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艺术特点与展望

微电影艺术特点与展望
微电影艺术特点与展望

微电影艺术特点与展望

微电影的类型

当前,微电影基本是两种类型,一种是公司制作,另一种是草根制作。前者是由专业团队制作,为公司品牌和明星参演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主要目的是通过微电影情节的展示,加深受众对公司品牌的理解,进而协助公司建立与受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诚信度。

后者是由原创人员创作、表演和制作的非商业微电影,直接以抒发个

人情怀、或仅仅娱乐大众为出发点。

单单从制作的技术水准来说,前者必然占居着绝对优势,因为公司制

作的微电影,其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必然会以绝大多数的潜在消

费者作为诉求对象,是广告与视频的一次精心策划的合作,既承袭了

传统植入性广告对于产品与服务的强调和突显,又打破了传播内容与

形式上所受的限制,成为了跨界营销的成功尝试。

但这并不意味着草根制作的微电影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正如华影盛视

首席执行官所言:“大电影可能是孔雀,光彩夺目,但也因养殖成本

过高,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而微电影就是麻雀,虽然小但是生命力

极强,每个人都能够揽入怀中,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给了广

大的草根制作群体以极大的发展空间。

微电影的成因

快速提升的科技背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以及多元混合嬗变中的

媒介环境,再加上可能的、直接的驱动因素,必然会孕育一种新的传

播媒介、传播行为或者是传播现象。作为新媒体之一的“微电影”,

其出现、发展和持续呈燎原之势,同样可从多个层面来探究原因。

1.科技的发展。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但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空间,实

现了可能的梦想,同时,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催生了新媒体的产生,并和社会交织着、影响着人类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一方面,各种拍摄器材的购置费用大幅降低,拍摄设备的普及和携带

方便,如手机、微型相机等就可随时随地拍摄视频,这就使绝绝大多

数影视爱好者或是有才华有梦想的创作者,不再因为资金、设备问题

而被拒之门外,能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

另一方面,是播出平台的低门槛化,使得视频的观看和传播更加便利。随着三网融合的推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业务以及

语音业务的日趋融合,并表现出爆发增长的趋势。3G技术的高速发展,实现了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通过互联网的数据与信息相互连续交换。

这意味着人们由此进入了微时代。短暂的零碎的无特定价值的时间,

突然就变得重要起来,形成了“碎片化”的社会传播语境。3G智能手

机的发展,因为其移动的便捷性、私密性、交互性的主要特征满足了

人们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欣赏一部部短小精萃的微电影,满足

了人们一边移动一边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观赏电影的需求。所以,科技

产品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达是微电影市场能够形成的最坚实的物质

基础。

2.受众的需求。我们认为,微电影的诞生与其说是新媒体对传统电

影的渗透,倒不如说是传统电影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妥协。因为恰是

Web2.0时代成就了微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载体———媒介形式的演变,也同时改变了受众人群、观影的方式、播放的平台、思维的习惯等。

首先,从观影角度来说,微电影的蓬勃发展适合了后现代背景下受众

日益被肢解的时间和欣赏习惯。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生活节奏

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整块的休闲时间变得极为奢侈,受众的时

间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单元,在碎片化的空余时间里,微电影这种灵

活的、精短的、完整的形式更加契合他们的即时诉求。

其次,从创作角度来说,新媒体的出现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固有的或者

新的受众群体的阅读、试听习惯,进而对媒介信息内容的搜寻,特有

的互动和思考方式都使新媒体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受众既是信宿、

信源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和解读者,更重要的一点,是受众角色有了较

大改观。人们越来越不能只满足于分享静态的文字和图片,视频影像

的使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视频短片的创作之中,用直观的镜头来

跟踪记录点滴的生活、捕捉分享社会的变化,各大视频网站注重和购

买高品质的“原创”视频也进一步点燃了微电影制作者巨大的热情。

例如土豆网以“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为口号,成为中国最大和最

早的视频分享平台。

在后期制作中,各种先进的软件对完整的视频素材实行编辑,让每个

制作者用镜头语言最大限度地阐释了自我的意识和人生的感悟。而过

去单一角色的受众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甚至能够通过网络等

新媒体的工具以零散的自由的方式参与微电影剧本的修改和剧情的推

演等过程,甚至以合理的理由来主宰剧中主要人物的命运之线索。于是,过去高高在上的电影制作变成了一种社会实践,即“全民互动的

狂欢”,宣告了“草根媒体”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从“人人看电影”到“人人做电影”的角色大转换。

3.市场的要求。随着受众自我意识的日益崛起,人们对于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硬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而随着视频网站的影响

力的日益凸显,微电影的商业价值正逐渐被广告主所认知,通过打造

专属于自己品牌的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微电影,实现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已经成了市场新的行业趋势。

微电影的受众多为80、90后的年轻一代,消费欲望较为强烈,同时

也易受新媒体影响,通过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的微电影,能有效刺

激产品的销量。另一方面,将投资方的产品与服务柔性植入微电影,

使得整体精神与营销品牌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产品营销和品牌营销的

有效传达和高度融合,能使受众形成对品牌的情感认同。

微电影的特征

1.草根性。微电影使过去曲高和寡的电影艺术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

动和体验特点,并且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微电影的创作

者不分阶层,任何人都能够成为微电影的主创,都能够成为微电影的

影评人。微电影如同众多网络分享的事物一样,有巨大的传播与评价

空间。文化之间不再有精英与草根的区别,人人都能够接触到以往神

坛之上的电影拍摄。而也正因为创作者和观赏者都是草根大众,所以

微电影的题材一般都很贴近民众的生活,讲述的一般都是离我们很近、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让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情节,迎合了一代人的情感诉求,引发了草根大众的共鸣。例如《11度

青春系列电影》的压轴之作《老男孩》,阐释了骚动的青春和励志的

梦想,在70后和80后的青年一代中涌起了一阵集体怀旧思潮,以

“病毒式”传播速度迅速席卷了整个网络,造成了一种草根现象的传

播效应。

2.交互性。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集束式

的信息发布方式,信息发布的管道封闭而固定,作为处于信息发布者

的角度,对所传播的内容与传输渠道具相对较强的掌控力,一般受众

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无法反馈、体验。这种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模

