- 9设置颜色界面 ----------------------------------------------------------- 9界面设置代码 ------------------------------------------------------- 9 运行结果 ---------------------------------------------------------- 10二维线画图元实现 ------------------------------------------------------ 10画多边形功能的实现 --------------------------------------------------- 14画Bezier曲线功能的实现----------------------------------------------- 15

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课程设计实验报 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时钟控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9月7日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对象:粉冶、信息、能源、交通工程实验2101学生时间: .6 2周(18~19周) 指导教师:王小玲 1.课程设计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程序设计。在设计当中学生综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编制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系统。经过此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开发一个管理应用程序的思想、方法和流程。 2.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铁道出版社,主编杨长兴刘卫国。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铁道出版社,主编刘卫国杨长兴。 ●《Visual 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严华峰等编著。 3.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自己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开发(如画笔、游戏程序、练习打字软件等),要求利用MFC 工具操作实现。 (2)也可选一个应用程序管理系统课题(如:通讯录管理系统;产品入库查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 等);

设计所需数据库及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设计所选课题的系统主封面(系统开发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日期)。 设计进入系统的各级口令(如系统管理员口令,用户级口令)。 设计系统的主菜单。要求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数据的浏览和查询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各种报表 ●打印输出 ●帮助系统 多种形式的窗体设计(至少有查询窗体、输入窗体) 注意:开发的应用程序工作量应保证在2周时间完成,工作量不能太少或太多。能够2人合作,但必须将各自的分工明确。 4.写出设计论文 论文基本内容及撰写顺序要求: ●内容摘要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系统开发的体会

电子CAD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以电子线路CAD软件设计原理为基础,重点在硬件设计领域中实用的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的应用。掌握电子线路设计中使用CAD的方法。为后继课程和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电路设计,掌握硬件设计中原理图设计、功能仿真、器件布局、在线仿真、PCB设计等硬件设计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振荡电路的模拟和仿真。 由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波振荡电路,用模拟的示波器观察输出的信号,熟悉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proteus的基本操作,和各元器件的查找。 2.2 8051单片机 用80c51单片机完成以下功能:(1)构成流水灯的控制电路,使八个流水灯轮流点亮。(2)构成音乐播放的简单电路。(3)构成串口通信电路,完成信息在单片机和串口之间的传播。(4)构成8255键盘显示模块。(5)构成A/D和D/A 转换模块。 首先用模拟器件构成基本电路,然后在单片机中加入驱动程序,运行仿真,最后对电路进行调整校正,完成相关功能。 熟悉单片机实现相关功能的基本原理,对单片机有个框架的了解。学习用proteus仿真单片机电路中不同模块间的组合,扩展单片机电路的功能。 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设计原理 3.1.1振荡电路仿真的原理 振荡电路原理: 555管脚功能介绍: 1脚为地。2脚为触发输入端;3脚为输出端,输出的电平状态受触发器控制,而触发器受上比较器6脚和下比较器2脚的控制。 当触发器接受上比较器A1从R脚输入的高电平时,触发器被置于复位状态,3脚输出低电平; 2脚和6脚是互补的,2脚只对低电平起作用,高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电压小于1Ucc/3,此时3脚输出高电平。6脚为阈值端,只对高电平起作用,低电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数据通信实验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数据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Z-Stack 协议栈的SappWsn 应用程序框架的工作机制 2. 掌握在ZigBee 协议栈中添加人体红外传感器驱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装有IAR 开发工具的PC 机一台 2. 下载器一个 3. 物联网多网技术开发设计平台一套 三、实验原理 在Z-Stack APP中的HAL\Target\CC2530EB\Includes组中,提供了一个hal_io.h的文件,如图所示。 其中,提供了名为HalIOSetInput 的函数,可以将燃气传感器端口(P1.0)设置为输入,然后通过调用HalIOGetLevel 函数来获取传感器状态。 四、实验步骤 1、将单片机zigbee协调器拆卸下来,取出烧写器。通过Mini USB接口将zigbee 协调器与下载器和PC机相连。

2、将实验箱控制方式切换开关拨至“手动”一侧,转动实验箱“旋钮节点选择”旋钮,使得协调器旁边的LED灯被点亮 3、打开配套代码中的ZStack-CC2530\Projects\SappWsn\SappWsn.eww工程文件,在“Tools”组中,找到“f8wConfig.cfg”文件,双击打开,并找到大概第59 行的“-DZAPP_CONFIG_PAN_ID=0xFFFF”,将其中的“0xFFFF”修改为其他值,例如0x0010