式如果对于传统电影媒体来说,就是观众只能观看,而无通常的信息

传输渠道实行反馈。而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双向性,甚至

多对多的信息发布方式,这种自下而上的分权信息发布方式彻底改变

了传统媒体的单一封闭的信息传播方式。于是,微电影改变了传统电

影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颠覆了由固定银幕和封闭场所构成的物理

空间,受众摆脱了单纯的接受信息传播的地位,被赋予了极大的选择

权和控制权。

在观影过程中,已经没有纯粹的放映员的角色,观众自己就能操控播

放的权利,这样就由过去的单纯只能接受影院安排的放映转变成自主

控制微电影的放映。另一方面,传统电影的拷贝一旦完成,剧情走向

几乎是不能更改的,具有线性、固定且封闭的特性,如同高速公路,

一旦进入就只能一直向前直到出口,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视觉音效的感

官刺激,而无法决定情节的发展。而微电影则慷慨地给予了观众高度

自由的权利,观众能够根据自身喜好,重新组合故事片段来建构既有

的故事情节,又能够作为微电影作者,将自己的想象转换成实践,例

如,《天使的翅膀》就是边拍摄边创作的,强调全方位的互动,持续

征集来自网络的灵感和创意,对每天的拍摄作同步报道,让观众参与

到拍摄的全过程中去。这样的互动性,给受众带来了观者即作者的全

新体验。

3.去中心化。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多元化的趋势,过去观

看某一媒体而万人空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微电影创作的全民性

与草根性,决定了所需的外部软性条件,如多元化的价值观、多元化

的视角和多样化的诉求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正喷薄而出,成为了创

作微电影的艺术源泉。在读图时代,用“视觉去思维的一代人”很容

易接受新鲜事物,寻求不同刺激,而微电影因为其鲜明的草根特性,

解构、反讽会成为微电影的文化特征之一,即所谓包含着平等、民主、自由和消除思想奴役的作用。

即使微电影是由少数主创人群一手打造,但是一旦上传到视频网站,

他们便也失去了对其作品的控制。无论是对播放的地点、时间乃至后

续的一切可能,没有所谓的完全控制权,也没有中心状态。因为对于

散点式的受众来说,他使用计算机来观看交互式的网络电影,他所在

的位置就是“中心”,并且“中心”与受众的物理位置一同转换,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心已泛化和破碎。于是,精英文化走向草根文化,权威被解构,中心意义被弱化。当多元社会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之时,7微电影也是传统电影走下神坛的必然形式,受众可自由选择做编剧、导演还是观众抑或影评人,角色的变换相对传统电影来说更加随心所欲。

在叙事风格上,微电影更加注重个体话语表达和平实生活的表达,无

论在宏大的题材还是细微的情节,都已剥离了刻板、说教、沉重的叙

事方式。甚至当面对传统电影,作为以前没有更多话语权的普通观众

来说,如今也有解构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当年《无极》上映之时,

胡戈将原片中的镜头实行了重新剪辑,推出了红极一时的讽刺戏谑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吸收了抵制的模式和风格,表现出了

大众的认同的意识形态。从早期的网络电影,发展形成了今日的微电

影,使得沉默的绝大多数得到了属于他们的话语权。社会的场域总是

存有着大众草根文化与精英主流文化,这不同文化之间的对立与张力,持续持续地建构着“大众的与非大众的”文化边界。

微电影面临的问题

1.监管、调控问题。微电影若要良性健康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

部门对于其生产、传播过程以及各方资源支持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任其在市场中发展,势必会导致资源资金的浪费和盲目、无序的传播,甚至会因为不恰当的操作方式、恶性的竞争环境,导致微电影的低俗

和粗糙,不利于产业的成长。但是,与现行的电影许可制度的管制相比,互联网内容服务的准入原则相对宽松自由,这种便利就使得较于

传统电影,监管部门对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微电影实行监管时,会面

临严峻的挑战。

与传统电影的单向制作、发行、放映、传播的主体的高度集中相比,

微电影传播的交互性、传播源的高度分散性,更增大了对其监管的难度。很多时候,甚至微电影的制作者都难以预期其作品,将造成何种

水准的影响,更遑论内容服务商对与内容传播过程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必然是日趋下降的,因为网络传播自身的特性,微电影传播过程的不

可控性难以避免,所以传统电影监管所依赖的事先审查机制很难适用

于微电影的传播活动。但是,恰恰因为互联网所追求的内容爆炸性,

微电影创作者或视频网站运营商以及广告投资商为了追求视频的点击量,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或名气人气,往往会采用哗众取宠、出卖

下限的方式来博得眼球,这将大大降低微电影的质量水平。所以,加

快探索和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刻不容缓,当然也离不开传播主体

的自觉自律。

2.版权保护问题。在微电影的创作、传播过程中,版权保护的现状

堪忧。2007年12月广电总局颁行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指出,必须依照规定取得广电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

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方可从事网络视听节目服务。随后的《关于

增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

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作

为普通的视频节目,网络电影能够在网络上播映,但如果将其归入影

视剧的范畴,其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就需要办理许可证。这就使得对基

于网络平台的微电影的监管进退两难,存有“双重标准”,很多种传

统电影中被认为是侵权的行为,在多元制作主体的微电影中,如果不

算在影视剧的范畴中,就很难认定是否侵权。

微电影的发展前景

1.创意取胜,注重内容。在短短几十秒至多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在

不具备动辄几亿元投资的情况下,在信息爆炸的网络平台上,如何能

脱颖而出并吸引大众的眼球,这对微电影的剧本、题材乃至拍摄手法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离开了大成本大制作的微电影的卖点,就在于令

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只有内容新鲜有趣,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2.利用开放性,打造产业链。第一,短小的微电影要实现规模盈利,必须要创新产业链,增加盈利点。第二,网络运营商能够视频网络和

智能手机为主渠道,打造微电影的专业播放平台。第三,充分利用互

联网的开放性和海量的网民资源,推动下游衍生产品的开发。同时,

还应增强与游戏、音乐、文学、广告等不同领域的深度合作,实现自

身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优化。

微电影艺术特点与展望

从《老男孩》看微电影的艺术特征

从《老男孩》看微电影的艺术特征 [摘要]科学技术在全方位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艺术形式,微电影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电影这一全新的电影形式应运而生,在制作方式、艺术特色、传播方略等方面都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成为一种为专家学者和一般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型电影形式。 [关键词]《一触即发》微电影传播特征《老男孩》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媒体形态不断出现,深刻改变着传媒格局,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相互竞争时期,在中国复杂的媒介环境下,中国网民规模的不断壮大,Web3.0时代到来,大量的网络新媒体迅速地兴起,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微电影在这种复杂的媒介环境下迅速勃兴,并依托新媒体给网民带来新的视听享受。 几年前,网络上出现了如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筷子兄弟的《男艺妓回忆录》、还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 江湖》等短小视频内容,很快引起广大网民的相当关注并形成一股投资与创作热潮,有人将这些讲述一个短小故事及说明某个主旨的短小视频内容称之为“微电影”。2010年12月,由香港电影明星吴彦祖主演的90秒好莱坞级微电影《一触

即发》首映,引起巨大反响。《一触即发》有着好莱坞大片的叙事风格,剧情扑朔迷离、悬念重重,画面惊险刺激、色彩绚丽。电影故事发生在香港,男主角吴彦祖现身酒店执行任务,却遭神秘黑衣人跟踪追击,危急时刻他纵身从顶楼跃下,殊死较量由此展开。在另一位绝对主角――凯迪拉克的帮助下,吴彦祖不断化险为夷,并出其不意地杀出了一个180度的回马枪――“微电影”一词正式走人人们的视野。 一、微电影的概念 如果说网络电影是草根文化的视觉狂欢,新媒体电影是草根文化的便捷化扩散,那么,微电影就是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互相妥协的产物。单从制作手法、传播途径以及播放平台而言,微电影和网络电影、新媒体电影的差别并不是很大。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艺术传播,在互联网、手机这类新媒体平台播放。但相比较而言,微电影要求制作团队更专业,制作水平更高端,形式短小精悍,人物形象突出,并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2010年12月,由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与好莱坞著名创作班底联手推出的90秒微电影《一触即发》被称为是第一部微电影。但之后,有人就将同年由优酷推出的《11度青春系列》一并归到微电影的行列,使得微电影在起始时间上的界限变得模糊。而学者对微电影的界定也各不相同。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对于艺术性的要求不高,

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电影电视是现 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科技 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将文学、音乐、绘画、雕塑 等等艺术门类的技巧因素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综 合性的艺术。正如弗雷里赫在〈银幕的创造〉中曾对 电视做过的概述:”电影可以说发生在其他艺术的交叉点上。它同绘画和雕塑的相近在于视觉形象的直 接感受力;同音乐的相近在于通过各种音响而构成 的和谐感和节奏感;同文学的相近在于它能通过情 节反映现实世界的联系和关系;同戏剧的相近在于 演员的艺术。因此,我们都把电影看做是综合艺 术。0当然这种综合艺术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而是 按影视艺术本身的规律给以吸取改造,使之发生质 的变化。 社会的发展使当下的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使 影视文化日益成为审美文化主流;但审美文化的市 场化、商业化发展,又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 影视文化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这些倾向抑 制着影视文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繁荣。在这样的 大趋势下,影视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价值体 系,特别是从文学艺术中吸取精华,才能提高艺术 品味,获得艺术生命。 一 影视文化之所以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最 主要的原因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影视视觉文 化的广泛传播的可能,但这也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 有关。城市化、都市化的扩展使现代人之间越来越 隔膜、越来越陌生。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话和沟通越来越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这种交 往、对话和沟通的最简便的方式便是通过直接的形 象欣赏。当代审美文化也就适应人们的这一生存方 式而向视觉文化转化。现在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形象, 感受到形象,甚至触摸到形象。有的研究者将这种 形象称之为”意象形态0,作为意识形态的对举形态 而出现,这深刻地概括了当代审美认知从”反映0 到”反应0,从理性愉悦到感性娱悦的转变。以”意 象形态0为其表征的审美文化当仁不让地在社会审 美文化舞台上成为主角,那些业已成为当前人们生 活方式、生存范式所必不可少的享受需要的电视、 电影、卡拉0K、MTV、广告艺术、时装表演等,正 是意象形态的基本承载主体。在高度紧张忙碌的现 代都市生活中,快节奏、高速率改变了人们的时间