4、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上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CoordinatorEB”,点击工具栏中的“Make”按钮,编译工程,等待工程编译完成,如看到警告,可以忽略。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中的工程名称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Options”,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左侧的“Debugger”,并在右侧的“Driver”列表中选择“Texas Instruments”,点击“Download and Debug”按钮。待程序下载完毕后,点击“Go”按钮,使程序开始运行。点击工具栏中的“Stop Debugging”,退出调试模式, 5、转动实验箱“旋钮节点选择”旋钮,使得热释红外传感器节点旁边的LED灯被点亮,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上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EndDeviceEB”,在“SAPP_Device.h”文件中,取消“HAS_IRPERS”的注释,并保证其他的功能均被注释,如图所示

计算机图形学 多边形裁剪与填充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课题名称多边形裁剪与填充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0902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刘长松曹燚 2012年10 月9 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课题多边形裁剪与填充 专业班级计算机0902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刘长松曹燚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2年9月15 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2 年10月9 日

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 交互式地实现多边形的裁剪和填充。。 2.设计要求: 1)窗口功能设计。 2)实现鼠标画多边形与数据存储功能。 3)实现鼠标剪裁窗口选择功能。 4)实现多边形裁剪和填充功能。 3.算法提示: 多边形裁剪算法分析: 基本思想是一次用窗口的一条边裁剪多边形,窗口的一条边以及延长线构成裁剪线,该线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可见一侧,不可见一侧。用一条裁剪边对多边形进行裁剪,得到一个顶点序列,作为下一条裁剪边处理过程的输入点。 对于每一条裁剪边,只是判断点在窗口的哪一测以及求线段与裁剪边的交点算法应随之改变。 多边形填充算法分析: 确定多边形所占有的最大扫描线数,得到多边形顶点的最小和最大y值(ymin 和ymax),从y=ymin 到 y=ymax, 每次用一条扫描进行填充。对一条扫描线填充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a.求交b.排序c.交点配对d.区间填色。 二、进度安排 第 3 周星期一8:00——12:00 星期二8:00——12:00 星期三8:00——12:00 星期四8:00——12:00 星期五8:00——12:00 第 4 周星期一8:00——12:00 附: 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附件(A4大小的图纸及程序清单)、评分。正文的格式: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22。 正文的内容:一、课题的主要功能;二、课题的功能模块的划分(要求画出模块图);三、主要功能的实现(至少要有一个主要模块的流程图);四、程序调试;五、总结;六、附件(所有程序的原代码,要求对程序写出必要的注释)。 正文总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不含程序原代码)。

【VIP专享】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 班级:自动化1204 姓名:XXX 学号:1070412428 同组成员:XXX 二〇一四年六月

目录 一、实验名称 (3) 二、实验任务和要求 (3) 三、实验电路 (a)系统框图 (3) (b)总电路原理图 (4) (c)总电路管脚图 (5) 四、单元电路及原理分析 (1)+5V电源电路 (5) (2)正弦波发生及波形变换电路 (6) (3)单稳态定时电路 (7) (4)频率计数显示电路 (7) (5)超量程指示电路 (8) (6)控制电路 (9) 五、元器件列表 (10) 六、安装与调试 1、使用仪器仪表 (10) 2、安装 (10) 3、调试 (11) 4、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14) 七、收获和体会 (15)

一、实验名称 正弦波发生、频率测量显示电路 二、实验任务和要求 正弦波振荡频率100~1000Hz,输出信号幅度5±5%V; (1)用3位数码管显示振荡频率; (2)能自动连续测量、显示频率,测量周期为4S; (3)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 三、实验电路 (a)系统框图 图1-1 正弦波发生电路组成框图 (b)总电路原理图

原理图分析:正弦波振荡器自激振荡产生正弦波输出信号,波形变换电路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方波输入到计数器中,由计数器对输入方波信号进行计数,计数器的计数结果在译码显示中显示;控制电路部分输出定时触发信号、超量程复位信号和清零信号,定时触发信号输入到单稳态定时电路中,单稳态定时电路将定时触发信号给计数器,计数器在定时周期内对方波信号进行计数;超量程复位信号和计数器输出的超量程指示同时控制超量程指示电路部分,发光二极管发光进行超量程指示;清零信号输入到计数器中,在计数超过量程时计数器清零。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8篇)(优秀版)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总结(一): 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实验报告总结(二):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与体会,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记下来与大家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