微电影艺术特点与展望

微电影艺术特点与展望 微电影的类型 当前,微电影基本是两种类型,一种是公司制作,另一种是草根制作。前者是由专业团队制作,为公司品牌和明星参演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主要目的是通过微电影情节的展示,加深受众对公司品牌的理解,进而协助公司建立与受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诚信度。 后者是由原创人员创作、表演和制作的非商业微电影,直接以抒发个 人情怀、或仅仅娱乐大众为出发点。 单单从制作的技术水准来说,前者必然占居着绝对优势,因为公司制 作的微电影,其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必然会以绝大多数的潜在消 费者作为诉求对象,是广告与视频的一次精心策划的合作,既承袭了 传统植入性广告对于产品与服务的强调和突显,又打破了传播内容与 形式上所受的限制,成为了跨界营销的成功尝试。 但这并不意味着草根制作的微电影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正如华影盛视 首席执行官所言:“大电影可能是孔雀,光彩夺目,但也因养殖成本 过高,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而微电影就是麻雀,虽然小但是生命力 极强,每个人都能够揽入怀中,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给了广 大的草根制作群体以极大的发展空间。 微电影的成因 快速提升的科技背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以及多元混合嬗变中的 媒介环境,再加上可能的、直接的驱动因素,必然会孕育一种新的传 播媒介、传播行为或者是传播现象。作为新媒体之一的“微电影”, 其出现、发展和持续呈燎原之势,同样可从多个层面来探究原因。 1.科技的发展。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但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空间,实 现了可能的梦想,同时,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催生了新媒体的产生,并和社会交织着、影响着人类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一方面,各种拍摄器材的购置费用大幅降低,拍摄设备的普及和携带 方便,如手机、微型相机等就可随时随地拍摄视频,这就使绝绝大多 数影视爱好者或是有才华有梦想的创作者,不再因为资金、设备问题 而被拒之门外,能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 另一方面,是播出平台的低门槛化,使得视频的观看和传播更加便利。随着三网融合的推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业务以及 语音业务的日趋融合,并表现出爆发增长的趋势。3G技术的高速发展,实现了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通过互联网的数据与信息相互连续交换。 这意味着人们由此进入了微时代。短暂的零碎的无特定价值的时间, 突然就变得重要起来,形成了“碎片化”的社会传播语境。3G智能手 机的发展,因为其移动的便捷性、私密性、交互性的主要特征满足了 人们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欣赏一部部短小精萃的微电影,满足 了人们一边移动一边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观赏电影的需求。所以,科技 产品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达是微电影市场能够形成的最坚实的物质 基础。 2.受众的需求。我们认为,微电影的诞生与其说是新媒体对传统电 影的渗透,倒不如说是传统电影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妥协。因为恰是 Web2.0时代成就了微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载体———媒介形式的演变,也同时改变了受众人群、观影的方式、播放的平台、思维的习惯等。 首先,从观影角度来说,微电影的蓬勃发展适合了后现代背景下受众 日益被肢解的时间和欣赏习惯。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生活节奏 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整块的休闲时间变得极为奢侈,受众的时 间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单元,在碎片化的空余时间里,微电影这种灵 活的、精短的、完整的形式更加契合他们的即时诉求。 其次,从创作角度来说,新媒体的出现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固有的或者 新的受众群体的阅读、试听习惯,进而对媒介信息内容的搜寻,特有 的互动和思考方式都使新媒体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受众既是信宿、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113 2010年最热门的事件毫无疑问是微博在大陆地区的全面落 地开花。微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介入了我们生活,成为老百姓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微简历”、“微小说”等等昔日对时空有着 严格限制的文字体系与艺术形式,也纷纷加入了“微”的行列, 其中也包括让人耳目一新的微电影。这之中的佼佼者有《老男 孩》、《赢家》、《指甲刀人魔》、《天堂午餐》、《一触即发》等等, 这些优秀作品短小精悍,叙事较为完整,在网络上均有千万次 的点击量,在传播效果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介。根据新华社的 报道,今年五月,微电影节也已经在北京成功举办,有百余部 微电影参与了角逐,并且评选出了最佳微电影《小心,我爱 你》……这一切都在向我们预示着微电影的光明前景。 一、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定义 当代法国哲学家利奥塔认为,后现代时期的特点是从大叙事到小叙事的转变,这一转变在媒体研究中的回应就是从“广播”(broadcasting)到“窄播”(narrowcasting)的转变,就是精品销售而不是杂货拍卖的时尚,就是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审视边缘性成长的视角[1]。以一种没有道德意向的说教形式来表达文化差异,这是有目共睹的现代滥调[2]。当后现代遇到了同样以解构和碎片化为乐的互联网络,人类的艺术文化必然会激起巨大的回响。在麦克卢汉成功预言“媒介即信息”与人类“地球村”之后,我们也看到,主流文化(主旋律),精英文化(艺术)和大众文化(娱乐)被杂糅在了一起,文化生态日益多元,权威和指示性话语被日渐消解,取而代之的却是各种各样的只言片语。 中国的电影发展也是一样,从家庭伦理到国族情怀,直到第五代的黄土寓言之后,已经再没有一个统一发声的群体,而是以不同导演为代表,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电影不再是严格的90-120分钟的、制片厂体制下在电影院播出的完整产品,而可以是时长不固定的、极其个人化的、在网络上随意点击就可收看到的片段。 后现代文化的标志是文化工业的出现,消费意识深深植入了人们心里,多元价值取向让艺术生活化,艺术大众化,同时生活也艺术化了。快速复制是这一时代的关键词,这也便是微博中的“转发”功能。超现实主义的电影作品如英格玛的《MEACULPA》,音乐混杂,画面梦幻,用暗示、对比、隐喻、象征、镜头的抽格升格等蒙太奇式的手段以及虚构、快节奏的剪接,手持摄影、纪实等等方式,营造出了别样的艺术氛围,而且这些电影的速度都要比传统电影快,极其重视视觉快感,因此让人目不暇接,血脉贲张[3]。  陈凤军曾经撰文说: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 秒-3000 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 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部)”的视频短片[4]。而网易微电影节对微电影的限定则是:微电影不同于草根拍客作品,它有一定的创作门槛和较高的制作水准,并要求以创意取胜,而且更便于随时下载和观看。 因此可以说,微电影是在后现代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网络与电影(电视)互动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电影形式。这种电影的时长、投资、制作规模都比传统电影短小,但又制作精良,不同于普通的DV短片。 二、微电影的叙事特点 法国文学理论家布雷蒙在重新审视俄国形式主义代表普罗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文/张高伟 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微电影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微电影不是简单的“DV作品”,它也不同于商业化的广告与音乐电视(MV),可以说,微电影开创了一种网络影视叙事的新模式。尽管微电 影在当前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但是依然有自身的一些缺陷。时间的限制使它不可能在电影院的院线生存。 微电影的这种艺术形式注定了要与广告联姻,但是假如整部电影都成为广告的附庸,那么微电影也将失 去思考的力量与社会关注的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微电影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投 入到新媒体的竞争之中。但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广大电影工作者与电影理论家的指导,使其健康、有 序地发展。 《天堂午餐》剧照《老男孩》剧照 文学与传播

微电影的设计思路与架构设计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微电影《那些年》的思路与分析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作者姓名 年级/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务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前言 (1) 一、微电影《那些年》的思路 (2) (一)什么是微电影 (2) (二)微电影的商业化 (2) (三)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 (四)《那些年》的思路 (2) (五)微电影为何受到如此热捧 (2) 二、微电影《那些年》的分析 (3) (一)爱情的本质 (3) (二)安静的美好——大学生爱情观现状 (3) 三、《那些年》引出的大学生的情感观 (4) (一)爱情具有自主性和互爱性 (4) (二)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 (4) (三)爱情具有持久性和阶段性 (4) (四)爱情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 (4) (五)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爱情观 (4) 结论 (5) 谢辞 (6) 参考文献 (7)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视频。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名称富有中国特色,事实上脱胎于国外早已有之的“短片”。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 关键词:微电影;网络视频;新媒体;碎片化;小体积;创新理念 Abstract

Micro film refers to the special use in various new media platform, suitable for playing in the moving state and short leisure state watch,has a complete produc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system support has the complete story of videos.A movie is the network time of film form,full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fact derived from abroad have already"short film". Micro movie"micro"is:Micro length,microfabrication,small investment, with its short,concise,flexible form popular in Chinese internet. Key words:Micro film;video;new media;fragmentation;small size; innovative idea 前言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对爱情的认识、观点至今仍引发人们去争论和思索。冲过硝烟弥漫的高三,跨进了大学,大群聚居在一起的同龄人给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无限机会,客气拘礼但缺少真诚热情的交往方式却让我们有了弦断无人听的感慨;在这个木槿花开的日子里,爱情不酸不甜的韵味正撞上了青春的影子,从此青春多了几分青涩,几分成熟,或多或少的,大学就是一个适合谈恋爱的人生段子。悸动,美好,恬静,细数流年,闲散……这些不得不使得爱情滋生,情愫萌动,那些人,那些情,走过了,总留下不多不少的痕迹。 一、微电影《那些年》的思路 (一)什么是微电影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二)微电影的商业化 自从那部自称是史上第一支微电影——凯迪拉克携手吴彦祖拍摄的《一触即发》推出之后 微电影浪潮可谓是一发不可收拾。2011年有2000部微电影诞生,夸张的时候一天有5部颇具规模的微电影开机。这个被草根们用来自娱自乐或者是专业学生称作“短片”的东西 因为其商业化的演进而成为“微”时代的典型代名词。 (三)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摘要: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语言艺术,而视听语言则又包括了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艺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是着名电影导演吕克·贝松难得一见的佳作,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在导演该作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技术,为整个电影作品营造出来很强的艺术表现效果。一方面显示出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艺术创作技术掌握的非常到位,将自身精湛的技艺充分融入到电影拍摄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以后的影视创作带来了诸多的良性影响。本文主要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对电影作品中的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电影中的主人公里昂是导演吕克·贝松虚拟刻画出的一位人物,如果说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着名的杀手,那么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里昂”。在杀手的行业里,往往人们眼中的高手都是非常低调的,尽管如此,他们的名字还是被人们所熟知,他们的故事还是被人们争相谈论。在世界范围内,论杀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少有超过里昂的。电影在上映的初期,许多媒体在宣传的时候都冠以《杀手之王》的美称,一位电影银幕上的杀手主人公形象能如此地深入人心,这不仅体现了饰演者让·雷诺精湛的演技,更体现了电影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创作的驾驭能力。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于1994年上映,可以说是导演吕克·贝松的转型之作。在此之前,吕克·贝松的作品都是一些艺术性较强的小众电影,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可谓是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电影。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通过对影视视听语言的掌控,将作品表现的更加细腻,这也是众多好莱坞商业电影中非常罕见的,电影中的很多镜头和场景都被一些专业人士或非专业认识拿来分析、研究,让人们更加能够深入了解该部影片的艺术价值。 影片一开始部分,导演吕克·贝松就为主人公里昂制作一个长达9分钟的开场秀,勾勒出里昂基本的主人公形象:杀手身份、身手娴熟、讲原则、守承诺、冷酷且又低调,让观众对里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随后出场的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玛蒂尔达,导演用一个俯拍的全景镜头进行了特写,“回字形”楼梯的中控部分当作镜头的北京,镜头中出现一双女式皮鞋。紧接着镜头逐渐上升,画面中出现女主人公的裤子,然后出现的是纤细的手拿着香烟、秀气的脸庞、灵动的双手合秀发,上身的外衣很随意地半掩着右肩。故事接下来,玛蒂尔达和里昂在交谈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右脸的伤痕显露出来,这让观众了解到女主人公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孩,生活过的不是很快乐,但是生性大胆、有主见。在这里,导演吕克·贝松大概用了30几秒和几个镜头来勾勒出女主人公玛蒂尔达的人物性格、人物特征和生活面貌,拍摄手法精炼无比。 接下来的部分是电影中经典的桥段之一,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邪恶的警察史丹杀害玛蒂尔达全家的过程,包括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和弟弟。其二,是玛蒂尔达因为去超市买东西而幸免于难,当玛蒂尔达从超市回来看到自己家门口站着坏警察手下的时候,并且得知家人被杀害的一刹那,她故作镇定的往前走到里昂的门前并按响了门铃乞求里昂开门。其三,里昂一直用猫眼观看门外发生的一切,在看到玛蒂尔达走向自己

浅谈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浅谈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电影中的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位极其显赫。现代电影中。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片。许多成功的影片如果脱离了音乐。其艺术感染力也将会暗然失色。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中运用音乐.就像小说需要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一样重要。电影音乐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一)渲染环境气氛 1.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 2.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为某个场面营造一种特 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 (二)渲染时代气氛 每个时代的乐曲或歌曲。从内容、音调、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都有所不同。 电影音乐可以根据影片的时代背景,选用那个时代特有的乐曲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 音乐。同时。也可以运用这种音乐为影片制造背景气氛,以达到渲染影片时代气氛的作 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片,常采用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瑚音乐旋律等等。这些音乐都较好地反映了影片的时代特征。(三)渲染地方色彩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选用具有当地特点的歌曲、地方戏曲、地方曲 艺的音乐,即可为影片营造渲染出一种地方色彩来。 例如我们熟悉的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的影片。音乐都有鲜明的各国地域 特色。 (四)渲染民族特点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又为影片渲染了 民族特点。彦克、罗念一作曲的表现西藏农奴翻身解放做主人的故事片<农奴》,选用富有鲜明的西藏民族特色的音乐,并由藏族著名女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其中的插曲。使影片的西藏藏族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刻画人物心理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大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概括。虽然

微电影艺术论文

微电影艺术论文 微电影是指能够通过互联新媒体平台传播30-60分钟之内的影片。下面是本人想跟大家分享的微电影艺术论文,欢迎大家浏览。 摘要: 微电影的发展势头依旧强劲,在年轻人群中传播广泛。借此契机,教师吸取微电影发展趋势中的特征,将其中适宜教学的特色运用在课程实践中,更新教学方式及思路,进而形成影视教学的新特色。本文总结了微电影发展趋势中的六个重要的特征,借此分析了趋势引导下学生创作的三个重要方面,以促进影视专业教学思路的转变。 关键词: 微电影;趋势;教学引导;教学思路 目前国内对微电影的关注度颇高,微电影的创作群体也呈增长趋势,其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微电影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各种微电影站建立,形成微电影的发布平台,集中了相对优势的微电影资源;诸多的微电影节成立并相继持续举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片电影的评选盛典,亦是专业或非专业创作群体的作品得到认可的有效途径。针对现今微电影发展的热度,在尾随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微电影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微电影已然呈现出的某些特征,极有可能持续呈现或强化呈现,未受关注的特征,也有可能被微电影平台吸收并成为完善其发展的一个部分。 从教学的角度思考,总结微电影现阶段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及时抓住微电影平台中的前沿脉搏,是训练并指引学生短片创作的优势路径。目前,微电影已经呈现出的明显特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运作,即微电影和广告的结合形成的以宣传产品或品牌理念为导向的短片作品;二是自由创作,即自由群体为主导的不受商业驱动的短片创作,在主题选择和影片风格上较为多样化。这两类都得到了络传播和电影节评选的双方关注,形成微电影平台上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在这个框架之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得以从微电影创作本身及社会认可两方面探查。其自身形态的变化和市场、受众产生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微电影发展趋势中的众多特征都从以上因素中展开。 一、微电影的发展趋势 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诸多优势,从自身角度来讲,其更注重对传统电影的优质因素进行吸收。传统电影的制作讲究画面、声音、特技等,因此制作

微电影赏析

微电影《调音师》赏析 班级:信管B1201 学号:123167 学生姓名:俞乐 日期:2015-4-30 微电影《调音师》是一部由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格莱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法语电影,影片的开头就在设局,双眼无神的老者,穿

着裤衩的弹琴者,只留出轮廓的暗中人,由琴声串连在一起,茫然不知其所以然。阿德里安(Grégoire Leprince-Ringuet 饰)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本片荣获2011年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或许一部好的悬疑作品,有时并不需要很多血腥的场面,以及暴力和那虚张声势的表面造势。《调音师》就是其中的典型短短十三分钟的电影却足以给与极大的震撼与内心惊悚的体验。一位被看作是天才的钢琴家,在波恩斯坦钢琴大赛上由于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他失败了,万念俱灰,似乎跌入了谷底。但是他又活了过来,成了一名钢琴调音师,假装盲人成了他亲近顾客,赢得口碑的手段。可是在一次调音工作中,却被卷入了一场谋杀案。影片所讲述的大概如此,浓缩的13分钟可以说尽显世间百态。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失败的钢琴家说不定是成功的调音师;表面微笑的服务员或许疲于应付内心肮脏无比;带着面具的人类在毫无威胁的弱者面前可以百分信任卸下防备;我们做着各种掩耳盗铃的举动却自认为高明。 影片中有许多令我感触很多的言语,譬如那泰姬陵的故事:你知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流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微电影逐渐从网络电影中显现出来并成为一个时代的事实、情感的表现形式。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和审美疲劳的时代,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这种在时间和表现效果上融合了电视剧、电影、广告等电子媒介的微电影所拥有的令人血脉喷张的情节发展、中近景镜头的特写、悖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等多种多样的叙事艺术往往受到了年轻一代的热捧和追逐。 这是一个充满了新概念和新定义的时代,微电影从“微化”的时代中凸现出来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文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微电影?微电影是以反映社会问题、追播社会热点、传递人文情感或呼吁人们行动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策划、拍摄、剪辑技术等各种手段的时长不超过3000秒的制作成本低、无时空限制的视频短片。 第一,从叙事角度来说,微电影叙事角度往往是多种交叉的。电影的叙事角度主要有三种:全知全能叙事(第三人称叙事)、限制叙事(第一人称叙事),纯客观叙事(第三人称或无人叙事叙事)。而对于微电影而言,其叙事角度是这三种交叉混合的,符合大多数年轻人后现代的艺术审美。例如:微电影《杨妮妮与李娇娇的双重生活》当中,在前2分钟左右都是旁白在极为快速讲述故事情节,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而在旁白之后就是电影的俩个主角的对话了。其实微电影实现的三种叙事角度的不断转换和结合达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既奠定了电影的一个叙事基调又能更容易表达人物的主观情感和电影的主要思想。 第二,从叙事结构来说,大部分微电影的叙事结构都是非线性的,是有悖于传统叙事结构的。一般电影的叙事结构主要有:因果式(戏剧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照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等。作为有悖于传统叙事结构的微电影,其叙事结构往往是非线性的,大部分运用回环式套层结构和交织式对照结构居多。仍以微电影《杨妮妮与李娇娇的双重生活》为例,电影以杨妮妮与李娇娇这对从未见过面的双胞胎为了给自己单亲家长找伴侣而开始讲两条线索交于一点,而以交换生活为原因又分化了两个线索并由此展现了两种不一样的生活态度,形成了两种鲜明的对比。最后电影以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为结局将两条线索重叠在一起,这部微电影可以称作微电影中交织式对照结构的典型了。再如微电影《少年》,该电影以讲述一对少年情侣在广阔的芦苇荡从甜蜜到报复杀害的故事。影片中出现大量的穿插在故事情节中的对茫茫苇荡的特写和对少年的面部特写,使得故事被拆分得有些零散但是就是这种零散带来的不确定性却使人思考和紧张。所以,这样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就使得微电影的情节安排比较零散,连贯性不强,而且不够严谨。然而微电影的艺术却因为这个原因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毕竟留白或者不确定性是人们头脑中艺术意识的来源,也是调动观众意识参与的因素。 第三,从微电影的叙事内容上来讲,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传播技术是近几年才进入文化市场的,微电影的目标观众主要是更易于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所以微电影的叙事内容不管是从选题上还是从情节安排上微电影的叙事内容大部分是与年轻一代人息息相关的。 1.从近几年点击率比较高的微电影的内容上看,微电影的选题方向是比较趋于表现社会热点和呈现青年主题的。我大致将微电影的选题分为一下几个类型:表现一代人或一个群体的回忆和情感的类型(回忆型);体现少年时代的美好或种

电影音乐与艺术赏析

电影音乐与艺术赏析 期末考查要求 统一使用信纸封皮为本课程名称姓名学号专业 字体工整回答问题表述清楚、准确、深刻,内容充实 电影音乐与艺术赏析期末考查 1.根据影片《十面埋伏》有关内容谈谈影视剧主题歌 “在那绿色草原上有我的家乡,童年时你我曾一起玩捉迷藏,阳光下轻风吹起陈陈绿浪,没有愁也没有忧伤……是你,我的真爱。春的女神到来,遍地鲜花怒放,彩蝶纷飞带你我奔向前方。手牵手不再悲伤,你那声音永在我心中荡漾” 电影《十面埋伏》的主题曲《爱人》由梅林茂作曲,凯瑟琳-巴特尔演唱。梅林茂是亚洲影坛知名配乐工作者,负责配乐的港日电影超过三十部,在国内多个电影节中获奖,并以《慌心假期》一片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音乐。凯瑟琳-巴特尔嗓音高吭雄厚,演唱技巧娴熟卓越,擅长演绎巴洛克时期至近代作曲家笔下的佳作,曾五度夺得格林美音乐奖。二者合作用美声演唱方法和音色为影片注入了极有亚洋特点的音乐表现艺术形式。 主题曲在片中时隐时现,贯穿其中,为片中情节起着描绘、写意的功效,歌唱深情,感情真挚细腻,极具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出现在影片最末的那一次,惊心动魄的比斗之后,小妹已经奄奄一息,一切都要过去了,这时开始回荡这首歌,让人不禁想起小妹与随风从开始相识到最后相知的各种情景,尤其是在花海时,小妹的那句话:“你说会带我到山野烂漫处”,回想到此处,不禁为他们的爱情悲剧感到叹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沉默。但唯一的不足却是这首主题曲,整个歌听完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个人对音乐的领悟力原因,我认为在渲染大唐文化、江湖侠客的神韵方面有些欠缺。张艺谋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都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音乐作品也应如此,而这首《爱人》却没能体现民族内涵和情感韵味,听上去更像西洋歌剧,让人遗憾不已。 主题歌音乐是影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突出影片的主题,达到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影片的思想意义;能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能推动和帮助剧情的进展、延伸情绪等;能描绘自然生活,描绘时代空间,描绘民间民俗,描绘地方风貌,以引起观众对时

城市形象微电影的艺术内涵与价值

城市形象微电影的艺术内涵与价值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使得城市的设施和外观趋同,城市间的进行着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竞争。城市的文化价值得到重视,各城市均在挖掘城市本土的特色,城市正采用各种手段使得本土特色文化民俗得意传承和发扬,比如对文化民俗进行视觉化设计,影像纪录等政策扶持。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具有自身的艺术特点,获得了大众的青睐,正成为城市文化特色展现的重要手段。 一、城市形象微电影的艺术内涵 城市微电影是随经济和科技发展诞生的艺术形式,在众多的创作者和观众互动发展中完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内涵的升华。与众多商业艺术模式相似,微电影也必须尊重艺术和市场的规律才能同时具有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城市微电影情节设置的曲折离奇、感情真挚,具备了独特的艺术主题和艺术风格才能打动人心。 1城市形象的微电影的艺术主题 1.1对城市特色的深切关注 微电影对城市特色的表达也是城市微电影重要的目的之一,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展现为城市特有的自然风光,人文景点,和艺术文化等,城市中景点,建筑,人文,饮食,艺术品,人物等众多表现对象,等等都可以在微电影的镜头里呈现,引起观者共鸣,达到宣传的目的。城市微电影展示城市的特色主要是用于影片情节的铺设。微电影时间虽然短小,但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城市微电影在选题时也可以选择城市的某种特色作为主题直接展现,表达出城市的特色景点文化以展现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征,城市微电影通过情节画面表现着城市的空间背景,城市景点人文要素,与特殊事件主题。 1.2对城市人文道德的反思 城市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如小月月事件,扶跌倒老人被讹诈,尊老爱幼,家庭情感,保护劣势群体等事件,这些热点事件也是城市微电影取材的源泉之一,城市微电影在这些题材的基础上设置情节,拷问人性,发人深省,呼吁道德的回归。此类题材的主题容易淡化城市的界限,揭示的是所有城市发展的人与人之间所衍生出的共性问题。微电影《三轮车老人》表达的就是当你曾经因为扶起跌倒的老人而被讹,而又再一次遇到跌倒的人,你该怎么办。影片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却让观者自己做出选择。还有依据“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为蓝本的系列微电影,用“微电影”形式展现普通人善良故事,以生动的声音和画面方式普及城市核心价值观。 1.3对城市人性的终极关怀 城市的经济发展,市民在满足了物质的需求的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慰籍,

2021年微电影艺术创作周期研究论文

微电影艺术创作周期研究论文 微电影以较短的播放时长、较短的制作周期、较低的投资成本,主要通过 ___和转发得到扩散传播,是一种电影的新形态,是传统电影与新媒体结合的衍生物。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来分析微电影的艺术创作。 微电影;周期;艺术创作 微电影指的是专门适用在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 ___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放映(8~15分钟)、“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它具备电影具有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故事情节。 影像表达的个性化: (一)平民特性

微电影的视角多为平民视角,它所展现的群体也是平民群体。无论是制作、剪辑还是主体、传播对象,微电影锁定的都是平民群体。尤其是微电影的平民参与性以及微电影故事情节所体现的平民生活,成为微电影最显著的艺术特征。细观微电影的展现主体,大部分都是小人物,没有大英雄,没有大的社会背景,没有宏大场面,微电影只是反映了平民生活简单、平凡的一小部分,对草根人物的命运的 ___,与观众的心灵产生更有触动的交互反应,其传播的内容也更具普及性和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微电影的传播力。 (二)互动影像 众所周知,传统电影主要通过院线将作品向观众实施单向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观众所处的地位是被动地位,在电影作品的传播过程中,观众无法与影片形成意见互动,而只能够单一地观看影片。而微电影不同的是,它可以通过各种播放平台,如网络、 ___、___屏幕等,来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三)多元叙事 微电影的叙事层次比较丰富,呈现多元化特征。首先,微电影注重叙事浅层化。在叙事过程中,制 ___倾向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由于自己一直以来都非常 喜欢的陈翔和王栎鑫这两个大 帅哥,所以当他们俩主演的微 电影《暴走》(包括上部和下部) 在优酷网上播出后,我便迫不 及待地上网观看了。刚看完微 电影《暴走》的时候,当时心 里的潜台词就是“什么啊,这故事情节发展得也太快了吧,怎么只有一个高潮,开头、起因和结尾怎么这样短呢?还没怎么看呢,就结束了啊。”后来,又仔细认真地观看了两遍,终于把这部微电影的故事发展情节弄清楚了。微电影《暴走》,主要是以热血青春为线索,教育和引导现代的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选择正确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人;也要相信真爱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个角落,而这个“爱”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它不光是指爱情,它还指亲情、友情、兄弟情、姐妹情、师生情等等。这部微电影主要是围绕着陈翔饰演的林亦诚、王栎鑫饰演的程念、刘忻饰

演的苏信、徐唯饰演的程心、刘超饰演的路超等组成的“暴走一班”展开的,将处于十八岁上下的年轻人的那种热血、叛逆、兄弟情义、姐妹情谊、青春的气息等等进行了微电影叙事艺术的加工,传递出了一种“青春是一场战斗,无需借口”的口号,最终将一种所谓的正能量通过微电影这个平台传达给了广大的互联网受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影开创了一种网络影视叙事的新模式。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微电影就是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这部微电影属于广告性质的微电影。随后,出现了很多精彩的微电影,比如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甘键的《我爸》等等。在这些微电影中所使用的新的叙事艺术形式是指什么呢?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微电影? 所谓的微电影(也称为微型电影,又称微影)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而且暂时在中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微电影的含义有两层。首先,在广义上是指,只要是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上播出的所有自制视频都可以称之为微电影。而从狭义上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

浅谈戏剧舞台化妆与影视化妆

28 车诗慧:浅谈戏剧舞台化妆与影视化妆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不再为了生存而努力赚钱、筋疲力尽,他们可以在闲暇的时间出去游玩、娱乐,去放松心情,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当然,现代人们娱乐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去观看一些戏剧或者是影视剧,从这些故事情节中去获得享受。相反,为了让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幕后的工作者就需要在影视剧方面下很大的功夫,其中就包括演员的妆容。演员的妆容对于影视剧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们都知道,在一些影视剧中,有一些细节无法来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演员利用所化的妆容来表现故事中无法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事物。 随着化妆技术的越来越高超,无论是在戏剧舞台上,还是影视荧幕上,妆容都可以将一个人的不足所掩藏,能够更加突出地显示某个人物的性格。因此,在影视剧中化妆技术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不过,在不同的运用领域,化妆技术也是会有差异的,比如说,戏剧舞台化妆和影视剧化妆。这二者在化妆技术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所需要化妆技术的协助程度不同。 一、妆容的浓重与浅淡 在影视剧的化妆过程中,化妆师会根据故事中人物的身份、背景、社会关系、以及年龄的不同、性格的变化等等信息,对演员的妆容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判断,以此来对演员的妆容进行变化、改动。当然,这种化妆的程度在戏剧舞台以及影视荧幕上是不同的。例如,在戏剧舞台上,就要求需要对演员的妆容进行夸大处理。根据戏剧中人物的各种条件的不同,人物的妆容也就各不相同,比如黑脸的是包拯,红脸的是张飞……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与身份,就需要在妆容上下功夫,演员的妆容通常来说都是浓墨重彩的。当然,从某一方面上来说,戏剧舞台上妆容的浓墨重彩也是因为舞台的光线较暗,观众在台下无法完全看清演员的表演。这就需要在演员的妆容以及衣服上下功夫,将观众的注意吸引到这上面来,使观众可以更加地深入到戏剧上,这也就使得戏剧演员的妆容的夸张性。但是,在影视荧幕上就与此不同了。影视中,并不是像戏剧一样是即时的,而是需要后期的剪辑与制作。在团队方面,也是有很多的条件。在拍摄过程中,有摄影组、灯光组、化妆组等等,都是为了演员的表演服务的,因此,演员的妆容不需要如同戏剧演员浓墨重 彩,只需要将自身的优点显现出来,将自身的缺点加以隐藏就足够了。无论光线多么黑暗,有灯光组以及后期的制作,不会造成观众无法看清演员表演的情况。因此,这就形成了戏剧舞台化妆与影视化妆出现了非常大的不同,前者是浓墨重彩,后者是浅淡相宜。 二、妆容与故事人物、情节 当然,除此之外,化妆师在给演员化妆的过程中,也会依据故事中人物的各种信息对演员进行化妆。戏剧舞台的化妆就需要是夸张式的。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的妆容需要特别凸显人物的性格与身份,让观众在观看时,不需要进行猜测,就可以一眼看出所扮演的是谁,抑或是所扮演的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例如,黑脸的是正直、红脸的是暴躁、白脸的是狡猾等等,这都是可以是观众一眼看穿的。后来渐渐形成的川剧中所出现的脸谱,也是这样演变而来的。这一现象在影视荧幕上是不一样的,影视化妆是讲求逼真与求实的。在影视表演中,演员是需要尽可能地贴合人物的性格与动作,所以在化妆上也需要完全地去贴合故事中的人物。甚至是在情节的转折时期,演员的妆容上也需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在战场上进行斗争、厮杀的场面,演员的妆容就需要是勇敢、英气,又带有一丝的狼狈、血腥的;在富丽堂皇的高墙宫室之中,人们的妆容就需要时华丽、高贵,而又精致优雅的。当然,在这些人物中,又需要根据人物的好坏,再进行在细节上妆容的不同描绘加以展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人物的塑造过程中,化妆技术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它对于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在不同的表演形式中,对于化妆技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人们需要对这一点多多注意。这不仅对表演者来说很重要,它可以帮助表演者更好地凸显人物。它对观众也很重要,可以让观众可以更好地进入故事之中,知道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文献: [1]米佳.浅谈戏剧舞台化妆与影视化妆[J].戏剧之家,2014(10):44. [2]宫明明.浅谈戏剧舞台化妆与影视化妆[J].中国文艺家,2018(01):60+68. 【摘 要】现代人们娱乐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去观看一些戏剧或者是影视剧,从这些故事情节中去获得享受。相反,为了让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幕后的工作者就需要在影视剧方面下很大的功夫,其中就包括演员的妆容。演员的妆容对于影视剧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们都知道,在一些影视剧中,有一些细节无法来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演员利用所化的妆容来表现故事中无法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事物。因此,在影视剧中化妆技术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不过,在不同的运用领域,化妆技术也是会有差异的,比如说,戏剧舞台化妆和影视剧化妆。这二者在化妆技术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所需要化妆技术的协助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词】戏剧舞台化妆;影视化妆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028-01 作者简介:车诗慧(1988-),女,汉族,湖北云梦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 浅谈戏剧舞台化妆与影视化妆 车诗慧 (十堰市艺术研究所 湖北 十堰 442000)

大学生励志微电影《艺术之路》

大学生励志微电影《艺术之路》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着不提样的人生经历,相同的,在艺术的路上,每一个艺人也有这不一样的艺术道路,我们称之为艺路,我们为了专家心中的梦想,一直都在追寻中,为了实现专家心中的梦,我们不停滴和残酷的现实生活作斗争。我们不停地放弃很多东西,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心中的梦。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在艺术的道路,每个人也有着不同的感受。为了自己的梦想,一直追寻着,为了这个梦想,也许放弃了很多东西。本片讲述的是学习美术时的一段学习生涯,以前的那份真诚与可爱,你是否还记忆犹新?走过的是记忆,走出的是人生。 ========================== 女主角:邵善月 故事内容 第一场 地点:梦想画室教室里时间:考试的前一天 一间安静的画室房间里,只听到一声‘沙沙沙’的画笔声,善月在认真的画着画子,这是她考试前,最后一次画她那心爱的画子,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留恋。 突然间,一个女孩子从门外伸着脖子进来,这人是她得好画友,王娜。王娜说道。 王娜:月月,别画了,咱们去考试吧。 邵善月听到后,慢慢的转过头说道。 邵善月:恩。 第二场

地点:马路上时间:考试的前一天 天空中下起了小雨,此时,马上了等满了要去南京(可更换)考 试的同学们。同学们在各自交流着,等着汽车。等了一会儿,一个同 学说道。 同学A:汽车怎么还没来?我的衣服都淋湿了。 同学B:就是啊,真是的。 同学C:好了,好了,别抱怨了,你看,小刘老师不是跑过来了嘛! 远处,只见一个男的跑了过来。 (独白:这人,便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小刘老师。对了,还有另 外3名老师,丁老师,鲍老师,还有,王老师) 小刘老师走近,停住脚步,说道。 小刘老师:同学们不要着急,汽车已经来了,来了。 大家听了后,说道。 大家:小刘老师,辛苦了。 小刘老师:不辛苦,为同学们服务。 说完,大家便哈笑了起来。 汽车到了,大家便按照顺序,一一上了汽车。小刘老师精心的照 顾着大家。不一会儿,大家便都上了车,坐在了自己的位子上。 小刘老师: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大家:小刘老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小刘老师:那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大家:八大美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